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及对传统传播理论提出的新问题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网络等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以下特点:1. 大众参与度高: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并且可以主动参与到信息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中。
这种大众参与度的提高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面临挑战。
2. 传播成本低: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成本更低。
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体平台发布信息,而无需投入大量资金。
这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也给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3. 信息碎片化:网络等新兴媒体平台给予用户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也容易使得信息变得碎片化。
用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容易陷入信息过载的困扰,同时也会选择性地接触和传播信息,这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挑战。
1. 加强传媒素养:面对信息的碎片化和泛滥,我们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媒体素养。
这包括媒体素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
应该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信度,不盲目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同时也要养成主动参与信息生成和传播的习惯。
2. 留心信息来源:面对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警惕,留心信息的来源。
我们应该选择可信的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并且多方求证,避免相信和传播不准确的信息。
同时也要警惕信息滥用和利益驱动的虚假信息。
3. 积极参与信息生成和传播:网络等新兴媒体平台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信息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影响他人,同时也要合理、负责地使用媒体平台。
参与信息传播的也要时刻保持客观、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
4. 倡导媒体伦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快速,但也加大了信息的滥用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和传播者,我们应该坚守媒体伦理,传播真实、客观、公正的信息,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多数人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特点更加突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针对这些特点,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使传播更加高效、有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传播速度快。
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零时差”,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播到全球各地,这对于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
2. 互动性强。
网络等新兴媒体可以实现即时互动和多方交流,使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形成了复杂的网络交互关系。
这种互动性也使传播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
3. 多样化。
网络等新兴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传播需求。
4. 透明度。
因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自由传播的特点,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可信度往往需要更多关注和探究,透明度成为传播中的重要问题。
5. 持续性。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可以持续不断地传播,对于舆论引导和社会影响产生长期性的影响。
针对以上特点,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内容质量管理。
鉴于网络等新兴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透明度低的特点,应加强对内容质量的管理,严格筛选、审核信息来源和真实性,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2. 提高传播效率。
传统新闻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主要是单向传播,而网络等新兴媒体则是多向传播、多方互动。
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传播效率,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及时回应用户反馈和需求,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4. 个性化传播。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传播,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加强监管和自律。
面对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特点,需要加强传播监管和自律,建立起一套符合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监管和自律制度,保证信息传播的健康和有序。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与挑战有哪些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与挑战有哪些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传播也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面临着诸多挑战。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在网络环境下,新闻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
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几乎能实现实时传播。
这使得公众能够迅速获取最新的信息,但同时也对新闻的准确性和核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播渠道多元化。
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新闻APP、视频平台等都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这让新闻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但也导致了信息的分散和筛选的困难。
互动性增强。
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他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与新闻发布者和其他受众进行互动交流。
这种互动能够促进公众对新闻的关注和讨论,但也可能引发网络舆论的失控。
内容形式多样化。
除了文字报道,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让新闻更加生动、直观。
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吸引更多受众,但也可能导致一些新闻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深度。
个性化定制突出。
根据用户的兴趣、浏览历史和偏好,网络新闻能够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内容。
这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容易造成信息茧房,使人们只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限制了视野的拓展。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
由于网络传播的低门槛和快速性,虚假新闻、谣言等不实信息容易泛滥。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以达到某种目的,这不仅误导了公众,也损害了新闻的公信力。
信息过载与筛选困难。
大量的新闻信息充斥在网络中,使得受众难以筛选出有价值、真实可靠的新闻。
过多的信息可能导致人们感到疲惫和困惑,无法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网络舆论的管理难度大。
在网络环境下,公众的意见表达更加自由和直接,容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但舆论的情绪化、偏激性和盲目性也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带来一定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泛和迅速。
这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的特点、影响和挑战。
一、信息的快速传播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平台,人们可以快速发布、分享和传播各种形式的文化内容。
这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与多样性,使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
二、互动与参与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更加互动和参与性。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分享和点赞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文化内容的创造和传播中。
这种互动性促进了用户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加活跃和延续。
三、文化多元性互联网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会。
人们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了解和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
同时,互联网还为小众文化和独立创作提供了展示和传播的渠道,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不仅对传统文化形式有影响,也对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互联网,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更便捷地被传播和推广,艺术家和创作者也可以直接与观众和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
但同时,也面临着盗版、版权纠纷等问题,需要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五、信息过载和碎片化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也面临着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问题。
虽然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用户可以获取更多的文化内容,但大量的信息也使得用户很难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和有质量的内容。
同时,碎片化的传播形式也可能导致用户对文化的理解和消化变得肤浅和片面。
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虽然互联网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更多机会,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和扭曲。
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
结论: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快速、互动、多元、发展等特点,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与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即新媒体时代。
在这个时代,信息传播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以及相关的挑战。
一、信息传播特点1. 实时性和快速性新媒体时代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和快速性。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新闻、事件和观点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
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个人用户,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发布和分享信息,促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
2. 互动性和参与性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传统媒体模式下,信息传播是单向的,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他人实时互动,评论和分享别人的观点。
这种互动和参与性,使得信息传播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变得更加活跃和多样化。
3. 多样性和个性化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和观看,而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对信息的选择和呈现。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具有选择性和个性化,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二、信息传播面临的挑战1. 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面临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的挑战。
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互动性,虚假信息和谣言可以迅速传播,误导公众。
一些不负责任的个人和组织,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虚假信息,以满足自己的目的。
2. 隐私和安全问题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增加了隐私和安全问题。
人们在使用互联网和移动平台时,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或滥用。
此外,一些不良分子可能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攻击和诈骗活动,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3. 信息过载和筛选困境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筛选困境。
随着信息的爆炸增长,人们往往难以同时获取和理解大量的信息。
另外,由于传统媒体的衰落,真假信息难以区分,人们面临着更大的困扰。
4. 知识产权和版权问题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给知识产权和版权带来了挑战。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网络等新兴媒体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快速传播、全球范围、多元化和互动性。
面对这些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新兴媒体传播。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传播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比传统媒体快得多,几乎可以实时传播。
这就意味着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快了,但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不可控因素。
面对这一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机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我们还可以利用快速传播的优势,及时将重要信息推送给受众,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网络等新兴媒体具有全球范围特点。
通过网络,信息可以以迅猛的速度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这就使得信息具有了全球影响力,同时也给传播者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我们需要积极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还需要加强版权保护,避免信息的非法传播和盗用,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网络等新兴媒体具有多元化特点。
网络上的信息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这种多元化的形式给传播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创作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信息分类和整理,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让用户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
我们也需要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人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网络等新兴媒体具有互动性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等新兴媒体更加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形式与传播者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性可以增加用户对信息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用户的反馈和意见收集,将用户的需求融入到传播策略中,提高用户满意度。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对我们的传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版权保护和信息整理分类工作,培养人们的信息辨别能力,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和反馈。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正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传播意见的主要渠道。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具有下列特点:一、信息更新速度快。
新兴媒体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有着极快的信息传递速度,可以实现实时发布、实时传播。
因此,新兴媒体成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沟通的重要渠道。
二、信息传播范围广。
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信息传播突破了地域限制,信息的传播范围大大拓展了,传播效果也更加直接和有效。
三、信息传播形式多样。
因为新兴媒体的信息可以在网上以多种形式表现,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因此相比于传统媒体,具有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四、信息真实性有待考察。
由于新兴媒体的信息更新快,传播范围广,难免会出现虚假信息、造谣传谣的情况,这就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注重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和验证。
面对上述特点,企业应开展相关应对策略:一、提高信息发布效率。
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优化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信息发布的效率。
如,快速发布危机信息,加强危机公关的互动传播,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二、建立健全的网络营销体系。
利用新兴媒体,加强网络营销,增强品牌知名度。
通过有效的社交媒体推广、网络广告等手段,提升企业的曝光度和用户信任度。
三、保障信息真实性。
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核实,及时更新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有效降低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监管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有害信息,确保网络传播环境的安全有序。
总之,在新兴媒体时代,企业应该加强应对策略的制定,根据新兴媒体与用户的交互方式特点,在保障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提高品牌知名度,做到信息的准确传递,增强公众信任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及问题浅析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及问题浅析摘要:近几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它在新闻传播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这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种种高科技特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划时代的革命性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也必将对使用者在文化层面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然而,我们在看到它的闪光之处的同时,也应该深入分析网络新闻传播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新闻冲击特点问题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在中国日渐普及,有关网络传播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网络传播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它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人们影响的方式,同时也向传统媒体发起了挑战。
1、网络新闻媒体与我国传统媒体存在的新闻文化的种种冲击网络在我国传播领域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闻上网势在必行。
也有许多新闻单位在这方面有所行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同时,新闻的网络传播也给我国的新闻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从深一层次来看,由网络自身“个人”化特性,而给我国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闻文化带来的冲击显得尤为显著。
网络的介入,使我国新闻文化“集体主义”的精神面临着冲击。
1.1“小众化”的网络新闻传播网络对于我国来讲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其从业者和使用者也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年轻化态势。
据调查我国上网者有85%是年轻人,整个电脑业的从业者中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也是有目共睹的。
从主观上来讲,网络作为新事物符合了年轻人的心理特点,以及作为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丰富信息和感官上的刺激,满足了年轻人成长阶段的特殊需要。
从客观上来讲,计算机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领域,对它的掌握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年轻人的教育满足了这一需要。
从网络传播内容的角度看,网上新闻文风活泼,文字精练,信息内容新鲜前卫,冲击力强,节奏强劲,处处体现出了迎合年轻人口味的特点。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新兴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
它们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对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出发,探讨应对策略。
一、传播特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速度快:网络等新兴媒体以其快速的传播速度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只需要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即可完成,实时传递,无时差限制,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
2. 互动性强:网络等新兴媒体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行为来参与信息的传播,形成一个信息传播的闭环。
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体直接与发布者进行互动,实现双向沟通。
3. 传播范围广:网络等新兴媒体以其无国界的优势,将信息传播的范围拓展到全球。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体轻松获得信息,实现全球传播。
这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大,信息的影响力也变得更为强大。
二、应对策略针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媒体传播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加强信息传播和管理:1. 提高传播速度:提高信息发布的效率,及时发布新闻、资讯等内容,以捕捉读者的注意。
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推送消息、短信提醒等方式,将信息传播给用户,增加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2. 加强互动与参与:引导用户参与信息传播,鼓励用户进行评论、分享、点赞等互动行为。
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可以增加用户对信息的关注度,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接受用户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传播策略。
3. 提高信息质量: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被广泛质疑,媒体传播者要加强信息核实和筛选,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要加强专业素养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从而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4.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竞争激烈,媒体传播者要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提供独特的内容和服务,以吸引用户的关注。
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优缺点特征和解决方案

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优缺点特征和解决方案互联网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传播媒介,具有许多优点和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优缺点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优点特征:1.全球性传播: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全球性,无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这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可以迅速传达观点和文字。
2.传播范围广泛:互联网赋予普通人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渠道传播信息的能力,不再受传统媒体的限制,使得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既包括大众媒体的宣传,也包括个人观点的传播。
3.互动性强:互联网传播媒介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评论和分享。
这使得信息更加丰富、多样化,增加了传播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4.实时性高:互联网传播可以几乎实时传达信息,比如新闻、事件、产品发布等。
这使得人们可以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做出更快的反应。
二、缺点问题:1.虚假信息泛滥:互联网传播媒介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包括谣言、假新闻等。
这些虚假信息不仅误导了公众,还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2.隐私泄露风险:在互联网上传播个人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隐私泄露的风险。
个人信息的被滥用可能导致个人和财产安全的威胁,甚至造成身份盗窃等严重后果。
3.网络暴力和欺凌问题:互联网传播媒介上存在着网上欺凌、网络暴力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心理和社会的伤害,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和青少年的影响更为严重。
三、解决方案:1.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信息真实性的审核和管理,对虚假信息进行及时删除和追责,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和可信度。
2.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公司应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滥用。
3.建立健全的网络法律法规:国家应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传播的规范和责任,重点打击虚假信息、网络欺凌等违法行为。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所带来的问题分析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所带来的问题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其舆论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日益明显,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传统模式,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和演变。
然而,这种趋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公正性、安全性等,亟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探讨其带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我们将对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进行概述,分析其在信息传播速度、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方面的变化。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这种趋势所带来的问题,如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暴力的频发、个人隐私的泄露等。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引起社会各界对网络信息传播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国网络信息传播舆论化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我国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出明显的舆论化趋势。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舆论场的多元化:随着社交媒体、新闻聚合平台、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形态的涌现,舆论场逐渐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各类网络平台成为公众发声、意见交换和舆论形成的重要场所,不同观点和立场在网络空间交织碰撞,形成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
舆论传播的速度化: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得舆论生成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一条热门新闻或事件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舆论影响力不断增强,对社会事件和公共政策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舆论表达的个性化: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个人成为舆论表达的主体。
通过微博、博客、论坛等渠道,个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网络和新兴媒体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网络和新兴媒体传播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1 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和新兴媒体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和传播信息,没有传统媒体的限制和审查。
这种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信息更加多样化和自由,但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
1.2 互动性和参与性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和新兴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主动参与信息的创造和传播。
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增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但也增加了信息流通的复杂性和混乱性。
1.3 多媒体性和融合性网络和新兴媒体是多媒体的传播平台,可以联合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播。
网络和新兴媒体也具有融合性的特点,传统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通过网络和新兴媒体进行混搭和融合。
1.4 即时性和时效性网络和新兴媒体传播的特点之一是即时性和时效性。
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全球各地,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发布。
这种即时性和时效性增加了信息的实用性和影响力,但也容易引发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
1.5 分散化和碎片化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和新兴媒体传播更加分散化和碎片化。
用户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内容也呈现碎片化的特点。
这种分散化和碎片化使得信息的获取和整合更加困难,需要针对不同平台和受众进行个性化的传播策略。
二、应对策略2.1 提高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网络和新兴媒体传播的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应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信息发布者的自律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发布真实、客观、有据可查的信息。
要加强信息的自审和互审机制,通过各种评估和验证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辨别。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鉴别能力。
2.2 加强用户教育和引导网络和新兴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权利和选择,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混乱的问题。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主要包括即时性、广泛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方面。
面对这些特点,传统媒体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即时性要求传统媒体加强实时新闻报道能力。
在过去,传统媒体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来传播新闻,需要一定的制作、传输和发布时间。
而新兴媒体的即时性要求媒体在第一时间获取、整理和发布新闻。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应增加即时新闻报道的人力和技术投入,建立相应的新闻采编制度,提高新闻短视频等快速传播的能力,以确保在信息传播领域能与网络媒体一决高下。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广泛性要求传统媒体扩大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仅以报纸、电视等有限的媒介传播新闻,而新兴媒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平台进行传播,覆盖面更广。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与新兴媒体合作,共同开辟新的传播渠道,如与网络平台合作进行内容共享、与社交媒体合作进行品牌宣传等。
传统媒体也应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出适应移动终端的新闻客户端,提供全方位的新闻资讯服务。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互动性要求传统媒体增强用户参与。
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向的,用户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新兴媒体则可以实现用户与媒体、用户之间的多向互动。
传统媒体可以引入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与用户进行互动,如回答用户问题、发布用户意见等。
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网民调查、用户评论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新闻服务。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媒体提供定制化服务。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通常是面向大众的,追求客观性和公正性。
而新兴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如个性化推荐、定制化阅读等。
传统媒体可以借鉴新兴媒体的个性化运营经验,开展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分众化传播,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新闻内容,增加用户粘性。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媒体应加强即时新闻报道能力,拓宽传播渠道,增强用户参与度,提供定制化服务。
网络新媒体传播论文

网络新媒体传播论文网络新媒体传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特点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1. 实时性传播网络新媒体以其快速的传输速度和广泛的传播范围,使信息能够几乎实时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可以更迅速地报道社会事件、突发新闻,满足人们对及时信息的需求。
2. 互动性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相比,网络新媒体更重视与用户的互动。
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功能,用户可以积极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直接参与新闻的创作和传播,达到了一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共享。
二、网络新媒体的特点1. 多样化的传播内容网络新媒体涵盖了新闻、音乐、电影、游戏等各类内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同时,网络新媒体也给用户提供了自主创作的空间,使个人观点和创作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2. 精准度的传播目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算法,网络新媒体可以更准确地将目标受众与适合他们的信息对接。
用户通过个人偏好的记录、历史浏览等方式,网络新媒体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推送,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三、网络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1. 竞争与融合网络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压力。
传统媒体必须通过发展新技术、创新内容等方式来与网络新媒体展开融合,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2. 信息快速传播网络新媒体的迅速传播速度也加速了传统媒体信息的传递。
新闻事件往往在网络上首先被报道和讨论,然后再被传统媒体报道和评论。
这种方式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广泛。
四、网络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移动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设备正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媒体的主要手段。
未来,网络新媒体将更加注重移动化发展,在移动终端上提供更便捷的传播方式。
2. 多媒体融合未来,网络新媒体将进一步融合各类媒体形式,如图像、视频、音频等。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变革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化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变革,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如音乐、电影、书籍、艺术作品等。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互联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产品。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无论是文艺电影还是商业大片,互联网都能提供给人们丰富多样的选择。
2. 个性化: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自己的文化体验,如通过音乐平台创建自己的歌单、通过视频网站订阅自己喜欢的节目等。
这种个性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产品,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3. 互动性: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评论区等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性的文化传播方式使得文化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二、传统媒体的变革互联网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它们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1. 内容多样性: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内容,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
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内容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传统媒体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内容,以吸引观众和读者。
2. 互动性: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而传统媒体的互动性相对较弱。
观众和读者只能被动接受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无法与媒体进行互动和交流。
因此,传统媒体需要加强与观众和读者的互动,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
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受到了颠覆和重新定义。
互联网以其高效、便捷、全球化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现状和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特点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相当广阔的舞台,各种文化形式的传播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无论是音乐、电影、艺术还是文学,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2. 即时性:互联网传播的文化信息可以实时更新,人们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文化动态和事件。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个人和机构也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文化观点和创作。
3. 互动性:互联网文化传播强调用户参与和互动,用户能够在网上发表评论、互相交流观点、分享自己的创作等。
这种互动性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开放和民主化。
4. 精准性: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和个人偏好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推荐。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文化产品和信息。
二、互联网文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影响1. 促进文化多元化: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地域限制和门槛,使得全球各地的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
这样的多元化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人们可以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品,增强了文化多样性。
2. 拓展文化市场:互联网为文化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艺术家、音乐家、作家等可以更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传播自己的作品,与全球观众直接进行互动和交流。
同时,互联网也为文化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购买到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
3. 挑战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文化传播的兴起对传统文化产业带来了挑战。
传统媒体和文化机构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积极创新和变革。
同时,互联网也给了个人和小团体更多的机会展示和推广自己的作品,降低了参与门槛。
4. 网络文化乱象:互联网文化传播带来了一些问题和隐患。
网络化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方式探析

网络化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方式探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化时代对于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析网络化时代下新闻传播方式的特点和影响,并探讨网络化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及其应对之策。
一、新闻传播方式的特点网络化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传统媒体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及时性:互联网的迅速传播和实时互动的特点使得新闻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播。
一条重要新闻发生后,各大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会迅速报道,并通过推送消息等形式通知用户。
2. 多样性: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获取新闻的方式,包括新闻网站、博客、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
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获取新闻的渠道,使得新闻传播更加个性化。
3. 互动性: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的,而互联网则打破了这种传播模式,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互动。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分享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传播中,甚至可以成为参与新闻报道的一方。
二、网络化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网络化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传统媒体受众的流失,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加丰富、及时的新闻。
传统媒体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2. 挑战新闻真实性:互联网上的新闻来源繁多,真实性难以保证,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甚至谣言。
这对传统媒体的可信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需要传统媒体通过提供可靠的新闻来保持优势。
3. 改变新闻报道方式:网络化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要求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这对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媒体需要加强技术建设,提高新闻报道的速度和质量,同时注重用户互动和反馈。
三、传统媒体应对网络化时代的策略面对网络化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传统媒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变化。
1. 加强互联网技术建设:传统媒体需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建设,建立起自己的新闻网站和移动客户端,提供用户方便、快捷的新闻服务。
浅谈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浅谈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媒体面临着来自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巨大冲击和压力。
本文将从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点、传统媒体的困境以及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谈。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尺度大。
互联网新闻传播在进行搜集、传递和呈现新闻事件时具有及时性、方便性和互动性的优势。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新闻传播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实时更新,并且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互联网新闻传播还可以通过评论和分享等功能,使用户与新闻内容进行互动。
这些特点使得互联网新闻传播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传统媒体,在信息获取速度、信息选择性以及互动性等方面相对劣势明显。
传统媒体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主要载体,受限于纸质媒体的印刷和分发时间等方面的局限,其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传统媒体的新闻选择性相对较窄,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新闻类别和内容。
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比较有限,受众只能通过电话或信件等方式与媒体进行沟通,无法实现即时回应。
这些问题限制了传统媒体在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互联网新闻传播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与过去只能依靠传统媒体获取新闻不同,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轻松地获取新闻信息。
互联网新闻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新闻内容得以实时更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新闻来源和内容,传统媒体的传递渠道被大幅度冲击。
互联网新闻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广告和实体销售来获取收入,而互联网新闻传播则通过广告、用户付费以及电子商务等途径获得营收。
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广告模式更具灵活性和精准度,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消费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向投放。
互联网新闻传播还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如直播、自媒体等,进一步挤压传统媒体的广告和市场份额。
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及对传统传播理论提出的新问题

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及对传统传播理论提出的新问题孙雅妮摘要 :网络传播出现后呈现出许多传统传播方式不具备的新特点 ,这些新特点相应的对传统的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传播 ;传播理论 ;控制研究 ;媒介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出现 ,传统的传播理论和传统的大众传媒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一方面,旧的传播理论需要适应传播科技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变化,另一方面,新的传播实践也需要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这就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网络传播对传统的传播理论提出了哪些新问题呢?本文试就传播学研究的几大领域—传播者和受传者分析,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分别作一分析。
网络世界出现后,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往对传播规律的认识应该作哪些调整和发展呢?笔者认为,迄今为止传播学揭示的人类传播的基本规律并未改变,但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这些规律却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规律本身也在实践中不断延伸和发展。
一、传播者和受传者分析网络传播的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受传者也是一样。
所以网络传播包含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形态。
这些传播形态中传受双方都会频繁而方便地互易其位。
这一点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尤为明显。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本来仅适用于人际传播,网络上的大众传播正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人际传播化,使这一模式也适用于网络传播。
大众传播的传方越来越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直接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大众传播的受方越来越能就收到的信息迅速做出反馈、发表意见 ,而这种反馈或意见 ,又很快作为新的大众传播内容传向广大公众。
传统媒介形式 ,信息通常由传方推向受方 ,而在网络世界更多的是受方根据自身的要求主动搜索、主动寻觅 ,传方的主动变为受方的主动 ,传方的推出 (push)变为受方的索取 (pull)。
这种情况在网络世界出现以前并非没有 ,读者在书店寻觅所要的书籍、在报摊选购所要的报纸便是一种主动索取 ,但是网上检索则把这种行为经常化、广泛化了 ,人们打开互联网 ,就能自由浏览、搜索、选择 ,传方的主导性相对减弱 ,受方的主动性空前增强。
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发展

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发展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涌现出来,在移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已经不容易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很多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开始出现在大众的眼前,新媒体也成为最广泛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一种媒体形式。
现以本文浅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转型。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目录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理论概述(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概念(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劣势对比1、传播时效性2、渠道广泛性3、功能多样性4、受众互动性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面临的问题(一)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但真实性低(二)传统媒体具有权威性,但时效性差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一)、传统媒体急需突破转型(二)、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四)、新媒体时代传播存在的弊端1、网络暴力需要遏制2、网络谣言和水军扰乱社会秩序四、解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两者融合发展(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融合(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发展(三)、新媒体应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五、结论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理论概述(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概念在一般意义上,人们把传统媒体界定为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和广播、电影等电子媒体,这是和媒体自身发展的历史状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对媒体业历史过程的自然总结。
而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书。
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E·Rosl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使用了“New Media”一词。
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流行并迅速扩展至全世界。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一般认为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介质、载体和传播平台、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及对传统传播理论提出的新问题孙雅妮摘要 :网络传播出现后呈现出许多传统传播方式不具备的新特点 ,这些新特点相应的对传统的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传播 ;传播理论 ;控制研究 ;媒介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出现 ,传统的传播理论和传统的大众传媒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一方面,旧的传播理论需要适应传播科技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变化,另一方面,新的传播实践也需要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这就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网络传播对传统的传播理论提出了哪些新问题呢?本文试就传播学研究的几大领域—传播者和受传者分析,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分别作一分析。
网络世界出现后,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往对传播规律的认识应该作哪些调整和发展呢?笔者认为,迄今为止传播学揭示的人类传播的基本规律并未改变,但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这些规律却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规律本身也在实践中不断延伸和发展。
一、传播者和受传者分析网络传播的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受传者也是一样。
所以网络传播包含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形态。
这些传播形态中传受双方都会频繁而方便地互易其位。
这一点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尤为明显。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本来仅适用于人际传播,网络上的大众传播正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人际传播化,使这一模式也适用于网络传播。
大众传播的传方越来越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直接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大众传播的受方越来越能就收到的信息迅速做出反馈、发表意见 ,而这种反馈或意见 ,又很快作为新的大众传播内容传向广大公众。
传统媒介形式 ,信息通常由传方推向受方 ,而在网络世界更多的是受方根据自身的要求主动搜索、主动寻觅 ,传方的主动变为受方的主动 ,传方的推出 (push)变为受方的索取 (pull)。
这种情况在网络世界出现以前并非没有 ,读者在书店寻觅所要的书籍、在报摊选购所要的报纸便是一种主动索取 ,但是网上检索则把这种行为经常化、广泛化了 ,人们打开互联网 ,就能自由浏览、搜索、选择 ,传方的主导性相对减弱 ,受方的主动性空前增强。
所以从受众角度出发的传播理论应该受到重视 ,比如“使用与满足”理论 ;以往传播者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应该进行修正 ,比如“议程设置理论” , “沉默的螺旋”理论都认为传统的大众传媒以其公开性、普遍性、报道内容的类似性和累计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选择性接触”的困难性对舆论有强大的影响作用。
在网络世界这种影响就因受传者选择性权利及能力的增强而大打折扣 ,反过来 ,受传者作为权利主体反而成为舆论形成的重要力量。
二、控制研究在传播学的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这种新媒介必须研究全新的控制方法。
其原因是,网络是个开放的系统 ,个人化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主要特点。
对于网络传媒 ,无论是外部控制 ,还是内部控制 ,都不易实现。
在网络传播研究中 ,控制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个难题 ,还没有找到比较完善的控制研究方法。
(二)目标市场调整如前所述 ,上海西门子公司目前所占领的市场基本上处于国内移动通信的二级或三级市场 ,已有市场在整个行业中影响力不明显 ,公司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重新调整和选择。
公司对不同的目标市场进行选择时 ,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发展前景是公司进行目标市场选择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只有目标市场具有足够的规模和潜在的发展空间 ,公司才有可能进入该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的竞争程度决定了公司进入该市场的难易程度以及获得盈利的可能性。
公司的资源是决定确保公司在该目标市场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只有目标市场具有适度的规模和发展前景 ,公司具有竞争优势和必要的内部资源 ,公司才可以决定进入该目标市场。
(三)所有者结构关系调整上海西门子在所有者结构存在问题是 :①德国西门子在技术和价格政策方面对上海西门子的限制较多 ;②德国西门子与上海西门子之间的利润分配政策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从过去两年的全球市场情况来看 ,中国成为德国西门子在移动通信方面的利润增长点。
德国西门子应该给予更为宽松的管理环境 ,从而使上海西门子进入更快的发展轨道。
如 :①技术和产品全面向国内转移 ,实现研发中心的本地化 ;②产品定价政策适当放开 ,使上海西门子能够根据国内市场的变化而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 ;③调整利润分配比例 ,减少多重收取利润 ,改善上海西门子目前的财务状况。
(四)价格政策调整上海西门子的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是 :①价格水平受到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约束和限制 ,不能根据国内市场的变化而采取灵活的价格水平 ;②产品价格水平偏高 ,从而使公司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③功能报价体系不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 ,必须对功能报价体系进行调整。
具体调整措施如下 :①德国西门子公司适当下放定价权力 ,赋予上海西门子单独定价权力 ,使公司能够根据国内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竞争。
②德国西门子应该改变注重利润的观点 ,不能过于强调利润而不考虑市场占有率。
造成产品目前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德国西门子过于强调利润而不愿降低产品价格 ,但是目前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特点就是价格竞争 ,价格偏高使得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并且无法通过低价渗透策略进入新的目标市场。
③对目前的功能报价体系进入调整 ,采用软硬件分开的报价体系 ,包括对原来的功能单元进行分解 ,细化到软硬件结构 ,并对每个软硬件进行明确报价 ,使客户了解所购买的产品的具体内容和价格 ,并且可以进行分项比较和分析。
降低产品价格 ,不能全部依靠产品稳定性进行竞争。
⑥加大产品的营销力度 ,把上述产品作为主推产品。
⑦全力进入新目标市场 ,可采取价格渗透等策略。
三、内容分析网络传播的内容也是信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
网络传播和其他传播形式一样 ,都使用的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不同的是网络传播可以灵活的应用各种符号 ,不局限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不象报刊只能用视觉号 ,广播只能用听觉符号。
另外 ,通过网络的链接 ,还可以在各种符号之间跳转。
网络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当然 ,和人际传播相比 ,网络传播的手段还是略逊一筹 ,触觉符号、嗅觉符号现在看来在网络中是无法传输的。
符号的复杂性为内容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网络如何有效使用各种符号 ,不同符号对受传者的心理作用 ,主流意识形态是怎么形成的 ,谁为网络内容把关等等。
四、媒介分析媒介分析又称工具分析。
大众传播学中的媒介具有双重的含义 ,一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 ,渠道或技术手段 ,如报纸 ,书刊 ,广播 ,电视等传播媒介 ,二是指从事信息采集 ,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 ,如报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媒组织。
网络媒介不但是人类传播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工具,而且集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传播媒介之大成,从根本上突破了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局限。
在网络传播中,传递的已不是单独作用于某种感官的信息(如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 ,而是把文字、数据、图像和声音等融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是传播方式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突破。
在新的多媒体集成环境里,原有的不同媒介的技术鸿沟已不存在,各种传统的传媒在激烈的竞争中相互渗透,出现了整合的趋势。
传播工具及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提高了传播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和决定了传播的性质。
人类传播包括个人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不同类型。
个人传播是一种点对点的传播,传播中虽然也要使用工具(如书信、电话) ,但它不影响传播的内容和性质;而大众传播是一种点对面的传播,传播成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定向的活动。
大众传媒不仅是一种传播工具,而且是一种生产资料,是一种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媒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同时又是信息和舆论传播的控制者。
在大众传播中,作为工具和技术的传媒与作为社会组织的传媒是分不开的,谁掌握了媒介谁就控制了信息和舆论。
网络传播改变了传播者与传播工具之间的关系。
网络传播既有点对点的传播又有点对面的传播,还有面对点、多点对多点的传播。
从技术上讲,网络传播无非是将世界范围内属于不同个人和群体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以及外设联结在一起,实现其间的相互通信。
虽然网络也包括由大量硬件和软件构成的基础设施系统,但它不是传播的主体,也不能决定传播的性质。
真正的传播主体是那些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生产、处理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和个人。
互联网络为众多的个人或非专业组织和团体参与社会传播提供了手段和机会。
网络属于全社会 ,任何传播者都只能参与而不能拥有。
传播工具与传播者的分离给传播理论尤其是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提出许多新问题 :如怎么认识网络媒体的性质 ,传统媒体的指导性功能如何在网络媒体中体现 ,社会通过什么来实现对传播者及传播组织的控制和规范等等。
网络作为新媒介具有无限的威力和无穷的魅力 ,它迅猛的发展态势使传统的大众传媒一时黯然失色 ,传播学研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无论网络技术如何发展 ,它总是一种为人所掌握的技术手段 ,仍属于传播工具的大范畴。
因此 ,传播研究只要从自身出发 ,对传统的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改造和变革 ,依然可以用于指导网络传播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试论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的冲击 [DB/OL]. (2004-621). http :/ / ruanzixiao. diy. myrice. com/ cj. html.[2]张允若 .关于网络传播的一些理论思考 [J ].国际新闻界 ,2002 (1) .[3]郭庆光 .传播学原理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9.[4 ]梅琼林 .新媒介催生新的传播学研究方法[DB/ OL ]. (2006 -3 -15). http://www. cass. net. cn/file/2006031556658. html.(责任编辑 :帅时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