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张正禄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学张正禄第三版答案附录一的答案

工程测量学张正禄第三版答案附录一的答案

工程测量学张正禄第三版答案附录一的答案1.工程测量学的定义答:定义一:工程测曩学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选行的务种测量工作的学科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定义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2.工程测量学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其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全监测”,这三个阶段对测绘工作有不同的要求。

3.工程测量学按所服务的对象如何进行划分?答:工程测量学按所服务的对象分为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地下工程的测量、工业工程测量、铁路工程测量、公路工程测量、管线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港口工程测量以及城市建设测量等。

4.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提供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进行测量及其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各类工程建设物、矿山和地质病害地带的变形监测、机理解释和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等。

5.工程测量的常用技术有哪些?答:常规地面测量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影像技术;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特种量测技术;信息管理技术。

6.简述工程测量的特点。

答:可概括为“六化”和“十六字”。

“六化”是: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的网络化。

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14届国际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综述_徐进军

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14届国际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综述_徐进军

文章编号:0494-0911(2005)08-0001-04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B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4届国际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综述徐进军,张正禄,张民伟(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湖北武汉430079)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the Overview of the 2004Internationale IngernieurvermessungX U Jin -jun,ZHAN G Zheng -lu,ZHA NG M in -w ei摘要:简单介绍2004年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第14届国际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基本情况。

通过这次的学术会议交流,综述工程测量的研究状况,并对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进行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国际会议;工程测量现状收稿日期:2005-01-06基金项目:中国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和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SD2003-12)作者简介:徐进军(1966-),男,湖北天门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精密工程测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一、概 述1.国际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的背景国际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e In -gerniervermessung)是FIG 下的一个学术活动。

该研讨会的前身是于1928年由德国人Otto von Gru -ber 倡导,在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召开的第一次光学距离测量研讨会,以后这样的研讨会都在耶拿(Jena)举行。

1953年德国Keissel 教授提议将该活动变成一个在不同地方轮流举办的国际研讨会。

此后于1961年改在德国慕尼黑举行,1965年在瑞士苏黎世举行,1970年在奥地利格拉茨举行。

至此,该研讨会就开始轮流在慕尼黑、苏黎世和格拉茨召开。

1976年确定为每4年举行一次,轮流由慕尼黑工业大学TUM unchen(TechnischeU niversitatM unchen)、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ETH Zurich(Eidg -noe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urich)和格拉茨工业大学TU Graz(Technische Universitat Graz)主持。

工程测量学 绪论

工程测量学  绪论

1.1.1 学科定义
定义一: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 施工建设
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定义二:
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 个阶段所进行的 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 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 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 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水体遥感:
三维激光扫描仪:
三维城市:Virtuzo软件
地理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 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 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功能:
就业方向:
Text 城市资源 环境交通
Text 人口住房
基础设施
1.3 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本《工程测量学》特点: 第一篇“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中,分别用一章来 讲述“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与 信息管理”、“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 与方法”、“工程测量学的仪器与方法”、“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测 绘”、“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 业设备的安装和检校测量”,突出了该二级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 术,具有一般性,是纵向处理。这一篇也是测绘工程专业各选修方向的 必学内容;
工业与民用建筑: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54m)
高速铁路:
传统铁路:
公路:
水利: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隔河岩大坝外部变形观测
桥梁: 武汉长江二桥
杭州湾大桥(长达30多公里)
地下工程: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长18.4km)

浅谈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及基本技术方法

浅谈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及基本技术方法

浅谈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及基本技术方法【摘要】工程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类工程中的空间位置、形状和物理量的科学。

本文从工程测量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发展历史入手,探讨了工程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基本技术方法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结合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强调了其在工程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工程测量学在现代工程建设和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实现高效、精准的工程测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通过对工程测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工程实践的发展,助力工程行业的进步和创新。

【关键词】工程测量学、发展、基本技术方法、应用、发展趋势、未来发展、重要性、应用前景1. 引言1.1 工程测量学的定义工程测量学,是指利用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地表、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物体进行测量和分析的学科。

通过对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测达到预期的要求,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测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还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工程测量学,可以实现工程施工的精确控制和管理,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工程测量学的定义还包括对地球表面的测量、对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地表特征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为工程规划、决策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工程测量学是一个涵盖面广泛、应用领域广泛的学科,对于各类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也日益壮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着重要贡献。

1.2 工程测量学的重要性工程测量学是工程建设的基础。

在进行任何工程项目之前,都需要进行测量工作,确定地形地貌,设计工程方案,布置施工控制点等。

没有准确的测量数据作为依据,工程建设就无法进行。

工程测量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浅谈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及基本技术方法

浅谈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及基本技术方法

浅谈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及基本技术方法工程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工程项目中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的学科,以确保工程项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随着工程项目的日益复杂和精细化,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和基本技术方法两个方面来浅谈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文明如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等都有相应的测量技术和方法。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作,其建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准确测量。

古希腊的地理学家爱拉托逊尼修斯甚至绘制了一张世界地图,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学中。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在现代工程测量学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总站的测量技术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总站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

它不仅能够准确测量位置和角度,还能够生成三维模型和图纸。

总站的使用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确度和效率。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也推动了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GPS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的方式实时准确定位,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更快捷和准确的手段。

激光扫描技术也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点云数据,以建立三维模型。

这种技术在建筑测量、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激光扫描技术不仅效率更高,精度也更高。

它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形状,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工程测量学还在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比如在工程测量中,通过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形数据,同时避免了人力成本。

在地质测量中,地球物理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地下隐蔽构造的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城市测量中,遥感技术和数字地图理论的应用使得城市规划和管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

工程测量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现代技术的应用也让它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将继续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完整版)测绘学概论工程测量学_张正禄

(完整版)测绘学概论工程测量学_张正禄

测绘界的院士知多少
夏坚白、王之卓、方 俊 陈永龄、陈俊勇、刘先琳 李德仁、宁津生、刘经南 许厚泽、魏子卿、王家耀 王任享、高 俊、张祖勋
什麽是工程测量?
一个例子
什么 是 工程 测量 ?
以 隧道 工程 为例 :
什么 是 工 程 测 量 ? 以 隧道 工程 为例 :
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 定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测绘是一个普通而广泛的职业
德国:巴伐利亚州有8000人在测绘 部门工作,全国平均每1000人中就 有一人在测绘部门工作
比利时王子洛朗娶的平民美女克莱 尔.库布斯是一名土地测量员
与测绘有关的名人知多少?
林肯、华盛顿、拿破伦、赫鲁晓夫、勃 列日涅夫作过测量员
李瑞环是工民建专业
吴邦国的父亲是军测教授 温家宝是地质测量和找矿专业
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定位和 研究应用领域
工程测量学内容的划分
工程测量常用的技术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工程测量学与相邻学科和课程的 关系
工程测量的实例和照片
测绘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学科
测绘是一级学科 测绘是高科技学科 测绘属于信息学科 测绘下设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形监测、机理解释和预报 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 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等
上述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测量中的地形图测绘
1:1万至1:10万的国家地形图系列 ;1:2000~1:5000的局部性或带状地形图 ; 1:500,1:1000乃至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竣工图或专题图 ;水下(含江、河、 库、湖、海等)地形测绘和各种纵横断面图。
定义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 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 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测量学的发展与评述

测量学的发展与评述

摘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活动都是在空间进行的,而测量学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位置提供空间未知数据。

资料表明人们所关心的、经常接触的信息大约80%都与地理信息有关,所以测量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对工程测量学重新进行了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指出了该学科的任务和研究应用领域。

而后对它的分支学科大地测量学、地形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学等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技巧进行了描述以及对测量仪器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测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也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程测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

同时展望了21世纪工程测量学的美好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空间信息技术数据库SummaryThe human'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s all carry on the space. But the core function of the diagraph learns is for the position provide space unknown according . The data expresses what people concern and usually get in touch with the information about 80% is geography information . So the diagraph learn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the national defense the construction, science the experiment and the daily life to all have an important function, and get extensively applied.This text learned to re- carry on definition to the engineering diagraph first:Diagraph's learning is study permafrost shape and size and certain the ground order position of science, its main contents includes a measurement and measure to establish two parts.Mission and research which pointed out that academics apply realm.And then learn to the academics the earth of its branch diagraph, the geography diagraph learn, the engineering diagraph learn, mineral mountain the diagraph learn the diagraph method of etc. and measured technique to carry on description and to measure the instrument also carried on a detailed description;The engineering technical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a new request towards measuring a work continuously, especially global fixed position system(GPS),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 photograph diagraph and feeling(RS) and numeral to turn to survey and map with the ground measure an advanced technique etc. modern science technique and surveyed and mapped the engineering diagraph that the lately technical development also contributes efforts to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directly to bring rigorous challenge and really fine opportunity.Prospected for 21 centuries in the meantime, the engineering diagraph learned of fine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word: The earth diagraph learns Photographing the diagraph learns Space information technique Database测量学的发展与评述一、测量学的任务及应用领域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

建筑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 李青岳.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84[2] 李青岳, 陈永奇.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5[3]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 张正禄等. 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5] 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网信息系统[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6] 黄声享,郭英起,易庆林.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M].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7] 张希黔,黄声享,姚刚.GPS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 5[8] 黄声享,尹晖,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9] 张正禄主编. 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 尹晖编著.时空变形分析与预报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2[11] 张正禄等.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12] 齐民友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3] 张正禄等. 科傻系统使用说明书[M], 2006.[14]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5] 潘正风,杨正尧等.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6] 李庆海,陶本藻. 概率统计原理和在测量中的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2[17] 张正禄, 吴栋材等. 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2[18] 吴翼麟, 孔祥元等. 特种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3[19] 陈龙飞, 金其坤. 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20] 于来法, 杨志藻. 军事工程测量学[M]. 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4[21] 覃辉等. 土木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22] 王兆祥等. 铁道工程测量[M] . 北京: 铁道出版社, 1998[23] 陈永奇, 李裕忠等. 海洋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24] 吴子安, 吴栋材. 水利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0[25] 钱东辉. 水电工程测量学[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26] 秦昆, 李裕忠等. 桥梁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27] 吴栋才, 谢建纲等. 大型斜拉桥施工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6[28] 张项铎, 张正禄. 隧道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29] 田应中,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网探测与信息管理[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30] 冯文灏. 工业测量[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31] 李广云等. 工业测量系统[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2[32] 于来法等. 实时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6[33] 梁开龙. 水下地形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5[34] 陈永奇, 张正禄等. 高等应用测量[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35] Pelzer H, 张正禄译. 现代工程测量控制网的理论和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 989[36] 卓健成. 工程控制测量建网理论[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37] 顾孝烈. 城市与工程控制网设计[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38] 晁定波, 薄志鹏. 现代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原理[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39] 彭先进. 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40] 陈永奇.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8[41] 陈永奇, 吴子安等. 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4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43]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44]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7[4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TJ 8-2007.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46]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47] 宁津生等. 测绘学概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48] 潘正风等.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49] 林文介等. 测绘工程学[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50] 孔祥元等. 大地测量学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51] 周忠谟等. 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2[52] Gruenter Seeber,赖熄安等译. 卫星大地测量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8[53] 余学祥等. 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自动化-似单差法的理论与方法[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54] 於宗俦等. 测量平差原理[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55] 李德仁. 误差处理和可靠性理论[M].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8[56] 杨元喜. 抗差估计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3[57] 胡鹏等.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58] 龚健雅. 整体GIS的数据组织与处理方法[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 93[59] 宋文尧,张牙. 卡尔曼滤波[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60] 王之卓. 从测绘学到Geomatics[J].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8(4):294-296[61] 李广云等. 基于1- 范解的加权最小二乘平差[J]. 军测学报, 1993(2): 10-17[62] 李广云,李宗春. TC2002极坐标测量系统在大型天线检测中的应用[J]. 测绘通报, 2000(10): 41-44[63] 李广云等. 工业坐标测量系统在多波束天线安装检测中的应用[J]. 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 1998(3): 173-177[64] 李宗春,李广云. 我国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现状与进展[J]. 测绘通报, 2002(10): 19 -21[65] 靳奉祥. 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LEP精密工程测量[J]. 测绘科技通讯, 1992(2): 24-29[66] 潘国荣. 大型设备安装测量的精密定位[J]. 测绘通报,1993(4):15-17[67] 潘国荣等.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球体网架的精密定位[J]. 工程勘察, 1999(2):50-52. [68]岳建平. 大坝安全监测专家系统研究[J]. 测绘通报, 2000(6):7-9[69] 张正禄等. 超站式集成测绘系统STGPS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1 (5):446-450[70] 张正禄.工程的变形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5):37-39[71] 张正禄等. 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与预报的发展综述[J]. 大坝与安全. 2002(5):13-1 6[72]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发展方向[J]. 现代测绘. 2003(6):3-6[73] 张正禄等. 20-50km超长隧道(洞)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研究[J]. 测绘学报, Vol 3 3, 2004(1):83-88[74] 郭际明, 梅文胜, 张正禄等. 测量机器人系统构成与精度研究[J].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2000(5):421-425[75]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J]. 测绘通报, 2000(1),11~14;2000(2): 9-10[76] 张正禄, 罗年学, 黄全义, 梅文胜. 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Vol26, 2001(4):354-360[77] 张正禄. 工程的变形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2(5):37-3 9[78] 张正禄, 梅文胜, 邸国辉.用测量机器人监测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研究[A].湖北地矿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论文专辑(C), 2002(4):56-59[79] 张正禄, 张松林, 张军等.特高精度水电站施工控制网分析与研究[J]. 大坝与安全.2 002(5): 17-20[80] 张松林, 张正禄, 张军等. 关于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准高程控制测量[J]. 大坝与安全. 2002(5): 24-26[81] 黄全义, 张正禄、巢佰崇、罗年学、郭际明、梅文胜. 现代工程测量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 大坝与安全. 2002(5):7-12[82]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发展方向[J]. 现代测绘, 2003(6):3-6[83] 张正禄, 罗年学, 冯琰. 多维粗差定位与定值的算法研究及实现[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3(4): 400-404[84] 张松林, 张正禄, 罗年学. GPS平面控制网的模拟设计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Vol 29, 2004(8):711-714[85] 梅文胜,张正禄,郭际明,黄全义.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软件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2002(2):165-171[86] 王志华, 张正禄等.远程位移监测系统及其试验分析[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2): 37-38[87] 罗长林, 张正禄, 邓勇等.基于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的非线性三维直角坐标转换方法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1), 50-54[88] 蒋征, 张正禄.滑坡变形的模式识别[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ol 27. 2002 (2):127~132[89] 刘旭春,张正禄.云阳宝塔滑坡监测的变形模式识别与分析[J].测绘科学.Vol.31 20 06(1):38-40[90]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 胡绪清.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一等水准测量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6(1): 5-8[91]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梅文胜. 大气折光对边角测量影响及对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6(6): 37-40[92]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等.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J]. 测绘通报, 2006(5): 17-2 0[93]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等.利用GPS 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J]. 2006(4), 14-17[94]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等.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高精度平面控制网设计研究-以向家坝为例[J]. 测绘通报, 2007(1): 33-35[95] 张正禄,黄琦,彭璇,许雪晴,徐莉.论附合导线及其之改进[J].测绘通报, 2007(10): 1 -3[96]张昆等. 大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大坝与安全.2002(5):30-32 [97] 黄声享. GPS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在堆石坝施工中的初步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813-816[98] 黄声享. 小波分析在高层建筑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 测绘学报. 2003, 32(2): 15 3-157[99] 黄声享. GPS变形监测系统中消除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J]. 测绘学报. 2002, 31 (2): 104-107[100] 黄声享, 尹晖, 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101] 黄声享, 向东. GPS系列化教学实习的设计与实践[J]. 测绘通报, 2004(10):64-66[102] 梅文胜,张正禄,郭际明,黄全义.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软件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2):165-171[103] 梅文胜. 测量机器人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大坝与安全[J]. 2002(5): 33-35 [104] 梅文胜. 斜拉桥索塔三维相对基准定位方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 007(2): 168-171[105] 梅文胜. 测量机器人在船舶液舱容积测量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 2005(3):4 6-48[106] 邹进贵, 花向红. 手持激光测距仪的在线控制与应用研究. 地矿测绘, 2000(3): 1 7-21[107] 徐进军. 基于测距信号强度最大原理的自动化测量[J].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6(5): 28-29[108] 徐进军. 几种动态测量传感器综述[J].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5(2): 44-46 [109] 丁士俊,陶本藻. 半参数模型及其在形变分析中的应用[J]. 测绘科学, 2004(5):3 8-40[110] 丁士俊,陶本藻. 半参数模型的统计诊断量与粗差检验[J]. 大地测量学与地球动力学, 2005(3), 24-28[111] 赵建虎, 刘经南. 精密多波束测深系统位置修正方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5):.473-477[112] 赵建虎, 刘经南, 多波束测深数据系统误差的削弱方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5): 394-397[113] 丁士俊. 平差不适定问题解性质与正则参数的确定方法[J]. 测绘科学, 2006(2).: 22-24[114] Heribert,Kahmen.Vermessungskunde. Walter de Gruyter[M], Berlin N ew York 1997[115] Guenter Seeber. Satellite Geodesy. Walter de Gruyter[M], Berlin New York 2003[116] Pelzer H (Hrsg). Ingenieurvermessung. Verlag Konrad Wittwer[M]. St uttgart, 1987[117] Brandstaetter (Hrsg).Ingenieurvermessung 96[M]. Duemmler,Bonn, 1996[118] Hans Pelzer (Hrsg). Geodatische Netze in Landes und Ingenieurverm essung I[M]. Konrad Wittwer, Stuttgart, 1980[119] Hans Pelzer (Hrsg). Geodatische Netze in Landes und Ingenieurverm essung Ⅱ[M]. Konrad Wittwer, Stuttgart, 1985[120] Welsch/Heunecke/Kuhlmann. Ausgleichung geodaetischer Ueberwachu ngsmessungen[M].. Herbert Wichmann Verlag Heidelberg, 2000[121] Schlemmer. Ein Strategiepapier der Deutschen Geodaetischen Kommi ssion[J]. ZfV, 1998(6): 173-176[122] Chen Y. Report of the Chairman of Commission 6.FIG XXI Internatio nal Con gress 7[P]. Brighton UK, FIG Commission 6.Engineering Surveys, 1 998[123] Schnaedelbach K, Ebener H.Ingenieurvermessung 88[M]. Duemmler, Bonn, 1988[124] Kahmen H. Hybrid Measurement Robots in Engineering Surveys[J]. I SPRS Congres, Washington, 1992[125] Gruen A, Kahmen H. (Hrsg). Optical 3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Ⅲ[M] Wichmann Verlag. HuethigGmbH, Heidelbert, 1995[126] Ingenieurvermessung 84 Ⅸ.Internationalen Kurs fuer Ingenieurvermessung[M], Graz, 1984[127] Ingenieurvermessung 84 Ⅹ.Internationalen Kurs fuer Ingenieurverme ssung[M]. Muenchen, 1988[128] Ingenieurvermessung 96 Ⅻ.Internationalen Kurs fuer Ingenieurver m essung[M].Graz, 1996[129] Ingenieurvermessung 2004, 14th International course on Engineering Surveying[C]. ETH Zuerich, 2004[130] Marco Unguendoli. High Precision Geodetic Measurement[M]. CUSL U niversity of Bologna, 1984[131] Leica. Axyz/STM/MTM Manual [M]. 1997[132] Leica. Axyz/Mathematics for Users[M]. 1997[133] Leica. GeoCOM,Reference Manual[M]. 1997[134] L.Zhang,etc. The Dead Weigh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Revised Ca ssegranian Antenna[J]. Optical 3D Measurement TechniquesⅡ, 1993[135 H.Chikatsu,etc. On automated distance measurement of ski jump usin g a video theodolite[J] Optical 3D Measurement TechniquesⅣ, 1997 [136] S.Robson, M.R.Shortis.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from Tracting Discre te Targets[J]. Optical 3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Ⅳ, 1997[137] ZHANG Zhenglu, etc. Research into an Automatic System of Terrestr ial Control Surveying [J] .Data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Festschrift Hann over, 1996(209): 241-248[138] ZHANG Zhenglu, ZHANG Songlin. A Method for design of GPS horizo ntal network with simulative calculating[A]. Festschrift Univ-Prof. Dr.-Ing. Habil. Dr. h. c. mult. Hans. Pelzer zur Emeritierung anlaesslich seines 68 [C].Geburtstages,Hannover:2004:211-219.[139] ZHANG Zhenglu, ZHANG Songlin. Research on the allowable valu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to 50 Kilometer s[A].Ingenieurvermessung 2004. 14th International Course on Engineering Surveying[C]. ETH Zuerich Contributions.[140] ZHANG Zhenglu etc. Research on Geological Landslide Problems Rela ted o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A]. IAG Workshop on Monitoring of Constr uctions and Local Geodynamic Process[C] .Wuhan, China, May 22-24 2001:36-44[1431 ZHANG Zhenglu, etc. Precise leveling of very long Qinling Mountain Tunnel[J].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nce, 2000(1): 57-[142] ZHANG Chuanyin, ZHANG Zhenglu. Deformation Data Processing App roa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Deformation Reference Frame[A]. IAG Worksh op on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sand Local Geodynamic Process[C]. Wuhan, China, May 22-24,2001:204-215[143] S.Turner, Applied Geodesy for Particle Accelerators[P].CERN, Accelera tor School, CERN, Geneva, Switzerland, April 14-18, 1986[144] Fengxiang JIN, Deformation and Movement Analysis of LEP[J]. Post-d octorial thesis, CERN, 1999[145] Fengxiang JIN, M. MAYOUD , J-P. QUESNEL. Situation Analysis and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rge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in CERN[J]. AVN, No. 2, 2002: 42-49[146] Fengxiang JIN, M. MAYOUD, J-P. QUESNEL, Vertical Deformation Ana lysis of LEP in CERN[J]. AVN, No.4, 2002: 135-142[147] GUO Jiming, LUO Nianxue, ZHANG Zhenglu, Samwel Simon Katambi. GPS Network Adjustment and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fo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roject[C]. IAG Workshop on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s and Lo cal Geodynamic Process Wuhan, China, May 22-24 2001:237-242[148] ZHANG Zhenglu, ZHANG Songlin. Allowanc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km to 50 Km[J]. Geo-Spatial Informat ion Science, Vol.7 2004(3): 198-203[149] ZHANG Zhenglu,ZHANG Songlin. Research on the allowable valu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to 50 Kilometers [A]. Ingenieurvermessung 2004. 14th International Course 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C].ETH Zuerich Contributions. 51-60[150] ZHANG Zhenglu, DENG Yong, LUO Changlin, MEI Wensheng. Influenc e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to horizontal angle surveying[J].Geo-Spatial Inf ormation Science, Vol.9 2006(3): 157-161[151] ZHANG Zhenglu, LUO Changlin, DENG Yong, Xie niansheng. Design of High Precision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 for large-scale Hydropower Project[J]. Geo-SpatialInformation Science, Vol.9 2006(4): 235-239[152]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工程研究所网址: /ise/ [153]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工程测量学》精品课程专题网址: / jpkc/gccl[154] 武汉大学精品课程专题网址: /。

(2)《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的理论与基本观点

(2)《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的理论与基本观点

配了。测角引起的
误差大于测边引起 的误差的两倍,可
以不作长边上的方
mr mu S
mL a (bS )
2
2
向观测。
刘尚国 skdlsg@
版 权 所 有: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测 绘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3 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理论对于测量设计、数据处理和成果质量评 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测量的可靠性理论最早由荷兰的巴尔达于1967年提 出,主要针对控制网的单个粗差,提出了数据探测 法及内部可靠性与外部可靠性。 • 李德仁在1985年将巴尔达的可靠性理论进行了扩展
版 权 所 有: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测 绘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刘尚国 skdlsg@
3 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 · 精度 · 权
对于一个测量控制网来说,由间接平差模型,可得观
测值 li 的内部可靠性量度指标(多余观测分量)ri为:
且满足: ri r n t
1
测 绘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刘尚国 skdlsg@
版 权 所 有: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3 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 · 精度 · 权
ri可以反映控制网发现观测值 li (中误差为 σ i )中
粗差的能力。
ri越大,通过统计检验,能发现 li 中粗差的下界值
▽0li越小;或对同一个粗差,检验功率越大。
因此,ri被定义为观测值 li 的内部可靠性。 假设观测值相互独立,有
ri 1
版 权 所 有: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2 ˆ i
i2
刘尚国 skdlsg@
测 绘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3 可靠性理论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概括了现代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和实际的特点,进而结合教职工的实际经验进行了机密工程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探究,最终进行了工程的安全监测与灾害防治,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标签:精密工程测量;形变监测;灾害预报;工程信息系统工程测量学的实际含义就是对地球空间几何的实际物质进行测量,通过将抽象的几何图形进行具化表现,继而能够达到进行实测的目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基础。

现代工程测量的含义已经突破了为工程建设进行服务的范畴,更多的是进行广义范围上的进行工程测量。

一、精密工程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由于当代对各种大型的工程建设以及设计的要求逐渐加深,这就对工程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对于工程测量的精度、速率以及实际的可行性研究都是当前进行工程测量需要注意的要点和因素。

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工程测量的高要求也就逐渐发展成为了工程测量的原动力。

当前精密工程测量对于工程建设的速度,工期的推进,以及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来说,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备受世界关注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小浪底工程的枢纽建设以及二滩水电站等多项国家精密工程的关键性技术的实现都是依靠于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不断创新与完善[l]。

(一)特高精度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和优化设计根据工程实践的经验来看,对于工程测量可以做出如下结束,网的最低精度范畴被看作是Smm的精度,而平均标准精度的数值为3mm,以此种数据的标准构建成的一张800m左右的网,就可以被称作是特高精度施工控制网,其又被称作是特高网[2]。

特高网除了对精度的要求十分严格之外,还对网体本身的灵敏度以及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极高的要求。

与工业实测过程中的三维网相比较而言,特高网具有较长的边长,但是与国家标准的基本网与测图首级网相比较而言,其边长又显得较短。

这种特高网主要应用于蓄能电站中,主要应用于山区环境中,由于其各定点间的间距差距较大,因此其顶空的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就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各网点之间的通视功能,因此就不能够采用GPS定位技术来实现工程测量,更多的是采用地面大地测量的方式进行布设。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地发展评述作者:张正禄来源:《测绘世界》【关键字】工程测量工业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测量机器人工程网优化设计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系统论方法科傻系统摘要:本文对工程测量学重新进行了定义,指出了该学科地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阐述了工程测量学领域通用和专用仪器地发展;在理论方法发展方面,重点对平差理论、工程网优化设计、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扼要地叙述了大型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在国内外地发展情况.结合科研和开发实践,简介了地面控制与施工测量工程内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科傻系统.最后展望了21世纪工程测量学若干发展方向.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GeodesyZHANG Zheng-lu▲一、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1. 学科定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地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地测设实现地理论方法和技术地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2. 学科地位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地一级学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地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地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地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总地来说,整个学科地二级学科仍应作如下划分:——大地测量学(包括天文、几何、物理、卫星和海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学(含近景摄影测量和矿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制图学;——不动产地籍与土地整理.3. 研究应用领域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地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成: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3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地著书或教材.由Hennecke,Mueller,Werner 3个德国人所编著地工程测量学,主要按下述内容进行划分和编写:①测量仪器和方法;②线路、铁路、公路建设测量;③高层建筑测量;④地下建筑测量;⑤安全监测;⑥机器和设备测量.由于工程测量地研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发展变化也很快,因此写书十分困难.目前国内外没有一本全面涉及工程测量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地现代专著或教材.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地第六委员会称作工程测量委员会,过去它下设4个工作组:测量方法和限差;土石方计算;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此外还设了一个特别组:变形分析与解释.现在,下设了6个工作组和2个专题组.6个工作组是:大型科学设备地高精度测量技术与方法;线路工程测量与优化;变形测量;工程测量信息系统;激光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地应用;电子科技文献和网络.2个专题组是:工程和工业中地特殊测量仪器;工程测量标准.德国、瑞士、奥地利3个德语语系国家自50年代发起组织每3~4年举行一次地“工程测量国际学术讨论会”.过去把工程测量划分为以下几个专题:测量仪器和数据获取;数据解释、处理和应用;高层建筑和设备安装测量;地下和深层建筑测量;环境和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1992年第11届讨论会地专题是:测量理论与测量方案;测量技术和测量系统;信息系统和CAD;在建筑工程和工业中地应用.1996年地第12届讨论会地专题是:测量和数据处理系统;监测和控制;在工业和建筑工程中地质量问题;数据模型和信息系统;交叉学科地大型工程工程.从以上可见,工程测量学地研究领域既有相对地固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地.笔者认为,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地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地工业测量两大部分.在学科上可划分为普通工程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学地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满足工程所提出地要求.精密工程测量代表着工程测量学地发展方向,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促进工程测量学科发展地动力.二、工程测量仪器地发展工程测量仪器可分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通用仪器中常规地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和电磁波测距仪将逐渐被电子全测仪、电子水准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地软件,向全能型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带电动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地全站仪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实现测量地全自动化,被称作测量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 s内完成一目标点地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成百上千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可广泛用于变形监测和施工测量.GPS接收机已逐渐成为一种通用地定位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将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连接在一起,称超全站仪或超测量机器人.它将GPS地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与全站仪灵活地3维极坐标测量技术完美结合,可实现无控制网地各种工程测量.专用仪器是工程测量学仪器发展最活跃地,主要应用在精密工程测量领域.其中,包括机械式、光电式及光机电(子)结合式地仪器或测量系统.主要特点是:高精度、自动化、遥测和持续观测.用于建立水平地或竖直地基准线或基准面,测量目标点相对于基准线(或基准面)地偏距(垂距),称为基准线测量或准直测量.这方面地仪器有正、倒锤与垂线观测仪,金属丝引张线,各种激光准直仪、铅直仪(向下、向上)、自准直仪,以及尼龙丝或金属丝准直测量系统等.在距离测量方面,包括中长距离(数十M至数公里)、短距离(数M至数十M)和微距离(毫M至数M)及其变化量地精密测量.以ME5000为代表地精密激光测距仪和TERRAMETER LDM2双频激光测距仪,中长距离测量精度可达亚毫M级;可喜地是,许多短距离、微距离测量都实现了测量数据采集地自动化,其中最典型地代表是铟瓦线尺测距仪DISTINV AR,应变仪DISTERMETER ISETH,石英伸缩仪,各种光学应变计,位移与振动激光快速遥测仪等.采用多谱勒效应地双频激光干涉仪,能在数十M范围内达到0.01μm地计量精度,成为重要地长度检校和精密测量设备;采用CCD线列传感器测量微距离可达到百分之几微M地精度,它们使距离测量精度从毫M、微M级进入到纳M级世界.高程测量方面,最显著地发展应数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各种类型地传感器测量容器地液面高度,可同时获取数十乃至数百个监测点地高程,具有高精度、遥测、自动化、可移动和持续测量等特点.两容器间地距离可达数十公里,如用于跨河与跨海峡地水准测量;通过一种压力传感器,允许两容器之间地高差从过去地数厘M达到数M.与高程测量有关地是倾斜测量(又称挠度曲线测量),即确定被测对象(如桥、塔)在竖直平面内相对于水平或铅直基准线地挠度曲线.各种机械式测斜(倾)仪、电子测倾仪都向着数字显示、自动记录和灵活移动等方向发展,其精度达微M级.具有多种功能地混合测量系统是工程测量专用仪器发展地显著特点,采用多传感器地高速铁路轨道测量系统,用测量机器人自动跟踪沿铁路轨道前进地测量车,测量车上装有棱镜、斜倾传感器、长度传感器和微机,可用于测量轨道地3维坐标、轨道地宽度和倾角.液体静力水准测量与金属丝准直集成地混合测量系统在数百M长地基准线上可精确测量测点地高程和偏距.综上所述,工程测量专用仪器具有高精度(亚毫M、微M乃至纳M)、快速、遥测、无接触、可移动、连续、自动记录、微机控制等特点,可作精密定位和准直测量,可测量倾斜度、厚度、表面粗糙度和平直度,还可测振动频率以及物体地动态行为.三、工程测量理论方法地发展1. 测量平差理论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地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地和现代平差模型地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地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地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地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地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地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地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地出现和发展.观测值粗差地研究促进了控制网可靠性理论,以及变形监测网变形和观测值粗差地可区分性理论地研究和发展.针对观测值存在粗差地客观实际,出现了稳健估计(或称抗差估计);针对法方程系数阵存在病态地可能,发展了有偏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相区别,稳健估计和有偏估计称为非最小二乘估计.巴尔达地数据探测法对观测值中只存在一个粗差时有效,稳健估计法具有抵抗多个粗差影响地优点.建立改正数向量与观测值真误差向量之间地函数关系,可对多个粗差同时进行定位和定值,这种方法已在通用平差软件包中得到算法实现和应用.方差和协方差分量估计实质上是精化平差地随机模型,过去一直仅停留在理论地研究上.实际中,要求对多种观测量进行综合处理,因此,方差分量估计已成为测量平差地必备内容了.目前,通用平差软件包中已增加了该功能,但还需要在测量规范中明确提出来.需要指出地是:许多测量作业单位喜欢采用附合导线进行逐级加密,主要依据目前规范中有关一、二、三级导线和图根导线地规定.无疑附合导线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多余观测少,发现和抵抗粗差地能力较弱,不宜滥用.建立一个区域地控制,首级网点采用GPS测量,下面最好用一个等级地导线网作全面加密.从测量平差理论来看,全面布设地导线网具有更好地图形强度,精密较均匀,可靠性也较高.2.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网地优化设计方法有解读法和模拟法两种.解读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地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地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网地质量指标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地灵敏度或可区分性.对于网地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地不同,网地优化设计又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涉及到网地基准设计,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地设计.在工程测量中,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都需要作优化设计.由于采用GPS定位技术和电磁波测距,网地几何图形概念与传统地测角网有很大地区别.除特别地精密控制网可考虑用专门编写地解读法优化设计程序作网地优化设计外,其他地网都可用模拟法进行设计.模拟法优化设计地软件功能和进行优化设计地步骤主要是:根据设计资料和地图资料在图上选点布网,获取网点近似坐标(最好将资料作数字化扫描并在微机上进行).模拟观测方案,根据仪器确定观测值精度,可进一步模拟观测值.计算网地各种质量指标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精度应包括点位精度、相邻点位精度、任意两点间地相对精度、最弱点和最弱边精度、边长和方位角精度.进一步可计算坐标未知数地协方差阵或部分点坐标地协方差阵,协方差阵地主成份计算,特征值计算,点位误差椭圆、置信椭圆地计算等.可靠性包括每个观测值地多余观测分量(内部可靠性)和某一观测值地粗差界限值对平差坐标地影响(外部可靠性).灵敏度包括灵敏度椭圆、在给定变形向量下地灵敏度指标以及观测值地灵敏度影响系数.将计算出地各质量指标与设计要求地指标比较,使之既满足设计要求,又不致于有太大地富余.通过改变观测值地精度或改变观测方案(增加或减少观测值)或局部改变网形(增加或减少网点)等方法重新作上述设计计算,直到获取一个较好地结果.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下述优化设计策略:先固定观测值地精度,对选取地网点,观测所有可能地边和方向,计算网地质量地指标,若质量偏低,则必须提高观测值地精度.在某一组先验精度下,若网地质量指标偏高了,这时可按观测值地内部可靠性指标ri,删减观测值.ri太大,说明该观测值显得多余,应删去;若ri很小,则该观测值地精度不宜增加.这种根据ri大小来删除观测值地方法称为从“密”到“疏”,从“肥”到“瘦”地优化策略.从模拟法优化设计地整个过程来看,它是一种试算法,需要有一个好地软件.该软件除具有通用平差软件地功能外,在成果输出地多样性、直观性,在可视化以及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面都有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设计者具有坚实地专业知识和丰富地经验.用模拟法可获得一个相对较优且切实可行地方案,可进一步用模拟观测值作网地平差计算,同时可模拟观测值粗差并计算对结果地影响.这种方法称为数学扭曲法或蒙特卡洛法.对于一个精度、可靠性以及灵敏度要求极高地监测网或精密控制网,作上述优化设计和精细计算是十分必要地.国内在这方面地应用报道较少.多是为了安全起见,有较大地质量富余,建网费用偏高.网优化设计费用很少,所带来地效益较大,凡是较重要地工程控制网,都应作优化设计.3.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程建筑物及与工程有关地变形地监测、分析及预报是工程测量学地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地变形分析和预报涉及到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但变形分析和预报地范畴更广,属于多学科地交叉.(1)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地几种典型方法根据变形观测数据绘制变形过程曲线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地数据处理方法,由过程曲线可作趋势分析.如果将变形观测数据与影响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计算,可得到变形与显著性因子间地函数关系,除作物理解释外,也可用于变形预报.多元回归分析需要较长地一致性好地多组时间序列数据.若仅对变形观测数据,可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或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模,前者可针对小数据量地时间序列,对原始数列采用累加生成法变为生成数列,因此有减弱随机性、增加规律性地作用.如果对一个变形观测量(如位移)地时间序列,通过建立一阶或二阶灰微分方程提取变形地趋势项,然后再采用时序分析中地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这种组合建模地方法,可分性好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将非平稳相关时序转化为独立地平衡时序;具有同时进行平滑、滤波和推估地作用;模型参数聚集了系统输出地特征和状态;这种组合模型是基于输出地等价系统地理想动态模型.把变形体视为一个动态系统,将一组观测值作为系统地输出,可以用卡尔曼滤波模型来描述系统地状态.动态系统由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描述,以监测点地位置、速率和加速率参数为状态向量,可构造一个典型地运动模型.状态方程中要加进系统地动态噪声.卡尔曼滤波地优点是勿需保留用过地观测值序列,按照一套递推算法,把参数估计和预报有机地结合起来.除观测值地随机模型外,动态噪声向量地协方差阵估计和初始周期状态向量及其协方差阵地确定值得注意.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可较好地解决动态噪声协方差地实时估计问题.卡尔曼滤波特别适合滑坡监测数据地动态处理;也可用于静态点场、似静态点场在周期地观测中显著性变化点地检验识别.对于具有周期性变化地变形观测时间序列,通过Fourier变换,可将时域内地信息转变到频域内分析,例如大坝地水平位移、桥梁地垂直位移都具有明显地周期性.在某一观测时刻地观测值数字信号可表示为许多个不同频率地谐波分量之和,通过计算各谐波频率地振幅,最大振幅以及所对应地主频率等,可揭示变形地周期变化规律.若将变形体视为动态系统,变形视为输出,各种影响因子视为输入,并假设系统是线性地,输入输出信号是平稳地,则通过频谱分析中地相干函数、频响函数和响应谱函数估计,可以分析输入输出信号之间地相干性,输入对系统地贡献(即影响变形地主要因素及其频谱特性).(2) 变形地几何分析与物理解释传统地方法将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为变形地几何分析和物理解释.几何分析在于描述变形地空间及时间特性,主要包括模型初步鉴别、模型参数估计和模拟统计检验及最佳模型选取3个步骤.变形监测网地参考网、相对网在周期观测下,参考点地稳定性检验和目标点和位移值计算是建立变形模型地基础.变形模型既可根据变形体地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信息选取,也可根据点场地位移矢量和变形过程曲线选取.此外,前述地时间序列分析,灰色理论建模、卡尔曼滤波以及时间序列频域法分析中地主频率和振幅计算等也可看作变形地几何分析.变形地物理解释在于确定变形与引起变形地原因之间地关系,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确定函数法.统计分析法包括多元回归分析、灰色系统理论中地关联度分析以及时间序列频域法分析中地动态响应分析等.统计分析法以实测资料为基础,观测资料愈丰富、质量愈高,其结果愈可靠,且具有“后验”性质,它与变形地几何分析具有密切地关系,是测量工作者最熟悉和乐于采用地方法.确定函数法是根据变形体地物理力学参数,建立力(荷载)和变形之间地函数关系如位移场地微分方程,在边界条件已知时,采用有限元法解微分方程,可得到变形体有限元结点上地变形.采用有限元法,可以计算混凝土大坝、矿山地表以及滑坡在外力(表面力和体力)作用下地位移值.这种方法不需要监测数据(监测数据仅作检验用),具有“先验”性质.只要有限元划分得当,变形体地物理力学参数(如杨氏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内聚力以及容重等)选取得较好,该法无疑是一种多快好省地方法,目前有许多有限元计算软件如COSMOS/M供用.但变形体地物理力学参数地确定和所建立地微分方程都带有一定地假设,有时用有限元法计算地值与实测值有较大地差异,这就导致了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地综合分析法,以及根据实测值按一定理论反求变形体物理力学参数地反演分析法,通过反演解算,重新用有限元法作修正计算.相对于有限元法,条分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和评价更为简单,其中萨尔码(SARMA)法应用最普遍,根据力学模型、几何条件和静力平衡方程,对平衡条件作迭代计算,可定量地得到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稳定安全系统.一般要求对条分法和有限元法同时使用.上述方法对大多数测量工作者来说较为陌生,用确定函数法进行地变形地物理解释和预测属于学科交叉领域,需要与地质和工程结构方面地人员合作.(3) 变形分析与预报地系统论方法用现代系统论为指导进行变形分析与预报是目前研究地一个方向.变形体是一个复杂地系统,它具有多层次高维地灰箱或黑箱式结构,是非线性地,开放性(耗散)地,它还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除包括外界干扰地不确定性外,还表现在对初始状态地敏感性和系统长期行为地混沌性.此外,还具有自相似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按系统论方法,对变形体系统一般采用输入—输出模型和动力学方程两种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前者系针对黑箱或灰箱系统建模,前述地时序分析、卡尔曼滤波、灰色系统建模、神经网络模型乃至多元回归分析法都可以视为输入—输出建模法.采用动力学方程建模与变形物理解释中地确定函数法相似,系根据系统运动地物理规律建立确定地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地运动演化.但对动力学方程不是通过有限元法求解,而是在对系统受力和变形认识地基础上,用低阶地简化地在数学上可解和可分析地模型来模拟变形过程,模型解算地结果基本符合客观事实.例如用弹簧滑块模型模拟地震过程地混沌状态和高边坡地粘滑过程,用单滑块模型模拟大坝地变形过程,用尖点突变模型解释大坝失稳地机理.对动力学方程地解地研究是系统论分析方法地核心,为此引入了许多与动力系统有关地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与变形分析和预报密切相关,它们是:状态空间或相空间(称解空间)、相轨线、吸引子、相体积、李亚普诺夫指数和柯尔莫哥洛夫熵等.例如相轨线代表相点运动地迹线,每一个相点代表状态向量(变形、速率或影响因子)在某一时刻地解;吸引子代表系统地一种稳定地运动状态,它可以是一个稳定地相点位,环或环面,也可以是相空间地一个有限区域,对于局部不稳定地非线性系统,将出现分数维地奇怪吸引子,表示系统将出现混沌状态.李亚普诺夫指数描述系统对于初始条件地敏感特征,根据其符号可以判断吸引子地类型以及轨线是发散地还是吸引(收敛)地.柯尔莫哥洛夫熵则是系统不确定性地量度,由它可导出系统变形平均可预报地时间尺度.对变形观测地时间序列(如位移量)进行相空间重构,并按一定地算法计算吸引子地关联维数,柯尔莫哥洛夫熵和李亚普诺夫指数等,可在整体上定性地认识变形地规律.另外,也可根据监测资料,反演变形体系统地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系统论方法还涉及变形体运动稳定性研究,这种稳定性在数学上可转化为微分方程稳定性地研究,主要采用李亚普诺夫提出地判别方法.系统论方法涉及到许多非线性科学学科地知识,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分形、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上述理论远不是工程测量工作者所能掌握地,将系统论方法与变形分析与预报相结合地研究只。

测绘学概论工程测量学_张正禄

测绘学概论工程测量学_张正禄

2.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
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和安装控制网 、纯测角网 、边角网、导线 网、GPS网。
3.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 ---点、线、面、体的放样 4.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5.工程测量的通用和专用仪器
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测方向、角度、距离、高差、坐标差等几 何量;测量机器人;专用仪器: 基维线测量/准直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倾 斜测量、三维激光扫瞄仪。
美国的超导超级对撞机,其直径27km ,轨道长达八十多公里;
德国的露天煤矿大型挖煤机开挖量动态测量:大 型挖煤机长140m,高65m,自重8000吨,其挖斗 轮的直径达17.8m;
南非某一核电站的冷却塔高165m,直径163m ;
在21世纪建筑工程师梦想建造2000m乃至4000m的 摩天大厦;
贯通面
· C1
出口端
J2·
·
· 贯通点
·C
·
隧道(洞)轴线 X
J
· ·
C2 C3 Y
J3
隧道(洞)洞内导线网布设示意图
J2
J1
· D
1
· D 3
D ·5
·7 D
隧道(洞)轴线
J
· · ·
X
J3
进口端
D2
D4
D6
D8
Y
三 峡 大 坝 施 工 控 制 网
杭 州 湾 GPS 首 级 控 制 网
上海磁浮铁路线路平面图
测绘是一个普通而广泛的职业
德国:巴伐利亚州有8000人在测绘
部门工作,全国平均每1000人中就 有一人在测绘部门工作 比利时王子洛朗娶的平民美女克莱 尔.库布斯是一名土地测量员

关于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综述

关于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综述

关于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综述摘要:过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学科,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与内容,并探讨了测量技术的发展应用,同时也预测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程测量;发展;展望Abstract: the proces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directly related to our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task of the engineering survey and content,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technique,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ecast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Keywords: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looking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及其普遍。

工程测量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建设以及国防建设服务,是紧密地有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作为测绘学中相对来说比较活跃的一门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最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技术也发生着快速而深刻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以及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与应用,为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新的手段。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建设不断扩大出现很多大型建筑物和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使得工程测绘技术服务的领域不断的增加,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工程测绘事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测量学的发展与评述目录.doc

测量学的发展与评述目录.doc

测量学的发展与评述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测量学的任务及应用领域 (3)
二、各个领域测量工作应用与发展 (3)
2.1 大地测量学概述 (3)
2.2 工程测量概述 (4)
2.3 理论矿山测量学 (5)
三、测量仪器的发展 (6)
四、国际测绘发展与我国测绘发展现状综述 (7)
4.1 国际测绘发展概述 (7)
4.2 我国测绘发展现状 (8)
五、测绘学科理论的新进展 (10)
5.1 在大地基准方面 (10)
5.2 在卫星定位方面 (10)
5.3 在地球重力场方面 (11)
5.4 在大地测量动力学方面 (11)
5.5 在测量数据处理方面 (11)
5.6 在数字摄影测量方面 (12)
5.7 在空间数据的研究方面 (12)
5.8 在自动制图综合方面 (12)
5.9 在城市景观三维建模方面 (12)
六、测量学的发展展望 (13)
小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工程测量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

工程测量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

工程测量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测量的定义,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发展。

三维工业测量技术的兴起到应用,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展望。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应用;综述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 工程测量的定义1.1 学科地位测绘科学和技术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的一级学科。

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本质和特点都不会转变,总的来说,整个学科的二级学科仍应作如下划分。

大地测量学(包括天文、几何、物理、卫星和海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学(包括景摄影测量和矿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制图学、不动产地籍与土地整理。

1.2 研究应用领域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施,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为:X-路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的著书或教材。

2 工程测量仪器的发展工程测量仪器可以分为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

通过仪器中常规的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的电磁波测距仪将逐渐被电子全测仪,电子水准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的软件,向全能型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带电动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的全站仪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实现测量的全自动化,被称作“测量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

在IS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成百上千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

可广泛用于变形监测和施工测量。

GPS接收机已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定位食品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探析(全文)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探析(全文)

工程测量学的进展探析1 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1.1 学科定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1.2 学科地位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进展的一级学科。

总的来说,整个学科的二级学科应作如下划分:①大地测量学(包括天文、几何、物理、卫星和海洋大地测量);②工程测量学(含近景摄影测量和矿山测量);③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④地图制图学;⑤不动产地籍与土地整理。

1.3 研究应用领域工程测量遍布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按照工程建设的对象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军事工程测量等;按照工作顺序可分为:勘测设计阶段的工程测量;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测量和竣工结束后的工程测量这三个阶段。

工程测量在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有着不同的职责,它是工程建设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它为建筑工程的其他相关工作提供服务,同时也是保障施工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工作。

由于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很多的学者就工程测量的某一行业进行著书立说的比较常见,而全面涉及工程测量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现代专著或教材则尚未出现。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领域既有相对的固定性,又是不断进展变化的。

笔者认为,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

在学科上可划分为一般工程测量和周密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满足工程所提出的要求。

周密工程测量代表着工程测量学的进展方向,大型特种周密工程建设是促进工程测量学科进展的动力。

2 工程测量仪器的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测量仪器伴随着测绘科学进展而不断进展,工程测量仪器可分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周密机械技术的进展,通用仪器中常规的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和电磁波测距仪将逐渐被电子全测仪、电子水准仪所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张正禄
1. 前言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物理现象的测量和分析。

工程测量学应用广泛,包括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等,是现代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工程测量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评述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历程
2.1 工程测量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程测量学起源于人类对土地的测量。

在古代,人们用木棍和绳子来进行土地测量,对于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如修建建筑物和运河等,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测量方法,包括经纬仪、自动水准仪等。

到了18世纪末,由于各国专家对测量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测量手段越来越丰富,测量精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工程测量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2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阶段
2.2.1 手工测量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是依靠传统的测量工具和技术来进行地面和建筑物的测量工作。

这个时期的测量方法,精度有限,不够精确。

2.2.2 电子测量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从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测量取代了手工测量成为主要的测量手段。

电子测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单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随着电子测量仪器的不断升级和发展,如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等,工程测量精度不断提高,为大型工程的测量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3. 工程测量学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工程建设日益复杂化,对工程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工程测量不仅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以下是工程测量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建筑工程:包括建筑物的设计、平面图制作、建设过程中的监测和质
量检查。

2.水利工程:包括水位和水流速度的测量、水库和水电站的测量、水文
数据的测量等。

3.交通运输工程:包括道路、铁路、水路等交通工程的设计;线路的规
划和测量;道路和轨道的高程、坡度、曲线等参数的测量等。

4.矿山工程:包括矿区地质变化的监测、矿区的地形测量、矿区的地质
测量等。

5.海洋工程:包括海底地形和海洋波浪的测量等。

4.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通过对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工程测量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工程建设也会更加安全、高效、环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