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滑轮。
2.过程、 通过对滑轮工作的探究和理论分析,


法和能力 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学会比
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 能
力。
3.情感、 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态
度和价值观 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使学生感悟到 周
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
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三、 教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 学生
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重 难 点
四、 图片,铁架台、定滑轮和动滑轮、钩码等的工具 教 盒,
测力计。 学
准 备: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参与过程
内容 一、 1、看书本升旗的图片,请 导同
2、(学生虚拟升旗 的过
入 学回忆升旗的情境,做一做
程)描述旗帜是怎样 旗手的升旗动作,就像你正
滑轮支
受力示意图。
匀。(4)探究定滑轮的作 5、学生汇报(滑轮的
用时

要求向不同方向拉,同时画 用) 出定滑轮中的三种方向的受
力示意图。(5)探究动滑
轮的 作用时应选用轻质的滑
轮并 悬挂钩码的个数多一些。
(6) 实验过程实事求是地
记录数 据。
6、板书:定滑轮:使用定
滑 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
力 的方向。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J/(kg·℃)]
4.2×
0.88×


103
103
酒精
2.4× 103
0.84× 干泥土
103
煤油
2.1× 103
0.46× 铁、钢
103
2.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 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 长征》课件PPT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0 七律 长征
溧阳外国语学校 葛跃东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m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在长征史上是唯一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一次渡江, 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蒋介石还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 江,准备消灭红军.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 当天夜晚就赶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 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他们 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干部团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 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 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随后,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 了36名艄公。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 从容地过了金沙江。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七律
每首限定八行,每行7个字, 共五十六字;一般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分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七律·长征》PPT课件之一(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七律·长征》PPT课件之一(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 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 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1.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般 的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 大的革命史实。 2.正确处理叙事与抒情 的关系,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
长征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 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 的记忆中。
句子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 纲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整个 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英 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 神。
长征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 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 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 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中心思想: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 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 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 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 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 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写作特点: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只等闲”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 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 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的基调。
长征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 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 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 脚下滚过去。
长征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 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 的情感态度。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意 见写下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七律·长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七律·长征

中央红军的长征 甘
吴起镇 1935.10.



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毛尔盖 雪山 四




泸定桥 安顺场



1935.1.
湖 贵 南
江 西
瑞金 1934.10. 福 建
金 沙 江

遵义
贵阳
州 广 西
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甘肃、陕西等。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 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 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 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小练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 ● ● ●

从加点的词语中,我感受到了
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长征的艰辛和红军
七 律 长 征
·
“围剿”与“反围剿” 红军和根据地的日益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 分恐慌。从1930年开始,在三年的时间内, 蒋介石调兵遣将,先后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 “围剿”,最后都被红军粉碎。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1933年10月,又 调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对革命根 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王明犯了“左”倾错误,命令红军全线出击, 死打硬拼。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不但没有打退 敌人的进攻,反而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被迫转 移。
小练笔
细浪 五岭 比作 诗句把 乌蒙山 比作 泥丸 把 诗句体现了红军的 英雄气概,
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 的精神。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3) “开火车”练习朗读。 4. 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 “渐渐 ”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 子就熟 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 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 化,这 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 文。 3. 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 16 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
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 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 脚下滚过去。
长征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 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 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 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fb n
zq
(2) 指名认读对照。
(3) 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G(

Q(

D(

M(
)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长征
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 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哪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 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长征
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 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 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
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 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 脚话的意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 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 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 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第七章 能源与社会
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古塘中学
陈丽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科学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 次综合、 深化和再认识。教材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揭 示它们之间 的本质联系:能量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
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 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指出了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能 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对生产、生活中几个 实例的 分析不能说明它的普遍意义,教材对几个最普遍,最简单的实
二、能量的转移 思考:在铁锤敲击铁钉时,铁钉在进入木块的同时,它还会发热,这 发 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 1、在教室中用现有条件做几个能的转化实验,体会能的转移。
如:①摩擦双手发热
②用笔杆子摩擦衣服或头发靠近小纸片
③……………………
2、小组间活动:两个小组举日常生活生产中能转化事例,另两个小组

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ppt教材课件

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ppt教材课件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 的英雄气概 和百折不挠 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远征难”三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红军不怕万里长 征路上的一切艰 难困苦,把千山 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柳亚子先生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 政治家和革命家、伟大的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 事家、伟大的诗人于一体的领袖人物。”
姚雪垠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是 革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极致,而且从内容到形式十分统一 和完美,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
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1934——1936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 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红军主力被迫从长江南北各苏区退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 略转移,举行长征。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 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 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迤ēi /y腾í /细浪,乌蒙/磅pá礴ng/走bó/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山ĭn/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21《七律.长征》苏教版 (共31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21《七律.长征》苏教版 (共31张ppt)
、文中把“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 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盾吗?为什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在修改 前是“金沙浪拍悬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你认为“金沙 水”和“金沙浪”,“云崖暖”和“悬崖暖”在表达效果上有何 不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 你是怎么理解的?
“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 “更 喜”。
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文中把“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和 “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 盾吗?为什么?
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作者把高 大的五岭、乌蒙比作“细浪”“泥丸”,极言 其小,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 大形象和伟大气魄。表现红军不畏艰险、英勇 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比喻、对偶、夸张
中心思想
本文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 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 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 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中的“暖”“寒”,你是怎么理解的?
“暖”字写出了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 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写出了泸定桥险恶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红军 战胜艰难险阻的英雄形象和大无畏精神。
互动交流三
阅读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回 答下列问题。
(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 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 藐视困难的气概和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 己的体会。)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 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 长征》课件PPT
口,毁船封江,准备消灭红军.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 180里,当天夜晚就赶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 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 知跑到哪里去了。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
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干部团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
20 七律 长征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每首限定八行,每行 7个字,共五十六字;一般 第2、 4 、6、 8句最后一 个字押韵,分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在长征史上是唯一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一次 渡江,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蒋介石还下达命令,控制渡
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 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 讲了哪两方 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 对自己的病一点也 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 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 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 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 里。让我们 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 受读。)
(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 竟含着什 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 “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七律 长征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七律 长征课件

课件PPT
随堂练习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 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迅速—( ) 隐藏—( ) 沉默—( )
课件PPT
随堂练习
3.“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这是毛泽东得到 岸英牺牲的消息时说的一句话,请你根据自己的 理解,写几句毛泽东没有说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课件PPT
写法点拨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 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本诗为表 现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就运用了夸张的修 辞手法,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这两句诗故意将庞大的事物说 得极小,属于缩小夸张,更好地突出了红军 的英勇顽强。
课件PPT
课件PPT
21 七律
长征
课件PPT
资料宝袋
毛泽东(1893—1976) 马克思列宁主义 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 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 《毛泽东文集》(8卷)。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七律 长征
“七律”点明文章的体裁是七言律诗,“长征”是 这首诗的题目。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 的一首诗。
课件PPT
课文详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 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 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长征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
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悦。
长征
请同学们大声读开头两句诗,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 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 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 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
二.糖类、油脂、维生素
1、糖类
探究问题一: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有哪些糖类? 谷物中含有的淀粉、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以及蔗糖、葡萄糖等 物质统 称为糖类。生活中常用的白糖、冰糖、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 蔗糖,它 是重要的甜味剂(媒体)
物如鱼、虾、蛋、牛奶等中含有丰富蛋白质(媒体)。
食物中的蛋白质
尿素、二氧化碳和 酶 被 氧 化
氨基酸
热量
组成
各种蛋白质
2.其重要性表现在: 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 原料, 约占人体除水分外剩余质量的一半。 ②蛋白质参与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
没有生命。 如A、参与化学反应的酶就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 酶属于蛋白质,但也有少数酶不属于蛋白质。B、由蛋白质和血红素 组 成的血红蛋白在吸收 O2 和呼出 CO2 的呼吸过程中起载体作用。
第二章 常见的有机物 宁海县跃龙中学 俞玉萍 第一节 身边的有机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能的概念和食物中的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特点及主要生 理功能和 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学习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一些区别。 【教学器材准备】 试管、量筒、10% NaOH 溶液、5%CuSO4 溶液、10%葡萄糖溶 液、酒精灯 、火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化学能的概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步认识。 “矛盾”, 白质、脂类
为后
核酸
面激化 “矛
盾”
和光合作用 制造
作准备。 的淀粉等)。
指导学生阅读书 阅读“无 培 养 阅 读 在阅读过程 PPT 幻灯 机
本 34 页
物、
能力
中学
片:
“ 无机物和有机 有机物” 和 自 学 能 生完全有能 两个思考 材
物”。学生
料。
力的
力自
题。
解决思考题后,教 思考并回 同 时 利 用 行解决这两
什么
究 有 机 物 的欲望。
作思
想准备。
指导每个小组按 照 学案中
探究活动一的要 求 开展蔗
观察实验 用 学 生 身 预估活动一 PPT 幻灯
现象
边的
中 2、3 题 片: 学
讨论、分 常 见 物 质 生结论会 探究活动 析

作实
有偏差。教 一
糖、面粉、棉布、 机物的共 验材料, 旨
酒精的
同特

师可结 合生活实际
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 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 来写?
长征
齐读最后两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 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长征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 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 的记忆中。
长征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 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 的情感态度。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意 见写下来。
有“有
听教师介 绍老
学 生 的 求 求知欲望。 知欲
百姓因分 望,使他 机物”和“无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七律·长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七律·长征
·
七 律 长 征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 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围剿”与“反围剿”
红军和根据地的日益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 分恐慌。从1930年开始,在三年的时间内, 蒋介石调兵遣将,先后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 “围剿”,最后都被红军粉碎。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1933年10月,又 调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对革命根 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王明犯了“左”倾错误,命令红军全线出击, 死打硬拼。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不但没有打退 敌人的进攻,反而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被迫转 移。
红军长征的背景
•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 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 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 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 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 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 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 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 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 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小练笔
诗句把 五岭 把 乌蒙山
比作 细浪 比作 泥丸
诗句体现了红军的 英雄气概,
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 的精神。
上承“千山”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 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在长征史上是唯一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一次渡江, 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蒋介石还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封 江,准备消灭红军.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 当天夜晚就赶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 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他们 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干部团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
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 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随后,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 了36名艄公。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 从容地过了金沙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每首限定八行,每行7个字, 共五十六字;一般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分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