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兽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兽医课件

中兽医课件

绪论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第三篇中药及方剂第四篇针灸第五篇病证防治绪论 1 中兽医学的概念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4 中兽医学的教学方法和要求1 中兽医学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治手段的传统兽医学(P1)。

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2.3 指导个人保健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A 治疗学上适应现代医疗观B 治疗的疾病谱广泛,方法独特,效果明显C 中西医药结合,优势互补,创新潜力无穷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大家畜(牛、马)疾病中药防治中小家畜(猪,羊)疾病中药防治家禽(鸡,鸭,鹅)疾病中药防治宠物(狗,猫)疾病针灸、中药防治做个合格的兽医,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中西兽医结合(于船)2.3 指导个人保健SARS-中医药介入*显著改善患者发热、胸闷、咳嗽、汗出、乏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时间早*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低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1 整体观念3.2 辨证施治3.1 整体观念3.1.1 家畜本身的整体性3.1.2 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家畜本身的整体性脏- 腑- 官窍- 形体- 系统心-小肠- 舌 - 脉 - 心系统肺-大肠- 鼻 - 皮 - 肺系统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现代化畜牧业四大技术支柱主要是优良的品种、完善的动物营养、兽医防疫体系及家畜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

其中前三项经过多年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卓著,惟独环境因素存在着难以避免的气候变化、畜牧场规划设计以及环境管理等人为的缺陷,以致优良畜禽品种的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营养完善的全价饲料因环境的变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兽医防疫体系中,环境管理问题已成为各种疫病发生发展的诱因、穷于应对,难以控制。

因此,良好的环境是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2 辨证论治3.2.1 病、症、证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中兽医学课件

中兽医学课件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机体的两侧, 分别循行于前肢或后肢的内侧或外侧,每 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 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前肢或 后肢、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 如前肢太阴肺经,后肢太阳膀胱经。
走向和交接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 律的。具体表现如下:
前肢三阴经,从腹胸走到前肢末端,交前肢三 阳经;前肢三阳经,从前肢末端走到头部,交后肢 三阳经;后肢三阳经,从头部走到后肢末端,交后 肢三阴经;后肢三阴经,从后肢末端走到腹胸,交 前肢三阴经。
经络系统
经脉:正经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跷、阳跷、阴维、阳维
络脉:别络
浮络 孙络
经络的系统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脉
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其又可 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
正经
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及其附属部分 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是前肢三阳经和前肢三阴经以及后 肢三阳经和后肢三阴经,这十二条经脉是机体气 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纵行分支,有 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系统的部 分,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 的部分,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
3 阴阳俱病的治疗
3.1 阴阳偏盛的后期:根据阴阳消长的原理,阴或阳偏盛时, 如果疾病向纵深方向发展,必然要导致相对的另一方出现损 伤。其原理是:实邪侵犯机体以后,在增加机体中阴或阳的 力量的同时,也在损耗着机体中的阳或阴,但由于实邪侵犯 机体的初期,机体中与之性质相反的一方还有力量同它进行 主动的抗争,所以实邪侵犯机体的初期其病机是机体中阳或 阴的绝对亢盛和相对的阴或阳的不损伤,但随着疾病的发展, 机体中的阳或阴越来越强,而机体中相对的阴或阳,由于适 应能力有限,储备力量有限,最后适应能力达到了顶点,储 备力量完竭,但机体中的阳或阴随着疾病的深入,仍在不断 地增加,它在损耗完相对的那一方的储备力量之后,则开始 了对其现有力量的损耗,此时临床上则表现出它们相对的另 一方亏损的症状,出现了相应的疾病。由于此时相对的另一 方也开始了不足,使原本就亢盛的一方显得更加亢盛,呈现

中兽医学 PPT课件

中兽医学 PPT课件

火的特性与致病特点
1、火性炎上:火易上冲,如在心易面赤舌疮, 躁烦;在胃易齿龈肿痛;在肺易咽喉红肿。
2、耗气伤津:伤津,包括出汗和灼伤;耗气, 包括气损津耗和壮火食气 。
3、生风动血:热极生风,出现神昏,抽搐等 风样症状;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致出血。
4、易致肿疡 :局部红肿灼热,多为火热之邪 所致。
3.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血不足,筋 失所养,出现四肢麻木、屈伸不利、振颤 或抽搐;蹄甲变薄、变软、变形、易碎。
4.肝开窍于目
肾的功能特点
1.肾藏精:与生长、发育和生殖有关,凡此 诸病多从肾治。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
2.肾主水 :指肾的气化功能 ,对水液具有温 煦、推动、蒸腾、气化作用。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机体经络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经络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 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横行于浅表)。
经络作用: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支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组成:主要有经脉和络脉,经脉包括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 ;络脉包括从十
气的作用:1.动力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 作用 4.固摄作用 5.气化作用 6.营养作用
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称气机,有升降出入。

气的分类:元气:又叫真气,“真气者, 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宗气:由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水谷化生的 精微之气结合而成。
营气 :行于脉中,可化生血液,具营养 作用。
液体,与现代的相同。
津液指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脏 腑的内液,分泌物如胃液)其中清者为津, 浊者为液,但不易截然分开,而津液并称。

气的来源: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后天 之气来源于水谷精气和吸入的清气。)

中兽医诊疗学课件:灸_术(灸熨烧烙)_

中兽医诊疗学课件:灸_术(灸熨烧烙)_

马 后 肢 肌 肉 骨 骼 与 穴 位
马 的 全 身 肌 肉 及 穴 位
马 的 全 身 骨 骼 及 穴 位
灸料 艾绒。 功效 通经活络,祛寒回阳。
2020/7/4
(一) 艾炷灸 (原料、制做方法)
直接灸 方法、剂量
间接灸(生姜 大蒜 盐 附子 肉桂等) 方法、部位
2020/7/4
(二) 艾卷灸(艾条灸)
原料、制做
雀啄灸
操作要点、适应症
温和灸(回旋灸)
操作要点
2020/7/4
灸法补泻
火力 时间 按揉

温和
长 按揉

猛烈
短 不按
2020/7/4
二、温 熨
温熨又称灸熨,是指应用热源物对 动物患部或穴位进行温敷熨灼的刺激, 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温熨包含醋麸灸、 醋酒灸、软烧法和火罐法等。
2020/7/4
(一) 醋麸灸
是应用热醋拌炒麦麸热敷患部的一种疗 法,主治背部及腰胯风湿症等。
(二) 醋酒灸
是应用醋和酒点燃直接灸熨患部的一种 疗法,适用于全身风湿、腰胯风湿、肌肉 麻痹及其他。
61.路股(lugu) 63.环中(huanzhong) 65.大胯(dakua) 67.后伏兔(houfutu) 69.汗沟(hangou) 71.牵肾(qianshen) 73.掠草(luecao) 75.丰隆(fenglong) 77.肾堂(shentang) 79.尾根(weigen) 81.尾尖(weijian)
第四节 灸 术(灸熨烧烙)
概念 灸术是使用热源物薰灼熨烙穴位或
患部,从而防治动物疾病的方法。
功效 温通经络,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祛风解痉,扶正祛邪。
适应症 经络痹阻,气血凝滞,瘀血疼痛,

中兽医学脏腑课件

中兽医学脏腑课件

•2024/2/1
•中兽医学脏腑
•25
(一)肾的生理功能
1.肾主藏精
肾所藏的精微物质(肾精, 肾阴, 真阴, 元阴) 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先天之精(生长、发育、
肾精
供 养
资 衰老、生殖)共同维持

生命活动
后天之精(水谷精微)
阳痿 滑精 不孕
•2024/2/1
•中兽医学脏腑
•26
2.肾主命门之火
•2024/2/1
•中兽医学脏腑
•5
2.脾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不致溢出脉 外的功能。
脾主统血与脾主运化关系密切。
脾气虚弱,脉管疏松,则血离脉络,出现各种 慢性和下部出血······便血、尿血。
•2024/2/1
•中兽医学脏腑
•6
3.脾主肌肉四肢
脾为肌肉四肢提供营养,使其健壮有力。
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有力。
•2024/2/1
•中兽医学脏腑
•16
(1)协调脾胃运化
肝气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
全身气机疏通畅达,协调脾胃的升降。 肝能输注胆汁,以帮助食物的消化。
肝气疏泄失常,影响脾胃,使消化功能紊乱,临床 表现黄疸,食欲减退,嗳气,肚腹胀满······
•2024/2/1
•中兽医学脏腑
•17
(2)调畅气血运行
在病理情况下,多出现肾阴虚、肾阳虚或 肾阴肾阳俱虚。
•2024/2/1
•中兽医学脏腑
•28
3.肾主水
肾在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升清降浊作用。
气化:肾阳对水液升清降浊的作用。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失常······
水肿、胸水、腹水··· 体内水液代谢与肺、脾、肾、小肠有关。

中兽医学第一章___阴阳五行学说a ppt课件

中兽医学第一章___阴阳五行学说a ppt课件

2021/2/22
共50页
16
(三)阴阳消长
• 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情况 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此消彼 长的变化过程中,正所谓“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机能活动(阳)的产生, 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 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各种营养 物质(阴)的化生,又必须消耗一定的 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 程。
2021/2/22
共50页
9
(三)阴阳的特性
• 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 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 2、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随时间条件而变化,如白天黑夜。
• 3、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如以背部和胸腹的关系来说,背部为阳, 胸腹为阴;而属阴的胸腹,又以胸在膈 前属阳,腹在膈后属阴。

意思是说,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
规律,是一切事物所服从的纲领,各种
事物的产生与消亡,都根于阴阳的变化。
2021/2/22
共50页
8
(二)划分阴阳的标准
• 一般以上下、动静、有形无形等为准则。 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无形的、温热的、 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兴奋的及强 壮的等均属于阳。
• 凡是向下的、静止的、有形的、寒凉的、 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及虚 弱的等都属于阴。
• 五脏中,肝属木
2021/2/22
共50页
31
• 2.火的特性 ---- “火曰炎上”。“炎”, 是焚烧、热烈之意;“上”,即上升。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蒸腾向上 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
• 心 属火。
2021/2/22
共50页

中兽医学-第五章病因病机

中兽医学-第五章病因病机

(一)、外感六淫
指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外 感病邪,是超限度、反常的六气。
(1)、六淫致病的特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区性 相兼性 转化性
此外,临床上还有某些并非因为六淫之 邪外感,而是由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 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 等五种病理反映,称为“内生五邪”。
(1)、概念:自然界中具
73 12.妊娠 65 13.性功能障碍
4.坐牢
63 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
5.亲密家庭成员丧 亡
63
6.个人受伤或患病 53
7.结婚
50
8.被解雇
47
9.复婚
45
10.退休
45
15.业务上的再调整
16.经济状态的变化 17.好友丧亡 18.改行 19.夫妻多次吵架 20.中等负债
压力 44 40 39 39
湿聚为水, 积水成饮, 饮凝成痰。
稠浊者为痰,清稀 者为饮,更清者为 水,而湿为水液弥 散浸渍于机体组织 中的状态。
唾液俗称口水,为津液所化。古人给 予“玉泉”、“琼浆”、“金津玉 液”、“口津”、“甘露”、“华池 之水”等美称。
1、水湿痰饮的形成
各种病因都可导 致形成。
在脏腑中,肾、膀 胱、肺、脾、肝和 三焦对水湿痰饮形 成影响最大。
风邪袭表、腠理开泄(汗出、恶风) 风邪循经上扰(头痛) 风邪犯肺(鼻塞、咽痒、咳嗽等。)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 者,上先受之”。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风邪具有善动不 居,易行而无定处的特 性。即风邪致病病位游 移,行无定处。 风痹:四肢关节疼痛, 游移不定。 数变:风邪致病具有发 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③、风性主动
风邪具有使物体摇动的 特性,故其致病具有类 似摇动的症状。 大凡临床上见到眩晕、 抽搐等征候均可归属于 风性主动的范围。 “风胜则动”

中兽医学第九章清热泻火PPT课件

中兽医学第九章清热泻火PPT课件

-
19
石膏方剂举例
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治阳明病发热,大烦大渴,大汗出,脉洪大。
玉女煎《景岳全书》: 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怀牛膝 治热病烦热口渴,头痛,牙痛。
-
20
知母《本经》
[来源]为百合科 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
3
1.清热泻火药
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出、大烦渴、 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 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 热证。
-
4
2、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 口苦、阴囊湿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 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 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 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湿 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热不扬、 汗出热不解等。
肿瘤
病理
病原微生物感 染。
炎症反应。 免疫失常。 发热、疼痛、
中枢症状。
-
11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 抗毒素* 抗炎 解热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
-
12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13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 扶正祛邪。
-
15
石膏 《本经》
[来源]为硫 酸盐类矿物 硬石膏族石 膏,主含含 水硫酸钙
(Ca2SO4· H2O)。
-
16
石膏

中兽医学常用中药和方剂PPT课件

中兽医学常用中药和方剂PPT课件

大黄
• 泻下攻积:苦寒,有较强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积滞作用。为 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适用于热结便秘之证。
• 清热泻火: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 • 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 • 解毒: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 • 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芒硝
• 泻下,软坚,清热: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 用于咽痛、口疮、目赤及痛疮肿痛。 • 外用清热消肿。
地骨皮
• 凉血退蒸: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 清肺降火:善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咳嗽 。 • 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
尿血等血热出血症。
三、泻下药
• 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 性能功效: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水饮、毒、瘀、虫等) • 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桑寄生
•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 • 安胎:本品补肝肾、养血,故有固冲任、安胎之效。 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五、芳香化湿
• 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 为化湿药。
• 性能功效: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温燥之药可燥湿健脾。
• 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 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
• 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善清胃火,可用于胃火炽盛的呕 吐;兼清肝火,若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呕吐吞酸。
• 本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尤善疗疔毒。
黄柏
• 清热燥湿:长于清泻下焦湿热。用于湿热带下,热淋脚气,泻痢黄疸。 • 泻火解毒:用于疮疡肿痛,湿疹湿疮。 • 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中兽医学》课件(ppt)-PowerPoint演示文

《中兽医学》课件(ppt)-PowerPoint演示文


前肢三阴

后肢三阳 后肢三阴
后肢
前肢
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循行部位),也有一 定的规律。
头面部 前肢三阳经止于头,后肢三阳经起于头,前肢 阳经与后肢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 “头为 诸阳之会”。 具体地说,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侧,太阳经 后。
四肢部 前肢经行于前肢,后肢经行于后肢;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 内侧面,太阴经在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 外侧面,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中兽医学
第一章
阴阳学说种哲学思想,早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把这种哲学思想 引用到医药学中,作为医药学的一种指导思想 和推理工具。本文就阴阳学说和疾病治疗之间 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其中大量地援引了古今中 医、中兽医名家有关该问题的论述,并列举了 该理论指导下的方药组成,进一步说明了阴阳 学说对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 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脉大多循行于较深的部 位,有一定的循行经路。络脉大多循行于较浅的部 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家畜畜体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因 为经脉和络脉将机体内所有的组织器官、孔窍以及 皮肉筋骨等联结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生理范围

图2
正因为高出的这一大块阴或阳的存在,结果 使得临床上出现了一片寒象或热象,是有余之象 (证)。若阴或阳相对的另一方还没有出现虚损, 即一方高于正常范围,另一方仍在正常范围之 中,此时的治疗原则当为“损其有余”。由于是
有 余之证,所以疾病的性质是属实证,故也有把此 时的治疗原则定为“实者泻之”的,但无论是

中兽医学基础.ppt

中兽医学基础.ppt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The conception of the organism as a
whole:动物机体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功能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机体与自 然环境密切相关。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 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将四诊收集

寒凉
酸苦咸
降沉

温热
辛甘淡
升浮
2、根据病证的阴阳盛衰确定治疗原则,再结
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
纠正阴阳失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五行归类表
五 五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味色气季脏腑体窍志
木酸 青 风 春 肝 胆 筋 目 怒
火苦 赤 署 夏 心 小 脉 舌 喜 肠
土甘 黄 湿 长 脾 胃 肌 口 思
(三)用于疾病防治
1、虚则补其母:用于母病及子或母子关系 的虚证,如培土生金、益火补土、滋水涵 木。
2、实则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 目赤肿痛清心火。
3、抑强:主要用于相乘为病,抑制所不胜, 使被克方易于恢复,如抑木培土。
4、扶弱:主要用于相侮为病,扶助弱方, 如补土制水。抑强扶弱多同时应用,如佐 金平木。


金辛 白 燥 秋 肺 大 皮 鼻 悲 肠毛
水咸 黑 寒 冬 肾 膀 骨 耳 恐 胱
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相乘 :相乘指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 太过,从而引起异常反应。“相克太过谓之 乘”,顺序及方向与相克一致 。
(四)相侮 :相侮指恃强凌弱,以下犯上, 即“反克”。顺序及方向与相乘和相克相反
成因:a.所胜方过强 b.所不胜方自身虚弱 c. 二者皆有 如“木侮金”(木火刑金)。

中兽医教学课件第5章 四 诊

中兽医教学课件第5章 四      诊
• ⑥实脉:主实证,轻取、中取、重压均 感觉脉管充盈。见于高热、便秘。
• ⑦滑脉:主痰湿、食滞、实热和怀孕;脉跳流 利
• ⑧涩脉:脉搏来往涩制滞,来而未来,去而非 去;主见于血虚和泄泻。
• ⑨洪脉:脉跳动幅度大,指下有力。主热证。
• ⑩细脉:洪脉的反面,主见虚证。
• ⑪弦脉:脉波长,三指下脉波连成一线。主风 证
பைடு நூலகம்
• 检查牛鼻汗在牛病的诊断上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 健康牛鼻镜上无论一年四季都均匀布满 清亮的滴状汗珠,用布轻轻檫干后,在 3-5s内又重新分布出来。

少汗或无汗---外感

时有时无---半表半里

鼻热、汗多---热证
• 常见病理性鼻汗 鼻凉、汗多----阳虚

鼻镜上1/3无汗—劳伤心血

鼻镜中1/3无汗-----劳伤脾气
5、脉象种类
• 分:平脉、病脉和易脉三类 • (1)平脉:即健康脉象,表现为:脉性
不浮不沉,不快不慢,节律均匀,力度 适中。 • (2)病脉 • 分:浮、沉、迟、数、虚、实、滑、涩、 洪、细、弦、微、促、结、代15种
• ①浮脉:主表证,轻取即得重按不见。 浮而有力为表实证、浮而无力为表虚证、 浮数为表热证、浮迟为表寒证。
(六)望其它
• 皮毛、呼吸、饮食、望腹、望肷、望腰、 望二便、望二阴
第二节 闻诊
• 闻诊有听和嗅两层含义。 • 1、听诊 • 听叫声、听呼吸声、听咳嗽、听胃音、
听肠音 • 2、嗅诊 • 口腔气味、鼻出气、二便。
第三节 问诊
• 一问饮喂二问汗,三问使役四问便 • 五问咳嗽六问喘,七痛八治俱当辩 • 九问旧病十问因,母畜幼畜问一遍。
• 5、黑色---气血已伤 • (1)舌黑而干---热极 • (2)舌黑而润、四肢冰冷---寒极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2012.09中兽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特点(治未病),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理法方药具备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了古代家猪的骨骼化石。

比较保守的说法是甲古文中有了畜病的文字记载。

1904年保定北洋马医学堂的建立,标志着西兽医系统传入中国,才有了中、西兽医之分。

随之畜牧学也逐渐分离为单独的学科。

此前,中国的畜牧兽医都属于中兽医的范畴。

第一单元 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一●概念:阴阳指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所既有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阴阳的特性:相对性、关联性、无限可分性。

●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1)阴阳互根说明了阴阳双方彼此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离;2)对立是阴阳最普遍的规律,双方通过对立制约而取得平衡;3)阴阳消长和相互转化是阴阳运动的最基本形式,阴阳消长稳定在一定 范围内,则取得动态平衡;否则,便出现阴阳的转化,出现病态。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一阴阳学说的应用1)生理方面: A 、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均根据其所在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等各相对部位以及相对的功能活动特点来概括,并进而说明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B 、说明动物体的生理: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以维持动物体的生理活动;否则,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精气就会竭绝,生命活动也将终止。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应用2)病理方面: A 、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疾病的过程,多为邪正斗争引起的动物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B 、说明疾病的发展:即阴证和阳证的相互转化。

中兽医学-总论PPT课件

中兽医学-总论PPT课件
《礼纬·含文嘉》说:“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而熟,令 人无腹疾。”这充分说明人类在先人“用火”之后和知道了 熟食的同时,已经认识到了食物与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灸 也从此起源。
此后随着烹调技术的不断提高,因而就出现了与医学和 兽医学密切相关的“汤液”。
兽医的出现:巴甫洛夫:“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 传说我国黄帝时(远古~公元前22世纪)就有了兽医。
专门治疗牲畜疾病。
②北洋军阀在1904年请日本人在河北保定开办了 北洋马医学堂【民国元年改为陆军兽医学校 】,之后派往日、 美等国的留学生逐步增多,从此西兽医开始在我国传 播,也才有了中西兽医之区别。
③ 1929年(中华民国18年)3月,南京第一届中央卫生委 员会会议上,悍然通过了余云岫(xiu)等人提出的《废止 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从此中医、中兽医 事业的发展,遭到阻挠和摧残。
为什么说《中兽医学》起源于原始社会呢?理由三:
第一,中兽医学中几种治病的石刀、骨针、陶器、 火等治病工具与方法起源于这一时期;
第二,从出土的猪、牛、马的骨骼、粪便、灰烬等 证明,这时祖先们已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 有了治 疗对象----动物;
第三,这时出现了兽医——马师皇。
1921年在我国新石器遗址——陕西半坡和姜寨均发现有用 细木柱围成的饲养家畜的圈栏,其中堆积有很厚的粪便。并 在河南仰韶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掘出了许多猪、羊、马等 家畜的骨骼、石刀、骨针、陶器等。
,成为祖国医学的推理工具。
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于世家畜去势手术 已有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于猪、马、牛等多种家畜; 当时还记载有不少对家畜危害较大的疾病,如,猪囊 虫、狂犬病、家畜疥癣、传染性疾病、运动障碍以及 体外寄生虫等。在《周礼》《山海经》等书籍中已记 载有部分对家畜通用的药物,其中有动物、植物及矿 物。

中兽医学课件:脾

中兽医学课件:脾

复习思考:
1、脾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2、脾主运化包括哪二方面? 3、脾主升清的内容是什么? 4、脾主统血的含义是什么?为
什么脾能统血?
饮水入胃 升清 上输于肺
经脾吸收
宣发——水液布散全身,以滋润 和濡养
肃降——水液转输肾、膀胱
脾位于中焦,在水液代谢中起着枢纽作用,古人谓 之“中流砥柱”。
病变
脾失健运、水停不运→湿邪,引发痰饮、泄泻、水 肿等病症。
治疗:可“健脾利水”。
注:
运化谷食、水液的同步进行,可分不可离。
2、脾气主升
升:上升。
•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于口而为 涎,以辅助脾胃之消化,但不溢出口外;
• 若脾胃不和,则涎液分泌增加,发生口涎 自出等现象;
• 若脾气虚弱,气虚不能摄涎,则涎液自口 角而出;
• 若脾经热毒上攻,则口唇生疮,口流粘涎。
补充:脾喜燥恶湿的特性
1、脾,五行中属土,湿属土,与脾相应,故湿 气通于脾。
血行正常
血旺——血液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充足,
血液自固
结论:脾之统血是以脾生血为基础的。
反常
气血生化不足
血亏——血液中营养成份减 少,血液不能自 固
气虚——不能摄血
血不归经 溢于脉外
→ 出血(便血、崩漏、衄血、紫瘢等)
※对气虚不能摄血引起出血的病变,谓 之“脾不统血”,对此,中医有“健脾益 气摄血”方法治疗。
●运化水谷 指脾对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过程。
腐熟
分清别浊
食物入胃
小肠 ` “清”者由脾收→食物变为精微(化)
脾主运化
转运 输送→水谷精微布散全身
五脏六腑 四肢骨骼 (运) 皮毛筋肉
表现
※脾的上述功能正常,习惯称之为“脾气 健运”(运化能力强,化生精气血津液,畜体得 以充分营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证与病的区别 在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可出现若干证,如肺炎是一种病,中兽医辨证 可分为风热犯肺、痰热蕴肺、肺阴不足等多种 证,治疗上应采用不同的治法,称为“同病异 治”;同样,多种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 出现相同的证,如子宫脱、阴道脱、肛脱等均 以中气下陷为主证,均可用补中益气法治疗, 称为“异病同治”。由此可见,辨证论治不同 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和“对症治疗”。
3.六淫的致病特点: (1)由外部侵入; (2)有季节性; (3)可单一致病又可相互兼挟致病; (4)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但多有化热的趋 势; (5)发病初期都在于表,统称外感病。
(一)风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风为百病之长
①风邪是六淫中主要的致病因素,发病率最高; ②其他淫邪常依附风邪侵害畜体。 (2)风性轻扬开泄,故易汗、侵犯头部 (3)风性善行数变,故疾病游走、多变 (4)风性主动,故疾病有四肢、颈项强直等症状
马看唇、舌、卧蚕(舌下肉阜)、齿龈,牛看卧蚕、 舌底、颊部,猪主要看舌。
(二)、正常口色: 一般是颜色淡红,舌体不胖不瘦,活动自如,微有薄白
苔,口津不滑不燥。常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有时受 一些因素影响: 1.季节: 一般夏季偏红,在冬季偏淡,故比喻为"春如桃 花夏似血,秋如莲花冬似雪。 2.种类和年龄: 猪红于马,牛淡于马;幼畜红于老畜。 3.染色: 采食青绿饲料或灌服有色药物常形成染苔 (三)有病口色: 包括口舌病色、病苔、舌形、舌态。
四诊 四诊合参 察口色和切脉
第一节 问 诊
定义:有目的地与畜主交谈,调查了解病畜情况. 内容:同西医基本相同。
第二节 望 诊
一、察口色 观察唇、颊、舌、齿龈等的颜色及舌苔、舌形、舌态、
口津的变化。其中以舌为主,又称望舌或舌诊。 (一)、方法与部位 打开口腔,马牛可徒手开口,猪用开口器或用木棍撬开。
“证”与“病”、“症” 的概念及区别
1.病:即疾病,是一种病理过程。是指有特定病因、病机、发病 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如上呼吸 道感染、痢疾等。
2.症:即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和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 呕吐等。也是疾病的客观表现,是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 主要依据。
3.证:又称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 对许多具体症状或症侯群进行分析,综合后形成的概念, 它概括了病因、发病部位、病理变化、邪正双方力量对比 等各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同时 也指出了治疗方向。如“脾虚泄泻”证,指出病位在脾, 邪正力量对比属虚,症状为泄泻,推测病因为湿,治疗亦 “健脾燥湿”。
第一节 脏腑的生理与病理
一、心与小肠 (一)心
1.心主血脉,外应于舌。 2.心藏神 3.心主汗 4.心开窍于舌,心华在面 (二)小肠:主化物,分别清浊。 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分别清浊。
二、肺与大肠
(一)肺 1.肺主气,司呼吸
一指主呼吸之气,进行气体交换;二是指主宗气;三 是辅心行血
2.肺主宣降:宣--宣发。降--即清肃下降。宣发:废气、 水谷精微、卫气。肃降:吸入清气、布散精微和排 除废物/液、清洁呼吸道。
(六)火(热)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火为热极,其性炎上: 高热、侵犯机体上部 (2)生风动血: 风证、脉伤出血 (3)伤津耗气而扰心神: 津液耗损,正气损伤,狂躁 (4)易致疮痈: 犯血分而为疮痈
第三节 病因病机
病机过程总不外乎邪正消长、阴阳失调、升 降失常三个主要方面。
第六章 诊 法
(四)气的病理
气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于肺,疏散发泄于 肝,随血贯脉行于心。与五脏关系极为密切, 常见病证:
1.气虚:即脏腑功能活动不足和衰退。多因体 质素虚或久病失调所致。总的表现是精神倦 怠,四肢无力,毛焦肷吊。不同脏腑气虚表 现亦有侧重。
2.气陷: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的无力升举为 主要特征,表现为内脏下垂,二阴垂脱。
第二节 病因
一、六淫 1.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是一年四季
中正常的气候变化,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2.六淫:这是一种外感性致病因子。即风邪、寒邪、暑邪、
湿邪、燥邪、火邪六种外邪,是六气的“相对异常的气候 变化”。
相对异常:
(1) 与往年相比→异常; (2) 以个体的适应能力为依据。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含义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简称 “五材”。“行”:指运行或运动。 “五行”—指五种物质及其不同属性和运动方式。 五材的属性: 木—性曲直,有生长、升发的特点; 火—性炎上,有发热,灼上的特点; 土—性稼穑,有种植作物、滋育万物的特点; 金—性从革,有肃杀、变革的特点; 水—性润下,有滋润、向下、寒冷的特点。
3.气滞: 指机体某一部分或某脏腑气机阻滞, 运行不畅。共同表现是闷胀、疼痛。
4.气逆: 指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不顺,一 般多指肺胃之气上逆及肝气升发太过所致 肝气上逆的病变。
➢ 二、血液的病理
1.血虚:指血量不足,相当于西医的“贫血”。
原因:失血过多或脾胃功能不足而生成减少。 表现:口唇苍白,体弱乏力、耳耷头低、动则气喘、
(2)长途奔走或重役之后,失去牵散,引起胸膊 或蹄部血瘀。表现为疼痛(不通则痛),腰束 头低,四肢如攒,寸步难行,常常换脚,下 跛斜走等。方药:桃红四物汤。
(3)跌打损伤:导致局部出血、瘀阻。表现为局 部疼痛、肿胀、发热、功能障碍。 活血化瘀
4. 血热 主证:身热、躁动不安或昏迷,出血发癍,
口干津少,舌质红绛,脉细数
(二)寒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寒性阴冷,易伤阳气: 故畏寒 (2)寒性凝滞,易致疼痛: 故疼痛 (3)寒性收引: 故脉紧、恶寒、无汗
(三)暑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暑性炎热,易致发热: 高热、脉洪、汗多、大渴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故汗多、神伤 (3)暑多挟湿,易困脾胃: 除暑热外,尚见湿邪困阻症状
(四)湿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损脾阳: 具水肿、泄 泻、腹胀 (2)湿性重浊,其性趋下: 故沉重、污浊、起于下 部 (3)湿性粘滞,缠绵难退: 粘滞、难退反复
(五)燥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燥性干燥,易伤津液: 均以伤津为特征,表
现皮毛干枯,口、鼻、眼干燥, 粪干尿少,干 咳无痰。 (2)易伤肺阴:表现鼻咽干燥,干咳无痰或少 痰,粪干难下。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含义
1.阴阳是代表一切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 个方面的抽象概念。
2.阴阳是相对的,无限可分。 3.阴阳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
化的根源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阴阳交感相错:这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2.阴阳的对立制约: 3.阴阳的互根互用: 4.阴阳消长平衡: 5.阴阳相互转化:
2.脏腑学说的内容
脏:指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心包)。脏为 “贮藏”的意思,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腑:指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腑”为暂寄的意思,共同功能是传化物,对水谷 进行受纳、消化、吸收,并能排泄糟泊。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胞宫 。 “奇” 是异,“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态似腑,功能似 脏,不同于一般的脏腑,故称为奇恒之腑,其中胆 为六腑之一,但唯其收藏清洁之液,也归入奇恒之 腑。
3.通调水道:宣降共同完成。 4.肺主一身之表,其华在毛 5.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二)大肠—主传送糟泊。
三、脾与胃
(一)脾 1.脾主运化
(1)指运化水谷精微。 (2)指运化水湿。
2.脾主统血: 3.脾主肌肉四肢: 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 (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四、肝与胆
(一)肝 1. 肝藏血: 2.肝主疏泄:具疏通、开泄功能: (1)精神活动;(2)消
相乘:指相克太过,超 过了正常制约的限度。 顺序与相克顺序相同。
相侮:指反向相克,反 克,顺序与相克顺序相 反。
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
第二章 脏腑
1.脏腑学说的概念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脏腑学说古代称“藏象”。藏--指内脏;象--
即形象、表现。“藏象”--即指内脏的属脏腑部分 4.外连体表部分:
二.经脉循行路线: 口诀: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
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
第五章 病因与病机
一、病因的分类 1. 外感: 六淫、疫疠 2. 内伤: 饥、饱、劳(役)、逸、(七情) 3. 继发病因:痰饮、瘀血 4. 其他: 外伤、虫兽伤、中毒
脉象沉细,治宜气血双补。 方药:四物汤
2.出血: 血液流出血管外。
原因:(1)血热;(2)血瘀;(3)中气下陷,脾不统 血也可引起。
表现:便血、尿血、子宫出血、衄血、咯血等。
3.血瘀:一指血行不畅,二指出血瘀滞于局部 (如血泡)。 原因及表现:
(1)热入营血,大伤阴液,血液浓缩、运行缓慢 或停滞。表现为高热、沉郁、口渴喜饮、便 秘、尿短少、口色赤、脉象沉实。 清热凉血
中兽医学
一.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强调整体概念: (1)家畜本身的整体性: 家畜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
等各个方面。
(2)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2.突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辨证:就是分析患畜的症状和体征资料,辨别疾病 的证侯;
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证候),确定治则和 治法,给予相应的治疗。
方药:犀角地黄汤
第四章 经 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脉
(1)十二经脉:前肢三阴经和三阳经,后肢三阴经和三 阳经。
(2)十二经别:由十二经脉分出的纵行支脉,其作用是 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通达某些正经未达的器官与部 位,以补正经的不足,所以又称别行的正经。
(3)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