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营养调查报告(完整版)

营养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764-20营养调查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营养调查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5月15日,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发布《厦门居民XX年碘营养状况报告》,报告中指出,厦门城区和农村的8-10岁儿童、成人、农村哺乳妇女的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状态;但城区和农村的孕妇、城区的哺乳妇女的碘营养水平都处于不足的状态。

据疾控中心人员介绍,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最主要的危害是对胎儿和0~3岁婴幼儿的脑发育和体格发育的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迟滞或永久性障碍,造成病区人群的智能损害。

它是影响优生优育、人口素质的最广泛、最实质的问题。

根据XX年全年的监测显示,无论厦门的农村还是城区,饮用水含碘量都在10μg/l以下,说明厦门的自然环境仍属于碘缺乏状态;对照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厦门居民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和甲状腺肿大已连续XX年保持在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厦门城区和农村的8-10岁儿童、成人、农村哺乳妇女的碘营养水平都处于适宜状态,但城区和农村的孕妇、城区的哺乳妇女的碘营养水平都处于不足的状态。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篇一: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社区营养调查报告

社区营养调查报告

社区营养调查报告社区营养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社区居民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社区营养调查。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城市的X社区居民,共计1000人。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居民的饮食结构和主要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以便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营养健康指导。

二、饮食结构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社区居民的饮食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高,主要来源于米饭、面食和主食类食物。

其次,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主要来源于肉类、豆类和奶制品。

此外,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

三、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对社区居民的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量明显不足。

这与社区居民普遍缺乏蔬菜、水果和奶制品的摄入有关。

此外,铁和纤维素的摄入也不足,这可能与肉类和谷物类食物摄入过多有关。

四、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了解到社区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营养状况有一定影响。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普遍喜欢油炸食品、高糖饮料和零食,这些食物通常含有较高的热量和脂肪,对健康不利。

此外,社区居民的运动量普遍较低,缺乏锻炼也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五、营养健康指导针对社区居民的饮食结构和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营养健康指导建议:1.合理搭配饮食结构,适量增加蛋白质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鱼类和乳制品。

3.控制油炸食品、高糖饮料和零食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和坚果。

4.加强体育锻炼,适度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和代谢水平。

六、社区营养健康宣传活动为了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营养健康知识并改善饮食习惯,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

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营养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居民普及营养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

营养学调查报告(共3篇)

营养学调查报告(共3篇)

营养学调查报告(共3篇)第1篇:营养学调查问卷营养学调查问卷亲爱的朋友,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支持我的调查工作,这次调查旨在了解您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饮食相关行为,希望您仔细填写以下问卷内容,您所填写的内容不会被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谢谢!年龄:性别:学历:填写日期:1、成碱性食品为()A.谷类B.蛋类、肉类C.豆类D.蔬菜、水果2、下列哪种疾病是由于缺乏钙引起的:()A.过敏症状B.佝偻病C.神经炎D.自闭症3、儿童不宜经常食用哪种食品:()A.五谷杂粮B.坚果类的零食C.各种保健品D.自然食物4、煎炸食物时油温不宜过高的原因是:()A.使油产生“哈喇味”B.使油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C.使被煎炸食物的口感不好D.以上说法均正确5、21、下列哪些零食适量吃点是有益健康的?A蜜饯、糖果类B饼干、巧克力类C核桃、瓜子类D膨化小吃食品6、经常少吃晚餐将会影响学生什么?A影响晚上复习效果B影响睡眠质量C容易引起胃溃疡D影响生长发育7、为使面食中的营养少受损失,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吃面条时连汤一起喝B.做油炸食品油温不宜过高C.缩短烙饼所用时间D.做馒头在发酵面团中加碱8、以下几种食用鸡蛋的方法中,消化率最高的是:()A.炒鸡蛋B.荷包蛋C.生鸡蛋D.煮鸡蛋9、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下列奶中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A.牛奶B.酸奶C.奶粉D.乳饮料10、.夜盲症可能是由于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B1D.维生素B211、孕妇摄入的营养素中与新生儿先天畸形有关的是()A.叶酸、维生素B6、铁B.维生素A、碘、钙C.维生素C、锌、碘D.锌、叶酸、维生素A12、为适合婴儿消化系统的特点,避免食品过敏,婴儿首先添加的辅食种类应为()A.蛋类B.谷类C.豆类D.肉类13、下列哪项不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症的因素?A吃甜食过多B吃肥肉过多C吃瘦肉过多D吃蔬菜、水果过多 14、下列食物中哪些含碘量较高?()A白菜B海带C鸡蛋D梨15、食物中哪些含钙量较高?A海带B鱼C牛奶D香蕉16、在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什么食物?A胡萝卜B土豆C玉米D大豆17、什么营养素可以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A维生素CB维生素EC纤维素D维生素D18、下列食物中哪些含铁量高且易吸收?A动物肉、血及内脏B菠菜C水果D大米、面粉19、氟的最主要作用是什么?A预防龋齿B促进伤口愈合C促进生长发育D防止骨质疏松20、下列关于“减肥”方法的叙述,营养学上最好的措施是: A减少蛋白质摄入B减少糖的摄入C减少脂肪摄入D降低能量的摄入,加强体力锻炼调查结束,谢谢合作组长:李晓培组员:胡彬、梁占奇、邢延瑞、杨芳芳第2篇:营养学调查报告MicrosoftWord文档广西农村地区(灵山县)居民食用动物油生活模式及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09生科(1)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中国营养调查报告doc

中国营养调查报告doc

中国营养调查报告篇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XX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篇一: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班别:1201展示与广告设计学号:20XX26190130 姓名:赵嘉雯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化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 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功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功能比由70%下降到61%。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3309g,低出生体重率为%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女性平均低。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未%,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下降到%;城市女性由%下降到%;农村男性由%下降至%;农村女性由%下降至%。

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XX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优质消费量由1992年的37g 增加到44g,脂肪功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仍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率分别为%和%,贫困农村分别高达%和%。

生长迟缓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贫困农村则高达%,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1.3 数据收集方法 (5)二、营养状况概述 (5)2.1 人口概况 (6)2.2 总体营养状况 (7)三、膳食结构 (8)3.1 食物摄入量 (9)3.2 主要食物类别的消费比例 (11)3.3 不平衡膳食的表现 (12)四、营养素摄入 (13)4.1 能量摄入 (15)4.2 蛋白质摄入 (16)4.3 脂肪摄入 (16)4.4 碳水化合物摄入 (17)4.5 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18)五、营养缺乏与过量 (20)5.1 主要的营养缺乏病 (21)5.2 主要的营养过量病 (22)六、结果解读与政策建议 (23)6.1 结果解读 (25)6.2 针对结果的政策建议 (25)七、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26)7.1 主要发现总结 (28)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一、内容概述居民营养摄入状况:报告将详细阐述全国居民各类食物摄入情况,包括主食、肉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等,以及各类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量和摄入比例。

营养状况改善情况:报告将分析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展示过去一段时间内,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以及未达到理想状态的具体方面。

同时还将讨论不同年龄组(如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以及不同区域间营养状况的差异。

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关联分析:报告将探讨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如何影响营养摄入和健康状况,并尝试分析这些习惯与慢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等)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对于制定科学的营养建议和预防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状况:针对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进行专题研究,深入分析和评估他们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改善策略。

营养知识普及与健康教育:报告将评估我国居民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的普及情况。

营养食物调研报告

营养食物调研报告

营养食物调研报告一、引言营养食物指的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的食物,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对于现代人来说,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选择营养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调研和总结一些常见的营养食物及其营养成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选择合适的食物,以促进身体健康。

二、常见的营养食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营养食物:1. 蔬菜蔬菜是获取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不同种类的蔬菜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

例如,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和纤维,西兰花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菠菜富含铁和维生素K等。

多样化摄入各类蔬菜可以确保身体吸收到多种营养物质。

2. 水果水果是提供维生素C、纤维和天然糖分的重要来源。

例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香蕉富含钾和纤维,蓝莓富含抗氧化剂等。

不同颜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所以在摄入水果时要尽量多样化。

3. 蛋类蛋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鸡蛋是最常见的蛋类食物,富含维生素B12和硒。

蛋黄富含胆固醇,所以摄入时要适量控制。

4. 坚果和种子坚果和种子是提供健康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的优质食物。

例如,杏仁富含健康脂肪和维生素E,葵花籽富含镁和锌,亚麻籽富含膳食纤维和奥米加-3脂肪酸等。

5. 全谷物全谷物包括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

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相比于精制谷物,全谷物的营养价值更高,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6. 鱼类鱼类是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重要来源。

深海鱼类如三文鱼和鳕鱼富含奥米加-3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

适当摄入鱼类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三、营养成分及其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见营养成分及其功能:1.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正常运作所需的有机化合物。

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在身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例如,维生素A对视力和免疫系统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对抗氧化剂,促进铁的吸收,提高免疫力等。

2. 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包括钙、铁、锌等。

它们在骨骼构建、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食品营养调查报告

食品营养调查报告

食品营养调查报告食品营养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营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品摄入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食品营养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分析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得均衡的营养。

一、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了1000名参与者,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人群。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饮食习惯、食品摄入量和营养知识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1. 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比较健康,他们每天摄入的蔬菜和水果量较多,尽量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存在饮食不均衡的问题,他们偏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的肉类和油脂,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 食品摄入量调查显示,大部分人的食品摄入量符合营养需求,但也有一部分人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盐分。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常常选择快餐和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往往含有较高的糖分和盐分,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3. 营养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营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应该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各种营养物质,也知道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盐分。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营养知识了解不足,他们对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方法缺乏了解,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三、问题与建议1. 饮食均衡对于那些饮食不均衡的人群,我们建议他们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摄入。

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合理选择各类食物,确保每餐都能获得均衡的营养。

2. 减少糖盐摄入为了减少过多的糖分和盐分摄入,人们可以尝试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过多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

此外,也可以尝试使用低糖、低盐的调味品,以减少对糖盐的依赖。

3. 提高营养知识对于那些营养知识了解不足的人群,我们建议他们多关注营养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方法。

此外,也可以咨询营养师或参加相关的健康讲座,提高自己的营养知识水平。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营养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于近期发布。

这份报告对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营养摄入状况、营养不良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参考。

首先,报告指出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与以往相比,人们对肉类的需求增加,而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的摄入量相对较低。

这种变化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肉类的消费也随之增加。

然而,这种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的推广和宣传,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次,报告还揭示了我国人民的营养摄入状况。

报告显示,我国人民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总体上已经达到了推荐摄入量的要求。

然而,与此同时,膳食纤维、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的摄入量相对不足。

这一现象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而维生素D和钙主要存在于奶制品、鱼类等食物中。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营养素的摄入意识和推广,鼓励人们多食用蔬菜、水果、奶制品等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

此外,报告还关注到了我国人民的营养不良问题。

报告指出,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这些地区的居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饮食结构单一,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

此外,一些儿童和老年人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营养教育和营养补充措施,确保人民的基本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报告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报告建议政府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提高人民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同时,报告还呼吁加强对学校和社区的营养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饮食观念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

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篇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xx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3年学习资料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3年学习资料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病患病率上升-¥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前相比,患-病率上升31%-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 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洽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前相比有所提高 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 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 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 存-在的问题。
调查主要结果-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 -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 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 能比由70%下降到61%。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 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 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中-工营神-出神-1992-2002-200Z-1115-图51992-2002年儿策及春年舟 变化.〔乡出?-1992-200z年儿施及商少年分伤安化乡女”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篇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中国营养调查报告

中国营养调查报告

中国营养调查报告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__儿童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第二篇:美国自然之宝《__儿童营养健康调查报告》领导发言稿第三篇:__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第四篇:营养早餐调查报告第五篇:关于大学生营养问题的调查报告正文第一篇:__儿童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__儿童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发布____年5月29日,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和《母子健康》杂志携手美国专业膳食营养补充剂品牌自然之宝,在__儿童活动中心科学宫报告厅联合发布《____年度__儿童营养健康调查报告》(简称报告)。

__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范崇嬿、《母子健康》杂志执行出版人刘玉洁、诺天源(__)贸易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叶创伟联袂出席大会并致辞,北京电台知名母婴节目《宝贝计划》主持人滕兵主持了本次盛会。

《__儿童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发布据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秘书长王旭峰介绍,该报告针对入托前(2_3岁)、学龄前(4_5岁)和小学(6_12岁)三个阶段少年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从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共抽取3,000余名合格样本,调查内容涵盖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保健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免疫力差,容易生病;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补钙问题,以及身高体重不达标是2_3岁的家长主要关心的健康问题。

25%-30%4_5岁的儿童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

6_12岁的儿童和少年,睡眠情况需要引起关注。

除此之外,孩子挑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且多数家长对营养品持客观开放的态度,营养品的安全性,是他们关注的首要要素。

全球最大膳食补充剂公司nbty在华子公司诺天源(__)贸易有限公司作为此次活动的独家赞助商,同时也作为儿童营养品的企业代表,出席大会并致辞。

公司市场副总裁叶创伟先生直言最近这些年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频发爆出,如果营养食品类的企业不严把质量关,我想不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儿童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报告篇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

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

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

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

第二部分主要结果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

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

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 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

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

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

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

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

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 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篇二:营养调查报告营养调查与评价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与知识要点(一)膳食营养分析与评价1、能分析和评价膳食能量;掌握评价要点2、能分析和评价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掌握评价要点3、能进行膳食模式的分析评价和报告;掌握评价步骤、依据及膳食调查报告撰写依据。

4、能建立膳食调查数据库;掌握膳食数据库想关知识。

知识要点(5分)(一)膳食调查的定义、注意事项、方法:1、营养调查的基本内容2、二十四小时回顾法、称重法、记帐法定义、优点、缺点、注意事项(二)膳食调查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1、食物的生熟比值2、标准人的定义3、就餐人日数的定义4、食物编码知识5、市品的定义6、食部的定义7、营养成分含量的计算(三)膳食调查结果的评价1、膳食结构评价的适用条件2、膳食结构评价的参考模式3、膳食结构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三级技能要求(15分)1、能用记帐法进行人群食物消耗量调查,并计算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2、能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摄入量调查并计算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3、能进行标准人系数和人日数换算4、能分析和评价膳食能量5、能分析和评价膳食营养素摄入量6、能进行膳食模式的分析评价和报告7、能建立膳食调查数据库四级技能要求1、能设计称重法记录表,并进行食物摄入量称重和记录2、能使用食物成分表查营养素含量3、能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和核对4、能判定成人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是否满足需要营养调查是了解某一人群或个体膳食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

?我国在建国以来进行了四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1959年、1982年、1992年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2002年结合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调查一起进行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全面的营养调查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通常用于确定个人或群体的膳食摄入量,以鉴定其是否有营养方面的问题。

?四次营养调查:?对不同经济发展时期膳食组成变化及营养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为研究各时期人群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变化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食物生产、加工、政策干预及对群众的消费引导提供了依据。

营养调查与评价的目的1、了解不同人群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2、了解与食物不足和过渡消费有关的营养问题。

3、发现与膳食营养素有关的营养问题。

为监测提供依据。

4、为研究生理常数、营养指标、制订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提供依据。

5、评价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发展,预测发展趋势。

6、为与营养有关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