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 《短文两篇》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

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16 短文两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背诵、默写全文。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让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德馨.(xīn)鸿儒..(hóng rú)苔.痕(tái)案牍.(dú)西蜀.(shǔ)调.素琴(tiáo)(2)古今异义①山不在.高(古义:在乎,动词。

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②惟吾德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丝绸和竹子)④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3)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②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显出灵异)③惟吾德馨.(名词作形容词,品德高尚)④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上)⑤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⑥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一词多义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之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本次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解了《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讲解,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还引导他们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二、教学目标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设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意蕴、体会作者情感等。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这些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讲解了两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意蕴。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篇文章的异同。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小组讨论、问答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时间安排上还需更加紧凑,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讲解过程中还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成效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1.掌握了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2.深入理解了文章意蕴和作者思想感情。

3.提高了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4.培养了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和崇尚。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在时间安排上还需更加紧凑。

3.在讲解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

五、改进措施与展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2.优化时间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

3.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_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6、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

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

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三、教学小结(略)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爱莲说教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16-《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16-《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反思《陋室铭》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较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本文注意了以读为主,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们感受“铭”这种文体的篇幅短小,语句押韵、语言优美的特点,进而对课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认识。

还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注意对学生适时的点拨,有层次的进行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要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来,并且注意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鼓励。

最后,运用“整体板书”和“回译法”让学生进行背诵,加深记忆。

总之,用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4、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答对加分,答错扣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5、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准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再说,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必须理解课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识,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让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的全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的分析,还包括课前对课本的预习,对重点知识的揣摩,对疑难问题的质询。

更包括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演绎。

所以,我从预习这个环节抓起,让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7、巧妙的设计提问,采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来解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

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发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三者进行对比,以揭示菊、牡丹、莲各自不同的形态与气质,并以菊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这两篇课文。

2.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理解“铭”和“说”这两种文体的特点。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疏通文义时以学生自主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2.指导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两文中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诵读、背诵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会为自己的书房起一个响亮而别有深意的名字。

例如:“老学庵”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

著名戏剧家梅兰芳室名“缀玉轩”,寓意为博采众家之长。

鲁迅先生在北京时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反动文人骂为“学匪”。

鉴于此,幽默的鲁迅把自己寓所的书房起名为“绿林书屋”。

“绿林”者,强盗也,“绿林书屋”乃“学匪”之寓所也,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另一位文人的居室——刘禹锡的“陋室”,看看这“陋室”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曾任监察御史。

初中教学反思-《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初中教学反思-《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短文两篇》教学反思一(1)过程活动化。

我们可以把学生课堂活动是否充分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标尺。

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升华精神的活动,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学习的主体DD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我们的教学。

教师必须追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起来且真正学有所得的高层次教学境界,简单地说,就是课堂教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设法让学生充分地“活”起来,“动”起来,就是要将教师“教”的活动科学巧妙地转变为学生“学”的活动,将本需由教师讲析出来的内容由学生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读出来,找出来,析出来,悟出来,练出来,品出来。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积累语言、赏析语言整合为编写《读书名言精评》这一学生活动,既凸显了语言教学这一重点,又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求知的愉悦,感受到了思想的启迪。

在教学第二篇短文中,教师又将学心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小组合作比较阅读,学生在比较中自悟自得,自得其乐,其乐融融。

(2)关注学生体验。

关注学生体验即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对接,构筑了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

另一方面,组织思维工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编写《读书名言精评》,与培根“对话”,比较阅读,自拟名言等,促进了学生在体验中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3)充分利用课文价值。

赵树理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教者是善于利用教材的人,以其独特的眼光,穿透文字表面,发掘到了教材独特的价值:一是知识积累的价值。

教师选择了读书名言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选择比较阅读这一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知识。

二是美育的价值。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陋室铭》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较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本文注意了以读为主,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们感受“铭”这种文体的篇幅短小,语句押韵、语言优美的特点,进而对课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认识。

还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注意对学生适时的点拨,有层次的进行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要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来,并且注意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鼓励。

最后,运用“整体板书”和“回译法”让学生进行背诵,加深记忆。

总之,用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4、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答对加分,答错扣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5、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准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再说,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必须理解课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识,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让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的全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的分析,还包括课前对课本的预习,对重点知识的揣摩,对疑难问题的质询。

更包括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演绎。

所以,我从预习这个环节抓起,让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7、巧妙的设计提问,采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来解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导学案导学单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优秀获奖完美实用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导学案导学单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优秀获奖完美实用

前言: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16短文两篇课题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1。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

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16短文两篇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又简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

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陋室,即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1。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学反思新人教版《陋室铭》教学反思示例一这是一堂文言文的教学。

我用了一课时。

课上完以后,自我感觉良好。

认为教学任务完成。

教学顺利。

但是今天改完该课的基础训练册,发现学生的作业错误率很多,生字词全对的只有一个同学,问答题有几个没写的,中间对课文内容需要掌握的,也写错了。

全对的寥寥无几。

看来,这是一堂失败的课。

失误在那里呢?1、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内容多。

幻灯片一个一个,学生说放的太快了。

像生字词学生没有背诵的少,图片也看不清。

2、课文知识点如描写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几乎全部学生答错了。

这说明学生们也不能主动地思考。

3、体现课文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品格的特点是什么?也有不少学生不会答,他们对于课文看来就不懂。

学生没有探究,课堂只是让个别学生会了。

所以:以后说设计问题要精,组织课堂的能力要加强。

图片要清晰。

我的声音也需要美化,语文教师尤其美丽的语言是一种享受。

示例二1.摒弃以往文言文教学,串讲到底的讲法。

2.注重文体特点,紧扣“铭”,一线串珠。

3.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并提出不同的要求。

4.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文言。

如:熟读精思、借助注释等。

5.尝试将我校五步教学法与板块教学相结合,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6.注重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7.既重视言,又注重文实现文言教学的本色回归。

8.训练环节形式多样,训练环节体现兴趣。

示例三《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

文章借“陋室”,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一、想出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课《短文两篇》教学反思(通用8篇)

七年级语文课《短文两篇》教学反思(通用8篇)

七年级语文课《短文两篇》教学反思(通用8篇)七年级语文课《短文两篇》教学反思篇1今天,我上完了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文《短文两篇》。

包括《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两。

这两文言文在文体上与七年级之前学过的文言文都有差别,是两神话故事。

事实上,学生们对于“神话”并不陌生,大多数的学生也能讲很多神话故事,但文言文教学毕竟不是讲故事这么简单。

对于如此短小的两课文,我制定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学生首先落实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够翻译全文。

这一点我的学生都做的非常好,并且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疏通字词句子了解这两个神话故事并当堂能够背诵这两文言文。

然而,正当我讲完字词句正要开始深入挖掘课文内容时,学生们突然提出了疑问。

“老师,夸父是不是一个自不量力的人呢?这样的人有这样的结局是意料中的事呢!对不对呀?”我被学生问到了。

因为接下来我刚要开始讲这一神话故事的积极意义,然而学生首先先入为主的提出了神话故事中的消极意义。

但是学生的理解并不是错误的,如何引导学生继续去理解神话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成了这堂课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于是,我突然意识到关于“神话”我首先忽视了它的定义。

接下来,我就开始借着学生的提问把神话的定义跟同学们解释了一遍。

孩子摸着头说道:“哦,原来是这样,远古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自然科学的知识。

”了解了这一点,接下来的积极意义的讲授就变得顺利的多了。

整堂课这么一来变得相对轻松了许多。

差不都在讲完《夸父逐日》的内容时,有位同学突然举手了,我请他起来发言,没料到他说:“老师,夸父具体是什么时候的人呢?如果他跟大禹在一个时期就好了。

”我问道:“为什么呢?”这位同学一脸笑容地说:“老师,你看他喝干了黄河的水呀,大禹就不用这么辛苦去治水了。

”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孩子们拥有无限的想象力,这是多么珍贵。

我表扬了这个孩子,因为他的聪慧,也因为他的想象力与联想的能力。

这一堂课下来,我突然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是多么幸福。

自我从教以来,还没有像那天那么高兴。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doc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doc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短文两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短文两篇》教学反思一(1)过程活动化。

我们可以把学生课堂活动是否充分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标尺。

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升华精神的活动,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我们的教学。

教师必须追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起来且真正学有所得的高层次教学境界,简单地说,就是课堂教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设法让学生充分地"活"起来,"动"起来,就是要将教师"教"的活动科学巧妙地转变为学生"学"的活动,将本需由教师讲析出来的内容由学生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读出来,找出来,析出来,悟出来,练出来,品出来。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积累语言、赏析语言整合为编写《读书名言精评》这一学生活动,既凸显了语言教学这一重点,又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求知的愉悦,感受到了思想的启迪。

在教学第二篇短文中,教师又将学心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小组合作比较阅读,学生在比较中自悟自得,自得其乐,其乐融融。

(2)关注学生体验。

关注学生体验即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对接,构筑了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

另一方面,组织思维工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编写《读书名言精评》,与培根"对话",比较阅读,自拟名言等,促进了学生在体验中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短文两篇教案反思

短文两篇教案反思

短文两篇教案反思教案一:《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乡。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描述家乡的词汇和句型。

3.学生能够写出一篇简短的描述家乡的短文。

教学重点:1.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描述家乡的风景和气候。

3.运用简单的句型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向往。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短文写作。

2.如何使短文内容连贯、生动。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

2.学习新词汇和句型: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描述家乡的词汇和句型,并进行相关练习。

3.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简短的描述家乡的短文。

4.展示和修改: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短文,老师进行指导和修改。

5.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写作做准备。

教案二:《我的偶像》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偶像。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描述偶像的词汇和句型。

3.学生能够写出一篇简短的描述偶像的短文。

教学重点:1.描述偶像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2.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描述偶像的魅力和影响。

3.运用简单的句型表达对偶像的喜爱和崇拜。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短文写作。

2.如何使短文内容连贯、生动。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偶像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偶像的喜爱和崇拜。

2.学习新词汇和句型: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描述偶像的词汇和句型,并进行相关练习。

3.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简短的描述偶像的短文。

4.展示和修改: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短文,老师进行指导和修改。

5.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写作做准备。

以上是两篇教案的简要撰写,具体教学过程和细节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16 《短文两篇》 教学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16 《短文两篇》 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反思《陋室铭》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较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本文注意了以读为主,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们感受“铭”这种文体的篇幅短小,语句押韵、语言优美的特点,进而对课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认识。

还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注意对学生适时的点拨,有层次的进行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要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来,并且注意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鼓励。

最后,运用“整体板书”和“回译法”让学生进行背诵,加深记忆。

总之,用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4、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答对加分,答错扣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5、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准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再说,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必须理解课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识,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让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的全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的分析,还包括课前对课本的预习,对重点知识的揣摩,对疑难问题的质询。

更包括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演绎。

所以,我从预习这个环节抓起,让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7、巧妙的设计提问,采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来解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会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及反思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及反思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⑵ 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⑶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⑷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⑸ 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⑴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⑵ 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⑶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⑷ 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在行道树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初中语文_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2.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训练并提高学生熟读成诵的能力。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结合课文注释背诵重点解词。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自学点拨法,引导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听故事猜人名)此人生活在中唐时期,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友谊很深,世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后世尊称他为“诗豪”。

他是谁?2、教师介绍陋室的由来:刘禹锡因热心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权贵,被贬到和州当通判。

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见利忘义、妒贤嫉能的小人。

他看到刘禹锡得罪权臣,不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

按照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室三厅的房子,可策知县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

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不怒反喜,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题写:“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让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

小屋位于德胜河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

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提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依旧在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

策知县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连肺都快要气炸了。

于是他和书丞商量后逼刘禹锡搬到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光,搬家三次。

刘禹锡想,这狗官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偏要乐。

于是,他就愤笔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二、预习展示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教师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强调易错的读音,学生齐读,加强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
上大附中何小龙
《陋室铭》教学反思
《陋室铭》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
1、文章的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较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本文注意了以读为主,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们感受“铭”这种文体的篇幅短小,语句押韵、语言优美的特点,进而对课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认识。

还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注意对学生适时的点拨,有层次的进行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要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来,并且注意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鼓励。

最后,运用“整体板书”和“回译法”让学生进行背诵,加深记忆。

总之,用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4、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答对加分,答错扣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5、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准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再说,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必须理解课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识,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让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的全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的分析,还包括课前对课本的预习,对重点知识的揣摩,对疑难问题的质询。

更包括课后对所
学知识的消化和演绎。

所以,我从预习这个环节抓起,让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7、巧妙的设计提问,采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来解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

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从屋外到屋内,从景到人到趣,一步步地随着学生自主地交流探讨深入进去,使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理解全文。

这其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激发其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8、对于课堂的时间安排如再紧凑些,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的掌握。

又有一次面对镜头的经历,让我在课堂中又多一次历练,相信,后,我会比这次更从容不迫、沉稳镇定地应对课堂,和学生的互动会更加融洽、自然。

总之,这一堂课,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让我收获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我想,我只能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思考教学中问题,我才可能在教师成长的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爱莲说》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我那时所担心的,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

至于对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

有时候考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一定得注意。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上这一课我主要抓住了这两个环节:
一、学习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

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行道树》。

这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二、评价课文。

这里有两层含义: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

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

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

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

老师该讲的,学生都讲到了;老师没讲的,有些地方学生也讲到了。

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不仅赞扬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还结合社会实际,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的丑行,说他们连古代的周敦颐还不如,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

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
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