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徒区高资镇石马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14信息的甄别、使用和管理

合集下载

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的甄别使用和管理

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的甄别使用和管理

信息的甄别、使用和管理【教学目标】(1)掌握文件的命名规则,为文件合理命名。

(2)掌握建立子文件夹的方法,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标准对文件进行归类。

(3)学会查看信息存储空间以及文件的大小,会使用工具软件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

(4)了解信息甄别的重要性,对获取的信息不盲从,具有一定的甄别信息意识。

(5)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评价信息,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

(6)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合理地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1)信息甄别的方法。

(2)信息的合理管理。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小组竞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

教师:演示《三只小猪》Flash动画。

首先我们大家来欣赏一个Flash小故事,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们截然不同的命运。

(2)新课讲授。

①信息的有效获取与甄别。

a.信息的有效获取。

教师:是什么原因使得第一只小猪落入狼口?学生1:没有获得有关狼的真实信息;学生2:轻信了狼博客上的内容;学生3:和狼在QQ上聊天呗狼欺骗了……教师总结: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第一只小猪没有甄别信息的真伪,被狡猾的狼散播的虚假信息所欺骗,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教师:为什么第二只小猪也没有逃脱被凶残的狼吃掉的下场呢?学生:它搜索了“狼”以后,获取的信息太多,还没有得出有关狼的结论,就被狼吃掉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从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但是注意要掌握好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效率。

教师:第三只小猪又倚靠什么成功地打败了狡猾、凶残的狼呢?学生:它从网上了解了有关狼的真实信息。

它利用了从网上获得的天气预报制定了对狼的防御方案。

师总结:我们说信息决定胜负。

第三只小猪通过甄别获取权威准确的信息并为“它”所用,最终逃离了狼口。

教师: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息范围广、更新速度快,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和评价的环节,很多信息缺少有效的质量监控,这样,我们获取的大量信息内容良莠混杂,真伪难辨,我们必须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甄别才能使信息真正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七年级信息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

2.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3.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等。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介绍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计算机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的基本操作。

3. 文件管理:教授学生如何创建、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以及使用回收站等功能。

4. 文字处理:介绍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WPS Office等)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输入、编辑、格式化文本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文件管理技巧。

2. 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练习。

3. 练习法:安排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机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操作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习交流。

五、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2. 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 教学PPT或教案文档。

4. 练习题库或课后作业。

5. 网络安全教育视频或资料。

六、教学计划1. 第1-2周: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基本操作2. 第3-4周:文件管理,文字处理3. 第5-6周:计算机安全与维护4. 第7-8周:网络基础,互联网应用5. 第9-10周:多媒体处理,演示软件使用6. 第11-12周:计算机编程入门,简单算法7. 第13-14周:复习与实践,作品展示七、教学安排1. 每周2课时,共计14周,每课时40分钟。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得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得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得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得信息技术得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她学科得学习。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与人类活动得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瞧到每幅图片时得想法。
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得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邮局邮寄信件、广播、电视、电话、E—mail、即时通信等,相应得传输条件、速度、结果也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得途径来传输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得主要特征。
3.小结。
教师:我们通过3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得信息、信息得获取、信息得传输3个角度,进行了探究与讨论,归纳出了信息得含义与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就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与失真性,其实信息得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得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得内容与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得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就是如何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得。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得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与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传递得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与盐水,请说出您得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3)信息技术得发展与展望P、5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4)信息技术得影响:积极&消极。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文件管理等。

3. 常用软件:浏览器、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

4. 信息素养: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评估等。

5. 创新能力:计算机编程、网页设计、数字艺术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

4. 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方法。

四、教学环境1. 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常用的软件和网络连接。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演示内容和教学案例。

3. 教学资源库:提供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动手实践能力:检查学生完成练习和任务的情况。

3.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项目中的表现。

4. 创新能力:评估学生在创新项目和作品中的创意和实现。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信息技术概述和计算机基本操作。

2. 第3-4周:常用软件的使用和信息素养培养。

3. 第5-6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项目实践。

4. 第7-8周:综合应用和实践,举办信息技术展示活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新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

3. 教学视频:收集相关的操作演示和案例视频。

4.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和模拟考试题。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指导。

2.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关注学生的网络安全和道德规范。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学期)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学期)

[参考资料]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参考资料]一、计算机的特点早期的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电子计算机也因此得名。

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早已超出了数值计算的范畴,已经成为运算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的信息处理工具。

电子计算机主要有以下特点: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采用了高速的半导体器件,处理信息的速度极快,再加上先进的计算技术,现代的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几十上百亿次,过去需要几天、几个月的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现在只要几分钟、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计算精度高由于电子计算机内可以通过程序使计算精度得以改变,因此只要改进算法技巧,就可以使得电子计算机的精度越来越高。

3.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电子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可以存储大量的程序和数据,为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随着存储容量的不断增大,电子计算机能够记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电子计算机可以对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比较和判断,并确定下一步该完成的操作。

计算机具有的逻辑判断功能,使自动计算成为可能,且使得计算机能够进行诸如资料分类、情报检索、逻辑推理等具有逻辑判断性质的工作,大大地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4.有自动处理能力只要人们将事先编制好的计算机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电子计算机就能根据程序的要求自动执行,而不需要人的干预,自动化程序极高。

冯.诺依曼:冯.诺依曼(John Von Nouma)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1903-1957)。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4课时 文件管理教案 科教版 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4课时 文件管理教案 科教版 教案
练习:
1、在“C“盘上找所有后缀为“BMP”的文件。
2、查找文件夹“TEST1”。
学生根据习题自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可以随时询问教师或其他同学。
根据练习情况自己总结使用经验,相互交流经验等。
教后札记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4课时 文件管理教案 科教版
本学期总第14课时
本单元第8 课时
授课 日期
10.16
课题:
文件管理(4)
课 型
新授课




1、初步掌握查找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
2、会利用查找工具查找已知文件和文件夹。
3、明确路径概念
重点、难点查找文件或文件夹教源自具微机室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课:计算机内的文件或文件夹成千上万,我们如果一个一个的去寻找,将浪费许多时间,并且寻找的结果有可能并不如人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利用WIN98里面自带的工具来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单击“工具” “查找” “文件或文件夹”出来如下窗口:
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逐步操作。
把所找文件或文件夹输入寻找框内,可以使用通配符“*”和“?”,用“*”表示多个字符,用“?”表示一个字符。例如:“*.DOC”表示扩展名为DOC的所有文件。并且可根据内容确定所寻找的盘符或日期时间等。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传递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信息技术》初一教案

《信息技术》初一教案

《信息技术》初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操作计算机时的基本规范与技巧;3.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并能够正确使用;4.学习如何处理和保存文件。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计算机操作规范与技巧;3.信息技术设备的分类与使用;4.文件的处理与保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并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提问:你们平时都使用过哪些信息技术设备?你们知道信息技术有什么作用吗?2.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简要的信息技术概念的介绍,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考。

–提问:你们认为信息技术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步骤二:讲解新知1.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传输和存储的技术与方法。

–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械时代、电子时代和数字时代,并简要介绍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设备和技术。

2.计算机操作规范与技巧–讲解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规范:如正确使用鼠标、键盘等操作设备,避免在计算机上吃东西、喝水等。

–教授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双击鼠标、如何使用快捷键等。

3.信息技术设备的分类与使用–介绍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4.文件的处理与保存–教授学生如何创建、打开、保存和关闭文件的基本操作。

–强调正确保存文件的重要性,并讲解不同文件格式的特点和用途。

步骤三:巩固与拓展1.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2.拓展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四、教学资源1.电脑、投影仪2.学生教材和习题集3.小组讨论记录表4.计算机操作练习题目五、教学评估1.随堂测验:提供几道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娱乐等。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硬件、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桌面和窗口等。

4. 常用软件的使用:学习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娱乐软件(如音乐播放器、图片浏览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讲解、演示、实践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新课: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3.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4. 软件教学:讲解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如Word、Excel等,让学生实际操作,熟悉软件功能。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的掌握情况。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践任务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2. 计算机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3. 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演示操作步骤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5.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教学视频、练习题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信息技术概念和应用领域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示例2. 第3-4课时: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和练习3. 第5-6课时: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使用讲解和练习4. 第7-8课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讲解和讨论5. 第9-10课时:总结本章内容,进行课堂实践和作业布置九、课后作业1. 总结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写在日记本上2. 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3. 学习一种常用软件(如Word、Excel),并尝试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计算机到现代的个人电脑。

介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它们的作用。

1.2 个人电脑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个人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介绍电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第二章:文字处理2.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或WPS Office等。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格式等。

2.2 制作简单的文档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文档,如日记、作文等。

介绍如何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排版和编辑。

第三章:电子表格3.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或WPS表格等。

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单元格操作、数据排序等。

3.2 制作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如成绩单、预算表等。

介绍如何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第四章:演示文稿4.1 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或WPS演示等。

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幻灯片制作、动画效果等。

4.2 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如自我介绍、主题演讲等。

介绍如何利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有效展示和表达。

第五章:网络基础5.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5.2 网上浏览与搜索让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进行网上浏览和搜索,了解信息的获取方法。

介绍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第六章:电子邮件与通讯6.1 电子邮件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定义、格式和发送原理。

介绍如何通过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

6.2 电子的使用和管理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进行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介绍如何管理电子,包括邮件分类、联系人管理等。

七年级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3.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2. 难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信息处理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介绍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引擎、办公软件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2.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教育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网络诈骗。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官方推荐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材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信息处理的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和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详解引导学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详解引导学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详解引导学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详解引导学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释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技术是指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以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信息为目的的技术领域。

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通过案例解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认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

二、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上购物、在线教育等。

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操作实践,引导学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

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信息技术安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重点强调信息技术安全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网络诈骗等问题。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安全知识,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增强网络安全的防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总结起来,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通过详细的知识介绍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并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安全意识。

通过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同时增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避免被网络诈骗所困扰。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苏教版初一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只有通过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七年级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和特点2. 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3.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4.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5. 信息素养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信息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信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信息素养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信息素养的培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体验。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分享。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1.6信息管理)教案 苏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1.6信息管理)教案 苏教版 教案

教学课题信息的管理学情分析3、掌握压缩和解压缩文件;教学重点难点文件的合理整理教学准备课件、下载素材、学生练习用的文件、网络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教参页边批注教学过程信息的管理常见文件类型教师: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各种各样的文件,如音乐、视频、文字、图片等等。

文件是指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程序、文档都是单独的文件。

教师:打开文件,请学生说出文件类型。

(准备好一文件夹,其中包括各种文件)教师:提问:同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名能否相同?在同级目录中同类型文件名必须是唯一的。

(教师演示文件同名)文件的基本操作(以作业为例,讲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复制、移动举例,利用“右击”弹出“快捷菜单”命令,让学生演示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教师讲解。

多个文件的选定方法:Ctrl+单击文件,可选择不连续排列的若干文件;Shift+单击文件,单击待选的第一个文件,按住Shift键同时单击待选的最后一个文件,可选择连续排列的文件。

删除选定文件,执行“删除”命令,将文件删除到回收站中;若按住Shift键的同时执行“删除”命令,可彻底删除文件。

重命名选定文件,执行“重命名”命令,输入新文件名并按回车键确认。

搜索单击“搜索”按钮,可按文件名、文件修改时间、文件大小等方式进行查找。

举例:搜索我的电脑中某一位学生的作业。

使用文件夹分类管理文件通过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例如:工具图、文本、图片、音乐、动画等等压缩与解压缩教师:人们在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时,常常要对一个文件或一组文件进行压缩处理,以节省存储空间或便于传输。

常使用winrar软件教师:演示winrar软件的使用页边批注学生:实践学习p23教师分发文件,学生完成对文本、图片、音频等文件的压缩,并记录文件大小。

板书设计信息的管理常见文件类型文件的基本操作(一)复制、移动(二)删除(三)重命名(四)搜索(五)使用文件夹分类管理(六)压缩与解压缩作业设计下载作业中文件夹完成下列作业:(1)请将下载的文件夹名重命名为三位数学号,查找我的电脑c盘中以a字母开头的文件,并复制找到的任意两个文件到学号文件夹中。

《信息的甄别、引用、管理》教案

《信息的甄别、引用、管理》教案

《信息的甄别、引用、管理》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所学习的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学《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二节信息的获取与管理中第四和第五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是如何甄别信息、如何引用信息和如何管理信息。

其中信息的甄别主要从文献信息、口头信息和网络信息三方面进行信息评价;信息的引用主要介绍了如何引用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信息的管理主要从认识文件的类型及其基本操作来展开,再具体介绍信息管理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提升学生信息处理、加工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求知欲强,热衷于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己感受到生活中信息来源和获取渠道的多样性;学习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方法,熟悉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并能在网上找到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甄别信息价值的基本方法(2)了解如何引用信息(3)学会管理计算机上的信息2、过程与方法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备性和相关性以及信息获取的过程,通过练习掌握管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可以识别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养成信息资源管理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教学重点:甄别信息价值的方法、如何引用信息教学难点:计算机信息的管理五、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六、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一个课堂小调查导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如何甄别信息的真伪。

接着讲授新课的内容:如何进行信息的甄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信息的甄别:文献信息、口头信息、网络信息,结合实例讲解,讲练结合;接着讲信息的引用,主要从引用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两个方面的注意点来讲解;再讲信息的管理,首先认识计算机里文件的类型,学习信息管理的基本操作,再来学习如何管理这些文件;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和布置作业。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时代等。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互联网、多媒体、电子商务等。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文件管理等。

4. 常用软件的使用:浏览器、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高级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示范法:演示常用软件的使用和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或事例引入信息技术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示范:演示常用软件的使用和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操作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七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第二周: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

3. 第三周:讲解常用软件的使用,如浏览器、办公软件等。

4. 第四周: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信息技术实验室或相关企业,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信息技术》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苏科版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出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等)2. 黑板、粉笔3. 学生分组讨论用纸笔4. 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实物或模型(可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物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它又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信息技术的定义: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信息的各种技术。

”教师解释定义,并强调信息技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教师列举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等,并针对每个领域给出简要解释和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想到哪些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这些信息技术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补充。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如智能家居、在线学习平台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应用了哪些信息技术,并讨论它们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技巧]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技巧]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技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学会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

掌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3.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二章:文字处理技巧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 文字的输入、编辑和排版3. 表格的制作和数据处理第三章:电子演示技巧1. 电子演示软件的使用2. 幻灯片的制作和排版3. 动画和多媒体元素的添加第四章:网上搜索技巧1. 搜索引擎的使用和检索技巧2. 信息的筛选和评估3. 网络信息的合理利用第五章:电子邮件和通讯技巧1. 电子邮件的基本知识2.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文字处理、电子演示等技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如文字处理、电子演示等。

3. 项目评价: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如网上搜索、电子邮件等。

4.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

2. 计算机教室: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网络资源:提供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的使用。

4. 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5. 案例素材: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年级信息技术 信息的甄别、引用和管理 课件

七年级信息技术 信息的甄别、引用和管理 课件

重要、正规的 场合
听众的反应
网络信息的评价
网页的发布者、 发布组织机构
信息资源的真实性、 全面性和时效性
评价网络信息
二、信息的引用
在撰写论文、发表学术研究成果时, 经常要参考和引用他人的文字、图像等 材料。 引用时应该注明作者姓名、作品题 目、出版者名称、出版日期、引文出处 的页码等。
两个重要法律:
学科网
判断信息可信度:

文献信息的评价 口头信息的评价


网络信息的评价
文献信息的评价
作者 知名专家、学者等VS普通人 权威的出版机构 专利、标准文献VS一般书刊 引用次数的多少 论点 论据 数据 逻辑结构
文 献 信 息 的 评 价
出版机构 类型 被引用率 内容
口头信息的评价
发言者—— 专家、学者
口头信息 的评价
两个重要的法律
三、信息的管理
常见文件的类型:
格式 TXT DOC HTM BMP 文件类型 纯文本 文本文档 网页 图片 打开或播放 的程序 记事本、 Word Word 浏览器 画图软件 图标
文件的基本操作:

选定:Ctrl+单击文件 和 Shift+单击文件 复制和移动: 删除 重命名 搜索 压缩和解压缩 使用文件夹分类管理文件
信息的甄别、引用和管理
信息的甄别、引用和管理
信息的甄别 信息的引用 信息的管理
k
一、信息的甄别
什么叫做信息 的甄别呢?
一、信息的甄别
为什么要进行信 息的甄别呢?
信息甄别的含义
信息的甄别就是对 信息的真伪进行 鉴别和评价
组卷网
信息甄别的原因

七年级信息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 简单应用软件的使用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5. 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简单应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简单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 以案例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常用的应用软件。

2. 教学PPT、案例资料、教学用具等。

3. 网络环境,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

4. 安全防护软件,确保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的安全。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布置教学环境。

2.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等。

b.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文件管理等。

c. 简单应用软件的使用:学习常用的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

d.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基本结构等。

e. 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学习计算机病毒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道德等。

4.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合作程度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课堂实践环节,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的甄别、使用和管理
课题:信息的甄别、使用和管理(第1章第2节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1章第2节第2课时,内容是让学生在上节课学会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分类管理,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

这种优秀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搜索技巧,但往往会将所下载的信息用默认文件名存放在一起,这不利于信息的查找和使用,而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必须学会甄别使用。

本课将着力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对获取的信息不盲从,能合理地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

三、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件的命名规则,为文件合理命名。

2. 掌握建立子文件夹的方法,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标准对文件进行归类。

3. 学会查看信息存储空间以及文件的大小,会使用工具软件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

4. 了解信息甄别的重要性,对获取的信息不盲从,具有一定的甄别信息意识。

5. 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评价信息,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

6. 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合理地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信息甄别的方法。

2. 信息的合理管理。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演示《三只小猪》flash动画。

首先我们大家来欣赏一个flash小故事,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们截然不同的命运。

图1 图2 图3(二)新课讲授
1. 信息的有效获取与甄别
(1)信息的有效获取
教师:是什么原因使得第一只小猪落入狼口?
学生1:没有获得有关狼的真实信息;
学生2:轻信了狼博客上的内容;
学生3:和狼在QQ上聊天被狼欺骗了……
教师总结: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第一只小猪没有甄别信息的真伪,被狡猾的狼散播的虚假信息所欺骗,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图4 图5
教师:为什么第二只小猪也没有逃脱被凶残的狼吃掉的下场呢?
学生:它搜索了“狼”的关键词以后,获取的信息太多,还没有得出有关狼的结论,就被狼吃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