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试题及答案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试题及答案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 )。
A,战后恢复阶段B,快速增长阶段C,滞胀阶段D,调整阶段E,转变阶段2,英国首相邱吉尔提出的“三环外交”的内涵是指( )。
A,英国自身和英联邦为第一环B,英国与美国特殊关系为第二环C,英国与欧共体的关系为第三环D,重建“欧洲大家庭”为第三环E,英国是三环的总枢纽3,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战略是( )A,和平战略 B,解放战略C,遏制战略 D,缓和战略 E,超越遏制战略4,美国最早正式提出“人权外交”的是( )A,杜鲁门政府 B,尼克松政府C,里根政府 D,卡特政府 E,克林顿政府5,西方国家中提出并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是( )A,美国肯尼迪政府 B,日本田中角荣政府C,法国戴高乐政府 D,西德勃兰特政府 E,美国尼克松政府6,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方针的是( )A,英国撒切尔政府 B,法国戴高乐政府C,日本田中角荣政府 D,西德科尔政府 E,法国戴高乐政府7,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A,布鲁塞尔条约 B,罗马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阿姆斯特丹条约 E,欧洲煤钢联营条约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有( )A,和平的国际环境 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C,生产关系的调整 D,对第三世界的剥削与廉价原材料的掠夺E,奉行凯恩斯主义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 )A,世界银行 B,西方八国集团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E,七十七国集团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战略采取的措施是( )A,积极争取建立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B,极力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C,立足亚太,逐步确立与美、欧抗衡的势力范围D,进一步扩充军事实力,加强海外军事活动E,重视发展同东盟、中国的关系,加强与俄罗斯的对话1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 A,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多层化B,阶级斗争趋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C,国家机器分权制衡发生变化,行政权力的膨胀成为普遍的现象D,民主进程取得新进展,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E,利益集团广泛建立,新闻舆论的作用日益增大12,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在外交上推行戴高乐主义,主要做法是( )A,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 B,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C,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D,争取实现法德合作E,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扩张13,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执政后推行“新东方政策”,其内容主要有( )A,巩固与西方国家结盟的同时,争取与东方国家达成谅解B,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C,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D,努力改善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E,放弃谋求德国的统一,主张两德并存14,几十年来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重要成就,主要有( )A,成立关税同盟 B,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C,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D,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E,实行统一货币——欧元15,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A,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B,社会生产领域进行了重大调整C,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的加深和协调D,国内外环境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外部条件E,掠夺第三世界的廉价原材料16,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 )A,民主的危机与讽刺问题B,种族歧视和种族矛盾与极端民族主义问题C,精神和信仰危机问题D,老人和妇女问题E,城市暴力、黑社会和艾滋病蔓延等问题1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的现实困难有( )A,各发达国家政府的财政赤字连年扩大,政府的债务负担不断加重B,就业增长缓慢,结构性失业持续存在C,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中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D,福利制度的调整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提上了日程E,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加重,贫富差距加大1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扶助 C,社会救济 D,社会福利 E,社会支付19,标志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文献是( )A,《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B,《罗马条约》 C,《布鲁塞尔条约》D,《欧洲一体化文件》 E,《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0,具典型意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有( )A,美国模式 B,德国模式C,瑞典模式 D,日本模式 E,英国模式21,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原则有( )A,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意见的原则B,主权在民(人民主权)原则C,代议制原则 D,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 E,法制原则22,西方民主政治主要包括的基本制度有( )A,议会制度 B,选举制度 C,政党制度D,行政制度 E,司法制度23,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其实质是( )A,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内外压力B,通过缓和对苏关系,扭转战略上的被动C,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对苏的制约 D,通过牺牲盟友,延缓自身的衰落E,通过维持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24,与遏制战略相比,超越遏制战略的特点是( )A,目标更大 B,空间更广 C,对象更多D,手段更多 E,主体更强25,克林顿政府对外战略重点有( )等A,实现和平、统一、民主的欧洲B,建立稳定、繁荣的亚太共同体C,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繁荣 D,维持强大的美国军事及外交能力E,应付核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等跨国性挑战。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美国两大经济利益集团
经营传统工业中的钢铁、汽车、造船业
的大西洋集团(东部利益集团) 经营新兴工业中的航天、航空、电子产 业的太平洋集团(西部利益集团)
美国主要新闻刊物:
The Los Angeles Times《洛杉矶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 The New York Daily News 《纽约每日新闻》 Chicago Daily Tribune《芝加哥论坛报》 USA Today 《今日美国》 New York Post《纽约邮报》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国际先驱论坛报》 American Express 《美国快报》 Journal of Commerce 《商业日报》 Tribune 《论坛报》 American News 《美国新闻》 News Weekly 《新闻周刊》 The World Report 《世界报道》
调
第三,经济关系调整的力度加大,竞争中有协
第四,在分配制度上,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对国 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第五,国家垄断资本同盟的发展
第一次调整:20世纪30年代初,强
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凯恩 斯主义) 第二次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 代初,是减少国家的干预,让市场 机制更多地发挥作用。(新自由主 义和新保守主义) 第三次调整:90年代中期 (第三条 道路)
(3)国家结构形式
1776-1787年的美国为邦联制国家。 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改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在建立统一的联邦政权的基础上,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 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 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 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 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如征税,举债,铸币, 维持军队,主持外交,管理州际和国际贸易等。不经宪法列举的其 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 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抢进推动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说,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再次,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
二是加强与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
三做好人才创新的举措,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主要指美国苏联赢过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第四章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政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利益集团 尼克松主义 边自主外交 欧洲联盟 遏制战略
超越遏制战略 多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称西方国家。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欧美西方出现,我们把资本主义世 界也称为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这个词进一 步成为一个地理政治概念,西方是相对于处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东面的苏联、东欧和亚洲等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国家则泛指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 具体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德国、 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也统称为西方七国,另外还包括 西欧、北欧及大洋洲的共十几个国家。一般认为,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的成员是发达国家的代表。
基本概念
所谓利益集团就是以某种特定利益和价 值目标所维系的人们所组成的集团。它 对议会及政府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 合自己集团利益的要求的决策。利益集 团通过各种方式对议会和政府施加影响, 包括游说、捐款、提供情报、抗议、示 威游行、罢工舆论宣传,等等,对政治 决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尼克松主义: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接任总统之后半年,在 访问日本时途经关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美国要从亚洲进 行战略收缩,虽然美国在军事同盟关系中还居于主导地位,但是 应该发动盟国的积极性。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 《七十年代的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其中把他新 的亚洲政策推广到美国的全球外交。尼克松主义有三个原则:以 伙伴关系为支柱,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其具体内容是: (1)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希 望盟国在对外政策上与美国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 合作,以帮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 (2)缓和同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提出“以谈 判代替对抗”。(3)军事上,提出了将“两个半战争”改为 “一个半战争”,大大地减轻了美国战争准备的规模。美国在尼 克松任内结束了越南战争。 尼克松主义可以看作是70年代美国国力相对下降的表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课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与对外 政策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
制相结合,就构成了不同的经济模式。 • 经济模式是国情和国际环境的产物,此外社会思潮,政
府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等对一国经济模式的形成也 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几种有典型意义的经济模式:
第一,美国模式,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即政府调节 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市场机制的充 分调节始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因,政府作用被限定 在较小的范围内,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比较注 重个人主义与市场竞争。
• 政治体制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 治活动的制度。
• 它首先指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如君 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及委员会制)、结 构形式(如单一制、联邦制与邦联制)以及国家政权机 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如三权分立原则);其次它还包 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其他组织和政治行为的制度(如 政党制度、选举制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在经济体制做出重大改变的同时, 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政 策也不断进行了调整: 1.普遍建立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机制 2.不断调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资本的社会化程度 3.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4.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民主化与现代化 5.建立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美国是美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政体代表着 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另一种典型——实行总统制并贯彻 分权与制衡原则。宪法规定总统领导的行政机关与立 法机关、司法机关分立,平等,互相制衡,不过,实 际上总统是权力机构的核心。美国的政党格局属两党 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当政。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库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当代的科技发展模式是()A,生产—技术—科学 B,生产—科学—技术C,科学—技术—生产 D,技术—科学—生产2、下列哪一个不是当今国际经贸活动支柱的世界三大经济组织()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和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佩克和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A,国际贸易体系 B,国际生产体系C,国际货币体系 D,国际航运体系4、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A,国际贸易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5、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而建立的结构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巴黎统筹委员会C,关贸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1952年提出“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国家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艾森豪威尔 C,丘吉尔 D,铁托7、20世纪70年代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的是A,美国、英国、法国 B,美国、德国、日本()C,美国、西欧、日本 D,美国、加拿大、西欧8、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 A,1968年 B,1971年 C,1973年 D,1975年9、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10、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1、当今世界经济的最新、最显著特征是() A,区域集团化 B,信息化C,全球化 D,南北差距扩大12、作为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列哪一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冷战结束 B,世界经济统一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整体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13、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经济繁荣发展。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调整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调整作者:邱家评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年第12期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调整的内容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有所涉及,但是讲得不多并且很分散,很多同学对此缺乏全面、准确的把握。
现笔者结合有关资料阐述这一问题,希望能帮同学们对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调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战结束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
经济调节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二战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节方法从迷信自发调节到重视政府调节不断演化,凯恩斯主义得到发展。
有的国家利用经济杠杆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制订各种长、中、短期计划来影响经济的发展。
有的国家大力发展国有经济,把关键性的经济部门和企业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
此外,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结合,是现代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体系的发展趋向。
经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2.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与改革。
我们知道,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二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对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
在资本主义国家,私人资本(原为个体资本)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各种股份公司和多国或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的股份化、社会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一个突出的趋向。
目前,资本股份化中法人资本占到了大多数,而法人资本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它们的资本又来自居民,所以呈现浓厚的“资本社会化”色彩。
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全笔记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全笔记第 1 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际经济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
当今主要的世界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成为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世界经济中,这些组织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它们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因此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约束和限制。
区域性经济组织主要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此外还有众多的经济集团遍布世界各地,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 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 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
它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
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 、平等、公平、共存的全球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者既有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则是并行不悖的。
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3、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4、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5、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6、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7、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8、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增长及其原因(一)、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经历1、恢复阶段(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2、高速发展时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3、“滞胀”阶段(1973-1982年)4、调整阶段(1983-冷战结束)5、结构性转变时期(冷战结束至今)(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地位和发展特点1、在世界经济的许多方面占居主导地位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3、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4、产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三)、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1、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2、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3、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和经济协调的加强。
4、对第三世界廉价原材料的掠夺5、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6、同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推动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一)、调整了产权关系(二)、调整了劳资关系(三)、调整了分配关系(四)、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计划化(五)、在各种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联系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模式(一)、美国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二)、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三)、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四)、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一)、现实困难 1、经济周期停滞和经济危机的痼疾2、失业率居高不下3、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持续扩大(二)、深层矛盾1、个别企业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2、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一)、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1、议会制度2、行政制度3、司法制度4、政党制度5、选举制度(二)、政体的主要类型1、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一)、政治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二)、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多层次化(三)、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四)、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五)、政党的纲领和政策趋向中庸(六)、利益集团和大众媒体在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作用加强(七)、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行政权力膨胀(八)、主流政治思潮和非主流政治思潮出现了新的特点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及存在的社会政治问题(一)、资产阶级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民主(二)、政治冷淡主义突出(三)、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四)、两极分化(五)、种族问题突出(六)、精神和信仰危机(七)、社会犯罪(八)、极右翼势力抬头第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实质(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中一致和协调是主要的(二)、其它发达国家对美国的霸道行径也进行了一定的批评和斗争(三)、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和变化(一)、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1、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2、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年)3、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年)(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1、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年)2、卡特时期(1977—1981年)(三)、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1、里根时期(1981—1989年)2、布什时期(1989—1992年)3、克林顿时期(1993—2000年)4、小布什时期(2001年—)三、西欧的对外政策(一)、50年代追随美国反苏反共(二)、60年代联合与自主的倾向增强(三)、70年代到80年代末期,西欧的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增强(四)、冷战结束后,欧洲联盟力争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四、日本的对外政策(一)、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二)、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的“经济外交”(三)、70年代的“多边自主外交”(四)、80年代后,谋求政治大国步伐加快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1、联盟关系2、合作关系3、竞争关系(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及其意义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及其标志(一)、第三世界的含义(二)、“第三世界”概念的提出与发展1、1952年法国学者索维首次提出第三世界的概念2、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3、1974年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会议作了关于“三个世界”的发言(三)、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四)、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1、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2、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是促使世界格局演变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二)、维护世界和平的支柱和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军(三)、第三世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市场(四)、第三世界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成就(一)、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1、发展的准备阶段(1945—1955年)2、起飞阶段(1956—1965年)3、高速增长阶段(1966—1973年)4、开展石油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阶段(1973—1980年)5、停滞阶段(1981—1989年)6、持续增长阶段(1990—1997年)7、调整阶段(1998年-现在)(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的成就1、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获得高速增长2、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进出口结构有所变化,对外贸易额有较大的增长4、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5、民族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自主性不断增强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二)、进口替代战略(三)、出口导向战略(四)、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五)、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调整与改革(一)、战略调整(二)、结构调整(三)、体制改革(四)、对外开放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债务问题(二)、粮食问题(三)、人口问题(四)、环境问题五、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教训(一)、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二)、必须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三)、必须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四)、必须把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五)、必须把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稳定相统一(六)、经济改革必须与政治改革相适应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1、共和制政体(1)、议会共和制(2)、总统共和制2、君主制政体(1)、议会君主制(2)、绝对君主制(3)、二元君主制3、军人政权4、政教合一神权政体5、部落酋长制政体6、党政合一制(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1、一党制2、一党优势制3、两党制4、多党制5、无党制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思潮(一)、民族主义(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定及其因素(一)、民族问题(二)、宗教问题(三)、政治派别和政治权力的问题(四)、专制独裁统治(五)、外国的干涉及国际的影响问题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对外关系一、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南北关系(一)、南北关系的由来与发展(二)、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特点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南南合作(一)、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1、建立了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2、贸易合作3、货币金融合作4、劳务和技术合作(二)、南南合作的意义1、发展民族经济2、实现经济独立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四、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一)、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二)、发展中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联合反帝、反霸的主要和基本的依靠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三)、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六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及其巨大贡献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突出发展1、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发展速度比较快(2)、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3)、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在政治上,各国废除了旧的剥削制度,建立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无产阶级政权,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3、社会主义国家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二)、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进步与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1、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人类社会进步力量2、对世界经济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3、对世界民主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4、促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二)、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探索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动因与实质(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动因1、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苏联模式阻碍了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动因2、东欧国家想摆脱苏联的控制也是一条重要动因3、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和在苏联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4、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及其领导人洞察到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促使其改革的动因(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经历的阶段1、尝试阶段(50年代初期-60年代初)2、深入发展阶段(60年代初-70年代中)3、全面改革并遭受挫折阶段(70年代中-80年代末)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调整(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1、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1、朝鲜2、越南3、老挝4、古巴第三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其原因和教训(一)、东欧剧变的原因1、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2、各国执政党建设存在严重问题,经济、政治政策失误,是东欧剧变的内在原因3、长期以来苏联东欧关系的不正常和戈尔巴乔夫调整东欧政策对东欧剧变产生了深远与直接的影响4、西方多年来对东欧进行和平渗透,以及在1989年东欧剧变中的推波助澜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二)、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1、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动摇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2、苏联党长期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3、苏联长期实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庞大的军费开支与援外开支使得国家经济不堪重负,也是促使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4、新的国际形势下,西方国家加强了“和平演变”攻势,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外部因素(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集中全力发展生产力,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必须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3、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监督4、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5、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颠覆活动高度警惕二、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一)、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次曲折,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局部失败,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展(三)、苏东剧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四)、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之后,只要我们能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必将使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和充满活力,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三、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课题(一)、新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和机遇(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第二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第三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四)、苏联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第四个重大挑战和机遇(五)、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的自身改革带来的重大挑战和机遇第七章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一、东欧国家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前景(一)、经济转轨的方式1、激进的休克疗法2、渐进的经济转轨(二)、经济转型付出巨大代价的原因1、认识上的失误2、各国政策失误造成的管理混乱和失控3、长期积存下来的结构性障碍4、政治制度转型与经济转型同时并进,政局动荡多变1、西方承诺迟迟不兑现(三)、经济转轨仍面临许多问题1、各国制度建设滞后2、市场机制不健全3、基础设施薄弱4、经济增长缺乏后劲2、政府宏观调控不力二、东欧国家政治转轨与社会政治发展趋势(一)、政治转轨的几个阶段1、多党制建立阶段(1989~1992年)2、多党议会民主框架形成阶段(1993~1995年)3、多党议会民主制巩固和完善阶段(1996年至今)(二)、存在的政治社会问题1、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加剧2、贪污腐化、社会犯罪问题严重3、人民的政治热情趋于冷淡,政府威信降低三、东欧国家外交政策调整与外交关系走向(一)、战略目标西移,东欧国家普遍把“回归欧洲”作为首要的政治和外交目标(二)、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保持正常国家关系,中东欧国家之间加强区域合作(三)、加强与中国等亚太国家的关系四、独联体与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概况(一)、独联体与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概况(二)、独联体各国对独联体政策的演变1、成立之初,各成员国存在着强烈的“独”的倾向2、自1993年以来,独联体内部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联”的趋势(三)、独联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虽签订了大量的协定,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寥寥无几2、如何实行一体化,各国存在很大分歧3、在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中矛盾多,且俄罗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独联体其它成员国对俄罗斯存在着戒备心理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一)、俄罗斯经济体制的转轨1、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2、通过经济自由化,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3、通过大规模私有化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造(二)、经济一波三折,逐步走向恢复(三)、普京政府振兴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二、俄罗斯的政治转轨与社会政治状况(一)、确立以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二)、进入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1、采取措施进一步改革和加强联邦制2、加强了总统权力的政党基础3、重点惩治金融、工业和媒体寡头的非法行为,使国家政权重新“国有化”4、重拳打击车臣等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三、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对外关系(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演变1、“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破产2、“双头鹰”外交政策的出台3、普京外交政策的特点(二)、俄罗斯的对外关系1、俄罗斯不断巩固与独联体的关系2、外交重点在欧洲3、重视改善俄与美国的关系4、俄罗斯不断发展与亚太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第八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一、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对外关系(一)、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期:联苏反美,结成反帝统一战线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二)、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末期:“两个拳头打人”(三)、从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一条线”战略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一)、中国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1、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2、中国调整了“一条线”战略,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内容,即真正不结盟的方针3、中国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二)、中国外交的新局面1、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最稳定的时期2、中美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3、中国同西欧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后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4、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第二节中国对政策的宗旨、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新发展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一)、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三)、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出发点是谋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五、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战略问题的思想(二)、关于中国永远不称霸,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三)、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思想(四)、关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五)、关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思想(六)、关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领土争端的思想(七)、关于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思想(八)、关于新旧格局转换时期“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思想六、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一)、全面把握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时代主题的判断,高举和平和发展两面旗帜(二)、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全方位地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关系(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四)、把握科技革命发展的新趋势,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五)、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六)、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七)、致力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谋求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第三节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一、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一)、新中国的成立,是战后雅尔塔体制中唯一一个不是由美苏安排的大事件,粉碎了美苏控制中国的阴谋(二)、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三)、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革命斗争,促进并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四)、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二、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与作用的扩大(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二)、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三)、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经验;在政治上,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多边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积极而主要的作用三、中国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中国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机遇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和平就是发展的最大机遇2、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我们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提供了重要条件3、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内部保障4、高新技术革命和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二)、中国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在不断发展,世界和平还面临着威胁2、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势必面临激烈的来自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实力方面的竞争压力3、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对立将会使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面临一定的困难4、从国内来看,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仍然是基本国情5、至今,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1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考试题库(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为2分)1.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是:A. 跨国公司B. 主权国家C. 国际组织D. 国家政府答案:B2、1996 年 11 月 13 日 186 个国家云集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世界首脑会议关注的是:A. 粮食匮乏问题B. 资源短缺问题C. 环境恶化问题D. 人口增长问题答案:A3、1972 年的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中的主要内容是:A. 关于经济发展的B.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C. 关于人口增长的D. 关于气候变化的答案:B4、世界上层次最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 北美自由贸易区B. 亚太经合组织C. 欧洲联盟D.东南亚联盟答案:C5、1991 年 12 月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A. 《罗马条约》B.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 《布鲁塞尔条约》答案:C6、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 布雷顿森林协定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答案:B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A. B.77 国集团C. D.答案:D8、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趋势:A.B.C.D.答案:C9、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特征是A. B.C. D.答案:A10、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出现的最新动向是:A.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B. 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C. 欧洲联盟经济快速发展D. 俄罗斯经济经济停止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为3分)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合作方式,即“APEC”,这一合作方式A. 承认多样性B. 强调协商一致C. 强调自主自愿D. 强调灵活渐进E 它是一个经济论坛性质的组织答案:ABCDE2、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下列内容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E.《欧洲复兴方案》答案:ABCD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发展C.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D.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E.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答案:ABCDE4、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是A.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优势地位的下降B.西欧、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经济中心C.苏联经济实力继续增强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明显上升E.美国一家独霸世界经济答案:ABCD5、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是在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决定建立的B.都是国际金融机构C.在表决制度上,都实行一国一票制D.都是联合国的机构,每年都须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报告工作E.总部都设在美国纽约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 1.5分)1、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两种截然对立的经济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试题及答案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试题第四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E,贸发会议2、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C,求同存异 D,不干涉内政 E,独立自主3、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石油输出国组织C,南方首脑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 E,西非经济共同体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A,宗教问题 B,水源问题C,石油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E,民族问题5,促进人类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A,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 B,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C,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D,占世界产值多数的少数大国的发展E,全球经济的发展6,第三世界崛起的里程碑是( )A,万隆会议 B,欧佩克的建立C,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D,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E,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7,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是( )A,西哈努克 B,卡斯特罗C,铁托 D,尼赫鲁E,纳赛尔8,同欧共体签订《洛美协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 )A,非洲国家 B,亚洲国家C,拉丁美洲国家 D,加勒比海地区国家E,太平洋地区国家9,近年来,东盟不顾西方国家的反对与压力,决定接纳吸收的新成员是( )A,文莱 B,越南 C,缅甸D,老挝 E,柬埔寨10,南南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A,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B,它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C,它增强了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D,它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的作用E,它进一步推动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11,南南合作的形式有( )A,进一步加强政治和外交合作 B,建立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C,积极开展货币金融合作 D,进行技术合作E,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加强贸易合作12,发展中国家的政权模式主要有( )等类型。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考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 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1、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2、影响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因素?3、战后世界政治的形成和发展?4、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基本面貌?5、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第三章当今世界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科学依据?2、两大时代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4、请谈谈国际旧秩序的消极影响?5、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6、如何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特点。
3、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4、西欧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两重性。
5、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实质。
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亚非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2、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如何?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4、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5、试述南南合作的意义。
第六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对20世纪人类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2、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定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3、分析苏联解体和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4、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何种意义?第七章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独联体的形成和影响?2、东欧国家社会制度转型的原因?3、俄罗斯经济政治的基本走向?4、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评价?第八章中国与当代国际社会1、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是怎样发展的?2、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全面调整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是什么?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5、怎样看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分)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A,里根 B,卡特 C,尼克松 D,老布什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A,贸易自由化 B,外汇自由化 C,世界贸易组织 D,跨国公司3、中国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 ,2002年4、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应当是()A,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世界各国平等合作D,充分联合国的作用5、2001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城市是()A,莫斯科 B,上海 C,东京 D,墨西哥城6、欧联盟的正式建立是在()A,1989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5年7、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A,遏制战略 B,超越遏制战略C,参与和扩展战略 D,和平战略8、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A,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B,独立自主 C,友好与合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解决南北问题,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积极开展南北对话 B,进一步发展南南合作C,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步伐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2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71年11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A,16个 B,10个 C,5个 D,15个12、1945年联合国宪章制定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A,纽约 B,巴黎 C,旧金山 D,雅尔塔13、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14、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A,尼克松政府 B,福特政府 C,卡特政府 D,老布什政府15、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是在()A,1990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16、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A,1989年 B, 1982年 C,1991年 D,1992年18、欧盟的前身是()A,欧洲经济体 B,欧洲共同市场C,欧共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1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A,新德里 B,开罗 C,万隆 D,贝尔格莱德20、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 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C,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21、属于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A,联合国大会 B,秘书处C,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E,国际法院22、第三世界发展的几个重要标志是()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不结盟运动 D,七十七国集团 E,坎昆会议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同()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A,老挝 B,泰国 C,印度 D,缅甸 E,越南24、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提出的外交决策是()A,另起炉灶 B,自力更生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E,独立自主25、邓小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时提出的我国外交方针是()A,冷静观察 B,稳住阵脚C,沉着应付 D,有所作为 E,等待观望26、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亚洲“四小龙”的是()A,香港 B,新加坡C,马来西亚 D,台湾 E,韩国27、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有()A,两德统一 B,华约解散C,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 D,苏联解体E,日本和西欧成为经济中心28、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A,东盟 B,欧盟C,非洲统一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E,亚太经合组织29、雅尔塔体制是在下列哪几次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A,德黑兰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E,波茨坦会议30、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有()A,1947年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B,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1949年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D,1950年中苏结盟E,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第三世界 33、不结盟运动四、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34、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35、亚非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36、简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完整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 B11090021(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Contemporar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三)修读对象:全校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18学时 1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通过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当前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以及对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等,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及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我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中有较多的课堂提问。
适当布置课外阅读和作业,使课堂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理论教学:18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冯特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主要教学参考书:1.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程毅等主编.国际经济与政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俞正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马宽,苏杭等编著.“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练习等)(一)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主要讲授内容第—节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一、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第二节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组前言关于本大纲的说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从2006级起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作为学校的限选课开设。
由于教育部到目前还没有编写出新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因此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均是按照教育部1998年方案编写的。
由于教学时数大幅减少,教师已无法按照原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讲授,本大纲就是适应这一情况的变化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作了一些删简,目的在于更好地给同学们展现出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要方面,以利于我们对这个紧张、动荡、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课程简介:本课主要通过介绍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衰落的美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国的对外战略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等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并能深入分析主要国际力量在政治、经济、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全面认清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战略的重大发展。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与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最终终使学生确立“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的思想观念,培养和提高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方法。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要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指南。
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
(二)经济发展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
北美
2、经济社会 政策调整
4、廉价原材料 来源
欧洲
3、经济合 作频繁和
深入
5、相对稳定 的国际环境
日本
(三)不同的经济模式与面临的共同问 题
1、发达资本主义的几种主要经济模式 2、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层矛盾
返回本章
1、发达资本主义的几种主要经济模式
(2)德国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以社会 因素保障市场的运行。它的特点是将市场竞争和 社会平衡结合起来,在保证个性自由、讲求效率 的同时,争取社会公平和平等。它强调个人自由 与社会义务相结合,在鼓励竞争的同时,注重各 利益集团之间的协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向工 人提供较普遍的社会保障;在企业管理方面,建 立起共同决策制度等。
美国的单边主义指:把美国的利益放在国际共 同体之上,用一国自身的力量解决国际问题。
其特点是:
(1)美国的霸主地位50年内不能受到挑战 (2)按照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可以单独对 一个目标进行打击 (3)可以置国际机制与国际规则于不顾
3、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
smart power
贝拉克·奥巴马
希拉里·克林顿
2、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针对苏东国家出现的社会经济危机,提出了“超越遏制战 略”;同“遏制”战略相比,目标更高、空间更广、手段更多。
◆提出“新大西洋主义”更加重视“西西”关系,力图巩固 美国在西方盟国中的领导地位;
◆对中国既维持美中关系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 演变”的基本政策方针;
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展战略的目标
民国展识领标扩经地这主经民形导“是展济位一三济主态。参:美模。战大、,三与积国式略支确力方和极 的 ,是柱保图面扩参利确建美从实基展与益立立国经现础战国、其在军济美上略际价“经事、国,”和值世济安军对即的地观界、全事世振主区和领实和和界兴要事政导力扩意的美目务治”、,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美国实施“遏制战略”的措施 美国实施“遏制战略” 对以苏联、 对以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 对西欧、日本通过马歇尔计划、 对西欧、日本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 实行控制。 实行控制。 通过“第四点计划” 通过“第四点计划”等进一步对亚非 拉国家施加影响, 拉国家施加影响,企图将其纳入美国 的战略轨道。 的战略轨道。
(一)里根政府以“实力求和平”的 里根政府以“实力求和平” 对外战略( 新遏制战略” 对外战略(“新遏制战略”) (二)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实力求和平” 实力求和平”
在国内经济困难和国际地位下降的情况 下上台的里根政府提出以“实力求和平” 下上台的里根政府提出以“实力求和平” 的对外关系总战略。打出“重 振国威”的旗号, 振国威”的旗号,对苏联实行攻性强硬措 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施,借助中国,抗衡苏联,扭转在美苏争 霸中的不利局面,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 霸中的不利局面,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 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政治上,推行“解放战略” 政治上,推行“解放战略” 代替杜鲁门的“遏制战略” 代替杜鲁门的“遏制战略” 军事上,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军事上,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并以“战争边缘政策” 并以“战争边缘政策”作为补充 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 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和“爻森豪 威尔主义” 威尔主义”向亚非拉扩张
卡特政府的“世界秩序战略” (二)卡特政府的“世界秩序战略”
密切美欧日三边关系,加强与它们之间的政治、 密切美欧日三边关系,加强与它们之间的政治、经 济和军事合作,从而形成西方国家的共同体。 济和军事合作,从而形成西方国家的共同体。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复习笔记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知识点:1 当今国际经贸活动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 日正式成立并试运行。
于1996年1月1日完全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世贸组织的前身。
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多边经济贸易组织。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2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储备的特殊形式,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到向多极化发展:a.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的经济霸权走向衰落,世界开始向多极化发展。
b.到70年代,美国、西欧和日本之间形成新的经济力量对比,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c.1968年,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再到世界三大经济区域:a.欧洲联盟:世界上一体化层次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典型的南北经济区域集团化模式,这个模式开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处于同一经济集团的先例。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采取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合作方式及“亚太经合组织方式”----自愿与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它把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确定为两个重要支柱的加速发展。
3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是指一国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和文化等的全面发展水平,包括物质力量(硬件)和精神力量(软件)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
在综合国力的指标系统中,经济实力是基础,政治势力是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科技实力是关键。
它有:“软件”“硬件”之分。
要点:经济全球化:▪定义: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使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重组,各国在经济上不断加深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世界经济有机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第三节美、日、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称西方国家。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欧美西方出现,我们把资本主义世界也称为西方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这个词进一步成为一个地理政治概念,西方是相对于处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东面的苏联、东欧和亚洲等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国家则泛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具体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也统称为西方七国,另外还包括西欧、北欧及大洋洲的共十几个国家。
一般认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是发达国家的代表。
本章重点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建立和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对第三世界初级产口的掠夺。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大幅度的经济体制与政策调整:普遍建立起国家宏观经济调节机制;调整所有制形式;广泛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实现企业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民主化与现代化;并建立起对国际经济的调控机制。
3、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仍面临一系列难题,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财政赤字扩大,结构性失业持续存在,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发达国家间经济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
4、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保障个人权利、主权在民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代议制原则以及法治原则。
一般都实行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行政制度与司法制度。
西方民主制度体现了多重的两面性,它是历史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国家的经验,但是仍存在局限性。
5、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出现重大变化: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阶级斗争趋势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政党的纲领政策趋势向中庸;利益集团的影响巨大。
6、冷战时期,美国的外交战略发生了一系重大变化,总的看来是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同时配合以“和平演变”,企图消灭社会主义国家。
对第三世界进行经济、文化渗透。
冷战结束后,美国全球战略则发生转变,其目标是维护和实现所谓的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
7、西欧各国在二战后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
从舒曼计划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欧洲一体化平稳发展,在70年代又实现了欧共体的扩大。
冷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加快了一体化的进程,现已成为紧密联系的政治经济实体。
8、日本在二战后先经过了六年的追随美国的外交时期,此后则利用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开展全方位和平外交,与各种类型的国家都尽力搞好关系。
从八十年代开始,日本走向了争取成为政治大国的道路,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基本概念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称西方国家。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欧美西方出现,我们把资本主义世界也称为西方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这个词进一步成为一个地理政治概念,西方是相对于处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东面的苏联、东欧和亚洲等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国家则泛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具体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也统称为西方七国,另外还包括西欧、北欧及大洋洲的共十几个国家。
一般认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是发达国家的代表。
2、利益集团所谓利益集团就是以某种特定利益和价值目标所维系的人们所组成的集团。
它对议会及政府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合自己集团利益的要求的决策。
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对议会和政府施加影响,包括游说、捐款、提供情报、抗议、示威游行、罢工舆论宣传,等等,对政治决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3、尼克松主义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接任总统之后半年,在访问日本时途经关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美国要从亚洲进行战略收缩,虽然美国在军事同盟关系中还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应该发动盟国的积极性。
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七十年代的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其中把他新的亚洲政策推广到美国的全球外交。
尼克松主义有三个原则:以伙伴关系为支柱,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
其具体内容是:(1)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希望盟国在对外政策上与美国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合作,以帮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
(2)缓和同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提出“以谈判代替对抗”。
(3)军事上,提出了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大大地减轻了美国战争准备的规模。
美国在尼克松任内结束了越南战争。
尼克松主义可以看作是70年代美国国力相对下降的表现。
4、超越遏制战略美国在八十年代末提出的对苏战略。
1989年5月12日,布什在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化大学发表题为《苏联的变化》的演讲,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声称:"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谋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
此后他又在波士顿大学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同年,布什在访问欧洲和出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首脑会议的讲话中重申了上述战略。
从此超越遏制战略成为了西方对苏联的共同战略。
超越遏制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东欧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多种手段,促使这些国家改变他们的内外政策,并进一步融入西方政治经济体系。
5、多边自主外交70年代以后,日本进一步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多边自主外交”。
一是要加强日本外交的自主性,二是日本外交的对象不会局限于某类国家,无论哪个国家日本都可以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在这一时期的外交举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主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邦交。
(2)在中苏之推行“等距离外交”。
(3)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
6、欧洲联盟1991年月12月,欧共体12国领导人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城草签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包括欧洲经济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
1993年1月1日,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内部边界,商品、资本和服务开始自由流通。
经过艰苦努力,马约终于从1993年11月生效。
从1994年1月起,欧共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这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1995年1月1日起,欧洲联盟又吸收了奥地利、瑞典和芬兰为新成员国,成员国数量达到15个。
7、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外交战略,其理论基石就是凯南所提出的:苏联对于道义的逻辑不敏感,但对于武力的逻辑却很敏感,所以美国必须拥有比苏联更为强大的武力,遏制战略的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进行全面对抗,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和颠覆。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包括实行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并将将西方国家几乎全部纳入了自己的军事同盟。
(3)在亚非拉的广大地区支持亲美政权思考习题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是什么?2、战后发达资本主主国家对经济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哪些调整?3、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面临的现实难题?4、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5、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7、战后日本和西欧在外交上有哪些突出特点?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时期:1、战后恢复时期。
战后初期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经济极为困难,但是经过大力调整与重建,并且在美国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恢复。
整个西欧到1950年已完全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日本到1955年,除了对外贸易一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恢复或超过了战前的最高水平。
最早的计算机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等国也顺利地将战时经济转轨为平时经济,并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
2、快速增长时期(1950-1973年)。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接近5%。
而且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及较低的失业率。
虽然一些国家也曾发生过经济危机,但是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也较短。
3、滞胀时期(1973-1982)。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生产停滞,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不及60年代的一半,同时失业率剧增,物价飞涨,工资下降,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产生。
“滞胀”持续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包括: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的扩大财政支出政策,导致政府预算赤字增加,通货膨胀抬头;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造成西方国家生产成本提高;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不稳定;科技革命对经济的推动出现阶段性停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停滞是一种“增长性衰退”,而不是绝对的止步不前,与战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相比,其破坏程度要轻得多。
4、调整时期(1983-1989)。
为了克服经济滞胀,发达国家普遍以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为指导,开始实行一套新的政策,包括紧缩货币,削减福利,减轻所得税,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放松对经济的管制,限制工资的增长等。
这些措施对于抑制通货膨胀起了一定的作用,物价到80年代已趋于平稳。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1980)此外,发达国家还采取了另外一些调整措施,包括:努力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节约石油消耗,开发新油田和替代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从传统工业部门向高科技部门的转变;加强对青年失业者的培训,限制外籍工人进入本国;加强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召开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发达国家联合起来对世界经济进行干预。
5、90年代以来的转变时期。
这一时期虽然刚刚开始,但已能看出一系列的新现象和新特点,比如: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科技革命出现了新的浪潮;产业结构变革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越来越让位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经济增长方式高度集约化,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知识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
自动化另外,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发展迅速,国际生产、贸易和金融的状况对西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
总的看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战后五十多年中的周期性波动仍然存在,但是总体保持了相对平稳和较为快速的发展;同时,其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巨大的,发达国家进一步保持了在生产和科技方面的领先水平,成为后工业化的国家(或信息化的国家)。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调整主要在以下三个特点:1、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那场重大的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认识到:单凭市场的力量和依靠自由竞争来决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严重的局限性。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国家应该干预和调节经济,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