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产业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产业是由提供相近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分析市场和产业的运行,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产业结构: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领域,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布局:主要研究产业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及规律,以及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SCP分析框架(SCP范式):哈佛学派在分析特定产业时,构造了一个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市场结构,是指决定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行为。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运行的效率,即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方面的现实状态。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合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和说明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经济效率并存的。

完全可竞争市场:当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方便地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第一部分)进入壁垒:能够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或者因素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马歇尔冲突:指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的冲突价格歧视:指厂商对同一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的定价行为范围经济:指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或经营两种以上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限制性定价:指在位厂商通过当前价格策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的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其进入决策掠夺性定价:是在位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的低价(甚至低于在位企业成本)策略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市场进入壁垒X非效率: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状态规模经济: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策略性进入壁垒: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有效竞争:指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二:名词解释(第二部分)产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经济性规制:指防止资源低级配置,确保服务供给公平性的规制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社会性规制:以确保国民生命安全,防止灾害,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规制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开始上升,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政府规制: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产业集群: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或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以某一特定产业中的大量企业高度集聚为标志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战略产业: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前向关联关系: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提供产品或劳务发生的联系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直接消耗系数:生产单位j产品所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三:简答题(第一部分)1:什么是有效竞争?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哪些?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产业经济学题库(含答案)

产业经济学题库(含答案)

产业经济学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政策:政府制定的关于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

3、产业: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讲,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讲,产业是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集合。

4、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关系。

5、产业组织: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

6、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

7、产业布局:产业在空间上的结构8、秩序型产业政策:是指与产业经济行为有关的规则性产业政策,它一般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法律或者通过诱导、说服和规劝等方式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

9、过程型产业政策:是指对产业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的变更或调整,以改变具体经济变量,从而保证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10、产业管理: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套管理措施的总称。

11、自组织理论:是探索系统通过自组织实现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规律的理论。

12、系统动力学:是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反馈结构关系来研究整个系统整体行为的理论。

第二章1.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过程中对资本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是说是资本有机结构水平较高,在其生产的产品中物化劳动即投入资本量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

2. 产业发展战略:是指根据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主观因素和条件的估量,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间内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3.高技术产业:是指其应用的技术水平高、研究开发投入高,且在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的产业。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一、名词解释产业:产业是由提供相近服务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加,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消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管制: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不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

有效竞争: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度集中的因素。

推出壁垒:是指当一个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而决定退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在退出时依然不能收回,即沉淀成本。

并购:是企业扩大经济规模的一种重要方式,泛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市场绩效: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1、产业:是指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进行同类生产(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单位)的集合体。

它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3、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4、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5、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性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6、市场结构:是指市场各主体之间、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卖方和买方之间,以及卖方、买方和潜在的卖方、买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及其达到某种均衡状态的特征。

7、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一种市场反应。

8、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个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

9、行业集中度: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10、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考博考研名词解释必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考博考研名词解释必背

1.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所有企业所组成的集合体。

2.产业结构:指一定经济体系内产业的组成结构、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产业与总体经济的联系。

3.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

4.产业关联:指在经济活动中,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5.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实现其全局和长远的利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步伐和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规范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扶持、保护、限制等措施的总和。

6.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7.幼稚产业: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乘数的同行产业而言,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

8.支柱产业: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

9.衰退产业: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

10.产业结构优化: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11.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

即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12.产业结构高度化:指资源利用水平应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

其标志是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加,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

13.感应度:描述一个产业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

产业经济学 重要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 重要名词解释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产品差异: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产业组织的概念: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马歇尔冲突:他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厂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导致垄断,而垄断会扼杀自由竞争这一经济运行的原动力,使市场价格受到人为要素的操纵,而且使经济丧失活力,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他所提出的竞争的活力和规模经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产品差别化。

涵义: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程度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 影响市场集中度。

(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1)产品主体差异化。

(2)品牌差异化。

(3)营销差异化。

(4) 服务差异化。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移动。

雁行形态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

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

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1.产业: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是介于围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幼小产业是指在开发初期因生产规模过小、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而不能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3.新兴产业是指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的不同。

4.博弈论是研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

5.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6.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7.产品差别化是指在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或以不同品牌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或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性的状况。

8.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9.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10.沉默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11.交易成本是运用经济体制的成本,包含事前的成本和事后的成本。

事前的成本包括协议的起草、谈判的成本和保障协议被执行所需的成本。

事后的成本包括当交易偏离了与“契约转换曲线”相关联的序列时所引起的错误应变成本;当交易双方都作出努力来校正事后的错误序列时所引起的争议成本;纠纷发生需要诉诸某种治理结构时,这种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转成本;为了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成本。

12.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1. 产业和产业经济学: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 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 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 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 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 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优 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4. 产业关联: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5.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 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6. 有效竞争: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 争格局。 7. 霍夫曼定理: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 工业所占比重。 8. 马歇尔冲突: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9. 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10. 瓶颈产业和朝阳产业: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 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的进一步 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 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产业称为朝阳产业。 11.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 j 产品所直接消耗的 i 产品的数量。 12. X 非效率: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13. 市场集中度:指市场上的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 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 售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14.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 15.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 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 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16. 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 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17. 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勒纳指数度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其计算 公式为 L=(P-MC)/P,此处 P 是厂商的价格,MC 是边际成本。贝恩指数代 表的是行业的超额利润率。B=������������ /V 其中������������ 是经济利润,V 为投资总额。 18. 影响力和感应度: 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 “程度” 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 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 19. 政府规制:是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 种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 济主体行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20. 产业集聚: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 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21. 中小企业政策和直接规则政策:中小企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 情况和本国有关产业发展的特点, 对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方针、 措施和规定。直接规制是指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直接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即 政府依法直接介入市场主体的决策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补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补完整版

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1.资源、产品与产业木桶效应:木桶的成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

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2.企业组织理论极其发展马歇尔冲突: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理论中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

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马歇尔冲突”适用于收益递增(成本递减)的行业,如电信业、银行业。

纳什均衡:是指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确信,在其它局中人策略给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策略博弈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按照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

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3.企业理论及运用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资产专用性: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

产业经济学整理

产业经济学整理

产业经济学整理产业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产业: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出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3、策略性行为: 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测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4、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又会向第三产业移动。

劳动力在第三个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将逐步增加。

5、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6、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

7、网络效应: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8、管理协同效应:指当两个管理能力具有差别的企业发生并购后,合并企业将受到具有强大管理能力企业的影响,表现出大于两个单独企业管理能力总和的现象,本质是一种合理资源配置管理资源的效应。

9、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之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10、增长级: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经济的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级。

二、单选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产业)2、哈佛学派形成的标志:(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3、SCP理论的含义:(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方式,即强调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在一个给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是市场绩效的决策因素。

)144、横向并购的动机:(企业通过实施横向并购,能够充分利用并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扩大市场竞争力,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目的。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产业经济学名次解析1

产业经济学名次解析1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学。

顾名思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产业分类:是把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以便进行产业研究和产业管理。

产业链:是指产业按特定顺序依次进行的生产经营环节而构成的具有连续性、关联性的链条或系统。

市场结构: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主要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方之间,在数量、规模、份额、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关系与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的形式。

市场行为:即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根据市场供求条件并充分考虑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为获取最大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决策行动。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产业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类型、组合方式,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各产业的技术基础、发展程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义产业结构除了狭义产业结构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产业之间在数量比例上的关系、空间上的分布结构。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关联:又称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的数量关系。

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产业空间配置,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具体来说,产业布局是指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在地域空间上的集中和分散情况。

产业经济学资料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资料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政策: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

市场集中度:某一产业市场中卖方或买方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即市场占有率)的分布结构。

产品差别化: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业关联:又称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2.简单题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1.高加工度化 工业结构由以加工程度比较低的轻纺工业、原材料工业为重心向以加工程度高、深的制造业为重心发展的趋势。

2.高附加值化 附加价值更大的产业结构中越来越占优势地位、比重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

3.技术集约化 产业结构中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技术基础越来越先进、技术密集型产业越来越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4.知识化 生产和传播知识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越来越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5.服务化 以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产业结构中越来越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简述投入产出表的构成投入产出表是指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排列成一张纵横交错的表格,从而集中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一象限主要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也称作部门交易象限。

第二象限反映了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年总产品中可供社会最终消费或使用的产品,也称作最终产品象限。

第三象限反映了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出价值,说明增加值是由那一个部门提供的,以及各部门所提供的增加值之构成,又称为增值象限。

简述产业政策的局限性有哪些:1.产业政策并非对任何产业都具有同等作用。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1、产业和产业经济学: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学2、产业组织: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3、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间关系(广义),各产业间的关系(狭义)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4、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5、产业政策:对以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为基本内容的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价值的最终体现。

6、有效竞争:能充分发挥竞争效力的市场竞争态势。

7、霍夫曼定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国的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间的比值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8、马歇尔冲突: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理论中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

9、“瓶颈“产业:那些因发展那不足而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短缺制约的产业。

10、朝阳产业:指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技术的突破创新带动企业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条件下可演变为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

11、直接消耗系数:某一产品部门(如j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各产品部门(如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12、X非效率:某一产业内企业数量越少,市场垄断力量就越大。

而垄断企业在不存在市场竞争机制约束的状况下,就会放松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导致了生产和经营低效率。

这些企业不会自觉按照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制定价格,而往往会制定垄断价格,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低效率。

13、市场集中度: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14、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意欲退出该产业(市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

产业经济学资料

产业经济学资料

1、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讲,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讲,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集合。

3、产业关联:产业联系,指最终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关系。

实质: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间存在着广泛、复杂和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

5、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产业配置,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狭义仅指工业布局。

广义指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地理位置因素。

6、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7、产业组织:研究市场运行,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行为。

研究内容包括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及其与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密切关系。

8、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与现实经济之间的连接机制和转换器。

实质:在于从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演进中,求得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研究;对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等。

9、产业结构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的现状,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并分阶段的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引导国家的经济向心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政策。

内容: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功能。

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功能。

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功能。

引导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功能10、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及对策
生活哲学2015-10-28 17:00:38阅读(751) 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
(去投网)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总体规模已经超过
16万亿元,成为市场中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但近年来遭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
融的冲击。

2013年年中,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横空出世,在短短半年时间规模突
破1800亿元,一年时间内规模突破5500亿元,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此后,苏宁的零钱宝、腾讯的理财通、百度的百发、京东的小金库等众多互联网理财产品相继推出、蜂拥而来,大有颠覆市场格局之势。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商业银行仓促应战,很多商业银行推出了类似的宝宝类产品,但效果并不理想。

此后,随着资金市场流动性充裕,互联网理财产品所挂钩的货币基金收益持续走低,投资回报吸引力下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势头才有所减弱。

但应该看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发展形态是很难预测的。

凭借着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先天优势,版本升级后的互联网理财的市场竞争力必将更加强大。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如何应对,将会是一个艰难的、却又是永恒的课题。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理财业务可以摆脱时空局限,实现与各种生活场景的无缝对接。

互联网的核心在于连接。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连接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很多原有的商业模式得以重构。

在传统概念中,理财业务是一个独立的业态和场景,人们要去固定的场所(如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通过主动的、形式化的行为(如与金融机构签订理财产品协议),将不需用于日常支付的、确定数量金额的货币,交予理财管理人进行管理。

这一场景与人们日常的交易、支付、社交等各种生活场景是相互独立、彼此分离的。

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点。

回顾国内互联网理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互联网理财的发展不是凭空而出,而是经历了从电商交易到网上支付、再到互联网理财这一发展脉络。

例如阿里巴巴最先推出淘宝满足客户的交易需求,在此基础上推出支付宝满足客户的支付需求,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余额宝满足客户的资金增值需求。

客户把钱转入余额宝即购买了由天弘基金管理的余额宝货币基金,可以获得收益,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购支付,灵活提取。

在这种情况下,理财活动完全嵌入到交易和支付活动中,既拓展了理财服务的场景,也为客户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性。

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幅度降低了理财业务的门槛,使得长尾端客户的理财需求得以满足。

对商家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客户群体的范围,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客户营销和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得降低服务门槛和产品价格成为可能。

例如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起售点一般不低于5万元,期限不少于1个月,而互联网理财产品一般不设起售点,可以T+0交易,7*24小时随时赎回取现。


前余额宝用户数超过1.5亿人,远超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理财客户数,但单一客户平均资金规模不足5000元,远低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起售点。

从这一点上讲,互联网理财产品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的目标。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了理财业务的去中介化,有效地提高投融资运作的效率。

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依然是“表外银行”的运作模式,即由商业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然后将募集资金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债券、股票等标的,并按理财产品协议进行还本付息,商业银行承担事实风险和刚兑义务,与表内资产负债经营没有根本差异。

这种运作模式仍然属于间接融资的范畴,由于无法解决投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成本约束等问题,很难为中小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

而目前包括P2P、网络众筹等互联网理财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投融资双方的直接连接,既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客户打开了新的投资领域。

同时,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互联网理财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理财业务提供了完全开放竞争的平台,极大地降低了客户选择和转移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和封闭,主要面向本行的存款客户,相对繁琐的开户、划款等业务流程加大了客户的转移成本,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户黏性。

而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平等和共享。

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卖家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买家,商户的目标客户群体理论上可以是每个人;另一方面买家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卖家,便捷的业务流程使得客户选择和转移的成本很低。

互联网理财业务领域中价高者得、赢家通吃的特征更加明显。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应对策略
1、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打造真正的“流程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冲击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理念层面。

回顾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在利率市场化和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大趋势下存款流失而采取的
被动之举,而非顺应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和推动业务战略转型的主动选择。

商业银行关注的更多是理财业务所带来的存款、中间业务收入等自身利益和短期目标,对理财产品是否真正满足客户需求并不关心。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期限费率等设计不合理、认购程序繁琐等问题。

用互联网语言讲,就是理财客户的痛点太多、客户体验较差。

这种“以银行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与互联网金融所追求的“以客户为中心”、围绕提升客户体验开展业务的经营理念相去甚远。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如果仍然抱守为我独尊的心态,漠视客户需求、脱离市场变化,必将失去投资者的信任和市场地位。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应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围绕这一经营理念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再造,打造真正的“流程银行”。

“流程银行”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中心设计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配置资源。

“流程银行”的概念在国内热炒了几年后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了,但这却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重塑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发挥资产端的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BAT从电商交易、搜索、社交领域发端,进入支付领域并已逐渐取得优势,商业银行原先引以为傲的客户规模和渠道资源与BAT相比已经黯然失色,商业银行在负债端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但商业银行在资产端,尤其在债权类资产市场仍具有独占优势,目前商业银行存量贷款规模已经超过70万亿元,持有的债券规模接近20万亿元,每年新增贷款规模接近10万亿元,每年商业银行主承销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规模超过3万亿元,这些债权类资产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基础资产池,也是其他任何理财机构无法比拟的。

商业银行应利用好这一巨大资源,将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做大、做专、做强。

随着国民财富的不断提高,投资者的理财方式将从购买单一理财产
品模式向资产组合配置模式演进,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是资产组合配置的基础,未来市场需求巨大。

商业银行打造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将有助于在理财市场中确立真正的竞争优势地位。

3、推进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全方位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席卷而来,它正在而且必将更加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任何人、任何机构都无法忽视和逃避。

传统商业银行作为已经存活了几百年、身躯庞大、基因稳定的金融巨兽,如果不积极进行改变,最终的命运很可能是被颠覆。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推进各项业务的互联网化,打造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这也是最现实的选择。

但客观讲,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企业文化与互联网企业差异太大,有些甚至与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完全依托本行原有体系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前景并不乐观,构建独立的业务平台非常必要,包括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法人制直销银行等。

商业银行应在组织机制创新方面更加进取,当然监管部门也应给予政策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