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生法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精神调养的方法与技巧

中医养生精神调养的方法与技巧

中医养生精神调养的方法与技巧精神调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强调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认为心神安定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中常用的精神调养方法与技巧。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精神健康的基础。

在中医养生中,提倡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提升精神状态。

另外,均衡饮食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合理搭配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性。

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也是保持精神健康的重要措施。

二、调节情绪,培养乐观心态中医认为情绪与精神健康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调养精神。

应尽量避免过度焦虑、愤怒、忧虑等消极情绪,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心情。

同时,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宽容待人,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运用中医调理方法中医养生强调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来实现精神调养。

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调整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的效果。

推拿则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中药疗法则通过中药药物的选择,搭配使用,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调理方法进行精神调养。

四、适当运动,舒缓压力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缓解精神压力。

中医养生中推崇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方式以柔和的动作和呼吸方式为主,可以调节阴阳,提升身体的气血运行。

此外,适当的散步、跑步等也是有益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缓解压力。

五、与自然接触,享受生活与大自然亲近是调养精神的一种有效方式。

可以在大自然中散步、郊游、旅行等,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宁静,放松身心。

此外,参与一些兴趣爱好活动也能提升精神状态,增加生活的乐趣。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的精神调养方法与技巧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情绪,合理运用中医调理方法,适当运动,与自然接触等。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中国传统医学中,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五脏包含心、肝、脾、肺、肾,它们对应着人体五个方面的功能。

情志的平衡对五脏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一、心脏:养心防护心脏是人体的"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管血脉、调节情绪以及控制血液循环。

要保持心脏的健康,首先应保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亲友交流、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以及健康的饮食也是维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方面。

二、肝脏:疏肝理气肝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保护血液,调节情绪和脾气。

肝与情绪之间紧密相连,当情绪波动大或者过于压抑时,容易影响肝脏的健康。

因此,平衡情绪对肝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欣赏艺术、散步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度锻炼,也有助于疏肝理气。

三、脾脏:调养脾胃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中央",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产生能量。

脾脏和情绪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情绪不稳定或者过度思虑会导致脾气虚弱。

要调养脾脏,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此外,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脾脏健康。

四、肺脏:宣肺养护肺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官员",主要功能是呼吸、排泄、水液循环调节等。

肺与情绪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过度悲伤或者抑郁会对肺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要宣肺养护,可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增加体内水分、远离烟尘等环境污染,都是维护肺健康的重要措施。

五、肾脏:滋养肾气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将相",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控制生殖和水液代谢等。

肾脏的健康与情绪也有一定关联,过度恐惧或者焦虑会损伤肾脏功能。

精神养生的方法与调节技巧

精神养生的方法与调节技巧

精神养生的方法与调节技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实,精神养生和调节是人们长久以来就已经研究出来的技巧和方法,其中综合运用了许多心理、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学科知识。

本文将从心理学、运动学、饮食调节等方面探讨精神养生的方法与调节技巧。

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与行为的学科,其核心主要在于自我意识、认知、情感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探究与应用。

针对精神养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和训练。

1.积极心态的培养通过培养积极心态,能够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抵抗力,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可以采用积极情绪的引导、认知干预、自我肯定、心理辅导等方法进行训练。

2.情绪调节的训练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采用一系列行为、认知或其他策略来应对或改变自己或他人的情绪状态的过程。

可以采用放松疗法、心理暗示、情绪表达、应激释放等方式进行实践。

3.心理压力的管理心理压力管理是通过针对不同形式的心理压力,采用理性思维和行为调节策略来缓解和消除压力,减少负面情绪和身体不适。

可采用问题解决、行为处理、应激应对等策略进行实践。

二、运动学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缓解身心疲惫,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精神养生与调节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能够起到养生、调节作用的运动形式。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进行中至高强度、能够让人呼吸急促及心跳快速加快的运动,适宜进行时间长、强度适宜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有氧运动对于改善身体素质、增强自信和减轻压力都有积极作用。

2.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骨骼质量和体力,有助于降低心理压力、增强免疫力、促进自信心。

常见的力量训练方式有举重、器械训练、瑜伽等。

3.休闲运动休闲运动是指体力消耗较小、功能性强和娱乐性强的运动,适合于放松身心、减少压力。

常见的休闲运动形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球类运动等。

三、饮食调节饮食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养生手段之一,饮食健康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四章 精神养生

第四章  精神养生

1.戒骄戒躁, 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 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2.善调情绪,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 的心情达到最佳水平。
3.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 怨气和闷气。
第一节 修德怡神
修德怡神,指通过道德品质的修养,使自身 的精神情绪较少受外界影响,长久保持开朗、乐 观、恬愉的状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之, 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认为世间万物的形 成与发展都以道、德为基础。道无形而承载一切, 德真实而体现一切。道尊德贵,敦厚朴实,简单 自然,源于本能,得于教化。
暗示时要特别注意:人的受暗示性各不相同, 这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及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密 切相关,亦与年龄有关,而人的智力水平及文 化程度在能否接受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作用。 施术之前要取得对象的充分信任与合作,每次 施术过程应尽量取得成功。如不成功,则易动 摇对象的信心,影响其对施术者的信任,做第 二次暗示时就会困难很多,成功的希望也就相 对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饮食五味对人体既有滋 养作用,还有伤害作用,故饮食养精需注意食 饮有节。仅合五味发育期的青少年,经带胎产 的特殊时期的女性,日趋衰弱的老年人。则需 根据其个体情况避免饮食禁忌,选择合适食物。
三、方药补精
《类经·摄生类》指出:“精不可竭,竭则 真散。”精能化气生神,神能驭气统精,严重 的精亏往往引起神的异常,即所谓精病神变, 可表现为精病之后,伴见神情恍惚,失眠健忘, 悸怔忡,神情呆钝等神变,此时已非单用饮食 可以调养而愈。对于已有明显精气耗伤之象者 选择方药以针对性地补养脏腑精气,也是积精 全神之重要方法。
1.神志养生法
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 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神志养生法, 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 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和应用——精神养生

中医养生的方法和应用——精神养生

谢谢!
修德怡神
修德的关键
➢ “养生以修德为首务,修德以修心为中心”。 ➢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 ➢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
此养性之大经也。”(孙思邈)
修德怡神
怎样修德
➢ 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知足常乐:“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老子) ➢ 心胸豁达: 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 ➢ 多行善事: 多做些助人为乐的好事,从中体验到幸
形神共养观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 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 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 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
形神学说是精神养生的理论基础
形神共养观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 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 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 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 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 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 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 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道德和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 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 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道德和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 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 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培根:得不到友 谊的人是终身可 怜的孤独者,没 有友情的社会则 是一片繁华的沙 漠。
二、胸怀坦荡 光明磊落
孔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对内心环境的一个良好刺激,有利于健康 长寿。
巴西医生阿尼塞托· 马丁斯耗时10年对580名贪污 受贿的官员和同样人数的廉洁官员追踪调查,结 果前者有60%生命或死亡而后者生命及死亡的比 例只有16%—胸怀坦荡、行为光明是健康长寿的 重要因素
“不如人意常 八九,如人 之意一二分”
例如:哭泣,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因感情变化而 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传 导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后,可缓和悲伤着的紧张 情绪,减轻痛苦病消除忧虑。
第三节 节欲安神
一、纯正思想 大公无私
例子
二、知足常乐 淡泊名利
“妄想一病,神仙难医” 《道德经》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 莫大于欲得。” 1. 要保持乐观的处世态度 2. 要驱除妒忌心理
5.悲胜怒
最适用于病人自觉以痛苦为快的病症。对 消散内郁的结气和抑制兴奋的情绪有较好 的作用。
暴怒—气血逆乱、神迷惑而不治。 悲则气消,血气得以消散而下行。 《儒门事亲》张子和
二、移情法
即通过一定得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情绪和 意志,以解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 1.琴棋书画移情法 “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 胜于服药者矣” 2.运动移情法 旅游可以驱除烦恼,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脾胃论》:“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
去吃梅子吧!”
曹操用望梅止渴的办法,带领 将士们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地方。
望梅止渴
随鞭一指生梅林,便使万军不唇干。

养生精神提升幸福感的七种心灵养生方法

养生精神提升幸福感的七种心灵养生方法

养生精神提升幸福感的七种心灵养生方法养生是指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并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而心灵养生则是指通过调整内心状态,提升幸福感和内在平衡。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和压力重重。

因此,探索一些心灵养生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幸福感。

本文将介绍七种心灵养生方法,帮助您提升幸福感。

一、冥想冥想被誉为疗愈心灵的良药。

冥想通过专注和深呼吸,有助于减轻焦虑与压力,增加正能量。

您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坐在舒适的姿势,放松身心,开始冥想。

闭上双眼,尽量清空思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冥想每天进行10到15分钟,就能明显感受到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满足。

二、艺术释放艺术是一种创作与表达的方式,也是心灵养生的一种方法。

通过参与音乐、绘画、写作、舞蹈或其他艺术活动,可以释放内心的压抑情绪,平衡身心。

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投入其中,倾听内心的声音,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而提升幸福感。

三、瑜伽瑜伽是一种古老而综合的身体和心灵修炼方式。

通过体位法、呼吸控制和冥想,瑜伽有助于平衡身心,促进健康和幸福感。

您可以参加瑜伽班或在家里进行自我练习。

每周坚持瑜伽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心灵的专注力和内心的宁静。

四、自我关爱自我关爱是一种重要的心灵养生方式。

当我们过于忙碌或关注他人需求过多时,很容易忽视自己的需求。

因此,为了提升幸福感,我们需要学会照顾自己。

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例如看书、泡澡、逛街、享受美食等,给自己一些放松和愉悦的时光。

五、社交互动人是社交动物,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互动有助于改善情绪和幸福感。

您可以与家人、朋友或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互支持和鼓励。

同时,参加社交活动、加入社团或参与志愿工作,都是增加社交互动的好方式。

保持积极的社交关系,将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和心灵养生。

六、自然亲近自然是心灵的绿洲,与大自然亲近能够带来宁静和平衡。

您可以选择到郊外散步、徒步旅行、欣赏美景或参与园艺活动,与自然亲近。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

所谓的“形”即形体,指人的机体而言,而“神”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相统一。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

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

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

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

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为的人群比性格平静的B型人群的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绪抑郁还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

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养生包括神志养生和情志养生两个方面的内容:1、神志养生法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

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包括以下几点:1)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

《精神养生法》课件

《精神养生法》课件

2 增强抗逆能力
3 促进发展和成长
积极心态可以增加快乐和满 足感,改善整体生活质量。
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应对挑战和逆境。
积极心态鼓励我们追求目标, 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降低压力的方法
1
正念冥想
通过冥想和专注力训练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身体锻炼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锻炼和运动来释放紧张和压力。
3
社交支持
寻找和建立支持系统,与他人分享并寻求支 持。
定期参加社交活动和参与有意义的任务可以促进快 乐感和满足感。
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来保持精神健康
健康饮食
均衡的饮食有助于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良好睡眠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提高注意力和心理养护。
室内锻炼
在家中进行室内锻炼,如瑜伽或普拉提,以保持活力 和心情愉悦。
大自然的接触
尽可能多地与大自然接触,如散步或参观公园,以减 轻压力。
积极思维
采用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来应对挑战和困难。
五种方法改善心理健康
身体锻炼
通过户外运动和锻炼来提高心理健康。
冥想
通过冥想练习来舒缓压力和焦虑,提高专注力。
压力管理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时间管理和放松技术。
培养爱好
发展和追求自己的爱好,以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
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1 提高幸福感
《精神养生法》PPT课件
通过采用一系列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改善精神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本课 件将介绍五种方法,包括积极心态,降低压力,放松训练,社交网络和日常 活动的影响以及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什么是精神养生?
心灵护理
关注和维护心理健康状况是精神养生的核心。

第二节 精神情志养生康复技术

第二节 精神情志养生康复技术

三、疏泄法
(一)直接发泄 (二)疏导宣散
四、转移法
转移法,又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 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 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 来,或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
四、转移法
(一)升华超脱 (二)移情易性 (三)运动移情
五、情志制约法
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是利用情志 之间,情志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关系,通过一种正常情志活动来调节另一种不正 常情志活动,使其恢复正常,有效治疗情志与躯 体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三章 精神情 志养生康复技术
第二节 精神情志养生 康复技术
福建中医药大学 王晓玲
一、愉悦法
愉悦法,就是保持愉快喜悦的心情,乐观的精 神状态,使自己能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面前,做 到神愉而不恼,心悦而不烦的精神养生方法
一、愉悦法
(一)笑口常开 (二)避免孤独 (三)幽默风趣 (四)环境美好
二、节制法
(一)五脏情志制约法
1.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2.思伤脾者,以怒胜之 3.悲伤肺者,以喜胜之 4.恐伤肾者,以思胜之 5.怒伤肝者,以悲胜之
五、情志制约法
(二)阴阳情志制约法
运用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情志, 协调阴阳,是为阴阳情志制约法。人类的情志活动是相当 复杂的,往往多种情感互相交错,很难明确区分其五脏所 主及五行属性,情志活动可用阴阳属性来分,即现代心理 学所称的“情感的两极性”
所谓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 极,达到心理平衡。《吕氏春秋》说:“欲有情, 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重 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 理的协调平衡
二、节制法
(一)遇事戒怒 (二)宠辱不惊 (三)暗示治疗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第五节 积精全神
积精:积累、固护人体之精气
一、节欲保精
欲望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性欲,本是一 切动物正常的生理要求。 《礼记· 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 焉。” 正常而有节制的性生活—使人心情愉快, 情怡欢畅,有利于调神摄生。 纵欲无度—心身俱劳,耗竭阴精,扰乱元 神,损害健康。
2.正确行房:
具体内容参照房事养生一节
二、摄情保精
七情为五脏所主,七情妄动皆能损伤五脏 的阴精,调和情志,特别是息怒防恐,是 积精全神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节劳保精
精血同源

四、膳食养精
(一)食物 1.猪髓:补肾阴,益髓。 《四川中药志》:“猪髓能健脑,补骨髓, 益虚劳,治神经衰弱、偏正头风及老人头 眩.” 2.鸡肉:温中,补气,补精,添髓。尤以 乌骨鸡效果最佳。 用于肾精不足所致虚劳瘦弱、遗精、消渴 诸症。
怎么办?
1.节制房事 (1)倡导晚婚 《泰定养生主论》:“古法以男子三十而 婚,女子二十而嫁。” 《寿世保元》“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 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2)婚后宜节欲 古人探讨了节欲的时间及房事次数,但说 法不一。 以季节而论,《黄帝内经》主张冬应藏精; 朱丹溪强调“于夏必独宿” (3)老年应寡欲:主张60岁以上的要断绝 房事。
四气调神

第六节 四气调神
一、春季养神 春天,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特点, 自觉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要防寒保暖多捂,不可过早脱去冬装,以 防三月倒春寒而受冻—春捂
1 把握捂的最佳时机 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 便是雨后送伞了。 2 15℃,捂的“临界温度” 春捂还要把握气温,15℃可以称作春捂的“临界 温度”。 3 温差8℃——捂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 以早晚仍然较冷,如果日夜温差大于8℃,这是捂 的信号。 4 捂1-2周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 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 冻成病”。 持续的时间,一般认为捂一周到两周 的时间恰到好处。

养生中的五种常见精神调节方法

养生中的五种常见精神调节方法

养生中的五种常见精神调节方法精神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如今繁忙、紧张的生活节奏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调节,以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养生中的五种常见精神调节方法,为您提供实用建议。

一、冥想与放松冥想是一种深度放松和专注的精神训练方法,通过冥想可以平静内心,缓解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思考能力。

冥想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您可以选择盘腿坐在舒适的位置上,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排除杂念。

每天坚持冥想10-30分钟,可以帮助您消除疲劳,恢复活力。

二、运动与锻炼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有助于精神调节。

适度的锻炼可以释放压力,增加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

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情,提高自信心,促进睡眠。

三、交流与沟通人是社交性动物,与他人交流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定期与亲友聚会、交流感受,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困扰,可以减轻负担,获得安慰与支持。

此外,学会倾听他人并理解他们的立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四、艺术与音乐疗法艺术与音乐疗法是一种通过欣赏或参与艺术、音乐活动来调节情绪的方法。

欣赏美丽的音乐、观赏艺术作品可以激发内心的愉悦和平静,改善心情。

如果您对音乐或绘画等艺术形式感兴趣,不妨尝试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它们可以成为释放压力和表达情感的媒介。

五、生活习惯与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生活规律对保持精神健康有重要影响。

有效管理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遵循一定的作息规律。

此外,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还可以改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养生过程中,采取适合自己的精神调节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冥想与放松、运动与锻炼、交流与沟通、艺术与音乐疗法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规律,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享受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

中医精神养生法

中医精神养生法

中医精神养生法推荐文章心理健康养生热度:心理养生方法热度:固肾养生法热度:夏季中药养生热度:中医情绪养生理论热度: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中医精神养生的方法一、清心静神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

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修炼才能够达到。

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

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儿童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

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

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少思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

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

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

这是因为私心太重,欲望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

如果能减少私心和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精神养生的五个小技巧

精神养生的五个小技巧

精神养生的五个小技巧
1.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每晚保证7-9小时的睡眠,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和刺激性饮料在睡前,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2. 均衡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和谷物,并适量摄入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3. 经常锻炼: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释放压力和焦虑情绪。

4. 学会放松和减压:采用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还可以尝试一些喜爱的爱好活动,如阅读、绘画、听音乐等,让自己放松身心。

5. 保持社交和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和社区保持联系,参加社交活动,分享快乐和困扰。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请注意,这些小技巧可以帮助促进精神养生,但如果您有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的建议。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心性养生法精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心性养生法精

(二)情志调摄-七情节制法
? 1、七情节制法 ? 中医学认为,七情内伤是造成疾病的重
要原因。学会有理智地驾驭易冲动的感情, 调节不良的过激情绪,以防止不良情志对 人体造成伤害。
(二)情志调摄-七情节制法
? 《黄帝内经》云:“御精神,收魂魄”, “和喜怒”,“使志无怒”,“使志安 宁”;
? 《灵枢·本神》曰:“志意和,则精神专直, 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一)修性养神-清静养神
? 怡养性情,戒除“六害”:《太上老君养 生诀》劝戒: “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 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 六者去嫉妒”。
? 正所谓:“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 边藏,若能跳出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 如何跳出“墙外”去呢?要修练内功,要 怡养性情。
(一)修性养神-立志养德
? 1、清静养神 ? 2、立志养德 ? 3、循理乐俗 ? ?
1、情志节制法 2、情绪宣泄法 3、情志转移法 4、疏导法 5、情志制约法
四 心性养生的方法
? (一)修性养神
? 1、清静养神 ? ① 思想清静,戒除杂念 ? 《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
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 ? 《医钞类编》所说:“养心在凝神,神
? 即人的健康状况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 表现为一个人的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步 态稳健,精力充沛,快睡好眠,食欲良好, 二便通畅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等
良好的个修养
? 1、境界:性情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 坦荡与达观;
? 2、个性:性格温柔和顺,言行举止得到众人认可, 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 和冲动感;
三 心性养生的意义
? “心性养生”通俗地讲就是“养心”。 ? 有人说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

情志环境养生法

情志环境养生法

情志致病还与其剌激的程度强弱有关。根据情志刺激的程 情志致病还与其剌激的程度强弱有关。 可分为暴发性和渐进性刺激两大类。 度,可分为暴发性和渐进性刺激两大类。暴发性剌激,多 指突如其来的情志剌激,如意料之外的巨大打击、 指突如其来的情志剌激,如意料之外的巨大打击、重大收 巨大的事变或灾难、难以忍受的伤痛等, 获、巨大的事变或灾难、难以忍受的伤痛等,这些突发性 强烈的剌激,使人气血逆乱,导致暴病、急病的发生。 的、强烈的剌激,使人气血逆乱,导致暴病、急病的发生。 淮南子精神训》 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淮南子精神训》说:“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 内崩,大怖生狂” 因暴发性刺激致病,多发病急、 内崩,大怖生狂”。因暴发性刺激致病,多发病急、病情 甚或夭亡。七情之中, 恐以剌激量过大、 重、甚或夭亡。七情之中,喜、怒、惊、恐以剌激量过大、 过猛为致病条件。 过猛为致病条件。临床所见因情志剧变导致的心阳暴脱而 卒死,肝阳化风而卒中,以及暴聋、暴盲、发狂等情况, 卒死,肝阳化风而卒中,以及暴聋、暴盲、发狂等情况, 大多与喜怒惊恐有关。 大多与喜怒惊恐有关。渐进性刺激,多是指某些问题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解决或实现, 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解决或实现,而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 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思虑忧愁、 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思虑忧愁、悲伤 不己等,这类精神剌激伤人精气 引起气机失调, 伤人精气, 不己等,这类精神剌激伤人精气,引起气机失调,致人疾 病。《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 素问汤液醪醴论》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 精神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精神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忧、思、 悲的情志剌激以剌激时间长为致病条件,持续不良的心境, 悲的情志剌激以剌激时间长为致病条件,持续不良的心境, 积久而成疾。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志的致病特点, 积久而成疾。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志的致病特点,自觉地 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节。 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节。

精神养生的方法

精神养生的方法

精神养生的方法精神养生,就是通过怡养心神、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精神养生的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精神养生的方法(一)调神养生法1、清静养神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清静养神的方法(1)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内经》指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2)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衰老。

”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2、立志养德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1)坚定信念养生,首先要立志,树立起对生活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

(2)道德修养《中庸》中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3、开朗乐观(1)性格开朗从大处着眼,从具体事情入手,通过自己美好的行为,塑造开朗的性格。

(2)情绪乐观《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防衰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

4、保持心理平衡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

浅谈精神养生法在养生中的作用

浅谈精神养生法在养生中的作用

浅谈精神养生法在养生中的作用精神养生法是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调志养生和调神养生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标签:精神养生法;养生;作用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主要有精神、饮食、顺时、减毒、修身、调气、进补和固精等学派。

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精神养生法可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里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方法[1]。

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法。

1精神养生养生,即休养生息,延年益寿,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休养生息,达到心身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学,是指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精神养生,采用的是安神宁神息神等方法,守护心神安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2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指通过精神层面上自我修养修炼,以期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内经》养生思想[2],减少降低私欲贪念,改变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并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快乐的目的。

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3精神养生包括调志养生和调神养生3.1调志养生法传统医学中有”心主神志”的说法,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志及思想活动。

调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3.1.1清心寡欲:是指少”私心”少”贪欲”,要进行由主观主导的自我克制。

3.1.1.1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庄子可以说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始人,他们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即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

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

何谓”贪欲”,是指索取无度的欲望,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贪欲过度情况下,别人有自己没有会觉得痛苦,自己有了却没有别人的好也会痛苦,自己拥有了以后又开始想拥有另外的东西,周而复始地为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而痛苦,因为总有你没有拥有或者无法拥有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 2008-08-29 10:44分类:卫生健康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保养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寿。

传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分为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

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

所谓的“形”即形体,指人的机体而言,而“神”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相统一。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

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

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

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

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为的人群比性格平静的B型人群的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绪抑郁还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

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养生包括神志养生和情志养生两个方面的内容:1(神志养生法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

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包括以下几点:(1)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始人,他们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即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

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

何谓“贪欲”,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事物,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有位作家解释三种痛苦的原因时说:“想得到却得不到――痛苦,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痛苦,得到的东西不经意丢掉了,事后才知道原来很重要――痛苦。

”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自己精神压力和痛苦。

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身健康,要学会将私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限制,自我清除的。

只有私欲少和没有“贪欲”的人才能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性格开朗,这样就会有助于心神的清静内守,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

(2)知足常乐,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即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

“知足常乐”就是要这种满足感通过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

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儿也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遨游,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

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的,而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

如果你总是去想自己拥有而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心神自然清静;如果你总是去想别人拥有而你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失望,感到沮丧,感到不幸,心神就会感觉不安。

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如家庭生活及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充分的满足感,心情自然会愉快。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也是神志养生保健方法所需遵循的信条之一,即是在满足自己目前生活与工作现状的同时,还要积极地进取,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心胸豁达,是指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

我国的对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

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想使自己的心胸豁达的方法之一,就要“走出小天地,溶入大自然”。

也就是说,不要总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走出家门,去饱览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的中的情趣。

花上飞蝶,草间昆虫,枝头歌鸟,水中游鱼及山野里的小动物,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人有一种脱俗入雅感觉,有利于胸襟豁达和性格开朗。

试想一个“上观黄山之云海,下望碧海之波涛”,以苍松翠柏为伴,以闲云野鹤为友的人,还可能为日常生活中三瓜二枣的得失而苦恼吗,~在处理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上更应该豁达大度,夫妻之间要注重感情,淡化道理,强调优点,忽视缺点,忘记过去,重视现在,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处理上要“难得糊涂”。

对子女要坚持只提供建议和帮助,绝不能包办代替的原则,要相信他(她)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朋友之间要远距离看人,近距离看己,这样才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保证朋友之间的长久友谊。

总之,心胸豁达是和睦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朋友关系的基石,对人对己都十分有益。

4)“多行善事”,是指多做些助人为乐的好事,从中体验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所谓多行善事,古人称“积德行善”,现在称“助人为乐”,都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出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善事可大可小,大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点道路,无论大小爱心是一样的。

行善事者从助人行善中体验出自身价值的快乐,会有益于心身健康。

2(情志养生法传统医学所称的“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情志养生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映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1(戒骄戒躁,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骄傲者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好大喜功,做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

急躁者常常不顾及客观现实而急于求成,易于草率从事。

由于骄躁者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从而造成内心的痛苦。

现代医学也认为具有A型行为的人具有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大声说话,匆匆忙忙,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特点,所以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性格平和的B型行为的人。

如果能够悟透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做一个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能力的现实主义者,克服骄躁情绪,顺应自然环境,保持心态平和,是有利于健康长寿的。

2(善调情绪,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达到最佳水平。

人们对外界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内心的相应情绪反应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

换言之,就是遇到令人高兴的事就应该高兴,遇到沮丧的事就应该忧伤,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代表此人情绪表现健康的标志之一。

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修身养性,舒畅情志,以保持稳定的情绪。

人们的思维方式对情绪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通过改变自己不良的思维方式,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过程,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客观事物,用积极态度解决现实问题,就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保持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通过ABCDE公式可以说明认知过程对心身健康影响的重要性。

公式为:A,B,C?D?E。

A,事件,B,认知方式,C,结论,D,情绪,E,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相同的事件,用不同的认知方式去认识就可以推导出不同的结论,而不同的结论则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心身的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一位老太太有二个儿子,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

老太太总是发愁,因为她阴天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所以经常生病。

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是个有福气的人,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天天有钱赚。

”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身体也健康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ABCDE公式引发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3(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首先是免生闲气。

何为“闲气”,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

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

第二是免生怨气,是指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气。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就难免要产生怨气。

第三是免生闷气,是指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要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闷在心里生气。

三气之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较长时间地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

如果一个人平时注意神志和情志的修养,就会心胸豁达,性格开朗,而能避免三气。

精神养生的关键要学会追求幸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则每个人的理解各有不相同。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个人情感上的主观印象”。

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客观条件所能决定的东西,而是要靠自己的主观感觉去感受,去体验。

有位女作家到西藏的一个边远地区去体验生活,住在当地一个藏族同胞的家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