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就是关于群众的总的看法。历史的创造者是群众还是英雄人物?这是辨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标准。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是无疑的,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唯一创造者。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①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群众观点,首先需要弄懂“群众”这一概念,也即谁是群众的问题。

群众,通常指社会实践者。因此它是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群众”的所指是不同的。即使在今天,因语境的不同,群众的范畴也不同。一般来说,“群众”有三种语义:人民大众、非组织人士和非领导者。

人民大众,即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承载者和创造者。无论思想家,还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成就他们的是人民群众,成就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他们只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归纳者、概括者或描述者。离开人民群众的历史经验,不懂得人民群众的时代需求,是不会产生思想家和科学家的。不深入群众生活,不了解群众的苦与乐,是不会有文学家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不仅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实际上他们本身就是人民群众一份子。在任何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是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摆正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只是人民群众之沧海一粟。

一个人,能不能摆正自己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决定于他的群众观念。

群众,有时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士,即指非党人士。党员如何看待非党人士,这是党员的群众观点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如何看待身边的群众,这在党章中有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②党员,如果自认为比群众高明,看不起非党群众,是不可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的。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在共产主义觉悟上,但不能因此认为群众落后。群众有群众的觉悟,群众有群众方面的先进性。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和觉悟,是有些党员所没有的。因此,党员很有必要向周边的非党群众学习,很有必要有事同身边的群众商量。切忌用共产主义觉悟要求群众,因为共产主义

觉悟是一种自觉,更何况要求每一社会成员都有这种自觉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共产党员,要做到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必须正确估计自己,必须正确看待群众,必须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否则,如果脱离群众,甚至凌驾于群众之上,共产党员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名共产党党员,能不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取决于他对非党员群众的看法。

群众,有时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他可能是党员或非实职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对待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也要有正确的态度。这是领导者的群众观点问题。领导者的水平,决定于领导者的群众观点。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如果有不正确的看法,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领导工作,说到底是个用人问题,或者说是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群众观点,担任领导后看不起下属,自认为了不起,凌驾于群众之上,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胜任领导工作的,是无法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毛泽东同志在1943年6月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

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要有群众基础,正确对待被领导者。

总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时候,任何工作,群众是主体,党员和党的干部只是宣传者和组织者。这应该是共产党人应有群众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