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及对策

生活哲学2015-10-28 17:00:38阅读(751) 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去投网)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总体规模已经超过

16万亿元,成为市场中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但近年来遭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

融的冲击。2013年年中,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横空出世,在短短半年时间规模突

破1800亿元,一年时间内规模突破5500亿元,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此后,苏宁的零钱宝、腾讯的理财通、百度的百发、京东的小金库等众多互联网理财产品相继推出、蜂拥而来,大有颠覆市场格局之势。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商业银行仓促应战,很多商业银行推出了类似的宝宝类产品,但效果并不理想。此后,随着资金市场流动性充裕,互联网理财产品所挂钩的货币基金收益持续走低,投资回报吸引力下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势头才有所减弱。但应该看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发展形态是很难预测的。凭借着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先天优势,版本升级后的互联网理财的市场竞争力必将更加强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如何应对,将会是一个艰难的、却又是永恒的课题。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理财业务可以摆脱时空局限,实现与各种生活场景的无缝对接。

互联网的核心在于连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连接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很多原有的商业模式得以重构。在传统概念中,理财业务是一个独立的业态和场景,人们要去固定的场所(如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通过主动的、形式化的行为(如与金融机构签订理财产品协议),将不需用于日常支付的、确定数量金额的货币,交予理财管理人进行管理。这一场景与人们日常的交易、支付、社交等各种生活场景是相互独立、彼此分离的。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点。回顾国内互联网理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互联网理财的发展不是凭空而出,而是经历了从电商交易到网上支付、再到互联网理财这一发展脉络。例如阿里巴巴最先推出淘宝满足客户的交易需求,在此基础上推出支付宝满足客户的支付需求,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余额宝满足客户的资金增值需求。客户把钱转入余额宝即购买了由天弘基金管理的余额宝货币基金,可以获得收益,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购支付,灵活提取。在这种情况下,理财活动完全嵌入到交易和支付活动中,既拓展了理财服务的场景,也为客户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性。

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幅度降低了理财业务的门槛,使得长尾端客户的理财需求得以满足。

对商家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客户群体的范围,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客户营销和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得降低服务门槛和产品价格成为可能。例如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起售点一般不低于5万元,期限不少于1个月,而互联网理财产品一般不设起售点,可以T+0交易,7*24小时随时赎回取现。目

前余额宝用户数超过1.5亿人,远超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理财客户数,但单一客户平均资金规模不足5000元,远低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起售点。从这一点上讲,互联网理财产品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的目标。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了理财业务的去中介化,有效地提高投融资运作的效率。

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依然是“表外银行”的运作模式,即由商业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然后将募集资金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债券、股票等标的,并按理财产品协议进行还本付息,商业银行承担事实风险和刚兑义务,与表内资产负债经营没有根本差异。这种运作模式仍然属于间接融资的范畴,由于无法解决投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成本约束等问题,很难为中小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而目前包括P2P、网络众筹等互联网理财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投融资双方的直接连接,既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客户打开了新的投资领域。同时,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互联网理财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理财业务提供了完全开放竞争的平台,极大地降低了客户选择和转移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和封闭,主要面向本行的存款客户,相对繁琐的开户、划款等业务流程加大了客户的转移成本,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户黏性。而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平等和共享。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卖家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买家,商户的目标客户群体理论上可以是每个人;另一方面买家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卖家,便捷的业务流程使得客户选择和转移的成本很低。互联网理财业务领域中价高者得、赢家通吃的特征更加明显。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应对策略

1、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打造真正的“流程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冲击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理念层面。回顾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在利率市场化和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大趋势下存款流失而采取的

被动之举,而非顺应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和推动业务战略转型的主动选择。商业银行关注的更多是理财业务所带来的存款、中间业务收入等自身利益和短期目标,对理财产品是否真正满足客户需求并不关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期限费率等设计不合理、认购程序繁琐等问题。用互联网语言讲,就是理财客户的痛点太多、客户体验较差。这种“以银行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与互联网金融所追求的“以客户为中心”、围绕提升客户体验开展业务的经营理念相去甚远。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如果仍然抱守为我独尊的心态,漠视客户需求、脱离市场变化,必将失去投资者的信任和市场地位。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应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围绕这一经营理念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再造,打造真正的“流程银行”。“流程银行”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中心设计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配置资源。“流程银行”的概念在国内热炒了几年后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了,但这却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重塑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发挥资产端的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BAT从电商交易、搜索、社交领域发端,进入支付领域并已逐渐取得优势,商业银行原先引以为傲的客户规模和渠道资源与BAT相比已经黯然失色,商业银行在负债端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但商业银行在资产端,尤其在债权类资产市场仍具有独占优势,目前商业银行存量贷款规模已经超过70万亿元,持有的债券规模接近20万亿元,每年新增贷款规模接近10万亿元,每年商业银行主承销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规模超过3万亿元,这些债权类资产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基础资产池,也是其他任何理财机构无法比拟的。商业银行应利用好这一巨大资源,将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做大、做专、做强。随着国民财富的不断提高,投资者的理财方式将从购买单一理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