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阅读语文版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16记叙文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6 记叙文线索与情节(一)(2016·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少年护城河肖复兴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
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
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
”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
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
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儿。
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的简单,又是这样的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
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交给她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
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
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
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通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脸青,鼻子流出了血。
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
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
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
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
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02 理清记叙顺序-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 (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02 理清记叙顺序【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2.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二、答题方法。
1.记叙顺序。
顺叙,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或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
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分辨三种顺序的方法:读文章,看其中有无时间的先后错落现象,或事件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是倒叙或插叙。
2.记叙顺序的作用。
(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三、答题举例。
1.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采用的是顺叙。
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采用倒叙:开头写道:“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下面是回忆与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
3.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这是插叙。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7分)为困境买份保险那是2008年的事情。
从县城拉教材回学校的路上,汽车在海拔4800米的红拉山上抛锚了。
刚从悬崖边捡回一条小命,我和同事来不及埋怨,就发现眼前处境的严重性:车子的一个轮胎已经从轴里滚了出来。
2022版中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专题三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20记叙文个性表达
考点跟踪突破20 记叙文个性表达(一)(2022·南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导学号:76712280)人生没有永远杨绛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似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排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
钟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搅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
....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
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
〞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确实是最笨的一个。
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
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
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
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
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
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
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
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
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河南地区)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3 记叙文主题与标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考点跟踪突破13 记叙文主题与标题(一)(2016·某某)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
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
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
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X晓琴在笑。
X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X晓琴,你笑什么?”④X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
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
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
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
“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明天叫你家长来。
”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我慢慢平静下来。
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他没有来。
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
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
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
”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
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线索与情节(含答案).doc
考点跟踪突破15 记叙文线索与情节[来源:Z_xx_](一)(20XX·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少年护城河肖复兴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
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
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
”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
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
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儿。
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的简单,又是这样的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
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交给她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
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
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
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通拳头如雨,打得我鼻青脸肿,鼻子流出了血。
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
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
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
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
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
人教版2017中学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语文版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枕乡音梦里听包利民①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
因为在更遥远处,故乡的地域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
若在国外,可能闻汉语而动乡情。
而其实,如果细究到每一个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别,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
比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
②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普通话,只是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
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因为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
③当时村里有一个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
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所以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
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依然如此。
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见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
④多年以后,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想起故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
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多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
声音依然很尖细,依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
⑤原来,曾经的一切,在经过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
⑥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
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
我们听得上瘾,虽然害怕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
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
当离开故乡后,总是想起..那张满是皱纹..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昏暗的烛光,想起的脸,想起..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故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故乡更远。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个性表达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个性表达(一)(xx·南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人生没有永远杨绛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
钟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
....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
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
”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
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
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
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
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
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
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
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
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
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突破:记叙文(表现手法)
记叙文(表现手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迟来的雪鲁先圣①一个冬天都没有一场雪。
不论见到谁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下雪啊?可是,不论人们怎么望眼欲穿,雪迟迟没有来。
②快过完腊月,到了年了,人们猜测:俗语说干冬湿年,过年应该下雪了吧?可是,天气预报告诉大家,春节期间是晴好的天气,雪还是没有一丝影子。
③很多人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大家想,也许,这个冬春就没有雪了。
④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候,在马年刚刚开始行程的第六天,农历的初六,雪静悄悄地飘然而至了。
⑤第一场雪都是这个样子的。
开始的时候,人们以万分的惊喜欢迎它,多半年没有见到它的身影了,人们像期待着一个老朋友一样盼望着与它重逢。
但是,它却总是像捉迷藏似的,很羞赧地躲藏在云层的后面,躲藏在树梢的上面,躲藏在阴冷的屋角里。
可是,当你不经意之间,它又铺天盖地而来,飘飘洒洒,迅速弥漫了天地之间。
⑥在济南生活了20多年的光景,每年的第一场雪,我是一定不会错过的。
而今年城市迎来的第一场雪,又有特别的意义。
一个冬天没有下,开春就是一场漫天大雪。
雪悄悄地下了一整夜,早晨醒来推开窗子,窗子上、树上,到处是厚厚的积雪。
我即刻叫醒妻儿,赶快下楼去赏雪。
可是我又想,楼下的这样一点空间,哪里有天地弥漫的雪景啊,雪的壮观,雪的景色,都是在漫无边际的旷野里。
⑦没有任何异议,三口人决定开车去城南的旷野,去山坡,去湖边。
⑧过了外环路,就是漫无边际的旷野了。
我们全然没有了刚刚下楼时的畏缩,眼前白雪皑皑的万千景色,让我们迅速丢掉了所有的矫饰和矜持,冲出车子,在那白色闪光的雪地上来回地奔跑起来。
路边、山坡上的树和冬青,都变成一个个蘑菇或雪人。
我欣赏着远山那洁白的妩媚,妻儿打起了雪仗,旷野的上空不时传来他们激动的呐喊。
⑨然后,我们去湖边,沿着湖岸的公路前行,慢慢欣赏着这里的宁静。
在这样的雪天,是一定要看看宁静的湖水的。
当四周的山峦都被大雪覆盖,湖水却比往日更加澄澈。
这样的时刻,它俨然是一个思考着的哲学家。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主题与标题
考点跟踪突破16 记叙文主题与标题(一)(2021·连云港)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最大事情刘亮程①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
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事情了。
②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
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
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
麦草垛下面隐蔽、平安,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
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草棚上,在长出来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
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③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人们留下麻烦事情。
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场。
剩下事将被搁在一边。
④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
下下一年还不来。
⑤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城市。
如果人事情完毕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事业但人没有了。
再也没有了。
⑥那么,我们干完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事情。
⑦别说一座铜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
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一间平常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⑧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院子。
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动静。
一年又一年,人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
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
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有锹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来。
这片曾经是它们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⑨草开场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⑩而房顶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
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
然后房顶塌下来。
⑪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红油漆。
雨八十年冲掉墙上一块泥皮。
⑫厚实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
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
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01 把握文章内容-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 (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01 把握文章内容【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答题方法。
1.概括内容。
(1)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在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是虚化的,经过又不能说时,就用如下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2)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去套用,要求语句通顺、简洁。
公式中的“何人”必须是主人公,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也可用“我”。
2.表达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3.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三、答题举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57年前(时间),“我”(主要人物)和伙伴玩腻了弹子游戏(起因),去爬悬崖(地点),由于“我”的胆怯上不去下不来(经过),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的故事(结果)。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7分)为希望而生张君燕①“孩子,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是该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继续抱着一丝可能不存在的希望?”②“妈妈,我不想放弃,我想到世上走一回,哪怕只是看一眼。
”③“孩子,可是这样也许会增加你的痛苦。
”④“妈妈,我不怕。
与其现在就放弃,不如再奋力一搏。
哪怕最终失败,这一切也不会是徒劳,至少我可以用自己短暂的生命给别人带来希望。
”⑤“好,那就让你做个为希望而生的小英雄吧!”⑥这一段对话并没有真实地发生过。
是的,这只是艾玛想象出来的自己和肚子里的胎儿的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一、(2016·桂林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枕乡音梦里听包利民①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
因为在更遥远处,故乡的地域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
若在国外,可能闻汉语而动乡情。
而其实,如果细究到每一个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别,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
比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
②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普通话,只是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
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因为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
③当时村里有一个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
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所以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
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依然如此。
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见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
④多年以后,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想起故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
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多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
声音依然很尖细,依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
⑤原来,曾经的一切,在经过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
⑥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
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
我们听得上瘾,虽然害怕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
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
当离开故乡后,总是想起..那张满是皱纹..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昏暗的烛光,想起的脸,想起..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故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故乡更远。
⑦一个冬天的夜,窗外是无边无际的寒冷,拥被而眠,竟是梦见了当年的情景。
梦里,邻家老奶奶清晰的声音,穿过沉沉的梦境,化作醒来时的一枕清泪..。
有些乡音,真的只能在梦里重闻。
梦,是比故乡更遥远的地方。
⑧那时,村里有个傻子,每日里站在村口,嘴里发出哇啦哇啦的声音,他只会发出这一种声音,谁也听不懂他要表达些什么。
那一年在外历尽风尘重返故乡,一进村口,便听见他独特的声音,带着巨大的亲切感一下子便穿透了风霜覆盖的心,泪落如雨。
只要是故乡的声音,只要是乡亲的声音,不管那是怎样的声音,总能抵达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可是,离乡日久,许许多多的乡亲,却再也见不到了,更多的,都星散在外,而故乡也正一日日变得让我们不认识,心中的故乡渐渐远去。
所以,我们越走越远,回去的时候越来越少,熟悉的乡音,也只能在偶尔的旧梦中响起。
或许,我们一辈子不曾改变的口音,就是故乡给我们留下的印迹,一直相伴,一如心中的故乡。
1.文章标题里“乡音”的含义是什么?这“乡音”凝聚着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指自己故乡的本土话,是我们最能表达情感的载体;二指离别家乡在外的游子心中共同的情怀——乡音是流动的故乡,是听得见的家乡__这“乡音”凝聚着游子对故乡深深地眷恋之情。
2.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哪些乡音?这些乡音各有什么不同?①当时村里那个孩子的声音,虽然他的声音总让人不舒服、想远离,但无论过去多久,那却是不折不扣的乡音;②当年邻家老奶奶夹着山东口音说故事时的声音,那是另一种“乡音”,是作者和诸多游子再也回不去的、曾经生活在故乡的日子;③那时村口傻子嘴里永远听不懂的声音,那是代表故乡、代表父老乡亲的声音。
3.品析一下文章的第⑤段所蕴含的情思。
多年以后,他乡遇乡亲,“我”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因为他那不好听却极亲切的乡音填补了“我”灵魂中因乡愁而产生的落寞、孤寂,更让“我”体会到了那些生命中远离后的思念、失去后的珍惜。
4.请分析一下第⑥段中连用四个“想起”产生的表达效果。
作者回忆的是当年邻居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想起的是那颇显简陋却异常温暖的环境,是装满故事亲切异常的故乡人,连用四个“想起”串起了如此细致的回忆,正是作者乡愁萦绕心头的表现。
5.作者为什么认为:“乡音只能在梦中响起”?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①漂泊在外,离乡久远,归乡少,归乡难,所以只能梦回故乡、梦闻乡音来聊作宽慰。
②心中的那个故乡已经随着岁月越走越远,即使归乡,面对的也是物是人非,不复当年。
那时、那人、那音、那地,也只有梦中才有可能重温、再现。
6.“一枕乡音梦里听,穿过沉沉的梦境,化作醒来时的一枕清泪。
”文中多次提到落泪,这泪中有什么呢?有再遇故人的激动,有回忆往昔的甜美,更有故乡难归、岁月不再的隐痛。
二、(2016·来宾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忽然天好蓝①炎炎夏日,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出发了。
目的地,是西藏。
②到了昌都时,她突然看到了一个磕长头的女人。
那女人走三步退两步,样子很虔诚。
她觉得很有意思,就一直跟在她的身后。
③更让她觉得有意思的是,那女人的身边竟跟着一条胖乎乎的小狗。
她感到奇怪:磕长头的人,怎么会带一条狗在身边?有人对她说,那不是狗,是一条狼!她一听,当即就吓了一跳!原来,这女人本是个牧民,一天晚上狼群袭击她家的羊群时,她们全家打死了一头母狼,没想到母狼带着一个小狼崽。
看着狼崽没有母亲,女人又不忍心杀害它,于是就把它带到家里养了起来。
④她听了,真是目瞪口呆。
难道这女人就不害怕狼崽长大后对她不利?毕竟狼是肉食者啊,天生就有一种嗜血的本性。
⑤从昌都开始,那女人就一直在往前走。
有时她故意想搭讪,但女人都不理她。
她认为女人肯定对她有所防备,毕竟自己是一个陌生人,而且还这么奇怪地跟着她。
⑥一天,她们到了一座玛尼石堆边。
她看到女人终于停了下来,拉开腰上拴着的一个布袋子,拿出了一些糌粑开始吃。
她看着女人的吃相,感觉到了她的辛苦。
她仔细地看着,但女人却似乎并不在意,仍是自顾自地吃着,还吃得很是香甜。
⑦但在一瞬间,她却惊呆了!原来,她看到在那女人因为磕长头而弄得脏兮兮的脖子上,竟然挂着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是西藏民间价值连城的九眼珠!一般的九眼珠,随随便便都可以值个几十万,而这个女人脖子上的,她一看就知道是珍品中的珍品!⑧她的眼睛都有一点儿直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人竟把如此值钱的东西就这样直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而且还是一个人单独出行。
⑨这天晚上,到了一个小镇。
她看到女人在一家旅店的门前屋檐下躺了下来,准备睡觉。
她看了,觉得有点心疼,就对老板说,给那女人开一个房间,让她进来住。
老板却说没有房间了。
她踌躇了一下,就走了过去,对那女人说,你今天晚上和我住一个房间吧。
那女人却怔怔地看着她,不说话。
她看着妇人的眼睛,突然想,是不是女人对自己有戒心?毕竟她脖子上的九眼珠可是那么的值钱啊。
于是,她只好不好意思地独自一人进了房间。
⑩半夜里,却下起了大雨。
她从梦中惊醒,愣愣地看着窗外,听到“哗哗”的下雨声,突然就想到了那个女人。
那屋檐很窄,能为她遮风挡雨吗?她有点担心。
于是,她起了床,到了旅店门口。
一看,那女人果然全身都被雨淋透了,包括那条小狼,都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她慌忙拉着她,在女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让她进了自己的房间。
⑪一进房间,她连忙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备用衣服,让女人换上。
女人这次还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接过了她的衣服开始换。
⑫在换衣服的时候,她好像是不经意地就把那枚九眼珠放在了她的身边!她站在那里,只要一伸手,那枚九眼珠就唾手可得!她看着急急换着衣服的女人。
想,难道她不提防我了?⑬等女人换好衣服。
她站在一边,对她说,好了,你在床上睡一会儿吧。
没想到,女人竟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她,仿佛对她所说的根本不懂一样。
她想,是不是刚才把她冻得太过厉害,从而神志不清了?于是,她就又重复了一遍,说,你睡一会儿吧,暖暖身子。
女人却还是怔怔地看着她。
⑭她看着女人,想,她怎么了?突然,她看到女人张开了嘴,发出了一连串“噜噜”的音符。
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女人根本就不懂汉语!难怪一路上她跟她说话,她都不理她呢。
⑮她马上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过敏。
这时,她看到了女人脖子上戴着的那枚价值连城的九眼珠,又看了看房间里那条正在跑来跑去的小狼,心里就为自己曾经想过的有关“动物嗜血”的理论感到有些好笑。
她想,一个连人都不防备的民族,又怎么会对动物防备呢?⑯她忽然感到西藏的天好蓝,虽然现在是在黑夜,但她仍然有这种强烈的感觉。
1.从全文看,第⑮段所说的“有些神经过敏”表现在哪些事上?请简要概括。
①看到女人身边的狼崽就想到“动物嗜血”的理论。
②认为女人不理她的搭讪是有所防备。
③觉得女人对同住一房的邀请不回答是有戒心。
④怀疑女人摘下九眼珠是忘记了提防她。
⑤认为女人不答话是神志不清。
2.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忽然”的含义是什么?“忽然”有突然的意思,她被西藏女人的善良、纯洁所震撼。
3.文章第③段画线的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原来,这女人本是个牧民,一天晚上狼群袭击她家的羊群时,她们全家打死了一头母狼,没想到母狼带着一个小狼崽。
看着狼崽没有母亲,女人又不忍心杀害它,于是就把它带到家里养了起来。
画线句子属于插叙部分,它补充交代了狼崽的来历,表现了西藏女人的善良本性,为下文写西藏女人单纯善良,对她毫无防备作铺垫。
(意思相近即可)4.试分析文章末尾“她忽然感到西藏的天好蓝,虽然现在是在黑夜,但她仍然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西藏的天好蓝”象征西藏女人的纯洁、质朴、无杂质。
西藏女人对她毫无戒心,使她豁然悟出人与人之间原本就该这样单纯。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在结尾处,又和文章标题相呼应,构思精巧,发人深思。
(意思相近即可)5.文中“磕长头的女人”戴着价值连城的九眼珠,却不防备别人,对这种做法,你怎么看待?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这种做法可取与不可取均可。
但需结合自己生活感悟,言之有理,表达清晰。
三、(2016·贵港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
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
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
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