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语文(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语文高考】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5月)语文.doc

【2020年语文高考】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5月)语文.doc

2020届福州市高中毕业班五月份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姓名准考证号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

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

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2020 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20 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2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பைடு நூலகம்16 分)


基 20
础分
等 表
级 达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20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发特 展征 等 20 级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二等 (15~11 分)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1
(每答对一项 3 分, 答对两项 6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6 分)(1)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2)奉命于危难之间、夙夜忧叹 (3)报 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处 1 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该处评 0 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3 分)A 18.(3 分)C 19.(3 分)D 20.(6 分)示例:①自身所需的离子才可通过 ②需要得不太多 ③同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21.(5 分)①2019 年 12 月 30 日京张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②它是中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速 铁路。③它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飞跃。 (完整 2 分,准确 2 分,简洁流畅 1 分) 四、写作(60 分)
2020 年 福 州 市 高 中 毕 业 班 质 量 检 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1.(3 分)D 2.(3 分)B 3.(3 分)C 4.(3 分)B 5.(3 分)A 6.(6 分)示例:合理。(1)冷静对待:氢能的使用成本不低、技术瓶颈犹在等,部分企业可 能蓄意利用热度吸引资金。(2)多元探索:开拓应用场景,推广普及认识等。 (每点 3 分,答对两点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有理有据,酌情评分。) 7.(3 分)C 8.(6 分)(1)刘主任对“我”说话时不呼大名,而是称“歪嘴儿”,“凶巴巴地对我龇牙咧 嘴”的神态和“你不砍,我找人来”的强硬态度等表现了他是个不尊重群众、作风粗暴的村干部; (2)我的女儿跟“我”通电话所说的内容以及“爸爸,我……”的哽咽语气,都表现了她是个淳 朴善良、怀有感恩之心的大学生。 (每点 3 分,答对两点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有理有据,酌情评分。) 9.(6 分)示例:①《祝福》中的“我”,虽与主人公祥林嫂有短暂交集,但主要是故事的旁 观者;②本文中的“我”则有更独特的功用,可以从 “我”是亲历者、“我”是受益者等角度评 析。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有理有据,酌情评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10.(3 分)D 11.(3 分)C 12.(3 分)C 13.(10 分)(1)(5 分)谢果然派了骑兵携带金银珠宝玉器来贿赂龟兹国。班超埋伏着的士 兵进行拦击,把他们全杀了。(关键词 2 分,句意对 3 分) (2)(5 分)不惊动国内,不劳烦士兵;获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和好,统一不同民族人们 的思想。(关键词 2 分,句意对 3 分) 14.(3 分)C 15.(6 分)(1)内容表达:由惜花到伤己思家,拓展了写作的内容。(2)结构安排:由前两 联着力写风与花,转入写伤己与思家,由花及人,为尾联写忧世蓄势,使诗意起伏,富有张力。

(审核版)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审核版)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2020届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

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

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

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

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

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

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

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进而超越孤立的状态。

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

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

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

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肉体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

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

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原卷版)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原卷版)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第Ι卷(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2020年语文高考】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5月)语文.doc

【2020年语文高考】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5月)语文.doc

2020届福州市高中毕业班五月份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姓名准考证号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

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

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检测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文学创作的“轻”与“重”覃皓珺当代文坛的广阔的研究视域中,通俗文学的创作始终是一块野蛮生长的“文化飞地”,介于传统的文学话语和当下的商业趣味,不可忽视亦难以言喻,评论界对其关注有加,但仍旧存在争议性与滞后性。

所谓文学的“轻”与“重”,就我国通俗文学与纯文学而言,主要区别于题材、主题和读者群体三方面。

通俗文学题材较为轻逸,突出幻想、情感、科幻等元素,有阅读的趣味性、商业性;读者群体较为广泛、传播形式渠道多样。

而纯文学着重于现实主义和思想表达,主题较为深刻,同时文学性和思想性较强,发布渠道主要由纯文学期刊及出版社集册出版。

然而“轻”与“重”是否真的难以兼顾,文学的类型究竟又由谁来断言?事实上,即便通俗文学的畅销书作者们,其创作的目的虽与传统文学追求“经典化”的标准相距甚远,其文本的碎片化、趣味性和传媒属性也远胜于文学意义上的可读性,但却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与社会性讨论,其中必然有值得纯文学关注的关键元素。

而我国通俗文学多年来缺乏经典性,也显然急需符合该类型自我突破的要素出现。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读者手中的读物,更是创造一个时代文化风尚之航标。

由此而言,惟有回归作品和读者本身,才能理解孰轻孰重的本质。

突破通俗文学与主流传统文学的创作壁垒,还需反观类型之“轻”与主题之“重”的讨论,寻求彼此调和与发展的契机。

2020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精品)

2020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精品)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毎小题 3分)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及解析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及解析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Ι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2020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2020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2020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完卷^:150分钟;满分分)(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本试卷分第I卷(KI读题)和第U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1卷】至8页,第II卷9至1。

页。

垮生注意;】倍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匚的准考证弓、姓名填写在Wf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K丄粘貼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专试科Ir与彩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签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越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題共70分)一、现代文闻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阳读(本题共3小風9分)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Sa科学是我般病毒的决定吐力空,也是抗疣战斗取符肚利的茨有力Λ^o.仝西打赢疫情防扯的人氏战争、总•体战、徂击战,必鑽发禪科学的力量,让科甞可汐T穿疫檎防披仝过租。

历丸上•人矣战J⅛大灾大疫,⅛⅛不开科学的发展和技瑕的进步2不开科导的彷技却拨术◎支认漬炳索,才鉅战胜病#;科学防拉,才能有妓逼制病毒蔓足势头。

斷赶3石炎疫怙发生以来,从成功研发検洌试剂盒、快進分离出病#■毎株到不斷优亿椅床救治方案,从延快假期、错峰上班到林准JL工复产,从如何戟口罩、如何乘车到如何召幵会议・・・・・・一*列积圾进展和彷控成效,都馬不开有力的科研攻关,鸟不开科竽的防范扌片施。

痛奉传播有其规肆,般直规律、科学彷竝•就能降低疫情传播的半值•加違疫情的套减。

然而,•也凉少傲人在疫Mi&iird了阵脚•甚至我行我素。

他如有的足疫愣面箭搞•特珠”,摘聚会、⅛JL 堆、不戏口罩.祀咏控要忒当作耳旁凤;有的听佶再古.玻一生用上It息左右,信奉所谓“靠喝茶、吃大蒜预防”,左至“喝漂白粉消弄”,丧失了庭本的科学楠种;冇的不去和枇认谋病4.VrX就是雨,提介处于恐哄、焦農、拉忧殆负面情蜡之中i还有的片询夸大危机,对特定人許一徉敌也,不能正确对褊发热病人。

诸如此类,不仅不利于遇制疫情芟延•逢会形哺和干'⅛l⅛⅛o 疵松障技是一场总体拔,也是一项复杂的系城工程O无论是做好痰卅监测、椰空用警、陆技,还是做到早发现、早扌n告、早隔髙、早治疔,祁兀可能单純依弃人工来完成,必顼借妙现仪弦息技术。

2020福建省高三毕业班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试题(含答题)

2020福建省高三毕业班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试题(含答题)

2020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照。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历史、红色文化符号与红色文化意义的有机统一体,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

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红色文化精神。

在近百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积累了内涵丰富、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红色文化精神,诸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

这些红色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已融汇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如总结红色文化精神,保护红色文化遗迹,搜集红色文化遗存,建设红色文化场馆,出版红色文化书籍,组织大型纪念活动,开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拍摄红色文化影视作品,等等。

现在,这一切已经构成了一个红色文化的传承系统,成为当代中国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红色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红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文化精神分离上,导致红色文化精神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

有的将红色文化符号形式化,忽略红色文化意义。

一些作品把红色文化符号高大全化,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一些抗日神剧中的英雄形象,完全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成为无所不能的传奇,看似抬高而实际是损害了英雄形象。

有的将红色文化低俗化,贬低了红色文化意义。

2020届福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已纠错)

2020届福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已纠错)

2019年福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练习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毎小题 3分)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Ι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

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

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

C.“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

D.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是论述传统思维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前提。

B.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C.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在思维观念上是一以贯之的。

B.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特征中整体思维的理念。

C.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

D.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也可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稳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消除矛盾、化解危机,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治理的大课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其中“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的行动主张直接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治理难题。

目前,中国正通过一系列举措将理念落实为现实行动,以自己的实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展现中国大国担当,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谭星宇《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经济》)材料二: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的首次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嫦娥四号任务引入了德国、瑞典、沙特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开辟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的新范式。

这些国际合作载荷将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数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过去十年,中国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提供22万幅卫星图像,约8000景卫星图像在成员国得到应用,促进了亚太区域科研、灾难监测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中国利用优势资源,服务航天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学位教育,为各成员国培养青年英才;中国提出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倡议,并在第一届高峰论坛期间与各成员国共同发布《北京宣言》,以提升各成员国航天基础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快速响应能力、产业驱动能力和互联互通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嫦娥四号”月背探索记》、张克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亚太空间合作页献中国力量》等)材料三: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是中国能源开发一次历史性突破,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每立方米的可冰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是等量常规天然气的1.43倍,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炭、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

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攻坚克难获得成功,依赖于“中国理论”的创新。

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峻介绍说,我国在全球率先建立了可燃冰“两期三型”成矿理论,创立可燃冰“三相控制”开采理论,应用于试采模拟和实施方案制定,确保了试采过程安全可控。

“低渗粉砂质储层水合物矿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广泛分布,很多国家对可燃冰有强烈需求。

我们现在掌握了这一技术,将来可以进行技术输出,有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资源、能源问题,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和融合。

”邱海峻说。

(摘编自吴涛、张旭东《我国可燃冰资源可用百年以上》) 材料四:新世纪以来,能源、环境、气候变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而中国倡导的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能源国际共享,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目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体系。

在核电研究方面,作为四代核电技术的高温气冷堆是一种近乎理想的安全的核反应堆,业内人士将其称为“固有安全性”。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作义指出:“关于第四代核能技术,国际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只做到方案研究,而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际建造电站的。

2018年10月31日,由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承建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出厂验收,标志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难题已全面攻克。

对此,哈电重装董事长王守革自豪地说:“这台高温气冷堆核电蒸汽发生器的研制成功,从设计、材料、工艺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创新,为我国核电在‘一带一路’中顺利走出去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摘编自王璐、左翰嫡《全球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已完成》,韩维正《低头有勇气抬头靠实力》)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国与国关系,内容涵盖了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其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

B. “鹊桥”中继星把接收到的地面站的遥控指令通过前向链路转发给着陆器、巡视器,再经由返向链路把收到的数据以不同的频段转发到地面站。

C. 向全世界开放航天数据,中国这一举措不仅能帮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升航天科技实力,还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D. “可燃冰”开采和高温气冷堆研制是我国对“坚持绿色低碳”行动主张的具体落实,其技术输出有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治理难题,要有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清晰认识,也要有相应的实践,在这两方面,中国都作出了表率。

B. 无论是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还是倡导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都说明中国具有全球治理开放合作的大格局和大国担当的精神品质。

C. 在航天科技、可燃冰开采和核电站建设等领域,中国虽然起步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但都能凭借自主创新全面赶超,取得令人自豪的世界一流业绩。

D. 海域可燃冰的开采理论和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发成果,都能使我国占领新能源研发技术高地,为推动全球能源消费革命和完善全球治理创造条件。

6. 未来,我国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为全球治理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伏击(节选)徐贵祥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

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