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课件设计方案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3. 通过对故事中葫芦僧的判断能力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对葫芦僧判断能力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2. 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葫芦僧的判断能力的分析,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人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葫芦僧的形象,理解其判断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葫芦僧的判断能力,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教训,反思自己在判断能力方面的不足。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学生回答阅读理解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能力等,以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进展。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向学生推荐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相关的其他古典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学设计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节选通过葫芦僧解释“护官符”何家峪村徇情枉法的故事情节,点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揭露了互相批户、狼狈为奸以及传统官渡、鱼肉人民的罪恶。
2、学习需求分析:
学生虽没有读过《红楼梦》,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却有所了解,但本段节选他们并不了解,对《红楼梦》的兴趣可激发他们学习本文的兴趣,要抓住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对表现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了解相关内容、熟悉课文、把握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明确主题。
3、思想与情感:了解封建官场腐朽的内幕,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及腐败。
三、学习重点:抓住“笑”分析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心理的细描粗勒的艺术特色。
四、学习难点:解本文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对表现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共三课时。
六、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熟悉故事梗概,研讨分析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了解本文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对表现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熟悉故事梗概,研讨分析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思想内容。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抓住“笑”分析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心理的细描粗勒的艺术特色。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总结:。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了解并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正义、公平的价值观的认识,明白善恶有报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2)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以及葫芦僧如何巧妙解决矛盾。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正义、公平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内容。
(2)搜集与故事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或视频展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封面和简介。
(2)引导学生回顾预习所了解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故事主题。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深入分析故事中的法律与道德冲突,以及葫芦僧如何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2)强调正义、公平的价值观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读后感。
2. 选择一部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简要介绍作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六、教学拓展1.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比较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课件完美版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学生能够运用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成语和典故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公正、正义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成语和典故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准备案例分析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查阅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背景。
(2)学生分享查阅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2. 故事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案例分析:(1)教师提出案例分析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成语和典故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加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包括案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葫芦僧、被告人和原告人等,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法律问题分析:分析故事中的法律问题,包括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三、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3. 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难点:1. 法律术语的理解和应用。
2. 法律原则的抽象和概括。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释法律问题。
2. 案例分析法: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法律意识。
3. 阅读理解法: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情节和人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一、导入(5分钟)1. 引起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
2. 简要介绍故事情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故事情节讲解(15分钟)1. 讲解故事情节:详细讲解故事的情节,包括案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
2. 强调重点内容:突出故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人物形象分析(10分钟)1.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葫芦僧、被告人和原告人等。
2. 讨论人物特点:让学生讨论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四、法律问题分析(10分钟)1. 提出法律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法律问题,包括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
2. 分析法律问题:讲解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原则。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故事情节:回顾故事情节,强调其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
(完整版)九年级语文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案人教版.doc
一.本周教学内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二.教学重点1. 了解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2.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主题思想的特点。
3. 学习课文生动、洗练、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 课文学习(一)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
这段故事文字虽短,但却触及了封建社会的许多本质问题。
这个故事以前的有关情节是这样的──贾雨村本是一个潦倒的封建文人,曾寄居于苏州的葫芦庙里,与隔壁富户甄士隐常有往来。
因甄家的资助。
贾雨村赴京应试,中了进士,当了县官。
不久,在封建官场的倾轧中,贾雨村因“贪污”而被“革职”。
他又投靠淮扬(扬州)林家,当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
后来由林家的介绍,借助贾府的势力,贾雨村谋了一个“起复”,升任应天府尹。
甄士隐在贾雨村离开苏州不久,在元宵节丢失了爱女英莲(即这个案件中被拐卖的女孩);继而葫芦庙失火,甄家也被烧光,甄士隐愤而出家。
贾雨村初当县官时,曾向甄家娘子要了一个婢女作二房,并答应寻访英莲下落,表示要“务必找寻回来”。
(二)内容结构分析节选的这段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开头至“门子才斜签着坐下”),交代案件的情由,提出判案的波折。
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案件的情由:“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
”其具体情节,就是原告所申诉的那段话。
这个案件是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从中可以窥见封建社会丑恶面貌的一斑:达官巨贾的买婢蓄妾;拐子坏人的贩卖人口;恶主豪奴的骄纵凶残。
封建社会奴婢制度,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奴役与被奴役的阶级对立。
劳动人民卖儿鬻女,地主阶级买婢蓄妾,正是这个罪恶社会的血腥现实。
封建官府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机器,它保护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镇压人民的反抗。
剥削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封建官府则利用封建法制保护剥削阶级的“合法”权益。
本文中的原告要求官府审断此案,“以扶善良”,也就是要求判明买主之间的是非,以维护地主阶级买婢蓄妾的“合法”权益。
案件的本身,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又揭示了封建政权的阶级实质。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贾雨村断案的过程和心态。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贾雨村断案的过程和心态,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回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贾雨村的印象。
第二环节:课文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贾雨村断案的过程,重点分析他在案件中的表现。
2.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贾雨村断案的心态和动机。
第三环节:写作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写作手法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贾雨村断案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的判断?2.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1.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其他篇章,了解贾雨村在其他事件中的表现。
四、课后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学生自发组织文学社团,开展《红楼梦》主题阅读活动。
3.教师定期组织课堂讨论,分享学生的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分析贾雨村断案的过程和心态,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2.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3.教师在课后延伸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分析课文写作手法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贾雨村在断案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学生A:“他见到门子递上的‘护官符’,立刻明白了案情的复杂性。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学会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培养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掌握。
2.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作品深刻主题的理解。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分析等内容。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背景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故事,了解情节发展。
(2)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关注人物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主题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刻主题。
(2)学生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5. 文学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故事,提高审美能力。
(2)学生谈谈对故事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欣赏体会。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义感、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7.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阅读《红楼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理解的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讨论和分享,观察学生对正义感、爱国情怀的认同和表达。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学简案2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学简案2⼀、教学⽬标:分析精要语段,进⼀步了解封建官场腐朽的内幕,认识封建社会官绅勾结、鱼⾁⼈民的罪恶本质。
⼆、教学⽅法:讨论、训练。
三、教具准备:三、教具准备: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分析“⾄次⽇坐堂,勾取⼀⼲有名⼈犯……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也就⽆甚话说了。
……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 ⼀(⼀)段:1、本语段写贾⾬村办了三件事,它们依次是:①胡乱断案②修书讨赏③充发门⼦2、这三件事从不同⽅⾯刻画出贾⾬村怎样的性格特点?①⽼奸巨猾②阿谀奉承③阴险毒辣3、贾⾬村“详加审问”的⽬的是什么?⽬的是虚张声势,掩⼈⽿⽬,博取清正廉洁的名声。
4、下更分析不准确的⼀项是:(D)A.“寻了他⼀个不是”中的“不是”意思是错误、过失。
B.⽂中横线的⼀句讽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C.⾬村“疾忙修书”⽬的是邀功请赏,向主⼦表忠⼼。
D.“胡乱断了此案”中的“胡乱”⽤得妙,既表现了⾬村办案马虎、草率,⼜回扣了题⽬“葫芦案”。
5、贾⾬村“充发门⼦”的原因是什么?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所为,⾬村⼜恐他对⼈说出当⽇贫贱时事来。
(⼆)分析“⾬村听了也叹道……还要三思为妥。
”⼀段。
1、填空:引⽂中的“委⽤”⼀词的意思是委派职务、予以任⽤;“相时⽽动”中“相”作看,观察讲,“时”作时机讲。
2、贾⾬村对英莲的遭遇不感兴趣,急于问:“只⽬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这样问的意图是什么?选出理解正确的⼀项:(C)A.拿不定主意,向门⼦讨计。
B.在门⼦⾯前装模作样,掩盖⾃⼰徇私枉法的罪恶。
C.借门⼦之⼝说出⾃⼰的主意,以掩盖他徇私枉法的罪恶。
D.信任门⼦,让门⼦协助断案。
3、选出对“门⼦听了冷笑道”⼀句中“冷笑”⼀词理解正确的⼀项是:(A)A.嘲笑之中带有警告之意。
B.不满之中含有祈求之意。
C.讽刺之中带有讨好之意。
D.庆幸之中含有谄媚之意。
4、“系贾府王府之⼒”中的“王府”与哪句⼝碑⼀致?(C)A.贾不假,⽩⽟为堂⾦作马。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课件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课件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2.学习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主题思想的特点。
3.体会作品生动、洗练、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曹雪芹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先世为内务府“包衣”(满语奴仆之意),属正白旗。
清人南下,曹家跟随入关。
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时间约60年,是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贵族世家。
雍正初年,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打击,曹被罢官,家产抄没,家道衰落。
次年,曹家由南京迁回北京居住。
十年后,乾隆年间,曹家再次遭受打击后彻底败落。
此时,曹雪芹约十六七岁。
三、《红楼梦》的版本系统1.脂评本系统。
有十二种,皆附有脂砚斋评语,属于前八十回的手抄本系统。
2.程高本系统。
有两种。
即程甲本和程乙本。
属于活字印刷本。
四、《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内容分析1、主题思想《红楼梦》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经过,揭露了封建时代官僚机器的黑暗与腐朽。
本案中,甄英莲被拐是“真应怜”,冯渊惨死是“逢怨”,而官府不过是个“葫芦庙”,贾雨村只认“护官符”。
这个不认恩人的“葫芦官”在“葫芦僧”的“指点下”糊里糊涂的就判断了一场是非莫辨冤曲难申的“葫芦案”。
然而,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却能一升再升。
作者说他姓贾名化,湖州人氏,表字时飞,意在利用谐音,讽刺、揭露官僚机构假话连篇,胡奏人事的现实。
2、结构分析。
课文根据断案的经过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简叙案情的由来。
贾雨村就任应天府知府,开始审理一人命案件。
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
贾雨村做县官因贪污被革职,后投靠荣国府贾政等刚复职到应天府任知府,一上任就受理一件人命案: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贾雨村彼时即拘原告来审。
点出“被打死的乃是小人的主人”,而凶身薛家“原系金陵一霸”。
红楼梦-葫芦僧乱判糊涂案课件
16
冯渊
冯渊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一个小乡绅之子。 自幼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度日。他人品风流, 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但自看上英莲后,一改素日作 风,执意要从拐子手中买下英莲,并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 个女子。未料拐子又将英莲偷卖与薛蟠,两方争执起来,他竟被薛家主 仆活活殴死。冯渊遇英莲一段,脂砚斋评为“真真是冤孽相逢”的“又 一首薄命叹”。
2婪02索1/2:/凭7 借权势等向人索取财物。受贿。
贾雨村
11
甄士隐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 谐音“废”,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 ”。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 去。”一句。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甄 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 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写甄士隐 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 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 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门子是个官场老手,熟悉官场内幕和人情世 态,养成趋炎附势的奴才性格。他在小说中与贾雨村狼狈为奸,同时又很 好地衬托出贾雨村的阴险狡诈,老谋深算。门子为贾雨村尽心效劳,献计 献策,最后还是落个被“充发”的下场。
葫芦僧:葫芦庙里的和尚,这里指门子。葫芦案:就是糊涂案。 “葫芦”是“糊涂”的谐音。
2021/2/7
19
2.此案为什么告了一年无人做主?贾雨村怎样断案?
因为此案涉及的当事人:受害者冯渊是乡宦之子,父母皆亡, 无权无势,家中又别无亲人。行凶者薛蟠,是金陵四大家 族之一的薛家公子,贾府贾政的外甥,有权有势,官府不 敢得罪,所以冯渊管家状告一年,无人做主。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梦-曹雪芹共30页PPT
Eபைடு நூலகம்D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梦-曹雪芹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23页PPT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版社外研社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课件设计一、教案目的1.了解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2.学习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主题思想的特点。
3.体会作品生动、洗练、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曹雪芹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先世为内务府“包衣”(满语奴仆之意),属正白旗。
清人南下,曹家跟随入关。
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时间约60年,是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贵族世家。
雍正初年,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打击,曹被罢官,家产抄没,家道衰落。
次年,曹家由南京迁回北京居住。
十年后,乾隆年间,曹家再次遭受打击后彻底败落。
此时,曹雪芹约十六七岁。
三、《红楼梦》的版本系统1.脂评本系统。
有十二种,皆附有脂砚斋评语,属于前八十回的手抄本系统。
2.程高本系统。
有两种。
即程甲本和程乙本。
属于活字印刷本。
四、《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内容分析1、主题思想《红楼梦》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经过,揭露了封建时代官僚机器的黑暗与腐朽。
本案中,甄英莲被拐是“真应怜”,冯渊惨死是“逢怨”,而官府不过是个“葫芦庙”,贾雨村只认“护官符”。
这个不认恩人的“葫芦官”在“葫芦僧”的“指点下”糊里糊涂的就判断了一场是非莫辨冤曲难申的“葫芦案”。
然而,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却能一升再升。
作者说他姓贾名化,湖州人氏,表字时飞,意在利用谐音,讽刺、揭露官僚机构假话连篇,胡奏人事的现实。
2、结构分析。
课文根据断案的经过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简叙案情的由来。
贾雨村就任应天府知府,开始审理一人命案件。
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
贾雨村做县官因贪污被革职,后投靠荣国府贾政等刚复职到应天府任知府,一上任就受理一件人命案: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贾雨村彼时即拘原告来审。
点出“被打死的乃是小人的主人”,而凶身薛家“原系金陵一霸”。
强调说明凶犯薛蟠是倚财仗势的恶霸,因而“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
这既点明了矛盾的双方,也为整个故事的发展设下了悬念。
第二部分(第二至九段),写断案的经过。
写门子(葫芦僧)献策和贾雨村密室定计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这部分又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二至三段),密室叙旧。
贾雨村一到任,就碰上这件人命官司。
刚开审时,听了原告申诉后,便“大怒”,要发签拿人时,见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就停了手,退堂到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
门子就提起“葫芦庙”他们相识这段往事。
贾雨村先是“大惊”,后“方想起往事”,便携手而笑,赏坐,称门子为“故人”,说与门子也算有“贫贱之交”。
在这段文字中,通过叙述、谈话和动作,表现了官吏与差役、主与奴各自的一段经历和复杂的心理状态。
这一层里,巧妙点出了贾雨村当年的贫贱身份和与这门子的特殊关系,是他现在最忌讳的,而这门子却是想利用这种特殊关系和手中的“护官符”来巴结上司向上爬。
这特殊的矛盾关系,也为下文贾雨村借故充发门子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第四至五段),门子献护官符。
叙旧应酬之后,贾雨村问门子急于想知道“方才何故不令发签”,门子没有直接正面回答,却用反问的方式提出“护官符”:“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这说明“护官符”的重要,因“如今凡做地方官的”都抄有“护官符”,如若没有“护官符”,触犯了那些“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在介绍了“护官符”的内容、用处和重要性之后,点破了这场人命官司“无人作主”的原因和方才门子使眼色不叫贾雨村发签去捕人的缘由。
“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从前的官府,都因碍着情分脸面,所以如此。
”同时,门子就把已抄得的“护官符”递给贾雨村。
这“护官符”上面记着“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文中的那四句俗谚,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财富和权势。
这四大家族,住的是皇宫般的住宅,拥有世间罕有的珍宝,过着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而且在政治上是最有权势的。
还道出:“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他们之间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他们的亲友世交遍及各地。
上通皇室,下连官府,互相勾结,官官相护,构成一个庞大的封建统治网,统治、压榨广大人民。
这张“护官符”,揭示了本文所写的人命案的全部秘密,撕开了恶霸薛蟠打死人仍能逍遥法外,而冯家告了一年状竟无人作主的黑幕,点明了“葫芦案”事件和贾雨村徇私枉法的背景。
这层的最后,写贾雨村“笑问门子”诱使门子说出“了结此案”的办法来。
第三层(第六至七段),叙述案情。
这一层,主要写门子向贾雨村详细叙述案情,写冯渊的被害、英莲的遭遇以及凶犯逍遥法外。
先交代案件两方的有关人物:一方是被打死的冯渊,他是一个“小乡宦之子”,虽也有“家奴”,但“父母俱亡,又无兄弟,守着些薄产度日”,势孤力薄,无甚权势。
另一方,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公子“呆霸王”薛蟠,是一个花天酒地、无恶不作的恶棍,他“打了人,夺了丫头,却像没事人一般”走了。
这突出了薛家的财产权势和凶恶霸道。
这些事实也是对“护官符”内容所作的具体补充。
一个小乡宦之子尚且被白白断送了性命,那么广大劳苦人民就更可想而知了。
接着,详细介绍了英莲的情况和遭遇。
她原是贾雨村的大恩人,住在葫芦庙旁的乡宦甄士隐之女,五岁时被拐,后又被转卖;当时拐子先卖给冯公子,第二天又卖与薛家。
当年曾答应为恩人寻找女儿的贾雨村,如今听了门子叙述英莲的不幸遭遇后,除了感到“骇然”之外,再也没有别的表示。
这一层,补充了第一部分原告的控诉,突出了被告薛蟠穷凶极恶的本性。
第四层(第八至九段),献策、谋划。
这一层主要写门子献策和贾雨村、门子谋划如何断案。
贾雨村知道了“护官符”的秘密和这个案件以后,竟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用这一封建迷信的鬼话遮掩过去,接着就说“且不要议论他人”立刻把话题转到对这官司“如何剖断”上,表现了他对恩人女儿遭遇的冷漠态度。
对如何判此案,贾雨村心里十分清楚,也早已有了主张,但还是故意问门子,想借门子的口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掩盖自己徇情枉法的罪责,还能留下“清正”的虚名。
门子先提出“顺水推舟,做个人情”的主张,后又在贾雨村的引导下进一步说出精心筹划的办法:虚张声势,暗中调停,迷信骗术,以钱收买。
第三部分(第十段),案子了结,故事结局,写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
贾雨村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详加审问”,实是虚张声势,掩人耳目。
“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贾雨村审案的办法和断案的结果,都与上文他与门子谋划时门子的主意相同。
这案子的了结,正与回目中的标题“判断葫芦案”相呼应,它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吏徇情枉法,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
此案一结,贾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
贾雨村向贾、王修书,目的是向主子表白忠心,邀功请赏,企望日后能继续向上爬。
与此同时,贾雨村对献给他“护官符”,并在这一案件审理过程中为他出谋划策,帮了他大忙的门子,后来到底还是“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
这是因为“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贾雨村徇情枉法的把柄落在门子手里,这对贾雨村很不利;还因为门子知道贾雨村的底细,贾雨村当年那段贫贱历史是他最忌讳的。
这既揭露了贾雨村的阴险狠毒,也反映了封建官场互相利用,互相倾轧的现实。
3、艺术特色。
(1)随情节的发展逐步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现出来,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贾雨村刚审案时,听了原告的申诉后“大怒”,立即要发签差人去拘拿凶犯家属,摆出廉洁奉公的清官架势。
一见门子“使眼色”,就停了手,退堂至密室。
看了门子的“护官符”和他所作的解释后,贾雨村对断案虽已有了主意,但还是“笑问”门子。
可见其狡猾、奸诈。
贾雨村由“惊”而“笑”,反映了他复杂的心理变化。
当贾雨村知道了案情和英莲的遭遇时,态度冷漠,用封建迷信的话搪塞过去,并立即把话题转到断案上。
可见他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最后,胡乱判了案之后,便“疾忙修书”向贾政与王子腾邀功;还寻了门子一个不是,把他充发了。
这是一个利欲熏心、阴险狠毒的封建官僚的典型。
(2)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本文的对话十分个性化,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理解这些对话的内容,就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贾雨村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他听原告申诉后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
”这表现了新升任知府的贾雨村,装腔作势,显示威风,表示公道、清正,为将来的升迁捞点资本。
又例如门子提出“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的主意,这虽合贾雨村的心意,说:“你说的何尝不是”。
却又故意摆出清官老爷的姿态,说“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表现他老奸巨猾、虚伪奸诈的性格特征。
门子听了却冷笑他,说老爷说的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并指出将“自身不保”。
接着,深知吏治、诡计多端、老练狡猾的门子又给他出了一个毒计。
贾雨村听后笑道:“不妥、不妥。
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
”这些对话,深刻地表现了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贾雨村想“因私枉法”断案,又要能“压服得口声”的性格和心态。
(3)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通俗、生动、洗练,富于表现力。
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叙述故事情节都体现这一特色。
像用四句俗谚概括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财产权势,真是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门子说的“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话,含义也是非常深刻的。
课文的前部分,写贾雨村与门子在密室叙旧交谈时,门子提起当年葫芦庙的事,先写“雨村大惊,方想起往事”,接着“便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
’”后又笑道:“你我也算贫贱之交了。
”这由“惊”到“笑”表现了贾雨村对那最不愿提起的那段往事,居然被他手下的差役所知,弄得措手不及,毫无思想准备,又要装出客气、大度的心态。
因而在课文的结尾,贾雨村断案后,“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五、延展阅读。
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