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提纲.docx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第一篇:马克思复习提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唯物辩证法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时安排:6学时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参考书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节选)2、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节选)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具体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一些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恩格斯第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重视我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文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围绕基本问题的回答有哪几个方面,各是划分什么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回答有两个方面:第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第二,思维能否认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物质与意识(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哲学意义、物质的特性;意识的本质、作用)列宁的物质的定义:无指标志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存在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特性:客观实在性哲学意义(马克思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彻底唯物主义,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意识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思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知道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的本质:一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二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特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14-17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29
3.联系与发展40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9
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6.实践35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7
8.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57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64-65、认识运动基本规律原理68
10.真理、价值
11.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02、107
13.历史人物作用133人民群众历史作用130
14.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3-125
15.价值规律147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87-189
17.经济全球化197
18.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69-273
题型:问答题3个,每题10分,总分30分;辨析题1个,10分;材料分析题1个,总分30分;论述题1个,总分30分。
.考试时间:18周周六晚。
(完整word版)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
3.马克思主义产生强大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6.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4.意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论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几点a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b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社会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事物普遍性的含义:a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毕生两个伟大科学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意义:一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二是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三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客观事实结合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它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各种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各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它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4.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在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的发生一点也离不开实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课题的经验材料,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实践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日益完备的新的认识手段和认识工具,从而提供了认识发展的可能和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必要条件。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一、社会历史发展和唯物史观
1.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社会形态的演进和转变
3. 唯物史观的核心要点
二、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
1. 基本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2. 阶级斗争的基本矛盾和动力
3. 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前景
三、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
1.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矛盾
3.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四、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
1.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贡献
3.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和目标
五、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社会
1.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特点
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困难
3.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境界和实现条件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特点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贡献
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科学性
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九、其他相关内容
以上提纲旨在帮助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内容,透过对这些重要议题的梳理和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拓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提纲整理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原子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慧能:既非幡动,亦非风动王阳明:心外无物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理在事先荀子:凡已知人之胜也康德:理性不可能了解和把握自在之物费尔巴哈:3.时间和空间:(不确定)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4.物质的含义及其属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5.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矛盾的性质:(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功用主要在于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引正确的基本方向提供正确的基本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成功率和效率。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
6: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独立于人和世界之外的所谓客观精神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
7:正确认识和遵从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根本前提,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和遵从客观规律的重要条件。
8:运动绝对性原理: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时间的一切变化都是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运动与静止互为前提,互相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与静在同一瞬间直接同一*9: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是:①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②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
1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1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间隔性、持续性,时间的根本特性是一维性,即永远向前的不可逆性。
12: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具有广延性、伸张性,空间的根本特性是三维性,三维空间是唯一的现实空间。
13: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空的具体特性是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反过来对物质的运动状态和分布状态产生影响。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马克思主义复提纲(详细)
一、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应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和批判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发展规律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其他历史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融合
-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启示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挑战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贡献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的详细内容,请根据提纲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马克思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定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的定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3、矛盾分析法的内容。
(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2)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两分法是全面的看问题的观点,既看事物的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把握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主要矛盾的性质进行处理;(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矛盾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期末复习纲要
注意:部分对概念内容的扩展参见课本,有助于理解相关概念。
注意:部分内容可能不全,建议参照课本记忆,有些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其准确性。
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查看书上广义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得马克思主义p3)。
2、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注意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p23)。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于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5、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时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6、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4.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6.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2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他们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1.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功能进行系统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2.应用: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立足现实需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规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略、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
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提纲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现实的实际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⑵哲学的产生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措施)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⑶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
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⑷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基本属性和矛盾统一性的表现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基本属性:对立性和统一性矛盾统一性:矛盾的统一性即同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矛盾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⑸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质变与量变的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及其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
相互关系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武器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6、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绪论
-: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第一章
3.意识的木质及表现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
5.物质?
7.运动与静止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0.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2.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7.质变与量变
18.辩证的否定观
1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20.发展的知识点
21.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22.量变,质变
23.意识的作用
♦第二章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4.实践决定认识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7.真理的决定性和相对性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真理的检验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0.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1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1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3.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第三章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评价生产关系的标准。
5、唯心史观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缺陷
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7、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矛盾运动
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正确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屮的作用
1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2.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
1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16.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屮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章
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价值规律
7.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8 •劳动力商品及其条件
9.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与经济危机
11・平均利润的形成
12.资本的原始积累
1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4.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5.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孑盾
1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木条件
17.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8.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9.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20.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21 •经济危机
♦第五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止确认识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
3.金融寡头的统治
4.垄断与竞争关系
5•垄断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7.经济全球化
8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第六章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4 •马克思的同时革命论
5.无产阶级专政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
7.无产阶级革命
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训
9.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0.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七章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1.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1、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
6、卅:界的物质统一性
7、实践的特征和形式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9、联系
10、发展?
11、对立统一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2、矛盾
1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4、质变与量变
15、实践与认识
16、感性与理性认识
17、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8、实践是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2、牛产力和牛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木矛盾。
2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26、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8、价值规律
29、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33、剩余价值
35>资本积累
36、资木主义基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37、垄断
38、经济全球化
39、资本主义历史地位
40、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41、从资木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4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43、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44、共产主义社会
45、共产主义是现实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哲学部分
1、物质的含义,唯心主义的物质观是什么?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什么?
2、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列宁的唯物主义观的意义?
3、实践的含义、特征、木质、形式、作用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4、矛盾的含义,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及相互间的关系?
5、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怎样推动事物的发展?
6、什么是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两者的关系?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和关系?
8、矛盾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9、认识的本质
10、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11、认识的过程?
12、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13、什么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表现在哪里?
1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什么?
16、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7、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8、马克思地理环境理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9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2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
经济学部分
1、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货币?什么是资木?货币如何转化资木?
3、为什么称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探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木内容。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4、为何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探5、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探6、简述牛产关系的含义及内容
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8、简述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
※乞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原因
10、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1、简述共产主义的基木特征
※工、分析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4、试论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15、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怡、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材料i
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材料2
问题: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材料3
问题:①他认为的让人起死冋生的理由有哪些哲学原理相悖?
问题:②他犯的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4
问:这两件事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
材料5
问题:①对齐人转变屮,含什么哲学原理?
问题:②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材料6
问题①:材料一、二、三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
问题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意义?
材料7
问题①材料--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具体内容?
问题②: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问题③:材料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材料8
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材料9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材料10
(微软公司垄断)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11
十月革命
材料12
1. 列宁强调什么问题?
2. 马克思强调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