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道家思想和行为艺术(doc 10页)
老庄及道家哲学思想
《周易》从内容到形式都为道教所吸收, 它渗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神仙体系、 方术仪式、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老子 的《道德经》在《易经》之后,虽然老 子未曾提及《易经》,但是《易经》的 基本的概念----阴阳,变化,刚柔,进退, 祸福,吉凶,都提及了。
乾、 坤、震、巽xù n、 坎、离、艮gè n 、兑
“名”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 或事物的表象。取名于寻常可得的名,所得
的名不是永恒的名。道“道”是内在的、实 际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虚的东西。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宇宙的初始;取名于有名, 是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 天地之始,无名无相,一片寂静,不知几劫几 世,突然无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有了母,也就有了名, 故“道”是根本,“名”是表象,同时也是实 质。 所谓“有生于无,无中生有,有无相生”
道家思想核心
5、正言若反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 运动。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 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 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 智有所不智)。“相辅相成”— —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 阴,对立面的统一)
五老
说法一: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说法二: 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 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 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 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 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
南斗六司: 天府宫:司命星君 天相宫:司禄星君 天梁宫:延寿星君 天同宫:益算星君 天枢宫:度厄星君 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元: 天枢宫贪狼星君 天璇宫巨门星君 天玑宫禄存星君 天权宫文曲星君 玉衡宫廉贞星君 开阳宫武曲星君 摇光宫破军星君
中国道家思想——无为的隐士老庄哲学思想分析
老
子
——无为的隐士
孔子问津
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 赴楚国负函途中,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可 是前面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
长沮:他不是生而知之吗?他应该知道渡口 在哪里呀,还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吗?” 桀溺“告诉你,当今天下大乱,犹如滔滔洪 水,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你与其跟着那 个总是躲避坏人的人到处游历,还不如跟着 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吧。
做事就得提倡做事的精 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
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庄子
北冥有鱼 庄周梦蝶
老庄观点
01 爱护天下,从爱护自 己开始。
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 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02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 要拯救和寄托的。
03 谁都不用管谁,才叫 太平天下。
如果人人都不需要被寄托,天下还 需要寄托吗?人人都可以拯救自己, 天下还需要被拯救吗?
2 拯救天下是拯救自己?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一毛不拔
墨子的学生禽子问杨朱:拔先生一根毫毛,来拯救天下世道,干吗? 杨朱说,世道不是一根毫毛救能拯救的。禽子说,如果可以,愿意吗?
杨朱不理睬,禽子出门,把这件事告诉杨朱的学生孟孙阳。孟孙阳说,你 是不懂先生的心思啊,还是让我来替先生回答吧!请问,如果有人提出,打你 一顿,给你一万,你干不干吗?禽子说,干!又问,砍断你一条腿,给你一个 国家,干吗?禽子不说话。
3 积极有为还是消极无为?
楚国两位大夫千里迢迢来到濮水,找到正在河边钓鱼的庄子,转达楚威王的意思: 我们大王想以国境之内的事来麻烦先生!庄子没有回答,一边钓鱼,一边头也不回 地问:听说贵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贵国的大王宝贝的不得了,小心翼翼恭 恭敬敬地珍藏在庙堂之上,有这事吧?那么请问,作为一只乌龟,它是宁愿去死, 留下骨头享受荣华富贵,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呢?当然是后者。 庄子说:二位可以回去了,我会继续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的。
中国文化概论——老庄与道家思想
一、道家的产生背景及演变(演变)
④道家与道教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 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经过历代的发展,道教正式分为正一、 全真两大教派。 正一派从事符篆斋蘸,驱鬼降妖, 祈福消灾,道士可以结婚,非斋期可 食酒肉。全真派重修持,主张“全神 炼气,出家修真”,道士蓄发留须, 守斋出家,不婚配。两派虽在形式和 要求上有不少区别,但基本主张是完 全一致的,都讲求“修道”、“积 德”、“清静”、“无为”。
《道德经》高居第二。
由此可见,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庄子)
庄子 [人物档案] 姓 名:庄周,字子林 出 生:约公元前369年 逝 世:公元前286年 祖 籍:宋国蒙邑 主要身份:思想家、文学家 主要功过: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主要著作:《庄子》 曾任职务:漆园吏 荣誉称号:逍遥游仙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晚年在陈国居住, 后出关赴秦讲学,不 知所踪。老子是“中 国哲学之父”,遗留 下来的著作仅有《五 千文》,即《老子》, 也叫《道德经》。
老子(BC571?—BC471?)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老子的思想智慧 1 “道”——宇宙万物的产生和运行规律 (1)“道”是万物的本原。 (2)“道”生万物 (3) 道法自然 2 “道”——万物变化的原因 (1)事物存在着普遍的矛盾性 (2)矛盾对立面会相互转换 (3)弱者道之用 3 为学与为道——认识世界的方式 4 “小国寡民”——社会的理想形态 ;无为政治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 可以治人。” ——魏源《老子本义》
“老子者,民主之制之所用也。” ——严复
老庄哲学思想
老庄哲学思想老庄编辑词条B添加义项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
借而代指道家(道教)老庄教派学说。
道家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黄老之学,其思想富于积极色彩,与庄列一派隐退截然不同。
"关尹一派"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上博简《恒先》是《老子》到庄学之间的联络桥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
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
看法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愚弄人的幌子。
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
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
基本信息•国籍中国(春秋战国)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
借而代指道家(道教)老庄教派学说。
道家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黄老之学,其思想富于积极色彩,与庄列一派隐退截然不同。
"关尹一派"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上博简《恒先》是《老子》到庄学之间的联络桥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
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庄道家思想与行为艺术
老庄道家思想与行为艺术摘要:作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思想‚儒‛‚道‛‚释‛之一的道家思想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心中深深扎根,影响着中国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做人的行为艺术方面。
通过对老子《道德经》和庄子著作的研读以及结合中国历史人物分析,整体上对老庄思想在行为艺术方面的影响进行概括。
同时其作为一种古老文化在中国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字:行为艺术做人处世处事道家思想对于儒道释三家,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救世。
儒家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佛家店则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
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
人生不可能是风平浪静、一马平川的,总会遇到一些坎坷与失败。
这时候便少不了说服自己重新站起来,往往心里斗争是最残酷的,也是最痛苦的。
而道家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心态,一种参透生命的感悟,一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也正是道家所讲究的‚养生、遁世、穷万物‛,其在出世入世之间,行云流水,顺其自然,无形中造就了生活、做人的最高境界。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一时即兴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从此便把道义思想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
《道德经》可谓是智慧的浓缩,里面包含了做人、处事的道理。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有不同的遭遇,便会又不同的感受。
随后这种思想被庄子继承并进一步的发扬,‚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人生境界更是将道家的无为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其思想中蕴含的行为艺术。
一、道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必要性隐士思想,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只是它如隐士的形态一样,一向采取"遁世不见知而无闷"的隐逸方式,所以被大家轻易忽略,而容易忘记。
老庄与道家思想
一、老子生平简介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 李名耳,字聃(dān)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 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 古人称为“太上老君”。东汉末期,道家 思想发展成道教,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唐代,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2、人生观——主张养生,做到无过无不及,注重于善 与恶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受损害。——为人 处世,不把名利放在眼里,无所作为且做到不留痕迹, 让人挑剔不出毛病来。与世无争,不用技巧,不用权
谋。“山中直树被人砍,人出头地受攻击”,“驼背
人,不服役,不征赋,得施舍”
LOGO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 尽年。 《庄子· 养生主》
LOGO
五、庄子生平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 -公元
前286年):名周,字子休。
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为
道教四大真人之一。道家学
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战国
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
家。
七、《庄子》
《庄子》,又名为《南华真经》。计五十二篇,今存《庄子
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名篇主要有 哲学的文学”。《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
LOGO
六、《庄子》的主要思想
1、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 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 由。不仅如此,还必须摆脱自己身心的牵制,做到无
老庄思想文档
老庄思想简介老庄思想,即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之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因此被称为老庄思想。
老庄思想强调返璞归真、无为而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生、道德和修养的重要观点,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思想老子是老庄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本体。
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的观点,意味着道无法被言语所描述,只能通过无言无为的境界来感悟和修行。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放弃个人的欲望和努力,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和谐。
老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无不治”的思想,他认为,只有放弃权力的争夺和人为的干预,才能使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他主张“无为而治、无欲而止”,反对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和权力的执着,主张以淡泊无欲的心态面对人生和社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庄子的思想庄子是老庄思想的重要发展者,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与老子一样,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不同于老子的是,庄子更加注重个体的修养和心态的培养。
庄子提出了“大道废”和“大音希声”的观点,意味着追求真正的道并非简单的行为和言辞,而是通过人的内心去感悟和修行。
他强调以“道德为主”而非“法令为主”,认为真正的道德是源于内心的修养和自觉的追求,而非外在的约束和惩罚。
庄子还提出了“变化无穷”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和演化,人们应该学会适应和接纳这种变化,避免埋怨和争斗的情绪。
他主张“自在无知”,通过放下执着和欲望,以自由自在的心态去享受生活,并在生活中追求灵感和境界的提升。
老庄思想的影响老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人们生活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老庄思想为儒家思想的过于功利主义的弊端提供了一种反思和补充,为人们提供了追求心灵自由和道德修养的道路。
国学与我们的时代之四道家思想与老庄的智慧课件
道家思想在未来发展的展望
未来,道家思想将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环境保护方面,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 理念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在科 技发展方面,道家思想的创新思维和开放包容的精神 将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同时,随着道 家思想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未来将有更多的学者、专 家致力于道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推动其不断发展和 完善。
THANKS
感谢观看
国学与我们的时代之 四道家思想与老庄的 智慧课件
• 道家思想概述
• 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道家思想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道家思想概述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道家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以老子和 庄子的思想为代表,强调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理念。
老子思想强调“道”的观念,认为“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主张 “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而不强加 人为。
道家思想的未来发展
道家思想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全球文化交流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关注和了解中国文化, 道家思想也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道家思想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等理念,这些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因此在跨 文化交流中能够引起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共鸣。通过道家思想的传播,可以促进不 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柔性和适应性
道家思想强调柔性和适应性,这在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尤为 重要。企业应灵活应对变化,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道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
魅力无穷的道家老庄哲学
魅力无穷的道家老庄哲学……老庄道家独特的认识方式老庄道家哲学的人生观是当下的人生观,是一种现实主义的人生观。
个人价值的实现定位在心灵的净化,通过心灵的净化实现个人的智慧明觉,智慧明觉则包括洞察宇宙的真相和洞察人生的真相。
宇宙真相的洞察是建筑于心灵的。
照旷就是智慧之光照亮宇宙,庄子说莫若以明,自古以来有很多是非、善恶、美丑的争论,这种争论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双方的心灵达不到同一个层次,争论就会无限延伸下去。
不如让智慧之光照亮世界,也照亮我们的心灵,心灵被照亮的时候,矛盾就化解了。
《庄子齐物论》客观地指出此亦是非,彼亦是非,出现纷争的时候,庄子在认识上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要彼此尊重,谓之两行。
要通过不断的时间的流逝,让双方之间各自认识自己,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那些人一定会表达更加充分,错误的一方随着生活、知识的积累,社会制度的改善,也会改善自己的认识,作出调整。
这种重要的认识态度和原则,体现了道家非常博大的胸怀。
从知止的角度,老庄道家发展了老子的名言知止不殆。
知止包含两个认识,一个是实践的原则,一个是认识的原则,就是知其所应止而止于所当止,不能超出客观尺度,也就是尊重客观规律。
这种尊重不是一种盲从,而是出于理性明觉,在实践中要把握其中对应关系,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老庄道家对语言问题的认识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
语言是思想的现实化,甚至可以说语言就是思想本身。
道家讲得意忘言。
得意忘言实际上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忘言而得意,就是超越了语言的局限,才能真正地和世界的普遍本质默契无间。
哲学关注的是普遍性的、终极性的、根源性的问题,而除此之外都是知识问题,是各个部门承担的问题,是可规定的。
庄子将语言分为卮言重言寓言,卮言就是日常语言,和规范化的标准用语自然不同;重言就是郑重之言,引述长者、权威的认识作为论据;寓言就是拐着弯说话,通过相关联事物类比,使认识得到贯通。
《老子》讲究正言若反,对肯定的事物以否定的形式来表达,对否定的事物则以肯定的形式来表达。
老庄与道家思想
老庄与道家思想道家与老庄老子和庄子,是上古时期道家文化的两个奠基人,可以说是道家学问上的源头人物。
有了这两个人,道家学问才能真正立起来,所以后来都把老庄合称。
老就是老子,他的著名经典是《道德经》,庄是庄子,代表作就是《庄子》这本书,后来道教也称为《南华经》。
这两位人物的经历都很传奇,甚至很神奇,我今天主要是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老庄这两个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道家学派的主要观点。
先来说说老子这个人。
关于老子,我个人最早是从中学课本里得知的,老子是春秋时期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
当然,中学时代的历史教科书比较枯燥,学习起来也没有多少印象。
真正对老子、对道家有印象,都是因为高中时看了一篇小说,鲁迅先生有一篇小说叫做《出关》,收在小说集《故事新编》里面。
个人认为,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小说集,其文学价值不在其代表作《呐喊》《彷徨》之下。
只不过一直以来,很多文学评论家、理论家们都以所谓的“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这一套东西来评论文学,结果都忽视了《故事新编》。
很多人谈到鲁迅的时候,要么开口就是《呐喊》《彷徨》,要么就是鲁迅杂文多么了不起,但都没有谈到这部相当优秀的小说集。
《故事新编》这部小说集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相当经典的小说,写得也非常有趣、非常精彩。
《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就是《出关》,写的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故事。
当时,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老子在图书馆干了很多年后,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周朝也很衰弱了,周天子的号令也没人听了。
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天下将乱,自己不想在乱世中生活,想找个地方隐居。
于是老子就离休,辞职不干了。
辞职之前,老子的弟子也问过他说:“老师啊,您经常教导我们说,柔弱胜刚强,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现在的经验也是这样的,刚强的人,力气大的、勇猛的人肯定可以战胜小个子、没有力气的人。
怎么会柔弱胜刚强呢?老子就对学生说:“你说,是牙齿刚强,还是舌头刚强呢?”学生说:“当然是牙齿啊!”老子就把嘴张开给他看。
庄子的艺术思想与实践
庄子的艺术思想与实践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庄子的研究心得深深影响了我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实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庄子的艺术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庄子的艺术思想庄子的艺术思想可以概括为“无为而治”和“自然而然”。
他认为,艺术的真正境界在于追求自然的完美和自由,而不是追求功利和成就。
他主张人应该摆脱功利和欲望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从而达到真正的艺术境界。
在庄子的艺术思想中,他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自己的欲望和努力,顺其自然地去追求艺术的境界。
他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和比喻来阐述他的思想,比如他说“鱼游于水,水尽其能;鸟飞于天,天尽其能;人行于道,道尽其能。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艺术的实践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不应该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和束缚。
此外,庄子还提出了“自然而然”的艺术观。
他认为,艺术应该是自然的表达和展现,而不是人为的创造和追求。
他通过许多寓言和比喻来阐述他的思想,比如他说“大道至简,有言无言,无为而无不为。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应该是简约而自然的,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创造。
二、庄子的艺术实践庄子的艺术实践主要体现在他的哲学著作中。
他通过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表达他的思想,使得他的著作更具有艺术性和可读性。
他的著作中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庄子的艺术实践还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中。
他追求自由和宁静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他主张人们应该放下欲望和功利,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向人们展示了艺术的真谛和境界。
庄子的艺术实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在艺术实践中融入了庄子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
综上所述,庄子的艺术思想与实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道家老庄思想
所以,中国学者们对“玄”范畴, 一直没有一个妥当的解释。
1955年,湖 北、四川之 间的屈家岭, 出土了一批 新石器时期 的陶土纺轮, 纺轮上用红 色颜料画有 十几种图案。
无是从“天”字变来的,因为古代中 国人相信,天的西北是空的,太阳走到那 里就掉下去;所以把“天”字的西北角弯 曲一下,表示这儿的空,正是所要表明的 那种绝对的无。
也有人说,无字从“元”字来。“元” 是开始的意思,把元字的一笔向上伸一伸, 表示在开始以前,就成了“无”。
这三个无字,内涵很不一样。有的哲 学家所说的无,是第二个意思,譬如《老 子》;有的哲学所说的无,是第三个意思, 譬如《易经》。中国学者在三十年前曾经 为老子哲学争论不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 大家并不知道无字还有三种意义。
•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公元前286),战 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又 说安徽蒙城)人。名周,字子休(史记中 司马迁并未提起庄子的字),与梁惠王、 齐宣王、孟子、惠施等大体同时期,死时 享年84岁。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庄子生平 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 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 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 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
这里就认识到了对立同一性的所有形 态,但并不明了,颇为费解;而方以智的 《东西均》则将这三种形态明确为三句话: “冬自冬,夏自夏;冬而夏,夏而冬;冬 即夏,夏即冬”。
《老子》在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第二章)时,便看到了对立两端之 间彼此不可分离,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庄子》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艺术
庄子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艺术1. 引言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之一,被誉为道家思想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作品《庄子》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
2.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主张万物皆虚幻,强调人应当放下欲望和执着,追求自由无为的境界。
以下是庄子思想的几个核心要点:2.1 大道与自然庄子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超越个体意识的宇宙大道,即“道”。
他强调人应当追随这个大道,靠近自然、融入自然,达到心灵解脱和人生境界升华。
2.2 自由无为庄子主张人要放下功利心和期望,并不追求功名利禄和社会地位。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沉静、顺应天理,以及放空心智所获得的自由状态。
2.3 获得自由的途径庄子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寓言,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获得自由。
其中包括“庖丁解牛”、“蝴蝶梦”等经典寓言故事,用以启示人们如何超越个体意识,达到自由无为的境界。
3. 庄子的文学艺术庄子对于古代文学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3.1 文风独特庄子的文章以浓厚的哲学氛围和独特幽默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比喻、寓言、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读者在快乐中思考人生和宇宙之道。
3.2 文章主题广泛庄子的作品涵盖了伦理学、政治学、宇宙论等多个领域,既表现出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也展示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观察。
3.3 对后世影响巨大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并被其他文化领域吸纳,成为古代文化瑰宝之一。
4. 结论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无疑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自由无为、顺应自然等思想理念,以及独特幽默风格的文章,使人们能够反思人生、探索宇宙真谛,并对后世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庄子的作品仍然是今天读者们不断探究和欣赏的经典之一。
以上内容涵盖了庄子哲学思想与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展示了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老庄与道家思想课件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一生淡泊名利,隐居山林。
详细描述
庄子出生于贵族之家,但因家道中落, 故而选择隐居。他一生著作颇丰,包 括《庄子》一书,该书成为道家学派 的经典之一。
庄子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庄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详细描述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最终归结于“道”。 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认为人 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庄子的文学成就
总结词
庄子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上。
详细描述
庄子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深刻的哲学 思想,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4
道家思想的应用与实践
道家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反对过 度干预,认为管理者应该遵循自 然规律,让员工自由发挥,而不
道家思想在汉代以后逐渐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格局。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道”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 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干预自然,让事 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柔弱胜刚强”
道家认为柔弱的事物具有生命力,能够战胜刚 强的对手。
灵感与直觉
道家思想认为艺术创作需 要灵感和直觉,强调创作 者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 自由,以激发创作灵感。
05
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倡导自然与人的和谐
最新整理刘老庄战斗老庄美学思想.docx
最新整理【刘老庄战斗】老庄美学思想老庄道家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深刻玄妙的老庄哲学作为东方智慧的典型代表所提供给我们的并非实证性结论,而是哲理式的原形;并非凝固的教条,而是开放的框架。
它有着广阔的“不确定域”,从而为历代阅读者和解释者保留了“具体化”和“重建”的无限空间,使之可以纵横驰骋、常释常新。
本文试图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对老庄美学进行单面的剖析,力求用老庄哲学“原典”来丰富和发展当下文艺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
一、天然朴素的审美标准审美标准是艺术鉴赏发生期需要讨论的问题,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同时也是对该事物是否美的一种情感性的评价与批判,它首先具有个人爱好的主观倾向性。
庄子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各美其美”的:“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庄子•山木》)那么,在艺术鉴赏中,是否存在普遍有效、应当遵循的审美标准呢?在老庄美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即崇尚天然朴素的审美标准。
老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提倡自然本色之美,反对人为雕琢,这和他们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是分不开的。
老庄认为,万有一切的根源在于“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由于道的本性是朴素无为的,而美作为道的一种衍生性存在,其本质特性也应在于朴拙自然。
所以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天道》)老庄认为最高最美的艺术是完全不依赖人力的天然艺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即是美的自然朴拙的特性所在。
如在《齐物论》中,庄子把声音之美分为三类:“人籁”、“地籁”、“天籁”,提出“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者。
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认为“天籁”不受任何拘束,是天然的,是最美的。
此外还有《天运》篇中借助神话故事对“天乐”的生动描绘和《田子方》篇中“解衣般礴”的故事,都体现出老庄对于朴拙之美的推崇。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论课件
老子的思想深邃、高远,其学说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 影响。
老子的文论观点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有其道,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在文学艺术方面,老子提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认为最高的艺术 境界是“无为之为”,即不刻意追求形式和技巧,以自然、朴素、简约
墨家文论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 义,主张文学应当有益于天下; 而道家文论则反对功利主义,认 为文学的本质是表达人的内心世
界和情感体验。
与法家文论
法家文论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和 实用性,主张文学应当服务于国 家治理;而道家文论则反对这种 功利主义思想,追求个体的自由
和超越。
02
老子的文论思想
老子的生平简介
庄子
战国时期蒙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弃官隐居,主张“逍遥游 ”,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超越。
道家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道法自然”
“逍遥游”ຫໍສະໝຸດ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应顺 应自然,不强行干预。这种思想反映 在文学上,则强调表达自然真实,反 对矫揉造作。
道家追求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这种思 想反映在文学上,则表现为对个体精 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束缚的超 越。
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道家文论将进一步发挥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 作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科技与人文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道家文论将更加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为人类 未来的发展提供哲学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道家文论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人类 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思想基础。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1. 引言1.1 概述《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作。
庄子通过对自然界、人性和人生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提出了独特的哲学思想,并以艺术抒发方式进行表达。
本文旨在探讨《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研究主题及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将深入剖析庄子的哲学思想,包括自然无为、反对刻意追求和主张自由放任等内容。
第三部分将探讨《庄子》中所采用的艺术表达方式,如深入细节描写、借物象征寓意和运用比喻与隐喻等手法。
第四部分将探讨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与其所采用艺术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包括自然意味的衍生性艺术风格、深邃让人陶醉的文学创作手法以及心灵享受与审美观念的关联性。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庄子哲学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强调读者深度理解和感悟庄子思想和艺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庄子》中哲学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的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及相互影响,并进一步启发读者对于庄子思想和艺术的深入理解与感悟。
通过对庄子哲学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之间关系的探讨,希望能够突显其对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人类价值观的重要影响,激发读者对于自身生活、人生意义和审美追求等方面的思考,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庄子》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2. 庄子哲学思想:2.1 自然无为: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他主张人应当追求与自然相融合,以达到真正的自由和无为而治。
无为并不代表不做事或者放任自己,而是指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之道而行。
根据庄子的观点,人与自然相比显得微小而渺小,在大宇宙中我们只是微弱存在着。
他认为追求卓越与完美是一种极度劳累和负担,在自然界万物都能够在顺其自然的状态下生长并展示独特之美。
因此,庄子主张人们应该放松心态、消除欲望,并且保持内心的宁静。
2.2 反对刻意追求:另外一个重要的庄子思想是反对刻意追求功利和名誉。
大学语文 道家老庄思想
•
真名士始风流。随他人言说短长,把 握自己,从吾心意,遂吾心志,纵贫而老 又何妨?真正的潇洒风流,从来不为社会 与旁人言语所左右的,它只关心如何享受 意志的自由,感觉的盛宴,精神的舞蹈。
道家思想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 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 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 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 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 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 如果说,儒家是理性与胜利者的要求服从 与成功陶醉,那么道家是感性与失败者的 自我宽慰与逍遥解脱。
•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中国民众,在本质上, 更倾向于“顺从自然与命运”的道家哲学。在安 慰世人受伤的心灵方面,老庄比孔孟更有效:因 为他把精神自由安顿在世俗权位之上。 • 精神自由,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是最容易得到的, “老子爱怎么着就怎么着,爱谁谁”是民间的态 度,其背后的潜台词还有:“头砍了不过碗大个 疤”的对生死的蔑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 之?”
人为的仁爱毕 竟是有限的,当人 需要用仁爱来互相 救助时,这世界变 已不好了。大自然 的爱是无量的,所 以人应相忘于自然 如同鱼相忘于江湖。
• 5、超然的生死观 • 把死看作是生命的自然结果,认为应当对 死顺而处之。 • 视死如归
• 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 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 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 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 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为喜,死不以为悲。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 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生生灭灭。 •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 人们休养生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庄道家思想与行为艺术摘要:作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思想“儒”“道”“释”之一的道家思想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心中深深扎根,影响着中国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做人的行为艺术方面。
通过对老子《道德经》和庄子著作的研读以及结合中国历史人物分析,整体上对老庄思想在行为艺术方面的影响进行概括。
同时其作为一种古老文化在中国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字:行为艺术做人处世处事道家思想对于儒道释三家,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救世。
儒家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佛家店则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
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
人生不可能是风平浪静、一马平川的,总会遇到一些坎坷与失败。
这时候便少不了说服自己重新站起来,往往心里斗争是最残酷的,也是最痛苦的。
而道家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心态,一种参透生命的感悟,一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也正是道家所讲究的“养生、遁世、穷万物”,其在出世入世之间,行云流水,顺其自然,无形中造就了生活、做人的最高境界。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一时即兴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从此便把道义思想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
《道德经》可谓是智慧的浓缩,里面包含了做人、处事的道理。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有不同的遭遇,便会又不同的感受。
随后这种思想被庄子继承并进一步的发扬,“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人生境界更是将道家的无为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其思想中蕴含的行为艺术。
一、道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必要性隐士思想,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只是它如隐士的形态一样,一向采取"遁世不见知而无闷"的隐逸方式,所以被大家轻易忽略,而容易忘记。
如果强调一点来说,隐士思想,与历史上的隐士们,实际上,便是操持中国文化的幕后主要角色。
至于讲到道家的学术思想,更与隐士思想,不可分离。
与其说道家渊源于黄、老,或老、庄,毋宁说道家渊源于隐士思想,演变为老、庄,或黄、老,更为恰当。
所以说道家思想的根底倒是古老的隐士思想。
道家源于老子。
然而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老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恰好是战乱纷纷的春秋时代。
老子是东周初期人,在此以前周幽王荒淫无度,为使褒姒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致使犬戎大闹镐京,外患又加上内乱,幽王死于乱刀之下,西周亡。
7平王东迁,失去根基,加之朝政腐败,主子昏庸无能,对诸侯国失控,形成诸侯割据,不服从中央政府管束,大国吞并小国,那一个地方王国有实力,便可挟天子令诸侯,成为天下霸主。
这样一来围绕争夺天下霸权的战争,越演越烈。
那时的战争,本质上属于内战。
且不说生灵涂炭,战争使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知识分子更是一无所是,没落贵族知识分子不甘心自己的沉沦,到处游说,鼓吹自己富国强兵争霸的学说。
各地贵族养纳食客千百,有的甚至多到三千。
这些说客辩士绞尽脑汁使尽心智,为侯王出谋划策,争相得宠。
那一个说客得宠便鼓吹为“贤才”、“圣贤”。
于是没有人再去关心下层的劳动人民疾苦,为了适应诸侯争霸需求,各种学派萌生。
有的主张“尚贤”,有的主张“仁义”,有的主张“克已复礼,归仁矣”有的鼓吹“术数讖纬学说”,有的鼓吹星象天命论,有的主张加重赋税,有的鼓吹酷刑法。
正是在这样的人类浩劫中,老子兼其德才,他无限同情黎民百姓的疾苦,无比痛恨那些似虎狼残暴的统治者,驳斥众多学说助长统治者的野心膨胀。
众多学派说教治标不治本,不能成为治世方针。
因此老子发表自己的时局观,提出正统的三皇五帝治世时创立的“无为大同治世原则,执政为民,才是治世良方。
”当然迫于时代的大背景,没有一个君王会相信能再以德屈人,不战而胜人之兵。
没有人再对社会存在期望,与其苦苦挣扎,倒不如乘一叶扁舟,沉浮浮于海,或藏于深山密林。
与清风为伴,以日月为邻。
这就是最早的隐士,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逃避,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声反抗。
之后又出现了有名的竹林七贤,其产生的原因无不与历史背景有关。
当然老子纵有三头六臂,怎奈何世事摧残?孔子和老子同处一个时代,孔子也曾想劝服君王改走仁政治国路线,可留下的尽是遗憾。
但孔子这个人闲不下来,没事就不习惯,照样教了三千学徒,也算不枉此生。
但老子不同,本身他就做过周朝的史官,可以说是有工作的了。
不像孔子驾个驴车,到处云游。
毕竟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这一点老子还是明白的。
孔子也曾拜访过老子,书有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当然这段记载绝不是孔子拍马屁,也没有那个必要。
只能说明老子确实是位得道高人。
老子的辞职可以说是无奈之举,当时的社会只能让老子失望,他怎忍心去记载这段伤心血泪史。
老子选择隐去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是现实让他不能再待下去。
云游山野更让其心胸宽广,道家的思想便在感悟天地中产生。
二、道家思想中的行为艺术1.老庄思想中的世界观、人生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老子认为世间万物是统一和谐的,这也是最早的和谐思想。
人生天地间要想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就当表现为不争、处柔、寡欲和知足。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正如《逍遥游》中描述的一样,放弃杂念,才能游于天地之间。
不争并非不思进取,而是不要因为世间的一些蝇头小利而迷失自我,做出伤天害理之事。
不要因为嫉妒而凭空增加烦恼。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家思想的无为并不是虚度光阴,无所事事,而是在用另一种途径去改变世界。
想必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是这个道理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人们一旦有了善恶、美丑的观念,随之就会产生追逐真、善、美等之名的各种欲望,自然就会出现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等各种恶劣的现象。
而一味的不择手段满足欲望只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
“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者长乐,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就是说莫再耍小聪明,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送了小命,遗憾终生。
2.道家思想中的做人、处事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弯曲反而能使一切周全,委曲才可以伸展。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人生的路是一条充满坎坷的曲线,有时候更多的是需要委曲求全。
三十六计中所谓将计就计、以守为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用一个词来形容也叫做隐忍。
太极里讲究借力打力,以其人之道还之以其人之身。
大丈夫能屈能伸,不为一时之怒气而撑匹夫之勇。
当然这句话也高度概括了人生的苦难性,这一点和佛家的思想大相径庭。
佛家讲人皆生于苦难,欲脱离苦海,必得消去七情六欲。
西方基督教义也讲苦行忏悔。
司马迁忍受宫刑,只为《史记》照耀乾坤;韩信忍得胯下之辱,方成就一番大业;越王勾践为人奴婢,蓄势待发,方雪前耻;项羽只知匹夫之勇,落得乌江自刎。
人生不过是路过,用心享受沿途风景才是意义所在。
往往人们被结果拖累,忽视了过程中的种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所谓高下相倾、前后相随讲的是做人谦逊为上,世间自是又公正。
莫为一些失败而完全打败了自己。
3.道家思想中的出世、入世《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庄子事权贵为粪土,但这里并不是不鼓励为官。
道家创始人老子也是官宦出身,而在道家思想里蕴含了许多入世的道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抱一为天下式。
”高处不胜寒,既处位则谋事。
造福一方百姓,才能赢得千古美名。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史记·越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翻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多少人死在自己无尽的欲望当中。
历史上最不成功的人,可能韩信就是一个,韩信这么大的功劳,他舍不得“功成身退”,最后没有好结果,杀了,被杀了。
这里的退并不是隐退,而是在说适可而止,莫让欲望冲昏了头脑。
名利场里人暴露的是一种原始的野性,只有时时拂拭心中的尘埃才能推进有度。
刘备当年假装糊涂,在煮酒论英雄中逃过大劫。
曹操(《三国演义》,第21回)青梅煮酒论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何为真龙?只是随时而化,变化无端而已。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庄子之所以能看透这官场,就是有那种“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浩然正气罢了。
老庄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被后人传承和发扬,里面蕴含的做人、处事道理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它久经岁月风云的洗刷,已经根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涵养、陶冶着历代知识分子的高贵人格和浩然丈夫气,今天仍然闪耀着其灿烂的光芒。
我们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解读、研究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从中体会一种智者的行为艺术。
参考文献【1】许庆元宿春礼《听南怀瑾讲<老子>》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年【2】老子《道德经》【3】庄子《逍遥游》【4】罗贯中《三国演义》【5】叶舟《老子的智慧》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