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0篇)光阴如水,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

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

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8篇)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8篇)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8篇)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9学年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5人,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主要由三个大块,第一块是“水”,分为8个课题,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块是“空气”1.课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块是“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三、教学措施:开展生动的实验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篇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

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

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

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育小学生科学修养为主旨,踊跃倡议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研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育他们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实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生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剖析及教材剖析学情剖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 ,共有 5 个班。

“科学”是学生都很喜爱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浓重,有着激烈的参加意识和研究意识。

三年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思想发散性强,有着优秀的纪律性,能很好的参加讲堂学习,理解能力较强。

针对这类状况,教师在教课时一定利用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引学生进入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同时,因为科学学科的特色,在让学生研究实验的同时,应增强纪律教育,防止出现“讲堂热喧闹闹,课下无所收获” 的现象。

三年级学生的年纪偏小,所以在组织实验和出门察看的时候,安全教育是优等大事,要果断根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就一定从一开始严格实验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既保证明验成效,又防备不测的发生。

教材剖析:《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科学修养为主旨的科学启发课程”,“亲身经历以研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门路”。

这标记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育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课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

教材拥有以下特色: 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研究活动的设计,力争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升科学课程的教课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课时间内获取更大的发展。

2、表现整体效益的构造,建立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到联系的典型活动,构成一个教课单元,使它们在教课目的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构造的整体,进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研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成为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重申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下手,切近小学生的生活实质。

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成功的体验,进而喜爱科学课,成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

2019年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19年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19年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5、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我的大树一、教学要求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三、教学准备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四个班。

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28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植物和我们:(1---7)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植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2.动物和我们:(2—14)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动物,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惯及其生命特征。

3.我们的生活材料:(15--21)课,以“学生对生活材料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2019年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9年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2019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

2019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设计

2019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

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

这些水去哪儿了呢?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

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

【学生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的作用很大,但大部分学生较少注意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

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并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水的问题。

本课的探究活动通过比较两个装有等量水的杯子(其中一个有盖,另一个无盖),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水量的变化,探讨水到底去哪儿了。

课外拓展通过观察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料盒中的变化,研究水去哪儿了。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水蒸气的特点。

进一步理解“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

学生观察这个湿的字。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教师用湿抹布板书课题“水”,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埋下伏笔。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将话题引向水的形态。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9学年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5人,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主要由三个大块,第一块是“水”,分为8个课题,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块是“空气”1.课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块是“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三、教学措施:开展生动的实验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针对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包括“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的研究。

在学情分析中,我们发现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但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知识衔接和研究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对水、空气和天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和转化成科学概念。

在“水”单元的研究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在“空气”单元的研究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在“天气”单元的研究中,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自己的疑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行为惯,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提高自制力和意志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总之,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与描述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意志力,让他们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气象学知识,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和预报方法。

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记录天气数据、制作气象仪器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掌握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3课了解天气现象,观察天气变化和记录天气数据,初步认识天气的变化规律;第4课到第6课制作气象仪器,了解气象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课探究天气预报方法,了解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8课总结提升学生对天气和气象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到气象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新教科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新教科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新教科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9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

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

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活动,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研究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教五个三年级班级。

学生对科学学科非常感兴趣,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年级学生思维发散性强,纪律性好,能很好地参与课堂研究,理解能力较强。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新领域。

同时,在让学生探究实验的同时,应加强纪律教育,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无所收获”的现象。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组织实验和外出观察时,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严格实验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既保证实验效果,又防止意外发生。

教材分析: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活动是学生研究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研究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

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研究科学课的信息。

三、教学总目标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水”“空气”“天气”三个单元组成。

1.“水”单元,引领学生认识生活水的不同形态,相互转化,通过研究认识到水沸腾、结冰、融化的现象。

同时,学生还能了解到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不同的物质在水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变化。

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

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共有5个班。

“科学”是学生都很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浓厚,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年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思维发散性强,有着良好的纪律性,能很好的参与课堂学习,理解能力较强。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利用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新领域。

同时,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在让学生探究实验的同时,应加强纪律教育,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无所收获”的现象。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在组织实验和外出观察的时候,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就必须从一开始严格实验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既保证实验效果,又防止意外的发生。

教材分析:《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

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

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 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 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 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 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 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 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 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
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4 小结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 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 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 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 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 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 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 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2019三上科学教学计划

2019三上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教师: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材目录水/空气/天气水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空气1、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学情分析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2019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9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学生特点: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XX小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教师姓名XXX任教学科科学任教班级三(5)~三(10)
一、学情分析(包括班级人数、上学期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以及学生特点等):
1、本学期教三(5)到三(10)共6个班,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我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两周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非常敏锐,发言和回答都非常积极。但是,也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针对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内容安排侧重在生命科学方面;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应着重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在活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

2019精选教育年秋学期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

2019精选教育年秋学期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

2019年秋学期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汇编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 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

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学生情况分析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对于天气,学生也会有一大堆疑问,比如下雨天为什么有时会打雷?为什么一天中有时冷,有时热?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契机。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

1.“水”单元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2.“空气”单元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天气”单元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5课“风的观测”和第6课“云的观测”,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

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水”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空气”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空气特征及现象。

●以语言、绘画、文字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尝试以气泡图、矩阵图等图表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体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利用空气的性质改善生活,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天气”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天气。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

●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

●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

●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地观测天气。

四、具体教学方法和措施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进度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