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及预防体会

合集下载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它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容易感染。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和控制疫情的蔓延,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建议,帮助您保持健康。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猩红热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这包括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或与他人接触之后。

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并确保彻底清洁指甲和手指之间的间隙。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因为这些是病毒进入体内的通道。

2. 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猩红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和症状出现时最容易传播病毒。

如果您接触到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的飞沫,可能会感染病毒。

因此,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并尽量保持距离。

如果您需要照顾患者,务必戴上口罩和手套,并及时更换。

3. 加强通风和环境清洁:猩红热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存活一段时间,因此保持良好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此外,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子、椅子等,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4.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儿童通常在1岁左右接种第一剂疫苗,然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

成年人也可以接种猩红热疫苗,特别是那些有高风险暴露的人群,如医务人员或与儿童密切接触的人。

疫苗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5.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猩红热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人的物品而传播的。

因此,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餐具、杯子等。

确保个人物品的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

6.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保持身体健康。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通风和环境清洁,接种疫苗,避免共用个人物品,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步骤。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A型(Streptococcus pyogene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会浮现高热、咽峡炎、皮疹等症状。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时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到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后。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避免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特殊是在他们发病期间。

- 使用纸巾或者手肘遮挡口鼻:当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手肘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2. 清洁和消毒:-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特殊是时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 使用消毒剂: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清洁剂,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

3. 避免共享个人物品:- 不共用餐具和水杯: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等个人物品,以减少病菌传播的风险。

- 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每一个人都应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洗漱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4. 接种疫苗:- 猩红热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之一。

定期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5. 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 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可能含有病菌,接触后易导致感染。

6.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猩红热的风险。

- 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削弱免疫力,容易导致感染。

7. 及时就医:- 如果浮现猩红热的症状,如高热、咽峡炎、皮疹等,请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并赋予相应的治疗。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但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清洁和消毒、避免共享个人物品、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及时就医,都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措施。

请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防控猩红热的传播,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对儿童和成人都有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猩红热的侵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清洁环境和早期识别症状等方面。

一、个人卫生习惯1.1 时常洗手:猩红热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双手。

1.2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当你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是阻挠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方法。

避免用手遮挡口鼻,以免将病原体传播到他人或者物体上。

1.3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和个人物品:猩红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因此应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二、接种疫苗2.1 疫苗接种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儿童通常在幼儿时期接种猩红热疫苗,成人也可以接种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2.2 疫苗接种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疫苗接种计划进行。

及时接种并完成所需的疫苗剂次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2.3 疫苗接种后,还应定期进行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以保持免疫力的稳定。

请咨询医生了解更多关于疫苗接种的信息。

三、避免接触患者3.1 避免与疑似或者确诊的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发病初期。

猩红热患者在发病先后的数天内最具传染性。

3.2 如果你与疑似或者确诊的猩红热患者接触过,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观察和治疗。

3.3 在疫情高发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降低感染猩红热的风险。

四、清洁环境4.1 时常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特殊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使用含有消毒成份的清洁剂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

4.2 保持室内通风,时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

4.3 定期清洗和消毒个人物品,如毛巾、衣物和玩具等。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注意环境清洁。

下面将详细介绍预防猩红热的知识。

一、加强个人卫生1.1 定期洗手:猩红热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疾病,因此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措施之一。

1.2 避免接触患者:如果身边有人感染猩红热,应尽量避免与其接触,避免传播病菌。

1.3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换衣服等,有助于预防猩红热的传播。

二、注意环境清洁2.1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有助于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

2.2 保持清洁:定期清洁家庭环境,特殊是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2.3 避免密集会萃:尽量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停留,减少接触病菌的机会。

三、接种疫苗3.1 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2 定期接种:根据医生建议,定期接种猩红热疫苗,保持免疫力水平。

3.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身免疫情况,确保接种疫苗的有效性。

四、避免传染4.1 避免食用生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和蔬菜,减少病菌传播的可能性。

4.2 避免共用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4.3 隔离患者:如果家庭成员感染猩红热,应尽量隔离患者,避免其他人感染。

五、及时就医5.1 注意症状:如果浮现发热、咽喉痛、红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猩红热感染的可能性。

5.2 遵医嘱治疗:如果确诊感染猩红热,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守医嘱,加快康复。

5.3 隔离治疗:在感染猩红热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避免传播疾病给他人。

结语: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注意环境清洁、接种疫苗、避免传染和及时就医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和传播。

希翼大家能够重视猩红热的预防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为了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猩红热。

1. 病因猩红热是由A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感染者通常通过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接触到感染源,如患者的飞沫或皮肤分泌物。

猩红热的传播速度较快,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易于传播。

2. 症状猩红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4天。

患者最初会出现喉咙痛、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随后,患者的喉咙会变得红肿,舌头也会变得红而有细小的颗粒状。

患者的脸颊会出现猩红热特有的皮疹,这些皮疹会在数天内蔓延至全身,然后开始蜕皮。

猩红热通常持续1-2周。

3. 传播途径猩红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

其他人如果吸入这些飞沫或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就有可能感染猩红热。

此外,猩红热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皮肤分泌物或共用物品传播。

4.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感染者或共用物品后。

-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与猩红热患者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感染期间。

- 健康饮食:保持充足的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对抗病原体。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常见于人群密集的场所。

了解猩红热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对于预防猩红热的传播至关重要。

通过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接种疫苗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猩红热的发生和传播。

请大家加强对猩红热的认识,共同努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幼儿园猩红热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猩红热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猩红热培训心得体会一、幼儿园组织了全园教职工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防范春季传染病的意识。

二、幼儿园面向全园幼儿开展防控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了传染病基本的防控知识,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幼儿园全面的彻底大扫除。

四、幼儿园对幼儿及家长开展了传染病防控为主题的宣传,提高了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五、幼儿园向家长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知道了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以积极地态度赢得家长对幼儿园防控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通过本次传染病防控教育宣传活动,幼儿、家长以及全体教职工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传染病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尤其是幼儿都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好处。

我们幼儿园会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争取让传染病不再园内发生、蔓延,让每一位幼儿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

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幼儿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

二、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园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保育秩序,特制订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职工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宣传煮熟煮透;饮用开水;食前便后洗净手;避免参加群体聚餐活动。

2、进一步做好园内环境卫生。

为了避免春季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我园认真搞好内园环境为生,及时清理死角;切实防止病从口入,严把晨检和卫生消毒关;加强每日观餐制,食具每餐消毒。

3、加强食堂卫生消毒管理。

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防病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法律与规章。

严禁采购腐烂变质和不新鲜食品,食堂48小时留样。

厨房工作人员须持健康证上岗,并做好个人卫生,发现有高热、腹泻等疾病的立即隔离休息至痊愈后方可上岗。

二、制定应急预案:本园幼儿或教职工,若有可疑病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教育三科、防疫部门),并进行消毒隔离。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它通常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猩红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痛、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

虽然猩红热通常是一种较为轻微的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等。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猩红热的基本措施之一。

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或患有猩红热的人后,要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双手。

2.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猩红热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与患者密切接触是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尽量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口水或鼻涕。

3. 做好环境清洁消毒:猩红热病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小时,因此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预防传播至关重要。

经常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家庭和学校的表面,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品,如门把手、桌面、水龙头等。

4.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地区的疫情和建议,儿童通常在1岁左右开始接种猩红热疫苗。

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5. 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猩红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分泌物中,如口水、鼻涕、咳嗽和打喷嚏等。

因此,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是预防猩红热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与患者接触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他们的分泌物,使用纸巾或面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6. 避免与患者共享个人物品:猩红热是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的,因此避免与患者共享个人物品是非常重要的。

不与患者共用毛巾、餐具、杯子等个人物品,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7. 隔离患者:如果有人被确诊患有猩红热,最好将其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隔离期通常为感染后的24小时内开始,直到治愈并且不再具有传染性为止。

总结起来,预防猩红热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接种疫苗,并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共享个人物品。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它通常在冬季和春季流行,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猩红热的感染,了解猩红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1.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猩红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出的病原体携带的飞沫可被他人吸入,从而导致感染。

此外,病原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和口腔黏膜而传播。

2. 猩红热的症状:猩红热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痛、头痛、红色斑疹等。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咳嗽、呕吐、腹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舌头可能会出现草莓状的红斑,这是猩红热的典型体征之一。

3.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儿童通常在1岁左右接种第一剂疫苗,然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

疫苗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

- 避免接触感染者:尽量避免与已经感染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感染者发病后的第一个星期内。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可能被感染的表面后。

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洁双手,至少洗手20秒。

-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 做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的接触表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等。

4. 猩红热的治疗:如果您或您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猩红热,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来消灭病原体,以及缓解症状的药物,如退烧药和止痛药。

同时,休息和充足的水分摄入也是帮助康复的重要因素。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主要在冬季和春季流行。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感染,我们可以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并做好环境卫生。

如果患上猩红热,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猩红热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它通常在幼儿园和学校等集体环境中传播迅速。

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个人卫生1.1 勤洗手:猩红热病毒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因此保持双手清洁是预防猩红热的关键。

应该养成时常洗手的良好习惯,特殊是在接触口鼻、打喷嚏、咳嗽或者接触患者后。

1.2 避免接触患者:猩红热患者通常在感染后的24小时内就会浮现症状,因此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如果家庭成员患病,应尽量分开使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以减少传播风险。

1.3 妥善处理口鼻分泌物:猩红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因此在处理口鼻分泌物时要特殊小心。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打喷嚏或者咳嗽,避免直接用手触摸口鼻分泌物,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二、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2.1 定期清洁和消毒:猩红热病毒可以在环境表面存活一段时间,因此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定期清洁地面、桌面、门把手等常接触的物品,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2.2 保持通风:猩红热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是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非常重要。

时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以降低病毒在室内的浓度,减少感染的风险。

2.3 避免拥挤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是猩红热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特殊是在疫情流行期间。

如果必须去人多的地方,应尽量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三、接种疫苗3.1 猩红热疫苗的作用: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疫苗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提高对病毒的反抗力,从而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3.2 接种时间和剂量:根据相关的疫苗接种计划,儿童通常在出生后的12个月龄时接种第一剂猩红热疫苗,然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

接种疫苗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确保接种时间和剂量的准确性。

3.3 疫苗的安全性:猩红热疫苗是经过严格测试和监管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猩红热防护对策

猩红热防护对策

一、什么是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儿童最容易被感染。

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

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患猩红热的患者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

然而,最重要的传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非猩红热患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链球菌感染但未发病的带菌者等。

因此,在幼儿园常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即有的幼儿患了上感冒后,很快就患上了猩红热,可能是家里有人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使幼儿感染上猩红热的。

不过,患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仅有极少数的患儿由于感染细菌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第二次猩红热。

通常,猩红热起病很急,患儿表现出怕冷、发烧,轻者发烧38℃~39℃,重者可达到39℃~40℃,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头痛,扁桃体出现红肿或有化脓性渗出物,嗓子非常疼痛,尤其是在吞咽时。

大多患儿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患儿在2天后才出现。

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

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

此外,出疹后3~4天,患儿的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很像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

发病后一周左右,皮疹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一般在2~4天退尽,病情严重的患儿则一周左右才能退尽。

患病后第一周的周末至第二周的初始,皮肤开始出现片状脱屑,通常颜面和颈部脱屑为糠屑状,躯干处脱屑为鳞片状,手掌和脚底脱屑则呈现手套或袜套状。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包括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内容。

1. 疾病概述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幼儿和儿童身上。

其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峡炎、皮疹等。

病程一般为7-10天,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中耳炎、肺炎等。

2. 传播途径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病原体释放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病原体后就可能感染猩红热。

此外,病原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等途径传播。

3.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接触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

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3.2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用后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并及时洗手。

3.3 避免接触患者如果身边有人患有猩红热,我们应尽量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尤其是避免与其共用餐具、杯子等物品。

3.4 定期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室内环境,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电器等。

可以使用含有消毒成分的清洁剂进行清洁。

3.5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之一。

儿童在满足接种条件的情况下应按时接种猩红热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4. 疾病治疗如果出现猩红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接触其他人,以减少传播风险。

5.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在于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

通过勤洗手、咳嗽礼仪、避免接触患者、定期清洁环境以及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传播。

培训教师猩红热心得体会

培训教师猩红热心得体会

培训教师猩红热心得体会培训教师猩红热心得体会猩红热是一种由A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该病在人群中很常见,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猩红热通常引起患者喉咙发炎、发烧、皮疹、红舌头等症状。

为了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参加了一次猩红热培训课程。

这次培训课程的目的是使教师了解猩红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便能够有效地应对猩红热的发生和传播。

整个培训过程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在理论讲解阶段,专业医生详细介绍了猩红热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传播途径。

我们了解到,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分享食物和饮水杯等。

该病的潜伏期为2-5天,患者最具传染性是在感染开始前的24小时。

症状包括喉咙发炎、发烧、头痛、腹痛、红舌头和皮疹等,特别是颈部和腋窝下方的皮疹。

通过这些理论知识,我们教师能够及早识别猩红热的症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提醒患者及家长就医。

在实践操作阶段,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佩戴和脱下口罩、如何正确洗手、怎样咳嗽和打喷嚏等。

学习正确的口罩佩戴方式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飞沫传播。

正确洗手是防止细菌传播的基本措施,我们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时间,以及何时需要使用洗手液。

为了提高咳嗽和打喷嚏的卫生习惯,我们学习了用纸巾或袖口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这些实践操作的技能将有助于我们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预防猩红热的传播。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猩红热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猩红热疫苗和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接种疫苗是预防猩红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处理方法包括及早就医、服用抗生素、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猩红热通常在24小时内得到解决,但在治疗期间仍需要休息和注意个人卫生。

这些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保护自己并及时处理疑似病例。

通过这次猩红热培训课程,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对猩红热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及早识别疾病的症状,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一)普通型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二)其他类型1.轻型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往往至出现典型的皮肤脱屑时,才取得回顾性的诊断.患者可有低热1~2天或不发热,皮疹隐约可见,出疹期很短,无杨梅舌.发病后1~3周皮肤脱屑或脱皮.2.中毒型起病急骤,体温可高至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头痛,惊厥,呕吐,为常见症状.咽扁桃体炎症严重.有明显红斑疹.如合并脓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危险性很高.3.外科型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时,可有局部急性化脓性病变,皮疹从创口开始,再发展到其他部位皮肤.无咽炎和杨梅舌.指导意见: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邪侵肺卫主症发热骤起,咽部红肿疼痛,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点如锦纹,舌质红苔薄黄.次症头痛,或伴有呕吐,脉浮数.理化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阳性.辨证要点本证为痧毒疫疠之邪侵犯肺卫,肺胃受邪,其气失和,故见发热,头痛,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状如锦纹,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治疗原则辛凉宣透,清热利咽.方药运用解肌透痧汤加减:葛根,蝉蜕,浮萍,淡豆豉,荆芥,射干,桔梗,马勃,牛蒡子,甘草,连翘,竹茹,僵蚕.2.毒在气营主症壮热不解,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红刺,3~4天后舌苔呈剥脱,舌面光红,舌质紫红有刺,状如杨梅,脉数有力.次症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理化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检查或培养可见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辨证要点本证为毒热窜人气营,气血受邪,血热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气营的病理变化.痧毒外达,其热必炽;毒火上攻咽喉,则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痧毒犯营,痧火透达表现为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痧点;舌为心之苗,痧毒火热及心,心热上熏舌体,故见舌刺红肿似“梅”.治疗原则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方药运用凉营清气汤加减:生石膏,连翘,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栀子,黄连,石斛,竹叶,玄参,白茅根,芦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壮热无汗者,方中去黄连,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达;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烂气味秽臭者,方中去石斛,竹叶,加大黄,玄明粉,以通腑泄火.病程中若见高热,头痛,呕吐,神昏,抽搐,舌苔黄糙,舌质红绛,脉数等症,为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治宜镇惊熄风,药用紫雪丹,或安宫?仆?3. 疹后伤阴主症丹痧布齐后1~2天,开始皮肤脱屑,伴有低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次症咽喉糜烂疼痛减轻,唇口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理化检查血象一般正常,多价红疹毒素试验阴性.辨证要点本证为痧毒疫火外达肌肤,阴伤液枯,从而致肌肤失润而枯,随之脱落;肺胃阴伤,故见低热,舌红少津,唇口干燥,食欲不振等症.治疗原则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方药运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玄参,桔梗,甘草,芦根.若低热不解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欲不振者,加佛手,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知母,火麻仁.若见发热,心悸,胸闷,神疲,多汗,肢节疼痛,舌苔薄,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或结代等症,为毒热伤及心气,血脉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宁心,药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人参,当归,丹参,生地,麦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二)其他疗法1.单验方(1)黄芩:为清热解毒之品,对丹痧的防,治均有疗效.每日10—15g,水煎,分3次服,连用3天.(2)板蓝根,大青叶各15g,甘草5g,水煎服.2.外治法(1)锡类散:取药少许吹喉中,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2)珠黄散:吹于患处,用于咽喉红肿,溃烂时.3.针刺疗法取风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阴交,用泻法,每日1次.二,西医治疗(一)抗生素疗法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4万~8万U/(kg.d),分2次注射.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二)一般护理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预后护理: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为发热,咽痛,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为特征.儿童猩红热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肾炎,风湿热.故应引起特别的重视.1.化脓性并发症由于细菌直接侵袭咽喉附近的组织,常易引起这些组织发炎.如化脓性淋巴结炎,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道有脓性渗出.2.中毒性心肌炎在猩红热的早期,病菌产生的大量毒素常?崆址傅叫脑?引起心肌炎等.病人可出现高热,寒颤,面色难看等毒血症状.3. 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机体后常使人体免疫系统发生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临床可出现下列并发症,1)急性肾小球肾炎绝大部分为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临床以血尿,少尿,浮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关系密切.临床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以心内膜受累为主,皮下小结,环形红斑,舞蹈病.小儿猩红热是常见病,多发病,父母应严密观察,注意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猩红热的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它通常在冬季和春季流行,特殊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为了有效预防猩红热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时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到病人、咳嗽或者打喷嚏后,或者在接触到可能被细菌污染的物体后。

- 避免触摸口鼻眼:病菌可以通过手部传播,因此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 猩红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因此,尽量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特殊是在其咳嗽或者打喷嚏时。

- 如果您或者您的孩子患有猩红热,请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与他人接触,直到完成治疗并且再也不具有传染性。

3. 保持清洁和卫生的环境:- 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特殊是儿童频繁接触的地方,如学校、幼儿园和托儿所。

- 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时常洗手、不与他人共用餐具和水杯,并避免与患病的儿童密切接触。

4. 接种疫苗:- 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措施之一。

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 疫苗通常在儿童时期接种,但也可以在成年人中进行补种。

请咨询医生以获取更多关于疫苗接种的信息。

5. 注意早期症状:-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热、头痛和红色的皮疹。

如果您或者您的孩子浮现这些症状,请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症状和接触史。

-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匡助减少疾病的传播,并缓解症状。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保持清洁和卫生的环境,接种疫苗以及及早诊断和治疗都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措施。

如果您或者您的孩子浮现疑似猩红热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及预防体会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及预防体会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及预防体会发表时间:2015-04-09T14:19:33.8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张楠[导读] 猩红热是一种主要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张楠(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建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4002)【摘要】目的探讨猩红热的临床流行病学及预防。

方法对2013年~2014年猩红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应对患者进行6 d隔离治疗。

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 d,并可用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内注射1次进行预防。

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结论提醒患者在病程第2~4周每周查1次尿常规,同时注意有无心悸、游走性大关节疼痛等情况,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到门诊复查。

【关键词】猩红热预防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11-02 猩红热是一种主要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1]。

病原治疗是根除病原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链球菌的传播的主要治疗方法。

对2013年~2014年猩红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3年~2014年收治的猩红热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3岁。

普通型5例,轻型25例。

发热22例,咽痛26例,舌乳头增生6例,杨梅舌8例,草莓舌10例。

典型皮疹8例,不型皮疹22例。

1.2 方法猩红热潜伏期为l~7天,一般为2~3天,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

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

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直至全身。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猩红热是一种由猩红热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它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但也可以感染成年人。

猩红热的预防非常重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病情的严重程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1. 个人卫生和健康习惯:-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口腔、鼻子和眼睛等易受感染的部位之后。

-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

-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减少飞沫传播。

- 定期清洁环境: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特别是公共场所和学校。

2. 接种疫苗:- 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主要手段。

根据不同地区的建议,儿童通常在1岁左右接种第一剂疫苗,并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

- 猩红热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并减轻疾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3. 避免传播:- 患有猩红热的人应遵循医生或卫生部门的建议,遵守隔离和休息的要求,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儿童和孕妇。

- 患有猩红热的人应避免去公共场所,如学校、幼儿园和工作场所,直到医生确认他们不再具有传染性。

4. 加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健康饮食,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免疫力。

- 定期锻炼身体,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 充足的睡眠和减少压力,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5. 教育宣传:- 加强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人们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 向学校、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教育机构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材料,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总结起来,预防猩红热的关键是个人卫生和健康习惯的养成,接种疫苗,避免传播和加强免疫力。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猩红热的发生和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预防猩红热做出努力。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猩红热的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预防猩红热。

一、保持个人卫生1.1 定期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眼等易感染病菌的部位后。

1.2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感染期间。

1.3 保持清洁: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家居和办公场所,避免病菌繁殖。

二、接种疫苗2.1 接种猩红热疫苗:猩红热疫苗是有效预防猩红热的措施之一,建议定期接种。

2.2 儿童接种:特别是儿童群体,应按照接种计划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2.3 定期补种: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疫苗补种,保持免疫力。

三、避免传播3.1 隔离患者:对于已经感染猩红热的患者,应及时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

3.2 避免公共场所:在爆发疫情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3.3 戴口罩:在疫情高发期间,建议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4.1 锻炼身体: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2 均衡饮食: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4.3 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五、定期体检5.1 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5.2 注意症状:一旦出现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猩红热感染。

5.3 遵医嘱治疗:如果确诊感染猩红热,应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预防猩红热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

通过保持个人卫生、接种疫苗、避免传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猩红热的风险,保护个人和社会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做好猩红热的预防工作,共同维护健康和安全。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猩红热是一种由A型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它通常在冬季和春季流行,尤其在学校和儿童集中的地方。

预防猩红热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方法,以帮助大家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猩红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个人卫生的基本原则:-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眼等部位之前。

- 避免接触感染者:尽量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他们咳嗽或打喷嚏时。

-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以防止飞沫传播。

2. 清洁和消毒猩红热病原体可以在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因此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清洁物体表面:经常清洁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子和电子设备等。

- 使用消毒剂:使用含氯或酒精的消毒剂来消毒物体表面,以杀灭病原体。

-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餐具和杯子等。

3.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疫苗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关于疫苗接种的重要信息:- 接种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按照推荐的接种时间表接种疫苗。

通常,猩红热疫苗在儿童时期接种,但成年人也可以接种。

- 接种剂次:猩红热疫苗通常需要两剂次接种,以获得充分的免疫保护。

第一剂次后,通常在数年后接种第二剂次。

4. 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猩红热病原体存在于患者的分泌物中,如口水和鼻涕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 避免共用餐具: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共用餐具,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妥善处理分泌物:将纸巾或面纱用于患者的分泌物,然后将其正确处理,避免直接接触。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免疫系统,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 充足睡眠: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猩红热培训小结

猩红热培训小结

猩红热培训小结大家都知道,妈妈们把宝宝送到幼儿园上学,在幼儿园里也会有很多细菌感染性疾病,比如猩红热,对于妈妈们来说,最担心宝宝生病了,那么,幼儿园常见病猩红热的预防?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常见病猩红热的预防1、为了避免疾病人传人,若集体中有猩红热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

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

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疾病彻底痊愈后,才可到公共场所等人多密集处,以免造成疾病大范围传播。

2、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和人多处,住房应注意通风。

对可疑猩红热、咽炎患儿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若孩子曾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身体,必要时可服药预防,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片、注射青霉素等。

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孩子更需要注意预防本病。

3、保护易感者。

对于幼儿园和一些儿童机构等孩子多的地方,必要时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

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可保护30天。

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4、妈妈还需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空气清新的室外散步跑动,不要让孩子长期呆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

此外,合理安排饮食,为孩子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对于预防疾病也很有好处。

儿童猩红热吃什么药1、抗生素疗法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4万-8万U/(kg. d),分2次注射。

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

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20-40mg/(kg·d),分3 次口服,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如果孩子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等。

2、对症治疗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年长儿童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杜灭芬含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及预防体会
发表时间:2015-04-09T14:19:33.8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张楠[导读] 猩红热是一种主要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张楠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建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猩红热的临床流行病学及预防。

方法对2013年~2014年猩红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应对患者进行6 d隔离治疗。

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 d,并可用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内注射1次进行预防。

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结论提醒患者在病程第2~4周每周查1次尿常规,同时注意有无心悸、游走性大关节疼痛等情况,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到门诊复查。

【关键词】猩红热预防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11-02 猩红热是一种主要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1]。

病原治疗是根除病原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链球菌的传播的主要治疗方法。

对2013年~2014年猩红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3年~2014年收治的猩红热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3岁。

普通型5例,轻型25例。

发热22例,咽痛26例,舌乳头增生6例,杨梅舌8例,草莓舌10例。

典型皮疹8例,不型皮疹22例。

1.2 方法猩红热潜伏期为l~7天,一般为2~3天,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

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

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直至全身。

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2~3天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个别可持续1个月。

咽部及腭扁桃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

软腭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即黏膜内疹。

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舌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

2 流行病学
猩红热多见于温带、寒带及热带少见。

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但全年均可见。

近数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使该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临床表现为脓毒型和中毒型的病例明显减少,病死率明显下降,轻型病例增多。

我国以往北方多于南方,但近年来南方有增多趋势,目前已无大流行,多呈散发,主要见于5~15岁儿童,且重症者少见。

2.1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

猩红热患者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正常人鼻咽部可带菌,人群中的带菌率与地区、季节、年龄和是否有流行等有关,学龄儿童中带菌率为15%~20%,成人相对较低。

2.2 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引起“外科猩红热”、“产科猩红热”。

2.3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

抗菌免疫主要为机体针对M蛋白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消除M蛋白对机体的抗吞噬作用。

也有型特异性,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对不同型链球菌无保护作用[2]。

抗毒免疫主要为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的特异抗体,该免疫较为持久,但该毒素有5种血清型,彼此间亦无交叉免疫,故患猩红热后可再次感染有另一种红疹毒素的链球菌而再次发病。

2.4 流行特征本病多见于温带地区,寒带和热带少见。

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最为多见。

3 预防
3.1 控制传染源猩红热患者应及早进行呼吸道隔离。

隔离期限为症状消退后1周或每天1次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

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

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发现咽峡炎症状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

幼托机构中如发现带菌者,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并治疗,经细菌培养三次阴性后恢复工作。

3.2 切断传播途径病房通风换气,每天3~4次,或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被患者鼻咽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食具、玩具、书籍、衣物、被褥等,应随时消毒,可分别采取消毒液浸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暴晒等。

患者鼻咽分泌物须以2%~3%氯胺或漂白粉澄清液消毒。

接触及护理患者应戴口罩。

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3.3 保护易感人群本病目前无理想疫苗,对密切接触者可用青霉素或磺胺药预防。

4 讨论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化脓性病变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借助脂壁酸(LTA)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引起炎症,通过M蛋白保护细菌不被吞噬,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引起组织坏死。

中毒性病变,病原菌所产生的红疹毒素及其他产物经咽部丰富的血管进入血流,引起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症状。

红疹毒素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发疹,肝、淋巴结可有充血和脂肪变性,心肌可有混浊肿胀和变性,肾可有问质性炎症样改变[3]。

变态反应性病变仅发生于个别病例。

可能系因A组链球菌某些型与被感染者的心肌、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的抗原相似,当产生特异性免疫后引起的交叉免疫反应,也可能因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上述组织后所致。

青霉素G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每天每千克体重2万~4万单位,每天2~3次,肌肉注射,连用7~10 d。

80%左右的患者24 h内即可退热,4 d左右咽峡炎消失,皮疹消退。

脓毒型患者应加大剂量到每天800万~2000万单位,分2~3次静脉滴注。

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20万单位,分2~3次静脉滴入,连用10d或退热后3d。

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

中毒症状重或伴休克症状者,应给予相应处理,以防治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刘作义.儿童猩红热的诊断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53-654.
[2] 李秀梅;梁树人;李萍;戴晨阳;徐健;刘莉.儿童猩红热免疫学指标分析.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477-478.
[3] 刘钢.A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扁桃体炎和猩红热.临床儿科杂志.2006.447-4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