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知识点3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下面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技巧和思想观点等角度,整理和归纳《红楼梦》的知识点。
一、故事情节1.故事背景: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之间的婚姻联姻和家族的兴衰。
2.人物命运: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境遇的变迁。
3.家族矛盾:贾家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尤其是贾母、贾政、贾芸等人的权力争斗。
4.梦幻情节:宝玉多次梦见金陵十二钗,从而预示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5.春秋大梦:宝玉在荣府和贾府两个世界间出现做梦现象,揭示了他对现实和梦幻的思考和矛盾。
二、人物形象1.贾宝玉:男主角,贾府的嫡长子,与林黛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2.林黛玉:女主角,贾宝玉的表妹,有超凡的才情和敏感的心灵。
3.薛宝钗:贾府的另一位表妹,聪明善良,与贾宝玉结下姐弟之情。
4.贾母:贾府的家族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权威的地位。
5.贾政:贾府的家族长辈,权力之争的主角之一,对贾宝玉刻意包办未来。
6.王熙凤:贾府的嫂子,乖巧聪明,但也机智狡黠。
7.薛姨妈:薛宝钗的母亲,贤良淑德,尽心尽力地为女儿找到好归宿。
8.史湘云:贾府的侄女,温婉聪慧,是宝玉多年来的知己和红颜知己。
三、文学技巧1.对白技巧:表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点和互动关系。
2.描写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心世界。
3.易容技巧:曹雪芹通过巧妙的人物塑造和透露,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抓住每个人物的特点。
四、思想观点1.反映社会风俗: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偏颇。
2.批判权贵之风:通过贾家人的堕落和纨绔子弟的表现,暗示了权贵集团的腐败。
4.对爱情的探讨: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无奈性,分析了人性的真实、善良、复杂和矛盾。
红楼梦第三回知识点总结
红楼梦第三回知识点总结第三回的情节主要表现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与情感纠葛。
与以往的章回小说不同的是,红楼梦中不仅有记叙、叙事、抒情、议论、抨击等多种文学手法,还涵盖了佛教、道教、儒家、民间信仰等多种宗教文化。
其中:第三回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相遇的过程,赞美了黛玉的美貌和才情,表现了贾宝玉对黛玉的倾慕之情。
这一情节表现了古代中国贵族子弟的生活状态和对美的追求。
第三回中还描写了贾宝玉与王熙凤之间的争斗。
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为了维护自己儿子的利益,与王熙凤展开了一场角力。
这一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封建家庭中的家族斗争和权谋之争。
第三回还描写了古代中国宗教文化。
在这一回中,王夫人为了儿子的身体健康,在家中设宴,邀请了一位道士为贾宝玉看病。
这一情节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以及对神灵的崇拜和信仰。
第三回还描写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
在这一回中,贾宝玉在听从道士的治疗之后,身体并无好转。
贾宝玉的奶奶姑娘为了治好宝玉的病情,找到了一位名医。
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医学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中医的依赖和信任。
第三回还描写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和处境。
林黛玉是一个聪明美丽,才情出众的女子,但却因为家族的原因,被迫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
这一情节展现了古代中国女性的悲惨遭遇和无奈处境。
红楼梦第三回呈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王夫人与王熙凤的权谋、宗教信仰与医学知识的碰撞、女性的处境等,使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今日社会,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红楼梦,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知,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
《红楼梦》常考知识点三篇
《红楼梦》常考知识点三篇《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
一般认为,前80章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撰写,后40章由清代作家高娥补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常考知识点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神话发智论《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僧一道见它形体可爱,便给它镌上数字,携带下凡。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
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演讲荣国府书中故事发生在京城贾府,为宁国公、荣国公之家宅。
据冷子兴演说,宁国公长孙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次贾敬袭官,而一味好道,把世袭的官爵让给了儿子贾珍,自己出家修道;贾珍无法无天,寻欢作乐,生贾蓉,儿媳秦可卿。
荣国公长孙名贾赦,生贾琏,儿媳王熙凤;次贾政;女贾敏,嫁林如海,中年而亡,仅遗一女林黛玉。
贾政娶王夫人,生长子贾珠,娶了妻(李纨),生了子(贾兰),一病就死了;生女元春,入宫为妃;次又得子,衔玉而诞,玉上有字,因名贾宝玉。
人人都以为贾宝玉来历不小,贾母尤其溺爱。
贾宝玉短至七八岁,精明绝人,然生性钟爱女子,常说道“女儿就是水作的骨肉,男人就是泥作的骨肉”。
人人皆以为他将来不过就是个色鬼,贾政也并不大讨厌他,对他管教甚汪,因为都无人知晓他就是生死两诗赋而去。
十二钗聚首金陵十二钗36十一位女儿,除了贾府本家的几位姑娘、奶奶和丫鬟外,除了亲戚家的女孩,例如黛玉、宝钗,都借住于贾府,史湘云也就是常客,妙玉则在大观园栊翠庵修持。
故事起始于贾敏病逝,贾母怜惜黛玉无依傍,又多病,于是接到贾府抚养。
黛玉小贾宝玉一岁。
后又有王夫人外甥女薛宝钗也到贾府,大贾宝玉二岁,长得端方美丽。
贾宝玉在孩提之间,性格纯朴,深爱二人无偏心,黛玉便有些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贾宝玉与黛玉同在贾母房中坐卧,所以比别的姊妹略熟惯些。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汇总一、《红楼梦》主要人物归类如下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著名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管家: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主子: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优伶: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个带“儿”字: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七大名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薛家: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王家: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尤氏: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冤”: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宝玉四情友:秦锺、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四小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等。
玉辈贾:贾珍、贾琏、贾环、贾瑞,贾宝玉。
贾长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贾祖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二、主子与仆人贾宝玉:袭人、晴雯、茗烟。
另有:麝月、檀云、茜雪、秋纹、碧痕、蕙香……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
薛宝钗:莺儿、文杏、贾探春:侍书、翠墨、小蝉。
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高中阅读《红楼梦》易考点梳理
高中阅读《红楼梦》易考点梳理“整本书阅读”是高考备考其中重要一环,高中阶段需要整本书阅读的名著有《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这两本。
其中《红楼梦》因其体系庞杂、人物众多、情节伏线千里,让不少考生倍感头疼。
但其实从应试角度,《红楼梦》这本书还是有不少易考的情节。
一、林黛玉进贾府与宝黛初会(含宝玉第一次摔玉)【第3回】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贾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
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便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
✩补充:宝玉两次摔玉第一次:第3回,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林妹妹很漂亮,十分有好感,但当他得知黛玉无玉时,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低都不择,我不要了。
此举吓得众人争去拾玉,多方哄他才作罢。
表现宝玉平等的思想。
第二次,第29回,贾府众人到清虚观打醮。
张道士来为宝玉提亲,黛玉中暑,宝玉前去探望,只因黛玉提起“好姻缘”之事,宝玉一听,便觉“逆了己意”,心里暗语对黛玉的一片真心,但“口中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
表现宝玉对纯洁爱情的追求。
✩补充:“木石前盟”西方灵河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生命,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他携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而神瑛侍者是宝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他们在初次见面时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问答题1.宝黛初次见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前文的哪个神话有关联?答:神瑛侍者曾灌溉过一棵绛珠仙草,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这两个人都下界历练,因此两个人感到熟悉。
2.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根据中国高考的要求,考生需要掌握《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红楼梦》高考必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作者和创作背景《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他在创作《红楼梦》时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作品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荣辱观念和封建道德的衰败。
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和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丰富多层次的人物形象,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知识点二: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物备受关注。
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他善良聪明,才情出众,但也有着玩世不恭的一面。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是一个敏感多情的女孩,有着极高的文学才华。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妹,她温婉贤淑,聪明机智。
史湘云是水月庵的女弟子,她风趣幽默,聪明伶俐。
知识点三:情节和主题《红楼梦》中的情节错综复杂,主题丰富多样。
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观念和封建道德的矛盾。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最终以悲剧收场。
作品还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家族的命运,体现了人生百态和社会变迁。
知识点四:艺术手法《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作者的描写技巧和对话技巧。
曹雪芹通过精心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对话部分则展现了人物互动和情节发展的关键环节。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婉约、哲理、讽刺等多种手法,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
知识点五:文化内涵《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女性文化等。
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传统的诗词歌赋,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宗教文化方面,作品中描写了佛教的修行和道教的仙缘,反映了人们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女性文化方面,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出色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智慧和勇气。
《红楼梦》重点考点整理(成稿)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石头记》:作者虚构空空道人见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上面记着它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又有一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依托神话故事表明创作缘由。
(一说封建秩序的纲纪已坏,二说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为《金陵十二钗》,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1)“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也有人认为这个顽石就是贾宝玉)。
(2)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才,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3)为塑造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玉、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红楼梦》高考知识点
《红楼梦》高考知识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也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阅读内容之一。
它以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
下面将介绍《红楼梦》的一些高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一、《红楼梦》背景和作者简介《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曹雪芹出身文人家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该书首次出版于18世纪末,但未完整完成,由程伟元整理后再版。
其后,又有高鹗根据曹雪芹遗稿出版。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二、《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各具特色。
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其中,贾宝玉是书中的男主角,聪明伶俐,富有情感;林黛玉则是书中的女主角,聪明敏感,对情感洞察力强;薛宝钗则是美丽贤淑,性格温和;王熙凤则是机智聪明,善于算计,具有绝对的人生智慧。
三、《红楼梦》的情节梗概《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贾府家族的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丧失和道德沦丧。
小说以贾府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
四、《红楼梦》的意义和价值《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它以饱满的形象、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这部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对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五、《红楼梦》的文学特点《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脱颖而出。
该书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人物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又融入了许多诗词曲赋,使整个作品更具韵律感。
此外,小说还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六、《红楼梦》与当代价值观的联系虽然《红楼梦》是一部描述封建社会的小说,但其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与当代社会依然有着联系。
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这与当代社会中的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红楼梦网络课堂笔记
家庭的沧桑剧变赋予了曹雪芹独特的审美眼光,他一反传统的大团圆模式,以悲剧结构全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树倒猢狲散”
儿女之情的悲剧
2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贵族家庭的由盛而衰
人生空幻的无限感伤
绪论
秦淮风月繁华——右翼宗学胡同——北京西郊“举家食粥酒常赊”,“日望西山餐暮霞”;“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
家庭出身:书香门第
姓名
判词
居住环境
菊花(诗)
芙蓉
个性孤傲
黛玉之才与现实的矛盾
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
人物形象分析——薛宝钗
一.生存方式——“随分从时”,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1.特点———“随分从时” 第5回:“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第8回:宝玉前往梨香院探望宝钗 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4回:宝钗进京,“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主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学入学陪侍,充为才子赞善之职。” 第70回:宝钗《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缘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绪论
政治原因 曹家的荣华富贵来自于康熙(保护伞)和 曹寅(顶梁柱)两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 清代,内务府包衣出身的官吏凭借与皇室的特殊关系横行霸道。
绪论
第三节 曹雪芹的家变对其创作思想的影响 一.《红楼梦》中充满了对世事的了悟与人生如梦的感慨,这是曹雪芹曾经丧乱而产生的痛苦直切的人生感悟。 1.“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2. “乐极生悲,盛筵必散” 3. “分离聚合皆前定”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空”——“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红楼梦第三回读书笔记摘抄
红楼梦第三回读书笔记摘抄1.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看见簇簇焕发,听听声声清脆。
2. 贾母看见黛玉身上穿着雪其纺银红雪花月挖云辑钮儿,大红羽缎雪后梅赶露桥鹌鹑灰鼠袖,腰系着一条紫羊毛灰鼠裙。
3. 邢夫人且请贾母等人在荣府园中进入大观园内宴坐。
4. 当下贾母等上了轿,开道前去,至府,只见两边高插三檐彩旌旗,大门上有烫金大字,家书有云:外封则曰:“国公教子边庭寄信”。
5.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条、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6.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妖头妖脑,故作女形。
7.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缨络,又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8. 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的璎珞,每璎珞上最上面嵌着珍珠,人看了就知道比贾府姑娘们所佩的珍贵。
9.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10.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双龙戏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脖子上挂着金螭璎珞;上身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下身穿着灰鼠石五彩刻丝直裰;乌皮靴;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红楼梦的文学常识大全
红楼梦的文学常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
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的文学常识大全,欢迎阅览。
1.木石前盟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王熙凤初次出场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
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忙转悲为喜。
3.黛玉之死黛玉无意中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急火攻心,吐出血来,病日重一日。
此时贾府上下人都忙宝玉的婚事,黛玉病榻前冷冷清清,她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只求速死。
就在宝玉和宝钗成亲时,黛玉只叫了声:“宝玉,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
4、黛玉葬花黛玉因头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正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哩。
今天恰逢饯花之期,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
5、心中无我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龄官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想象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儿这样单薄,心里还那里搁得住熬煎”,恨自已不能替她分担。
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已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只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6.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
红楼梦高中必考知识点大全
红楼梦高中必考知识点大全《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红楼梦高中必考知识点大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红楼梦高中必考知识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3.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4.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7.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8. 《红楼梦》中“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描写的是林黛玉。
9.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10.《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贾宝玉。
11. 《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12.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13.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1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刘姥姥。
15. 《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高考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总结在高考中,《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常常成为考题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高考可能考到的《红楼梦》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一、人物篇《红楼梦》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尤为突出的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这些人物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是高考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
1. 贾宝玉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是小说中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
他性情多愁善感,喜爱读书写字,和黛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贾宝玉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变迁是高考中可能考察的重要知识点。
2. 林黛玉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
她聪颖敏捷,但却命途多舛,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剧命运。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是高考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
3. 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府的外甥女,她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子,对贾宝玉一见钟情。
她的出现使得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更加复杂,成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4. 王熙凤王熙凤是贾府的家生子,她机智灵活,善于权谋,成为了贾府里的管家。
她的出色表现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也是高考可能考察的重要内容。
以上几位人物只是《红楼梦》中众多人物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是高考中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
二、情节篇《红楼梦》的情节错综复杂,其中蕴含了许多寓意和人生哲理。
在高考中,考生可能会被要求阐述小说中的情节概要,分析其中的隐含意义和传达的思想。
1. 红楼梦的建立小说一开篇就描写了贾政在北京建立大观园的情节,大观园成为了故事中的主要背景之一。
这一情节不仅描绘了贾政的雄心壮志,还预示了贾府后来的命运变迁。
2. 宝玉与黛玉的相识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小说中的主要情侣之一,他们相识相知的过程是整个故事的重要起点。
他们之间的纠葛情感贯穿了整个小说,也是高考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
3. 贾府的衰落贾府的衰落是整个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一,也是它的核心主题之一。
红楼梦第三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三回内容讲解《红楼梦》第三回讲述了贾母与王夫人之间的冲突,以及王夫人的秘密计划。
以下是第三回的内容概要:第三回:贾政母子用计泄愤雪窗梦冯唐妾室因嫉弄珠胆痴狂魄情节概要:贾母与王夫人的冲突: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继续升级。
王夫人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威,决定在庆生宴会上表演《桃花扇底夜行船》。
然而,贾母对她的举动感到不满,认为她在庆寿宴会上表演这种曲艺不合适,因此拒绝了她的请求。
贾母的计谋:贾母感到被王夫人压制,为了发泄怒气,她谎报了一个梦境,声称梦见一只白狐狸破坏了她的茶树。
这个梦境的谎报引发了家庭争执,贾母希望借此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王夫人的秘密计划:王夫人感到受到侮辱,但她没有表现出愤怒。
相反,她决定采取更加阴险的手段来对付贾母。
她的侍女周瑞家的丫鬟金钏儿是她的帮凶,她们共同策划了一个阴谋,目的是破坏贾母的名誉。
贾母的悔恨:贾母后来意识到她谎报梦境是错误的,感到深深的懊悔。
然而,她已经无法收回这个谎言,而且阴谋已经开始生效。
冯唐妾室的痴狂:与此同时,故事还介绍了冯唐的妾室秦可卿,她因为嫉妒而陷入疯狂。
秦可卿的痴狂成为了故事的另一个重要情节。
人物介绍:贾母:贾府的家长,对家族事务有干预权,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王夫人:贾政的妻子,与贾母存在权力斗争,采取阴险手段来对付贾母。
周瑞家:王夫人的侍女,参与了王夫人的阴谋。
金钏儿:周瑞家的丫鬟,也参与了王夫人的阴谋。
冯唐:贾府中的另一位权贵,妾室秦可卿因嫉妒而痴狂。
主题和象征:第三回中,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权力斗争达到高潮,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家庭内部的权力争夺和竞争。
贾母的谎报梦境以及王夫人的秘密计划突显了家族内部的阴谋与欺诈。
秦可卿的。
《红楼梦》高考常考知识点及人物鉴赏
《红楼梦》高考常考知识点及人物鉴赏《红楼梦》高考常考知识点及人物鉴赏引导语:《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
下面就是有关高考《红楼梦》常考知识点与人物鉴赏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这一段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已有,不做赘述。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这里的一些重要判词,应该认真解读,最好借助相关资料。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人物鉴赏:1.贾宝玉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他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
当然,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写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糅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红楼梦》各章回理解及重要知识点
《红楼梦》各章回理解及重要知识点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梗概】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甄士隐白日做梦,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不久,由于女儿英莲失踪,家又遭火灾,甄士隐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
【重要知识点】“通灵宝玉”的来历、木石前盟、僧人讨要英莲的诗句、《好了歌》及甄士隐注解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梗概】贾雨村做了官便胡作非为而被罢官,到林家当了家庭教师,教的女学生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的母亲病亡。
贾雨村遇见了商人冷子兴,听冷子兴叙述贾府人事;着重介绍了贾宝玉的出生及其怪癖,以及甄贾(真假)宝玉的情况。
【重要知识点】“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细节提示:二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梗概】黛玉母逝,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到外婆家,同时写信给贾政(内兄)为雨村谋求复职。
林黛玉进荣国府(贾府分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房)和贾母、凤姐、宝玉见面。
【重要知识点】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初次出场宝黛相会或宝玉摔玉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梗概】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薛宝钗之兄)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
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
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蟠和妹妹母亲薛宝钗入住荣国府。
【重要知识点】护官符贾雨村判案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梗概】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
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
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红楼梦》各章回理解及重要知识点
《红楼梦》各章回理解及重要知识点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梗概】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甄士隐白日做梦,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不久,由于女儿英莲失踪,家又遭火灾,甄士隐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
【重要知识点】“通灵宝玉”的来历、木石前盟、僧人讨要英莲的诗句、《好了歌》及甄士隐注解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梗概】贾雨村做了官便胡作非为而被罢官,到林家当了家庭教师,教的女学生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的母亲病亡。
贾雨村遇见了商人冷子兴,听冷子兴叙述贾府人事;着重介绍了贾宝玉的出生及其怪癖,以及甄贾(真假)宝玉的情况。
【重要知识点】“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细节提示:二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梗概】黛玉母逝,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到外婆家,同时写信给贾政(内兄)为雨村谋求复职。
林黛玉进荣国府(贾府分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房)和贾母、凤姐、宝玉见面。
【重要知识点】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初次出场宝黛相会或宝玉摔玉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梗概】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薛宝钗之兄)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
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
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蟠和妹妹母亲薛宝钗入住荣国府。
【重要知识点】护官符贾雨村判案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梗概】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
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
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红楼梦》学考复习(三) 统编版高一总复习
《红楼梦》学考复习(三)统编版高一总复习《红楼梦》学考复习(三)1.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
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
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
2.关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从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
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噓。
B.黛玉是诗社中的佼佼者,“温柔敦厚”是姐妹们对其诗风的赞誉。
C.《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D.《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底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
4.关于《红楼梦》的文化常识,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A.林黛玉与贾宝玉二人关系为姨表兄妹。
B.在黛玉初进贾府拜过贾母后不久,贾母就让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和黛玉相见。
C.《红楼梦》的别名除《石头记》外,还有另外几个,例如《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刘姥姥进大观园》等。
D.《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前身是全书开篇神话中的神瑛侍者,黛玉的前身为灵河畔的绛珠仙草。
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便也投胎入世,用一世眼泪还灌溉之情。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一、小说背景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全名为《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后经程伟元辑定为《红楼梦》。
作者是清朝作家曹雪芹。
二、主要人物
1. 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书中的第一主角,是贾府的宝玉公子,表面上是贾府的继承人,实则为史氏纯谏之子。
2. 贾母
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是家族中的长辈,她是贾家的权威代表,对家族事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林黛玉
林黛玉是书中又一女主角,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中的亲戚。
她有一种特殊的文学情怀,对书画音乐等艺术颇有心得,是贾府中的文学才女。
三、情节梗概
1. 贾宝玉入宫
在小说中,贾宝玉被选入宫做宦官。
这个情节表现了当时贵族家庭为了获取更多权利和地位的残酷现实。
2.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是整个小说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两人一见钟情,但却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3. 贾政与贾母之间的争斗
贾政和贾母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和争斗。
贾政作为家族中的男性,往往会与贾母产生分歧。
四、主题思想
1. 家族兴衰
家族兴衰是整个小说的主题之一。
在小说中,贾府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荣耀和衰败,通过贾府家族的变迁,作者反映了清代封建社会家族制度的衰落。
2. 命运论
《红楼梦》中对命运的揭示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书中的人物命运交织,在命运面前,人们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轨迹。
五、名句赏析
1.。
《红楼梦》阅读必备知识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阅读必备知识点01 基本知识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李纨和林黛玉)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
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知识点3(小升初语文日积月累系列)
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2、《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3、《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4、《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5、《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6、“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7、《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林黛玉。
8、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
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袭人。
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刘姥姥。
9、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_原应叹息_”之意。
10、《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