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探伤工艺守则
X光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
设备检查
紧急处理
熟悉并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如设备异常、射线泄漏等,以便在发 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 止事故扩大。
在操作前,应对X光探伤设备进行全 面检查,确保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 要求,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事故。
保障人员健康
防护措施
X光探伤工在操作时必须佩戴个人 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铅手套、 防护眼镜等,以降低射线对身体 的伤害。
辐射泄漏紧急处理
01 发现辐射泄漏时,应立即启动紧急处理程 序。
02 迅速撤离泄漏区域,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 防护措施。
03
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并设置明显的警示 标志。
04
协助专业人员进行辐射监测和泄漏源查找 ,确保泄漏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伤害事故报告与救援
发生伤害事故时,应立即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
辐射工作场所的入口 处应设置工作指示灯 ,防止非工作人员误 入。
定期监测辐射水平
辐射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辐射水 平监测,确保辐射剂量符合国家
标准。
监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 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定 期监测个人辐射剂量。
辐射剂量记录与报告
辐射剂量监测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时间、 地点、辐射剂量等信息。
检查设备完好性及安全防护装置
检查X光探伤机的外观是否完 好,有无损坏或变形现象。
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 齐全、有效,如射线防护罩、 安全联锁装置等。
检查设备的接地线是否完好, 确保设备接地良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需要,佩戴合适的个人 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铅手套、
防护眼镜等。
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符合相关标准 ,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公司X射线探伤工艺规程
X射线探伤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本工艺规程规定了本公司X射线探伤的准备工作、技术参数、标记放置、透照技术、暗室处理以及底片评定,资料管理等内容。
用以指导本公司X射线探伤工作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制造的简单压力容器焊缝X射线探伤(AB级)。
3、引用标准:3.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1-4730.6—20053.2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3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4本公司质量手册4、探伤工艺4.1准备:4.1.1了解受压容器的材质、厚度、焊接方法、坡口型式、探伤比例与合格级别。
4.1.2确定探伤部位,绘制探伤部位图。
4.1.3焊缝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应经外观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
4.1.4检查探伤仪器待机情况,一切处于正常状态。
4.2参数:4.2.1一切参数的选择、均应符合JB/T4730.1—2005、JB/T4730.2—2005标准的规定。
4.2.2确定使用X射线探伤机后,根据该机曝光曲线在保证X射线穿透工件厚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曝光电压,曝光曲线每年校验一次。
4.2.3管电流选择5毫安,曝光时间一般为3~5分钟,以保证曝光量均在15毫安。
分以上。
4.2.4 胶片应采用T3类,其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4.2.5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JB/T4730.2—2005中表1的决定。
4.2.6一次透照长度,应符合相应AB级的黑度和象质指数的规定,且焊缝透照厚度比K,环缝K值不大于1.1,纵缝K值不大于1.03。
[对于100㎜﹤D0≤400㎜的纵向对接焊接接头(包括曲相同的曲焊接接头)可采取K值≤1.2]。
K=T1/ T,式中,T1—射线束斜向透照最大厚度mmT—母材厚度mm4.2.7射线源及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f≥10d×b2/3。
A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但是与工件表面距离详见JB/T4730.5—2005中的图3。
4.3标记:4.3.1每张底片上必须显示象质计,定位标记与识别标记。
X光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
X光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X光探伤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然而,X光辐射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X光探伤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参与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合格的操作证书。
2. 工作现场必须配备紧急救护设备,包括急救箱、安全眼镜、防护服等。
3.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相关规定的防护服和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等。
4. 检查X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确保设备的防护装置完好。
三、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必须正确设置X光辐射源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辐射剂量和曝光时间。
2. 进行X光探伤前,必须及时清除探伤工件表面的杂质和污垢,以保证探测效果。
3.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禁止吸烟、喝水、进食及随地吐痰等。
4. 在曝光之前,必须确保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已经撤离到安全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以避免误伤。
四、辐射防护1.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铅质防护服,并确保防护服完好无损。
2. 所有辐射防护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测和验收。
3. 在操作区域的辐射源必须设置有效的屏蔽设备,如铅板、铅玻璃等。
4. 操作人员在接近辐射源时必须保持最少距离,并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向辐射源方向伸出身体部位。
五、事故处理1. 如发生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辐射泄漏,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部门。
2. 在辐射泄漏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清空工作场所,对可能受到污染的装置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修复。
六、操作后的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在X光探伤完成后,必须彻底清洁自身和防护设备。
2. 检查X光设备是否关闭,并确认所有探测工件已经处理完毕。
3. 及时报告设备故障并做好记录,以便进行维修和改进。
总结:X光探伤工是一项风险较高的作业,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X射线探伤工艺守则
X射线探伤⼯艺守则X射线探伤⼯艺守则⼀、主题内容与适⽤范围本⼯艺规定了压⼒管道对接焊逢X射线探伤过程中,为了获得合格透照底⽚,所必须遵守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本⼯艺是我公司承接的⾦属压⼒管道熔化焊对接焊逢X射线探伤的通⽤⼯艺。
⼆、引⽤标准GB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12605-90 钢管环焊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艺和质量分级JB4730-94 压⼒容器⽆损检测,三、射线探伤的基本程序四、设备选择及使⽤4.1射线探伤设备的选⽤应有⾜够的穿透能⼒,其穿透最⼤厚度的⼯件时尚应有10%—20%的余量。
4.2探伤设备的性能应符合专业标准要求。
4.3探伤操作者必须熟悉所⽤设备的性能、结构和⼀般⼯作原理。
开机前⾸先检查机器电源和电缆线接头是否松动,电源电压与射线探伤机输⼊电压是否相符。
对采⽤⽓体冷却的探伤机应检查⼯作压⼒表,保证压⼒在0.35~0.45Mpa。
初次使⽤探伤机或停⽤24⼩时以上时,必须按规定训机以保证X管的使⽤寿命。
4.4 探伤操作时,应根据透照⼯件厚度正确选择曝光参数。
在室进⾏探伤操作时,应按射线防护要求设置报警灯或警戒标志。
⾼压开启后,操作⼈员不得离开控制台,应随时观察掌握射线机的⼯作情况,发现异常⼒机关机处理。
机器⼯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应按1:1的⽐例进⾏,连续⼯作时不应切断电源以保证风扇运⾏,冷却X光发⽣器。
拍完最后⼀张胶⽚,应让射线探伤机冷却5分钟后关机。
4.5移动探伤机时,应轻推轻拉,以防损坏设备。
五、⼈员资格5.1 探伤⼈员必须按《锅炉压⼒容器⽆损检测⼈员资格考核规则》进⾏等级考核,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同时,还应持有国家卫⽣防护部门颁发的射线安全操作合格证。
5.2 射线底⽚评定和探伤报告出具必须由取得RT—Ⅱ(或以上)证书的⼈员进⾏。
六、探伤准备6.1管道焊接完成后,由焊接检验员对焊缝外观质量进⾏检查。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质量必须合格,表⾯的不规则状态在底⽚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
压力容器X射线探伤工艺守则
X射线探伤工艺守则1、本《守则》规定了焊缝X射线探伤前的准备、检测、操作、质量评定等工艺内容。
2、引用标准《容规》《GB150-1998》《JB/T 4730.1~4730.6-2005》3、技术要求3.1射线检测前的准备3.1.1探伤机的选择3.1.1.1探伤机的选择根据探伤工件的厚度和探伤方法来确定,严禁射线探机在超负荷条件下工作,最大管电压不得超过额定管电压85%。
3.1.2胶片的选择应符合JB4730标准中提出的要求3.1.3增感屏的选择根据《JB4730》标准规定,射线照相的质量不应低于AB级,应选择铅金属墙增感屏,其前屏厚度0.03mm,后屏厚度为0.1mm,若改变时应重新做曝光曲线。
3.1.4象质计的选择与位置3.1.4.1象质计的选择3.1.4.1.1象质计应从GB5618《线型象质计》标准规定的R10系列的象质计选取,其具体型号应根据透照厚度和质量级别(AB级)所需达到的象质指数按《JB4730》标准中的表5-3选用。
3.1.4.1.2象质计金属丝材料应与被透照工件材料一致,并具有下列标志。
标准代号─JB4730-94线材代号─Fe、Ti、Al、Cu线径编号─R10系列1/7、6/12、10/16。
3.1.4.2象质计的放置线型象质计应放在射线原一侧的工作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
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钢丝置于外侧,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象质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指表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并加“F”标记。
采用射线源置于园形位置的周围曝光技术时,象质计应放在内壁每隔90度放一个。
3.1.5透照方式3.1.5.1根据射线源工件和胶片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内)透照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种。
3.1.6透照厚度的确定按下表:注3.1.7几何条件3.1.7.1一次透照长度是指采用分段曝光时,每次曝光新检测的焊缝长度应符合相应透照质量等级的黑度和象质指数规定。
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
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X射线探伤:
1.严格遵守X光机操作要求,正确使用防射线护具。
2.开高压前要将铝门关好,开高压时,X射线有效范围内不准有人迫留。
3.操作时认真观察毫安机,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
4.探伤完毕,立即切断电源,不准在带电状态下检查和擦拭设备。
5.进行野外操作,必须以射线柜为中心的半径15米处,围栏安全标志旗,非探伤人员不得进入禁戒区域。
6.在需要钻人孔垫片拍摄的设备上工作,必须有人在入孔处观察垫片人员在设备内的安全状况。
二、超声波探伤:
1.检查脉冲探伤器,电源接头,绝缘等要完好。
2.探伤时要注意周围环境。
3.工作结束时,及时关闭仪器设备,并整理好电源电线。
三、磁粉探伤:
1.交直流探伤仪的电器,接触和绝缘必须良好。
2.工作场地保持干燥、清洁、连接电线和导电极的螺柱必须牢固。
3.在电极夹头之间,支持或取下另件时必须停电。
4.充电时,电流不准超过仪器的允许负荷。
5.在工作和启闭总电源开关时,操作者应站在绝缘垫上。
工艺守则C10X射线检测
6射线检测一般要求
6.1射线胶片
6.1.1 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2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8.1.5.5当缺陷的尺寸小于下表规定时,分级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的点数。质量等级为Ⅰ级的对接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T≤5mm的Ⅱ级对接焊接接头,不计点数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不得多于10个,超过时对接焊接接头质量等级应降低一级。
6.6.2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计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修改状态
0
X 射 线 检 测 工 艺 守 则
页 次
3/7
7 射线检测具体要求
7.1透照布置
7.1.1透照方式
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页 次
2/7
5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
5.1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在用等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
头的制造、安装、在用时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5.2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检测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
04X射线检测工艺守则
X射线检测工艺守则QB/HTD04-2009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守则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焊缝射线透照质量等级、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等。
1.2 本守则依据JB/T4730.1.2-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厚度为38㎜以下钢制压力容器和壁厚大于2㎜钢管对接焊缝的AB级射线检测技术,满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1998的要求。
1.3 检测工艺卡是本守则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JB/T4730.1.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射线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200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检测人员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上岗前应进行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3.1.2 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3.2 防护:3.2.1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3.2.2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3.3 设备表13.4 胶片和增感屏3.4.1 胶片:为满足灵敏度要求,应选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本公司采用AGFA C7型胶片),且胶片的本底灰雾度不大于0.3。
3.4.2增感屏:采用铅箔增感屏,前、后屏厚度为0.03㎜。
3.4.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射线探伤通用工艺守则
一、压力容器制造中的射线探伤必须按JB4730-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规定执行,并符合劳动部颁发《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二、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应符合JB4730-2005标准中4.3条的有关规定。
三、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射线探伤比例,按台计分全部(100%)和局部(≥20%)两种。
射线照相质量不应低于AB级,全部射线探伤的压力容器的对接焊缝Ⅱ级合格,局部射线探伤的压力容器的对接焊缝Ⅲ级合格。
四、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必须先进行规定的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射线探伤。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才能进行射线探伤。
五、射线源、工业胶片和增感屏的选用,按JB4730-2005标准中的AB级规定执行。
在使用时,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
六、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的规定。
按照透照厚度和象质级别所需达到的象质指数,从JB4730-2005标准中的表查取,选用的象质计应具有下列标志:标准编号-JB4730-2005材料代号-Fe、Ti、Al、Cu等线径编号-R10系列;1/7、6/12、10/16象质计应放应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焊缝区长度的1/4部位)。
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象质计时,也可放在胶片侧的工件表面上,但象质指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象质计应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采用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技术时,象质计放在内壁,每隔90°放置一个。
七、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种。
八、焊缝的透照厚度比K值按AB级规定,环缝K值不大于1.1,纵缝K值不大于1.03。
九、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L1,L1/d可由JB4730-2005标准中求出,d—射线源有效焦点尺寸,L2-透照厚度一次透照长度L3(1)纵缝L3≤L1L2,此时Q≤14°,K≤1.03,(2)环缝用外透法或双壁单影法时,一次透照长度可查阅有关图表,求出满足K≤1.1的整圈环焊缝的最少透照次数N,然后用N除圆筒外圆周长即可求出。
X射线探伤安全操作规程
X射线探伤安全操作规程
1、首先应认真执行探伤工一般安全操作规程。
非本岗位人员
禁止操作和进入工作室。
2、在控制X光机的曝光条件时,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
3、经常检查设备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维护保养防止电击或
触电事故。
4、X射线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就业前的体格检查,有不适应
症者,不得从事此项工作。
5、X射线探伤室应有良好的防护设施,经有关部门检查鉴定
后方可使用。
探伤室的防护必须确保射线直接穿透或散射
线不超过规定的射线安全剂量。
6、工作中操作人员应在控制室内,任何人员不得停留在X射
线区内。
不允许在室外作业,特殊需要在制造现场探伤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严格控制安全距离,在一次、二次射线
辐射区域应设围栏,挂有警告标志。
禁止通行。
7、操作室内有电动翻转台或平车的,操作前应检查导轨上有
无电线和其他障碍物。
8、操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体格检
查。
建立健康档案。
X射线探伤工艺守则
X射线探伤工艺守则ZD/JY-1.探伤执行标准JB/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2.X射线探伤质量分级采用AB级。
3.在X射线探伤前,对接接头的外观表面质量应经外观表面质量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做适当处理。
4.射线照相胶片用T3类(例天津Ⅲ型)或更高类别的胶片,且胶片灰雾度不大于0.35.增感屏选用铅箔增感屏前屏后度:0.02-0.15后屏厚度:0.02-0.156.按透照厚度和象质别级AB级所须达到的象质指数按表1、表2、表3的规定表2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源侧表3双壁双影或双壁单影透照象质计置于胶片侧7透照厚度的选择按表4的规定8像质计的使用8.1 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工件源侧表面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
8.2 像质计放置原则a)单壁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
双壁单影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
双壁双影透照规定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
b)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
c)单壁透照中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进行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方法是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测定出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应识别像质计丝号,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
d)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8.3 原则上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
当一次曝光完成多张胶片照相时,使用的像质计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a)环形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放置3个像质计。
B)一次曝光连续排列多张胶片时,至少第一张、中间一张、最后一张胶片放置1个像质计。
X射线探伤规程
X射线探伤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射线照明检验中应遵守的基本操作方法。
本标准规程适用于X射线对金属材料内在缺陷的质量检验。
2.引用标准ZBJ04 004《射线照相探伤方法》3.防护3.1 X射线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的影响。
3.2从事射线探伤的工作人员应配备有剂量仪或其它剂量测试设备,以测定工作环境中的射线照射量和个人所受到的累积剂量。
3.3 在射线探伤现场,进行射线照相检查时,应设置安全线,在安全线上应有明显标志,要设置红灯,在非探伤人员易于到达安全线的通道上应设置警告牌,并写明在安全线上的射线照射量。
3.4 非探伤人员,每年允许接受的最大剂量当量为5毫希沃特。
4 射线照相等效系数材料的射线照相等效系数是将该材料的厚度乘此系数,得到它相当于多少厚度钢的吸收效果。
15透照方法射线源,被检工件以及装有X射线胶片和增感屏的暗盒,在透照时通常按下图布置。
双壁穿透检查单壁S—射线源B—X光底片f—焦点至工件距离t—工件厚度b—胶片至工件表面距离6 对工件表面要求工件表面由于铸造焊接或其它原因产生不规则状态,均应加以消除,表面存在缺陷也要消除,必要时加以修补,不能因表面质量和不规则状态影响底片的评定。
7 定位标记和底片上的标志工件表面应采用永久性和半永久性标志,作为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标志,如有不适合打印标记时,应采用详细定位图,每张底片上应有编号和表示工2件被检范围定位标志的影象,定位标志一般放置在面向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如果焊缝余高加工去除,则应在焊缝边缘处放置定位标志。
8 象质计象质计技术规范符合GB5618《线型象质计》的规定。
9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及底片黑度射线照相等级分为A级(普通级)和B级(高灵敏度级)A级射线照相底片的黑度应等于或大于1.5级。
B级射线照相底片的黑度应等于或大于2.0级。
底片的本底灰雾度应小于或等于0.3。
10 胶片和增感屏10.1胶片的分类和选择工业X射线胶片参考下表10.2 增感屏通常采用金属增感屏,也可采用金属荧光增感,胶片和增感屏在射线照相过程中应尽量紧贴以改善射线照相的图像质量。
X射线探伤工艺标准
X射线探伤工艺标准QDICC/QB106-20021、适应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制品、压力容器焊接及钢管对接环缝的射线透照检测。
2、工艺编制依据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第二篇。
3、探伤人员条件探伤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考试委员会颁发的X射线检测资格证书。
4、执行标准: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第二篇。
5、设备:选用XXQ2505(定向)和XXH2505(周向)两种X射线探伤机。
6、透照方式: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纵缝透视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双壁双影法。
7、探伤部位的确定及其编号7.1探伤部位的确定在探伤工作中,应根据图纸的要求进行检查。
若不要求进行100%X射线探伤时,其焊缝的检查位置一般选用:1)可能或常出现缺陷的位置;2)危险断面或受力最大的焊缝部分;3)应力集中的位置。
7.2探伤部位的编号方式对于选定的焊缝的探伤位置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对焊缝进行编号。
编号一般要能表明:管线号、焊缝序号和底片序号。
在编号的位置上,还要在该部位的中部划上十字箭头(即┿),垂直箭头表示该部位的中点,水平箭头表示底片序号的方向。
7.3各种检验标记的摆放。
7.3.1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均应放在胶片适当位置,并离焊缝位置至少5mm。
7.3.2象质计按照透照厚度和象质级别所需要达到的象质指数,一般选用GB5618-85《线型象质计》中规定的R10系列的象质计,可根据表选择象质计的型号。
象质计型号的选用线型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测焊缝区的一端(被检测区长度的1/4部位),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摆放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表面上,其放置要求与上相同,但必须附加“F”铅字母作标记,以示区别。
但象质计值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X光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
X光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一、X光探伤工的职责X光探伤工主要是使用高能X射线等辐射技术对物体进行探伤,其职责如下:1. 根据探伤任务计划,选择合适的探伤方法和设备,制定探伤方案。
2. 安全操作探伤设备,对探伤对象进行X射线探伤,诊断和分析探伤结果。
3. 严格遵守工作安全规程,保证自身作业安全,避免影响他人及设备安全。
4. 对探伤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和保管。
二、安全工作要求1. 探伤场所要求通风良好、无水池及易爆物品;2. 为保证辐射安全,本职工应具有完全的安全意识,常常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3. 职工悬挂式探伤和桌面式探伤时,应加强对探伤区域的观察和把握。
4. 合理选择电压、电流和时间,正确调节X射线探伤机,使之工作在最佳状态。
5. 在探伤之前,职工必须进行审查,查看设备是否正常,地线是否连接,电力连接是否可靠等。
6. 整个探伤过程中,必须确保职工的身体不受辐射伤害。
工作人员在探伤时,应穿戴防护服和安全帽等。
7. 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如操作过程中须保持清醒、操作技能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8. 工作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执行好设备的保养和日常维护工作,保证设备和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9. 确保采取必要的取样安全措施,防止物资扰动和放置的危险。
10. 探伤结束后,应关机切断电源,并恰当处理废弃的有放射性废料和污染物。
三、危险因素及防范1. 辐射作业带来的辐射危害;2. X射线产生的余辉和荧光,对职工视力产生影响;3. 电源电压、电流、辐射时间设置不正确,可能对身体造成影响;4. 配件、设备过期损坏,有可能在探伤过程中失效。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工作人员应加强操作技能、熟悉机器的功能,并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切实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事故应急措施在X光探伤过程中,如遇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下:1. 紧急关闭X射线探伤机,切断电源;2. 强制疏散探伤现场人员,确保现场安全;3. 配合应急机构进行排查,处理险情;4. 管理部门对整个事故进行详细检查和核实,以寻找事故原因并将其予以尽快解决。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资料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一、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本工艺规定了X射线探伤前的工艺准备,X射线机的操作,暗室处理和底片评定等内容。
本工艺适用于材料厚度2~50mm的锅炉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熔化焊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照相法。
本工艺引用标准GB3323-1987《钢熔化焊对接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二、探伤前工艺准备1.人员要求1.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1.2无损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身体,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2.射线照相质量分级按公司《质量手册》要求,射线照相要达到AB级,纵缝透照厚度比K≤1.03,环缝透照厚度比K≤1.1,按K值计算有效评片长度L e f f,一次透照长度L3和搭接长度△L(见附件一)。
3.工件表面状态要求工件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质量应经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如溅物、油污、锈蚀、凹坑、焊瘤、咬边等),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4.工艺卡熟悉产品的名称、材质、规格、坡口型式、焊接种类和检测比例,清楚对接焊缝的分布情况,做出布片示意图,选择合理的透照方法,一种锅炉型号填写一份射线检测工艺卡入档。
5.工件划线按照射线检测工艺卡在规定的检测部位划线。
采用单壁透照时需在工件两侧(射源侧和胶片侧)同时划线,并要求所划的线段尽可能对准。
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时,只需在工件胶片侧划线。
划线顺序由小号指向大号,纵焊缝按从左至右顺序,环向焊缝采用顺时钟方向划线编号。
(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工件不适合打印标记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和其它的有效方法标注)。
6.像质计和标记摆放按照标准和工艺卡有关规定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码。
6.1.像质计的选用根据本公司透照厚度和象质级别确定所需选用GB5618-85规定的R10系列金属丝像质计,Ⅲ型像质计指数为(F10~16)在底片上至少要能得到四根或三根钢丝。
X光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
X光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X光探伤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医学和安全等。
在进行X光探伤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自身安全和所检测物品的质量。
以下是X光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
1. 工作人员培训:所有从事X光探伤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并具有相关的资格证书。
培训内容包括X光辐射原理、仪器的操作和维护、安全措施等。
2. 保护装备:在进行X光探伤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保护装备,包括铅衣、铅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阻挡X射线的辐射。
3. 辐射监测: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检测工作区域的辐射水平,以确保不会超过辐射安全标准。
辐射监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操作。
4. 工作区域控制:X光探伤工作应在专门的工作区域内进行。
这些区域应明确标识,并设有适当的防护屏障,以防止辐射扩散。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该区域。
5. 限制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在进行X光探伤工作时,应限制每天的工作时间,并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长时间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6. X射线源的安全操作:在操作X射线源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X射线源处于正确的工作位置,并确保辐射方向正确。
- 在不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将X射线源置于安全容器中。
- 在检测过程中,尽量减少X射线源的工作时间,以减少辐射量。
- 在更换X射线源或进行维护时,必须切断电源,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7. 废弃物处理:所有与X光探伤相关的废弃物和材料都必须正确处理。
X射线源和其他有污染风险的物品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置,以防止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
8. 定期检测和维护:X光探伤设备和辐射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这些工作应由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不得私自进行操作和维修。
9. 应急措施:在X光探伤工作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辐射泄露等。
X射线探伤安全操作规程
X射线探伤安全操作规程
1、X射线机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射线探伤专业证书,并熟悉该机的性能。
2、探伤作业开始前,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在放射危险区域边界拉上警戒绳;在主要通道入口上放置“电离辐射危险”的标志牌,放射位置和放射时间须经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批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方法通知其他非放射人员撤离放射危险区域。
3、X射线机在接通电源之前,外壳应妥善接地,并检查电源电压与x射线机使用电压相匹配后,方可送电。
4、接近高压发生器之前,应确认高压已被切断,确认放射已经终止,才可接近高压发生器。
5、工作过程中,射线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射线报警器和佩戴剂量章。
6、一旦发生故障,无论是放射事故,还是仪器故障,均应立刻切断高压,及时通知公司负责人,由公司负责人判断、作出相应处理。
7、设备出库时,应仔细检查仪器,确保无问题,各种零部件是否齐全,尤其是标志牌、安全绳、剂量仪、剂量章等。
工作结束时,应及时收好这些物品,随x射线机一起送回仓库。
8、设备回库,应填写好x射线机使用记录,以备考查。
X射线探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X射线探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LYSH JC/WJ 921-2011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容器检验所在射线透照室进行射线检测工艺的安全操作。
2、风险因素识别本操作项目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有:2.1 进行射线探伤过程中,X射线探伤机产生X射线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受照机体细胞被破坏,易引起病理反应。
2.2 X射线探伤过程中需要高压电源,如果电路接触不好易引起断电,甚至着火等事故。
3、安全注意事项3.1 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制度规则》进行考核,取得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所颁发的资格证书,并经卫生防疫部门体检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作业。
X射线探伤操作者应熟悉探伤机的性能和使用说明,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操作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
在进行X射线探伤作业时,必须配戴有效的安全防护用具(如个人剂量报警仪、铅制防护服等)。
X射线探伤机工作前,应按要求进行训管预热,然后方可工作。
在固定透照室透照时,操作人员应确认安全大门装置完全关闭后,方能按STATR键进行操作;操作结束时,安全大门完全开启,并且警示灯熄灭后,方可进入固定透照室。
在透照室进行射线探伤过程时,严禁人员进入射线室。
透照时必须接通风电源,保证通风顺畅。
透照室进行射线探伤时外部必须有警示灯提示。
为防止X射线管过热,要求工作和休息时间为1:1。
X射线机不能受剧烈振动,搬运时注意要轻搬轻放。
在现场透照时,操作人员应按照JB/T 4730.2-2005 3.9有关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
当工作条件变动后,必须重新进行验证划分区域。
射线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射线报警器和佩戴剂量章。
3.2 由于是高压设备,X射线机在接通电源之前,检查电源电压与X 射线机使用电压相匹配后,所用电源必须与机器要求一致,检查控制箱、电缆线等是否漏电,接地、接零是否正常,方可送电。
存放探伤设备的房间、场所,必须保持干燥,不得有漏水或地面潮湿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探伤工艺守则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定了压力管道对接焊逢X射线探伤过程中,为了获得合格透照底片,所必须遵守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本工艺是我公司承接的金属压力管道熔化焊对接焊逢X射线探伤的通用工艺。
二、引用标准
GB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12605-90 钢管环焊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JB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三、射线探伤的基本程序
四、设备选择及使用
4.1射线探伤设备的选用应有足够的穿透能力,其穿透最大厚度的工件时尚应有10%—20%
的余量。
4.2探伤设备的性能应符合专业标准要求。
4.3探伤操作者必须熟悉所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和一般工作原理。
开机前首先检查机器电源
和电缆线接头是否松动,电源电压与射线探伤机输入电压是否相符。
对采用气体冷却的探伤机应检查工作压力表,保证压力在0.35~0.45Mpa。
初次使用探伤机或停用24小时以上时,必须按规定训机以保证X管的使用寿命。
4.4 探伤操作时,应根据透照工件厚度正确选择曝光参数。
在室进行探伤操作时,应按射线
防护要求设置报警灯或警戒标志。
高压开启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控制台,应随时观察掌握射线机的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力机关机处理。
机器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应按1:1的比例进行,连续工作时不应切断电源以保证风扇运行,冷却X光发生器。
拍完最后一张胶片,应让射线探伤机冷却5分钟后关机。
4.5移动探伤机时,应轻推轻拉,以防损坏设备。
五、人员资格
5.1 探伤人员必须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等级考核,并取得相
应资格证书。
同时,还应持有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射线安全操作合格证。
5.2 射线底片评定和探伤报告出具必须由取得RT—Ⅱ(或以上)证书的人员进行。
六、探伤准备
6.1管道焊接完成后,由焊接检验员对焊缝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
必须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
多层多道手工施焊的焊缝其余高应进行修磨,以满足焊缝质量评定的要求。
探伤前,检测人员要依据探伤委托单对探伤部位焊缝的外观质量进行复查,如不合格有权拒绝探伤。
6.2探伤前,检测人员应根据探伤委托单和管道施工方案,核对管道固定焊口和转动焊口的
探伤比例,以及每个施焊焊工的抽查比例。
七、透照方法
管道对接焊缝根据其直径不同,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探伤。
7.1 单壁透照法(见图1)
射线源置于钢管外,胶片放置在离射线源最近一侧钢管内壁相应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
7.2双壁单投影法(见图2)
射线源置于钢管外,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钢管外表面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
7.3双壁双投影法(见图3)
射线源置于钢管外,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钢管外表面相应焊缝的区域上,且使射线的透照方向与环焊缝平面成适当的夹角,使上下两焊缝在底片上的影像呈椭圆形显示。
八、透照工艺
8.1 透照前应按设计图纸中指定的探伤标准选择适合的胶片类型,其固有灰雾度不得大于
0.3。
8.2 一般应选用金属增感屏,并根据不同的射线能量选取金属增感屏厚度。
使用前检查屏面,
应无折痕、磨损、划伤、起皮等现象
8.3 探伤时应根据探伤对象和方法,按提前确定的曝光曲线合理地选择透照参数。
8.4 管道对接焊缝探伤时,应控制K值不大于1.1。
进行双壁单影法透照时,射线倾斜照射
角不宜大于10○。
8.5采用双壁单投影法透照时,射线源在钢管外表面的距离,当小于或等于15mm时,可分
为不少于三段进行透照,每段中心角为120○;当大于15mm时,可分为至少四段进行透照,每段中心角不大于90○。
8.6对外径大于76mm且≤89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至少分两段透照,
两次间隔90○。
8.7 对外径≤76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允许椭圆一次成像,但须保证
其检出范围不少于周长的90% 。
8.8采用双壁双投影法进行椭圆透照时,射线束的方向应满足上下焊缝的影像在底片上呈椭
圆形显示,焊缝投影间距以3—10mm为宜,最大间距不超过15mm。
8.9外径大于89的钢管,其焊缝透照采用GB5168中规定的R10 系列象质计。
一般放置于
胶片一端与管表面间(被检区长度的1/4处)。
壁厚大于20mm时,需作对比试验。
外径≤89mm的钢管,其焊缝透照应采用GB3323—87(或JB4730—94)中规定的专用象质计,一般放置在环焊缝余高中心处。
8.10对于允许未焊透的焊缝,应在距焊缝边缘5mm处放置对比试块,以便进行黑度对比。
8.11射线探伤底片上必须由表明焊缝透照部位的中心标记、搭接标记或有效区段指示标记。
8.12探伤底片上的识别标记一般包括:管线编号、焊口号、焊工号及焊缝透照日期,如系
返修的焊缝,还应标注表明返修次数的返修标记(R1、R2…)。
探伤后一般应用钢印在焊缝边缘5mm处做出永久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位置对照的依据。
如不适合打钢印时,可用标准的草图做标记。
8.13进行射线探伤时,暗盒后面应放置厚度为2~3mm的铅板,以消除反向散射对胶片感光
的影响。
8.14 采用双壁双投影法透照小口径管焊缝时,必须采用适当的铅罩遮档,以屏蔽散射线,
扩大检出范围,提高成像质量。
8.15探伤底片进行暗室处理时,所采用的显影液和定影液的配方,应与所选用的胶片相适
应。
药液配置后至少间隔一天,方可使用。
8.16胶片显影、定影方法应选择槽显。
显影温度控制在20±2℃,时间5~8分钟,胶片刚
浸入显影液中时应上下抖动几秒钟,以后每隔一分钟许翻动底片一到两次,以免显影不均匀。
胶片在显影槽中的间距至少为10mm。
显影结束应及时进行停影,时间30秒。
之后,再将底片放入定影槽中定影不少于15分钟。
定影开始后的几分钟内,应每间隔一分钟上下移动底片,然后浸泡到定影结束。
8.17定影结束后,用流动水对底片进行冲洗。
冲洗用水应清洁、无泥沙、无油污,水温保
持在10~30℃,冲洗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漂洗后的底片最好放入盛有“OP”液的池中浸泡1秒钟,待药液滴净后放入温度为50℃的烘箱内烘干40分钟。
或将底片悬挂于清洁通风处自然干燥。
九、底片质量
9.1底片上应清晰显示出象质计钢丝影像,其必须显示的最小线径与象质指数,应根据透照
厚度确定。
透照厚度值应根据设计图纸规定的探伤标准和透照方法选取。
9.2底片黑度一般应为1.2~3.5。
底片灰雾度不得大于0.3。
9.3底片上各种标记应正确、齐全,评定区内不得有因胶片处理不当而引起的假缺陷,或其
它妨碍底片评定的假缺陷。
十、评片
10.1 评片适应在光线较暗的室内进行,并避免使用引起底片表面产生反射的光源。
10.2 观片灯最大亮度不少于100000cd/m2,观片灯应具有可调观察底片成像区最大黑度为
3.5的亮度。
十一、焊缝缺陷评定
11.1底片评定应有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承担,其中一人初评、一人复评。
11.2 焊缝缺陷按设计图纸规定的探伤标准(GB3323—87、JB4730—94)进行等级评定。
11.3探伤底片评定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出具探伤报告,并由相应的资格人员签发。
11.4 探伤报告中至少应写明所探焊口的数量、焊缝质量要求、返修焊口的返修次数、扩探
比例等内容,并在管道单线图中标明所探焊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