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概论-北京大学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变态心理学概述1

5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 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学科性质 研究目的
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
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病进行分类; 公元5-17世纪为神学和宗教所垄断,精神病学的开
展停滞不前, 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是魔鬼附身,鞭打、火烧、金
币、捆绑作为驱鬼
7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开展:1861年法国
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帕斯德对身体 疾病提出“细菌理论〞。精神病学的发生质 的飞跃,精神病真正被看作需要治疗的疾病, 比奈尔,法国第一位“疯人院〞院长 19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推动了 精神病学的开展,德国学者克雷丕林提出临 床疾病分类原那么
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也叫“伊莱克拉情结”。
18
精神分析理论
3.性器期(phallic stage,性蕾期)
约4岁~6岁
儿童开始表现出对生殖器刺激的兴趣。男女 儿童只好认同父亲和母亲,将父母形象内化发 展出成熟的超我,并在心理上进入潜伏期阶段。
19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 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 化
正常心理
理
异常心
3
• 何为变态
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高于一般心理健 康水平
变态心理学讲义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参考书目王建平,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David H. Barlow, V. Mark Durand,Abnormal Psycholog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年版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相关概念神经病(neuropathy)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精神病(psychoses)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
变态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相关学科异常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变态心理的界定一、什么是变态心理一位死了丈夫的妇女,变得严重抑郁,入睡困难,并且没有胃口。
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痛苦状态?一个男青年强迫女友和他发生性关系。
这是心理异常还是一种犯罪?一个男人不能乘坐飞机,即使长途旅行他也坚持乘船。
这是变态还是有点特别?一个妇女偶尔贪吃,此后又强迫自己吐出来。
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追求?在非洲,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用刀把自己的手和脸划破,用来制造具有装饰性的伤疤。
这是病理性的自残还是正常的爱美?判断是否变态的标准是什么社会标准统计标准个体不舒适感行为适应不良教材P1三例朱迪:看见血就晕倒的女孩判断的标准是什么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的;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一个被认可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与个人痛苦或严重功能损伤相关的,在所属的文化环境中,不典型的或不被预期的行为、情绪或认知方面的机能失调。
变态心理学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标志,归 纳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心理 条件。智力低下者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 能适应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健康 难以维持,需要特殊教育和护理。
(二)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表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 对平衡的状态,愉快的情绪反映出人的身心 活动和谐与满意。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自 己的情绪,保持心境良好、乐观、开朗满意 的情绪状态占优势;而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 疾病的先兆。
1 变态心理学工作重点
描述: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 程及预后 发现原因: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 面的影响因素等 治疗: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2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异常的实质是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 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 观现实的歪曲反映。所谓功能障碍,在医学 上常常是指那些与器质性病变相对的难以用 一般的检查方法所证明的障碍,而这些正是 心理异常的特征。
常用诊断标准
国际疾病分类ICD-10(1992) 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V(1994 2000)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 (2001)
CCMD系统在许多方面于ICD系统相似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主要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1 健康用祈祷来实现健康。
变态心理学(全套课件245P)北京大学共247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பைடு நூலகம்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变态心理学(全套课件245P)北京大学

惊恐发作
发作常突然产生 l0分钟左右到达高峰 通常持续20一30分钟 极少超过1小时 通常每周1一2次
病程: 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 或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CCMD-3)
预后
约50%患者完全缓解,20%基本无变化 病前功能状况良好,症状持续时间短暂者,大多预后 较好。
共病
抑郁症、其它焦虑障碍 (如广场恐怖症、其他恐怖症 等)
4、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五、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1、概述 2、临床表现 3、病因 4、治疗
1、概述
强迫症: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 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 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 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 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男性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1:8-10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
流行病学
90—95%的神经性贪食症病人为女性 发病的典型年龄在16到19岁之间 暴食行为的早期征状可能出现更早 欧美国家患病率:1% DSM-IV介绍:患病率在青少年及年轻女 性中为1-3%
神经性贪食症显著的特征
暴食 进食行为不能控制 补偿性行为,导泻(purging)技术 自我评价过分受到体形和体重的影响
美国(1984)5大城市调查: 终生患病率为2.5% 6个月的时点患病率为1.6%
4、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系统脱敏法或暴露疗法 社交技能训练 放松训练 认知重建
认识领悟疗法 药物治疗
三、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1、概述 2、临床表现 3、病因 4、治疗
变态心理学 (教学大纲)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函授应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时】函授(自学)50学时,面授30学时课程性质:变态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不同于正态心理学,它是从另一个视野来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理论上,它对于说明心理现象的实质和发生机制。
对于论证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可以提供鲜明的科学论据,丰富和发展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证实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在实践上,它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精神健康的心理卫生工作以及整个人类精神健康的保健事业的发展,还能有助于促进和提高精神医学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里,心录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人类的大敌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或癌症,而在于人类本身。
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适当的方法来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为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里发生心理失衡,心理困扰,心理障碍乃至精神疾患的人数正在明显地攀升。
因此,心理异常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深切关注,作为这个领域基础学科的变态心理学就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普遍重视和十分感兴趣的一门科学。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员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变态人群开展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
要学好本课程要注意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心理诊断学、心理案例分析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健康学等有关理论与知识的学习。
自学课程安排:变态心理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有理论及操作技术的双重要求,在自学时应保证学员的自学时数不低于50学时,在自学时可按本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同步进行,自学教材采用张伯源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并拟定自学计划,对自己的自学作一个合理安排。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

不同于常人的行为不能都被看作是异常的, 比如运动员的行为、乐手的行为或智能超 群者的行为,虽然不同于常人,但也属于 正常的范围。
异常的判别指标
• 统计学指标: 此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
测量。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调查,一般认为 75%以上 的人所具有的心理与行为的表现,都可看作是正常的。 因此,确定一个人的行为为正常或异常就是以其心理 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
• 第一部分:基本问题 变态心理学的涵义、分类、历史、研究方法以 及解释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观点。 • 第二部分:各症分述 人格障碍、性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 应激相关障碍、心境障碍、精神病、儿童心理 障碍 • 第三部分:干预 评估、诊断、治疗、预防
四、变态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 变态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医学
五、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 从中世纪的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 时代的变更(比奈尔Pinel) • 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 (克雷丕林Kraepelin) • 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 的变更(弗洛伊德Freud) • 从医院走向社会(社区)的阿尔比和卡 普兰的变更
• 病程实验——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异常 心理过程的现状和演变的特点,并对这 些特点予以数量上及性质上的估价。 • 治疗性实验——依据一定的病因学理论, 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验证该方法的 效果。
衡量心理健康的三条标准(许又新)
• 体验标准: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 评价。 • 操作标准:工作、学习有效率,人际关 系良好。 • 发展标准: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大, 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 行动措施。
变态心理有程度的不同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变态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 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 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 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 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 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 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 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 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 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 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1303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英文名称:Abnormal Psych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 3适用对象: 应用心理学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的学科,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异常人群开展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
同时,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并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学习本课程,为学生奠定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心理学基础,直接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实践实操活动作铺垫。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变态心理学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变态心理学涉及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描述、解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
增强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识别、分析、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对心理障碍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关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和分类系统,掌握各种各种理论观点及常见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病因,了解其治疗方法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唯物史观与方法论。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变态心理(心理障碍)的概念,以及不适当反常理的行为反应。
了解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历史发展及潜在假设,从而理解异常行为。
掌握心理学论的各种角度(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及其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二)教学内容1.变态心理的认识及演变2.认识变态的历史及发展3.变态心理学理论4.变态心理学的唯物史观与方法论(三)思考与实践1.什么情况可称之为心理异常?2.如何看待评价心理异常的不同标准?3.在变态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遗传学研究。
变态心理学

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注意障碍(disturbance of attention)
注意减弱: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 障碍及意识障碍等。 注意狭窄(narrowing of attention):多见于有 意识障碍时,也可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 能障碍患者。
思维 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
注意 记忆与 智能障碍
自知力 障碍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 •智能障碍
•无自知力 •有自知力
一、感知障碍
• (一)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 后虚弱状态患者。 •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多见于抑郁状态、木 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时 常常有感觉减退。 • 3.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不畏不具 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 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 鸣响、心因性幻觉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在某个感 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见于气功所致精神障 碍或其他精神障碍。 思维鸣响(audible thought)或思维回响 (thought-echo)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 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思维鸣响多见 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psychogenic hallucination)是强烈 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仅见于应激相关的精 神障碍、癔症等。
(1)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包括言语性和 非言语性的幻听。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 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 (2)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缺乏具体形态和 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见于精神分 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 (3)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患者嗅到的异 味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 时也有时可见。
北大变态心理学讲义20120613

北大变态心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变态心理学也称病理心理学或心理病理学。
它是心理学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并对这些异常进行了分类、解释,阐明影响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因素及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所以,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2.为什么说变态心理学尚不完善?由于受整个心理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和规律的认识尚不完善和确切,对许多类别的异常现象还不能圆满解释,结合临床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尚属开始阶段,所得结果多不一致,因此,变态心理学还不能说是一门十分成熟的学科。
3.心理失调:指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致使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
4.心理异常: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
5.心理疾病: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心理上异常,即把疾病的概念套用来反映人的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
7.心理变态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指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
对变态心理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它并没有贬义,实际上只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泛指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各种程度的心理失调和异常。
8.变态心理的类别(1)许多国家都有自己应用的心理异常分类体系或方案,影响最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2)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是1990年修订的第10版ICD-10。
(3)最近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是第四版DSM-IV。
(4)现在使用的是2001年修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9.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1)以经验作为标准所谓经验的标准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变态心理学参考书目: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一变态心理学的概述1.概念变态心理学也称异常心理学,是研究变态心理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2.研究对象:异常心理3.狭义的概念是指这种异常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已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和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即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
变态心理由许多不同描述,但专业术语用得最普遍的是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4.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社会学标准)以个人(治疗者)经验为指标(经验标准)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标准个体痛苦感(个体不舒适感)统计学标准:对人群的各种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测试的结果通常呈正态分布,处于平均数正负两个标准差区间的人数约占总人数95% 统计学指标存在问题:1.没有绝对的界限2.在正态分配的前端常常可能只有一端是变态的,而另一端也超乎正常却不能算变态社会学标准(社会适应指标)适者生存局限性:不同社会会有不同的适应标准社会在发展,很多规范标准在发生变化经验标准(以个人经验为指标)医学标准(以客观标准检查结果为指标)6.常用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DSM-IV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CCND-3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二、变态心理学的任务1.变态心理学在专业学科中的地位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流行病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2.变态心理学研究目的描述: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解释:从理论上解释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诊断:从应用上进行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防治: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健康维护变态心理学的历史透视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将心理异常分为:狂病,郁病和昏迷医生盖伦将心理障碍区分为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和心里错乱17世纪以后现代的变态心理学的几次重要变革:1.法国比奈尔认为精神病也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2.克雷佩林:建立实验变态心理学3.弗洛伊德:重视并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4.20世纪后半叶,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变革:主张变态心理学要放弃对病人的内部作用研究,要探讨家庭、集体、社会的各种因素对人的心理机制的影响第二章作业案例:第一节生物学模型一、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是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的结果。
2005变态心理学(北大)

2005变态心理学(北大)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1.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简单的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3.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疾病的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
而精神病学则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以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4.心理异常的类别(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1)严重心理异常其主要特点为①重精神病症状。
②社会适应能力丧失。
③明显的人格改变。
④没有自知力(这是重精神病人的显著特点,也是区别于其它心理异常的重要特点)(2)轻度心理异常常见于神经症,其主要特点为:①轻精神症状。
②部分社会适应不良。
③部分人格改变。
④有自知力。
(3)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病因或发病过程与心理因素明显有关的一类躯体疾病。
(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
(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5.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6.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和评估方法
观察法 会谈法 心理测验
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调查性研究
变 态 心 理 学
(Abnormal Psychology)
变态心理学概论
概述 工作重点 概念的区分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 历史 诊断与评估方法 研究方法
概述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 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工作重点
描述
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Axis Axis Axis Axis Axis I II III IV V Clinical disorders Personality disorders, mental retardation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s Psycho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发现原因
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治疗
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概念的区分
神经病 精神障碍 精神病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
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 包括: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 英文: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mental disorder mental illness insanity
世界卫生组织ICD-10的诊断标准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 ICD-10(1992)包括各科疾病,第五章为精 神障碍 CCMD系统在许多方面于ICD系统相似
历史
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
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
早期的解释
埃及、早期的希伯莱人和希腊人的观点 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的观点 Galen(盖伦)的观点
中世纪的情况
巫术(witchcraft) 对于“女巫”的迫害
医学、生物学的解释
德国精神病学家Emil Kraepelin(克雷丕林, 1855-1926)的工作 其他人的观点ICD-10
中国CCMD-3的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2001) 包括: 症状标准 严重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
美国DSM多轴诊断系统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I(1994,2000)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
以经验为标准
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 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
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标准
以全体人群中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数分布为依据
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医学模式常用标准
评价
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 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
心理学的解释
催眠术(hypnotism)的发展与争论 心理分析 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
治疗
“驱魔” (exorism) 冒险式治疗 (heroic medicine ) 其他治疗 医学的治疗
对于精神病人的管理
囚禁 收容 解放精神病人的运动 心理卫生运动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
超自然的解释 中医的解释与医学的治疗 中医中的心理治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