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曹禺
怀念曹禺阅读理解
![怀念曹禺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7bda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4.png)
怀念曹禺阅读理解摘要:一、曹禺简介1.曹禺生平2.曹禺成就二、怀念曹禺的原因1.曹禺对于中国戏剧的贡献2.曹禺的作品影响深远三、曹禺作品欣赏1.《雷雨》2.《日出》3.《原野》4.《北京人》四、曹禺的人格魅力1.真诚与执着2.关心社会3.传承文化五、曹禺的精神传承1.坚守艺术理想2.不断创新3.关注人生正文:曹禺,原名万家宝,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戏剧界的巨匠。
他出生于天津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后毕业于清华大学。
曹禺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
怀念曹禺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曹禺对于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轰动,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禺通过戏剧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呼唤人性的觉醒,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曹禺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如《雷雨》揭示了旧家庭的罪恶与悲剧,深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面,令人震撼。
《日出》则通过描绘一个贪婪、腐朽的社会,展示了人性的丑恶与善良,使观众深思。
《原野》以北方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北京人》则通过描绘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曹禺的人格魅力也令人敬仰。
他真诚、执着,始终坚守艺术理想,关心社会,传承文化。
他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用戏剧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
曹禺的精神传承至今,他的作品不断被搬上舞台,成为戏剧的经典。
总之,曹禺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坚守艺术理想,不断创新,关注人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
“又将离歌追君去”——深切怀念曹禺同志
![“又将离歌追君去”——深切怀念曹禺同志](https://img.taocdn.com/s3/m/9af7d62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c.png)
作者: 颜振奋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16-18页
主题词: 曹禺戏剧 工作问题 王昭君 中国戏剧 戏剧学 剧本创作 协和医院 北京人 居住条件办刊经费
摘要: 曹禺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可是我们总觉得他还在北京医院的病房里治病、学习和工作。
曹禺同志在北京医院8年,这8年中我们经常去探望他,因为工作问题到医院请示他。
我们几乎形成一种习惯,过一段时间就去见他。
可是这一年中,我们有多少次需要像以前那样去医院探望他、去请示工作或解决工作问题时,才想起他已经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对他无限的怀念。
1950年我在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工作。
我们十几位年轻人和欧阳予。
怀念我的父亲曹禺
![怀念我的父亲曹禺](https://img.taocdn.com/s3/m/a28268fbf90f76c661371a5a.png)
曾经 陪我爸爸 去过他 的母校 ,清 华大 学 ,他是 在清 华大学 的图书
馆 里 写的 《 雷雨》。他 指给 我 看
警
固 图目
打动我 ,使我 不忘 ,因为他 根本
不 知 道 声 音 的存 在 ,他 用 感 觉 读 ,读得那 么有味。
史麓21 学育 15 0. 0
曾经 反 复琢 磨 这份痛 苦 的含 义 ,
记得他和 我讲过 ,那 时候他还 在 南开 中学念书 ,有一个 同学叫 杨 善全 ,他和杨 善全说 ,我有一 个
故 事 想 写 出来 。 杨 善 全 就 说 , 那
在我小 的时候我 也看到 过那 样 的情景 ,那是在铁 狮子胡 同 的
中央戏剧 学院宿舍 。爸爸 的书房
是一排 小北房里 的一间 ,院子里 有一棵 很大 的海 棠树 ,我和 同学 经常在 海棠树下跳 皮筋 ,一扭头
头 ,就 像脑 袋 里憋 着 千头 万绪 , 只 有拼 命地痛 快淋漓地 挠头 才能
把 它们 梳理清楚 。经常 ,他反复 琢磨 ,念念 叨叨 ,一遍 遍读 出人 物 的台词。我 听他朗诵过 “ 胆剑 篇 ”和 “ 昭君 ” 王 。他 的朗读 与 众不 同 ,甚至 可 以说不 同 凡响 ,
再看 匕 京人》 的剧本 ,有 评 论家说 《t 人》为一 个编剧 ,我感到惊 异
的是 ,要具 有怎样 的感悟力 ,体 味 多少不愉 快 ,刻骨 的厌恶 ,埋 得极 深 的苦痛 ,才能 写出老 太爷 曾浩那样 的人物 ,而 我爸爸那 时 还是 个青年 。记 得我 曾经 问过他 写 东 西 时 的 感 受 ,他 回 答 说 :
早上 到天黑 ,他 一句 句一幕幕地
南开新剧 团 ,演戏 、导戏 ,翻译
恩师曹禺的思与忧
![恩师曹禺的思与忧](https://img.taocdn.com/s3/m/b79b7efeff00bed5b8f31d21.png)
恩师曹禺的思与忧作者:梁秉堃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2期梁秉堃今年12月13日,曹禺师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八个春秋了,每到这一天我都会深深地怀念到恩师,就像是他依然站在面前,弓着腰,摆着手,缓缓讲述着编剧的真谛。
其中,有些道理或许是可以让我受用终生的。
“童心使你能经受磨炼,一切空虚、寂寞、孤单、精神的饥饿、身体的折磨与魔鬼的诱惑,只有童心这个喷不尽的火山口,把它们吞食干净。
”1.创作秘笈有一次,我请教曹禺师:“您说,什么是一个戏的好效果?”他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什么叫戏的好效果?是不是演出到了超凡入圣的地步,弄得观众神情恍惚,全神进入戏境,才算好呢?我以为这不算是好的演出。
我们始终不赞同把观众变成一种失去思索能力的傻子。
当然,我们的演出,企图感动观众,使他们得到享受。
但更重要的,我们希望观众看了戏后,留有余味,回到家里去思考,去怀念。
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才是我们朝夕追求的好演出。
”他还着重说:“我们是否完全做到这一点了呢?没有。
有的做到了;有的远还没有做到。
”我以为,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审美标准是很有针对性的,很有良好效果的,需要我们深长思之,并加以行之。
曹禺师在很早以前曾经说过三个“不要写”——“言不由衷的话,不要写”;“不熟悉的生活,不要写”;“熟悉的生活,但是在没有从中找出你相信的道理来,并且真正想通了的时候,也不要写”。
我的体会是他在主张剧作家要对待生活真诚,对待创作真诚,对待观众真诚的同时,对待自己也要真诚。
事实证明,要做到这样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剧作家既需要“识”,更需要“胆”。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或60年代的时候,北京人艺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不管是专业剧作家或者是业余剧作家,写戏都要先拟一个提纲,而提纲往往首先要请曹禺师给“号号脉”。
理由很简单,他的经验丰富,独具慧眼,水准很高,能够一下子判断出提纲里有没有“干货”,值不值得继续写下去。
他常说:“一个剧本首先要有‘酱肘子’,光有‘胡椒面’不行!”然而,请曹禺师给提纲“号号脉”,也并非易事。
怀念曹禺
![怀念曹禺](https://img.taocdn.com/s3/m/466fa818a21614791711285e.png)
们都不清楚等待我们的将是什 么 分手 时 . 两人 心 里 通 了 电话 . 清 清 楚 楚 地 听 到 他 的 声 音 . 是 那 么 响 我 还 中 我 “ 他 “ 都 有 很 多话 , 是 却 没 有 机 会 说 出来 。 这 之 后 不 久 , 亮 , 气十 足 。 说 :我们 共 有 一 个 月 亮。” 说 :我 可
《 》 以后 几 次 来上 海 收 集 材 料 。那 段 时候 , 们 谈 详 . 在 睡 梦 中平 静 地 离去 的 。那 么他是 真 的走 了。 桥 , 我 是 得 很 多 。他 时 常抱 怨 , 能做 自 己想做 的 事 情 。我 劝 不
十 多年 前 家 宝在 给 我 的 一封 信 中 .写 了这 样 的
21年 期 第1 期/ Y 百 年 纪 念 /t J I 尉 00 第4 总 3 曹 J 6 , 功 戤 l
还 能 做 许 多事 情 . 感 觉就 好 那
像 是 又回到 了 3 O年 代 北 平 三
座 门大街
但 是 , 们 毕 竞 老 了。被 我
损 坏 的 机 体 不 可 能 再 回 复 到
在 一 起 3 作 , 们 去唐 山 , 武 汉 , 杭 州 , 后 大会 信 互相 问好 1 9 - _ 我 去 去 最 9 3年 . 些 热心 的朋友 想创 造 条件 让 一
在 上 海 闭 幕 。 送 走 了外 宾 . 们 的 心 情 并 没 有 轻 松 , 我们 在 杭 州会 面 . 期 待 着 这 次 聚 会 , 果 因 医 生 不 我 我 结 家 我在 杭 州和他 家 宝马 上要 回 北 京 参 加 运 动 . 也 得 回 机 关 学 习 , 我 我 同意 . 宝没 能成 行 这年 的 中秋 之 夜 .
痕遍体 了
何日再倾积愫——怀念曹禺叔
![何日再倾积愫——怀念曹禺叔](https://img.taocdn.com/s3/m/2c9ff1e8524de518964b7d55.png)
一
辑 17 年我在庐 山参 加全 国少儿读 物座谈 会 , 98 读 完刊登 已 王 昭君 的一 段 独 自 . 至 今 记得 : 我
我淡淡装 .
天然 样 .
九 七 九 年 三 月二 十 四 日
青 团 中央工 作 。 禺是 巴金 的 挚友 。 曹 巴金 的女 儿 小 林 立 即 回信 : 李 致 同志 : 来 北京 . 在 曹 禺家 。曹 禺带 她 来 看 我 , 邀 我 一 起 住 并
出去玩 小 林 是 我 的 堂妹 , 叫曹 禺为 万 叔 叔 , 理 她 我 所 当然 也 这 样 叫 。 当我 们 在 台基 厂 大 街 的 国际 俱 乐 部 喝冷 饮 时 . 向万 叔 叔 表 达 了对 他 的敬 仰 之情 。 我 以 后我 曾到 铁狮 子胡 同看 望 过 万 叔 叔 ,但 我 从 辽 宁省 参加 “ 四清 ” 归来 , 不久 就爆发 了“ 化大革命 ” 只在一 文 。 个偶然 的机会 听说 “ 国的莎士 比亚 ” 中 在剧 院看大 门。 粉 碎“ 四人 帮 ” . 在 四川 人 民 出 版 社 任 总 编 时 我
t J 尉 / 曹 禺 百 年 纪 念 /00 第4 璺 塑 ∞ 威 f l 21年 塑 兰!
口李 致
何 日 再 倾 积 愫
怀念 曹 禺叔
注
热 该 不 理 件发 一 叠 禺 我 信 绝 部 叔 劫 后重 逢 , 烈 拥抱 . 有 多 少话 相互 倾 诉 。 过 信 ,现 大 曹 给 的 。 大
就 是 这样 一 个汉 家姑 娘 我 款 款地 行 . 从 容地 走 . 我 把 定 前程 . 一 人 敢 承 当 。 我
怕什 么.
万叔叔多次写信 给我 。 “王昭君 》 说 《 印得那么好 , 朋 友们都很欣赏 . 大约 好 稿 子 将 源 源 而 来 , 们 的 努力 你
纪念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
![纪念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https://img.taocdn.com/s3/m/91d2d7755acfa1c7aa00cca2.png)
在曹 禺先 生诞辰百年 之际, 文化部、 中国文联、 北京市政 府 举办系 列纪念活动, 缅怀这位 为中国戏剧 作出 杰出贡 献的戏剧 艺
术家。
9 45 月2 /,曹禺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将在人民大会堂隆《 日出》 、 《 雨》、 雷
《 北京人》、 《 原野》等五部剧作将在 北京演 出。
纪念活动 期间, 还将在 北京、 天津 两地举 行曹 禺诞 辰 1 0 0 周
年 国 际 学 术 研讨 会 。
国
_鞲 -蛾 ‘
栽 喜 欢 写 人 , 我 袭 人 , 栽 写 出栽 认 为
英雄的 可 喜的 人物 ; 我也 恨 人 ,栽 写过 卓 微 、 琐辞 的 小 / 。栽 威 纠 人 是 多/ 需 要 理 、 厶
解 , 又 是 多么难 。 理 解 。没 有 一个 文 学 家 - 敢 讲 这 句话 : “ 把 人说 清 楚 了。” 栽
彤
第一版雷雨
第二版雷雨
第三版雷雨
感谢北京人民艺 牲剧院大力支持
永远的曹禺 永恒的主题
![永远的曹禺 永恒的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a59dfdbd64783e09122bde.png)
永远的曹禺永恒的主题“永远的曹禺天津戏剧周”天津已经举办了五届。
实际上,在2000年,戏剧周就已启动,因属于民间性质,影响不大。
但以艺术家命名的戏剧节在国内尚属首次,天津开了好头。
曹禺这位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特有的历史贡献,家乡人没有忘记他。
2014年,由官方举办的“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在天津举办。
民间和官方共同搭建曹禺戏剧节平台,让世界人民记住了曹禺,也记住了天津。
标签:天津曹禺戏剧周金秋时节,“永远的曹禺——2015天津戏剧周”在曹禺故居拉开帷幕。
105年前,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先生出生在天津,并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百年后,热爱曹禺的人们穿越时空,跨越舞台,在大师戏剧零距离的引导下,走进剧中人物的灵魂深处,感受《雷雨》的震撼,《原野》的广漠,《日出》的曙光。
由天津市戏剧家协会、曹禺故居纪念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主办的“永远的曹禺天津戏剧周”在天津连续举办了五届。
从曹禺先生诞辰一百年,到《雷雨》诞生八十周年,每年都以不同的方式亮相津城,极好地推动了天津市民写话剧、演话剧、看话剧的参与度,使天津话剧市场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一、三家联合各尽其责2010年,恰逢曹禺百年诞辰和曹禺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
曹禺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如果抓住这个契机,举办以纪念戏剧大师,繁荣戏剧事业的一系列活动,势必对天津话剧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这个主旨下,天津剧协、天津人艺、曹禺故居纪念馆联手合作,各尽其职,充分调动和利用现有的资源,从2011年开始,尝试着做了一项戏剧工作者自发组织的民间戏剧节——“永远的曹禺天津戏剧周”。
2015年是戏剧周举办的第五年,也是曹禺故居纪念馆开馆5周年。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曹禺故居收藏了第一批原本属于“万公馆”的旧物,其中包括曹禺上学时存放书籍的箱柜。
睹物思人,伴随着那悠悠的书香,让思想徜徉于大师的灵魂深处。
五年来,三家单位无论是穿针引线,做好活动的策划、协调、联络和宣传报道工作,还是搭台唱戏,出人、出戏、出场地,搞好活动期间的演出、指导排练工作,亦或是利用故居和展馆的优势,接待八方游客,组织各种与曹禺相关的史料展和座谈研讨活动,利用曹禺剧院的平台,为喜爱戏剧和曹禺的追寻者无偿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怀念曹禺
![怀念曹禺](https://img.taocdn.com/s3/m/27d561c6aa00b52acfc7ca19.png)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曾表示要求安乐死巴金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名誉主席、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他一生勤奋写作,著作颇丰,即使进入耄耋之年仍能写出《随想录》这样的惊世之作。
巴金年轻时只顾写作,身体并不太好,1927年他在法国患肺病后,天天到田畔河边散步,一年后就好了。
回到祖国后,每年都要出去爬山锻炼,杭州的南高峰、北高峰都有他的足迹。
进入老年后,他为了锻炼腿,每天早晨六点半起来,七点下楼在院子里先慢跑一圈,回来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
另外,他每天上楼写作,下楼活动,上楼睡觉,下楼吃饭,有意地多上下几次楼梯,以达到锻炼腿脚的目的。
他1982年摔断左腿,后又患“帕金森氏病”住院治疗,但由于他有坚强的意志,积极锻炼,配合医生治疗,身体恢复得比一般老人快。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深情深意。
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淌过崇山,流过峻岭,穿过峡谷,在这一刻停留了。
巴金,多少人在呼唤这一名字,多少人在哀哭中国文坛的参天大树倒下了。
“祖国永远在你身边”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
巴金的财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
巴金的财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
爱国主义,是巴金两大财富的重要基础。
巴金12岁那年通读了《说岳全传》,深深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震动。
上世纪90年代,巴金在众人的劝说下,到杭州休养。
从来怕麻烦别人的他,有一天却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谒岳坟。
在文征明《满江红》词碑前,年过九十,平时说话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小学生那样吟诵起这首词来,声音越来越清楚、高亢:“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晚年曹禺,再也没能写出“大作品”了
![晚年曹禺,再也没能写出“大作品”了](https://img.taocdn.com/s3/m/fc9e6e657e21af45b307a8e3.png)
文 览 41
心的细胞都在活跃 ,因此 ,他的戏不管成败 ,都 充满生命力。你说怪不怪 ,那时我想到你 ,挂念
你 ,如果 写成 台词 ,那 就是 : ‘ 我 们也 有个 曹 禺 ! ’
自由了……一直到死 ,他都没有真正恢复到他写
《 雷 雨 》时候 的那个 自由 自在 的灵魂 。 ” 曹 禺在 晚年 应付 于外 界 活动 ,每天 中午 下 午
谁 也 不说 不 好 ,总是 ‘ 高 !’‘ 好’ !这 些称 颂虽 迷 惑 不 了你 , 但混 乱 了你 , 作践 了你 。写 到这 里 ,
如出去看戏之后 , 不好的戏也说好 。 ” 万方如是说 。
万方 记得 ,曹 禺的 床头 总是 放着 一本 《 托尔
斯泰评传 》 ,每晚都要读 到半夜 。有天夜里,睡
在纽约我在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家住过几天他刚写了个新戏美国时间我跟他上排练场去看他边排边改剧本那种活跃那种严肃简直像鸡汤那么养人
圃
晚年曾禺,再也没佻写出 “ 大作品" 了
文 / 张 达 明
剧作 大 师曹 禺 , 在 “ 文革 ”时 被定 为 “ 反 动
于直接严厉地批评他 ,他曾写信给曹 禺: “ 曹公 曹公 !你 的书法照 《 麻衣神相 》看 ,气势雄强 , 间架缜密,且肯定是个长寿的老头 ,所 以你还应 该工作。在纽约 ,我在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 ・ 米 勒家住过 几天,他 刚写 了个新戏 《 美 国时间 》 ,
我跟 他上 排练 场去看 他 边排 边改 剧本 , 那 种活 跃 , 那 种 严肃 ,简直 像鸡 汤那 么 养人 。我 觉 得他 全身
学术权威” , 身心遭受了严重摧残。 “ 文革” 结束后 ,
虽 然 恢 复 了北京 人 民艺 术剧 院院 长职 务 ,但 这对 他 是 另 外 一 种 摧 毁 。 他 的 女 儿 万 方 回忆 说 : “ 我 爸 爸八 十岁 的时 候 ,常 常念 叨 ‘ 人 生 如 梦 ,人 生
《收获》文本 灵魂的石头——纪念我的爸爸曹禺(万方)
![《收获》文本 灵魂的石头——纪念我的爸爸曹禺(万方)](https://img.taocdn.com/s3/m/e1c7abda8bd63186bcebbc27.png)
《收获》文本灵魂的石头——纪念我的爸爸曹禺(万方)作家万方和父亲曹禺【本文原载《收获》1997年第3期《河汉遥寄》专栏】电话铃声响得那么突兀,我一下子就醒了,四下里一团漆黑。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一点都不知道。
我也一点没有想到这铃声会带来可怕的消息,一定是什么人打错了,以前有过这样的事儿。
可这一回不是。
我听到小白的声音,他一直在医院里照顾我爸爸,在电话里小白只说:曹老情况不大好,医生让你到医院来。
不知为什么我没有多问,就把电话放下了。
这时我看见床头的小钟指着四点十分。
我穿衣服,穿了一件毛衣,又穿了一件,我拿了包,看清钱包是在里面,我拿了钥匙,然后关灯出门。
那个时间没有电梯,我从十四层往下走,楼道里响着我奇怪的脚步声,非常奇怪。
奇怪的是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动作,但又不像是我的。
我走到外面,空气冰冷,天还漆黑,苍黄的路灯下,大街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影。
我的脑子里也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想,混沌极了。
我走到街中心,等到一辆出租车,汽车在黎明前的城市飞驰,冥冥中我的心有所期待,期待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回复到正常。
然而在这巨大虚空的黑夜后面,我感到了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的爸爸走了。
1996年12月13日黎明。
走进病房时,医生说,现在把心脏起搏机关了,请你们看看。
我看见一条绿色的直线。
我不懂,我完全不懂。
病房很高的天花板上亮着那盏昏暗的日光灯,房间里非常混乱,我爸爸的身体斜躺在病床上,光着脚,肚子隆起,脸上罩着呼吸器的面罩,我还是不懂,什么也不懂。
在今天以前,我下意识地躲避着那个时刻,现在我克服了自己,极力回想,可仍然只能想起那噩梦般的莫名其妙的场面,好像所有的人都沉没在海底里,我说不出自己的感觉,但我记起我摸了他的脚。
我爸爸走得很安静。
做了病理检查之后,也没能查出明确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致死的原因。
当时的情况是护士半夜查房,给他量了血压,他还在睡着。
十多分钟后护士长又进来看看,因为他那两天发烧,发现他的呼吸不对,极慢极浅了。
今天,我们如何向曹禺先生致敬
![今天,我们如何向曹禺先生致敬](https://img.taocdn.com/s3/m/b61e572acc7931b765ce15a7.png)
今天,我们如何向曹禺先生致敬作者:陈小玉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18年第03期在赖声川导演为我们重新解读和演绎的舞台上,生活本质的逻辑与人物的自主走向越发清晰,剥离掉时代局限的人与世界的关系越发清晰,人性更为丰富,人越来越像人,而不是像他们背负的角色。
还在戏剧学院读书时,曹禺先生及其剧作,是我们用来仰望的。
聆听老师的解读,看过一些录像,似乎也懂了曹禺先生,然而今天回想起来,那时并不真懂,或者似懂非懂,总之,隔了一层。
如何重新解读与搬演经典剧目?当下的观众需要什么?一部经典剧作耸立在那里,由于社会历史、文化构成等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经典剧作与观众的关联性也发生了改变,观众对它的共鸣点、审美要求也在默无声息地发生变化。
然而,不同戏剧体系对经典的重新解读和搬演,都离不开在尊重原作基础上的不断开掘,经典犹如一剂酵母,是可以拿来发酵的。
今年5月下旬,在上海保利剧院看了由央华时代制作、赖声川导演的《北京人》之后,我恍然有些明白。
色彩完成的情感重构幕启,一片纯白呈现在观众眼前,舞台布景及所有道具都是纯白的,所有人物穿着接近于纯白的藕白色衣服,连老奶妈的孙儿手上那串糖葫芦也是纯白的。
这场景有时尚感和新鲜感。
不过,白色糖葫芦让人跳戏。
难道是故意提示观众,现在台上是在演戏?率先出场的曾思懿也被赋予了新的戏剧动作,略显泼辣的大嗓门和剧本提示里的阴损特征有些偏差,她变得外向多了,加之肢体动作幅度的增大,让这个人物有了影视即视感,她外显的生命力和略显夸张的表演,更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舞台。
戏剧进程在生活化的风格中渐次展开。
陈奶妈是曾大少爷的奶妈,此次带着小孙子小柱子来看望老东家。
曾思懿正假装热情地与陈奶妈交谈之时,为老太爷曾皓漆棺材的人在门外大声讨债,曾思懿不愿意拿钱出来打发他们,于是管家张顺与陈奶妈一起将讨债人赶走了。
在他们交谈的言语中,一直不露面的道具“棺材”不停地闪现,包括在接下来的戏里,将成为一个戏剧矛盾的核心。
第二幕开启时,观众看到的是另外一番光景,人物服装、家具、所有的物件都是黑色的。
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_为纪念曹禺百年诞辰而作
![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_为纪念曹禺百年诞辰而作](https://img.taocdn.com/s3/m/87c00b7f168884868762d6e5.png)
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2010年第6期(总158期)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为纪念曹禺百年诞辰而作田本相内容摘要:在曹禺苦闷灵魂的深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
对自由的渴望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极为锐敏的抑压感上。
他把抑压的对象比喻为“黑暗的坑”、“残酷的井”。
由此而升华为形而上的残酷的宇宙感。
从而使曹禺具有那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他更十分深刻地感到现代的抑压,“光怪陆离的社会”里的种种可怖的人事,在折磨着他,在拷问着他。
“日出”就是这种现代抑压的产物。
在这点上,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戏剧史上的地位,颇像西欧文学史上的波特莱尔,最早地举起审美现代性的旗帜。
关键词:自由 抑压 审美现代性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10)06-0004-05一从1978年,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开始闯入曹禺的世界,写出《曹禺剧作论》;到由于曹禺先生的推荐,成为《曹禺传》的撰稿人;再到我整理访问他的笔记录音,编辑出《曹禺访谈录》;最后,受先生的委托,编辑《曹禺全集》,直到1996年曹禺先生逝世,我和先生交往有十八年。
在这样一个漫长岁月里,不知有多少次,我坐在他的身旁,倾听他的谈话,有时滔滔不绝,大江大河,有时则是深情缱绻,流水潺潺,让我聆听他灵魂的叹息,内心的煎熬,苦闷的哀号。
这样逐渐接触大师的心灵,逐渐地领略大师的风采,回忆那些时刻,我从内心有着对他的感激,感到一种幸福、温暖和力量。
曹禺,这个苦闷的灵魂给我的印象是太深刻了,从童年的孤寂到少年的郁闷、青年的焦虑,直到晚年的痛苦,以致我把访谈录定名为“苦闷的灵魂”,也标志我对曹禺先生探索的一个阶段。
几十年来,我不断地走进他的灵魂,苦苦的思索,当我最初把他概括为一个诗化现实主义的作家,以为是一个发现;接着,又终于认定他是一个现代主义的剧作家;直到近年来,我更集中地感受着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
真是说不完的曹禺。
但是,有一个不断让我思索的问题。
怀念曹禺阅读理解
![怀念曹禺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1cc73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8.png)
怀念曹禺阅读理解
【最新版】
目录
1.曹禺其人及其作品
2.曹禺对现代话剧的贡献
3.怀念曹禺的原因
4.曹禺的影响和遗产
正文
一、曹禺其人及其作品
曹禺,原名万家宝,是我国著名的话剧作家,也是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话剧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等。
这些作品以深入揭示人性,强烈反映社会现实而著称,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曹禺对现代话剧的贡献
曹禺对我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作品在题材、形式、表现手法上都有重大突破,打破了旧有的戏剧模式,推动了话剧艺术的现代化进程。
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我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三、怀念曹禺的原因
我们怀念曹禺,首先是因为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其次,曹禺的人格魅力也令人敬仰。
他坚持艺术真理,敢于直面生活,坚持自我,展现了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四、曹禺的影响和遗产
曹禺的影响深远,他的作品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高度评价。
他的作品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充分体现了他在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的遗产是他留下的丰富作品和艺术理论,这些都将永远照亮我国话剧艺术的道路。
忆念曹禺二三事
![忆念曹禺二三事](https://img.taocdn.com/s3/m/b17baf0fa5e9856a56126068.png)
忆念曹禺二三事作者:李华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1期曹禺是湖北潜江县(今潜江市)人,1910年出生,1996年逝世。
今年是曹禺诞生100周年。
自1933年他的剧作《雷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后,一举成名,蜚声神州剧坛。
当时他年仅23岁。
同年,又写出了《日出》,也引起强烈反响;此后创作了《原野》《北京人》等优秀剧。
由著名戏剧家进而赢得中国戏剧大师的桂冠,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
在全国各地纷纷举行隆重纪念曹禺大师的日子里,我不禁忆念起有关他的二三往事来。
1959年8月下旬,炎炎似火炉的武汉,我在华中师院分部昙花林等待毕业分配的七八天里,因昙花林树木茂密,浓荫遮日,恰好有时间、有心情阅读曹禺先生的(雷雨》《日出》(北京人)。
于是我每天带着小方凳,独自躲在大树下专心致志地读剧本。
那异样的阅读快感,那嗞嗞的阅读兴味,真有摄魂夺魄的激动,浑身的血液似在奔涌。
三个剧本中的人物、故事、矛盾冲突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
犹记得我曾用“莎士比亚化”来评价它的生动情节和艺术魅力。
其强烈的感受远比课堂上所获得的审美印象深刻十倍百倍。
因此,曹禺先生的超人才华在我心目中打下了磨灭不掉的烙印。
毕业分配到宜昌工作。
这里既是屈原故里又是昭君故里,也是我圆“文学梦”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学校调任市文艺创作组搞创作,初始二年编制在京剧团,随《荼山姐妹》剧组在五峰大山区体验生活,改编原京剧《茶山七仙女》,创作组四个人分场执笔,逼着鸭子上架,慢慢地喜欢上了戏剧。
1983年调市文化局当领导,分管戏剧、电影、创作等工作。
那时,文化局素有“戏化局”之称,读剧本名正言顺。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曹禺先生的新作《王昭君》,那氛围和心情格外合适,兴味盎然。
当时文坛上,对话剧《王昭君》的评价分歧很大,迥然不同。
有的评论家大肆吹捧,连声喝彩,甚至说曹禺能做“无米之炊”;而有的评论家正相反,说剧中所塑造的王昭君形象成了“王超人”,剧本实际是“政策的图解,并没有生命力”,是“水平以下的失败之作”云云。
怀念曹禺巴金读后感
![怀念曹禺巴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b7f171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8.png)
怀念曹禺巴金读后感
《怀念曹禺》是巴金最后的一片抒情散文,他在病榻上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对这位戏剧大师无比的怀念之情。
朴实的文字但却荡漾着无限的感伤,没有终点的追忆辐射在整篇文章之中。
无法释怀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文章每一处,巴金先生相信曹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永远活在读者的心中。
第一次巴金先生接触曹禺先生是缘于《雷雨》手稿的审定,就是《雷雨》让这位文学大师深深地被曹禺的戏剧才华所吸引,从那以后两人经常互相探讨一些问题,成为至交。
文章回忆了两人初次相识,一直走到现在的一些小事,点出了曹禺在中国戏剧发展上做出的卓越贡献,一一列举了他经典震撼的戏剧杰作,无一例外的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戏剧天才的喜爱和对他们之间真挚友谊的眷恋。
然而这位天才的命运也是多坎坷的。
和巴金一样,文化大革命中的曹禺,丧失了很多创造更多佳作的机会,巴金对此也表示出遗憾,将所有的同情送给的这个历经磨难的天使。
文章字里行间似乎都在呼唤着家宝的名字,每一件小事都能让我们清晰的感觉两人之间的那种默契,那种知己间的心有灵犀;在那一瞬间,只想让时间就这么慢慢的向前流动,不想打破那祥和的氛围。
文中最后,曹禺信中的话语让所有沉醉于二人真挚友情世界里的读者热泪盈眶,巴金让我们突然感受到不愿放开曹禺的手,不愿让这位大师离我们远去。
他坚信,曹禺还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没有创作出来回馈那些热爱戏剧的观众们,他坚信,曹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出自他
内心深处最真挚情感的表达,就是将他心灵中的宝贝一点一点地展现给我们,然而他却没有将所有展现出来就离开了。
作者对曹禺的感情就这样海浪涌向岩石一样,最终激荡出无数晶莹的浪花,将所有的人情感都推向了一个高潮。
我的心向着你们悼念矛盾同志 曹禺作文
![我的心向着你们悼念矛盾同志 曹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8d9e4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2.png)
我的心向着你们悼念矛盾同志曹禺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作文。
曹禺先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他为中国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曹禺先生于191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他从小就热爱文学。
小时候,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家里的小书房里看书写作,他的父母亲都十分支持他的文学梦想。
后来,曹禺先生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他们互相切磋、互相影响,让曹禺先生的文学造诣日益精进。
大学毕业后,曹禺先生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话剧作品,比如《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这些作品生动地描绘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一些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弱点,给读者和观众以强烈的思想冲击和感染力。
尤其是《雷雨》,堪称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高峰之作。
除了创作优秀的作品,曹禺先生还热心于推广话剧艺术,他亲自主持和导演了许多戏剧演出。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爱和欣赏话剧这种艺术形式。
可以说,曹禺先生是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曹禺先生璀璨的文学事业中,也曾经遭遇过一些波折和挫折。
在"文革"期间,他遭到了非难和批判,甚至一度被关押。
但是,这位铮铮铁骨的作家始终矢志不渝、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未放弃过对文学的执著追求。
直到1996年,这位88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与世长辞。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文学遗产将永远存在,永远闪耀光芒。
每当我们欣赏到曹禺的经典话剧时,就会被那深深的人性洞见和璀璨的艺术才华所折服。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曹禺先生已经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让我们铭记他为中国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铭记他坚持真理、追求理想的高尚品格。
我们要以曹禺先生为榜样,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曹禺先生一样,为祖国、为人民书写出永垂不朽的文学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曾表示要求安乐死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名誉主席、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他一生勤奋写作,著作颇丰,即使进入耄耋之年仍能写出《随想录》这样的惊世之作。
巴金年轻时只顾写作,身体并不太好,1927年他在法国患肺病后,天天到田畔河边散步,一年后就好了。
回到祖国后,每年都要出去爬山锻炼,杭州的南高峰、北高峰都有他的足迹。
进入老年后,他为了锻炼腿,每天早晨六点半起来,七点下楼在院子里先慢跑一圈,回来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
另外,他每天上楼写作,下楼活动,上楼睡觉,下楼吃饭,有意地多上下几次楼梯,以达到锻炼腿脚的目的。
他1982年摔断左腿,后又患“帕金森氏病”住院治疗,但由于他有坚强的意志,积极锻炼,配合医生治疗,身体恢复得比一般老人快。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深情深意。
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淌过崇山,流过峻岭,穿过峡谷,在这一刻停留了。
巴金,多少人在呼唤这一名字,多少人在哀哭中国文坛的参天大树倒下了。
“祖国永远在你身边”
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
巴金的财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
巴金的财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
爱国主义,是巴金两大财富的重要基础。
巴金12岁那年通读了《说岳全传》,深深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震动。
上世纪90年代,巴金在众人的劝说下,到杭州休养。
从来怕麻烦别人的他,有一天却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谒岳坟。
在文征明《满江红》词碑前,年过九十,平时说话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小学生那样吟诵起这首词来,声音越来越清楚、高亢:“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
1979年,巴金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巴黎。
这是离别巴黎半个世纪后,巴金第一次再踏上这片土地。
故地重游,对于任何人都会有很多感慨。
然而,每天清晨,巴金静静地坐在窗前,眼前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而是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子湖、成都的双眼井,广州的乡村……他说:“出了国境,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有一双慈爱的眼睛关心地注视着我。
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摆脱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
”
“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
“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一美好愿望。
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
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他从母亲这里懂得了爱,懂得了宽容。
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
老周总跟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
成年后的巴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精神和力量,使瘦弱的老周在那样困苦的条件下,讲出这番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仁义、道德、忠爱。
而恰恰是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为人之本。
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
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
”“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
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
小张、小吴,从农村来到巴老身边工作。
转眼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翟泰丰来探视,问巴老有什么要求?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张、小吴的工作。
仁爱、忠诚、正义、自律,人道主义相伴巴金一生。
鉴赏
《怀念曹禺》是巴金最后的一片抒情散文,他在病榻上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对这位戏剧大师无比的怀念之情。
朴实的文字但却荡漾着无限的感伤,没有终点的追忆辐射在整篇文章之中。
无法释怀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文章每一处,巴金先生相信曹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永远活在读者的心中”。
第一次巴金先生接触曹禺先生是缘于《雷雨》手稿的审定,就是《雷雨》让这位文学大师深深地被曹禺的戏剧才华所吸引,从那以后两人经常互相探讨一些问题,成为至交。
文章回忆了两人初次相识,一直走到现在的一些小事,点出了曹禺在中国戏剧发展上做出的卓越贡献,一一列举了他经典震撼的戏剧杰作,无一例外的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戏剧天才的喜爱和对他们之间真挚友谊的眷恋。
然而这位天才的命运也是多坎坷的。
和巴金一样,文化大革命中的曹禺,丧失了很多创造更多佳作的机会,巴金对此也表示出遗憾,将所有的同情送给的这个历经磨难的天使。
文章字里行间似乎都在呼唤着“家宝”的名字,每一件小事都能让我们清晰的感觉两人之间的那种默契,那种知己间的心有灵犀;在那一瞬间,只想让时间就这么慢慢的向前流动,不想打破那祥和的氛围……
文中最后,曹禺信中的话语让所有沉醉于二人真挚友情世界里的读者热泪盈眶,巴金让我们突然感受到不愿放开曹禺的手,不愿让这位大师离我们远去。
他坚信,曹禺还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没有创作出来回馈那些热爱戏剧的观众们,他坚信,曹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出自他内心深处最真挚情感的表达,就是将他“心灵中的宝贝”一点一点地展现给我们,然而他却没有将所有展现出来就离开了。
作者对曹禺的感情就这样海浪涌向岩石一样,最终激荡出无数晶莹的浪花,将所有的人情感都推向了一个高潮。
读完后,心中那份挚友之间的分离之痛久久不能离去。
就这样深深地被巴老朴实中的真挚吸引着,就这样被巴老执著中的依恋感动着。
所以我想巴老才会问曹禺,“他真能走得那样安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