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①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

生,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③能节约教学时间

④事先备课,便于修改

2)多媒体教学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即时的活动过程,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新

的闪光点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准确地在课堂活动中反映出来。

而板书正是最好的手段。

②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个环节,无论教师多么精心

地准备,它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判,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整堂

的全部,因此,板书是必要的补充。

③板书也具有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如,停留时间长,便于学生记忆、

便于做笔记;更简要、更概括,能突出重点;能根据教学需要即时、

合理地改变等等。

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实施过程:

1)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制订评价方案。

2)科学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被评价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能作出判断。

3)细化、精化评价指标,其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4)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确定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

6)提前告知评价方案

6)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排名、分等级等。

注意问题: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也就是说,从致力于鉴定、选拔转向改进或形成功能。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

2)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如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它已经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

3)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3.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学生不带教材进机房,请谈谈其原因,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带教材上课其实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觉得是操作为主的课程,老师演示就能听懂了,不需要带书;二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新学科,教材本身也在不断的修正和改进,这个过程中,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适合自己学生时,就可能会变更教学内容,与课本脱节的教学内容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时至今日,教材已经比较成熟,所以也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其次,教材的编写是由多名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的优秀教育者一起编撰出来的,他们有来自一线的教师,也有理论丰富和擅长分析的专家,他们组成的团队,未必是最好的,但与教师个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规范、严谨,符合学生的实际。所以,教学中不要脱离教材,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或重构。再次,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我们常说的“自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会刻意地安排一些课程,训练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自己来摸索操作。再加前几次上课前强调带课本、没有课本同学去拿或借,养成习惯后学生携带课本情况比较好。

4.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当教师锁住学生机时学生抗议声四起,请谈谈其原因,并举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学生机。

原因:

1)被限制自由

2)正在制作兴头上或没做完

3)极少数学生还沉醉于做自己的事

合理使用学生机:

1)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逐步养成什么时候该接受锁机的习惯。如,将教学流程预先告知,使学生对教师广播事先知晓,能够配合

2)教师要合理安排讲授与学生制作的时间,尽量多的给学生制作和实践的机会。如,少讲精讲,学生自由使用电脑的机会就多;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相互监督,使一些学生不敢开小差;多些师生互动,既让学生自由,又能引导控制学生。

3)教学环节加强设计,如重点难点问题上,要突破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教法,可采取任务驱动式,分层分级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5.某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列出9个教学目标,你以为合适吗?为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制订,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智特点。一个教学设计中列出9个教学目标,显然不合适。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学科教学总目标的指引下,首先应分析课时的内容,提取出其精华,把各知识点列出来,并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其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取出课时教学目标;最后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添加自己的独特见解。

2)考虑目标的全面性,但不必面面俱到。课时教学目标,应依据学科总目标,从三维度体系加以考虑,但受教学内容制约,某一课时不一定要涉及教学目标的全部四个维度,而只能在某方面有所侧重。

3)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应到达的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因此,教学目标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简明扼要。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不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不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就不能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

6.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从一维变成三维,举例说明,你对“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达成的方法。

认识: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大而空,常见的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通过交流讨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等,从这样的目标中既看不出这节课的课题和内容,也无信息技术的学科特色。从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