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状况与需求分析
浅谈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浅谈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从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现状、培养模式及方法、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现状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广播电视行业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传输效率等,这就需要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 项目管理:广播电视行业的工程项目非常繁杂,需要有一批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的技术人才,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3. 维护服务: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有一批具备维修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技术人才。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广播电视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要有针对性的布局和规划,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进行。
在培养模式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1. 高校教育:高校是我国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高校的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设立相关专业并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培养出具备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能力的人才。
2. 企业培训: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企业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3. 实践锻炼: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可以通过实习或实训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和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培养方法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1. 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传输业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广播电视传输业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旨在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广播电视传输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专业性较强的行业。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传输需求,该行业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然而,目前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供给不足,而且人才结构也存在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系不完善:当前的教育体系未能及时与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需求相匹配,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2. 人才培养缺乏综合性:广播电视传输行业需要综合型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工具。
然而,当前的培养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竞争激烈,人才的流动性较大,大量优秀的人才会选择去其他相关行业发展或者出国深造,从而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流失。
二、人才培养策略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传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建议:1. 优化教育体系:加强与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合作,明确行业需求,修订和优化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
建立行业技能认证制度,鼓励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向培养。
2. 强化实践教学:广播电视传输行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进行业专家:广播电视传输行业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大,引进行业专家可以有效填补教育体系在新技术方面的短板。
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学术交流和指导,提高学生对行业前沿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三、人才引进策略在广播电视传输行业中,人才引进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人才引进策略:1. 加强人才引进渠道建设: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招聘和人才交流项目,吸引各类人才。
2024年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2024年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针对现状提出的改进策略,旨在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广播电视行业人力现状目前,广播电视行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其次,人才流动率较高,导致团队稳定性不足;最后,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一些关键岗位出现人才短缺现象。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人才招聘与选拔机制针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人才招聘与选拔机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科学的招聘流程,明确岗位需求,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二是加强人才选拔机制,注重候选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而非仅关注学历和经验;三是拓宽招聘渠道,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专业人才网站等渠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三、员工培训与发展规划员工培训与发展规划是提升员工能力、促进团队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广播电视行业,我们应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
四、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广播电视行业,我们应该建立全面、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同时,我们还应该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如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设立奖励基金等,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组织文化建设与团队协作组织文化建设是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员工归属感的关键。
在广播电视行业,我们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倡导团队合作、创新进取的精神。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沟通技巧培训等方式,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何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之一,承担着商业广告、新闻报道、文化传播等多项重要任务。
因此,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且质量要求高。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急需培养新一代的广播电视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 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创新发展:优秀的人才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只有通过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才能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向前发展。
2. 保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优秀的人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制作高质量、高水准的广播电视节目。
他们能够从创作、编辑、制作到后期制作等环节,保证节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精良。
3. 增强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提高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人才培养的途径1. 加强高校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合作:高校应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制定合作计划,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提供实践机会。
而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以为高校提供资源支持,包括人才培训、专业设备、实践基地等,以促进双方的互利发展。
2. 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设立或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办职业培训课程,为岗位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
3. 鼓励自主学习与创新: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鼓励员工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对于提出优秀创意和技术方案的员工,可以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队伍建设的重要性1. 增强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凝聚力:优秀的队伍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
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近年来,广播电视传输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
为了满足行业的需求,人才培养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传输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探讨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现状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行业内专业人才的供给仍然不足。
一方面,虽然大学开设了与广播电视传输相关的专业,但由于行业的技术更新较快,大学所教授的课程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另一方面,行业内缺乏培养人才的长期规划,导致人才发展的层次感不强,所需的高级人才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二、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广播电视传输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行业将趋向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相关技术和领域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首先,行业将对技术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传输技术方面,对于光纤传输、卫星传输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支持。
此外,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与广播电视传输相关的技术也将更新迭代,对于掌握新技术和应用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
其次,行业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
广播电视传输行业涉及到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管理能力的人才来统筹规划、协调各个环节的运作。
这就要求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解决方案针对广播电视传输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解决问题。
首先,加强与企业合作。
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方案等,以缩小校企之间的差距。
同时,广播电视传输行业也可以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和操作。
其次,建立行业认证机制。
通过与行业协会或相关机构的合作,可以建立一套行业认证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也能为行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电视台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电视台人才工作情况汇报2019年度电视台人才工作情况汇报一、人才概况我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电视媒体公司,主要从事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营销等业务。
目前公司拥有员工2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0%。
在员工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80%,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5%,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二、人才队伍建设我们一直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激励、选拔等措施,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质。
2019年度,我们共投入培训经费200万元,开展了多项专业技能培训,包括节目制作、主持人培训、编导岗位技能提升等,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员工激励计划,通过年终奖、岗位晋升、荣誉表彰等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三、人才引进2019年,公司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招聘会、人才市场、校园招聘等多种渠道,共招聘了40名高级专业人才,涵盖了编导、制片、播音、后期制作等各个岗位。
同时,我们还通过搭建实习生项目,共引进了30名大学生,为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四、人才激励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公司推出了各种激励政策,包括年终奖金、员工优惠购房政策、定期旅游等。
同时,公司还成立了优秀员工基金,专门用于奖励优秀员工,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突破。
五、人才管理公司一直以来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定期评估、沟通交流、职业规划等措施,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目标,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成长平台。
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梯队体系,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
六、人才流失2019年,公司整体员工流失率为5%,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发展需求、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公司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性地建立了人才保留机制,并优化了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有效降低了员工流失率。
七、人才合作与交流公司一直注重人才合作与交流,与多家高校、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合作项目、交流访问、人才培养等方式,不断拓展公司的人才渠道,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
农村广电人员配置情况汇报
农村广电人员配置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农村广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县积极推进广电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广电人员配置,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现就我县农村广电人员配置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人员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农村广电人员总数为120人,其中包括技术人员、维护人员、服务人员等各类专业人员。
这些人员分布在各乡镇广电站点,负责广电设备的维护、故障排除、用户服务等工作。
二、技术人员配置情况。
我县共有技术人员40人,他们主要负责广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升级等工作。
技术人员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有10人,中级技术职称的有20人,初级技术职称的有10人。
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适应广电技术的更新换代。
三、维护人员配置情况。
我县共有维护人员50人,他们主要负责广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
维护人员中,具备高级维护职称的有15人,中级维护职称的有25人,初级维护职称的有10人。
他们经过系统培训和实践,具备了丰富的维护经验和操作技能。
四、服务人员配置情况。
我县共有服务人员30人,他们主要负责用户服务、宣传推广等工作。
服务人员中,具备高级服务职称的有8人,中级服务职称的有15人,初级服务职称的有7人。
他们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人员培训和管理。
为了提高农村广电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我县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包括技术培训、维护技能培训、服务意识培训等。
同时,加强对广电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广电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在农村广电人员配置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数量不足、服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对广电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电服务水平,为农村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我县农村广电人员配置情况总体较为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满足业务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广播电视传输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业务能力。
然而,目前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实际操作的培训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听课,缺乏与实际工作接轨的机会。
其次,教育资源不足。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如电子工程、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等。
然而,目前高等院校在这些专业方向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配备有待提高。
再次,人才培养与业务需求不匹配。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和业务更新迅速,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
与此同时,行业对于新技术和新业务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导致人才培养与业务需求不匹配。
二、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传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期间,应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训机会。
学校与企业可以联合开展校企合作,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政府和高等院校应加大对广播电视传输业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投入。
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配备水平,吸引优秀的教师从业,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持续更新课程设置。
学校应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增设新的技术和业务课程。
与此同时,行业组织和企业可以提供技术和业务培训,与学校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与业务需求的匹配。
最后,加强学生实习和就业指导。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状况与需求分析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状况与需求分析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与队伍状况也日益引人关注。
早期的广播电视行业主要注重媒体技术方面的人才,但是随着媒体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本文将分析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的状况和需求,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人才队伍的状况目前广播电视人才队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缺口严重广播电视行业一直是人才缺口严重的行业。
从媒体技术到内容制作,从管理到营销,从前台到后勤,广播电视行业需要的人才类型繁多。
但是由于广播电视行业的薪酬体系特殊,导致很多优秀人才看不到发展前途,从而选择其他行业。
2.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比较狭窄。
一般情况下,广播电视工作岗位设置较为固定,很难有太大的晋升空间。
因此,许多从业人员难以在该行业内实现职业发展和职业转型。
3.教育培训不足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高科技、高专业性和高创新性的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需求非常高。
然而,当前的广播电视教育和培训体系并不完善,很多从业人员只能通过自学和经验积累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
二、人才需求分析1.媒体技术人才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媒体技术人才逐渐成为广播电视行业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需要具有全面的编码、转码、封装、压缩、传输、存储、播出等能力,同时要能够掌握音视频处理和流媒体技术,熟悉移动互联网传播和应用技术。
2.内容创作人才在内容创作方面,广播电视行业需要的人才包括编导、摄像、美术、音乐、表演等各个岗位。
需要创意人才,致力于打造有价值且有观赏性的广播节目、电影和电视剧,能够适应各类电视、手机、平板等多媒体端的需求,为用户带来全新、优质的媒体体验。
3.管理人才广播电视行业需要具备商业、金融、法律、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与行业市场环境相适应,帮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优势。
这些人才需要具备金融和经营管理技能,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拥有市场战略策划、人才管理、企业文化等多方面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广播电视编导是传媒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职业角色,承担着电视节目的创意策划、内容编排和导演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广播电视编导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广播电视编导的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一、现状分析1. 人才短缺当前,广播电视编导行业面临着一定的人才短缺问题。
一方面,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编导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导致了人才短缺的现状。
2. 缺乏创新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一些从业者缺乏创新意识,节目内容陈旧、模式单一,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导致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不佳。
缺乏创新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一大痛点。
3. 技术水平不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的节目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一些广播电视编导在技术方面的学习和积累相对滞后,导致在节目制作中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观赏性。
4.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各家电视台、制作公司纷纷推出各种类型的节目,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节目制作水平,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二、发展对策1. 培养高素质的编导人才针对人才短缺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投入,提升培养高素质的编导人才的能力。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广播电视专业院校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选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2. 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在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念,鼓励他们敢于尝试新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3. 提升技术水平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技术知识,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节目创作中。
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广播电视传输行业作为传媒领域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扩大文化传播、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传输行业面临人才短缺和队伍建设不完善的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培养人才并建立高效的队伍,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
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广播电视传输行业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丰富传媒资源、推动传媒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一个高效且专业的人才队伍将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现状分析及问题存在目前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单一化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无法满足行业技术需求。
另一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体系不完善、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等问题。
行业内晋升、职称评定等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优秀人才无发展空间,影响了行业队伍的建设。
三、人才培养策略与措施针对广播电视传输行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1. 强化实践培养:加强实践操作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可组织学生进行工作实习、生产实训、案例分析等活动,使其在真实环境中掌握技能。
2.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搭建实习、就业的平台。
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双向培养人才,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
3. 鼓励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团队项目,并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他们与同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与合作。
4. 完善职业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的职称评定机制,制定合理的晋升渠道和薪酬福利体系。
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结语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某市广播电视台人才队伍现状及建设建议调研报告
某市广播电视台人才队伍现状及建设建议调研报告为提升我市广播电视台从业人员素质,推进某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特围绕我市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开展调研,经过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现状(一)专业岗位情况。
某广播电视台在职干部职工中,大多数都是非广播电视专业人员,新闻采编、网络技术、制作播出等岗位的专业对口人员所占比例仅在10%左右。
(二)年龄结构情况。
在职干部职工中,45岁以上的人员占全体干部职工30%,40岁至45岁的人员占30%,35岁至40岁的占25%,35岁以下的只占15%。
(三)知识结构情况。
干部职工知识结构主要是3种情况,一是大中专学生分配,这些学生多数是中专生分配参加工作的,具有一定的理论素质;二是专业军人和工人,这部分大多数是工人身份,理论知识偏低;三是招聘人员,这部分人员均为定岗招聘,具有专业素养。
二、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广播电视大工作与专业技术关联性强,近年来,随着栏目节目质量提升和数字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我台新闻采编、节目编辑制作、设备和网络技术维护等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和结构,逐渐显现失衡和失调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新闻专业人才紧缺。
自2008年以来,8年中,我台共新增人员3人(1名大学生村官,2名全市招聘干部),新闻工作量大,人员紧张。
比如:新闻中心承担着电视《某某新闻》栏目每周7期的采编、制作任务,平均每期要采编5条以上新闻,而新闻中心工作人员仅有11名,每天除1名值班主任,一名编辑、一名司机外,能出去采访的只有8位同志,也就是4组记者,且,每天他们要应对的是30多位县级领导干部的活动和全市各单位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他们上午采访,中午写稿,编辑制作,保证当天新闻按时播出,下午有任务还要继续出去采访;如果遇到领导活动多,当天新闻采访任务多,经常会出现编辑记者满足不了新闻采访需求情况。
(二)技术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编、播设备已逐步实现数字化,而现有在岗的采、编、播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文教研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芦 婧(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462000)摘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广播电视监管专业为广播电视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个专业有一定的人才培养规模和比较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广播电视导演的专业是艺术系,是近年来的新兴专业。
由于广播电视监督专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着坚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等问题。
本文分析了电视台编辑和监督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了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一、前言我国高中广播电视导演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为了适应广播和电视产业发展的变化,教育部增设了收音机和电视监督专业,首次在1998年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文学类学在科的部门下设立了文学学士学位。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追加了艺术类学科。
广播电视的导演专业是戏剧电影和电视专业,设立了文学学士学位。
我国的广播电视监督专业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的,不仅为广播电视行业培养了人才,在广播电视编辑和监督专业培训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新公布的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电视监督专业归属的变更,配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监督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我国的广播电视有必要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整理问题点,提出对策。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目前培养人才的状况及存在问题(一)人才培养方向有误区广播电视监督专业是新兴专业,其人才培养系统还不完善,学科理念不够深刻。
在人才需求大的情况下,很多大学都在培养专业人才。
如果专业的教育水平不一致的话,人才培养的方向就会被误解。
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广播编辑和导演专业的门槛比其他艺术专业的学生低,不需要专业的基础。
近年来,很多考生参加了高三短期训练班,参加了艺术考试大军。
这直接导致了有很多专业人才,但缺少吃苦耐劳的人才。
(二)生源质量差异大首先是不同类型的学生招募。
某市广播电视台人才队伍现状及建设建议调研报告范文
某市广播电视台人才队伍现状及建设建议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为提升我市广播电视台从业人员素质,推进某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特围绕我市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开展调研,经过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现状(一)专业岗位情况。
某广播电视台在职干部职工中,大多数都是非广播电视专业人员,新闻采编、网络技术、制作播出等岗位的专业对口人员所占比例仅在10%左右。
(二)年龄结构情况。
在职干部职工中,45岁以上的人员占全体干部职工30%,40岁至45岁的人员占30%,35岁至40岁的占25%,35岁以下的只占15%。
(三)知识结构情况。
干部职工知识结构主要是3种情况,一是大中专学生分配,这些学生多数是中专生分配参加工作的,具有一定的理论素质;二是专业军人和工人,这部分大多数是工人身份,理论知识偏低;三是招聘人员,这部分人员均为定岗招聘,具有专业素养。
二、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广播电视大工作与专业技术关联性强,近年来,随着栏目节目质量提升和数字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我台新闻采编、节目编辑制作、设备和网络技术维护等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和结构,逐渐显现失衡和失调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新闻专业人才紧缺。
自2022年以来,8年中,我台共新增人员3人(1名大学生村官,2名全市招聘干部),新闻工作量大,人员紧张。
比如:新闻中心承担着电视《某某新闻》栏目每周7期的采编、制作任务,平均每期要采编5条以上新闻,而新闻中心工作人员仅有11名,每天除1名值班主任,一名编辑、一名司机外,能出去采访的只有8位同志,也就是4组记者,且,每天他们要应对的是30多位县级领导干部的活动和全市各单位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他们上午采访,中午写稿,编辑制作,保证当天新闻按时播出,下午有任务还要继续出去采访;如果遇到领导活动多,当天新闻采访任务多,经常会出现编辑记者满足不了新闻采访需求情况。
(二)技术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编、播设备已逐步实现数字化,而现有在岗的采、编、播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广播电视传输业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对于培养和发展相关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培养与发展策略。
一、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的现状和挑战。
首先,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
其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机会,导致毕业后适应能力不足。
此外,由于广播电视传输行业的特殊性,人才培养需要涵盖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培养机构拥有全面的教育资源。
二、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方法为解决广播电视传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其次,培养机构应与业界紧密合作,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并进行及时调整。
此外,利用新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三、人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传输业正在转型升级,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涌现也给传统广播电视传输业带来了威胁,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以保持竞争力。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为提高广播电视传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完善培养机构的设施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教师和行业专家,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指导。
此外,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五、人才培养的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传媒领域的不断创新,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人才培养将迎来更好的前景。
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人才队伍状况与需求分析(精选5篇)
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人才队伍状况与需求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人才队伍状况与需求分析人是广播电视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和提升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推动力。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业对人才需求将呈现结构性的变化,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人才等将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重点之一。
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和队伍现状截至2006年底,中国(不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498座,其中广播电台267座、电视台296座、广播电视台1935座。
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04%和96.23%,覆盖人口均在12亿人以上;全国电视机、收音机的社会拥有量分别达到4亿和5亿台。
2006年全年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99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8%。
2006年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其中事业单位414亿元,企业单位175亿元。
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基本构成情况是:中央级190亿元、省级460亿元、地市级274亿元、县级175亿元,分别占全国广电总收入的17%、42%、25%、16%。
广播电视收入结构表现为中央级、省级、地(市)级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广告创收收入,县(市)级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
截至2006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62.4万多人。
在学历构成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9200多人,占1.5%;大学本专科学历人员36.07万人,占57.8%;高中及以下学历(含中专)人员25.44万人,占40.7%。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中大学本专科人数比例比较适中,但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含中专)仍偏高,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过小。
这种学历构成与知识密集和智力密集型的广播电视业对人才需求很不相适应。
在岗位构成上,管理人员9.3万人,占15%;专业技术人员29.9万人,占总数的47.8%;其他23.2万人,占37.2%。
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研究
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研究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广播影视行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广播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人才需求的挑战。
因此,研究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目前,广播影视行业在各个领域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以及涉及面的深度拓展。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广播影视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因此,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改善。
首先,广播影视行业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除了广播和影视剧本创作等常规工作,如今也有了更多的拍摄、后期制作等多种岗位和职能的出现。
因此,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其次,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需要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
现代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供人们进行广播影视创作和制作。
如今,AI技术、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已经改变了广播影视行业的生态环境。
因此,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也应紧跟科技的脚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广播影视行业作为一个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必然需要与社会需求保持一定的匹配度。
而这个匹配度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内容上,也反映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
首先,在内容上,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注重对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广播影视作品的核心在于情感表达和思想传递,因此,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对表达能力、文化素养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更加符合与社会需求的匹配,为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可持续的动力。
其次,在方式方法上,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尽管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但仅仅局限于教室里的理论课程是不够的。
人们通常更喜欢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参与实际项目,亲身体验从创作到制作的全部过程。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与留住策略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与留住策略近年来,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面临着人才流动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人才流动与留住策略成为广播电视行业领导者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现状,并提出一些留住人才的策略。
一、人才流动的现状广播电视行业的人才流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的离职随着电视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一些人才选择离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电视传媒、广告传媒和互联网媒体等领域,人才流动尤为明显。
2. 人才的外流由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待遇相对较低、晋升空间有限,一些人才会选择跳槽到其他行业,从而造成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失。
3. 人才的内流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内部也存在人才流动,主要由于一些优秀的员工在机构之间调动,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提升机会。
二、人才流动与留住策略为了留住优秀人才并有效应对人才流动带来的挑战,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高薪资福利为了留住优秀人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根据个人绩效和市场价值,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待遇。
此外,还可以提供丰厚的绩效奖励和职业发展机会,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2. 加强培训与人才培养为了留住人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同时,通过优秀员工快速晋升和内部选拔,鼓励员工在单位长期发展。
3.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积极向上、团结友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此外,建立开放的沟通机制和员工参与决策的渠道,提升员工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4. 留住核心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核心人才,必须给予重点关注和差异化管理。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留住和激励核心人才的留存。
5. 加强人才交流和合作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开展与其他单位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
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发展
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发展广播电视传输领域一直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传输领域亟需培养和发展更多的专业人才,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一、行业需求与现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传媒公司、电视台、广播台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当前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技术能力不足:传输领域需要具备扎实的传输技术和系统运维能力的人才,但目前这类专业人才的供给有限。
2. 创新能力匮乏: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传输领域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然而,当前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不足。
3. 行业经验缺乏: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然而,当前的培养模式偏重于课堂教学,缺乏与实际工作结合的机会。
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拥有合适的人才队伍,行业才能顺利推进,并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
1. 推动行业创新:优秀的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们能够主动适应新技术,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2. 提高行业竞争力: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将为企事业单位带来技术先进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3.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培养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人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智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措施1. 优化培养模式:针对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培养方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加强实践教学:加大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和市场需求。
广电局人才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广电局人才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的高低和任务完成的好坏,是有效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作为新闻媒体之一的广播电视部门,更是需要一支政治性强、思想素养高和具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的广电人才队伍,才能当好党委、政府的耳目和喉舌,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为进一步加强广电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县广电局结合实际,对本单位的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思路进行了认真调研总结,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人才队伍现状1、总体情况**县广播电视局是**县主管全县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职能部门。
局下设办公室、新闻中心和农村广播电视维修站三个科室。
目前全局有干部职工34人,其中在职在编的干部职工有21人。
临时聘用的8人,临时工3人,“4050”人员3人。
2、局机关局机关共有9人,公务员7人,临时工1人,“4050”人员1人。
结构:其中局长一名、副局长2名,主任科员4人,办事人员2人。
学历情况:研究生1人,本科2人,大专4人,中专2人。
年龄情况:20——25岁1人,30——35岁1人,40——45岁4人,45——50岁2人,50——55岁1人。
特点:办事人员较少,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偏低。
3、新闻中心目前共有人员25,有在职在编的共计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工勤人员5人,临时聘用8人,临时工2人,“4050”人员2人。
学历情况:本科10人,专科13人。
人员结构:编辑3人,记者12人,播音员4人,节目制作播出人员4人。
年龄情况:20——30岁11人,3 0——35岁3人,35——40岁5人,40——45岁6人。
特点: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4、农村广播电视维修站农村广播电视维修站原来有编制5人,因20xx年所有人员已经上划云南广电网络公司,现有没有人员编制。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县广电局研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广电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局机关工作人员编制紧缺,办公室人员结构老化,业务素质与实际工作需要矛盾突出,办事人员较少,影响了办公室工作的高效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状况与需求分析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方德运2007年06月21日08:32 来源:人民网-中华新闻报人是广播电视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和提升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推动力。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业对人才需求将呈现结构性的变化,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人才等将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重点之一。
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和队伍现状截至2006年底,中国(不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498座,其中广播电台267座、电视台296座、广播电视台1935座。
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04%和96.23%,覆盖人口均在12亿人以上;全国电视机、收音机的社会拥有量分别达到4亿和5亿台。
2006年全年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99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8%。
2006年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其中事业单位414亿元,企业单位175亿元。
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基本构成情况是:中央级190亿元、省级460亿元、地市级274亿元、县级175亿元,分别占全国广电总收入的17%、42%、25%、16%。
广播电视收入结构表现为中央级、省级、地(市)级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广告创收收入,县(市)级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
截至2006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62.4万多人。
在学历构成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9200多人,占1.5%;大学本专科学历人员36.07万人,占57.8%;高中及以下学历(含中专)人员25.44万人,占40.7%。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中大学本专科人数比例比较适中,但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含中专)仍偏高,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过小。
这种学历构成与知识密集和智力密集型的广播电视业对人才需求很不相适应。
在岗位构成上,管理人员9.3万人,占15%;专业技术人员29.9万人,占总数的47.8%;其他23.2万人,占37.2%。
其中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采编人员10.8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6%;播音员、主持人2.24万人,占7.5%;科研、工程技术人员11.67万人,占39.1%;其他包括艺术类、经济会计统计人员等5.2万人,占17.4%。
以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偏重事业发展,而相应的由于经营管理人员比例偏低,表明在广电产业发展方面还偏弱。
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趋势判断中国广播电视业正处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转换、从传统传媒向现代传媒转变、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的关键时期。
这对于中国广播电视业来说,既是历史机遇期,又是严峻的挑战。
首先,广播电视数字化将贯穿在今后5~10年广电发展进程中。
“十五”期间是中国广播影视数字化的准备和启动阶段,“十一五”时期则是中国广播影视业向数字化全面过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1)在节目制播数字化方面,全国80%的电台、电视台到2006年底已经实现了台内节目制播的数字化;(2)在网络传输数字化方面,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从局部试点开始向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开。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5个大中城市实现整体转换,并初步建立了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3)在存储数字化方面,如中央电视台目前拥有200个注录终端的数字化工场,具备了每年可完成10万小时的影像资料的数字化生产能力;(4)在终端接收数字化方面,截至2006年底全国拥有数字电视用户1266万户,占全国有线电视用户的9%。
从以上各项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广播电视数字化还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数字化带来的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将会是十分巨大的。
其次,广播电视产业结构调整将会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不同于一般性产业,它是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的产业。
从发展现状来看,广电产业的核心层主要包括广告、广电网络传输,而节目内容、广电服务等边缘化明显。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电视剧、非新闻类电视节目和电影、动画片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未来几年将加快推进广电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切实推进除新闻类节目的制播体制改革,把节目内容产业做强做大,加大创新力度,塑造和树立品牌,促使内容产业等成为广播电视业的核心产业。
第三,视听新媒体业务的开展,将会成为广电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网络电视、IP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将会得到迅猛发展;同时,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视听消费欲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
因此,新媒体业务新的产业运作方式、赢利模式、营销手段和用人机制等,将是传统广电媒体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未来5~10年内,中国视听新媒体产业将会成倍增长,势必成为广电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会给社会增加许多新的就业岗位。
第四,跨媒体、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业务合作、战略联盟将是中国广电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块块”运作的、以行政区划为界限形成的广电媒体,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显得像一座座“孤岛”,它原有传递信息、宣传教化的功能日渐弱化。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一些广电媒体开始着手寻求业务合作、战略联盟,打破用简单行政区划手段获取资源、信息方式的传统局面,建立以原有电台、电视台为核心,信息资源采集中心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的电台网或电视网。
在未来的5~10年中,中国将会出现一些跨地区、跨媒体的综合性广电传媒集团。
广播电视业人才发展规模及需求结构分析随着广播影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视听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一支规模适宜、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分布均衡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1980年,中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为22万人,到2006年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增至62万多人。
图1 2000年~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情况图从相关统计结果看,在1980年至2006年间,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队伍规模以年均6.7%的幅度增长。
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发展、人才供给以及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综合测算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增长幅度约为4%。
按照这一增长幅度,预计到“十一五”末,2010年我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队伍总量将达到72万人左右,比2006年增长10万人左右;到2015年,将达到88万人的总量目标,将在2006年基础上增加26万人左右。
从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广电人才市场需求结构呈现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1)以注重传统的专业技术队伍向掌握广电科技发展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转变。
传统广电媒体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编、播、控。
对广电人才的要求是:政治高、纪律强、业务精,就能满足传统广电媒体宣传业务的需求。
因此,民间流传着“一流人才进报业,二流人才进电台,三流人才在电视台”的说法,也印证了广电行业进人门槛较低的普遍现象。
但广播电视数字化带来的是广播电视制作、传输、播出、监测、监管等方面的技术革命,因此数字化也正改变着广播电视业现有人才结构。
当前,那些能掌握广电科技发展新技术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高层次人才缺口巨大,此类人才在今后将会有旺盛的需求。
(2)以注重专业技术型队伍向创新型、专业交叉型、学科综合型人才队伍转变。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中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创新成果”。
广播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创新、广播电视艺术创新以及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等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着力点,相应的创新性广电产品、服务将会有大量的创新型、综合型的人才需求。
(3)以注重传统宣传队伍向既懂宣传业务又懂传媒经营、管理的知识复合型人才队伍转变。
随着现代广电产业的发展,传统广电人才队伍在市场意识、营销观念、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已经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阻碍了广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广电单位开始着手挖掘、培养一批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版权管理、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知识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这一类人才在未来5~10年将会成为广电人才市场需求的重点,并且在人才数量上会有较大的增加,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广电现有人才结构。
(4)以注重本土化队伍培养向懂传播、会管理、精通外语的外向型、国际化人才队伍的转变。
随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业开始转向跨行政区域、跨媒体经营,有的甚至开始走出国门。
因此传统本土化的人才队伍已经很难满足广播电视业走出去发展的需要,一些懂传播业务、会经营管理以及精通外语的优秀人才成为广电人才市场需求重点之一。
相关链接: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节录: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大力实施广播影视人才战略,建设一支规模适宜、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分布均衡的人才队伍,为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采取切实措施,培养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拔尖人才。
通过多种形式吸纳培养造就一批既懂经营和管理,又懂宣传和技术,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加快培养具有影响力的名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导演演员,站在信息、数字技术前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各类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
加快培养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和知识更新工程,在关系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开展大规模继续教育,进一步健全广播影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
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锻炼成长,培养造就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新闻宣传和艺术创作人才。
实行重大工程技术项目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负责制,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学科带头人责任制,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进一步破除论资排辈观念,为优秀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建立和完善联系专家制度,掌握一批广播影视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经营管理、科技创新、运行维护等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的专家,发挥高层次人才在队伍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进一步完善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影视剧导演、制片人,广播电视传输业务技术人员等的规范管理。
抓紧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适应广播影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需要,加快建设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立足岗位成才,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