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学案(含答案)(优选.)

合集下载

再 别 康 桥导学案 含答案

再 别 康 桥导学案 含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晨读在线】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横亘城北,白水流过东城。

我们就要在此分别,一去万里,将要登上孤独的行程。

那飘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阳却是老朋友的眷恋之情。

此刻挥手离去,我耳边只听到离群之马的哀鸣。

此诗写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与离情别绪。

首联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颔联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一、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与闻一多、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诗社,并形成了主张“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的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

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而罹难。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原译“康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预习检查:青荇.()浮藻.()沉淀.()漫溯.()长篙.()撑.船()泥:泥.泞()泥.古()载:记载.()载.客()别:别.离()别.扭()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表达了对康桥的二、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概括各节诗意,完成下列填空:1、;2、;3、;4、;5、;6、;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

三、欣赏诗歌感受本诗中的“三美”(一)建筑美——讲求诗歌整体结构上的美感,如章节的对称、句式的匀称整齐)①全诗一共____节,每节_____行,错落排列,字数相近,每节每句在______字之间,有序相对、回环呼应。

再别康桥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死水》的最后一段诗句的音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B.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C.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D.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漪纶寂寥摇曳狂风暴雨 B.翡翠惆怅步履矢口否认C.罗绮羡艳凄惋心满意足 D.彷徨颓杞篱墙年纪轻轻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4.下列对《死水》各节诗大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生气,已无可救药。

它已彻底烂掉,丑恶昭彰。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C.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般以动显静。

D.第五节,诗人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5.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6.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安然无恙高瞻远瞩罗网B.猝然长逝湛蓝眼花缭乱挑衅C.脍炙人口恻隐之心略胜一筹竹蒿D.戛然而止颀长风靡一时虚张声势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D.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2《再别康桥》导学案【研究目标】1、通过吟诵、咀嚼,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三美”。

2、通过意象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3、能够背诵《再别康桥》。

【研究重难点】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味“三美”,感受诗的艺术性。

难点:能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

【研究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研究】一、《再别康桥》背景知识:1.“新月派”简介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XXX、XXX,成员有XXX、XXX、XXX等。

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格式,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生动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者简介XXX(1897—1931)现代墨客、散文家。

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XXX、先后就读于XXX、XXX和XXX。

1918年赴美国研究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XXX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陶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墨客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揭晓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XXX。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XXX、XXX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XXX教授。

XXX 访华时任翻译。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XXX、XXX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开展。

1927年参加创办XXX。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

1930年任XXX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XXX与XXX任教。

1931年初,与XXX家、XXX创办《诗刊》季刊,被推举为笔会XXX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XXX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高中再别康桥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再别康桥学案及答案教案

《再别康桥》导学学案王天宝一.课前一首诗课外古诗背诵【原文】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赏析】本诗借杏花言志。

前两句写花开,一水相护,得天独厚,花事繁盛。

后两句写花落。

如果说前两句写花之形,则后两句写花之神,宁肯飘零天涯,也不甘受屈辱遭践踏。

该诗是作者一生的写照。

前两句象征作者早年知遇于神宗,仕途春风得意。

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自请解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二、检查预习1、生字识记畔(pàn):1.(江、湖、道路等)旁边;附近。

如:湖畔。

本文取此义。

2.田地的边界。

荇(xìng):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葫果椭圆形。

笙(shēng):管乐器,常见的有大小数种,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

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2、词语识记漫溯:随意地在水中溯流。

斑斓:(书)灿烂多彩。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3、预习效果反馈1.作者为什么要写《再别康桥》?2.康桥是一座桥吗?3.诗的首尾有何特点?三、课堂跟讲1、背记知识随堂笔记那河畔的,是夕阳中的;波光里的,在我的心头。

软泥上的,油油的在水底,在康河的里,我甘心做一条!那榆阴下的,不是,是天上的,揉碎在间,着彩虹似的梦。

2、整体把握(一)(二)段落层次1.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的。

2.第2~6节:对美丽的康河的以及自己内心的。

3.第7节:开头,展露其别时的情绪。

(三)写作特点表达方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中心表达:诗歌用柔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寻梦时的怅惘、落寞的情怀,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

结构完整:整首诗诗行长短错落、舒缓有致,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

开头用“轻轻”,最后用“悄悄”,使得诗歌语言既无重复之感,又严谨完整。

《再别康桥》学案

《再别康桥》学案

《再别康桥》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把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讲解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是重点2.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作者情感是难点。

【知识链接】1、: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

我国现代闻名诗人、翻译家。

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

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期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阻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2、写作背景:《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闻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现在又要和它辞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因此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课前预习一、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试着标出本文的韵脚与节奏,体会它的音乐美。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青荇()榆阴()沉淀()长篙()漫溯()满载()斑斓()笙萧()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情愿做一条水草!④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读,要从字面读出感受,读出诗中的情感,和小组成员交流初步印象。

2、介绍作者。

徐志摩,中国现代闻名诗人、散文家。

原名徐章垿,字槱森。

“志摩”那个名是1918年作者赴美国留学前,他父亲另起的。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

(4分)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
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
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 (当时、昔日)的梦。

(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

高中再别康桥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再别康桥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再别康桥》学案及答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再别康桥》全诗;(2)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新月派诗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离别之情;(2)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3. 徐志摩的生平和新月派诗歌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 诗歌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新月派诗歌的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如“金柳”、“波光”、“星辉”等;(2)分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3)解读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离别之情。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2)推荐新月派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阅读欣赏。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再别康桥》;2. 写一篇关于《再别康桥》的赏析文章;3. 阅读新月派其他诗人的作品,选择一首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康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情境,增强对诗歌的感悟。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情感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第二大题3、写康河的水草4、写榆树下的清潭5、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形第三大题答案学生自己发挥(略)5、首先写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恋之情,视金柳为新娘。

其次,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诗人对康桥的恋情,愿与康桥融为一体。

再次,写康桥培育了诗人心中的“梦”,是诗人的精神家园。

最后,写撑篙泛舟,在星辉里放歌,感情达到高潮。

第四题答案2、诗人悄悄别离康桥时的的苍凉与无奈,只好静思默想,用无声把这种心情推向极致,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凄婉而哀伤的。

3、不一样,《雨巷》用象征手法变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的心情,用丁香表现那种愁怨。

《再别康桥》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其中用优美的景物和拟人的手法将作者对康河的无限欣喜和眷恋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4、“轻轻的”和“悄悄的”意思一样,但用在诗里表现的就不一样了,“轻轻的”表现出作者去见康河就像去见好朋友一样,想要给康河惊喜,此时的作者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期盼。

“悄悄的”离开康河表现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哀伤无奈之情,不忍心打搅康河只能够静静的一个人离开。

5、各抒己见。

例如《雨巷》好:好在它用了象征的手法,并且全文透出一种朦胧的的感觉,让人更觉伤感。

《再别康桥》好:好在里面作者那整齐的句式和优美的韵律,并且能让人感觉到美丽的画面。

还有作者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第五大题答案分析这首诗韵律很美,诗里有重复得手法是诗读着感觉很美。

另外,这首诗通过了一个小小的举动表现了日本女子的温柔,“撒杨娜啦”就是“再见”的意思更表现出作者的不舍之情。

第六大题答案参考答案:1.朔月(shuo)蒿莱(hao)嵩山(song)枯槁(gao)记载(zǎi)河畔(pàn)挑衅(xìn)斑斓(lán)无耻谰言(lán)波澜(lán)2.新月偶然、我是一片云剑桥3.绘画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引导语:《》一诗中,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

学完这首诗,我们需要做一些习题来稳固知识,这样才不会忘,下面是的《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根底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以下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突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答复以下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一、1.长篙漫溯挥一挥一片云彩2.①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②把星的光芒装满船舱,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

点拨:要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3.C 点拨:A项中“飘” 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

4.B 点拨:要结合详细语境揣摩词的意思。

二、1.三个即金柳、青荇、潭水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2.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参考答案:《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Ⅱ。预习自测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青荇()榆()阴沉淀()长篙()漫溯()斑斓()笙箫()
2.自读课文。
探究案
(20分钟)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
1.教师朗读学生聆听2.全体学生朗读3.分组朗读
Ⅰ.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这首诗让人觉得很美,你觉得哪里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看看谁发现的多?(学生集思广益,可以不确定标准答案)
3.情感与价值:体悟作品的内涵,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
(10分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通过预习,扫除字词障碍,反复诵读。
2.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
Ⅰ。教材助读:
1.作者:徐志摩(1897—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再别康桥》,了解诗人徐志摩的创作背景和主题,领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提高对诗歌的欣赏水平。

导学重点:掌握《再别康桥》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感悟诗人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

导学步骤:一、导入环节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徐志摩和他的代表作品。

二、整体理解1. 通读《再别康桥》,简要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2. 分析诗歌中具体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尝试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 讨论诗人通过《再别康桥》表达的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

三、拓展延伸1.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经历,思考诗歌中的情感是否 resonates with 自己。

2. 以《再别康桥》为启发,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或散文,表达对生命与爱情的感悟。

四、归纳总结通过学习《再别康桥》,我们深刻感受到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也更加理解了徐志摩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境界。

答案:《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先生的名作,描述了诗人在康河畔告别时的离愁别绪,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缅怀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诗中运用大量的意象描绘,以及空灵的语言风格,表达了人生短暂而珍贵,爱情美好而悲伤的主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抒情而又深沉。

诗人用“黄昏”“草色”等意象,勾勒出康桥美丽而寂寥的景象,同时通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表达了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悲伤。

结尾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是深情地述说了对逝去时光的眷恋和对美好爱情的追忆。

在文学史上,《再别康桥》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为它在形式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更因为它表现出了诗人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徐志摩以他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人们对于诗歌的热爱和追捧。

通过深入解读《再别康桥》,我们更能理解徐志摩这位文学巨匠的艺术魅力,以及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美学意义。

希望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学之美,感悟生命之真,与诗人一同感怀逝去时光,珍爱眼前的美好。

《再别康桥》教学学案以及课后习题

《再别康桥》教学学案以及课后习题

《再别康桥》教学学案以及课后习题1,感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讲解: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

《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

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

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辞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老师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拟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的《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教案(优秀5篇)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教案(优秀5篇)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教案(优秀5篇)《再别康桥》教案篇一一、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大致了解该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学生通过对具体字句的感悟能够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3、学生通过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诗歌。

二、教学难点。

1、对于“绘画美”的感悟。

2、对于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对比鉴赏法、扩写法、美读法、分组讨论法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语。

1、以古曲《阳关三叠》入境,与大家一起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诗篇呢?(离别)3、这是古人的离别,那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现代的离别诗歌《再别康桥》,看一看这种离别又是一种怎样的离别。

(二)正文。

1、整体感知。

一起朗读这首诗歌,感知这首诗歌写得怎样?(好、美或者举诗歌中的一些具体景物作答)2、对比鉴赏(通过对比进一步感知本诗的意境美)通过对比得出:“金柳”、“新娘”、“艳影”给人创造了一种唯美的意境,好像让人看见了一幅新娘对着镜子摇曳身姿的动态画面一样,而“柳树”、“姑娘”、“影子”通过对比就显得枯燥无味。

“娘”和“漾”押韵,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娘”和“徊”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3、思考。

在第二段中,让作者心境荡漾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场景?4、鉴赏。

根据上面的诗歌第二段的鉴赏方式,分组讨论:3、4、5、6段中通过作者的精心描写,你可以看到什么场景,请你把这种场景描述出来。

(把组分好,然后每小组一小段)(总结参考——同学回答完了之后进行总结)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在软泥中欢快的招手。

第四段:梦像彩虹一样五彩斑斓,每一片康河的浮藻间都沉浸着有待发现的自由的梦。

第五段:撑一支长篙,驾一叶扁舟,我在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寻梦,那满天的星光倒映在康河的水波中,水天一色。

小舟在星光中摇摆穿行。

此情此景,只有用歌声才能表达我的心情。

第六段:梦依旧,人以非。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再别康桥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再别康桥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开卷有益开在心灵深处的花在人的情感世界里,惆怅最叫人难以言传。

因为它是人心灵中的稀有元素,只有在丰富而细腻的感情土壤里才能觅见它的踪迹。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凭他一支灵动的笔把这种高难度的心灵告白推向了极致。

这短短的二十八行小诗,似一片薄如蝉翼的轻纱,似一道若有若无的薄雾,似一泓明彻照人的清泉,把与康桥依依惜别的心境营造得如诗如画,使千千万万的读者在不经意间弹响了隐在深处的心弦。

我跌进去了!在康河的那一晚!我爬不上岸!我连一根浮木都找不着!漩涡把我整个人给漩进去!我挣扎!可是水草更绊着我,我喘不过气,几乎窒息!然后,我放弃!我感觉到自己沉又沉,沉到一种莫名的狂喜和痛苦!我想我是回不去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走近作者徐志摩,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社”的发起人和主将,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代表诗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等。

《再别康桥》是他1922年秋天离开英国剑桥大学在归国海轮上写的,收入《猛虎集》中。

如果《人间四月天》的广播剧曾令你沉醉于无尽幽远的想象世界、倾听心里的声音;那么,忙碌昏扰的这时代里,疲累昏乱如你,在一个清新的下午或者幽静的午夜,泡一杯茶或者咖啡,打开这本书,你会记忆起内心深处的悸动、心灵里曾被遗忘的宁静……写作背景《再别康桥》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时值1928年11月6日。

“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英国的学术、文化中心,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徐志摩年轻的时候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

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天的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对往事美好回忆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

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

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个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

在他乘船离开马赛归国途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涛声中记下了重返康桥时的感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含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新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特点。

2.掌握新诗的鉴赏方法。

3.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是重点2.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作者情感是难点。

背景知识介绍:1. 新月派简介。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

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闻一多。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再别康桥》学案(附答案)

《再别康桥》学案(附答案)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2.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青荇.()沉淀.()长篙.() 漫溯.() 斑斓.()满载.() 笙箫..()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2),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凄.清(qī)寂寥.(liáo)B.踟蹰..(chì chù)漫溯.(sù)满载.(zǎi)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的(sì)笙.箫(shē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再别康桥学案附答案

再别康桥学案附答案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1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解读文本,分析意象2. :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读对节奏。

,一)读准字音(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二、自练自测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 沉淀()荡漾()青荇(...) (() 斑斓长篙() 漫溯...) () 笙箫满载(...浙江海宁人。

作笔名南湖、云中鹤等,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2. 》等。

》《品有《》《补出下面的诗句。

3. (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1),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唯见长江天际流。

((2)),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高适《别董大》)(4),天下谁人不识君三、质疑问难,请写在下面。

你有什么疑问通过预习本文,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1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2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着(zhǎng)彷徨(páng) ..凄清(qī)寂寥(liáo) ..B.踟蹰(chìchù)漫溯(s ù)...) ng迷茫(má满载(zǎi)..ng)荡漾pàn)(yà河畔C.(..) ((青荇xìng) gāo长篙..)沉淀(dì(D.斑斓lán)ng..似的(sì)笙箫(shēng)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再别康桥》学案

《再别康桥》学案

《再别康桥》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的主题。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1、自古多情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

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_____________。

4、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3、回想起志摩先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其实他的眸子当然不是银灰色的,可是我每次看见他那种惊奇的眼神,好像正在猜人生的谜,又好像正在一页一页揭开宇宙的神秘,我就觉得他的眼睛真带了一些银灰色。

《再别康桥》标准教案范本及随堂测试(含答案)

《再别康桥》标准教案范本及随堂测试(含答案)

《再别康桥》标准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三、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
老师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再别康桥》学案
陈巧玲拟
学习目标: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2、分析诗中的关键意象,把握意境,以体会诗人对康桥的再别之情。

一、根据题意,正确填写拼音或字形。

河畔.() dàng yàng( )( ) 青荇.()榆.阴()
浮藻.() chén diàn( )( ) 长gāo( ) 满载.( )
màn sù ( )( ) bān lán( )( ) shēng xiāo( )( ) 衣xiù()
二、解释下列词语:招摇:漫溯:笙箫:
三、文学常识填空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他是________(诗派)主要成员之一。

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代表作《再别康桥》。

“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___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_。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

四、感受本诗中的“三美”
(一)建筑美——讲求诗歌整体结构上的美感,如章节的对称、句式的匀称整齐)
①全诗一共____节,每节_____行,错落排列,字数相近,每节每句在______字之间,有序相对、回环呼应。

②首节和尾节结构、内容几乎相同,起到_______结构作用,回环呼应,结构严谨,也给人整体的美感。

(二)音乐美——诗歌读来富有节奏感、韵律感,有如一首美妙的曲子
①第1节和第7节中分别连用三个“轻轻的”与“悄悄的”,这些_______的运用节奏轻快,带着细微的弹跳感,反复运用,形成旋律。

②《再别康桥》也讲求押韵,但是和《雨巷》的一韵到底不同,这首诗节节换韵,只有尾节又回到首节的韵脚,使得整首诗读来富有韵律变化、在变化跳动之中又归于平静。

试抓出每一节的韵脚。

第2节:______第3节:______第4节:______
第6节:______ 第1节和第7节:______ ,可见每小节在第______句押韵。

音节和谐、回环复沓。

(三)绘画美——讲求辞藻的精心选用,其描写的意象、构成的意境具有独特画面美感。

1、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诗人为何不选取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常见物,而要选取这些特殊的意象?
2、重点品味诗歌中“金柳”“青荇”“清泉”三个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品读诗情
1、第1节和第7节中的结构、句式基本相同,只是将“轻轻地”换成了“悄悄地”,有无
必要?为什么?
2、尾节有一句很妙的说法,离别时作者说“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本不可带走,此处特别这么说,你读出什么意味?
六、知识迁移
(一)试补全下列与离别主题相关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赠汪伦》)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志摩的诗
沙扬娜拉偶然
—赠日本女郎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你不必讶异,
道一声珍重,更毋须欢喜——
道一声珍重,转瞬消灭了踪影。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沙扬娜拉!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参考答案】
一、略
二、①招手摇摆,形容愉悦的样子
②此指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③管弦乐曲,此代乐曲、伴奏
三、新月派;《猛虎集》《云游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新格律诗派”
四、(一)① 7、4、6—8
②首尾呼应
(二)ang ;ao; ong/eng;iao;ai;2、4
(三) 1、①西天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
②选取这些康桥中所常见的自然景物,避开车水马龙的喧嚣、离人的哀
切,
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同时借景抒情,抒发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与欢喜之情。

2、(1)金柳:“柳”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离别的意象,“柳”谐音“留”,柳条柔长招人,寓意依依不舍的别情;“金柳”写出夕阳余晖浸染下的光辉美好;又用暗喻手法写出柳树之美犹如新娘般的娇羞,也流露出诗人对康桥深切的热爱与离别的不舍。

(2)甘心做一条水草:流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恩与热爱之情。

(3)“清泉”将其比喻成彩虹,在清泉中沉淀着诗人多彩的梦,表现出诗人对母校怀着美好的梦想和思念。

五、
1、①“轻轻地”用于起节,暗含再临康桥的轻快愉悦之情。

②“悄悄地”用于末节,没了轻快之感,是在重逢后不知何时再见的难舍、不忍回首、不忍惊扰的离别哀情,“悄悄”写出离别时的悄然孤寂、黯然神伤。

2、这是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说法。

“不带走”是有意而为之的说法,写出离别时的故作洒脱,暗含自我说服的意味,诗人似乎是在努力税负自己、避免在勾起对康桥的思念。

正所谓,越努力忘记就越容易记起,越故作洒脱就越挥之难去,这种离情看似平淡却波澜四起,看似寡味却深沉浓烈、可见离情至深。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
②不及汪伦赠我情
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⑤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