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作者:何燕青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2年第11期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评价改革的目的和核心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实践研究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
传统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学生的参与度低,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
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灵动起来?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评价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和同事们互助合作,并进行自我反思,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如采用电脑课件、实物演示、故事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我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发言不好的学生也给予适当的指导,教给他们评价的方法,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
在学生基本掌握评价的方法后,我又采用小组竞赛、分组合作、大组交流、全班汇报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精神活力和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自主选择伙伴,把自己改编的课本剧表演出来,最后让其他学生评价。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评价时个个言之有理,有的说剧中父亲的语言写得不够好,但演员表演得很到位;有的说剧中的儿子演得不真实等。
一石激起千层浪,情境的创设激起了他们评价的欲望。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位一体--在情境培训中获得校长专业成长
情境培训 的主题 使 自 反思有着 明 我 确 的指 向;现 场考察基础 上的集体 “ 教育会诊”展 开“ 学活用” , 活 的同伴
互助以及 专 家的专业 引领 ,理论 指
导, 即可启发 、 帮助 受训者进 一步掌
握 更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 方式.
找有效的管理对策 , 形成有推广价值
的管 理策 略 。 以此 为契 机 , 进行 的学
校管理的 自我反思指 向是 十分 明确的。 在接 到进行跟踪指导情
境培训活动 的通 知后 , 学校 领导班子 的成 员进行了沟通 , 大家 都认为这是展 示学校办学成果并借助 专家和 同行 的智力支持
和帮助做好课题研究和提高学校管理水 平的大好机会。于是, 我们分别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部分教师专题会议 , 对课题研究
“ 理论 ” 具有抽 象性 、 内隐性、 规律 性、 普遍性 , 实践 ” 而“ 则
三者 的有机 整合使校 长 能在 情境 培 训 中获得专业的成长。 【 关键词】自我反思 ; 同伴 互助; 专 家引领; 情境培训 参加福 建省“ 十一 五 ” 第一期 中
学骨干校 长培 训班 , 经过第一阶段 的 集中理论学习, 每位 学员都带着新 的 视角重新 审视 自己的学校、 自己的工 作, 开始 了返回原单位 结合工作实践 开展 课题研 究 的第 二阶段 学习。期
考察过程 中进行 了比较, 在比较中发现 了差距 , 又在比较中找 到 了 自信。这种针对客观上存在的校 与校之间 、 校长与校长之 间的差异而进行的现场“ 因材施教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了不同 , 类型学校校长不 同的需要, 因此针 对性更强, 更有利 于开发校 长潜在的素质和促进校长个性的发展 。
教材教法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资料(通识理论)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2、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3、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4、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8、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校本教研倡导的“自我反思、同伴相助、专业引领”这三者的涵义答案
校本教研倡导的“自我反思、同伴相助、专业引领”这三者的涵义答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一、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力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反思不赴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醒、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①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②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③在教学后的反思一—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按照布迪尼的说法,反思是自我反思,它要求把自己看作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
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和关键词。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既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实施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本形态和着力点。
在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的校本研修,都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校本研修。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中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这种研修实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一、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获得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
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
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
每以为教师的成长,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思考、改进自己教学行为----即通过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力。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根据新课程标准展现的课程,究竟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教学行为?没有现成的样本给我们照抄,没有固定的模式给我们套用,有的就是研究、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并带着我们的理解和问题到教学实践中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判断,整理成新的认识,再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这一进程要靠不断地反思来推动其发展,进而打破过去束缚人的发展的陈规,建构新的理念、新的机制。
有专家指出,“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思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见解。
二、教师在互助合作中取得进步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性,但在许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和关键词。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既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实施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本形态和着力点。
在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的校本研修,都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校本研修。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中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这种研修实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一、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获得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
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
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
每位教师的成长,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思考、改进自己教学行为----即通过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力。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根据新课程标准展现的课程,究竟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教学行为?没有现成的样本给我们照抄,没有固定的模式给我们套用,有的就是研究、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并带着我们的理解和问题到教学实践中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判断,整理成新的认识,再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这一进程要靠不断地反思来推动其发展,进而打破过去束缚人的发展的陈规,建构新的理念、新的机制。
有专家指出,“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思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见解。
二、教师在互助合作中取得进步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性,但在许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东宝区漳河镇苏院小学校本教研探索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
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几年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案例分析和自我反思,把问题当课题,把成长当成果,形成了让骨干教师‚亮‛起来,让新老教师‚连‛起来,让全员教师‚动‛起来的良好态势。
一、解决教师困惑,提升校本认识。
以校为本,以研促教,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程实验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校本教研‛成了新课程在推进过程中的一种内在需求和新的策略。
通过学习与探索,实践与反思,我们弄清了校本教研的内涵,认识到‚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树立学习理念,养成读书习惯。
学校把校本培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一是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二是与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相结合。
教代会审议通过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三课后为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人人记学习笔记,个个谈心得体会,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培训的内容力求全面化,含盖有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培训,实验教材的培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等。
学习形式做到多样化,主要从三个层面、四项举措中引导教师读书。
三个层面:专业引领学、教研组互动学、个人探讨学。
四项举措:一是要有学习资源(学校每年征订2000余元的教育教学杂志,教师每人再订阅一份不雷同的教学业务书籍),二是确定学习目标(学中感悟、学中体验、学中反思),三是提出学习形式,有自读、有专业人员引领读,有集中辅导学,有专家指导等),四是建立学习奖励制度,学校专门出台校内绩效奖与科研奖实施办法,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校本研究的三个核⼼要素教师个⼈、教师集体、专业研究⼈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体关系。
教师个⼈的⾃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量。
教师上完课反思⼀下⾃⼰今天课上得怎么样,把碰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下,与同伴交流仍不能解决的就读读书或请专家来点拨点拨,这样的过程就形成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
1、⾃我反思⾃我反思不是⼀般意义上对教学的“回顾”,本质是⼀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反思的⽬的在于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为,使教师能对⾃⼰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独⽴思考和创新。
按教学的过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种⾃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质⾼效地进⾏,并有助于提⾼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和评价能⼒。
校本教学研究中⼀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
教师反思就好⽐是精神上的新陈代谢。
作为教师,每天都在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着经验,如果不对此进⾏梳理,慢慢地,教师就会变成经验型的教师。
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现有的经验,把那些有效的经验升华为智慧与⽅法,把那些不良的⽆效经验清除掉。
没有这样⼀种内在机制,⼀个教师就不会很好地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写⽇记、写案例、写随笔、教学后记、教师之间的讨论、对照理论反思等多种⽅式体现⾃⼰的反思;还可以作交流后的再反思,即在备课组或教研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进⾏反思。
反思可以让教师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
有⼀位教师在上完校本课程《专题性课外阅读》以后,为了了解学⽣的学习情况,专门做了⼀个问卷调查,问题是“你最喜欢这节课中的哪个环节?”通过调查,他发现学⽣喜欢“新鲜⽽⼜能表现⾃⼰的活动”,如表演、分⾓⾊朗读、绘画、续编故事等⽅式。
自我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自我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自我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新课程满载时代的气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校本研究便成为新课改的推动器。
校本研究理论中提出教师个人,教学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而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自我反思能够促进教师潜能的开发、素质的提高,使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自我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何谓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教学的情况所进行的一种回顾、分析和总结。
波斯纳提出一个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
此公式足见教学反思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既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
专业理论要经过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过滤才能被接受,因此教师没有进行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其结果是不可能内化到教师自己的观念体系中去的,也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他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除非我们善于从经验中汲取教训,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自我反思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长处,找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我改进的领域,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自我反思有利于教师责任感和自信心的发展。
通过自我反思过程,教师就会对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性的方法保持开放的态度,就有利于教师开放的心态和创造性的发展。
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助跑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简单说来,没有教师的自我反思过程,就没有教师的成长进步。
按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教学中的感悟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教学中的感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意义。
过去,教学总结后会常说:“通过反思我明白了……”,或在反思笔记中写道:“我认识到……”,就认为自己会反思了。
但大多时候说的和写的与实践中做的是脱节的,这时,我们才感到反思绝对不能停留在认识上,而应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行为的改变上,这样才是有效的反思。
对此,我采取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来进行不同层面的实践反思,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一、自觉反思,自我完善。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却往往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适应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形式。
在教学中我经常进行以下反思:1、自我回顾性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自我回顾性反思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
自我回顾反思时,要求教师重点对课堂上处理各种偶发情况、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干扰教学以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进行回顾提炼。
还可以联系自己当学生时老师在教学相关内容处理上的技巧进行对比总结。
提倡教师写“反思日记”,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或者让教师给自已写信,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等都是进行自我回顾性反思的较好方法。
2、信息提示性反思。
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表情等信息反馈进行的反思。
信息提示性反思要求教师具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感,善于通过学生的眼睛看问题;要有敢于正视不足,矫正问题的胸襟和气度;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灵活地处理教学设计、应用教案。
自我反思与成长报告
自我反思与成长报告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自我反思与成长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自我反思与成长报告资料,欢迎阅读。
篇1:自我反思与成长报告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家人的关怀,老师的教育,自我的反思。
我们总是经历许多事情,失败了,在反思之后,找到正确的方向,有了动力,重新再来,直至成功。
可是,我发现自己总是缺乏毅力吧!高中时,大家都明白学业为主的道理。
那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静不下心学习,没事就去上网玩游戏,现在想想,以前真的是很不懂事,如果当初认真学习,也不会上专科了…当初的贪玩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可是后悔有用吗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在大学努力学习,比别人付出更多,弥补自己的不足。
就这样,来到了这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大学,但也是自己必须奋斗的大学。
本来是要努力拼搏的,可是当来到大学,发现大学生活不像在初中高中时的紧张,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了父母的压力,有的更多的是自由与散漫。
在离开了那些所谓的羁绊,有些迷茫与惘然。
有时即使自己想认真学习,可是好像缺乏一个学习的氛围,确实,大学必须得靠自己。
同时,在浑浑噩噩的一年中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大学真的是造就人才的地方。
大学生活的路并不是单一的,也并不是除了上网,睡觉就没其他的事了,只是看我们自己是如何抉择的。
大学的第一课是军训,那时的生活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
一起吃苦,一起抢馒头,一起挨罚…这些都将是永远的美好的回忆。
每天的训练都磨练着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更加坚强,我想那大半个月学到的东西是能让我们受用终生的吧。
大学的第二课是学习,大一刚开始的时候的我不懂应该如何去对待大学的学习,不习惯每天除了上课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知道可以逃课,也不知道可以迟到早退……什么都是崭新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开始有些懂了,而就是因为懂了,我开始有些放纵了,忘了大学的本质是学习,也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而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了上网,睡觉上,直到考试时才有所觉醒,发现自己已荒废很久,而这也成了我大学的一次教训吧。
让教师在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中成长
让教师在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中成长作者:谢燕芬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6期摘要:校本研究,就是“基于学校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中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大亮点,通过教师参与综合课程的开发,从而让教师具备研究者、开发者和课程实施者三重身份,赋予其承担主动解释课程、评价课程、改进课程的权力,这将有利于教师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文拟从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三个方面去阐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专业成长一、专业引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促进教师形成新的教学思想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技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这三个方面的变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采用现代教学方法,紧跟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实施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侧重学生本位,更注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这必然会导致教学观念的变化。
1.科研讲座科研讲座帮助教师打开教育窗口,拓展教育视野,认清教育改革问题发展的趋势,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
例如通过邀请区教研院专家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的实施策略》、《荔湾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讲座,邀请区教研会理事作《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保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讲座等,让老师们从中获取大量信息,接受思想传播,从而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内化了教育思想,形成新的思路。
2.专家互动邀请区教研会理事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问题》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实施的问题与对策》与基层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师从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需求出发:有疑问——提出问题,有想法——阐明想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加强教学反思促进专业成长——由《雨霖铃》教学说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包括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在这三者之中,自我反思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个体最易把握的教研形式。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
一直以来,我对此话坚信不疑。
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必然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必然希望自己工作精益求精,而不是满足于完成任务似的把课上完。
课后想想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学会多少?产生多少效益?怎样改进会更好?坚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积极主动地探索并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是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执教《雨霖铃》,非常精心地进行了教学设计,但课上完后,觉得教学效果与设计初衷还有一些差距。
经过认真反思,笔者对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由“教学设计”到“课堂生成”。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的预设,它主要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课堂生成”则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的即兴表演。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但好的教学设计不一定就有好的教学效果。
为什么集体备课打造出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教师去上,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事实上,由“教学设计”到“课堂生成”,是由静态理论到动态实践的过程,是教学活动由教师设计到学生参与的实施过程,也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逐步结合的过程。
学生带着他们的经验和认知来参与课堂,决定了课堂必然是丰富多彩、万千变化的。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把握,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作适当的调整。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教学设计时力求尽善尽美,唯恐课文所涉及的知识没有讲到,但实际上课时感到时间紧张,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为了按计划讲完,一些环节往往紧张带过,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有时还会拖堂。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自我反思•(二)同伴互助•(三)专业引领•二、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教学型教研•(二)研究型教研•(三)学习型教研•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
•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功能:•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本教研是学校文化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
•1、“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学校中”: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2、“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校本教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
•行动研究更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研究具有情境性、非线性、多元生存性,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行为的过程。
•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
谈谈怎样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谈谈怎样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就是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立足学校,以人为本,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达到促人发展,促质量提高的教研活动方式。
那么怎么开展校本教研呢,怎样才能使我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比较高的回报呢?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自我充电,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和研究水平,丰富教师的知识内涵。
就教师自身而言,要形成读书学习不断积累的好习惯。
应该积极主动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广泛学习,特别是会利用因特网,主动进行网上学习培训,开发丰富的网上资源,开阔视野、灵活思路,从而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就学校而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极为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比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活动,从先进或发达地区吸取教学智慧,获得教研灵感。
主动邀请上级教研部门、高校专家、学者到校讲学、调研,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当然,教师的全面提高也是伴随着校本教研的开展而逐步进行的,二者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第二,同伴互助,注重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县从03年以来推广的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形式就是促进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实行集体备课制,教师提前研究教材,独立备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课后反思。
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这种教研形式重在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确实提高了教学研究质量。
第三,课堂观察,全面解析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精益求精。
许多教学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教师缺少对问题的信息与意识而引起,教室是一个繁忙的地方,老师很少有时间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现实情况是:教师从来就很少对课堂(包括自己的和别人的)进行系统的观察。
语文教研活动的常用形式
校本教研之窗语文教研活动的常用形式刘滟霞(黄骅市教育局教研室,河北沧州061100)摘要:语文教研活动常见的几种形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网络教研。
自我反思是教师自我对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形式。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专业引领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介入。
网络教研是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教研组,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与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
四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相辅相成。
关键词:语文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网络教研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O X(2008)04—0016—02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极大的尊重与关注,与此同时,它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娴熟的教学基本功上。
要实现最终的事业成熟,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著名教育改革实践家魏书生说过:“谈到教研,老师们常常以为那是科研人员的事,其实,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分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深处的需要。
”因此,教师不断深入新课程是由“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为新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一、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自我对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
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渐渗透,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问彼此合作,共同提高。
(一)同伴互助方式之一——磨课“磨课”是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形象化说法,往往由集体开展的“备课一上课、听课一评课”三个环节组成。
“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从目标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最后的总结评价,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
在“磨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是集体参与讨论、策划、修订和完善,它反映了集体的意志和智慧,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自动构成了一个能动的“磁场”,带动每一个成员自主地参与并自如地运行。
“磨课”虽然有它相对封闭的运行流程,但一个流程的结束同时意味着新的过程的开始。
所以“磨课”还有一个研究行为继续跟进、研究轨迹螺旋上升的形态。
在“磨课”中,有两种方法值得推广:第一种是“一课多人上”,即同一堂课由几位教师同时执教,而且执教者的地域跨度越大,往往执教风格和思路差异越大,研究探讨的价值也就越大,这样的磨课,往往能让执教者之间更好地进行取长补短、借鉴改进、优化整合,有利于教改的不断深入;第二种是“一课一人多上”,即一堂课由一位执教者上几次,每上完一次,都有一个集体探讨和修改教学方案的过程,然后重新执教,纵向对比成败得失,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不断优化,不断超越。
这两种磨课方法,都采用了"比较法"的研究策略.不管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有利于将教学研究推向深入。
(二)同伴互助方式之二——沙龙“沙龙”原意是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高雅人士的小型聚会。
本文指教育工作者或教育研究者之间主题性的小型教育研讨活动。
这样的研讨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有一个合适的主题;二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或专家;三是要有~个主持人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四是要围绕主题开展自如深刻的对话,参与者之间没有绝对的权威,大家各抒己见,时常有思想交流、智慧碰撞、观点交锋;五是最终应该形成对讨论主题的阶段性的看法或认同,这是众人观点和智慧的有机整合。
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只有整合这三种基本力量,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的个人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同伴互助 是校本研修的有效方式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赵敏[摘要] “同伴互相”是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助益。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组织“同伴互相”这种研修模式时,要注重:学校内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健全“同伴互助”的研修制度、培养“同伴互助”研修的引领者、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同伴互助”的内驱力、开展扎实有效、灵活多样的“同伴互助”式研修活动。
[关键词]校本研修同伴互助合作学习专业成长“同伴互助”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校本研修”模式。
这种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师间的互相式研修是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它与“自我反思”、“专业引领”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大核心要素。
一、“同伴互助”的益处“同伴互助”这种教师间的合作学习,在教师间的心理相融、教育教学的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中有着非常独特的效能,其作用是其它方式所不能代替的。
㈠“同伴互助”可以让教师找到归属感在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深处,都会有着较强的归属感,个人的生活他要归属于某个家庭,社会的生活他要归属于某个团体。
组织得好的同伴互助活动能够把每一个成员都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能够使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品尝到合作的快乐,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
特别是以前游离于集体,不受领导、同伴重视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心理支持。
㈡“同伴互助”可以激发教师们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水常无化,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气。
思维和思维的相撞产生出思想的火花,一个个闪耀着智慧的新点子、新思路、新办法就在我们教师的互相讨论、争辩、交流中产生了。
也许是困惑个人多年的教育教学迷团,在“碰撞”中迎刃而解:也许是以前顾及自身面子而没能向同行启齿的教学问题,现在却成了讨论中的“专题”;也许是平日里自己理解得很肤浅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大家的相互质疑、探究中得到深刻的理解和顿悟。
校本教研中教研员专业引领的实践与思考
校本教研中教研员专业引领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毛冬梅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3年第02期【关键词】校本教研教研员专业引领【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05-02校本教研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现场,以教育行动为主要方式,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方式、研究方式和研究行为。
校本教研包括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前两个要素涉及的资源都是校内教师。
当校本教研经历了一段时期后,校内教师的水平差异越来越小,此时如果没有专业引领的介入,校本教研就会受到严重限制,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支撑,这个支撑就是专业引领。
由此可见,专业引领在校本教研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亟需专业引领农村地区的小学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
另外,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教的科目多,课时多,他们用于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
因此,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发达地区的教师相比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校本教研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和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农村小学的教师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对教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等,往往没有很好地把握,没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难以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但与此同时,专业引领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学校校本教研取得突破性成效的瓶颈。
二、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实践专业引领的主体是各级教研机构,以及骨干教师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转载]
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
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几年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案例分析和自我反思,把问题当课题,把成长当成果,形成了让骨干教师“亮”起来,让新老教师“连”起来,让全员教师“动”起来的良好态势。
一、解决教师困惑,提升校本认识。
以校为本,以研促教,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程实验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校本教研”成了新课程在推进过程中的一种内在需求和新的策略。
通过学习与探索,实践与反思,我们弄清了校本教研的内涵,认识到“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树立学习理念,养成读书习惯。
学校把校本培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一是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二是与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相结合。
教代会审议通过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三课后为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人人记学习笔记,个个谈心得体会,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培训的内容力求全面化,含盖有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培训,实验教材的培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等。
学习形式做到多样化,主要从三个层面、四项举措中引导教师读书。
三、通过不断反思,升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反思是教是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一种对话,为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养成“实践、总结、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研究集体,我校坚持开展“六个一”的反思活动,即要求教师每学期交一份重点剖析的典型案例;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反思或教学叙事(并且规定:教师每次外出学习之后必须反思,每次听了专业引领讲座后必须反思,每次参加教学比武活动后必须反思,每次承担公开课、示范课、引路课后必须反思,每次听了学校领导、同组教师的评课后必须反思);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并且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阐述自己的设计构思;每学期读一
本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学校在期中、期末组织评比,记入教师成长当案,纳入期末目标管理考评范围。
其次,通过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反思。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合作探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理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
“如何使课堂上的讨论有序而又有效地展开”。
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问题确定后,教导处就组织教师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总结研究成果。
四、形成同伴互助,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互相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合作交流是非常宝贵的。
我校以课堂为校本教研主阵地,主要采取一下六条途径,搭建互助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艺术。
集体备课。
学校设立了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活动(每周四为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周五为
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
做到“四定八备”,“四定”即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轮流承担一周主备课人。
大家采取“头脑风波”的形式,针对教学内容谈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研讨。
做到“八备”(即:备教材分析,弄清本课时在本册本章教材中东编排意图;备学情分析,指出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备教学目标及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突出目标的多样化、思路的清晰化;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式;备优化教学过程的大体设想;备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备教学效果的预测、反馈、调控;备教者的优势、劣势,体现个性化教学风格),并逐步修改完善,制定教学预案,评价反馈,以文字形式交到教导处。
课堂观摩。
按学科分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分阶段推出“骨干教师研究课”“成长教师观摩课”“新教师的汇报课”“换岗教师的见面课”等,要求同学科教师间互相听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
同时,语、数两大教研组每学期围绕“每人见周一个课例、两次研讨、一次反思”为主要研讨模式,进行研讨,学期开始由教研组拟出计划,由学校统一作出安排,确保每周有听课,人人有机会交流和研讨。
结对学艺。
“老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而年青教
师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知识。
根据新老教师的自身特点,我们让新老教师“连”起来,全体教师“动”起来,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搭建展示平台。
只要有机会,我们都积极参与。
要求年青教师承担优质课、汇报课、示范课和展示课。
我校坚持“教研兴校”之路,学校的各项工作超常发展。
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增强了教师地科研意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地联系,加速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学校真正形成了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局面,真正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