中外戏剧鉴赏

合集下载

中外戏剧的鉴赏

中外戏剧的鉴赏

一、中外戏剧的异同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戏剧多由古代的宗教礼仪、巫术扮演、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有机组成的综合艺术。

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悲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中国传统戏曲在理论上并没有悲剧与喜剧的分类,但为世人熟知的戏曲中仍不乏接近于西方悲剧与喜剧特性的优秀作品。

在西方戏剧史上,一般认为悲剧主要表现主人公所从事的事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致失败,甚至个人毁灭,但其精神却在失败和毁灭中获得了肯定。

古希腊悲剧发源于祭祀酒神仪式,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英国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充分的激情表达了人文主义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愿望;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悲剧大多直接描写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着重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并打破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19世纪产生了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社会悲剧。

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成分,通常具有喜剧的圆满结局。

喜剧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人发出不同含义的笑,来嘲笑丑恶、滑稽的现象,肯定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

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由于描写的对象和手法的差别,一般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闹剧等样式。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19世纪俄国的果戈理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喜剧作品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现代西方有些作家在创作喜剧作品时则常把世界、人生、历史、自我作为嘲弄对象,刻意表现整体性的荒诞和滑稽。

正剧的特征是不受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束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兼有悲、喜剧因素,能更真实、更直接地表现普通的社会生活形态。

中外舞剧鉴赏

中外舞剧鉴赏

赏析芭蕾舞剧《白毛女》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08级应用化学姓名:夏文超学号:2008050400322010年12月16号赏析芭蕾舞剧《白毛女》《白毛女》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产生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同名的歌剧、电影、京剧、舞剧等均成为各艺术门类中的精品历演不衰。

此剧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

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

该剧在表演上的突出特点是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

人物出场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不少地方也用独白叙述事件过程,人物对话采用话剧的表现方法。

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勇于创新,共同探索芭蕾民族化,根据同名歌剧集体创作改编的成果。

该剧初创于1964年,经小型、中型发展成为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首演于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一炮打响,并引起了全国轰动。

该剧被誉为一部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精品,是中国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

1979年在“白毛女”剧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芭蕾舞团,舞剧《白毛女》传承至今历经了40个春秋。

演出了1600余场,是目前国内演出场次最多的舞剧。

1994年该剧被文化部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它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讲述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不堪凌辱,逃入深山。

长年风餐露宿,头发变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称其为“白毛仙姑”。

最后她被八路军所救,与年轻时的恋人—已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团聚。

歌剧《白毛女》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中外戏剧鉴赏

中外戏剧鉴赏

中外戏剧鉴赏课程导读课程介绍: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人类最具趣味性的精神创造之一,也是人类极具普遍性的娱乐方式。

戏剧经历千百年的发展,是人类普遍拥有的文化财富。

本学期主要立足于东西方戏剧的鉴赏,宏观地介绍东西方两国不同时间段的戏剧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加以深入剖析,深入感受经典剧作的华彩与魅力,从而打开戏剧的大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在讲述过程中将运用到大量的案例、图片和影像视频,由于影像资料非常丰富,在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所学课程,从而提高对中外戏剧的鉴赏能力。

主要分为两个篇章:西方和东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戏剧、为什么呢要进行鉴赏?因为看戏仅仅局限于喜欢,事物的表层,缺乏对戏剧更深层次的解读,鉴赏戏剧,却是能够理解戏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丰富内涵,突破对戏剧视听的限制,通过对视听之间的联系方式,戏剧的种种形式规范,乃至现象和隐喻的解读,去破译对戏剧艺术的审美认知。

课程目标开设中外戏剧鉴赏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在中西方戏剧的对比之中欣赏戏剧艺术的魅力,领略各国丰富的文化景观,健全人格修养和丰富精神生活。

通过学习,力图使学生能够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戏剧鉴赏的要素及中西方在不同时期的经典力作,并能够熟练识记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并能够熟练的对作品进行赏析,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戏剧的定义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它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舞蹈等艺术门类。

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够引起戏剧美感的艺术。

因此,戏剧艺术体现了一种演+观的交流关系。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话剧主要运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在中国,戏剧是戏曲(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的缘起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源头,也是戏剧发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园艺三班姓名:罗慧娟学号:201541738305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课程名称:戏剧鉴赏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学生:罗慧娟(园艺园林学院园艺三班,学号201541738305)摘要:戏剧家是戏剧发展历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好的戏剧作品带给过去乃至未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关键词:关汉卿、汤显祖、莎士比亚戏剧家是指各民族戏剧业内具有一定成就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家、戏剧音乐家和戏剧评论家、活动家。

是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

戏剧的发展是一条漫漫长路,是一代一代戏剧家实践出来的路。

一、早期的戏剧家(一)西方戏剧家西方现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剧作家可追溯到西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时期。

当时希腊一年一度的酒神节的重要内容便是盛大的戏剧比赛。

每个参赛的剧作家都要提交一个悲剧三联剧和一个内容相关的羊人剧作为参赛作品。

这个比赛的胜利者,现在还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及喜剧作家亚里士多芬尼斯。

他们创作的戏剧形式到今天仍然为剧作家采用。

在戏剧史上被大多数人认为最伟大的剧作家则是威廉·莎士比亚。

他生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之间的英国,但他的正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令当时仍处于黑暗时代的戏剧艺术突然跃进高峰时期。

在他死后的四百年间,他的作品仍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和学院研究。

(二)中国戏剧家中国的戏剧发展过程与西方戏剧迥异。

最早的剧作家因资料很少,已不可考,可知的是自隋代开始有管理百戏的制度,而最早的剧本为南宋时期的《张协状元》。

这出剧本作者有一说为南宋温州的九山书会。

到宋元朝流行杂剧,关汉卿、王实甫(或说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为代表人物,合称“元曲四大家”。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和欣赏戏剧作品。

该课采取理论修养与鉴赏能力双重并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戏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戏剧艺术的流派、语言、类型、结构、导演、表演、文化等内涵,并具备一定的舞台实践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

3.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

三、教学学时分配《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西方戏剧发展概述【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的概念、内容范畴及西方戏剧发展历史,掌握聆听、体验、理解戏剧鉴赏的方法。

通过具体戏剧作品鉴赏分析,要求学生懂得如何鉴赏各类戏剧作品,轻松步入戏剧世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解除广大学生欣赏戏剧作品的“误区”和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心态。

教学难点: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

第一节神的世纪: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时期的戏剧;世纪从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时期的戏剧第二节批判的世纪:十九世纪戏剧;惶惑的世纪:现代戏剧与当代戏剧第二章中国现代戏剧发展概述【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中国戏剧的体裁及特点,提高学生对戏剧鉴赏的基本素质。

通过具体作品直观详细的分析和鉴赏,要求学生了解掌握中国戏剧与中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不同体裁戏剧的掌握及曲中所表现的文化的品鉴。

教学难点:对戏剧所折射的不同民族背景文化的深层理解。

第一节文明戏:中国现代戏剧的雏形;爱美剧:中国现代戏剧的确立;民众戏剧: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第二节人民戏剧:中国现代戏剧的歧路;新时期戏剧:中国现代戏剧的复苏;后时戏:中国现代戏剧的拓展第三章西方戏剧作品鉴赏【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外话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具体分析和鉴赏经典代表作品,了解西方戏剧的审美特点以及历史发展演变过程。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论赏析课程中戏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姓名:XXX 学号:1007xxxxxx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其内涵十分丰富。

同时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

从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到我国的民间戏曲,戏剧从诞生之日起就融汇了多种艺术形式。

而其对人性深刻的揭示、对社会长久的影响、对文化持续的推动.更为戏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生存土壤,使其成为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

由于戏剧这一形式在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艺术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完整的人格.提升其文化品位和精神底蕴,推动其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难以替代的价值。

更高效可行的戏剧艺术教学形式和高校戏剧教育对大学生审美有着很大影响。

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可以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戏剧教育作为高度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教育门类.在丰富大学生审美体系上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戏剧教育影响大学生群体,可以使他们交替地从音乐、美术、舞蹈、表演、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接受多种美的启迪.使自L 三原有的审美体系接受多层次、多方向的冲击、融合与重塑。

以丰富的审美体系为基础.大学生们便能够通过自我的丰观思考与客观实践,不断修正自已的审美观。

当代大学生处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时期,同时又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其审美观念除了受自身因素影响外,更大程度的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一个极不稳定的状态。

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其源于生活,又高度地反应生活,用艺术的手段呈现生活,同时引导人们用特殊的眼光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思考人生,进而了解生活的真谛。

戏剧可以用其特殊的形式启发人们去发现美,尤其是对于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外戏剧戏曲鉴赏

中外戏剧戏曲鉴赏

综合性指“唱、念、做、打”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
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 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 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唱 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 如昆曲、高腔等;一为 板腔体,如京剧、评剧、 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人
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 总称,是一种诗歌化、 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 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 方音大致相同。京剧 念白有京白、韵白之 分,前者用湖广音、 中州韵,后者用北京 方音稍加变化。昆曲 则用韵白或苏白。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 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 “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 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 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 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 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 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 不是曲牌。
元明清著名的戏剧作家及作品:
( 1()6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 ) 郑光祖:《倩女离魂》 《救风尘》、《单刀会》 ( 2 ) 王实甫:《西厢记》
( 7 ) 高则成:南戏《琵琶记》 ( 8 ) 施恩:南戏《拜月亭》
( 3 ) 纪君祥:《赵氏孤儿》 ( 4 ) 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中国戏曲史的重要 时期,以元曲闻名于世, 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以质朴 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 出其右者;关(汉卿)、 王(实甫)、白(朴)、 马(致远)等作家,使北 杂剧成为一代文学。北杂 剧表演显示出戏曲形成之 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 息。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拜月亭》--关汉卿

歌剧之夜——中外歌剧赏析教案

歌剧之夜——中外歌剧赏析教案

歌剧之夜——中外歌剧赏析教案歌剧之夜中外歌剧赏析教学背景及构想:中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音乐的,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

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里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学生普遍认为歌剧太古典也太深奥,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

这种局面的出现给“音乐鉴赏”中歌剧这一块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尽量的结合作品。

导入从经典的音乐结合故事入手,让学生能从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歌剧艺术。

教材分析:《歌剧之夜》是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单元。

在此之前,学生可能没大接触过歌剧,特别是外国歌剧。

由于歌剧起源于外国,而且外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歌剧,给学生观看与学习的价值非常的高。

教材中既有中国歌剧也有外国歌剧,我这节课就中外歌剧做个简单的学习欣赏和介绍,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外歌剧的起源、定义; 了解中外歌剧的演唱形式及分类;基本技能:通过歌剧艺术的学习,能认识中外歌剧艺术,能基本掌握《北风吹》《扎红头绳》唱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图兰朵》两段片段《今夜无人入睡》《猜谜》,初步认识歌剧;通过分析、探究等方法了解歌剧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剧的欣赏和学习,培养对歌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树立多元文化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歌剧的定义、演唱形式、中外歌剧作品的赏析。

2、学唱《扎红头绳》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理解主动参与表现歌剧音乐。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法、参与体验法、教唱法等。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1、欣赏歌剧《图兰朵》之《今夜无人入睡》导入:并提问:它属于什么艺术?(答:歌剧)讲解歌剧起源导出主题[设计意图]:选择了与中国息息相关的题材,让同学们更容易接近西洋歌剧。

中外戏剧鉴赏

中外戏剧鉴赏

《牡丹亭》选段【作品分析】此选段为《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从结构上看,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惊梦》是牡丹亭最精采的一出。

丽娘对生活的热爱之心,丽娘对爱的渴望之情,都借助那“姹紫嫣红开遍”的满园春色而荡漾在字里行间。

同时,丽娘的被压抑的情怀,被埋没的青春也让那“成对的莺燕”唱了出来。

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随着春风中的“晴丝”,袅袅娜娜,飘飘拂拂,在花园中缠绕,,在读者心中萦纡,及其富有艺术感染力。

以下是对几个著名的唱段的分析。

【绕池游】,抒发自己清晨醒来百无聊赖的情绪。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里小庭深院”,春天的早晨,莺啼婉转唤醒梦中人,梦中醒来感受到春光撩人的烦乱。

“遍”,到处都是。

“人立小庭深院”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刻画了一个被帘幕阻隔在闺房深处中孤独寂寞的女性形象。

春香不谙情事,春天的生机让她由衷的感到欢欣。

看到杜丽娘郁郁寡欢,就怂恿她趁着大好春光梳着应景的发型去赏春。

“宜春髻子”,相传立春那天,妇女剪彩作燕子状,戴在头上,上贴“宜春”而字。

杜丽娘心里却没有一丝快慰,感叹自己的心情“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杜丽娘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的情绪下游园,奠定了整折戏的忧怨感伤的基调,正因有了如此微妙复杂的心理基础,才引出了下文“伤春”。

【步步娇】写杜丽娘怀着难以名状的烦闷和自我欣赏的心情开始梳妆打扮。

袅晴丝,一般有两种解释,一则说太阳穿过灰尘照进院子,一条若有若无的光线照进来,人的情思也如同这晃晃荡荡的光线无法平静。

一则直接把“晴”同“情”,写人的情思起伏不定。

在思绪万千的心情下,杜丽娘戴上亮晶晶的花钿,穿上华丽的锦裙,并从镜中欣赏自己的美丽。

如花美丽的少女从镜子里面审视自己的容貌、身段、神态,不禁沉醉。

【醉扶归】是杜丽娘自怜的集中表现,当春香从外在的衣物饰品上赞美她“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时,杜丽娘却表白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抛开外在装饰的陪衬,直接指向对自己不加任何雕饰的天生丽质美的欣赏,她认为自己的天然之美可使鱼沉雁落鸟惊喧,花羞月闭花愁颤,极写杜丽娘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美丽的欣赏爱怜。

戏剧鉴赏

戏剧鉴赏


话剧


话剧指以对话和动作为主的戏剧形式。 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 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 或独白。 黄梅戏《天仙配》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 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 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 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 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 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元代戏曲壁画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高度繁盛期 ──元杂剧
在宋金杂剧和诸宫调的基础上, 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 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金元时期战争的入侵,使大 量少数民族的人民进居中原与汉 人杂居。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对 北杂剧的形成和兴盛起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 关汉卿的《窦娥冤》,展现朴实 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 之文学。





古今中外的戏剧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差异,但它们都 是由演员扮演剧中人物,所以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这 也就使戏剧有了许多共同特征。 一、综合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不同程度的综合了文学、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二、舞台性。戏剧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把人物的语言、 动作在舞台上直接地在现因此它具有舞台性。 三、冲突性。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罗密欧与朱丽 叶》身世的不同。 四、程式性。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进行艺术加工规范化。 五、虚拟性。中国戏曲是对生活的变形虚拟。
西方戏剧一共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古希腊罗马 (2)中世纪 (3)中世纪后期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4)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 (5)(1600-1730音乐巴洛克时期)18世纪启 蒙运动到浪漫主义时期 (6)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 (7)19世纪后期现代主义的戏剧 (8)20世纪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兴起。

中外歌剧鉴赏—简析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色

中外歌剧鉴赏—简析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色

中外歌剧鉴赏——简析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色普契尼(Puccini,1858—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

1893年,他以歌剧《曼农·列斯科》一举成名,从此便将创作歌剧作为其毕生的事业。

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轰动世界歌剧舞台的成功之作。

普契尼以他20多部歌剧赢得了荣誉,且对歌剧的探索孜孜以求。

《图兰朵》(Turandot)是普契尼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

进入暮年的普契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保持着对不同类型主题的一贯探索,他是想“尝试一条新道路”(普契尼语)。

他选择了戈齐(CarloGozzi)的寓言故事《图兰朵》作为脚本。

《图兰朵》是一部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杜撰出来的传奇故事。

主要讲元代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时刻牢记着祖母年轻时受入侵鞑靼王掳拐,并含辱死去而产生仇恨,她发誓要杀尽异国王子,以王子们的首级来祭奠祖母的亡魂。

于是,图兰朵设下了猜谜征婚的陷阱,猜中者可当驸马,猜不中就处死。

几位前来征婚的邻国王子先后死于刀下。

一天,紫禁城皇宫大殿下,被废黜的突厥老国王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卡拉夫在人群中相逢。

老国王的侍女柳儿爱上了卡拉夫,而卡拉夫被图兰朵的美貌所吸引,决心去征服她。

卡拉夫轻而易举地猜中了公主的三个谜。

但图兰朵不甘心失败,抓获了老国王和柳儿。

柳儿被严刑拷打,告诉公主卡拉夫的名字叫“爱情”后饮刃自刎。

第二天,卡拉夫用爱融化了图兰朵冰冷的心,最终图兰朵投入到卡拉夫的怀抱。

这部歌剧的剧本是西莫尼和阿米尼合写,他们参照了戈齐的寓言剧和席勒的戏剧脚本。

普契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剧本的编写,但他对剧情和主题作了许多提示。

1921年,普契尼开始了对这部歌剧的创作。

但不久,他被诊断出患有喉癌。

他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在治疗过程中加紧创作,并说:“如果我不能成功地完成这部歌剧,将会有人走到舞台前面说‘普契尼写到这里就死去了’”。

中外歌舞剧与音乐剧赏析

中外歌舞剧与音乐剧赏析
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里,歌剧创作结 出硕果,出现中国化的大歌剧作品,如:《护花神》、 《伤逝》、《原野》等,这些作品将中国新歌剧的综 合美感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审美层次上。
《中外歌剧、舞剧和音乐剧鉴赏》Fra bibliotek90年代之后,歌剧创作出现高潮,这些 歌剧在思想性、艺术性和歌剧综合美的层次 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新歌剧逐渐 走向世界舞台。
在20世纪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中国艺 术家将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本民族文化不断 融合,在中国产生出本土化”中西合璧“式 的新歌剧艺术,并与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相 辉映。
《中外歌剧、舞剧和音乐剧鉴赏》
19世纪,以贝里尼和唐尼采蒂为代表的浪 漫主义“美声”歌剧流派为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做出了贡献。意大利最著名的歌剧代表作曲家 是威尔第(G ·Verdi,1813-1901年)和普契尼 (G ·Puccini,1858-1924年),他们来那个人的 歌剧创作。将意大利的歌剧艺术推向高峰。
20世纪的歌剧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 是受瓦格纳影响的德国作曲家理查 ·施特劳斯和
《中外歌剧、舞剧和音乐剧鉴赏》
歌剧中的音乐(声乐与器乐)
一、歌剧中的声乐
1.歌剧中的咏叹调(Aria):泛指富于歌唱性的声乐 歌体,它一般具有动人的旋律线条形态,较明确的曲 式结构(如Da cable三部性曲式),富于歌唱性。 歌剧中的咏叹调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抒情性咏叹 调、叙事性咏叹调和戏剧冲突性咏叹调。 2.歌剧中的宣叙调(Recitative):以语言的自然音调 为基础的吟诵性、朗诵性和宣叙性的声乐歌体。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歌剧创作迅速发展,出现 了一些不同种类的歌剧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以继承民 间戏曲、民间歌舞为特色,是一种新型歌舞剧。

中外戏剧名著鉴赏

中外戏剧名著鉴赏

我眼中的相声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了赖声川导演的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该剧是由李立群和冯翊纲主演。

故事发生在一个歌舞厅内,两个主持人,介绍说有一位很久没上台的相声大师将重返舞台,但二人却找不到大师,结果只好自己冒充。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相声剧,该部剧笑点多,在带来娱乐的同时,又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中蕴含的含义。

说起相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无分男女老幼,没有不知道相声,不喜欢相声的。

然而说起相声剧,了解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那么什么是相声剧呢?所谓的相声剧的普遍定义就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演形式,它是在相声和戏剧的基础上产生的,打破了传统相声的表现方式和表演方法,以戏剧的形式把相声的精华展示出来。

相声剧是一种有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甚至舞台道具背景的相声表演。

我眼中的相声剧与中国传统的相声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平日都说去“听”相声,那么对于相声剧,我觉得更加侧重于“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就以《东厂仅一位》为例来谈谈我对相声剧的认识。

在《中外戏剧名著鉴赏》课上我看了一部由冯翊纲、宋少卿、黄士伟演出的相声剧《东厂仅一位》。

冯翊纲声音浑厚,中气十足,宋少卿的妆化得像个老儒生,肢体语言却十分丰富,搞怪而又舒展自然。

黄士伟表演鲜活跳跃,收放自如,三人的语言功底和历史知识甚为了得,英文很棒,说学逗唱等传统相声技巧也不逊色。

《东厂仅一位》整部剧很耐人寻味,我觉得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传统相声,倒更像是一部舞台剧。

相声剧打破了传统相声的表演形式,除了说之外,更多的是表演。

这样的相声,我们更加乐意去看。

《东厂仅一位》整出剧目分为上下两场,以“反清复明”为引线,台词句句经典,内涵丰富。

由黄士伟扮演厂公,冯翊纲和宋少卿扮演厂公身旁的锦衣卫,上下两场紧密结合。

首先这部剧的舞台和服装与传统相声在某些地方存在着不同。

我们通常见的相声演出服多为大褂、中山装和唐装,现在也会看到西装。

在这部相声剧中演出者的服装是宽袍大袖的明清服装,舞台暗红色的基调悬挂着漂亮的书法大条幅,一切组合起来都是非常舒服,不会显得那么一板一眼。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莫里哀与《伪君子》鉴赏资料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莫里哀与《伪君子》鉴赏资料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伪君子》鉴赏资料《伪君子》〔又译《达尔杜弗》或者《骗子》,1664—1669〕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

它在17世纪约上演200场,在18世纪上演900场,在19世纪上演约1100至1200场,是法兰西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

当初,《伪君子》为了取得上演的权利经历了近5年的艰苦斗争。

此剧起先是一出三幕诗体剧,1664年5月12日于凡尔赛的游园会上演出。

巴黎大主教向国王控告此剧“否定某某〞,《伪君子》被禁演,有个本堂神父甚至要求判处作者火刑。

8月,莫里哀给国王写了第一份陈情表,指出嘲讽伪善完全符合喜剧移风易俗的要求,而“达尔杜弗之流暗中施展伎俩〞,他要求路易十四主持正义。

莫里哀为取得上演权利,对剧本进行修改,成为5幕剧。

1667年8月5日第一次公演,随即被最高法院院长下令禁演,巴黎大主教也下令凡看此剧者革出教门。

莫里哀写出第二份陈情表,指出“如果达尔杜弗之流得逞,那我就无须再想写喜剧了〞。

直到1669年2月5日,莫里哀呈递了第三份陈情表,才获准公开演出。

斗争以莫里哀获胜告终。

《伪君子》的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个某某骗子,他骗得富商奥尔贡及其母亲的信任,奥尔贡要撕毁女儿以前的婚约,把她嫁给达尔杜弗。

但达尔杜弗看中的是奥尔贡的续妻艾耳密尔,他调情的情景被大密斯看见,可是奥尔贡在达尔杜弗的挑拨下,反而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把财产全部赠给达尔杜弗。

在这关头,艾耳密尔巧施计谋,让奥尔贡亲眼看见达尔杜弗向自己调情的丑态。

奥尔贡终于醒悟,要把达尔杜弗赶出去。

达尔杜弗露出狰狞面目,他掌握奥尔贡为政治犯藏匿的文件,于是向国王告密。

但英明的国王洞察幽微,下令逮捕了骗子,并赦免了曾经勤王有功的奥尔贡。

《伪君子》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完全表达在中心人物达尔杜弗的身上。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伪善。

他身为教士,平时在教堂里表现得极为虔诚,宣称整日不离《圣经》,以此骗取了奥尔贡和他的母亲的信任。

中外文学鉴赏——中外戏剧

中外文学鉴赏——中外戏剧

故事梗概
•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 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 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 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 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 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 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 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 第三时期(1608~1613) 第三时期( ~ ) • 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 部悲喜剧或传奇剧《 主要作品是 部悲喜剧或传奇剧 辛白林》 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 》、《暴风 这些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 雨》。这些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 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 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黑暗现实有所揭 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 露,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机缘巧合 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 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 告终。 告终。 • 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 和传奇剧《两位贵亲》 和传奇剧《两位贵亲》,后者近年来被有的莎士 比亚戏剧集收入。 比亚戏剧集收入。
• 第二时期(1601~1607年) 第二时期( ~ 年
• 以悲剧为主 ,写了 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 部“阴暗的喜 写了3部罗马剧 部罗马剧、 部悲剧和 部悲剧和3部 问题剧” 剧”或“问题剧”。 •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 李尔王 》、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麦克白》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 《麦克白》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 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 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 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 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 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 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 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 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 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脱榫” 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脱榫” 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 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 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 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在奸人 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 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选段【作品分析】此选段为《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从结构上看,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惊梦》是牡丹亭最精采的一出。

丽娘对生活的热爱之心,丽娘对爱的渴望之情,都借助那“姹紫嫣红开遍”的满园春色而荡漾在字里行间。

同时,丽娘的被压抑的情怀,被埋没的青春也让那“成对的莺燕”唱了出来。

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随着春风中的“晴丝”,袅袅娜娜,飘飘拂拂,在花园中缠绕,,在读者心中萦纡,及其富有艺术感染力。

以下是对几个著名的唱段的分析。

【绕池游】,抒发自己清晨醒来百无聊赖的情绪。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里小庭深院”,春天的早晨,莺啼婉转唤醒梦中人,梦中醒来感受到春光撩人的烦乱。

“遍”,到处都是。

“人立小庭深院”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刻画了一个被帘幕阻隔在闺房深处中孤独寂寞的女性形象。

春香不谙情事,春天的生机让她由衷的感到欢欣。

看到杜丽娘郁郁寡欢,就怂恿她趁着大好春光梳着应景的发型去赏春。

“宜春髻子”,相传立春那天,妇女剪彩作燕子状,戴在头上,上贴“宜春”而字。

杜丽娘心里却没有一丝快慰,感叹自己的心情“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杜丽娘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的情绪下游园,奠定了整折戏的忧怨感伤的基调,正因有了如此微妙复杂的心理基础,才引出了下文“伤春”。

【步步娇】写杜丽娘怀着难以名状的烦闷和自我欣赏的心情开始梳妆打扮。

袅晴丝,一般有两种解释,一则说太阳穿过灰尘照进院子,一条若有若无的光线照进来,人的情思也如同这晃晃荡荡的光线无法平静。

一则直接把“晴”同“情”,写人的情思起伏不定。

在思绪万千的心情下,杜丽娘戴上亮晶晶的花钿,穿上华丽的锦裙,并从镜中欣赏自己的美丽。

如花美丽的少女从镜子里面审视自己的容貌、身段、神态,不禁沉醉。

【醉扶归】是杜丽娘自怜的集中表现,当春香从外在的衣物饰品上赞美她“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时,杜丽娘却表白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抛开外在装饰的陪衬,直接指向对自己不加任何雕饰的天生丽质美的欣赏,她认为自己的天然之美可使鱼沉雁落鸟惊喧,花羞月闭花愁颤,极写杜丽娘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美丽的欣赏爱怜。

春香并不能真正理会杜丽娘的美丽,杜丽娘的美丽也正是“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了,“恰”,如同。

杜丽娘用美丽的春天自喻,为后文伤春埋下伏笔,暗示“伤春”即是“自伤”。

自己如花的美丽无人了解更无人欣赏,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反差造成了杜丽娘心灵深处的强烈失落,一种孤独无偶的情绪沁满了心灵,这就点明了上文杜丽娘所感喟“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这种郁郁寡欢心情的来由。

【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郁郁寡欢的杜丽娘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中,花园中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杜丽娘心中被压抑的人生欲望。

杜丽娘看到花园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赞叹中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既是赞叹花园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诘不肯走进自己生命欣赏自己美丽的人,具有着双重的意味。

杜丽娘抒发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在古代诗词中这种主题非常多,“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感叹形成了女子“伤春”的传统。

备受压抑的杜丽娘内心深处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使得初入园林中的她心潮起伏。

如此美好的春光却无人观赏,杜丽娘由此联想到自己,不仅悲从中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观赏,由物及人,一种自怜的情绪油然升起。

这句话出于谢灵运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

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锦屏人”指幽禁在深闺中的女子,即杜丽娘自指,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那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人们在涂金错采的游船中赏春游玩,直到把三春看尽。

这段【皂罗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

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杜丽娘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

在昆曲演员们慢回首低沉吟的缠绵哀婉咏叹下,杜丽娘的内心情怀被反复地抒发。

【好姐姐】大力渲染了春天的美丽。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青山上到处都是红色的杜鹃,“啼”字是从杜鹃鸟泣血联想而来,寇准有诗云“杜鹃啼处血成花”,杜鹃鸟以血染红了自己的美丽,恰似美人以美丽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蕴涵着隐隐悲壮之美。

“荼外烟丝醉软”,“荼”,一种晚春开放的小花,荼花外是如烟的暖暖春光,春光如烟似梦,一个“醉”字写出人沉醉春光里心酥身软的感受。

“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虽然美丽,但是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候才开放,怎么能在春花中占得花魁呢!这里深寓着杜丽娘对自己美丽的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感伤。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闲凝眄”,凝神。

只听见燕子呢喃明快如剪,黄莺歌唱音调圆润甜美。

以上从所见所感所闻展示了春天无限的美丽。

春光越是美好,无人欣赏才越让人惋惜,伤春之意格外浓烈。

那种觉醒后的向往格外强烈,而现实的束缚又使得杜丽娘沮丧灰心。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便”,即便。

“十二”,虚指,犹言所有。

看也看不够的春天美景只能被断壁颓垣环绕,即便自己把所有的景致都看遍了也难以改变“三春无人见”的命运,只能徒然增加自己的烦恼。

虽伤春,但更伤“我”。

在《惊梦》中,杜丽娘的感情起伏非常大,从青春意识觉醒所带来的烦闷到对爱情的朦胧渴望,以及这种渴望无法实现的无奈,从赞美春天到伤感春天以及伤感个人命运的无法把握,杜丽娘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游园被加以细腻地描摹。

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之下,她还回忆起诗词乐府里描写的古代女子,有的“因春感情,遇秋成恨”,在痛苦的岁月里断送了她们的一生;但也有象张生、崔氏那样的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约,后皆成秦晋”。

这样,她的青春觉醒了,原本对爱情朦朦胧胧渴望也明确了。

她悲叹青春虚度,才貌淹没:“我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游园后,杜丽娘在梦中与俊美的柳梦梅云雨缠绵,使得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得到了顶峰,因而导致了她在对自由和爱情的憧憬中日渐衰弱最终埋骨幽泉。

她期盼自由、幸福,但愿“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对爱情的强烈向往使得杜丽娘在死后还在追寻,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主动地向他表示爱情,还魂结为夫妇,汤显祖由衷地赞美杜丽娘对爱情的执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艺术特色】1. 大胆而又奇异的想像。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她的青春的觉醒,她的爱情追求,在她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有了《惊梦》。

惊梦是由女主人公内心的渴求而产生的一种虚幻的境界,或者说是在一种虚幻的境界中去实现她所希望实现的事物。

2. 人物形象各具面貌,刻画得真实细致,特别是发掘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

杜丽娘作为一个贵族闺阁小姐的思想性格和内心矛盾,除了通过她与春香关系的对比,刻画得十分细致传神以外,还通过一些含蓄蕴藉、富有诗意的曲词,揭示出她爱情和青春的觉醒。

如在写杜丽娘游园以前,对镜整妆,在赞了一句“好天气也”以后,唱了一段[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通过春日景色的描写,以及女主人公在游园前对镜整妆,突然间意想不到地发现那面菱花镜偷偷地照见了自己,从镜中看到自己的面容以后,竟挑逗得她羞答答地把美丽的发髻也弄歪了。

这样,就将一个青春开始觉醒的少女,那种顾影自怜、含情脉脉而又羞涩娇艳的心理和神态,传神入妙地表现出来了。

3. 曲词优美动人,具有抒情诗的特色。

《牡丹亭》中的曲词,在音乐上,兼采南北曲的长处,各尽其用。

南曲婉转清丽,多用来写生旦诉情;北曲泼辣动荡,多用来描写战争和神鬼。

雅俗并存,浓淡有致,各尽其妙。

它的语言,一方面有元杂剧来自口语的自然真切的本色,同时又融进了六朝辞赋、唐诗、宋词典雅绮丽、含蓄蕴藉的风格。

曲词与音乐相配合,有浅有深,有浓有淡,有雅有俗,铸成了一种与音乐和谐一致的富于诗的特质的戏剧艺术语言。

杜丽娘在游园前和在园中唱的两支曲子,是描写贵族小姐的感情世界的,偏于深、浓、雅的一面,它能真实地描绘出环境气氛,又能刻画出人物细微的内心活动,读来回肠荡气,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李尔王》选段【作品分析】《李尔王》的故事取材于古代英国的历史传说。

该剧与《哈姆雷特》、《奥塞罗》和《麦克白》一起被称作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而在四大悲剧中,《李尔王》最深刻,最具有震撼力,可以说是他戏剧王冠上的明珠。

莎士比亚站在人文主义者的立场上,通过王室家族的内乱和李尔王命运的大起大落,批判了伪善的人伦关系,肯定了同情、博爱的道德原则。

《李尔王》反映了17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现实,又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性。

歌德曾经多次说过,莎士比亚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已经把人性的各种倾向描写得竭尽无余了。

这个话有些夸张,但却指明了莎士比亚戏剧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刚愎自用的老国王李尔年迈体衰,决定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他要根据女儿们所表达的爱来分配每人所得的一份。

他的二个大女儿使用甜言蜜语,骗取了父亲的欢心,而他的小女儿却说了恰如其分的想法。

小女儿的言语没有使李尔王满意,他把国土分给了两个大女儿。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小女儿为皇后。

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小女儿率队攻入,父女团圆。

但战事不利,小女儿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本选段为第一幕的开头部分,集中的暴露了李尔王的性格弱点。

他并不贪恋权位,但是他对几个女儿的心、对她们的感情,有一种过分的占有的欲望。

科第丽霞说她的心的一半属于父亲,另外一半要给未来的丈夫,李尔王不能容忍这种坦白的陈述;他要求女儿没有一点保留地爱他,这种膨胀的自私的父爱使他失去最起码的判断力、辨别力,把善良的科第丽霞当做没有良心的、比吃人的“生蕃”更可憎恶的人,而把虚情假意、凶狠歹毒的两个女儿当做最孝顺的。

身为国王,长期唯我独尊,又使他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好心劝告。

感情上的自私和专横自信,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