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棚内饰的设计原则1

合集下载

顶棚设计规范

顶棚设计规范

顶棚设计规范编制校对审核版本R02日期目录1.适用范围 (1)2.满足标准 (1)2.1总布置法规 (1)2.2技术性法规 (1)3.流程图 (3)4.各阶段详细工作 (4)4.1概念阶段 (4)4.2设计阶段 (10)1.适用范围本规范描述了顶棚设计开发规范,适用于乘用车顶棚设计开发流程。

2.满足标准2.1总布置法规头部包络及定位SAE J10522.2技术性法规1. 耐老化性能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2.耐湿热性能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3. 耐气候替变性能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4. 耐低温冲击性能试验后每一个试样都不允许产生裂纹或破裂现象。

5. 饰材与基材间粘接性能初始状态:F≥3N/5cm6.耐摩擦色牢度1)干燥状态:变色≥4级沾色≥4级2)湿润状态:变色≥4级沾色≥4级7. 耐水污染性试验后应无任何污点残留。

8. 抗微生物性能试验后无任何异味、发霉等现象。

9.燃烧特性燃烧速度≤75mm/min10. 气味性要求低档车:要求评分≤4.0级中档车:要求评分≤3.5级高档车:要求评分≤3.0级11. 甲醛含量要求甲醛含量≤10mg/Kg12. 气雾冷凝值要求气雾冷凝值≤2mg13. 挠度纵向≤14mm横向≤15mm14. 抗静电性抗静电性非常重要,顶棚内饰必须进行防静电处理,把静电减少到最低标准,要求使用过程中,不得产生静电作用,不允许产生起毛、起球、吸灰等现象。

3.流程图4.各阶段详细工作4.1概念阶段4.1.1.概述顶棚内饰是汽车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顶棚内饰还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乘用车顶盖内饰技术条件

乘用车顶盖内饰技术条件

Q/SQJ乘用车顶盖内饰技术条件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Q/SQJ-C-0408-2012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1)5 试验方法 (2)5.1 试验样品的要求 (2)5.2 试验条件 (2)5.3 耐高温试验 (2)5.4 耐低温试验 (2)5.5 冷热循环试验 (3)5.6 耐候性试验 (3)5.7 单位面积总质量 (3)5.8 厚度 (3)5.9 耐光色牢度 (3)5.10 耐化学药品性 (4)5.11 耐摩擦性 (4)5.12 燃烧特性 (4)5.13 气味性试验 (4)6检验规则 (4)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5)IQ/SQJ-C-0408-2012II前 言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顶盖内饰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由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黄申华。

Q/SQJ-C-0408-2012乘用车顶盖内饰板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顶盖内饰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产品的顶盖内饰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GB/T 2828.1—2003 逐批捡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QC/T 15—19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QC/T 17—19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QC/T 236—1997 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QC/T 29017—1991 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SQJ-C-0406-2012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简述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

简述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

简述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
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功能性:汽车内饰必须满足日常使用的各种功能需求,比如座椅的舒适性、仪表盘的易读性、控制按钮的便捷操作等。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合理布局和安排各个功能模块。

2. 美观性:汽车内饰的设计应该具有美感,给人视觉上的愉悦感受。

不同品牌和车型有不同的风格和设计语言,但整体上应该协调一致、符合车辆定位和用户的审美趋势。

3. 材料选择:内饰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舒适性、耐久性、易清洁等方面。

比如座椅宜选择柔软而坚固的材质,内饰面板宜选择耐磨、防刮擦的材料。

4. 人机工程学:汽车内饰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让驾乘者在车内操作和使用更加方便舒适。

比如仪表盘和驾驶操作按钮的布局宜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和手部操作习惯。

5. 安全性:汽车内饰设计应充分考虑乘员的安全性。

比如要合理布局各种设备,减少对驾驶员视线的遮挡;选择抗碰撞、耐磨的材料和结构等。

6. 可持续性:现代汽车内饰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

比如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化学挥发物的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汽车内饰顶棚设计

汽车内饰顶棚设计

汽车内饰顶棚设计顶棚设计开发指南1、简要说明顶棚是在车身顶盖钣金件下面加装的内饰件,其作用除提高车内装饰性外,还起隔音、吸音、隔热的作用。

它主要分为粘结式、吊装式和成型顶棚等三种。

1、粘结式这种形式将顶棚直接粘结在顶盖上,一般由面料和泡沫覆合而成,面层起装饰作用,泡沫层起绝热、吸音、隔音作用。

面层用机织布、编织布等织物或人造革、PVC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PU)或交联聚乙烯(XPE)泡沫制造;面层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

其特点是简单易行。

成本最低,但装饰效果和功能均不如其它两种,故只用于简易车或货车上。

2、吊装式为了把外表面掉挂起来,采用棚杆结构。

在饰面与顶盖之间设有隔热的衬垫,衬垫一般是粘在顶盖内侧的。

吊挂的顶棚是在饰面上面缝制的布袋中穿过棚杆,棚杆弯曲成与顶盖横断面相近似的曲线。

棚杆多数为圆形断面,两端的固定方法有各种各样。

饰面的周边用粘结剂粘到车身顶盖的侧梁上,然后夹上卡扣,或者之直接装到风窗密封条或顶棚的里面,或者采用其它装配方法。

饰面可由人造革、帆布、织物等制成。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

缺点是装配时衬垫系粘在顶盖上,因而使作业性和作业环境变坏;顶棚与顶盖之间的间隙较大,占用了室内空间;装饰效果不理想,棚杆与棚杆初的饰面避免不了上凸,使整个内饰有一段段凸起的感觉,行车时饰面也会颤动,故这种结构现也少用。

3、成型顶棚成型顶棚是预先把饰面与芯材负荷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

近年来,为适应汽车总高的降低、车辆装配工艺和作业环境的改善,以及按钮类等机能部件的安装等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成型顶棚。

其优点是:能够使顶棚接近顶盖,增大室内空间;造型上的自由度大;在车辆上安装时一般不使用粘结剂,从而改善了作业环境;成型顶棚便于遮阳板的收藏及顶灯等的安装。

其缺点需要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使成本提高。

成型顶棚一般是一体成型的,但也有分成两块或多块结构的。

顶棚能保持预定的形状是由周边的紧固装置及遮阳板支座、顶灯座等部件的紧固来共同完成的,也有一些汽车将顶棚中间部分粘结在顶盖上。

车体内部软装设计方案

车体内部软装设计方案

车体内部软装设计方案设计方案:1.色彩搭配:在车体内部软装的色彩搭配上,以简洁、明亮为主导,尽量选用浅色系的色彩,如白色、浅灰色等,以增加空间的明亮感。

同时,可以适度添加一些鲜艳的色彩作为点缀,如红色、蓝色等,来提升整体的活力感。

2.材质选择:在软装材质上,优先选择舒适、柔软的材料,如绒布、丝绸等,来增加乘客的舒适度。

同时,也可考虑采用耐磨、易清洁的材料,以便于日常维护。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具有质感的材质,如木质、金属等,来增加整体的质感与档次感。

3.家具布置:家具的布置应以实用性为主,根据空间的大小与形状进行合理摆放。

例如,在车厢内可以设置一些可折叠、可伸缩的座椅,以增加灵活性。

另外,还可设置一些储物空间,如置物架、柜子等,方便乘客存放物品。

4.细节处理:在软装设计的细节处理上,注重舒适、人性化的考虑。

例如,在座椅上添加柔软的靠背和靠垫,以增加乘坐的舒适度。

此外,还可设置一些小型装饰物,如植物、艺术品等,来增加整体的温馨感。

5.照明设计:在照明设计上,除了基本的车厢照明外,还可增加一些可调节亮度和颜色的照明设备,以提供不同的氛围效果。

同时,还可考虑在一些特定位置设置阅读灯或个人照明灯,方便乘客的使用。

6.音响系统:为了增加乘客的娱乐性,可配置高质量、多功能的音响系统。

可以在车厢内设置音响扬声器,以提供更好的音质和立体声效果。

另外,还可以与车载娱乐系统相连接,方便乘客享受音乐、电影等多种娱乐内容。

7.空调与通风:空调与通风系统是车体内部软装设计的重要方面。

要确保整个车厢内有良好的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

可以配置空调出风口和调温设备,以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还可设置空气净化器,提供乘客更加健康的出行环境。

以上是车体内部软装设计的方案,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材质选择、家具布置、细节处理以及照明、音响、空调与通风等方面的设计,可以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美观、宜人的乘车空间。

车辆内饰顶棚设计方案

车辆内饰顶棚设计方案

车辆内饰顶棚设计方案背景随着人们对车内舒适性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车内饰设计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

车辆内饰顶棚是车内饰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关系到车内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还能为车内添置更多的功能和体验。

本文将探讨车辆内饰顶棚设计方案,帮助读者了解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定义车辆内饰顶棚是指车顶部位的内饰装饰,包括车顶板、遮光帘、灯具、音响、通风口等。

它不仅具有美观性,更能够影响车内光线清晰度、隔音效果、通风效果等方面的品质。

设计考虑因素色彩和材质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顶棚的颜色和材质需要得到精心搭配和设计。

对于低端车型,一般采用较为简单的中性色彩和经济实惠的材质,而高档车型则会采用更为精致的皮革或柔软的天然材料。

光线清晰度和遮光效果车内顶棚的光线清晰度和遮光效果对于驾乘者的舒适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夏季需要具备防晒隔热的遮阳功能,冬季则要考虑保温和防冻的需要。

此外,为了增加车内空气流通和舒适性,顶棚上通常会设置一些通风口。

音响和灯光装置车内顶棚还可以作为装载音响和灯光的场所。

高端车型通常会搭载更加高效和柔和的灯光和音响系统,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驾乘体验。

设计方案简约风格简约风格的顶棚设计强调整体的简洁性和清晰性。

颜色一般选用中性色,如白色、黑色、深灰色等。

材质一般采用环保耐用的塑料或者钢板等经济材料,减少材料进行垃圾回收和环保处理的成本。

通风口、遮光帘、灯光等装置均采用最简单的原则实现,使整个车内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运动风格运动风格的顶棚设计强调层次感和动感。

除了常规的颜色外,顶棚上的图案、装饰和线条都会采用钢制、铝制等金属材质和华丽艺术的贴花,为车内增添更多的运动元素。

此外,搭载更强效的音响系统和灯光设备,能够提供更有动感的驾乘体验。

豪华风格豪华风格的顶棚设计强调高端与奢华感。

材质经常采用柔软的天然皮革、高档檀木、进口羊绒等,让车内充满温馨而又奢华的氛围,在提高车内整体质感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品质的体验。

汽车头顶设计理念

汽车头顶设计理念

汽车头顶设计理念
汽车头顶设计理念是汽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对车顶进行美学上的设计,更是考虑到车辆功能、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首先,汽车头顶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功能性。

车顶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能够承受各种外部压力,保护车内乘车人员的安全。

同时,车顶还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具备防水、防雨、防风等功能,确保车内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其次,汽车头顶设计需要与整车的外观设计相协调。

车顶作为整个车辆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应与车身线条、前脸设计相和谐一致,形成整体的美观感。

车顶的线条、造型和材质应与整车设计一脉相承,凸显整体车辆的设计风格和品牌特色。

此外,汽车头顶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车内的空间布局和舒适性。

车顶内部需要合理设置空调出风口、照明设施、音响喇叭等元件,以提供乘车人员所需的舒适体验。

同时,车顶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车内的通风和采光,为乘客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改变,现代汽车头顶设计还可以加入更多创新的元素。

比如,一些豪华品牌的汽车头顶设计中可能会加入可调节的天窗或全景天窗,以增加车内的采光和空气流通;一些电动汽车的头顶设计中可能会融入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充电;一些智能汽车的头顶设计中可能会加入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用于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

综上所述,汽车头顶设计既要考虑到车辆的功能性、安全性,又要与整车的外观设计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到乘车人员的舒适体验和使用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汽车头顶设计还可以创新融入更多的元素,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创造更好的驾乘体验。

汽车顶棚内饰的设计原则

汽车顶棚内饰的设计原则

顶棚内饰是汽车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顶棚内饰还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由于太阳直射车顶,汽车顶部温度较高,因此顶棚内饰的耐热性和耐候性指标要求较严。

对不同档次的顶棚内饰在材料上、结构上有所不同,为提高隔音、隔热、降低噪声等效果,多采用各种纤维毡、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等与其他材质粘合在一起的结构作为衬垫,并与蒙皮材料(如无纺布、针织物等)通过一定的方式粘合形成一体。

汽车顶棚内饰主要有两种:软顶和硬顶。

汽车顶棚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模塑基材。

汽车软顶软顶一般由面料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

面料多数为无纺布机织布或PVC 膜等材料制造。

泡沫层用聚氨酯或交联聚乙烯泡沫制造。

面料起装饰作用,其颜色及质地要与车身内饰颜色和质地相协调。

泡沫层起隔热、隔音、吸音、减振作用。

软顶的安装一般分两种:粘贴型和吊装型,用于货车、面包车和低档轿车上。

软顶的粘接有滚涂法和预涂法两种。

用于滚涂法的粘接剂是氯丁橡胶,在施工现场工人手持蘸满胶的胶滚或胶刷,将胶均匀涂在顶盖的内表面上,晾置几分钟后,将软顶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用于预涂法的压敏粘接剂是在生产软顶时,预涂在软顶的背衬上,用隔离纸将胶膜覆盖,以便包装和运输。

在施工现场工人揭去隔离纸即可将软顶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吊挂软顶的结构见图3 所示。

软顶饰面的背面缝有几行吊挂用的布袋或细绳,并同时配备软顶安装用细杆,该细杆弯曲成与金属顶盖断面相似的曲线。

安装时,先将细杆穿过软顶背面的布袋,再将这些细杆固定在顶盖横梁上。

饰面的周边用粘接剂粘到内护板和前风窗胶条上。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但软顶与金属顶盖间隙大,占用室内空间;布袋与饰面连接处上凸,行车时软顶振颤,整体装饰效果不理想。

汽车硬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软顶已逐渐被成型硬顶所替代。

成型硬顶主要由饰面,泡沫层和基材三层组成,利用大型成套生产设备,用热压成型法将它们复合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

汽车内饰设计十原则

汽车内饰设计十原则

汽车内饰设计十原则1.部件的分割设定为单纯的面(分割规则)2.构成部件的插入感、使P/L 看不见的设计(P/L规则)3.不一体的部件是不同的面的构成(另外的部件的规则)4.开口部的水平间隙,设定为从目线开始看不见的位置(间隙的规则)5.设定和临接部件同样的安装基准,使变动变为钝感(安装基准的规则)6.盖子的开口末端部要有厚感(开口末端的规则)7.仪表、SW的文字、标志,设定为两眼或单眼能看见(视认的规则)8.用手按压时有刚性感(刚性的规则)。

9.可动部件的操作力设定为无偏曲点(操作力的规则)1.部件的分割设定为单纯的面(分割规则)2.构成部件的插入感、使P/L看不见的设计(P/L规则)3.不一体的部件是不同的面的构成(另外的部件的规则)4.开口部的水平间隙,设定为从目线开始看不见的位置(间隙的规则)5.设定和临接部件同样的安装基准,使变动变为钝感(安装基准的规则)6.盖子的开口末端部要有厚感(开口末端的规则)7.仪表、SW的文字、标志,设定为两眼或单眼能看见(视认的规则)8.用手按压时有刚性感(刚性的规则)。

9.可动部件的操作力设定为无偏曲点(操作力的规则)10.杂异音的防止对策要放入所有的F试验里(异杂音的规则)分析:1.部件的分割设定为单纯的面(分割规则)原解释:仪表板和门装饰板、仪表板和安全气囊等,分割复杂的面时稍有偏差就很明显,分割简单的面时即使有偏差也不明显。

评析:分割规则即分缝原则,内饰分缝、表面分缝都存在该问题:将一个部件分割出几个安装件或闭合件,分隔线要在平坦简单的大面上分割,避免跨特征分割,制造时容易保证,否则会出现特征分割处对不齐的问题。

2.构成部件的插入感、使P/L看不见的设计(P/L规则)原解释:喇叭装饰件、SW面板等,末端要比基准面低一些,并且在末端里做两个R,确保末端确实插入。

1、部件的“插入感”就是我们所说的安装感觉踏实、牢靠,很多人容易误解为其他的意思;要想安装感觉踏实,通常是靠一定的造型效果来表现的,影响效果的因素有:面差、突台、沉台、突台周边圆角、沉台周边圆角、安装件周边圆角等;GetToR(渐近倒圆角)和RunInR(埋入倒圆角)是常用的表现手法;“喇叭装饰件、SW面板等,末端要比基准面低一些,并且在末端里做两个R,确保末端确实插入”实际上就是RunInR(埋入倒圆角)。

设计原则知识:设计原则——汽车内饰设计

设计原则知识:设计原则——汽车内饰设计

设计原则知识:设计原则——汽车内饰设计汽车内饰设计是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感与品质感的体验。

一个优秀的汽车内饰设计需要考虑形式、功能和人性化等多个方面,本文将针对设计原则对汽车内饰进行深入探讨。

一、形式美学原则形式美学原则是汽车内饰设计的关键,汽车内饰通常是第一时间呈现给人的东西,好的设计可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形式美学设计要求方方面面都要注重美感,包括材料、颜色、图案、造型等,以提高车内环境的视觉效果并增加用户体验。

二、功能性原则汽车内饰设计的功能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设计师考虑的主要方面。

汽车内饰的设计要与车主驾车时的控制姿态、视线、深度等因素相结合,以提供适合车主身体姿势的操控功效。

通过人体工程学、功能式设计等设计方法,使内饰布局更为合理、实用,可以减少车主在驾车时的疲劳感,避免因为不舒适的汽车内饰而驾驶间接影响了驾驶安全。

三、人性化原则人性化设计是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的必要条件,因为消费者既是产品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购买者,所以设计者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注重人性化设计。

如考虑人的身高、比例、习惯、特殊需求等因素,以此增强使用体验和人机互动的效果。

如果汽车内饰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消费者更加舒适、便捷的使用汽车,那么这样的一个设计才能够为消费者所接受。

四、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实现高品质和突破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设计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外观的美感,还要实现内饰设计的创新性,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内饰高端、个性、时尚的需求,树立品牌形象。

在此前提下,设计者可以尝试使用新材料或前沿技术,引入新的元素创作出高度的内饰设计和产品。

五、生态环保原则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汽车内饰的环保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设计者应该注重环保素材的应用,参考经济、环保、安全三个方面对汽车内饰进行设计,选择无毒性、可生物降解并且易于回收利用的可持续性材料。

汽车隔音隔热系统 顶棚、地毯设计开发介绍

汽车隔音隔热系统 顶棚、地毯设计开发介绍

一、顶棚设计规范
2.典型断面描述
⑻天窗密封条一般要压住顶棚周边 10mm ,开口尺寸根据天窗的要求确定。一般, 顶棚与天窗横梁的配合距离要大于 10mm ,顶棚的边缘距离密封条的顶端在 1.5mm~2mm 之间。
一、顶棚设计规范
2.典型断面描述
⑼顶盖横梁:顶棚设计时,应与中部横梁保持零间隙配合。
3.边界尺寸确定
地毯下表面与线束自然接触即可,地毯下表面与减震垫之间的间隙为0,与钣 金侧 边的间隙为3mm,减震垫的厚度为了适宜地毯与钣金的配合,一般整车的地 板减震垫设 计为两种尺寸。 根据总布置要求,在相应安装点、检测口等位置开孔。
二、地毯设计规范
4.参考图片
司机侧前地毯
二、地毯设计规范
4.参考图片
一、顶棚设计规范
2.典型断面描述
⑵ A 、B 、C 柱要压住顶棚一般不小于 10mm, 护板压顶棚的干涉量一般为 1mm~2mm , 顶棚和护板的配合一般在顶棚上做出凹的台阶,同时护板的边 缘也要有平滑的过度,不 能有陡峭的倒角。为使顶棚与护板配合紧密,通常会 在顶棚与护板配合处背面粘接海绵 泡沫。
二、地毯设计规范
汽车地毯通常由织物及PVC等材料复合而成,铺于汽车地板或减振垫上,起装 饰及 隔音隔热作用,对汽车的美观及舒适性上有很大影响。
地毯设计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满足乘用舒适性要求,美观大方,材料对人 体没 有伤害。
二、地毯设计规范
1.地毯边界
地毯边界从以下几个专业分析: ⑴内饰:仪表板、副仪表板、立柱下护板、座椅、安全带、脚踏板等; ⑵白车身:前挡板、前地板、后地板、侧围; ⑶电器:线束等。
1.周边零件间隙要求
一、顶棚设计规范
2.典型断面描述

顶棚设计要求

顶棚设计要求
5
7. 头部间隙
- 头往一边侧过去的时候 头部间隙 前:≥ 40 mm( 30°),
6
后:≥ 50 mm
- 从侧面看的时候 头部间隙 前:≥ 60 mm, 后:≥ 10 mm
Side View Head Clearance
7 7
Side View Head Clearance
3. 产品设计及检查确认清单
2. 产品设计时考虑事项
16. 为防止顶棚出现下沉现象,基材应用发泡加固 17. 顶棚上固定的支架应在10Kg.f 以下的力的情况下不得发生分离。 18. 个人灯安装在顶棚时需确认个人灯是固定在钣金上还是固定在顶棚上。假如固定在顶棚时 需用支架进行加固。 19. 考虑顶棚模块化供应时,顶棚需选用强度较高的材质。 20.顶棚在震动耐久试验后,不得出现裂纹、变形、层间剥离现象。 21.耐湿热循环试验后,不得出现肉眼可见的剥离、鼓起、松垂等现象。 22.顶棚表皮材质为PVC时遮阳板的材质应采用织物。以防止异响的产生。 23. 假如存在天窗时,与天窗匹配的部位要设置垫块。 24.固定方式采用卡扣时需在支架上粘接垫块 25. 顶棚与立柱匹配的部位设置1~3mm干涉量
8.棚与风挡玻璃之间的间隙: 2 mm
8
9. 与玻璃匹配部位
- 设置在顶棚边缘不外露的范围内,且满足前后视野。
- 与顶盖钣金翻遍的间隙最小2mm
9
(考虑到玻璃固定点,适用最大突出翻遍)
10.顶棚与线束之间的间隙: ≥3mm
10
11. 顶棚边缘与玻璃黑边之间距离(Z 方向): ≥3mm
11
3. 产品设计及检查确认清单
21
22
23 24
3. 产品设计及检查确认清单
25.为防止顶棚后端发生下沉,固定点设置在顶盖翻边50mm范围内:≤50mm 26.确认前顶灯漏光与否 避免顶棚与前顶灯部分不能发生漏光 27. 有天窗的A柱部位防止顶棚下沉 避开顶棚线束 & 排水管,防止顶棚下沉 28.确定立柱匹配部间隙面差控制结构是否设定为防止立柱匹配部出现间隙面 差,顶棚上设置垫块

汽车顶蓬、地毯设计注意事项

汽车顶蓬、地毯设计注意事项
维结构的初步设计; ▪ (2).结构方案三维数据提交给总布置进行校核;
1.3 顶蓬设计流程
▪ 3、技术设计: ▪ (1).顶蓬零部件详细的结构三维设计; ▪ (2).遮阳板、阅读灯、天窗(有天窗的顶蓬)、衣帽
钩、车顶拉手、壁灯等参数的确定; ▪ (3).目标成本核算; ▪ (4).详细结构三维数据提交给总布置;
间隙2-2.5mm,顶蓬前端下边缘 不能超出玻璃黑边。
顶蓬与阅读灯
阅读灯与顶棚干涉量为1mm
阅读灯安装支架 顶蓬
6
阅读灯与顶棚周边间隙(单边
阅读灯
可调整量)2mm,
顶蓬与遮阳板固定支座干涉1mm
顶蓬
遮阳板支承座Biblioteka 7 顶 蓬 与 遮 阳 板
顶蓬与遮阳板支撑座干涉1mm
顶蓬 遮阳板固定支座
考虑遮阳板的安装方式。如果下沉式遮阳板,需要考虑在顶蓬与遮
汽车顶蓬、地毯设计注意事项
顶蓬设计概述
目录
顶蓬设计注意事项
顶蓬相关试验
地毯设计概述
地毯设计注意事项
地毯相关试验
1.1顶蓬设计概述
顶蓬与周边零部件搭接方式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顶蓬的 设计上,顶蓬的结构设计要基于工艺和材料的正确选择, 不同的面料、基材和工艺的选择对零件的性能影响很大。 顶蓬设计原则 ◆ “三化”原则----- 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 轻量化原则---- 采用轻质高强材料 ◆ 继承创新原则 ----- 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改 进上一代产品存在的不足。 ◆ 简化原则 ----- 在满足功能和可靠性前提下尽量简化 结构。
检查内容 内部突出物 表面光顺检查 制造工艺检查
相关要求
顶蓬表面凸起的圆角必须满 足内部突出物法规要求 (GB11552 乘用车内部凸出 物)

简述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

简述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

简述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汽车内饰装饰是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提升车辆的整体品质和使用体验,还能够反映出汽车品牌的风格和设计理念。

在进行汽车内饰装饰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实用性、美观性和人性化。

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实用性。

车内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功能性,使驾驶员和乘客能够方便地操作和使用各种设备和功能,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按钮、开关、控制面板等应该合理布局,方便操作。

座椅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性。

仪表盘的设计要清晰易读,方便驾驶员获取车辆信息。

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需要注重美观性。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外观和内饰的美观性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饰的设计应该与车辆的整体风格相吻合,形成统一的设计语言。

颜色搭配要协调,材质和纹理的选择要考虑到整体的视觉效果。

细节的处理要精致,给人以高品质的感觉。

同时,汽车内饰的设计也应该注重细节的照顾,如缝线的处理、装饰件的选用等,都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美观性。

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还需要强调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是指将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设计的中心,使用户能够更加舒适和便捷地使用汽车。

例如,座椅的调节功能应该灵活方便,以适应不同身材和乘坐需求;储物空间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车内空间,方便乘客存放个人物品;音响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布局要合理,以确保音效和空气流通的效果。

人性化设计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用户对汽车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环保性也是汽车内饰装饰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法规的要求,汽车内饰的设计也应该注重环保。

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要注重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资源的消耗。

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包括实用性、美观性、人性化和环保性。

这些原则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汽车内饰设计的基础。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汽车品牌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设计和调整,以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的汽车内饰装饰。

汽车顶蓬、地毯设计指南

汽车顶蓬、地毯设计指南
目录 顶蓬的功能介绍 顶蓬常用材料介绍 顶蓬成型工艺 顶蓬常见的失效模式
顶蓬相关标准
地毯的功能介绍 地毯常用材料介绍 地毯成型工艺 地毯常见的失效模式 地毯相关标准
1.1 概述
顶蓬是汽车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配于汽车顶 盖内侧,其颜色与整车内饰主色调协调一致。一般由 基材和饰面组成,基材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具有足够的 刚性,能承受自身重量,还应考虑其成型难易程度。 顶蓬设计还需考虑与周边零件的搭接方式以及遮阳板、 车顶拉手、车顶线束的布置。
两步法: 基材成型后再和面料粘接属于热硬化性树脂材料成型工艺, 它主要有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材料作为基材,通过模具140° 左右的温度热压成型,然后由喷涂好粘接剂的表皮沾接在成 型基材上,再通过80°-100°模温热压合成成型。如果整车 配置带有天窗,那么顶蓬需要经过天窗包边加工装饰,满足 整车设计配置要求。
5.顶蓬相关标准
GB/T 4669 纺织品 机织物 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 量的测定-克重测定
GB/T 4802.2-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二 部分: 改型马丁代尔法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8427-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 氙弧 Q/CC JT001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方法和限值
2、失效模式:强度不满足要求 失效原因/机理:地毯材料选择不当, 预防:设计要求地毯断裂强度≥450N, 按照Q/CC JT039 进行试验验证。
9.地毯常见失效模式及机理
3、失效模式:安装困难 失效原因/机理:a、零部件在地毯上的安装孔大小设计
不当;b、地毯与地板不符形 预防:a、参考样车和成熟经验, b、地毯无特殊要求时,按照与地板贴合设计原则设计。 4、失效模式:颜色不协调一致

浅谈不同基材在汽车内饰顶棚上的应用

浅谈不同基材在汽车内饰顶棚上的应用

车辆工程技术67车辆技术 为保障汽车质量,其内饰顶棚设计制造需遵循如下原则:其一,安全稳定。

基于汽车内饰顶棚具有吸音、隔热、装饰等作用,为此可帮助驾乘者营建稳定、舒适、安全氛围,加之其具有缓冲功能,可一定程度上保障驾乘者人身安全;其二,参数得当。

不同材质抗形变能力、抗冲击能力、生产制造等参数不尽相同,为降低汽车内饰顶棚形变几率,控制加工制造成本,需保障内饰顶棚应用基材参数得当,为提高汽车质量奠定基础。

然而,当前与汽车内饰顶棚基材应用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客观上为本次研究创造条件。

基于此,为提高汽车生产制造综合质量,探析不同基材在内饰顶棚上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 半固化纺织棉毡基材 热固性纺织棉毡即半固化纺织棉毡,是再生性汽车内饰顶棚设计制造主要基材之一,服装加工制造下脚料均可作为该基材加工原料。

虽然该基材综合性能偏低,但具有廉价、原料充足等优势,为此在汽车内饰顶棚中应用较为广泛,东南汽车戈蓝、天气TJ1041轻型车、二汽平头载货车等均应用过该基材作为内饰顶棚加工制造主要材料。

在人们对驾乘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背景下,VOC等材质散发的气味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给半固化纺织棉毡基材的应用提出新问题,使此类基材被PP基材、麻纤维板基材、PU基材所取代。

在生产制造半固化纺织棉毡成型物质时会散发大量有害气体,对人们身体健康及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为此该基材在轿车生产制造领域中应用较少,在农用车、低端车内饰顶棚上较为常见,旨在控制汽车成本。

虽然当前环保型棉毡创设力度较大,但其与汽车内饰顶棚环保生产标准仍有一定差距,与酚醛树脂棉毡相比,环氧树脂棉毡综合性能较低,为此需在加大相关基材研究力度前提下增加酚醛树脂棉毡应用比率[1]。

2 麻纤维板基材 麻纤维板基材主要是指以玻璃纤维与黄麻纤维为基础经混合得来的板材,在梳理成网、气流成网基础上通过摆动铺网针刺结合成同一结构,而后进行压板定型。

相较于其他基材,麻纤维板基材具有深度拉伸性能佳、强度高、内饰物质棱角分明、吸引效果好等优势,同时在价格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可帮助生产制造方控制汽车内饰顶棚设计及制造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解析:汽车顶棚内饰的设计原则
2009/12/21/09:06 来源:佳工网
摘要:本文阐述了汽车顶棚内饰种类、几种安装方式,着重介绍了几种用于制造顶棚内饰的隔热、吸声、防震新材料。

1 概述
顶棚内饰是汽车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顶棚内饰还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由于太阳直射车顶,汽车顶部温度较高,因此顶棚内饰的耐热性和耐候性指标要求较严。

对不同档次的顶棚内饰在材料上、结构上有所不同,为提高隔音、隔热、降低噪声等效果,多采用各种纤维毡、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等与其他材质粘合在一起的结构作为衬垫,并与蒙皮材料(如无纺布、针织物等)通过一定的方式粘合形成一体。

汽车顶棚内饰主要有两种:软顶和硬顶。

汽车顶棚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模塑基材。

2 汽车软顶
软顶一般由面料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

面料多数为无纺布机织布或PVC 膜等材料制造。

泡沫层用聚氨酯或交联聚乙烯泡沫制造。

面料起装饰作用,其颜色及质地要与车身内饰颜色和质地相协调。

泡沫层起隔热、隔音、吸音、减振作用。

软顶的安装一般分两种:粘贴型和吊装型,用于货车、面包车和低档轿车上。

软顶的粘接有滚涂法和预涂法两种。

用于滚涂法的粘接剂是氯丁橡胶,在施工现场工人手持蘸满胶的胶滚或胶刷,将胶均匀涂在顶盖的内表面上,晾置几分钟后,将软顶粘贴在指定位置上(见图1)。

用于预涂法的压敏粘接剂是在生产软顶时,预涂在软顶的背衬上,用隔离纸将胶膜覆盖,以便包装和运输。

在施工现场工人揭去隔离纸即可将软顶粘贴在指定位置上(见图2)。

哈飞6373 车软顶是采用滚涂法粘接的,哈飞6330E 车软顶是采用预涂法粘接的。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


1
图 2
吊挂软顶的结构见图3 所示。

软顶饰面的背面缝有几行吊挂用的布袋或细绳,并同时配备软顶安装用细杆,该细杆弯曲成与金属顶盖断面相似的曲线。

安装时,先将细杆穿过软顶背面的布袋,再将这些细杆固定在顶盖横梁上。

饰面的周边用粘接剂粘到内护板和前风窗胶条上。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但软顶与金属顶盖间隙大,占用室内空间;布袋与饰面连接处上凸,行车时软顶振颤,整体装饰效果不理想。

3 汽车硬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软顶已逐渐被成型硬顶所替代。

成型硬顶主要由饰面,泡沫层和基材三层组成,利用大型成套生产设备,用热压成型法将它们复合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

成型硬顶的安装分为粘接式与镶嵌式两种。

成型硬顶的粘接是在施工现场工人手持喷枪,直接将粘接胶均匀地喷涂在硬顶背面的粘接区域内,根据工艺要求晾置一段时间内,再粘贴在金属顶盖上(见图4)。

镶嵌式安装分前、中、后及周边四部分。

一般情况下,前部的安装点靠左右遮阳板和地图(驾驶员)灯固定装置实现,中部靠左右乘员把手和乘员灯安装点实现,后部则用塑料卡扣固定在顶盖后横梁上(见图5)。

图5
A 硬顶前部与车体安装(Y=0 处地图灯安装点);
B 硬顶前部与车体安装(遮阳板安装点);
C 硬顶
前周边与车体安装;D 硬顶中部与车体安装(用卡扣安装在顶盖横梁上);E 硬顶中部与车体安装(把手安装点);F 硬顶侧周边与车体安装;G 硬顶后周边与车体安装;成型硬顶的加工方法与使用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材料性质。

以往多数采用高压聚乙烯发泡材料制造。

高压聚乙烯发泡材料具有无毒、质量轻、耐冲击、机械性能好、柔软性好等特点,但其成型性能差。

目前,汽车顶棚采用多层材料复合成型的整体硬顶,由基材+缓冲隔热层+表皮层叠一体成型。

基材可采用PU 发泡片材、PP 发泡片材、瓦楞纸、浸渍树脂的再生棉或玻璃纤维等,缓冲隔热层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板,表皮材料主要采用织物、TPO 或PVC 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硬顶材料。

3.1 热塑性基材
此材料经烤箱加热软化后,在常温模具中受压冷却后成型,面料可在成型前与基材复合好,也可在成型时复合面料。

3.1.1 聚苯乙烯材料
聚苯乙烯泡沫板材两面各复合上一层HIPS 后,得到的有较高刚度的复合材料。

PS 基材质量轻、成本低、成型自由度高。

但其隔音效果差,且热变形温度较低。

另外PS 泡沫提内残余物在加热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可聚集于HIPS 下,形成气泡,造成次品。

由于PS 受多种溶剂溶解,因此不利于使用溶剂型粘接剂与表皮面料粘接,它的较低软化温度也不利于使用热熔敷,而水基胶强度较低。

3.1.2 聚氨酯材料
汽车用硬质聚氨酯结构泡沫是指高密度、光滑而坚韧的外表皮与低密度泡沫芯同时形成整体的泡沫塑料。

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与硬度,低密度泡沫芯使它保留质量轻、导热系数小等优点。

聚氨酯基材是指无纺布/玻纤/胶膜/热塑性聚氨酯泡沫/玻纤/胶膜复合成的多层复合材料。

该材料的压形工艺与压形模具与PS 材料基本相同,但软化温度较PS 高,加工温度范围较PS 宽,工艺性能较稳定,压形出模后回弹和收缩率极低PU 基材由于比强度高,面密度小,耐热性好,尤其是隔音隔热效果好,已得到广泛应用。

3.1.3 聚丙烯
用于汽车顶盖内饰的聚丙烯要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耐划伤、耐冲击、刚性高(超高流动性——不翘曲、不变形)、耐老化性能好的特点。

3.1.4 聚丙烯蜂窝材料
聚丙烯蜂窝基材是一种中空板材,比强度大大提高,保温隔音效果改善。

PP 回收再利用方便。

从环保及资源再生上讲优势较大。

其缺点是出模后收缩率达1.4%,且回弹较大。

3.1.5 聚丙烯/玻纤材料
用玻璃纤维填充PP 薄板。

它与PP 基材压形工艺基本相同。

复合面料可利用热熔敷。

3.1.6 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
TPO 作为汽车内饰表皮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1) 密度小,比ABS/PVC 轻量化22%~28%。

2) 不含增塑剂,不含氯元素,因此无污染。

3) 材料耐热性比ABS/PVC 好,使用温度可达130℃。

4) 耐候性、耐老化性好。

5) 有利于材料回收利用。

3.2 热固性基材
是以酚醛树脂为基材,其成型为热模压型,即将酚醛树脂、填料按比例混合后,放入高温模具中,交联固化成型。

热压成型时能耗较大,而且有较刺激气味。

填料:天麻纤维、木纤维、回收的棉纤维与回收的化学纤维等。

其优点是形状稳定,耐热性好,强度高,又可以回收利用。

但它的价格太高,专业投资大,成形周期较长。

随着其应用前景将更广阔。

由于顶棚材料难于回收利用,因此轿车的成型硬顶考虑用PP 瓦楞板+PP 发泡片材+ TPO 层压成一体。

面包车和低档轿车的成型硬顶可采用GMT 片材冲压成型后植绒。

4 汽车顶盖内饰的隔音隔热设计
在现在的汽车设计中,安全环保是两大主要要求。

噪声是公认的环保杀手。

汽车行驶过程中,来自车顶的噪声主要来源于:①车外噪声声波作用于金属顶盖,激发金属顶盖振动,并向车内辐射,这种辐射强度与顶盖的隔声能力有关;②金属顶盖与硬顶之间相互颤动。

当直接从声源上治理噪声受到限制时,相对于以上两种噪声情况,在车身设计时通常采用隔声、吸声和阻尼相结合的办法降低车内噪声。

对传入车内的噪声可以采用吸声处理,利用车身内饰做吸声材料,吸收辐射到其上的声能,减弱反射声能,从而降低车内噪声。

采用多孔吸声材料,其机理是当声波射到材料表面的空隙,引起空隙内空气中材料微小纤维振动,由于内摩擦和粘滞阻力,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开孔壁吸声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在小孔背面保持一定的空气层,主要吸收中、低频率噪声使其产生共振而消耗能量,通常与多孔性材料配合使用,如:汽车顶盖内饰,背面常粘有泡沫或再生毡、废纺毡(见图6)。

图6 硬顶后部与车体间减振隔音设计
5 其它性能要求
主要指顶棚内饰材料的抗静电性、抗污染性、阻燃性等。

抗静电性非常重要,顶棚内饰必须进行防静电处理,把静电减少到最低标准,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产生静电作用,不允许产生起毛、起球、吸灰等现象。

对于顶棚内饰材料的阻燃性—水平燃烧特性,国家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内饰材料必须达到:①不燃烧;②可以燃烧,但速度不大于100mm/min,燃烧速度不适用于切割试样所形成的表面;③如果从试验计时开始,火焰在60s 内自行熄灭,且燃烧距离不大于50 mm,也认为合格;④抗污染性是指在使用过程中遇油、水的污染时,不易扩散。

6 结束语
硬顶的主要功能是装饰作用,正常使用时,虽不承受自重以外的其他应力,但因跨度较大,因而需要一定刚度,由于面积大,对车内隔音、隔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泡沫塑料、蜂窝结构基材,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等特点,将成为发展方向。

但考虑到环保及资源再生利用,热塑性材料---尤其是价格低、性能优的聚丙烯,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