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领域的可视化引文分析

合集下载

数据可视化文献综述

数据可视化文献综述

数据可视化文献综述数据可视化是一种流行的技术,能够将数据展现成图形,使之易于理解和分析。

随着数据的增加和复杂性的提高,对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围绕数据可视化文献综述展开阐述。

第一步,在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和应用中,最基础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表示方式。

[1] 在这方面,Barth et al.指出,直方图是一种常用的可视化方式,能够有效地展示数据分布情况。

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持交互的直方图设计,可以更加精细地呈现数据,以及对于不同参数的交互效果。

第二步,通过数据可视化,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Kumar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网络流量分析应用中,采用可视化的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分析的效率[2]。

而Koulouri等人的研究,则着重于比较不同的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体验,他们发现,工具的易用性和美观度对于用户的满意度至关重要[3]。

第三步,数据可视化不仅可以用于数据分析,也可以用于产品设计。

Li等人研究了如何将数据可视化应用于产品设计效果的评价,他们针对不同的产品,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指标,证明了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建模的设计评价方法[4]。

第四步,最近的研究还着眼于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解决数据可视化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Ryan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GANs的图像生成方法,可以自动化地从文本数据中生成可视化效果,同时还有能力支持文本数据的分类和聚类分析[5]。

总之,数据可视化在应用和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空间和前景。

它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更好地呈现数据,提升数据分析和产品设计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和深度学习等新技术结合,探索更多可能性。

相信在数据科学领域的未来,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CNKI视角下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CNKI视角下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范围内教育研究者 、 移动通信运营机构和移动设备开发商的关注。国内移动学习研究从 20 年裘伟廷和丁兴 00
富的引入 ,0 1 l 2 0 年 2月教育 部 “ 动教育 ” 移 的理论 与实践 研究项 目的立项 , 2 0 到 0 4年在 上海举 行 的 1 8届亚洲 开 放教 育年会上 D s o d K ea em n egn的发 言 , 系统地 介 绍 了移 动 学习 的发 展 背景 和发展 现状 , 它好 似移 动学 习 的
动员令 , 引发国内学者对移动学习研究的热潮 。 本研究试图从 C K 期刊网文献的角度对此做出探讨 , NI 了解近十
年移动 学习 的发 展过程 、 究方 向和重心发 生 了怎样 的变化 , 研 以便预测今 后我 国移动学 习研究 的发展趋 势。


对 象与方法
本研 究采用 内容分析 法和文献计 量法进 行分析 。 研究 样本来 自我 国规模 最大 、 权威 的 中国知 网( N I文 最 C K) 献数据 库 。以 20 00年 1 1日到 20 年 l 月 09 2月 3 1日为检索 时 间跨度 , 分别 以移动学 习为题名 和关键 词 以及 以
究成 果 。 研究 内容 上看 , 论研 究 一 直 占有 绝 对 优 势 , 从 理 技术 研 究 呈 现 上升 趋 势 , 而 对 课程 资 源 的 设 计 与开 发 显 得 比较 稀 缺 。从 然
研究方法看 , 当前研究仍然带有很强 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 但是研究越来越多地采用规 范的研究方法 , 研究将 日益科学化 。 从来源期 刊看 , 移动学习研究论文 比较分散 , 研究泛而不精 , 缺乏权威期刊对该领域长期持续 的关注。 从引文看 , 中外文引文数量差异很大 , 对国外的成功案例分析较 少, 亦缺少 中外比较研究。 关键词: 中国知网 ; 移动学 习; 内容分析法 ; 文献计量法 ; 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

可视化参考文献

可视化参考文献

可视化参考文献是指以图表、图像、示意图或其他形式可视化的文献,它们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比较和传达信息。

可视化参考文献在科学研究、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可视化参考文献可以更直观地表达信息。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理解数据和信息,而不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也不会因为文字的复杂性而使读者感到困惑。

当人们面对复杂的数据时,可视化参考文献可以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数据的趋势,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可视化参考文献可以更直接地比较不同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比较不同数据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容易地找出不同指标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分析数据的特点。

第三,可视化参考文献可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

它可以更容易地将信息传达给接收者,比如通过图表展示数据的特点,示意图展示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有效地传达信息。

第四,可视化参考文献可以帮助人们节省时间。

有时候,阅读大量的文字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是通过可视化参考文献,人们可以更快地获取和理解相关信息,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第五,可视化参考文献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可视化参考文献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之,可视化参考文献在科学研究、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更有效地理解、比较和传达信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文献可视化方法

文献可视化方法

文献可视化方法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文献和信息被产生和积累。

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这些文献信息,成为了研究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献可视化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大量的文献数据,从而为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文献可视化的概念与意义文献可视化是一种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的方法。

通过将文献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形,研究者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文献之间的关系和特征,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文献可视化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获取和阅读文献,发现文献之间的联系,挖掘其中的知识,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二、文献可视化的方法和技术1. 文献网络图文献网络图是文献可视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将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表示为网络结构,展示文献之间的联系和重要性。

研究者可以根据网络图的拓扑结构,了解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和研究热点,从而更好地定位和选择相关文献。

2. 主题地图主题地图是一种将文献数据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和展示的方法。

通过对文献的内容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将文献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归类,并将其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示。

主题地图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文献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从而更好地选择和阅读相关文献。

3. 时间轴时间轴是一种将文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和展示的方法。

通过将文献的出版时间和重要性进行关联,可以在时间轴上展示文献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趋势。

研究者可以通过时间轴了解文献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前沿和趋势。

三、文献可视化的应用领域文献可视化方法在科学研究、学术评价和科技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文献可视化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获取和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指导和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例如,研究者可以利用文献网络图和主题地图,了解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选择和阅读相关文献,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国内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述评-基于2000-2015年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_李思萦 高原

国内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述评-基于2000-2015年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_李思萦 高原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国内移动外语教学的研究 动向,本文对 CSSCI 来源文献中的研究对象进行 了统计(见表 1) ,发现高校学生为移动教学的主 要研究对象,占研究总数的 54%。这主要是由于 高校较好的科研环境及学生群体中移动设备的高 普及率能为应用研究提供便利。未涉及具体研究 对象的研究占总数的 33%,从宏观角度进行的概
80
李思萦


图2 2.2 研究对象
近15年移动辅助外语教学文献研究方法 述仍是研究热点,这与我国移动外语教学还处于 成长期的阶段性特征一致。其次,面向职业或成 人教育的研究占文献总数的 8%。最初的移动学习 研究源于远程教育领域,早期成人教育和职业教 育是远程教育主要服务的群体,所以面向该领域 的移动外语教学研究还有继续扩展的可能。而面 向中小学基础教育和教师群体的研究数量相对较 少,仅占文献总数的 5%。
表1 移动辅助外语教学文献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高校 未提及/其他 职业院校/成人教育 基础教育(中小学) 教师 合计 2.3 来源期刊分布 根 据 CSSCI 中 文 社 会 科 学 引 文 索 引 来 源 期 刊对学科的划分,样本文献来源期刊的学科可以 大致分为教育学、语言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高校综合性学报、新闻学与传播学五类(见 图 3) 。其中教育学类期刊种类和发表文献数量最 多,分别占样本总数的 49% 和 64%,如《现代教 百分比 54 33 8 4 1 100 育技术》 、 《中国远程教育》 、 《电化教育研究》等。 其次为语言学类期刊,分别占期刊和文献总数的 18% 和 20%,如《外语电化教学》等。值得注意 的是,刊载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文献最多的前 九种期刊中,只有《外语电化教学》为语言学类 期刊,其他均为教育技术类期刊(见图 4) 。

基于CiteSpace的手机图书馆论文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手机图书馆论文可视化分析

便 于使 用 的 、没 有 时空地 域 限制 的知 识信 息 中心 ,
它采 用 现代 高科 技 设备 ,以 3 G技术 为依 托 的多 媒
机客 户端 软 件服 务 的 只有厦 门大 学 图书 馆 , 公 共 图 书馆 中只 有 两家 提供 手 机 客户 端 软件 服务 , 分别 是
中国国家 图书馆 和 上海市 图 书馆 。而 目前 国 内高校 图 书馆 提 供 手 机 版 图 书馆 网站 服 务 的数 量 还 比较
b i n g .L i b r a r y o f S h a n d o n g Co l l e g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P h a r ma c y , Ya n t a i , S h a n d o n g 2 6 41 9 9, C h i n a
【 关键词] C i t e S p a c e ; 手 机 图书 馆 ; 可 视 化
[ 中 图分 类 号 ] G 2 5 8 [ 文 献标 识码 】 A
Vi s u a l i z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b a s e d o n M o b i l e Li b r a r y wi t h Ci t e S p a c e HAN J i n g , L I Ch a n g - mi n, Z HOU T a i —
体 传播 技 术 和各 种知 识 信息 传 播手 段 , 把 图书馆 潜 在 的 巨大 的信 息 资源 挖 掘 出来 ,进 行 数 字化 加工 ,
存储 管 理和传 播 。 手 机 图书馆 的 实质是 通过 在 图书
馆 内部 部 署 移动 代 理 服务 器 ( MA S ) , 将 图书馆 服 务 延 伸 到 手 机 客 户端 ,增 加 与 读 者 互 动 的又 一 新 途 径l l 】 。即通 过 提供通 用 的配置 平 台和接 口方 式 , 能够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应用案例分析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应用案例分析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应用案例分析近年来,科学探究领域数据量的快速增加,使得探究人员在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时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的现状和趋势,科研人员需要一种可以援助他们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工具。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便是一款应用广泛的科学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已经在多个领域呈现了其强大的应用潜力。

一、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概述CiteSpace是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网络科学的数据开掘工具。

该软件可以从巨大的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提取文献信息,并使用可视化手段呈现探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和进步趋势。

CiteSpace 能够发现文献之间的干系、探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并通过网络图、时间轴和聚类分析等功能,援助用户深度了解探究现状和将来趋势。

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应用案例1. 学术界探究案例CiteSpace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砚科领域的探究。

例如,在图书情报学领域,探究人员使用CiteSpace对出版社、期刊以及学术探究机构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通过使用CiteSpace,他们能够了解各个对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程度,以便更好地把握行业进步动态。

2. 科技创新应用案例CiteSpace也广泛应用于科技创新管理中。

例如,一个企业研发团队使用CiteSpace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文献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可视化显示,团队能够得到竞争对手的创新重点和将来进步趋势,援助企业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策略。

3. 城市规划探究案例另一个案例是CiteSpace在城市规划探究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探究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数据巨大且复杂。

探究人员使用CiteSpace对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以便识别出主要的探究方向、核心作者和引用干系。

这有助于探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的进步趋势以及将来的探究方向。

三、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优势和不足1. 优势CiteSpace具有许多优势。

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可视化技术的概述可视化技术是将数据以图像的方式展现给人们的一种方法,将抽象而深奥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形形式,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信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逐步发展,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从医学到金融、从交通到城市规划,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重视。

二、可视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现状(1)商业可视化软件目前市面上的商业可视化软件实现了大多数的可视化需求,例如Tableau、Microsoft Power BI、MicroStrategy等,这些软件属于商业可视化平台,能够支持大容量数据和多种数据源。

这些产品大多数需要高额的许可证费,而且功能较为固定,不支持定制需求。

(2)自定义可视化在商业可视化软件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时,很多公司会选择通过自定义插件、SDK的方式进行扩展,添加自己的业务逻辑,达到与原软件相同但更具有定制性的效果。

2.发展趋势(1)可视化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视化也会更好地与之结合,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数据可视化,自动发现数据间的关系。

(2)3D可视化3D可视化将数据呈现为立体效果,而不是传统的平面图表,这种表现形式会更加直观、生动。

(3)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这两种可视化技术已经逐渐在实践中应用,能够实现更加生动多彩的用户体验,例如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在真实物体上的虚拟标注等。

三、可视化技术的应用1.工程设计可视化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最早出现,工程师可以将设计好的图形重新生成3D模型,便于对设计方案及结构的评估、装配和调整。

2.医学可视化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MRI和CT图像的可视化,可以直观的帮助医生提取病变部位信息,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

3.金融在金融领域中,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更加直观,更加可靠的投资决策,并提高企业的效益。

4.城市规划可视化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好的分析和可视化,帮助规划师更好地制定城市规划方案,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

科研文献的可视化分析(Citespace)PPT课件

科研文献的可视化分析(Citespace)PPT课件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数据准备的重要步骤,需要删除无关数据、处理缺失值、异常值等。可以使用 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清洗。
参数设置与可视化效果
参数设置
在Citespace中,可以通过调整参数 来控制可视化效果。常见的参数包括 时间分割、阈值设置、节点类型和连 线等。
可视化效果
Citespace可以将科研文献数据以可 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常见的可视化 效果包括聚类图、时间线图、网络图 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可视化 效果来展示数据。
启动
安装完成后,双击桌面上的Citespace图标,即可启动软件。
数据准备
数据来源
科研文献数据主要来源于学术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CNKI等,也可以通过其他途 径获取数据。
数据格式
Citespace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如CNKI的TXT格式、EndNote的ENW格式等。在导入数 据前,需要将数据转换成Citespace支持的格式。
Citespace的未来发展方向
跨数据库整合
未来Citespace可能会整合更多类型的数据库,包括中文数据库和 其他小语种数据库,以扩大数据来源。
算法优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Citespace的算法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处 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网络结构的效率。
智能化分析
Citespace可能会引入更多智能化分析功能,如自动识别关键节点、 自动推荐研究主题等。
核心主题、研究前沿和知识流动。相比之下,文献管理软件的可视化功能相对较弱,难以提供深入的洞察。
Citespace与科学计量软件比较
总结词:分析深度
详细描述:Citespace不仅提供了传统的科学计量指标,如论文数量、作者合作 网络等,还通过可视化手段揭示了知识结构和演进规律。这使得Citespace在分 析深度上超越了传统的科学计量软件。

国内外慕课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2012—2020)的可视化分析

国内外慕课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2012—2020)的可视化分析

国内外慕课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高教园地基于C iteS pace (2012—2020 )的可视化分析林美祯张彤吴畏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慕课是近年来在线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通过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视图以及关键词时间线图,梳理2012—2020年国内外慕课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轨迹,在梳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慕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阐述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慕课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趋势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1],而2013年才是中国的“慕课”元年[2]。

“慕课”是我国对于“MOOC”这一词汇的翻译。

目前,国外MOOC三大平台分别是Udacity、Coursera、Edx。

MOOC在我国的主流平台有清华大学学堂 在线、爱课程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人了 MOOC 学习的阵营。

为了更好地了解慕课的发展过程,本文使 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5.R2,分析总结 自2012年“慕课”元年起至2020年慕课的研 究动向和发展过程,为后续的研究梳理背景。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将期刊年限设置为“2012—2020”,国内 来源类别设置为“CSSCI'通过使用标准检索法,在中国知网期刊总库(C N K I)查找到 807篇与“慕课”主题相关的有效研究文献。

国外选用Web o f S cience(W O S)核 心合集数据库,主题检索词为“MOOC”or “MOOCs”or“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限定学科领域为E d u cation E d u ca tio n a l Research (教育教学研究),共检索出1119篇有效的研究文献。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运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5.5.R2,时间限幅设置为“2012—2020”,其中年份切片设定为1,网络精简算法选择寻径(Pathfinder)和精简每个切片网络(Pruningsliced networks)〇本文节点类型根据研究内容,勾选关键词,在选择标准功能区设定Top N = 30,其余设置采取默认。

教育行业核心技术学生学习动态可视化分析

教育行业核心技术学生学习动态可视化分析

教育行业核心技术学生学习动态可视化分析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动态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生学习动态可视化分析是一种使用可视化技术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方法。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从而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一、学生学习动态可视化分析的概念学生学习动态可视化分析是指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的过程。

通过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视化,教育工作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学习兴趣、学习偏好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生学习动态可视化分析的意义1.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通过学习动态的可视化分析,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进展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挑战他们的学习潜力;对于学习进展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补充材料,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2. 发现学习困难和问题:学生学习动态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展曲线、学习时间分布等指标,教育工作者可以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或者学习任务上存在的困难,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支持措施。

3. 评估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动态的可视化分析也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进展,教育工作者可以判断自己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学生学习动态可视化分析的实现方法1. 数据采集与存储:学生的学习动态数据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学生作业提交平台等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2.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进展等方面的信息。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等。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及启示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及启示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及启示可视化分析是一种将数据通过图表、图像等可视化形式展现和交互式分析的方法。

在国外高等教育研究中,可视化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政策制定、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

本文将对国外高等教育研究中可视化分析的现状进行概述,并从中得出对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

在教育政策制定中,可视化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直观地了解教育系统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绘制教育资源的分布地图,政策制定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育资源是否合理分配,是否满足地区的需求。

可视化分析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政策措施的效果,并根据数据的可视化展现调整政策方向。

在学生学习方面,可视化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将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图表等形式展示,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进步,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生也可以通过可视化分析工具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整,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效果评估方面,可视化分析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更全面地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可视化展示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度等信息,教育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为高等教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可视化分析还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发现潜在的教学问题,对教育改革提供建议。

国外高等教育研究中可视化分析的应用还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可视化分析工具的设计要简洁直观,便于用户理解和操作。

要注重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的误导和错误。

还应注重可视化分析工具的用户友好性,提供用户自定义的功能和选项。

科研文献的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科研文献的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灵活的参数设置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可视化图表的参数,如节点大小、连线 粗细、颜色等,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特征。
深入的文献分析和知识挖掘功能
Citespace可以对文献进行深入的引文分析和共词分析,帮助用户发 现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前沿。
Citespace的应用领域
学科发展与演化分析
01
通过分析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知识结构,了解学科领域的演
热点话题时序分析
通过对热点话题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进行追踪,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中新兴话题 的出现和演变过程。这有助于把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04
Citespace在科研领域的 应用案例
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利用Citespace对特定学科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 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题。通过分析关键词、主题词的 共现网络,可以发现哪些主题在当前研究领域中受到广泛关 注,并了解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Citespace可视化结果解 读
主题词分析
主题词提取
Citespace可以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提取, 识别出研究领域中的核心主题。通过对主题 词的频率、中心性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 该主题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主题演化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内主题词的变化, 可以揭示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演化路 径。通过对主题词突发性检测,可以发 现研究领域中的新兴主题和热点话题。
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特性,开发 适用于特定领域的可视化分析方 法和工具。
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合作与 交流,共同推动科研文献的可视 化分析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科研文献的可视化分 析(Citespace)
目录
• Citespace简介 • Citespace操作流程 • Citespace可视化结果解读 • Citespace在科研领域的应用案例 • Citespace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应用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应用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应用分析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知识可视化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作为一门语文学科的核心课程,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二、知识可视化的概念知识可视化是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图形、图像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的一种手段。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可以通过绘图、配图等方式将抽象的文学知识可视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应用1.识字教学中的字形可视化识字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内容之一,而字形可视化是识字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将汉字的结构和笔画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字形。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将字形图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每个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从而加深对字形的理解。

2.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式可视化文言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句式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通过将文言文句式以图像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式的结构和运用。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句式示意图,将不同句式的结构和特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像的方式掌握句式的用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步骤可视化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写作步骤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将作文的写作步骤以图像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步骤和技巧。

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作文写作流程图,将各个写作步骤的顺序和要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像的方式了解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应用的优缺点1.优点(1)提高学习兴趣。

知识可视化能够通过图像、图表等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可视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增强记忆力。

科研文献的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科研文献的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Publish or Perish 的界面
查询区 分析结果区
❖ 主要的查询分析方式
1、不A同uth的o查r Im询p方ac式t Analysis 2、Journal Impact Analysis 3、General citation search 4、Multi-query center
确定主题词和专业术语 收集数据 提取研究前沿术语 时区分割
阀值选择 共引文章的合并网络
显示
可视检测
验证关键点
视图选项
显示各时间切 片的网络
显示合并网络
确定主题词和专业术语 收集数据 提取研究前沿术语 时区分割
阀值选择 ★共引文章的合并网络
显示
可视检测
验证关键点
确定主题词和专业术语 收集数据 提取研究前沿术语 时区分割
• Citespace是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 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
•利用Citespace寻找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当前 的研究前沿,及其对应的知识基础。
一些概念
❖ 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s): ❖ 研究前沿系指临时形成的某个研究课题及其基础研究问题的
概念组合,也是正在兴起或突然涌现的理论趋势和新主题, 代表一个研究领域的思想现状。 ❖ 在CiteSpace中,采用Kleinberg的突变检测算法来确定研 究前沿中的概念,基本原理是统计相关领域论文的标题、摘 要、系索词和文献记录的标识符中词汇频率,根据这些词的 词频增长率来确定哪些是研究前沿的热点词汇。根据这些术 语在同一篇文章中共同出现的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后,可以得 到“研究前沿术语的共现网络”。
确定主题词和专业术语 收集数据 提取研究前沿术语 时区分割
阀值选择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 space 实用指南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 space 实用指南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 space 实用指南引言引文空间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论文引用关系来揭示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热点的方法。

在学术界和科研领域,引文空间分析已经成为研究评价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指南旨在介绍引文空间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一些使用该方法的实用指南。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引文空间分析主要依赖论文之间的引用关系来构建引文网络。

通过分析这个网络,可以揭示论文的影响力、研究热点和学术地位。

在引文空间分析中,有几个重要的原理和概念需要了解:1. 引用关系引文空间分析的基础是论文之间的引用关系。

当一篇论文引用了另一篇论文时,可以看做是对被引论文的认可和承认。

引用关系可以构建一种连接不同论文的网络结构,这对于分析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非常有帮助。

2. 结点和边在引文网络中,每篇论文可以看作是一个结点,而引用关系可以看作是结点之间的边。

通过分析结点的连接和边的分布,可以揭示论文之间的学术关系和影响力。

3. 节点的度和中心性结点的度指的是与该节点相连接的边的数量,可以用来衡量结点的影响力和学术贡献。

在引文空间分析中,常常会关注高度引用的论文,这些论文有可能是研究热点或重要领域的代表。

4. 图分析算法为了揭示论文之间的学术关系和研究热点,可以使用图分析算法来分析引文网络。

常见的图分析算法包括PageRank算法和社区发现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引文网络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引文空间分析应用引文空间分析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和场景,在学术研究、科研评价和学术交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学术研究引文空间分析可用于研究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趋势和知识传播。

通过分析引文网络,可以找到高度引用的论文和研究热点,为学术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2. 科研评价引文空间分析在科研评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论文的引用关系和引用网络,可以评估论文的影响力和学术贡献。

这对于科研机构、期刊编辑和研究人员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移动学习领域的可视化引文分析

移动学习领域的可视化引文分析

移动学习领域的可视化引文分析[摘要]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当前国内外网络学习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如何从当前日益涌现的海量研究文献中快速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和趋势,避免研究过程和结论的简单重复,提高相关研究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每一个学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运用可视化引文分析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数据,利用HistCite软件对当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确定移动学习领域的核心期刊、核心文献和核心著者,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学习;引文分析;可视化随着移动计算技术(Mobile Computing)的迅猛发展,近几年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悄然兴起,在改变人们学习方式的同时,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时间管理理念,成为未来网络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未来学习不可或缺而又极富潜力的全新学习模式”。

[1]相关研究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毋庸置疑,移动学习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以国内研究为例,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移动学习”为检索词、按“主题”检索项“精确”匹配方式进行检索,得到相关研究文献1077篇(CNKI,http:///(2012-4-9)),其中近一半文献是2010年以后涌现的。

面对日益剧增的海量学术文献,怎样才能清晰地把握移动学习领域中的理论发展、研究热点和趋势,避免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简单重复,增加研究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本文基于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导出的引文数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引文分析和可视化技术方法,对文献数量、期刊分布、关键词、著者等进行分析,以期找出移动学习领域的核心期刊、核心文献和核心著者,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规律,为后续研究活动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引文分析方法对移动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可视化参考文献

数据可视化参考文献

数据可视化参考文献数据可视化,又称信息可视化,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分析和展示技术,它可以使复杂的数据以图表、曲线、地图等形式展示出来,从而使分析者可以直观地查看和理解数据,有效地提高分析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可视化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快,它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分析和展示工具。

本文将介绍数据可视化的一些相关参考文献,以便于人们以后可以更好的了解和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

一、数据可视化的概念数据可视化是一种通过图形、曲线、地图等图形展示数据的技术,它可以把复杂的数据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让分析者更容易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分析效率。

数据可视化技术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热力图等。

二、数据可视化的参考文献1. Tufte, E. R. (2001). 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Cheshire, CT: Graphics Press.Tufte的《量化信息的可视显示》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数据可视化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主要讲述了数据可视化的原理、技巧以及具体的实例,可以帮助读者深入地理解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并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数据可视化技术。

2. Few, S. (2009). Now You See It: Simpl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Berkeley, CA: Analytics Press.Few的《现在你看见它了:量化分析的简单可视化技术》是一本关于数据可视化的参考书,介绍了多种数据可视化技术,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热力图等,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技术进行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读者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来分析数据。

3. Wong, K. (2015). Interactive Data Visualization: Foundation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Boca Raton, FL: CRC Press.Wong的《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基础、技巧和应用》是一本关于交互式数据可视化的参考书,介绍了交互式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技术,并更好地使用它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近十年国内外在线学习焦虑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近十年国内外在线学习焦虑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近十年国内外在线学习焦虑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基于
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刘丹;赵雪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年(卷),期】2024(38)3
【摘要】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选取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在线学习焦虑研究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将文献关键词作为关键变量,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趋势。

结果表明,近十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在线学习焦虑的引发原因、学科研究、影响关系研究和干预研究四个方面;在线学习焦虑研究逐渐走向深化,从早期关注在线学习焦虑的引发原因、外在表现,发展到深入关注特定群体的心理状态,再到聚焦于在线学习焦虑发展的系统环境和干预方式,即考察社会支持、特殊干预策略对在线学习焦虑的积极影响。

【总页数】10页(P293-302)
【作者】刘丹;赵雪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7;G434
【相关文献】
1.国内外校长领导力研究热点、前沿与比较——基于近十年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
2.近十年国内外乡村价值评估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3.近十年国际高等融合教育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4.基于CiteSpace近十年国内外八段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学习领域的可视化引文分析[摘要]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当前国内外网络学习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如何从当前日益涌现的海量研究文献中快速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和趋势,避免研究过程和结论的简单重复,提高相关研究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每一个学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运用可视化引文分析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数据,利用HistCite软件对当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确定移动学习领域的核心期刊、核心文献和核心著者,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学习;引文分析;可视化随着移动计算技术(Mobile Computing)的迅猛发展,近几年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悄然兴起,在改变人们学习方式的同时,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时间管理理念,成为未来网络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未来学习不可或缺而又极富潜力的全新学习模式”。

[1]相关研究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毋庸置疑,移动学习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以国内研究为例,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移动学习”为检索词、按“主题”检索项“精确”匹配方式进行检索,得到相关研究文献1077篇(CNKI,http:///(2012-4-9)),其中近一半文献是2010年以后涌现的。

面对日益剧增的海量学术文献,怎样才能清晰地把握移动学习领域中的理论发展、研究热点和趋势,避免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简单重复,增加研究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本文基于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导出的引文数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引文分析和可视化技术方法,对文献数量、期刊分布、关键词、著者等进行分析,以期找出移动学习领域的核心期刊、核心文献和核心著者,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规律,为后续研究活动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引文分析方法对移动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实证分析。

因此,所分析文献的质量、覆盖面成为影响研究质量的先决因素。

而研究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恰当运用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有效的关键。

(一)数据来源本研究选择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

WoS是美国Thomson Scientific(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基于WEB开发的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共收录各领域学术期刊10000多种,文献记录更新及时,并提供了详实的引文回溯数据和独特的检索机制,可轻松回溯或追踪学术文献,是世界范围内权威的学术文献索引工具。

研究中笔者使用“TS=(“mobile learning”)OR TS=(M-learning)”为检索表达式在WoS数据库中进行了精确检索。

在所有年份的数据库中,共得到286篇检索文献(Web of Science. http:///(2012-4-2))。

文献类型分布上,“Article”类型的文献262篇,“Proceedings Paper”类型文献42篇,“Editorial Material”类型的文献10篇,“Book Review”类型的文献7篇,“Review”类型的文献3篇,“Meeting Abstract”类型的文献2篇,“Correction”和“Poetry”类型的文献各1篇。

可见移动学习领域的文献以“Article”类型为主。

本研究只选择其中类型为“Article”的文献以确保研究的质量。

研究中将这些文献的详细文献题录(包括引用的参考文献在内)保存为文本文档以供后续分析。

这些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在1992年至2012年之间,共涉及645位作者,99种期刊,引用文献(Cited References)6676篇,关键词760个。

(二)主要研究方法在某研究领域的科学文献体系中,各文献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科学文献的相互关系突出地表现在文献的相互引用方面。

因此,利用引文分析方法分析某一领域研究的趋势和规律具有客观性、分类原则的科学性和数据的有效性等特点,[2]与传统的学者个人归纳、访谈调查等主观研究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主要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以及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学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专著等研究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中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3]具体的分析方法中,引文时序图法(Historiography)、[4]文献耦合分析(Bibliographic Coupling)[5]以及同被引分析(Co-Citation)[6]是当前主流的可视化引文分析方法。

其中引文时序图法研究的最早,分析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引文作为节点,并按时间先后标上序号,按引用关系连接这些节点并以引用频次或被引率为权值构成引文时序图,操作比较便利。

引文时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显示出研究主题的引用渊源、重要著者、相关研究的发展沿革及继承关系,有助于发现特定研究领域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因此,本研究主要使用引文时序图法分析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规律和发展趋势。

研究过程中使用HistCite 11.12.07软件工具包作为辅助分析工具。

HistCite 是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的创始人Garfield于2001年推出的强有力的文献分析工具,利用从WoS上导出的文献记录进行分析,功能强大,使用灵活。

二、文献量与期刊分析(一)学科分布分析通过文献间的相互引证关系,分析某研究领域文献的引文来源和学科特性,不仅可以了解该研究领域涉及哪些学科,而且还能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广度和深度。

在本研究中,从262篇文献所属的学科分布来看,移动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共涉及了25个学科(此学科分类是根据WoS的学科分类体系),其中文献数量前10名的学科分别为:教育及教育研究(170篇)、计算机科学(99篇)、工程学(21篇)、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8篇)、语言学(7篇)、电信(6篇)、通信(5篇)、护理学(5篇)、经营管理(4篇)以及心理学(4篇)。

由学科分布可以看出,移动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学科交叉特性,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尤其以教育及教育研究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交叉最深,反映出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这两个领域并对这两个学科领域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从交叉的广度来看,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对其他学科也有所渗透,这间接证明了移动学习已经在工程学、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实践中得到应用,促进了这些学科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二)文献数量和引文频次分析特定研究领域的年度文献数量以及引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某个时间段的研究水平以及领域内学术交流的活跃程度。

表1是移动学习领域所有文献按年代划分和引用情况。

在HistCite软件中,LCS(Local Citation Score)表示的是文献在当前文献集合中的引用频次,在本研究中即在所筛选出的262篇文献中的引用频次。

GCS(Global Citation Score)表示文献在WoS中的引用总频次。

表中的TLCS表示该年文献在当前文献集合中的引用频次之和,而TGCS则表示该年文献在WoS中的引用频次之和。

根据文献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WoS中收录的移动学习领域的文献始于1992年,但直至2002年文献总数仅为5篇,说明这一时期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仅是零星现象,并未引起重视。

2003年到2011年间文献数量基本呈上升态势,尤其是2008年和2010年的增幅较大,说明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逐渐繁荣,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比较活跃,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虽然只有一篇文献,但其引用频次却较多,说明该文献对后期研究有重要影响。

而2003年的7篇文献,在数量上虽然不多,其TLCS和TGCS却接近峰值,说明在这一年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产生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三)国别分析文献的国别分析大体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特定研究领域所作的贡献。

国别和地区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台湾是在移动学习领域发表学术文献最多的地区,占移动学习领域文献总数的23.3%,其发表文献的引用频次也最高。

其次是美国和英国。

我国大陆地区发表的移动学习文献共18篇,按文献数量排名居于第四位,按文献的TLCS排名居于第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虽然移动学习文献数量较少(只有5篇),但其引用频次(排名第4)却较高,说明日本学者发表的移动学习文献的质量较高,对于移动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

(四)核心期刊分析引文分析法是常用的确定特定研究领域核心期刊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来评价和选择期刊,因此比较客观。

对特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文献进行跟踪和分析有助于准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水平。

本研究综合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尤其是TLCS)两个指标来判断移动学习领域的核心期刊,共选取12种期刊(见表2),这些期刊是移动学习领域相关研究的重要信息源。

其中,“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COMPUTERS & EDUCATION”以及“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三种期刊在2003至2012年间共发表移动学习领域相关文献85篇,占WoS移动学习领域文献总量的32.4%。

这85篇文献的TLCS总和为235,占该领域文献TLCS总数的72.98%,TGCS总和为880,占该领域文献TGCS总数的66.47%。

显然,这三种期刊是移动学习领域最重要的核心期刊。

(五)核心文献分析文献的被引频次反映了该文献被其他研究者关注的程度以及对于其他研究者相关研究的影响程度。

因此,文献的被引频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文献在所在研究领域内的重要程度。

被引频次高的文献,对所在研究领域的影响较大,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趋势,可被认定为核心文献。

对于两个引用频次指标LCS和GCS,笔者认为文献在当前集合中的引用频次LCS更能反映文献在特定领域内的被引用情况,是界定核心文献的主要指标。

在HistCite中,按照LCS的大小对262条文献记录进行降序排序,结果如图1所示。

其中,按LCS和GCS均排名第一的是由台湾国立中正大学(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学者Chen YS,Kao TC和Sheu JP发表在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上的文章,[7]文中开发了一个移动学习系统以支持学生观察研究野鸟,并在研究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以探究移动学习设备扮演的角色和提供的学习帮助,以及调查学生是否由于使用移动学习设备而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