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急值的学习与解读

临床危急值的学习与解读
临床危急值的学习与解读

临床危急值的学习与解读

一临床危急值的基本概念及临床意义

所谓“临床危急值”,就是当某种检验、试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或有效的改善,否则,有可能出现不良后果,因为这是一个危及生命的实验结果,所以巴这种试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当危急值出现时,检验人员要按照制度认真分析检验结果,并及时主动与临床联系。当护士接到临床危急值嗲话通知后,应认真记录,并复述确认无误后,立即报告申请检验的医师。若该医生不在场时,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上级医生、科主任等。

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单后,也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如注意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及其他实验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年龄(新生儿、儿童、成年人)、性别、种族等不同人群的危急值界线会有所不同。进一步核对患者采血时的情况,如是否在输液肢体侧采血,患者是否应用过特殊药物,是否进过同时的食物等。必要时,遵医嘱重新抽血送检复查。

二医院检验科“临床危急值”参考

(一)白细胞计数

1.参考值(4-10)×10 9 /L

2.临床意义及措施

(1)低于1×109/L,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

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2)低于3×10 9 /L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做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3)高于11×10 9 /L为白细胞增多,此时做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

(4)高于30×10 9 /L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二)血红蛋白(HGB)

1.参考值○1成年男性120—160g/L; ○2成年女性110—150g/L。

2.临床意义及措施

(1)低于45g/L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2)低于95g/L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做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维生素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3)男性高于180g/L、女性高于170g/L应做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维生素B12和不饱和维生素B12结合力、氧分压等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学治疗。

(4)超过230 g/L(Hb)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

(三)血小板(PLT)

1.参考值(100—300)×10 9 /L

2.临床意义及措施

(1)PLT计数低于10×109/L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15min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2)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若PLT低于50×10 9 /L,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3)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进行较大手术时,若PLT低于100×10 9 /L,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4)高于600×10 9 /L属病理状态,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5)高于1000×10 9 /L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

(四)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值:对照值12—15s

(五)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参考值:正常人接近对照值,但对照值取决于方法中使用的激活药,对照值为27—33s。

(六)钾(K)

1参考值 3.5—5.5mmol/L。

2临床意义及措施

(1)若测定值低于3.0 mmol/L,可能会出现虚弱、地高辛中毒和(或)心率失常,应予以合适的治疗。

(2)若测定值高于5.8 mmol/L,首先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应借助其他试验查找高钾原因,并考虑是否有肾小球疾病。

(3)高于7.5 mmol/L的任何钾浓度都与心律失常有关,故必须给予紧急治疗(首先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

(七)钠(Na)

1参考值135—145 mmol/L.

2临床意义及措施

(1)≤115 mmol/L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头疼恶心、呕吐和厌食,在110 mmol/L.时,病人极易发生抽搐、半昏迷和昏迷,故在测定值降至115 mmol/L时,应尽快确定其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治疗。(2)测定值低于133 mmol/L时,应考虑多种可能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做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等。

(3)150 mmol/L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应认真考虑多种可能引起高钠的原因。

(八)氯(Cl)

1参考值96—110 mmol/L

2临床意义及措施

(1)低于90 mmol/L应考虑低氯血症的多种原因。

(2)高于12 mmol/L 应考虑多种高氯血症的原因,并同时可做多种辅助诊断试验,如血清Na、K、Ca、HCT等。

(九)钙(Ca)

1 参考值2.25—2.65 mmol/L

2 临床意义及措施

(1)血钙浓度低于1.75 mmol/L可引起手足抽搐、肌强直等严重情况,故应根据白蛋白浓度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2)当测定值大于2.74 mmol/L时,应及时确定引起血钙升高的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以要做其他试验,予以证实或排除。

(3)血钙浓度超过3.37 mmol/L可引起中毒而出现高血钙性昏迷,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十)离子钙

1 参考值1.10—1.35 mmol/L

2 临床意义及措施

(1)离子钙水平低于0.37 mmol/L常出现腕掌痉挛、手足抽搐、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最终可致心脏停止搏动,必须立即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测定值为3.3 mmol/L时将导致严重的和持续的心律失常,以及血流动力的不稳定。

临床危机值报告制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 () (一)检验科危急值项目:

1.大量脑(干)出血 2.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3.较大的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脑疝) 4.消化道穿孔 5.急性胰腺炎 6.纵隔气肿

7.大面积脑(干)梗死 8.脑轴索损伤 9.肠梗阻 10.实质脏器损伤 11.大量液气胸 1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3.其他较严重病症 (三)超声科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患者; 2.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3.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窘迫、心率过快; 6.中晚期妊娠出现胎盘早剥征象; 7.心脏扩大并合并急性心衰(重度) 8.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征象; 9.心腔内发现游离血栓; 10.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 11.下肢静脉游离血栓形成。 (四)心电图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损伤 3.急性心肌梗塞 4.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大于200次/分的心动过速)③R-ON-T型室性早搏④心室

率小于35次/分的心动过缓⑤大于3秒的心室停搏】 (五)病理科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冰冻与常规结果不符时; 2.送检标本与送检单信息不符时; 3.病理检查结果是临床医师未能评估到的恶性病变; 4.恶性肿瘤出现切缘阳性; 5.快速病理特殊情况(如标本过大,取材过多或多个冰冻标本同时送检等)报告时间超过30分钟; 6.对送检的冰冻标本有疑问或冰冻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 (六)内窥镜室“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伴明显出血点或红色征阳性或活动性出血; 2、胃血管畸形,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3、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 4、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1.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核实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 3.在确认检测系统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如对样本有疑问重新采样。 4.复检结果无误后,对于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复检结果无误后即刻通过计算机通知(同时电话告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如一时通知不到门诊医师,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非正常工作时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5.检验者在报告单上注明“结果已复核”。 6.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在《检验科危急值检查结果报告记录表》上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标本接收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和检验

危急值管理规范及流程

阆中市中医医院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

则。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处理程序 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五、“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六、“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1、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2、临床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 阆中市中医医院医务科

某医院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XX医院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一、为提高科室工作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制订危急值报告制度。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三、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逐步和规“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科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1) 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2) 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验结果,及检验人员,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 3) 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和检验人员等。 4) 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 五、如病人检验结果进入危急值提醒围,计算机系统将提示。 1) 医生工作站,病人列表界面的病人床号前、以及化验报告的条目、以及报告单的异常指标前都显示一个红色的“危”字。 2) 前两处红色“危”字在报告后16小时自动消失。 3) 异常指标前的危字永久保留。 六、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

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 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处理程序 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

临床常用危急值管理精选文档

临床常用危急值管理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临床危急值管理 一、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测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患者的医疗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建立危急值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项目,以适合于我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3.建立报告危急值的处理程序,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测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检测项目、检测测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准确到分、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同时为临床诊断提供预警提示。 4.临床医护人员接到危急界限值的报告后应及时识别,若与临床症状不符,应关注标本的留取情况,如有需要,即应重新留取标本进行复查,若与临床症状相符,应有处理结果,并采取相应措施。 5.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掌握临床危急界值指标,并对出现危急值界线的患者做出紧急处理措施。 6.医务处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

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7.临床“危急值报告”作为医疗质量管理评价的重要条件,加强临床危急值管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二、临床常用的危急值

三、危机值的意义及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因此,如何判断它们的正常和异常,已成为每个医护人员的必备知识和技术。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逐渐正常也代表着疾病的好转,表示由危转安。如心跳骤停时,出现意识丧失、无血压等症状,表示由安转危,经抢救后,逐渐恢复正常 . 急救时对生命四大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安危和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临床证实,心跳由各种伤病因素骤停后,呼吸也即终止,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心跳停止3秒钟即发生头晕;10~20秒钟即发生错厥,血压下降;40秒钟出现抽搐,摸不到脉搏;呼吸骤停60秒钟后,大小便失禁,体温下降,甚者生命终止等。可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这四大生命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为作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维持生命;而在人体异常情况下,它们也会互相影响,互相抵毁,继之发生危险症候群,甚者危及生命。所以说,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是生命的支柱,是生命的基础 . (一)、体温 人正常体温是比较衡定的,但因种种因素它会有变化,但变化有一定规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一、制度 1、“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2、各医技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在确认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4、具体操作程序: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5、“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6、“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捌壹门诊部“危急值”管理制度 为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避免医疗差错事故发生。使临床能够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并提出诊疗处理意见,特制订本临床“危机值”管理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流程 凡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功能科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应及时复检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必要时须请上级医师复查。如两次结果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运送无误,方可将报告送达临床科室。 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处理流程 1.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可接听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

结果、报告者,按照“谁报告,谁记录”的原则,做好登记工作,责任到人。 2.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治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并与医师一同确认该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留取标本复检。 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并认定标本采集、送检过程均无异常后,并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需会诊应立即上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同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应立即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 4.门、急诊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尽量立即联系患者就医。如联系不到须报门诊部主任(总值班)备案。 四、危急值登记和登记管理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办法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将纳入医院积分考核。医技科室如未按要求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结果,一次扣罚0.2分;临床科室未及时处理一次扣罚0.2分,病历无记录一次扣罚0.1分;《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登记不及时、漏登或缺项过多,扣0.1分。 三、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教部联系,以便逐步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4、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5、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除外复查病人) 6、肺栓塞 7、急性主动脉夹层 8、消化道穿孔 9、急性胰腺炎 10、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11、眼眶内异物 (四)放射科 1、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4、急性肺水肿 5、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6、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食道异物 8、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9、外伤性膈疝 10、严重骨关节创伤:(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3)骨盆环骨折。 (五)超声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大于等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3、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4、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心率过快 (六)病理科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

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处理程序 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五、“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修订版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修订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对临床医技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隐患与纠纷的发生。经多部门联席会议讨论并经院务会研究决定,特修改完善本制度。 一、“危急值”就是指医技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信息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值班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值班医生或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病区医师或护士,病区接收“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

则。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与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处理程序 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与检查过程就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与采取的诊治措施。 五、“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就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六、“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1、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2、临床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

心内科常见危急值及处理

心内科常见检验项目危机值及处理 一、血清钾:参考值3.5~5.5mmol/L 危急值:≤3.0mmol/L或者≥6.0mmol/L 高钾血症 【原因】:常见于口服或静脉输入钾过高过快、急性肾衰竭少尿期、输入大量库存血等。【临产表现】: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四肢麻木、疲劳、肌肉酸痛、呼吸抑制等症状。高钾心肌受到抑制,心肌张力降低,心音减弱,传导阻滞,严重心脏鄹停,继发性酸中毒。心电图特点:T波高尖,Q-T间期延长,P-R间期延长。 【紧急处理】: 1、确认血标本采集是否正确有无溶血。 2、遵医嘱转钾排钾:停(减)经口、静脉的含K饮食和药物;静脉滴入高渗糖及胰岛素溶液,常用5~10%GS250ml+胰岛素4~7U+50%GS20ml;停服保K利尿剂和ACEI(ARB)。 3、必要时透析。 4、复查血钾。 5、心电监护,重点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原发病情变化、尿量。 低钾血症 【原因】:长期低钾饮食、禁食、腹泻、呕吐、长期利尿、肾衰竭少尿期等 【临产表现】:腹泻、腹胀乏力,心律紊乱引起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室颤等表现,心电图特点:ST段下降,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出现U波。 【紧急处理】: 1、了解进食情况,有无应用胰岛素、氨基酸、利尿剂找出原发病因。 2、立即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钾。常用口服补达秀,钾溶液(口服钾溶液对胃肠道刺激大可以加果汁或适当温水稀释口服),静脉补钾注意不宜过浓(≤0.3%)不宜过快,见尿补钾。 3、嘱患者进食香蕉、菠菜、橙汁、海带、紫菜等富含钾的食物。 4、复查血钾。 5、心电监护,重点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原发病情变化、尿量。 二、血清钠:参考值130-150mmol/L 危急值<115mmol/L或>155mmol/L 高钠血症 【临产表现】:口渴,乏力,尿少,唇舌干燥,皮肤弹性下降眼窝下陷,严重者烦躁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紧急处理】:遵医嘱限制钠盐摄入,补充水分。可以吃香蕉等含钾食物促钠排出。

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1.doc

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1 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1、“危急值”概念:是指检验及相关医技检查结果的极度异常,如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的结果。 2、相关医技科室要根据科室实际工作情况适时修订危急界值检测的操作规程,并对所有和危急界值检测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3、医技人员在操作中,如发现检测项目的结果属于危急值范围,应高度重视,及时报告登记,使临床医师及时得到检测信息,争取患者最佳抢救机会。 4、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确认设备仪器、试剂、质控正常及操作规范,影像科排除伪影,心电图检查在排除伪差的情况下,可在该设备上重新复查,送检标本的项目要留取同一标本以备在其它设备复查。如设备有故障应立即到其它正常设备复查,或到外院复查。 5、如复查检测结果仍为危急值范围,应立即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临床医生。通知人员和接收人员必须使用“危急值报告规范用语”:发出科室:请注意!你病区有危急值:1床病人李**住院号118118,男性,*岁,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我是心电图医师王**(记录全名),请记录并及时处理!请问您是?再重复一遍:你病区有危急值:1床病人李**住院号118118,男性,*岁,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我是心电图医师王**(记录全名),请记录并及时处理!请问您是?接获科室:我是呼吸科

护士/医师张**,1床病人李**住院号118118,男性,*岁,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我已登记,马上通知相关人员处理。谢谢! 6、检测科室及临床应及时准确将有关信息(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危急值内容、临床联系人、联系时间、检验报告人与临床联系人签字等)记录在“危急值报告记录登记本”上,必要时检测人员应向科室负责人立即汇报,视情况向医务处、分管院长汇报。 7、送检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时,立即通知管床医师或值班医师,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在确认患者、部位及标本的识别无误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处置,必要时应重新采集标本送检确认。 8、如“危急值”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或样本出现罕见结果,检测人员须积极主动及时与临床沟通,重新采样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9、临床医师如对检测结果有疑义,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共同分析与临床不符的可能影响因素,必要时重新检查、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10、临床医生在确认检测危急值与病情相符后,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病情沟通,做好病历分析记录和交接班;如监测项目为霍乱、疟原虫、血培养定性结果属危急值范围时,检验人员应立即电话通知临床,责任医师严格按传染病有关管理规定登记上报。

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及处理流程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及处理流程 为加强危急值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危急值”或“危急情况”是指辅助检查结果出现时,该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紧急救治。 一、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二、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一)报告处理流程 当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在确认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危急值结果在工作站闪屏,临床科室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立即处理;如果闪屏20分钟后科室未处理,检验科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由临床科室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接听电话,在电话中确认危急值的相关信息无误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立即处理。医师将危急值处理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检验科危急值或警戒区间报告项目一览(附件1)(三)参照危急值管理的检验项目(附件2) 三、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药学部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一)报告处理流程 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复核患者病史情况,并请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或值班主任)复核。复核后,立即通知到病区当班医护人员,报告科室做好本科室的登记工作。临床科室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接到报告并确认危急值的相关信息无误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立即

处理。医师将危急值处理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报告内容 1、医学影像科“危急情况” (1)普放室“危急情况”: ①小儿一侧肺不张; ②气管、支气管异物,纵隔摆动; ③小儿液气胸(大于50%以上)或张力性气胸; ④急性肺水肿; ⑤心包填塞; ⑥食道异物、纵隔气肿; ⑦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肠套叠、外伤性膈疝; ⑧严重骨关节创伤: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骨盆多发骨折。 (2)CT室“危急情况” ①严重的颅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急性脑疝; ④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及以上); ⑤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 ⑥重要血管急性栓塞,包括肺栓塞(累及肺动脉主干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捌壹门诊部“危急值”管理制度为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避免医疗差错事故发生。使临床能够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并提出诊疗处理意见,特制订本临床“危机值”管理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流程 凡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功能科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应及时复检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必要时须请上级医师复查。如两次结果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运送无误,方可将报告送达临床科室。 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处理流程 1.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可接听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

结果、报告者,按照“谁报告,谁记录”的原则,做好登记工作,责任到人。 2.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治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并与医师一同确认该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留取标本复检。 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并认定标本采集、送检过程均无异常后,并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需会诊应立即上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同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应立即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 4.门、急诊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尽量立即联系患者就医。如联系不到须报门诊部主任(总值班)备案。 四、危急值登记和登记管理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医院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避免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根据《卫生部关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行业规范》和《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二、医院临床危急值管理工作组织体系 (一)危急值的定义:指当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二)危急值管理工作职责:医务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确立或修改完善临床“危急值"的项目,负责组织全院层面的危急值管理的培训、质控、考核;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各专业的“危急值"项目表,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危急值"工作流程,对“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报告有可靠的途径和规定的时间,并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科室医疗和护理人员接到“危急值”应立即采取措施,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并向让上级医师汇报。 (三)危急值项目的确立:医务处组织临床实验室、医学影像科室、病理科等部门和相关专家设立各专业的“危急值"项目表,内容必须包括检查名称、危急值范围,对于有简称或正常参考值的检验(查)

项目,应一并标注简称、正常参考值。 (四)危急值项目的更新 1.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相应医技科室修订,上报医务处。 2.相应医技科室应按临床要求进行”危急值"修改,并将临床递交的申请和修订的危急值上报医务处。 3.医务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论证,完善危急值更新,批准生效后,及时院内网公示,并存档保存。 (五)危急值登记: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各检查、检验科室及临床科室均应建立检验(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三、医院临床危急值管理工作实施 (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1.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核实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 3.在确认检测系统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与质控标本同步测定,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4.复检结果无误后,住院立即通过“危急值"报告平台(LIS 系统)向临床科室通报,同时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病区护士站。

常见危急值种类及处理流程图

常见危急值种类及处理 实际上危急值项目及其界限值的制定也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有些试验结果的变化具备危急值的意义;有些试验的变化虽然不至于即刻危及生命,但是对生命也会有威胁。因此在制定项目容时可因掌握的不同而有差别。有些试验,如下面所列出的数据也可说明病情的严重性,也具有危急意义,所以也有人定出这些试验的可能危急界限值。所以我们强调不同的部门和病人群体可能会有不同的需要,应该制定出适用于自己的危急项目和界限值。实验室和临床医生对这些结果也要加以注意,并给患者以正确的处置。 检验常见指标危急值参考数据 1.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4~10)×10的9次方/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5×10的9次方/L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的9次方/L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的9次方/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 30×10的9次方/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2.血红蛋白: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45g/L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作者:————————————————————————————————日期: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医技科室,门急诊、病区分别建立《医技科危机值报告登记表》、《临床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一、为提高科室工作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制订危急值报告制度。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三、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逐步和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科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1、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2、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验结果,及检验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验人员姓名等。 4、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 五、如病人检验结果进入危急值提醒范围,计算机系统将提示。 1、医生工作站,病人列表界面的病人床号前、以及化验报告的条目、以及报告单内的异常指标前都显示一个红色的“危”字。 2、前两处红色“危”字在报告后16小时自动消失。 3、异常指标前的危字永久保留。 六、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检验科修改。 2、检验科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并将申请保留。 3、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务科协商解决。 附件:目前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