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

形势与政策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

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班级:学号:姓名:论文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国际力量;关系;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以及新兴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

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达成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

在全球的联合干预和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

美、欧、日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

新兴经济体也较快实现复苏和平稳增长。

2010上半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从第一季度开始均出现了正增长。

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

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

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增长今年预计达10%;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势头,但近10%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其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接近GDP的200%;欧元区经济总体上保持上行态势,但受到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复苏和调整举步维艰。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仍然是时代主题。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仍然是时代主题。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仍然是时代主题。

A.和平与发展
B.和平与进步
C.独立与自主
D.共商与共建
参考答案:A
【解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365时事政治网。

第13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13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单项选择题1、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仍然是时代主题。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C.合作与共赢 D.合作与发展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22、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 B.两极对峙C.多极化走向终结 D.走向多极化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2-2833、经济全球化有其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属于负面影响的是()。

A.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B.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C.促进知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D.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冲击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3-2844、每个国家和民族不分强弱与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得到尊重和承认。

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

A.社会信息化 B.文化多样化C.文化多元化 D.世界多极化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 p.2845、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A.独立自主 B.相互尊重C.和平发展 D.反对霸权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56、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放在第一位。

A.世界各国利益 B.国家经济利益C.国家主权和安全 D.解决国际争端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67、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68、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B.遏制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C.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79、我国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是()。

5.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韦正翔老师)

5.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韦正翔老师)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世界历史进程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新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始加速,国际劳动分工将更多的国家联 系在一起。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变革、各国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资本流动的加速,经济全球化进入了 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形式大大丰富, 劳动力、物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 流动和配置加速,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经济联合的程度日 益加深。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新格局


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经济全球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国际流动资 本规模巨大,速度空前加快,投资形式不断丰富, 资金交易 规模空前扩大。金融资本全球化的风险性和投机性更加突出, 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为明显。c 国际分工深入发展,各国的比较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实现。世 界市场的作用更加明显,很多资源都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 许多经济活动都是在世界范围展开的。国际间产业梯度转移 和产业链的形成将不同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的国家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自己的生产活动,有 效地利用了世界市场,并且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跨国公 司的经济规模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新格局


科技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以信息通讯、交通运 输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便利和加快了各类资源在 全球范围的流动。 科学思想和观念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科 技成果的国际交流和应用也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 现形式,也是其深化和发展的推动力。许多在地理上相邻的 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区域合作组织或者合作机制, 其中最 有影响力的是欧盟、东南亚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在加 深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在探索在更广泛领 域的协调与合作。

浅析世界格局(形势与政策作业)

浅析世界格局(形势与政策作业)

浅析世界格局通信工程学院 52110714 梁泽浪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并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了其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外交政策。

关键词:综合国力、世界格局、外交政策、经济格局前言:日常生活中民众所说的“世界格局”其实大部分指代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然而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世界军事格局。

他们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相互影响。

无疑,世界经济格局为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军事格局提供基础,支持抑或制约政治格局和军事格局的发展;世界军事格局是世界格局的安全保障力量,其会随着相应的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反映的就是世界格局的整体情况。

而到底什么是世界政治格局呢?主要是指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主权国家或者国家联盟)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世界经济格局主要是指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世界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由最初凭借一把小刀称霸世界的荷兰到日不落帝国,再到整个欧洲经济的集体崛起,然后经济中心向美国转移,一直到现在,出现了以美中日欧元区等为代表的多极世界经济格局,说明世界经济格局会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发生变动。

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世界政治体系中出现的第一个世界政治格局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确立的由法国、瑞典、奥地利、等大国组成的多极均衡的威斯特伐利亚格局。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被以协约国与同盟国为代表的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所占据;当然后来一次出现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二战后的雅塔尔体系,这也标志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当今世界处于格局转换的新时期,世界格局正向以美国、中国、欧盟为代表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导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表现为三个“新”:一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二是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三是世界思想文化形势的新特点1.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

希腊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门”发达经济体的巨额赤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隐忧,以及被视为第二次“雷曼事件”的迪拜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风门”等,警示着刺激政策后遗症已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的可能。

2.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一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

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

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

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元区经济2009年全年仍将出现4.1%的负增长。

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在本轮世界力量调整过程中,新兴大国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新兴大国凭借后发优势,多年来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

世界主要贸易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大部分都是新兴国家。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新兴大国不仅会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并且还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

从中长期看,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目前国际战略形势中出现的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同时,也带来巨大风险。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局部冲突时起起伏,地区势点问题错综复杂。

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簇、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差异。

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不管国际形势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面对我国国际地位变化和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使中国外交与世界互动的同时更有力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以下原则可以作为参考:第一,应该全面地认识中国国情,在国际体系中对中国进行合理定位。

当前国际的安全形势

当前国际的安全形势

班别:环境工程(二)班学号:3110007704 姓名:周云龙论当前国际的安全形势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力量对比变化推动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大国关系的调整更显复杂。

经过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国际力量板块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地位下滑,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加速兴起,新旧力量的相互挤压,推动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更加复杂的态势。

(一)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消长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

美国继续受金融危机和伊阿反恐战争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

据统计,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用于反恐战争的费用已超过1万亿美元。

美国近期虽然从伊拉克实现撤军,但在阿富汗仍然得维持大量投入。

此外,美国国债和财政赤字不断创新高,对中国、日本主要债权国的依赖愈深。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遭到质疑,自信心和优越感大大受挫。

欧盟、日本也是困难重重。

欧洲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重,经济的复苏缓慢,多国社会发生震荡。

日本面临通货紧缩、日元升值、个人消费势头减缓等多重挑战,在亚洲的经济龙头地位已受到挑战。

当然,也应当认识到,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不能简单低估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综合实力和纠错能力。

它们不仅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有着相当的实力基础,而且在科技、商业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以及较为成熟的社会、政治、经济调整机制,使其在国际上拥有的优势还可保持相当一段时期。

国际力量对比中北强南弱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即使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国家,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追赶上发达国家几百年里积累起来的优势。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简述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简述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简述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一.国际形势概况当今国际形势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军事冲突,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惟有和平才能确保发展。

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各种分裂主义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给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进程面临新的困难和挫折,这些都是各国共同发展的严重障碍。

只有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真正的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才能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

而发展经济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以及新兴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

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达成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前国际反恐斗争中另一个问题是某些国家用双重标准对待恐怖主义问题,国际反恐阵线的分化倾向愈来愈明显。

世界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繁荣,但高油价、对战略性资源的恶性竞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趋于上升。

五、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当前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

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

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

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

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

党建热点60

党建热点60

1.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3.应该从哪些方面全面把握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4.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什么重大而深远意义?5.为什么说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6.怎样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巨大成就?7.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哪些?8.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9.新时期党的建设为什么要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10.怎样认真把握和落实好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新布局?11.如何理解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12.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3.为什么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14.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5.为什么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16.为什么要注重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17.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应该做好哪些工作?18.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19.应该从哪些方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20.为什么说重视发展党内民主是党持之以恒的目标追求?21.如何理解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22.为什么说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23.党的制度建设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有哪些?24.为什么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5.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在哪里?2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27.为什么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28.如何把尊重和保护党员权利落到实处?29.怎样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30.如何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31.如何维护党的集中统一?32.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什么?33.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34.为什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35.如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36.怎样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37.如何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38.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39.为什么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40.应该从哪些方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41.如何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42.如何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43.怎样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44.为什么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45.党的“三大作风”过时了吗?46.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抓手是什么?47.为什么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48.为什么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49.为什么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50.如何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5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什么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52.为什么说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53.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54.反腐倡廉建设为什么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55.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廉政文化?56.怎样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57.怎样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58.如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59.为什么说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60.如何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新形势下中国外交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

新形势下中国外交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

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如今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均出现了‎正增长。

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主要发达国‎家中总体保‎持了复苏势‎头,但是面临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很难快速实‎现稳定的增‎长。

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经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

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

其二,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高。

其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乃大势所趋‎,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

世情国情学习党课

世情国情学习党课

世情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呈现出以下五个动态性特征: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转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主要大国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与竞争更加明显;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各种国际力量博弈更加复杂;国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重大动向,软实力之争更加激烈。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国情方面,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

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

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党情上,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众多党员的执政党。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

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六个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等各方面的考验,都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好政更不容易。

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容易脱离群众,领导干部容易官僚化,甚至与群众形成某种程度和形式的对立;容易滋生惰性,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失去创造力和感召力;容易使党的肌体受到权力的侵蚀,产生各种腐败现象,等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者对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出几点思考:正确理解文化软实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着力点、多头并进形成合力、让中华文化融入世界、着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

○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必须以经济硬实力为基础,而经济实力则必须有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才有可能长盛不衰。

从某种意义上说,增强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文化产业、文化产值、文化对经济的贡献或文化在GDP中的比重,而要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的基础。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而言,不能把推进社会的恒久动力仅仅锁定在满足人们物质欲望的层面上,而是要寻找一种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模式。

同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文化产业、文化产值、文化对经济的贡献或文化在GDP中的比重,而要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的基础。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每年创作近4000部小说,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元,演艺市场十分火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政策宽松宽容。

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力量与文化力量存在不均衡、不和谐、不协调的现象。

文化发展出现一些急功近利、急躁浮躁的苗头,传统文化随意商业包装,文化遗产随意商业占用,文艺创作随意低俗媚俗,文化活动随意嘲弄喧嚣,等等。

特别是一些城市大拆大建,造成历史遗迹无法挽回的破坏,弄得城市文化形象千人一面,文化设施千篇一律。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试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如何发挥作用?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在如此复杂的一个国际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超级大国又应当如何发挥作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加强国际交往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达尔富尔、伊朗和朝鲜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坚持“政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努力。

在朝核六方会谈中,中国起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2007年10月举行的第六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共同文件,向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面对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也履行义务进行积极应对。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据称“这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

目前中国正在着力建立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防灾减灾体系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洪灾、干旱、风暴等灾害的影响。

其次就是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在近年来发生的国际自然灾害中,中国政府积极采取紧急救援措施,提供救灾款物并派出国际救援队参与国际救援工作。

中国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发展中大国,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救灾体系,并在印度洋海啸救灾工作中首次启用国内救灾体系,动员全国力量援助受灾国家。

成立于2004年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屡次赴国外参加国际抗震救灾援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印尼发生6.2级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派出44人的援助队伍赴印尼开展医疗救治等工作。

最后一点,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在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维和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