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补问题

合集下载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草原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对策。

一、实施困境分析1.政策执行不到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虽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有些地方政府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草原区域广阔,监管困难,导致一些草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不够到位。

2.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当前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主要集中在补助养殖业发展和草原生态修复方面,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其他相关行为,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3.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政府对草原生态保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草原生态保护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现有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足以满足草原生态保护的需求,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受到限制。

4.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受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目前我国的草原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损害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制裁,无法形成有效的震慑效果,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二、优化对策提出1.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为了解决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督导,对违反相关政策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约束。

三、优化对策的推进1.加强宣传和教育对于草原生态保护的政策、法规、奖励机制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

《2024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

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草原,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锡林郭勒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原生态区,其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当地草原生态补偿的推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二、锡林郭勒盟草原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部,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

这里的草原不仅是牧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锡林郭勒盟草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草原退化、沙化等。

三、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现状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

在锡林郭勒盟,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工程、草畜平衡政策等措施,对草原进行了一定的生态补偿。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草原退化的速度,提高了牧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四、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问题1. 补偿机制不完善:当前的生态补偿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未能全面覆盖所有需要保护的区域和群体。

2.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投入,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3. 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地区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存在资金滥用、挪用等现象。

(二)原因1. 制度设计不够科学: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和评估机制,导致政策实施效果不佳。

2. 资金来源单一:目前生态补偿资金主要依赖政府投入,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3. 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地区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不够,导致牧民对政策了解不足,同时执行力度不够也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五、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的改进策略(一)完善政策制度1.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生态补偿政策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内容和方向。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建议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建议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生物多样性
等生态服务功能,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02
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
草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其生态环境变化不仅影响当地气候,
还可能对全球生态安全产生影响。
限制旅游规模
控制草原生态旅游的规模和游客 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 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游客接待能力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强草原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接待 能力。
建设生态旅游设施
在旅游规划中,注重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如生态厕所、生态垃圾桶 等,确保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遵守环保规定。
污染加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企业和 工厂向草原排放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草原生态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
应对措施
推广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降低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环境 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排放导致大气污染,影响草原生态系统 的空气质量。
土壤污染
工业废弃物排放导致土壤污染,影响草原生态系 统的土壤质量和利用。
03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制定科学合理的放牧计划
合理确定载畜量
根据草原的生态条件和生产能力,科学确定草原的载畜量,避免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季节性轮牧
实行季节性轮牧,将草原分为不同的放牧区域,按照季节和草场特 点进行轮流放牧,提高草原利用效率。

草原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草原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草原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快草原生态修复,需要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工程,保障草地资源科学有效的规划和利用。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新疆吉木乃县草原生态修复的现状,然后论述了生态修复过程中所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草原生态修复;存在问题;对策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有着广袤的草地资源,草地在当地草原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全新历史时期,需要我们认识到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结合以往生态修复中的经验和问题,因地制宜的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草地资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好的推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1吉木乃县草原生态修复现状新疆吉木乃县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建设,围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环境质量改善及生态修复三大类22项指标,吉木乃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共10项(热菜项目2项、凉菜项目8项),总投资50785.31万元(治理资金15600万元,非治理资金35185.31万元),已完成投资34346.7万元。

其中:2019年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5项(热菜1项,凉菜4项),完成投资11032.9万元;2020年复工续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5项(热菜1项,凉菜4项),完成投资23313.8元;2020年计划新开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5项(其中热菜1项,凉菜4项),计划投资16438.61元。

重点抓好喀拉苏水源工程(吉木乃、布尔津、哈巴河三县生态屏障水源工程)、乌拉斯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及中水回用等项目;围绕生态修复实施3个项目,草原石城生态修复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等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建议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建议
•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畜 牧业发展,实施轮牧、休牧制度,减轻草原放牧压力;加强外来物种监 管,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积极开展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提高草原 生态系统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
04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与措施
合理规划草原利用
轮牧制度
建立科学的轮牧制度,合理规 划草原的放牧时间和强度,避
草原分布在我国多个省份,但分布不均,部分地区草原面积较大,而另一些地 区则较少。
草原物种多样性
丰富度高
草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包括多种草本植物、灌木、哺乳动物 、鸟类等。
特异性突出
草原中的一些物种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生态价值,如野生双峰驼、藏羚羊等,是 生态保护的重点对象。
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 题及建议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与措施
01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草原面积及分布
草原面积广阔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占地面积广阔,是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 重要基础。
分布不均
优良牧草引进
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 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的生 产力和抗逆性。
生物措施
采用生物措施,如种植绿 肥、接种有益微生物等, 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草原 生态恢复。
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与参与程度
生态教育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教育, 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价值 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参与式管理
鼓励公众参与草原生态保 护和管理,如成立草原保 护志愿者组织,开展草原 保护宣传活动等。
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Z h i f u j i n g y a n草原在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超载放牧和保护力度不够等因素,青海省草原出现了退化的问题,草原可利用面积逐步减少,生态功能也逐步退化,与之相应的农牧民就业的渠道变得狭窄,经济收入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草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牧民增收,国家针对青海省等几个主要的草原牧区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此来促进草原生态加快恢复,促进农牧民的持续增收。

补奖机制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解决策略,进而发挥出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一、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青海省有着365万公顷的天然草原,可利用草原面积为316万公顷,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基地。

在春冬季草原面积大约为159万公顷,夏秋季大约有157万公顷。

境内草原主要在青南牧区、环青海湖、柴达米盆地。

青海省草原有着复杂且多样的草地类型,主要以天然草地为主,人工草地面积非常小。

草原中的牧草种类比较简单,但由于其光能资源丰富、牧草的生长和营养都比较丰富。

据相关统计分析,近些年来草原出现了退化、草场的沙漠化面积扩大等问题。

而形成该问题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导致。

草原中的自然草场资源是有限的,但是由于畜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扩大的畜牧量超出了草场的承载力,草原生态压力加大,逐步导致草原呈现荒漠化的问题。

特别在一些沙质的草原当中,由于植被低矮地表经常裸露于外面,而无节制的放牧使得地表遭受牲畜践踏,在风蚀的加持下使得草原荒漠化问题愈加严重。

植被是草原环境中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一些农牧民环保意识不高对植被肆意破坏、经常砍伐树木等问题导致土地的荒漠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草场生长带的可持续发展。

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禁牧区划分难禁牧是恢复草原草场退化情况的基本措施,但是由于放牧是养殖户解决喂牛饲草等问题的主要方式,禁牧区域的划分成为难题。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成效与完善建议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成效与完善建议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成效与完善建议摘要: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是牧民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牧业生产、牧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问题;完善建议一、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补奖政策实施以来,政策措施及管理方式不断优化,但由于草原管理与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加之机构改革,补奖政策的实施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率。

1、草牧业发展模式相对落后,降低了政策实施效果。

因草牧业转型发展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后续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仍以追求养殖数量为主,人工饲草地和棚圈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良种推广体系尚不完善,农牧结合、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尚未建立。

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畜牧业对草原资源的高度依赖,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降低了保护草原生态及提高农牧民收入的政策效果。

2、草原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影响政策落实的准确性。

目前政策实施面积仍基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全国草地资源调查的数据,因调查数据已距今较久,与当前区域及实际面积有所不同。

补贴政策已实施多年,部分禁牧区植被已恢复到可解禁标准;同时,由于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划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草畜平衡区,如三江源、祁连山等国家生态公园已转为禁牧区。

由于缺乏这些基础数据,政策实施过程未能及时调整实施区域及面积,影响了政策实施的准确性。

3、政策工作经费不足,影响了政策的实施进度。

补奖政策的实施需核实大量牧民信息,同时需开展宣传引导、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培训等大量辅助工作。

政策实施的地区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财力有限,特别是政策覆盖了很多贫困县,脱贫任务重,无资金用于支付政策落实费用。

机构改革前,补奖政策绩效奖励资金的30%用于政策实施和基础工作。

机构改革后,绩效奖励资金划转林草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在执行政策时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人员培训等难以顺利开展或进展缓慢。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草原生态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鼓励草原保护者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本文将就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实施困境1. 资金不足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但目前政府的财政投入并不足够。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实际补助金额不足以覆盖草原保护者的成本,使得草原保护者缺乏积极性。

2. 补助发放不及时由于政府层级较多、部门繁多,导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到位时间不一致,有的地方年底才能拿到补助,严重影响了草原保护者的积极性。

3. 缺乏监督与评估当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导致一些草原保护者虚报虚假信息,甚至存在骗补行为,使得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二、优化对策1.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财政投入,确保各项补助发放到位。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体系,确保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 简化审批流程相关部门应该简化补助申请审批流程,缩短补助发放周期,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草原保护者能够及时收到应得的补助。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加大对虚报虚假行为的监督力度,确保补助资金的有效使用。

4.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草原保护者的贡献给予合理的认可和奖励,激发草原保护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发挥市场化作用引导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形成多元化的保护模式,提高生态保护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6. 完善法制保障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顺利实施和执行,为草原保护者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现状及对策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现状及对策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现状及对策摘要: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为干扰严重、草畜平衡失调等原因,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草原补奖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通过对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农牧民给予经济补助和奖励,激发农牧民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文章在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以期为草原补奖政策更好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现状;建议与对策1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的效果1.1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草原补奖政策促进了草原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增强了农牧民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降低草原植被的退化程度,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国家实行了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封育措施。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草原植被的恢复和增长,提高了草原质量和生产力。

根据监测数据,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1年的51%增加到2022年的近57%,鲜草产量达到了12亿吨。

这些成果不仅有利于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水土保持,还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

同时,该政策也引导农牧民树立科学合理的草原利用观念,主动参与草原管理和监督,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共赢的良好局面。

1.2 多数牧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草原补奖政策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和福利,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自2011年开始执行这项政策,国家共投入了超过1500亿元的经费,使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人均每年补奖资金为700元,户均每年转移性收入提高了近1500元。

这些资金不仅可以帮助农牧民减轻因禁牧或减畜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发展其他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同时,该政策还为农牧民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服务,有效地保障了农牧民的基本权益[1]。

1.3 社会效益明显,民族团结稳定草原补奖政策促进了草原牧区的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增进了各族群众的团结和凝聚力。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为了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退化。

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1.1 资金管理不规范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导致资金使用不到位,无法发挥最大效益。

有的地方政府将补偿资金挪作他用,以致没有用于草原生态保护。

而一些接收补偿资金的单位也存在资金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造成了浪费。

1.2 补偿标准不合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不够合理,以致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有的地方将补偿标准单一化,没有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给予区别对待,导致一些地区的保护意愿不足。

1.3 监管不到位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到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监管意识、监管手段和监管措施,导致了资金管理不规范、补偿标准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

1.4 缺乏长期机制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还缺乏长期机制的建立,一些地方对于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护和管理没有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导致了一些单纯的短期性行为。

二、解决对策2.1 规范资金管理针对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方面,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确保补偿资金用于草原生态保护。

对于接收补偿资金的单位也要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制度,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

2.2 合理制定补偿标准为了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草原生态保护,应当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及草原生态保护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异,采取差异化的补偿政策,让补偿标准更具有激励作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1. 引言1.1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重要性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气候、保持水源、保护土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被引入。

这一机制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可以有效减少草原退化的速度,保障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仅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提升草原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还可以激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社会的绿色发展。

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2 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实施情况1.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目前,对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补偿措施的执行不够到位,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和浪费现象。

2. 资金分配不合理: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中,由于资金来源和分配机制不够清晰和公正,导致一些草原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补偿资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了一定的困难。

3. 补偿标准不够明确:对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和程序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存在一定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影响了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1. 建立监督机制来保证补偿措施的执行,加强对补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审查,确保补偿措施的有效执行。

2. 建立公平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明确资金来源和分配原则,确保各地草原都能公平分享补偿资金,提高草原生态保护的整体效果。

3. 明确补偿标准,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建立起完善的补偿机制和程序,使补偿工作更加规范和透明。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草原生态保护是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我国已经建立了多种补助奖励机制,以激励草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

当前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从实施困境和优化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施困境1. 资金来源不足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由于财政预算有限,导致草原生态保护的资金来源不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草原生态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

2. 资金分配不合理现有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资金分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一方面是存在着地区差异性,一些地区的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而一些贫困地区的草原生态保护却面临较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是存在一定的bürokratik yapıları, die dazu führen könnten, dass bestimmte Gelder nicht effizient genutzt werden.3. 评估指标不够科学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的评估指标较为简单粗暴,没有充分考虑到草原生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评估指标的不科学性可能导致一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同时也可能给一些不合规行为留下漏洞。

4. 监督管理不到位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补助奖励资金的使用和绩效评价执行不力,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二、优化对策1. 多渠道筹措资金为了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可以探索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如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生态产品的贸易和销售等方式,以增加草原生态保护的资金来源。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旨在激励草原保护和恢复工作。

然而,该机制在实施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优化对策。

一方面,当前的补助奖励机制存在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

例如,有些地方的奖励标准较低,难以达到激励作用;有些地方则存在补助资金分配不公、违规操作等现象,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难以获得应有的奖励。

此外,当前的奖励机制更多地关注草原面积,而忽视了草原生态质量的改善,这也给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另一方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实施上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实施中存在不到位、不严格的问题,导致补助资金难以真正落实到生态保护工作中,甚至被一些人员滥用。

此外,有些企业和个人也存在违规操作、利用漏洞等问题,影响了生态保护的效果和社会效益。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优化对策:一是优化补助奖励机制的结构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草原生态保护评估和监测体系,确保奖励力度与生态保护成效相匹配。

同时,加强对专业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评估,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质量考核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奖励的实效性。

二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和追踪,实行资金专户管理,建立追溯机制和问责机制,防止资金滥用和挪用。

同时,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督和检查,加强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三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促进全民参与生态保护。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和素质。

同时,通过组织草原保护志愿者、开展社区生态保护活动等形式,促进民间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实现社会共治。

综上所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优化对策需要在政策设计、管理实践、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加强工作,实现政策目标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草原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众多生态服务功能,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威胁和挑战。

为了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资金分配不合理。

在一些地区,存在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有的地方存在地方政府挪用资金、农牧民收到的补奖不符合实际付出的问题,导致资金流向不清晰,使用效率低下。

2.缺乏监管机制。

由于草原地区较为偏远,监管力度不够,容易出现资金管理混乱、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

3.政策实施不到位。

一些地区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不到位,导致补奖对象不明确,草原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4.缺乏草原生态保护意识。

一些农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生态破坏行为频发。

二、解决对策1.完善资金分配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奖资金分配机制,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公平,使补奖资金得到最大的保护和利用效益。

2.加强监管力度。

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规范资金使用行为,防止资金流向不明或挪用等情况的发生。

3.完善政策实施机制。

建立健全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执行和管理机制,明确补奖对象和范围,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4.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牧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

三、结语通过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可以发现,草原生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牧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草原生态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草原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问题1. 资金管理不规范: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出现了资金管理不规范的情况,部分资金被挪用或浪费。

2. 补偿标准不公平: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贡献不同的地区和个人得到的补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不公平现象严重。

3. 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处理。

二、解决对策1. 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资金使用审批和监督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审计和监督,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 制定统一的补偿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和个人对草原生态保护所做的贡献,制定统一的补偿标准,保证补偿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避免因补偿不公平导致的纠纷和不满情绪。

3.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规范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实施,严格查处违规行为。

三、结语草原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就能有效解决现存的问题,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草原资源,促进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情况汇报与建议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情况汇报与建议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情况汇报与建议1. 前言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政府在2003年推出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本文旨在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汇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概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国家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采取的措施。

根据政策,草原主要分为二类:生态保护草原和生态建设草原。

生态保护草原指生态环境较好的草原,主要是靠生态保护来进行维护。

生态建设草原则是需要进行人工介入的草原,主要是靠人工进行保护和恢复。

根据草原的分类和保护情况,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

补助的内容主要有建设和运行补助、保护补助和管理补助。

建设和运行补助是为草原生态管理者提供支持,包括草原植被改良和旱地草地旋耕等方面。

保护补助是为地方政府和牧民提供支持,包括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放牧管理等方面。

管理补助是为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包括草原管理机构建设、生态环境监督等方面。

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情况3.1 生态保护草原情况生态保护草原是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重点保护对象,生态保护草原的面积和质量是衡量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草原生态系统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生态保护草原面积有所增加。

2010年,生态保护草原总面积达到1.2亿公顷,2018年达到1.3亿公顷,总面积增加了8.3%。

然而,研究发现,草原覆盖度和草原生产力仍然存在下降趋势。

这一现象表明,尽管政府在生态保护草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仍然存在问题。

3.2 生态建设草原情况草原生态建设主要是针对草原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的草原,采取适当的人工手段进行保护和恢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生态建设草原面积逐年增加。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及几点建议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及几点建议
时 、直接 发放 到牧 民手 中。 1 . 4 财 务 管理情 况
1 松潘 县 落实 草原 生态 补奖 机制 政策情 况
1 . 1 基 本 情 况
松 潘 县 草 原 生态 补 奖 政 策 覆 盖 全 县 2 5个 乡 镇 , 1 4 3个行 政 村 ,禁 牧 1 0万 公 顷 ,草 畜 平 衡 1 9 . 2 4万
C A O Y E Y U X U M U
务 , 达 不 到建设 质量 标准 ,缩 短 了基 础设 施 的有效 使 用年 限 。
4 . 2 配套 资金 不足
2 . 1 强化 目标 责任 补 奖 政 策 实行 目标 、任 务 、责 任 、资 金 “ 四 到
乡” 。 乡镇人 民政府 是 实施 补 奖政 策 的责 任 主体 、工
《 松 潘 县 草 原 防 火 目标 管 理 责 任 书 》 、 《 松潘 县 村 级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4 — 0 9
草管 员草 原 防火 目标管 理考 核 办法 》 。
6 0
草 业 与畜 牧 2 o 1 5 年 第 3 期总 第 2 2 o 期
2 实施 及 管理情 况
( 区 )全 面建 立草 原 生态 保 护补 助 奖励 机 制 ,促 进 牧
专 门负责 补奖 政 策 的落 实 推 进 和监 督 管 理 工 作 。形 成 统 一 组 织 领 导 、统 一 协 调 指 挥 、统 一 推 进 实 施 、 统 一 监督 管 理 、统 一 考 核 评 价 的 领 导 机制 和工 作 格
制定 出 台 《 松 潘 县 草 原 生 态保 护 补 助 奖 励 政 策
禁 牧 、草 畜平 衡验 收 办法 》 、 《 松 潘县 草 原 生态 保 护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长,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把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为了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之一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该机制的实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将对这些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对策。

困境一:补助资金分配不合理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资金分配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专家和政策制定者认为,目前的补助资金分配存在于不合理的地方,往往主要关注于大规模生态灾难的预警和应急。

然而,对于一些较小的灾难事件,政府并未给予足够的资金的投入,导致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难以开展,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草原地区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优化对策:政府应该着重优化补助资金的分配体系,将资金投放的重点放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干扰的草原区域。

此外,政府应该制定更加详细的权益激励机制,优先支持通过新技术手段、新模式、新方法等推动草原保护工作的合作伙伴和草原保护投资者。

困境二:奖励标准单一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奖励标准过于单一的问题。

目前,奖励标准主要是根据草原面积、植被覆盖度、草地用途等因素来进行测算,很少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草原生态环境产生的质量差异,从而可能会降低奖励标准的普适性和适用性。

优化对策:政府应该在制定奖励标准的时候,综合考虑不同草原地区的实际生态质量差异,合理测算奖励的金额,并对草原保护的成本和风险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估。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对草原保护工作的参与度和对草原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困境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困境。

由于政府监督的不足,导致一些地区的草原保护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并存在着腐败和不当行为,这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的生态破坏程度。

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草原生态保护是我国独特的生态工程之一,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草原生态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就草原生态保护的现状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第三大草原,草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草原资源非常丰富。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正面临较大的威胁。

一方面,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了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草原面临水资源减少、草原草食动物数量下降的困境。

存在问题方面,草原生态保护仍然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机制。

因为我国草原分布广阔,种类繁多,监管难度较大,且存在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导致一些非法开发、破坏行为屡禁不止。

其次是草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利益,人们常常选择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破坏问题愈发突出。

再次,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弱,草原生态保护缺乏社会参与度。

很多人对于草原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认知不足,容易忽视自己的行为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可以改善草原生态保护的状况。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

采取科学的管理规划,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草原环境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重罚,形成有效的合力,确保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生态旅游业、草原畜牧业等与草原生态相协调的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积极探索适合草原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模式。

此外,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公众参与形式,如宣传教育、科普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知度,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我国草原是全球最大的草原之一,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生态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状目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加大了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推进了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

在草原保护地建设方面,全国建立了69个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和465个省级草原自然保护区,以及一批国家级草原公园和森林公园。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草原退化问题严重。

因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导致草原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原土壤质量变差。

2.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草原生态系统由于气候、土地、植被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容易失去平衡,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乱砍乱伐、非法捕猎等违法行为严重。

这些行为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我们建议:1.加强对草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草原保护的投入,通过加强对草原的监管和治理,确保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2.加强科学研究。

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规律,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政府需要加强对非法捕猎、乱砍乱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者进行惩罚,从而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4.加强教育宣传。

我们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大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草原生态保护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我国有60亿亩草原,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0左右,居世界第二位,是国土面积的1/5,是我国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

由于我国牧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据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草原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中,草场退化面积达20亿亩,占荒漠化地区草场面积的59.6%,致使养羊的数量每年减少5000多万只。

草原地区的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草原承载力超支,这一观点主要源于美国的草原学家克莱门兹(Clements 1916)的植物演替模型理论。

自1950年以来,我国草原人口增加了1倍多,草地牲畜增加了3倍多,草地面积却不断减少,20世纪90年代,每头草地牲畜占有的草地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60%~70%。

而现在,全国草地平均超载量约40%,部分地区超载量大于100%。

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得草原不堪重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急剧恶化。

相反,新中国成立后38年间支援牧业的总资金为87.4亿元,占牧业产值的1.6%,产出与投入之差十分巨大。

因此,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是确保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必要保证。

1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1.1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概念草原的生态补偿不像森林、矿产资源或者流域那样有相对明确的生态资源的生产者与受益者,可以在消费者和受益者之间补偿。

生态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

李文华[1]将其归纳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和生态功能的补偿,即对损坏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以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生态功能的补偿,即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激励公共产品的足额供应;通过制度变迁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的一种经济制度。

费世民等[2]则认为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有三种观点,即为了控制生态破坏、遏制资源衰竭而征收的费用以及类似生态效益补偿的资源补偿费。

一般而言,所谓生态系补偿是指自然资源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对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其目的是支持和鼓励生态脆弱地区更多承担保护生态环境责任,而非过高经济发展责任。

因此,所谓草原生态补偿,即指草原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草原资源过程中,对草原资源的所有权人或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其目的是支持和鼓励草原地区更多承担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责任,而不是过高发展经济责任。

1.2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必要性草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社会各界开始反思草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模式。

当可持续发展成为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运行的思想被全世界认同后,在生态伦理学、自然权利论、资源承载力等理念的影响下,生态补偿的思想开始萌发。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资源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其目的是调动生态建设者的积极性,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的综合体[3]。

国际上为了解决各国普遍存在且日益紧张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育之间的矛盾,将科学问题与政策的可行性紧密结合起来而进行的区域性综合生态评价,建立生态补偿的综合管理机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态补偿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并付诸实践。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塞尼卡和陶希格提出了从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考虑补偿问题的补偿发展论,认为当生态环境成为“稀缺物品”时,在使用环境和资源时就必须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作为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补偿。

此后,美、英等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有关立法活动,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进行法律规制。

在环境保护政策上市场、政府财政及经济政策应发挥互补性作用,有助于防止环境恶化[4]。

自20世纪90年代生态补偿政策引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后,在区域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与实践[5-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由于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严重短缺,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扭曲。

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对草地生态系统开发利用与保育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近20年来国内外在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机制、政策和应用广度与深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并在各界逐步形成了共识,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2 现状目前我国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王欧[7]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通过对退牧还草项目的实证分析,探讨建立与完善退牧还草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与措施。

白宏兵[5]系统地论述草原生态环境价值补偿制度的概念,对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价值补偿制度的意义和该项制度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陈佐忠[9]对草原生态补偿原则、对象以及资金来源进行了探讨。

程秀丽[10]对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建立的背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分析,系统阐述了建立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张志民等[11]通过对我国草原退化现状和草原与森林生态价值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建立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张志民等[12]从研究草地的价值贡献和我国草地严重的退化与沙化现状出发,分析了进行草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原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原则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朱立博等[13]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阐述草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建立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及补偿资金的估算标准。

张培栋[14]对西部地区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3 存在的问题目前针对草地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内外其他系统生态补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草地生态补偿的内涵、补偿原则、依据、标准和模式等方面的一些定性描述性研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3.1 草原生态补偿立法不足,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近年来,在草地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建设方面,虽然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如我国出台了《草原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与草原生态保护有关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都没有制定规范的生态补偿制度,草原生态补偿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

另外,有对生态补偿主体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定,也没有对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定,仅限于原则性的规定,致使各利益相关者在草地生态保护方面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不明确。

由于立法滞后,致使对草原的利用和开发缺乏补偿依据;由于缺乏法律的支持,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不能及时供给;由于政出多门,在草原管理上,没有一部权威、公正的法律来规范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管理的混乱和困难。

3.2 草原生态补偿方式过于单一,致使补偿资金匮乏生态补偿方式是生态补偿制度的中心环节,体现着补偿者与被补偿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生态补偿由直接补偿与间接补偿两种方式构成。

直接补偿是指生态利益享受者基于协议等直接对经济利益或其他权益受限者进行补偿,主要是以金钱给付的方式;进行间接补偿是指补偿者对被补偿者的补偿是通过各级政府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补偿者的补偿资金通过一定途径流入到各级政府财政,而各级政府再通过一定途径将此部分补偿转移给被补偿者。

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方式主要是间接补偿。

例如:2010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起到2015年,在内蒙古、新疆等8个主要草原畜牧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财政每年拿出130多亿元进行草原生态补偿。

但是,在此之前,国家对草原的投入远远不足,按照内蒙古全区草原生态建设的实际需求,每年至少需要50亿元右。

但实际上每年投入的总额只有7亿~8亿元,缺口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而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则多采用直接和间接的补偿方式,如美国的补偿资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政府承担大部分的资金投入;二是由生态受益区的政府和居民向做出环境贡献的地区的居民进行货币补偿。

德国生态补偿的资金支出主要是横向转移支付,即由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进行转移支付,以改变地区间利益格局,实现地区间的均衡。

生态补偿方式过于单一既不利于补偿资金高效及时到位,同时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3.3 草原产权不明晰,影响了草原生态的建设和补偿措施的落实从古至今,我国的草原都未曾建立过明确、有效的产权制度,也从未对人类的经济行为有过有效的约束。

人们在草原放牧、垦荒毋需付费,从草原中得到收益归属个人,而给草原造成损失则由全社会共担。

在这样的体制下,草原生态功能退化就在所难免了。

由于草原产权都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且中央和地方各级资源管理部门对草原的管理分割交叉,致使经常出现国家对草原的所有权空置,集体对草原的处分权虚置,牧民对草原的使用权更是时常被剥夺。

比如,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旗的大面积草原被开垦,就与当地牧民的草原使用权“虚置”有关。

再比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在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清理非牧民占用牧区草场使用权流转的意见》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截止到2003年底,全盟仍有832处牧场被非牧民所占用,面积达52.2万平方公里,饲养牲畜756万羊单位。

这些事例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牧场的产权关系不明晰。

如果草原产权明晰,让牧民成为草原的真正权利主体,他们就会自觉地参与草原生态建设。

反之,一切靠政府管理草原,通过诸如立法、立规和设置禁牧区、轮牧区等方式对草原进行生态补偿,就会与牧民利益产生冲突,加之政府与牧民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监督牧民的成本就会很高,草原生态补偿就不能落到实处,草原生态建设更是步履维艰。

3.4 草原生态补偿标准低,且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目前,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最大难点就是草原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

我国草原生态服务的受益范围和受益人群,既带有地方性,也带有全国性,而受益地区和受益人群并未为此支付费用,使得“谁使用、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不能得到真正落实,补偿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资金不足,补偿标准低,生态补偿停留在“输血”状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4 建议建立草地生态补偿机制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维护生态屏障安全、增加牧民收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公平与社会公正的重要经济手段。

虽然生态补偿思想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我国草地分布广泛,在国家生态屏障安全和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针对不同区域草地生态补偿的机制和补偿标准的确定还不完善,可操作性较差,未来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现行的草地生态补偿相关政策不是以生态补偿为目标而设计的,带有比较强烈的部门色彩,缺乏利益相关方的充分参与,资金使用没有真正体现生态补偿的概念和涵义,需开展针对草地生态系统特点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建立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牧民三位一体生态补偿的机制,提出高寒草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补偿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