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梗死诊治策略

合集下载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脑栓塞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

一、症状体征: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 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

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1.主要临床症状:(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临床表现类型: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 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 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 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

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 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 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 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

脑梗塞诊疗计划

脑梗塞诊疗计划

脑梗塞诊疗计划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甚至坏死。

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脑梗塞的诊疗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

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需要立即进行脑部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急救处理。

对于疑似脑梗塞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循环稳定。

同时,应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药物治疗。

脑梗塞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则能够预防血栓再形成,减少脑梗塞的复发。

四、介入治疗。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脑梗塞患者,如大血栓或无法溶栓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操作,直接清除血栓或扩张血管,恢复脑血流。

五、康复治疗。

脑梗塞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言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认知功能康复等。

同时,家庭护理和心理支持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预防复发。

对于脑梗塞患者,预防复发同样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诊疗计划需要全面、系统的进行。

及时的诊断和急救处理、科学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康复治疗以及预防复发,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全面、系统的诊疗计划,才能更好地帮助脑梗塞患者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死诊疗指南2021

脑梗死诊疗指南2021

脑梗死诊疗指南2021引言: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梗死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介绍2021年的脑梗死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一、诊断标准根据2021年脑梗死诊疗指南,脑梗死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突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体征方面则可观察到局部神经功能损害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MRI、CT等,可明确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二、急性期治疗脑梗死的急性期治疗是关键环节,旨在恢复脑血供和保护脑组织。

根据2021年脑梗死诊疗指南,急性期治疗应包括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

溶栓治疗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供。

血管内治疗则是通过介入手术将血栓直接清除,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三、预防策略预防是脑梗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21年脑梗死诊疗指南,预防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来降低患者的危险因素水平。

2.抗血小板治疗:使用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抗凝治疗:对于存在心房颤动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考虑抗凝治疗,以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

4.脑梗死后的康复: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支持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四、特殊人群的诊疗策略脑梗死的诊疗策略在特殊人群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根据2021年脑梗死诊疗指南,特殊人群包括儿童、孕妇和老年人。

对于儿童和孕妇,应根据年龄和生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安全性。

对于老年人,应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合并症,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五、围手术期管理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需要特殊的围手术期管理。

根据2021年脑梗死诊疗指南,围手术期管理应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和术后恢复。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脑梗死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脑CT、MRI、颅内血管造影、脑电图、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

其中,脑CT和MRI 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用于确定梗死部位、病变程度和病变类型。

颅内血管造影可用于明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可用于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血脂和血糖等检查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危险因素。

三、治疗原则: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恢复脑功能、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变类型和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等因素。

四、预防措施:脑梗死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预防等。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戒烟限酒等不良嗜好,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保持心情愉悦等。

药物预防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预防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血液检查是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的重要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流变、血生化等。

这些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脑CT可以显示病灶的低密度、局部脑组织肿胀和致密动脉影等特征。

脑MRI能更早地发现脑梗死,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

DSA、MR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可以寻找脑血管病的血管方面的病因。

脑脊液检查一般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

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但在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

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

脑梗治疗最佳方案

脑梗治疗最佳方案

脑梗治疗最佳方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脑梗发病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脑梗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会导致脑血管堵塞,引发大脑供血不足甚至缺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脑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治疗脑梗,成为了当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药物治疗:脑梗治疗的首选方案是药物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改善脑血流以及溶解血栓等方式来治疗脑梗。

常用的药物有抗栓药物、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等。

抗栓药物能够阻止血栓的形成,使血流通畅;溶栓药物则可以溶解形成的血栓,恢复正常的血流;而抗凝药物则能够防止血液在体内凝结。

这些药物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不能自行使用。

二、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脑梗病例中,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搭桥术。

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导管将血栓取出,恢复血流通畅;而血管搭桥术则是通过移植血管来重建供血通道。

这两种手术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具体应用需要根据病情来决定。

三、康复治疗:脑梗的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疾病本身,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社交功能。

康复治疗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多种形式。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和锻炼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言语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沟通的能力;职业治疗则是通过培训和适应性工具来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四、健康生活方式:在治疗脑梗的过程中,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辅助治疗和预防脑梗的再次发作。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控制血脂和改善血液循环,有益于康复治疗的进行。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的治疗最佳方案应该是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的综合应用。

药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溶解血栓;而康复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案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案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4.预防复发: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三、治疗方案
1.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控制血压、血糖,降低颅内压等。
(4)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
3.预防复发
(1)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于有房颤等心源性脑栓塞风险的患者,可服用华法林。
四、注意事项
1.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案
第1篇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在我国,脑梗塞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为提高脑梗塞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脑梗塞的治疗应遵循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
(3)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干预,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
(4)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
3.长期管理
(1)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心源性脑栓塞风险患者可服用华法林。
(3)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遵循药物使用规范,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急性脑梗死的诊治进展ppt课件

急性脑梗死的诊治进展ppt课件
被吞噬,胶质细胞 增生,小病灶形成疤痕,大病灶形成囊腔
脑缺血病理生理变化特点
急性期综合治疗新策略
0-45分钟 0-4.5小时 0-8小时
可能的药物治疗: 动脉溶栓,取栓
评价诊断和接诊 紧急药物治疗: 静脉溶栓

8-48小时
降纤治疗 神经保护 其他非药物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诊疗进展
脑梗死的定义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 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流行病学

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中国的发病率为200万/年。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一.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差 • 阻断脑血流30秒,脑代谢发生改变 • 阻断脑血流1分钟,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 阻断脑血流5分钟,出现脑梗死 二.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具有选择性 • 轻度缺血,某些神经元丧失 • 严重缺血,各种神经元选择性死亡 • 完全持久缺血,各种神经元、胶质细胞、 内皮细胞均坏死
辅助检查


急诊CT示:右侧颞、枕叶片状低密度影, 脑梗塞?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 塞灶。 ECG示房颤心律。 血糖8.5mmol/L 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
处理

抗血小板,调脂。 抗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开放侧枝循环。 控制血压。
康复治疗


脑磁疗 针灸 肢体智能训练 早日下床锻炼
谢谢
脑梗死的诊断


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CT和MRI。弥散加权MRI对急性缺血性卒 中是最敏感和特意的检查。 多模式影像学检查,CTA、CTP。
脑梗死的治疗


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 卒中单元—是组织化管理住院卒中患者的 医疗模式。把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 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合一种综 合的治疗系统。 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

急性进展性卒中

急性进展性卒中

(4)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组(European Progressing Stroke Study Group,EPSS)定义法 采用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系统,基于上肢运动、下肢运动、眼球运动、意识 水平、语言功能5个关键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评估,并将进展性卒中分 为发病最初3小时内的早期进展性卒中(early progressive stroke, EPS)和发病3小时到7小时的晚期进展性卒中(late progressive stroke,LPS)。
(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依据
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发病后4.5小时神经功能缺 损呈阶梯式或进行性加重的缺血性卒中,加重时间多为 7天内。
对于进展性卒中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尚存有 争议,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提法:
(1)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在发病 一周内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卒中。
1. 血压下降后可引起硬化狭窄的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压下降,在侧支循
环不良的部位供血量明显减少而发生梗死,并可使缺血灶周围及缺 血半暗带幸存的脑细胞死亡,梗死灶扩大。紧急血压降低引起的神 经功能恶化可由迅速升高血压逆转。脑卒中早期血压代偿性升高, 是机体一种应激性自我保护。而脑卒中后血压过高(200\120 mmHg ~180\100mmHg)会导致缺血组织水肿,引起病情恶化。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性卒中与脑卒中再(复)发 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进展性卒中是指责任病灶在同一 血管支配区;脑卒中再(复)发是指不同血管支配区出 现新病灶而引起新的临床事件,通常在前次发病1周或1 周以后发生。
二、进展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 病因(危险因素)

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治策略

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治策略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使用弹力袜、气压治疗等物理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一旦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以溶解血栓、防止血栓蔓延。
处理
05
CHAPTER
康复治疗与护理
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物理疗法
通过设计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任务,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作业疗法
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通过语言训练和听力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语言疗法
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疏导
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对于已经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处理
预防
预防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泡沫垫等减压器具减轻皮肤受压。
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褥疮,应定期换药、清创,保持创面清洁;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褥疮愈合。
01
02
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有效方法,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凝治疗主要用于预防心源性脑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通过抑制凝血过程,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通过介入手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的方法。

脑梗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是指突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常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甚至死亡。

治疗脑梗的最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性期治疗:在脑梗发作后的4.5小时内尽早进行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供,减少脑梗的程度。

常用的药物溶栓剂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但溶栓治疗需要依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不是所有病例都适合溶栓治疗。

2. 降低颅内压:脑梗导致的脑水肿和高颅压可以通过使用利尿剂、呋塞米等药物来减轻,降低颅内压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脱水疗法,通过调节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浓度差来降低脑细胞的水肿。

3.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梗复发。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4. 改善脑循环:可以通过进行脑血管扩张治疗,改善脑供血,促进梗死区的代谢和恢复。

脑血管扩张药物包括酚妥拉明、尼莫地平等。

5. 康复治疗:脑梗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语言训练、肢体康复、认知训练等方面,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社交能力。

总之,治疗脑梗的最佳方法是及早识别病情、尽早进行溶栓治
疗,并综合应用降颅压、抗血小板药物、改善脑循环和康复治疗等综合手段。

但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病因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03.122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杨妙雄,陈跃鸿,陈雪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福州350600[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相关治疗指标水平差异,主要包括不良反应、血清炎症因子、有效率、MMSE评分及Bathel指数。

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

研究组患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MMSE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分析;神经功能;不良反应;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1(c)-0122-05Clinical Analysis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YANG Miaoxiong, CHEN Yuehong, CHEN XuejiaoDepartment of Neurology, Zhangzhou Hospit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50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Ninety-six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Zhangzhou Hospit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applied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relevant treatment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mainly including: adverse reactions,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efficiency rate, MMSE score and Bathel index.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4.17%,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16.7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019, P<0.05). The TNF-α and IL-6 levels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1.6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0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MSE score and Bathel index score were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are less.[Key words]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analysi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dverse reactions; Clinical effect进展性脑梗死主要指的是脑梗死发病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临床治疗之后患者的神经系统还[作者简介] 杨妙雄(1979-),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脑血管及帕金森病。

脑梗塞的治疗新进展和疗效评估

脑梗塞的治疗新进展和疗效评估

脑梗塞的治疗新进展和疗效评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常由于脑血管的闭塞或者栓塞引起。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的治疗新进展和疗效评估。

一、脑梗塞的治疗新进展1. 药物治疗目前,针对脑梗塞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供的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典的溶栓治疗药物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然而其狭窄的治疗时间窗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溶栓药物如重组型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透明质酶激活型高基因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AP)等的出现,为脑梗塞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

2. 介入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介入治疗也是脑梗塞的一种主要方法。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导管将器械引入血管内,清除或修复血栓形成的病变部位,以恢复脑血供。

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和血管内溶栓术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脑梗塞的治疗效果。

二、脑梗塞的疗效评估衡量脑梗塞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常用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国际卒中量表(NIHSS)评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和再发脑卒中风险评估等。

1. 国际卒中量表(NIHSS)评分国际卒中量表是一种常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陷程度的工具。

该评分工具包括意识、注意、语言、视觉、运动功能等多个方面的评估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评分,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2. 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的困扰,因此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了解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有SF-36、EQ-5D等。

3. 再发脑卒中风险评估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再发脑卒中的风险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通过评估患者的再发脑卒中风险,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急诊治疗现状与趋势

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急诊治疗现状与趋势

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急诊治疗现状与趋势摘要: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持续进展,具有阶梯式加重表现,且致残致死率高于急性脑梗死。

本病早期并无严重症状表现,但病情进展快,能否及时开展治疗干预将对患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就其急诊治疗方法等展开综述,希望为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急诊治疗;现状;趋势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病症,主要是因为脑部供血突然中断造成,本病发病机制通常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而引起急性脑供血匮乏问题。

根据文献报道,在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中,急性脑梗死所占比重达到了75%左右,其中10%的患者因此死亡,另有接近一半的患者残疾,且治疗后复发率极高[1]。

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严重亚型,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率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为26%~43%[2]。

患者发病后具有阶梯式加重表现,病情持续时间短则数小时,长则可达数天。

动脉硬化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血小板则被认为是始动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

随着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内斑块破裂后可导致内皮下胶原组织大量暴露,受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刺激,血小板大量黏附在破裂部位,继而活化并将二磷酸腺苷、凝血酶以及血栓素A2等物质释放入血,血小板聚集率提升,并且和纤维蛋白交联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

血管狭窄影响正常血流速度,进一步导致管腔狭窄加重,梗死部分慢慢增加[3]。

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限性脑缺血持续进展,患者神经功能持续减退,有较大几率导致残疾且加重残疾程度。

急性及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通常与血管壁、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成分等指标的异常变化存在相关性,而糖尿病、高龄、高血压、肥胖、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高血脂均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4]。

大脑中动脉区进展性脑梗死梗死类型及相关MRA表现临床研究

大脑中动脉区进展性脑梗死梗死类型及相关MRA表现临床研究

大脑中动脉区进展性脑梗死梗死类型及相关MRA表现临床研究徐延俊;牟磊;厉建爱;许梅;徐东成【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0(17)31【摘要】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区进展性脑梗死在DWI梗死类型及相关MRA血管狭窄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MCA区进展性脑梗死112例为进展组,同期MCA 区完全性梗死130例为完全组,研究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类型及相关血管狭窄情况.急性期DWI上梗死类型分为4种:区域梗死、皮质下梗死、边缘带梗死、弥散小梗死.结果:进展组中边缘带梗死发生率较完全组高(60.7%vs 13.1%;P<0.05),以MCA 狭窄为主(49.1%vs 20.8%;P<0.05),且易出现多支血管狭窄;完全组中区域梗死发生率较进展组高(56.2%vs 8.9%;P<0.05),以MCA闭塞(38.4%vs 8.9%;P<0.05)为主.结论:MCA区进展性脑梗死易发生于MCA狭窄及多支血管狭窄引起的边缘带梗死,脑灌注不足可能是其主要原因.【总页数】3页(P27-29)【作者】徐延俊;牟磊;厉建爱;许梅;徐东成【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日照,276800;山东省日照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日照,276800;山东省日照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日照,276800;山东省日照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日照,276800;山东省日照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日照,27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供血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类型的相关性探讨 [J], 蔡松泉;蔡加楼2.大脑中动脉的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J], 宋彦;丁旭萌;李旭;刘娟3.大脑中脑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病灶类型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 [J], 李建设;车振勇;王慧敏4.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 [J], 刘斌;丁长青;罗慧;袁正光5.3D-TOF MRA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侧枝循环及其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J], 向先俊; 邹立秋; 刘鹏程; 江锦赵; 冯飞; 言伟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 (1)二、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决策 (3)三、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及防治 (5)四、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 (7)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9)六、复杂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 (11)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治 (13)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策略 (15)九、青年卒中的诊治思路 (17)十、心源性卒中 (19)十一、颅内动脉瘤的微导管塑形 (20)十二、神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 (22)十三、脑卒中的现状及日常预防 (24)十四、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解剖 (26)一、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1.下列哪项不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手段()A.控制危险因素B.生活方式改善C.静脉溶栓D.ASCVD高危人群阿司匹林应用参考答案:C2.2022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指出,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麻醉辅助过程中,收缩压维持在()mmHg 可能是安全的A.100-120B.120-140C.140-160D.160-180参考答案:C3.降压药选择应关注()A.降低事件风险B.对脑血流影响C.药物安全性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4.收缩压每升高10mmHg,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A.5B.10C.20D.30参考答案:D5.引起卒中后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A.既往高血压病B.卒中应激事件C.合并血管狭窄者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二、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决策1.溶栓后应注意观察()A.生命体征的改变B.神经功能变化C.有无过敏情况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2.AIS合并动脉夹层,哪个血管的夹层,可以考虑静脉溶栓()A.颅外颈动脉夹层B.主动脉弓夹层C.大脑中动脉夹层D.基底动脉夹层参考答案:A3.对于最近()d内有过重大手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考虑在经过谨慎选择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但必须对手术部位出血的风险增高与减轻卒中相关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潜在获益进行权衡A.3B.5C.7D.14参考答案:D4.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紧急开通血管的手段是()A.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B.抗血小板治疗C.脑保护治疗D.康复治疗参考答案:A5.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在卒中前使用了维K拮抗剂且INR≤(),建议静脉溶栓A.1.2B.1.7C.2.3D.2.8参考答案:B三、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及防治1.MRA-DWI不匹配指MRA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DWI梗死体积<()mLA.10B.15C.20D.25E.30参考答案:D2.根据ECASS分型,PH-1型指血肿≤梗死灶的()%并有轻微占位效应A.5B.10C.20D.30E.40参考答案:D3.美国卒中指南中明确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其神经保护作用得到公认A.他汀B.抗生素C.强心药D.钙离子拮抗剂E.水杨酸类参考答案:A4.利用DWI研究发现,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主要与初始病灶大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梗死直径≥()mm是PMD的独立预测因素A.5B.10C.15D.20E.25参考答案:C5.END多数指卒中发病后48h或72h内病情继续进展且NIHSS评分增加≥()分A.2B.3C.4D.5E.6参考答案:C四、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1.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A.反复性B.发作性C.短暂性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2.减少AEDs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入手()A.AEDs的致畸性B.妊娠期生理变化可影响AEDs的代谢C.AEDs对后代认知功能的影响D.AEDs致维生素K缺乏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建议癫痫女性在妊娠最后1个月每天口服维生素K()mg,并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K以避免新生儿出血A.5B.10C.15D.20E.25参考答案:B4.因妊娠期血药浓度易波动,建议癫痫孕妇每()个月根据AEDs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A.1B.1.5C.2D.3E.4参考答案:D5.抗癫痫药物用药期间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等指标,以指导癫痫患者体重的控制A.身高、体重B.体质指数C.血脂D.血糖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1.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适应症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mg/dA.50-100B.100-150C.150-300D.300-400E.400-500参考答案:C2.脑卒中患者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A.88B.90C.92D.94E.98参考答案:D3.脑梗死后()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A.2B.4C.24D.48E.72参考答案:C4.发病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适应症包括()A.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B.症状出现<3hC.年龄≥18岁D.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对于发病()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符合条件的推荐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的桥接治疗模式A.1B.3C.4.5D.9E.12参考答案:C六、复杂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1.颈动脉重度狭窄治疗的金标准是()A.CASB.CEAC.抗血小板聚集治疗D.降脂E.其他参考答案:B2.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是()A.MRAB.CTAC.DSAD.TCDE.B超参考答案:C3.关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说法错误的是()A.若仅单侧有症状,则症状侧优先B.若双侧均有症状,则可同期处理C.对于长段、复杂的颈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分期CE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D.分期CEA的时机选择原则为避开CEA术后过度灌注的危险期,双侧手术时间间隔至少在4周以上E.若斑块性质或狭窄度相似,则采用先易后难,分期处理的策略参考答案:B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内手术为佳A.2周B.3周C.4周D.3月E.6月参考答案:A5.对于近期出现症状发作,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不稳定斑块时可推荐选择于()手术A.24小时B.48小时C.1周内D.2周内E.1月内参考答案:D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治1.后循环梗死影像学检查金标准是()A.CT平扫B.CTAC.MRI-DWID.X射线E.血管造影参考答案:C2.()是后循环梗死中最常见的症状A.眼震B.头晕C.面舌瘫D.恶心呕吐E.共济失调参考答案:B3.小脑梗死中有()%为孤立性眩晕A.10B.20C.30D.40E.50参考答案:A4.后循环梗死易误诊的原因包括()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缺乏定位体征或不明显C.颅脑CT敏感性低,甚至颅脑MRI(DWI)也会漏诊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5.下列关于后循环梗死的说法有误的是()A.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75%-80%B.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误诊率是前循环梗死的2倍D.急性期进展、复发风险大E.预后不良参考答案:A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策略1.()是我国第一死亡原因,发病率居全球首位A.脑卒中B.心梗C.癌症D.冠心病E.车祸参考答案:A2.血管内治疗包括()A.动脉溶栓B.机械取栓C.血管成形术补救措施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3.WAKE-UP研究和EXTEND研究提示,经过严格的影像筛选,即使发病时间超过()小时或发病时间不明,急性脑梗死也可以从静脉溶栓中获益A.4.5B.6C.9D.12E.15参考答案:A4.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禁忌症包括()A.严重活动性出血者B.已知有明显出血倾向者C.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D.结合患者病情资料及检查结果,预期生存期小于90d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基线血压高不能作为血管内治疗的排除指标,但较高的基线血压可能提示不良预后,建议血管内治疗前将血压控制在()以下A.200/120 mmHgB.180/105 mmHgC.160/95 mmHgD.150/90 mmHgE.140/85 mmHg参考答案:B九、青年卒中的诊治思路1.60岁以下的中风患者高达()%有颈动脉蹼A.5B.10C.20D.25E.30参考答案:B2.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多变,包括()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缺血性卒中C.脑出血D.癫痫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大多数心脏黏液瘤(75%)起源于()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E.室间隔参考答案:A4.下列关于心房颤动说法有误的是()A.心房颤动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B.与年龄无关C.单纯心房颤动在青年人群中并不多见,常伴随瓣膜病和预激综合征等D.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左心耳内血栓形成和脱落E.虽然近年来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已较为普及,但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检出率仍较低参考答案:B5.下列哪些心脏疾病能引起青年卒中()A.心脏结构异常B.感染性和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C.心律失常D.心脏肿瘤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十、心源性卒中1.最易发生心源性卒中的左心耳形态是()A.仙人掌型B.菜花型C.风袋型D.鸡翅型参考答案:B2.心源性卒中患者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A.20B.60C.120D.180E.240参考答案:B3.()是最多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A.横纹肌瘤B.脂肪瘤C.心内膜乳头状瘤D.粘液瘤E.平滑肌肉瘤参考答案:D4.对于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者,华法林和NOACs均可用于其卒中预防,当华法林抗凝强度为INR()时,可有效预防卒中A.0.5-1.5B.1.0-2.0C.2.0-3.0D.3.0-4.0E.4.0-5.0参考答案:C5.心房颤动可使卒中风险增加近()倍A.2B.3C.5D.10E.15参考答案:C十一、颅内动脉瘤的微导管塑形1.微导管塑形,是指通过蒸汽将微导管头端塑成一定角度的弯曲,再用冷水定形,目的是()A.利于管头进入动脉瘤腔B.管头在动脉瘤内位置稳定C.防止管头抵住动脉瘤壁造成破裂D.利用管头的朝向使弹簧圈在瘤腔内适宜地分布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2.微导管头形状,大致包括()A.直头B.平面弯儿C.立体弯儿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3.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时最常用的微导管塑形模式是()A.直头B.C形C.S形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4.颅内动脉瘤选择微创治疗的优点包括()A.损伤小B.恢复快C.并发症少D.易于接受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微导管头可以塑一个弯儿,顶多塑()个弯儿A.两B.三C.四D.五E.六参考答案:A十二、神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1.NUTRIC评分≥()分,存在营养风险,应接受营养支持A.2B.3C.4D.5E.6参考答案:D2.肠内营养的绝对禁忌症不包括()A.急性腹痛B.经口摄入不足C.消化道出血量>100mlD.肠梗阻E.肠穿孔参考答案:B3.当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并发腹泻时,推荐采用Hart腹泻计分法来进行腹泻评估,对24小时之内每次粪便评分的值相加,总分≥()分即存在腹泻A.3B.6C.9D.12E.15参考答案:D4.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常见的并发症包括()A.腹泻B.误吸C.高水平GRVD.腹胀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当患者连续2次监测GRV>()mL或GRV监测值超过前2h喂养量的50%时,即可视为高水平的GRVA.100B.150C.200D.250E.300参考答案:D十三、脑卒中的现状及日常预防1.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要求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正常或梗死灶直径小于()cmA.0.1B.0.3C.0.5D.1E.1.5参考答案:E2.脑卒中的特点包括()A.致死率高B.致残率高C.患病率高D.复发率高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A.110,80B.120,85C.130,85D.140,90E.160100参考答案:D4.下列属于脑卒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的是()A.遗传B.高血压C.血症异常D.肥胖E.吸烟参考答案:A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也就是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为颅外颈部大动脉或颅内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者颅脑CT和磁共振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直径大于()cmA.0.5B.1C.1.5D.2E.2.5参考答案:C十四、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解剖1.下列关于面静脉说法有误的是()A.面静脉是指在眼内眦处自内眦静脉,伴面动脉下行,至舌骨平面汇入颈内的静脉B.面静脉收集面部软组织的静脉血C.面静脉通过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D.面静脉在平口角以上的部分一般有静脉瓣E.面总静脉自内向外横跨颈动脉分叉表面,汇入颈内静脉参考答案:D2.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下列哪些种类的纤维()A.躯体运动B.内脏运动C.内脏感觉D.躯体感觉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舌咽神经是颅神经的第()对神经A.三B.无C.七D.九E.十参考答案:D4.颈丛神经中最大的分支是()A.锁骨上神经B.枕小神经C.耳大神经D.面神经颈支E.锁骨下神经参考答案:C5.颈动脉鞘内有()A.颈总动脉B.颈内动脉C.颈内静脉D.迷走神经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降纤
• • 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增高。 降纤治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有轻度 溶栓和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 对高纤维蛋白原患者可进行降纤治疗。
六、总结
• 进展性脑梗死只是一个临床过程,目前 还不能将其定为一个特殊的临床类型。 • 脑梗死的进展往往是多种综合性的原因 所致,因此其治疗没有单一的方法,一定 要通过综合性的方法来进行。
3、增加脑血流量

措施:开放动脉和全身治疗增加血容量从而改 善侧枝循环。 • 开放动脉可以通过机械方法,如手术和血管成 形术和(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或溶栓实现。 然而,许多动脉不能开放或由于闭塞时间过长, 以至重新开放而导致再灌注出血和水肿等并发症 的高发生率。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处理全身循环增加 脑血流可能有治疗价值,能够限制脑缺血的发展。 研究证明,用药物升高血压,扩充实验动物和人 的血容量,可限制脑梗死体积,尤其对进展性腔 隙性梗死患者更为有效。
4、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 • • 血栓素A2抑制剂:阿司匹林 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 CAST和IST研究表明卒中发生后尽早给 予抗血小板治疗显著降低早期卒中复发风 险。 • 从CLASS-CHINA的预研究看,在卒中急 性期应用氯吡格雷,可能预防卒中进展和 复发,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5、溶栓
• 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 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组2004年定义:发病 第3天与基线评分相比,SSS评分中的意识 水平、上肢、下肢或眼球运动降低≥2分, 和(或)语言功能降低≥3分,或者在发病 72h死亡。
二、病因
• 大血管闭塞:颅内外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 对照组。主要为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或颈内 动脉末端狭窄。 • 低灌流为进展性卒中的又一发病原因。

谢谢,请多指导。
影像学标志
影像学 • 头颅CT扫描病灶出现越早并有占位效应; • 头颅CT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 侧脑室旁或分水岭梗塞; • 头颅MRI检查PWI(MRI弥散成像)受累面积比
DWI(MRI灌注成像)异常面积更大;
• MRA/DSA显示颅内大血管和主干分支狭窄 或闭塞易出现进展。
• TCD血流速度是反映管腔大小直接的、最敏感的 指标,可以诊断出管径减少>50%的颅内血管狭 窄。 • TCD对预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 TCD检查价格低廉,可在床边进行,适合病情不 稳定的患者。 • 故TCD可以作为临床MRA、DSA的筛选手段及常 规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以进行长期的 TCD追踪观察和判定预后。
感染
卒中发病后最初24h内的高热,即使体温轻度 增高,也是预后不良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 预测因素。 有研究证实,高温可加重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造成梗死面积的扩大、影响病人的预后, 体温每升高1℃,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对危险度 就会增高82倍。 另外,动物实验亦表明,若体温达40℃,脑梗 死体积将增大3倍。

从病理生理机制上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使用抗凝治疗能十分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神 经症状的恶化,改善脑卒中预后 • 有研究提示,卒中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能否获益 可能与种族相关。 • 在某些特殊类型的患者中,如心源性再栓塞的 高危患者、症状性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 窄伴发症状逐渐加重的TIAS或者早期进展性卒中 以及基底动脉栓塞等,早期抗凝治疗可能是有益 处的。 •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进展性卒中时最常用的药物 。
• 占脑梗死总数的20-40%,与预后不良相关。
• 进展的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小时到数天不 等,可分为早期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48h)和迟发进展 型(7天)。
判断标准
缺乏统一标准:(量化标准)
• 加拿大卒中量表(CSS)评分减少1分或更 多; • 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下降2 分或更多;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 评分下降3分或更多。
2、急性期血压管理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1998年在《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患者处理建议》中指出,急性脑梗死患 者要慎用降压药。参照国外经验,只有平均动脉 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2÷3) >130mmHg ,或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 >120mmHg时,可予缓慢降压处理。 目前国内掌握的原则基本是:急性脑梗死尤其 在发病1周内,收缩压>24kPa(180mmHg)或平 均动脉压≥17kPa(130mmHg)时,可考虑降压 治疗。
三、发病机制
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如下环节:
①原发动脉部位血栓蔓延加大产生新的狭窄或使 原有狭窄的血管产生闭塞,或侧支循环消失; ②原发梗塞区脑水肿扩散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发病机制
③血压降低,引起低灌注压致梗塞面积扩大;
④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感染、水电解质或酸 碱平衡改变均可干扰脑代谢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 重;
6、抗凝
• 一项对抗凝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研究的荟萃分 析显示,抗凝治疗可将缺血性卒中复发率降低 0.9%,但使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增加了0.9%, 故临床获益的可能性不大。 • 抗凝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早期 神经功能恶化率和治疗进展性卒中发生率。 • 目前各国的指南均不推荐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 使用抗凝药物。
1、积极纠正高热、高血糖和脑水肿
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发热性疾病之一,多为变 形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故应首选对革 兰阴性杆菌和变形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针对 性治疗。 • 一般应把血糖控制在空腹7.0mmol/L左右,餐 后2h 9.0mmol/L左右为宜。 • 进展性脑卒中的脑水肿一般出现在发病后1d, 2~3d逐渐达高峰,可持续7~10d左右。甘露醇
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治策略
肖展翅
提纲
• • • • 一、慨念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预测指标 四、治疗方法
一、定 义
•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指发病后6h至 2w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或呈阶梯式加 重,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一 类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指发病后经临床 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表现为原有神经 功能缺损的加重或出现同一血管供血区受 损的新症状,可持续数天至2周以上,属于 难治性脑血管病。
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的改变 ①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增高易出现神经 功能恶化。 ② 血浆和CSF谷氨酸水平增高 (分别大 于 200μmol/L,8.2 mol/L)易出现神经功能恶 化。 ③血浆铁蛋白水平增高(大于285ng/ml)易 出现神经功能恶化。
五、治疗
• 进展性卒中的治疗应根据病因及其病理生 理机制采取个体化治疗。 • 针对全身因素和脑动脉因素全面衡量,实 施个体化的治疗。 • 卒中患者的病情加重不一定就是血栓进展 所致,还有多种原因,如水肿、高血糖、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等所致。
⑤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在后 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方面均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四、预测指标
临床预测: • 高龄 •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 糖尿病、冠心病史 • 24小时内出现发热 • 发病最初出现头痛症状
糖尿病
高血糖作为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能够导致 或加重脑梗死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首先,高血糖能够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氧自由基 的产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损害内皮屏障,进 而导致血管壁的破坏,加重脑梗死症状。 再者,长期糖尿病可使脑血管发生弥散性病理改变, 动脉弹性降低,血流灌注减少,同时高血糖症易出现血粘 度改变,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从而影 响脑微循灌注,使脑梗死加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