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乘加乘减ppt课件

乘加乘减ppt课件

04
CATALOGUE
乘加乘减的易错点解析
混淆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总结词
学生在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常常会混淆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详细描述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如果学生没有遵循这个顺序,就会得到错 误的结果。例如,计算表达式3+4×5时,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即4×5=20,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即 3+20=23。如果先进行加法运算,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例子
计算 2 × (3 + 4) = 2 × 3 + 2 × 4 = 14
应用
将一个数与括号内的两个数相乘,可以分别与括 号内的每个数相乘,再将结果相加。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乘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例子
计算 (2 × 3) × 4 = 2 × (3 × 4) = 24
详细描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涉及乘加乘减的数学问题。例如,购物时计算折扣和优惠、计算投 资回报、解决物理和工程问题等。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 。
02
CATALOGUE
乘加乘减的运算技巧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
a × (b + c) = a × b + a × c
面积计算中的乘加乘减实例
总结词
面积计算中的乘加乘减实例可以帮助理解面积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计算面积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多个形状的面积之和 或差。例如,计算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如果长方形的长和正方形的边长都是5厘米,宽和另一个 边长都是3厘米,那么面积之和为5 * 3 + 5 * 3 = 30平 方厘米。如果需要计算面积之差,可以使用乘减法:5 * 3 - 5 * 3 = 0平方厘米。

4.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

4.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

4.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地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授法: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实物(如苹果、铅笔等)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或“5支铅笔减去2支铅笔”的结果,从而引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乘加运算: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3 × 4 2 = 14。

(2)乘减运算: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5 × 3 - 2 = 13。

3. 演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利用实物或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4. 练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个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题目。

(2)合作学习:分组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作业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接触了乘加、乘减计算。

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减法”和“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安排一道例题教学。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运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基础性作业比较大小:2×6+2○2+6×25+4×2○5+4+22+2×2○2×2+23+2×6是把()和()两个算式合起来的。

填空:7×()+5=54乘加、乘减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是因为在具体情境中,只有先算乘法才有实际意义。

2019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2019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第一段教学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第二段教学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第三段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在这三段教学之后,安排练习五,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综合练习。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结合现实素材初步体会相关顺序的合理性;构建合理的学习层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

二、学情分析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

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题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的知识,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初步掌握不含括号以及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计算相关式题,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过程。

2.使学生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得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体会认真读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重要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相关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五、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拓展精品课件-第4单元 混合运算-苏教版(27页PPT)

三年级数学下册拓展精品课件-第4单元    混合运算-苏教版(27页PPT)
28+125÷5=28+25=53(页) 答:丁丁和莉莉平均每天一共读书53页。
6.文峰超市开业,妈妈买了8袋洗衣粉,每袋13元,又花了27元买了 9块香皂。 (1)妈妈买洗衣粉和香皂共花了多少元? (2)每袋洗衣粉比每块香皂贵多少元?
13×8+27=104+27=131(元) 答:妈妈买洗衣粉和香皂共花了131元。 13-27÷9=13-3=10(元) 答:每袋洗衣粉比每块香皂贵10元。
(68-40)×2=28×2=56(千克) 答:原来油重56千克。 【提示】 用68-40就得到半桶油的质量, 再乘2就是一桶油的质量。
6.教室里原来有64把椅子,已经搬走了28把,如果剩下的椅子摆 成4排,那么平均每排摆几把?摆成3排呢?
(64-28)÷4=9(把) (64-28)÷3=12(把) 答:摆成4排,平均每排摆9把。摆成3排,平 均每排摆12把。
第3课时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浩浩和东东看同样的故事书,浩浩比东东平均每天多看几页?
160÷5-28=32-28=4(页) 答:浩浩比东东平均每天多看4页。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1)320÷4=80 37+80=117 37+320÷4=117
.
(2)630÷9=70 44+70=114 44+630÷9=114
算“24点”
1.准备扑克牌A~9各一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从中任意抽3张,算出“24点”。
我抽到的是



我是这样算的:

【提示】 答案不唯一,先做一做,再填写。
(2)从中任意抽4张,算出“24点”。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一新版的课本中例题的呈现就是一道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这样的呈现简单明了,但似乎没什么能吸引学生去探索的东西,所以我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创设了一个情境:“红花有525朵,黄花朵数有81朵,蓝花有56朵,绿花朵数是黄蓝朵数之差的3倍,求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接着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同学们自主思考得出:要求出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就应该先算出的绿化的朵数。

先让学生通过列分步算式,再把分步算式并成综合算式。

许多同学把算式列成525 ÷(81-56)某2后,发现计算顺序与解题思路产生矛盾。

这时我出示了中括号,并说明当小括号不够用时,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而且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从分布到综合突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因此学生自己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的错误原因基础上认识中括号,从而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比,不仅知道为什么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中括号。

这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清楚、扎实,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习惯去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与中括号不恰当的使用,我觉得本课还有一些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尽可能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

如在教学中,可加入“画顺序线”,即可增加形象感,并多加入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篇二《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片断:1、出示例题图,看图,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交流。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一、【课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34~35例1、想想做做T1~6。

二、【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乘法在前面)的计算。

本单元的混合运算,从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

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按一定的运算顺序逐步计算。

书上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解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降低了认知难度,方便教与学。

三、【目标预设】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使用递等式,能准确表达计算过程。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的递等式格式。

难点——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正确计算。

五、【设计理念】本课内容难度不是很高,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探究和交流讨论中悟出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设计思路】1.复习铺垫——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同级混合运算以及乘加、乘减(乘法都在前面)的相关内容,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两道练习题,唤醒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做好铺垫。

2.关注算理——通过具体的情境,帮助理解运算顺序,让学生多表达,用数学的语言把计算过程描述出来,包括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把混合运算放置到具体情境中,而不是单纯地计算核对答案,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今天开始更新三年级知识解析,和大家共同探讨、记录学习中的点点滴滴。

三年级开篇为混合运算,主要是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等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后面还有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应用。

1.在此之前,孩子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注意一定要把它和乘加、乘减这类运算的运算顺序区分开来。

笔记中有写到它们的不同之处。

2.乘加、乘减运算需要注意书写格式,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脱式计算,书写的几个要求都需要遵循,避免出错。

3.乘加、乘减运算为什么要先乘后加减,主要是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需要把不知道的部分先算出来,然后再脱离情境进行计算。

注意先算的部分一定要画线,不算的部分照着写下来。

这部分还举了几个课本上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具体情境与算式的结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市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市一等奖)

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三上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掌握含有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会用递等式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式里含有乘加、乘减,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发探究。

(前听算:4+9,5×3,12-8,25÷5)1、复习引趣刚才的听算题很简单吧!下面来一些复杂一点的,行不行6-3+2 8÷4×6 6×7+5学生口算,师出示答案。

2、认识“混合运算”请同学们观察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反馈。

归纳相同点1:都有3个数,2个符号。

小结:像这样的式子就叫“混合运算”式子。

(出示“混合运算”)3、感知“运算顺序”归纳相同点2:都是两步计算。

问:分别先算什么方法,再算什么方法小结: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是讲究运算顺序的。

4、引发探究激趣:下面有一道题,可有一定的难度,敢挑战吗(出示:7+3×2)等于多少呢(出示=)要求: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算出的结果悄悄写在自己的纸上。

反馈两种结果:“20”,怎么算的他的意思是——(出示答案)“13”,怎么算的他的意思是——(出示答案)还有没有其它答案了那到底哪一种是对的呢同意“20”的举手!同意“13”的举手!质疑:那真理到底掌握在哪些同学的手里呢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仔细研究清楚,好吗二、自主探究,理解“规则”。

1、看图列式过渡:明白一个数学的规则,往往是通过解决一个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而获得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也学着用这一种方法来学习,来研究我们的数学知识!请同学们看!出示图:小红有7粒糖,又买了3粒,一共有多少粒糖怎么列式(7+3=10粒)(连得数出示)变化:又增加3粒糖呢现在一共有多少粒糖你还会列式吗(7+3+3=13粒)(连得数出示)3+3还可以写成什么(3×2)那这个算式就变成(7+3×2)2、直观理解运算顺序问:这个混合运算结果是多少怎么算出来的3×2求的是什么(2个3粒是6粒)7+6=13粒。

《乘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

《乘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

《乘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相关推荐《乘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乘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导语:同学们,在小学阶段计算能力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看,老师带来两组算式。

(想一想:算式中有那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电脑演示】第一组:5+7-3 10-5+2学生回答后。

小结:看来这两个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我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电脑出示:左右过渡,睁大你们的小眼睛,来看看这第二组算式该怎样算呢?第二组:1245 235出示,学生回答后。

小结:看来这两个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我们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这种类型的计算掌握得真不错!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过渡: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算式。

3、出示:5+32 54 -15师问:这两个算式中还能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呢?(生答)师结:看来同学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类型的混合运算。

板书,揭题:混合运算二、新授1、师语言描述:小军和小晴星期天到文具店购买文具。

期中小军买了两样东西(电脑出示:笔记本的单价和书包的单价)下面就请小朋友来帮他算一算:出示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齐读】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来吗?试试看,(生做,师巡视)2、交流明理,明确顺序。

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集体备课

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集体备课

四则混合运算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导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试一试及第62页练习十五1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运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导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导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

导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2= 8×6= 4×5= 8+7×2= 9+8×6= 4×5-12=要求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混合运算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先乘法,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教师:这节课就用我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继续学习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孩子们买书包用去55元,还买了6个文具盒,文具盒每个7元。

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用55元加上买文具盒的钱;要求买文具盒的钱,应该用7×6;最后算式列成:7×6+55教师:7×6+55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教学点滴: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加。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小学三年级数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大巴车上共有48人。 有两辆中巴车, 每辆车上有26人。
大巴车的人数 + 2辆中巴车的人数 = 总人数
分步算式: 26×2=52(人) 48+52=100(人)
综合算式:
48+26×2 =48+52 =100(人)
探索新知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 应该先算什么?
48+26×2
第六单元 混合运算
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 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复习导入
计算。
16×8= 128 24×7= 168 19×9= 171
情景导入
一共有60 只篮子。
还可以住进 几2 只熊猫?。
课堂小结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 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 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8+27×5 =18+135 =153(千克) 答:师生一共摘了 153 千克。
学以致用 5.我帮熊猫安新家。
观察情景图,读取信息。
尝试两种方法解答。
有16个山洞, 每个山洞能住 4只。
已经住进62只。
分步算式:
16×4=64(只) 64-62=2(只)
综合算式:
16×4-62 =64-62 =2(只)
我们来了18 家,每家分 3只篮子。
这辆大巴 车上共有 48人。
后面还有两辆 中巴车,每辆 车上有26人。
明明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_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又能提升他们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效果分析首先通过复习旧知,再现上节课的知识,学生轻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把学习的兴趣给提上来了;进而引入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激发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渴望,同时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的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紧接着探究新知的过程,学生动脑思考,小组讨论,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多角度比较并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通过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的理解了规定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必要性。

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逐步理解并掌握了两步脱式运算的规范书写,同时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合理设计,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新的知识,同时提高了数学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乘加乘减课件

乘加乘减课件

02
乘加乘减的基础知识
乘数的概念
乘数
在乘法运算中,被乘数是未知数 ,乘数是已知数。
乘数的定义
乘数是指被乘数前面的因子,即被 乘数的系数。
乘数的性质
乘数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或负 数,其绝对值等于被乘数的倍数。
加数与减数的概念
01
02
03
加数
在加法运算中,加数是使 总和增加的数。
减数
在减法运算中,减数是使 总和减少的数。
复杂算式的分解与计算
02
讲解如何将复杂的乘加乘减算式分解为简单的部分,并逐一计
算。
抽象思维的培养
03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方式理解抽象的乘加乘减概念。
下一步学习计划
乘除法的进一步学习
介绍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强化练习和复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加乘减的知识。
06
乘加乘减的总结与回顾
重点知识回顾
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
回顾什么是乘加乘减,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强调先做乘法,再执行加法或减法。
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例解释乘加乘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疑难问题解析
常见错误分析
01
列举学生在进行乘加乘减运算时容易犯的错误,并分析原因。
乘加乘减课件
目录
• 乘加乘减的概述 • 乘加乘减的基础知识 • 乘加乘减的运算技巧 • 乘加乘减的实例解析 • 乘加乘减的练习与巩固 • 乘加乘减的总结与回顾
01
乘加乘减的概述
乘加乘减的定义
乘加乘减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方法,涉及到乘法和加法的组合。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是四册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比较聪明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根据学生的基础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一、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 因此,这节课我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将全班学生的名字按照行列利用多____呈现出来,7行6列,并告诉学生我们班有16名女生,问有多少名男生,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出,并迅速计算出结果,把计算过程告诉大家。

之后又呈现了,学生中的一些相关数学信息:一只玫瑰花3 元,每顿营养餐7元钱,打电话每分钟6角,一根跳绳4元,一吨水4元,每天上6节课,每个星期有7天。

将这节课的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得有兴趣。

二、大胆尝试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曾经参加过马明艳老师讲的数形结合讲座,当时没有很好的消化应用。

在我的这节课中,大胆的尝试了一把,学生给了我很好的答卷,学生能够理清楚数学信息中的关系,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图画出来,利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三角、小圆点、集合图等,加上自己简单的文字注释把题意表述出来,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理解讲清楚。

三、训练学生审题意识。

审清题目要求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我为学生出示的题都是文字叙述,在学生画图后再解答,但是往往生活中的题是有色彩的,由声音的,需要观察的。

因此,在课的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认真看了教材,一是了解今天学习了什么,二是让学生认识有图有字的题。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在黑板上给孩子们一个画图的样板,好让一些学困生有一个基本的数形结合的了解,完全有必要找个学生到前边来画图板眼,老师也好及时的指导。

2、数形结合的图比较单一,没有出现线段图,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我完全可以找一些聪明的同学尝试一下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另外可以和中高年级接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例题解析 1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1)小军买三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5×3=15元 5×3+20 15+20=35元 =15+20
=35
答:一共用去35元。
把两道算式合在一起 列成综合算式,你会 算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50-15×2 =50-30 =20
规律总结: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试一试
你能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改写成 一个算式吗? (1)7×18=126 340-126=214
340-7×18
(2)13×7=91 91+28=119 13×7+28
(3)18×5=90 90-25=65 18×5-2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什么,再计算。
16×6-9 = 96 - 9 = 87
38+4×15 = 38 + 60 = 98
80-23×3 = 80 - 69 = 1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学以致用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同学们,看看老师今 天带来了什么?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有个小小的 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三张牌,用不同的运算 符号把它们连接成算式。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上黑板书写出算式。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探究新知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试 着 解 答
鸵鸟的体重比企鹅的3 倍少15千克,这只鸵 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X六册第四章第1课
36 ×3-15 = 108- 15
= 93(千克)
答:这只鸵鸟的体重93千克。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哪 些知识?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乘要先算。
1、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减 法,要先算乘法。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例题解析 1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 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应先算什么?
50﹣15×2
=50﹣30 =20(元) 答:应找回20元。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1
5×3+20
= 15+20
=35
2.不管乘法在算式前,还是后,都要先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