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合集下载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运用中用以达到细腻、生动、美感效果的一种技巧。

修辞手法通常以修饰和增强叙述效果为目的,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演讲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以加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比喻可以使听者或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强修辞的效果。

例句:他是我的太阳,给我温暖和希望。

2.拟人:将非生物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句:风儿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好像一个细心的母亲。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现象,以增加表达效果和激起读者的感受力。

例句:那个西瓜大得像一颗天文引力超强的行星。

4.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对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句:他的笑容像夏日阳光,她的笑容像冰山上的花朵。

5.并列:将同等重要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明确性。

例句:他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6.排比:通过并列结构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节奏感和力度。

例句:不仅仅是勇敢,不仅仅是智慧,不仅仅是慷慨,他们拥有的是一种不言退缩的精神。

7.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例句:中国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8.修辞问句:是一种以表达感情或强调其中一观点的修辞手法,不需要回答,只是提出一个反问的问题。

例句: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9.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用一个与事实相反的事实提问,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例句:难道这不是一个对人类的耻辱吗?10.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正面或负面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句:与其无谓地争吵,不如彼此理解与包容。

11.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12种初中常用修辞手法

12种初中常用修辞手法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12种1.比喻: 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远处传来少女银铃般的声音。

生动形象的表现的少女的声音2.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将风写活了,使风与文章变得栩栩如生3.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一般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更加形象的表现了心灵给作者的感觉5.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特点:自问自答.6.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类养活栽种的吗?更加强调掉了文章的中心意义 .7.引用: 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8.对偶: 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

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於记诵9.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文章读起来更铿锵有力,易记10.借代: 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使文章更有想象空间11.对比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

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像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还有粉的。

(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

12种修辞手法

12种修辞手法

12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对比、反复、引用、借代。

下面就依次举例说明:1,比喻。

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其作用是将表达的内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2,拟人。

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活泼、生动、形象。

3,夸张。

是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就是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

其作用是加强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条理性更好,利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5,对偶。

是指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其作用是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其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7,反问。

就是反过来问提问的人。

其特点是只问不答,答在其中。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引发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强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8,反语。

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其作用是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9,对比。

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

其作用是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10,反复。

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其作用是强调某个意思或情感。

11,引用。

就是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名言等),提高表达效果。

其作用是使证据充分,加强说服力,语言凝练,富启发性。

12,借代。

就是不直接说明事物,用与它有关的其他事物来称呼它。

其作用是引人联想,使形象更突出,特点更鲜明。

中考语文八种重点修辞手法及种12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八种重点修辞手法及种12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八种重点修辞手法及种12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共有12种: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中学阶段掌握其中八种就行。

八种重点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序: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1.反复【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类型】:1、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2、拟人【定义】: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起强调的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设问【定义】: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答的一种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提起下文,引起人们的思考,答案紧跟在问题之后。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5、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运用文字的巧妙方法,通过特定的表达方式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本不相干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鲜明的形象和感官印象,增强表达力与感染力。

例如:“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清澈见底。

”比喻了眼睛的清澈与明亮,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动作,使其形象化,以增加形象的鲜明度和感情的富有性。

例如:“风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拟人了风,使风具有了唤醒的功能,强调了风的轻柔特质。

3.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修辞效果,增加文采和韵律。

4.对偶:将相对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并列,表达出一种对比的关系,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春花与秋叶,鲜艳与凋零,相映成趣。

”通过对春花与秋叶的对比,强调鲜艳与凋零的反差。

5.夸张: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夸大其词,以强调事物的特点,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快乐溢满心间,如同百花绽放的芬芳。

”通过夸张比喻,增加了主人公快乐的感染力。

6.省略:在叙述中有意忽略或省略一些关键信息,以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增加作品的悬念和吸引力。

例如:“那一刻,我真的后悔了。

”省略了具体细节,使读者自行补全情节,增加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橘子的香甜让人心生温暖。

”通过橘子来借代美好的事物,表达出温暖的内心。

8.设问:提出的问题本身即含有答案,通过反问的方式达到引发思考或强调主题的目的,增强作品的逻辑力量。

例如:“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力吗?”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9.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相互对照,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共性,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生动性。

例如:“他的心情犹如火红的夕阳,温暖又明亮。

”通过比较,使主人公的心情更加生动具体。

10.反问:通过提出疑问,却不要回答,使问题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增强修辞效果。

12种修辞手法的用法

12种修辞手法的用法

12种修辞手法的用法修辞手法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用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说明其特征或性质。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加描述的细节和感情。

例如:“花儿低头向我们微笑。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性质,以引起注意或制造一种特殊效果。

例如:“我等了一个世纪般漫长的时间。

”4. 对比:将两个或更多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如:“他是黑夜中的明灯。

”5. 排比:用相同结构或形式的句子来呈现一系列相似的事物或观点,以强调其重要性或效果。

例如:“他们努力,他们拼搏,他们永不放弃。

”6. 象征: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以便传达特定的含义或寓意。

例如:“白鸽象征和平与自由。

”7. 借代:用一个代词或代名词来替代名词,使句子更加简洁清晰。

例如:“他走了,我却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8.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便引起读者的思考或强调。

例如:“他们难道不知道真相吗?”9. 排比对仗:使用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来搭配对比的内容,增强语言的魅力与节奏感。

例如:“你是我的阳光,你是我的激情。

”10. 省略:省略一个句子中某些明显的部分,使句子更加简明扼要,或者给读者留下余味、引起思考。

例如:“时间在不停地流逝。

”11. 重复: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我要坚持,坚持到底。

”12. 借物抒怀:用一个特定的事物描绘出自己的感受或心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理解。

例如:“月亮如同一只纯洁的百灵鸟,默默地在夜空中飞翔。

”。

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基础知识

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基础知识

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基础知识一、修辞种类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X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构成。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生动、具体、形象。

(1)明喻:形式为“甲像乙”。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伴有“像……”、"像……一样”、“好像……”、"宛如……”、"仿佛……”、"犹如……”等比喻词连接。

例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形式为“甲是乙”。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伴有“是……”、“变成……”、”成了……”、"成为……”等比喻词连接。

例句: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3)借喻:形式为“乙代甲”。

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例句: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

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能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牛,很好地抒发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1)拟人:就是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语言来写物。

例句: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孩子们的脸。

(2)拟物:就是把人当物来写,使其具有物的情态与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句: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尽情飞翔。

3、夸张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能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形象渲染,烘托气氛,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1)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等)处说。

例句: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弱等)处说。

12种修辞手法

12种修辞手法
杭州西湖边岳飞坟前的一幅对联,歌颂了 民族英雄岳飞,抨击了奸臣秦桧,褒贬分 明,对比强烈。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 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 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 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 的。
10.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 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明引 (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 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 千万不要气馁。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 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 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 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 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 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节奏鲜明、条理清 晰、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正对: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宝剑锋从磨砺 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理想,生活的旗帜; 实干,成功的途径。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化深奥为浅显,使人便于接受;化 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 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 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 山。这是一种像个小钟似的紫色的花,像 满天星菊花似的密密麻麻簇生着。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
为了增强语气,用问而不答的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
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利,更富启发,语气更确定,感情更强烈。
对偶
(对仗)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起。
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通感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的修辞方法。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化了。/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的修辞方法。
夸张
根据表达需要,对客观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的感情。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名称
说明
★主要作用


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
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征,使人容易理解,并引起想象。/使语言生动形象,还能够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暗喻
用“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
借喻
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博喻
把一个本体比作几个喻体。
对照比较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出出来,表现作者鲜明的态度情感。
借代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借代。
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揭示出人货物的特征,并引发读者联想。
引用
强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协助说明论理,增强表现力,说服力。

初高中语文12种修辞手法的应用与理解

初高中语文12种修辞手法的应用与理解

初高中12种语文修辞手法的理解1.比喻(1)明喻。

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2)暗喻。

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

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了。

效果: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感人;化深奥为浅显易懂;……三种比喻的区别:明喻出现本体、喻体,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等;暗喻出现本体、喻体,不用比喻词;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通感(移觉)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比拟(1)拟人。

如: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拟物。

如:在众人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走了。

(以人拟物)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以物拟物)效果:生动形象,增强感情色彩。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比拟用描写乙事物的词语来描写甲事物;比喻出现喻体,比拟不出现拟体;比喻常用名词,比拟常用动词、形容词。

3.夸张(1)扩大。

如:这家伙一手遮天。

(2)缩小。

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效果: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借代(1)特征代本体。

如: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2)部分代整体。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具体代抽象。

如: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效果: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借代(特征代本体)与借喻的区别:借喻中喻体与本体相似,借代中借体与本体相关;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不可改为明喻。

《故乡》中的“圆规愤愤的回转身”,“圆规”是借喻。

5.对比(1)两体对比。

如: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2)一体两面对比。

如: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

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语言的色彩更加鲜明。

6.对偶(1)正对。

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反对。

如: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3)串对。

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语
使用语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多数是表示讽刺嘲弄的。
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增强战斗性。
反复
(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现,就是反复。
强调突出思想,加强与气,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间隔重复起到前后、首尾的呼应作用
对比
(对照)
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
引用
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概述大意的不能加引号。
加强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帮助说明论理,增强表现力,说服力。
排比
排比必须是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起来用。
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设问
设问一般是采取自问自答形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对照比较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出出来,表现作者鲜明的态度情感。
借代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借代。
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揭示出人货物的特征,并引发读者联想。
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问而不答的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
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利,更富启发,语气更确定,感情更强烈。
对偶
(对仗)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起。
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名称
说明
★主要作用


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
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征,使人容易理解,并引起想象。/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暗喻
用“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
借喻
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
博喻
把一个本体比作几个喻体。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的修辞方法。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化了。/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的修辞方法。
夸张
根据表达需要,对客观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