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_高二作文
三国演义官渡之争作文
三国演义官渡之争作文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官渡之战的故事。
曹操非常厉害,他有许多士兵,还有很多谋士。
袁绍也很厉害,他的士兵比曹操多很多,武器也很多。
我不但很喜欢曹操,还因为他比较聪明。
他用计谋战胜了袁绍,还烧掉了袁绍的粮草。
袁绍的士兵没得吃,都饿着,最后只得主动投诚。
曹操真厉害,他很聪明,像我的爸爸一样,总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我还记得老师说,官渡之战是关键的一战,曹操赢了官渡之战,就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很厉害吧!
当然了,我感觉袁绍也很可怜,他明知道自己比曹操没有钱,也有更多人,为什么还输了?我好像听说他有点儿伤心,虽说他很坏,但他也是个父亲呢!
书上的画尤其好看,一幅画画的是官渡之战,红色的火焰燃烧了起来,士兵们在战斗,黑烟滚滚,好壮美!我真想亲眼看看当时的场景,一定很震撼!
以后我要多读书,也要多学习历史,这样我才能像曹操一样聪明,将来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的喜爱。
其中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看点,它展现了曹操和刘备两位历史上的名将在官渡之地的一场生死较量,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智谋和勇气。
读完官渡之战,我深感震撼,对于这段历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役,也是曹操和刘备两位主要角色之间的一场生死较量。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大军占据了优势地形,而刘备则凭借着智谋和勇气,与曹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和刘备都展现出了他们的智谋和勇气,他们的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的,而每一次战斗都是生死攸关的。
在这场战斗中,曹操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兵力优势,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刘备则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读完官渡之战,我对于曹操和刘备这两位历史上的名将有了更深的认识。
曹操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决断力的人,他在战场上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制定出最合适的战略,并且能够迅速做出决定,这使他在战场上总是能够占据上风。
而刘备则是一个非常勇敢和有担当的人,他在战场上总是能够冷静应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使他在战场上也总是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这两位历史上的名将在官渡之战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让我深感震撼和敬佩。
官渡之战也让我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那个时代,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战争中,智慧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和刘备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让我深感敬佩。
这段历史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在战争中展现出智慧和勇气,才能够取得胜利。
这段历史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在战争中展现出智慧和勇气,才能够取得胜利。
总之,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看点,它展现了曹操和刘备两位历史上的名将在官渡之地的一场生死较量,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智谋和勇气。
《官渡之战》读后感(精选12篇)
《官渡之战》读后感(精选12篇)《官渡之战》读后感篇1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
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
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
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
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
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
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
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
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
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
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
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
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
三国演义官渡之争作文
三国演义官渡之争作文
曹操,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他,他可厉害了!他就像个大英雄,跟着他走的士兵,战胜了袁绍,真的太棒了!袁绍呀,他有很多兵,还很狂妄,但是一直赢不了曹操。
我最喜欢的战役就是官渡之战,曹操的计谋真让人赞佩!他利用粮草,还用火攻,袁绍的士兵都慌了阵脚,然后还被活捉了!曹操的士兵可英勇无敌了,他们在战场上拼力杀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官渡之战后,曹操就像一匹黑马,突围而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非常喜欢看曹操的上阵杀敌,那真太精彩了!他就像一个会变魔术的魔法师,每次都能用计谋打败敌人。
但,我不得不承认曹操好像有点坏,他在打起仗来的时候,会用一些很狡猾的招数,有时候会对敌人很不公平。
可是,我又很佩服他,他确实很厉害!
官渡之战的画面,在我脑海里挥散不去,我仿佛看见了曹操亲自带领士兵冲锋陷阵,他们个个勇猛无比,最终取得了胜利!那场面真的太壮观了!。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你会写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篇1)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任拿一本阅读都让人赏心悦目。
《三国演义》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闲来随意翻看一两回都会感慨万分、回味无穷。
感叹历史现在和将来的各类人物都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想想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逼皇帝禅让帝位给自己,成就自己一番帝业,到最后,后辈子孙也受到当初的待遇,辛苦得的天下拱手相让于司马炎,成就晋国一通天下,可谓是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不知曹操地下有知,做何感想?刘备,编草鞋出身,无非占了一个汉皇朝的宗亲,找到几个好兄弟:关羽、张飞、马超、赵子龙、黄忠,一个好军师,一路带着老百姓逃命,一路哭,最后在四川落脚,成就一个蜀国。
在三国里面蜀国最弱,但是评价却最好。
可以说刘备是玩弄权术的顶尖高手,看看赵子龙万军之中救出刘禅,刘备一把把自己的孩子扔到万军之中,明知道肯定有人接,肯定死不了,但是,这一举动,却得到所有将士的拥护:自己服侍的君主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大将而不管自己孩子死活的人;另,在白帝城,战败后托孤,对诸葛亮说,刘禅可以扶则扶之,不可扶则废之,君可代之,害的诸葛亮从此没有二心的辅佐明知道不是皇帝那块料的刘禅,六出岐山,七擒七纵孟获,写下《后出师表》,到最后搞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重义,在和大哥失去联系时候,曹操接纳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一斗银,下马一斗金,送赤兔马给他,但是,留不住,一有刘备消息,关羽连闯五关,连曹操派人来通知放行的都赶不上,却赔上六员大将;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候,关羽放曹操一马,还却以前的人情,成为性情中人的楷模,历史留名的英雄。
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看完三国演义,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吗?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的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等一系列的故事。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篇1)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还让我知道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朝廷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起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除掉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他们打的赢了就打,打不赢的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后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知道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来是张飞和刘备汇合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杀死了。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病死了,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些贪官被抓,我真高兴,想到后来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死的时候又是多么怀念。
想想现在的我们,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很心痛,战争连老百姓都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各种计谋,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常有短,总的来说,读了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篇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题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知道这首词是明朝才子杨慎为哪本书写的吗?对,就是《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句,你可别小看它,就凭这句话,已经为整本书做足了铺垫。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只有大一统才能结束这种不安定的局面。
纵观三国人物,真正有智谋又有实力解决这种分裂局面的只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而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局面的重要战役就是官渡之战,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曹操兵少,贵在速战;袁绍,粮草充足,兵多将广,将士数量差不多是曹操的五倍。
所以,袁绍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
曹操虽兵少,但兵士以一挡百,三军用命;袁绍虽将广,但军心涣散,各怀鬼胎。
而且最大的败笔是袁绍不听谋士之言,居然派喜欢喝酒的淳于琼守乌巢之粮。
淳于琼自视甚高,眼中只有喝酒,根本没有把守护粮草的事情放在心上。
而许攸得不到袁绍的重用,一气之下投靠了曹操,毕竟他和曹操曾是就旧相识。
许攸的到来,曹操激动地连鞋都没顾得上穿就出帐迎接,许攸感动之余献计:派兵五千突袭乌巢屯粮之所,粮草不济,袁军必败!曹操采用许攸之计,派兵假扮袁绍部下蒋奇的部队,赚开了乌巢大寨之门,冲杀而入,淳于琼部队没有丝毫准备,混乱间死伤众多,粮草也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
乌巢一役之后,袁军内乱四起,很快曹操就消灭了袁绍主力部队,不仅得到了谋士许攸,猛将张郃和高览,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官渡之战告诉我们,在敌强我弱之时未必会败,调动一切有利资源,统筹规划,果敢执行,有信心,有勇气就有取得胜利得可能!另外,当别人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时候,要冷静思考合理采用,不能一意孤行,要做到用人不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实力。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困难很强大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官渡之战的启示,以历史为鉴可以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困难,不犯袁绍那样的错误,无论对手是谁,无论什么困难,都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妄自菲薄,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定有成功的方法等待我们去找出来!。
官渡之战读后感
官渡之战读后感官渡之战,这场发生在东汉末年的著名战役,一直以来都让我心潮澎湃。
想象一下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
曹操和袁绍,两位乱世中的巨头,在官渡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决定天下局势的生死较量。
说起这场战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的谋略和决断。
他在兵力、资源都远远逊于袁绍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
那时候的曹操,就像是一个在狂风巨浪中掌舵的船长,虽然面对着几乎要将他吞噬的风暴,但他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坚定和果敢。
袁绍呢,手握重兵,粮草充足,看起来占尽了优势。
可他这个人呐,刚愎自用,听不进谋士的良言。
他的手下不乏有智谋之士,比如田丰、沮授,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
可袁绍呢,觉得自己了不起,根本不把这些建议当回事。
结果呢,大好的局势被他自己一点点地给葬送了。
我还记得书中描述的一个细节,曹操这边粮草都快没了,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
这时候的曹操心里也着急啊,可他没有乱了阵脚。
他一方面安抚士兵,给大家鼓劲;另一方面,派出间谍去打探袁绍那边的情况。
你说这曹操得多聪明,多沉得住气。
而袁绍那边,士兵们虽然吃喝不愁,但军纪涣散。
将领们之间互相猜忌,都想着为自己捞好处。
有一次,袁绍居然因为一点小事就大骂自己的谋士,搞得人心惶惶。
再说说战场上的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
双方的士兵们呐喊着冲向对方,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胆战心惊。
曹操的军队虽然人数少,但个个都勇猛无比,抱着必死的决心战斗。
有一个小卒子,我印象特别深。
他个子不高,瘦瘦的,但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
在冲锋的时候,他被敌人砍了一刀,胳膊上鲜血直流,可他咬着牙,继续往前冲,最后硬是把对方的一个将领给拉下马,同归于尽了。
这场战役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从此,曹操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回过头来想想,官渡之战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更是许多宝贵的启示。
比如说,不能骄傲自大,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困难面前不能轻易放弃,要勇敢地去拼搏。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_高中作文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感谢您的阅读!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
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
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
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
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
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
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
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
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
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
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
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
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3篇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3篇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3篇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其中的一篇“赤壁之战”。
这篇文章选自罗贯中的着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孙,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
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蒋干去送诈降书。
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的八十万大军还敌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吗?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周瑜的连环计,再是信了蒋干的诈降书。
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周瑜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前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们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孔明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2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齐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构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
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终,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官渡之战》读后感
《官渡之战》读后感第一篇:《官渡之战》读后感《官渡之战》读后感袁绍知道曹操拉拢孙权对付自己,就率领七十万兵马去讨伐曹操,曹操只率领七万人马去迎敌。
曹操兵少粮少,就想速战速决,结果第一次交战就大败,曹操之后率兵守在官渡。
曹操派人到许昌催粮,结果被许攸抓住了。
许攸知道曹军粮草没了,就献计让袁绍趁机去攻打曹操,必胜。
结果袁绍知道学友曾跟曹操有感情,就不信任他,许攸见袁绍不信他,就投奔了曹操。
许攸给曹操献计,烧毁袁绍的粮草,袁军不战自乱,全无斗志四处逃乱,袁绍发誓要跟曹操决一雌雄,曹操采取十面埋伏的计谋,兵分十路,杀得袁绍大败而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袁绍七十万人马怎么会败给曹操的七万人马?许攸抓住曹操的使者,本来是攻打曹操的良机,但是袁绍不相信许攸,从而失去了好机会。
曹操相信了许攸的计谋,反败为胜。
该相信别人的时候要相信别人,但是袁绍这时候即使后悔,已经晚了,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
我以后做事不光想前面该怎么做,也要想想做完一件事的后果是怎么样。
第二篇:官渡之战分析官渡之战分析这是一次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大决战,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又是一个让人思考、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
袁绍人多势众,曹操兵少将寡,然而曹操的军队却以一当十,大败袁绍。
那么曹操是如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呢?这一场战争的过程究竟怎样?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虽然在各路诸侯的联合镇压之下失败了,但是东汉王朝的统治地位也摇摇欲坠,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
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的过程中,华北地区,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逐渐壮大起来。
官渡之战读后感
官渡之战读后感官渡之战,一场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战役,每次想起都让我心潮澎湃。
这场战役发生在东汉末年,是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的生死对决。
那时候,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方势力都想在这乱世中称霸一方。
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看起来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而曹操呢,相比之下兵力和粮草都显得捉襟见肘。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当我深入去了解这场战役的细节时,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在决战前夕,曹操的军营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焦虑,毕竟面对袁绍那强大的兵力,谁心里能有底呢?曹操在营帐中来回踱步,他的眼神坚定却又透着一丝担忧。
他深知这一战的艰难,但他更明白,如果退缩,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急匆匆地跑进来,带来了袁绍最新的军事部署。
曹操听着探子的汇报,眉头紧皱。
他立刻召集了手下的谋士们商议对策。
荀彧、郭嘉等人围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人主张坚守,有人建议主动出击,一时间众说纷纭。
曹操静静地听着,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思考着每一种方案的利弊。
最终,曹操拍板决定,采用郭嘉的计谋,派出一支奇兵去偷袭袁绍的粮草大营。
这可是一招险棋啊!但曹操就是有这样的胆略和决断力。
这支奇兵在夜色的掩护下出发了。
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袁绍的巡逻部队,一路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士兵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被发现。
当他们终于接近袁绍的粮草大营时,发现防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密。
原来,袁绍自恃兵力雄厚,根本没把曹操的偷袭放在眼里,这给了曹操的奇兵可乘之机。
随着一声令下,曹军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袁绍的粮草大营。
一时间,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
袁绍的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惊慌失措,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曹军顺利地烧毁了袁绍的大量粮草,这一烧,可把袁绍的军心给烧乱了。
没有了充足的粮草供应,袁绍的大军顿时陷入了困境。
士兵们开始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而曹操这边则士气大振,趁机发起了全面进攻。
官渡之战读后感
官渡之战读后感《官渡之战》是一本较为经典的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
全书虽然以历史为背景,但是主要是以虚构人物曹操、袁绍、刘备为主线,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交流展示了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历史事件。
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良多,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智慧的卓越。
首先,我被书中描写的刘备形象所震撼。
刘备是我心目中一个伟大而又令人敬佩的人物。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不断修身养性,为人正直,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人感到他乃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在官渡之战中,他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定力,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冲动,这种坚守和追求真正令人敬佩。
他不仅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也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他在战争中屡屡取得胜利,不仅是因为智商高、勇武,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了解自己和敌人的人心。
他能够善于运用人才,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打造出一支凝聚力极强的队伍。
正是因为他的智慧和才能,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而曹操则是一个极具野心和雄心壮志的人物。
他虽然出身平凡,但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他坚持貌似苍龙实际江淮,以文治武功治理各地,在政治上稳定了百姓的生活,在军事上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为中国历史上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然而,他的野心却也是令人诧异的。
他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毫不畏惧地追求自己的权力,甚至愿意与人斗智。
他的过于聪明反而使自己失去了真正的朋友,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正所谓高高在上,孤独无依。
袁绍则是一个典型的富甲一方的地主。
他出身豪杰之家,衣袄银钩、酒腹肉脑,威风凛凛。
然而他却不善于用人,遇到困难就会犹豫不决,缺少一个坚定的决心。
而面对曹操的进攻,他则是盛气凌人,耍威风,欺我们无人,这种自以为是和冷漠使得他的统治变得薄弱,他的部下和群众对他也失去了信心,最终导致了他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
通过阅读《官渡之战》,我深刻认识到了领导者的重要性。
一个合适的领导者能够汇聚人心,带领团队取得胜利,而一个不合适的领导者则可能导致团队的失败。
读官渡之战有感
读官渡之战有感官渡之战,那可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啊!曹操和袁绍,这两位大佬在官渡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较量。
你想想,就好比两个超级厉害的武林高手,站在山顶上准备一决高下,那场面得有多刺激!袁绍呢,那可是兵强马壮啊,手底下的人马多得跟蚂蚁似的。
他就好像一个拥有巨大宝藏的财主,觉得自己稳赢。
可曹操呢,人家虽然兵力没那么多,但脑子好用啊!就像一个机灵的小猴子,总能找到巧妙的办法。
战争一开始,袁绍这边是气势汹汹啊,那架势,仿佛一下子就能把曹操给吞了。
可曹操是谁呀,他多狡猾呀!他不跟袁绍硬拼,而是玩起了战术。
就像下象棋一样,一步步地布局,等着袁绍掉进他的陷阱。
袁绍手底下有那么多能人志士,可他却不会用,这不就好比拿着一把宝剑却不知道怎么挥舞嘛!而曹操呢,把自己手下的人用得那叫一个恰到好处,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
这就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配合默契,进攻防守都有条不紊。
官渡之战中有很多精彩的瞬间。
比如说曹操奇袭乌巢,这一招可真是太绝了!就好像在对手不注意的时候,突然给了他一拳,打得袁绍晕头转向。
还有曹操在战场上的决断,那真叫一个果断,该冲的时候绝不退缩,该守的时候稳如泰山。
这场战争对于曹操来说,那可是意义重大啊!要是输了,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曹魏天下了。
但他就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硬是在这场看似不可能赢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想想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有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就像曹操面对袁绍那样,实力悬殊。
但官渡之战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智慧,有勇气,有决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能光看眼前的困难,要学会像曹操一样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想想看,如果曹操当初因为袁绍强大就退缩了,那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也一样,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啊!要敢于挑战,敢于拼搏,说不定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官渡之战”的胜利呢!官渡之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能低头,要勇往直前。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的读后感五百字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的读后感五百字英文版Reflections on the Battle of Guandu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 historical novel by Luo Guanzhong, provides a vivid account of the wars, intrigues, and hero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Among the many battles described, the Battle of Guandu stands out as a pivotal moment, not only in the novel but also in historical records.The battle took place in 200 AD between the forces of Cao Cao and Yuan Shuai, two powerful warlords seeking to control northern China. Cao Cao, known for his strategic genius and ruthless determination, faced a seemingly impossible task as his army was outnumbered and outgunned by Yuan Shuai's formidable forces.What makes this battle remarkable is not just the scale of the conflict but also the intricat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both sides. Cao Cao's use of spies, deception, and surprise attacks i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His decision to burn his own ships to feign retreat and lure Yuan Shuai's army into a trap displays his boldness and cunning.The outcome of the battle was a resounding victory for Cao Cao, who went on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of the Wei dynasty, one of the three major states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The Battle of Guandu, therefore, marks a turning point in Chinese history, signifying the rise of Cao Cao 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Reading about the Battle of Guandu, I am struck by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intricate machinations of power politics. The story reminds us that success often hinges on more than just military might; it requires strategy, courage, and a keen understanding of one's enemies. Cao Cao's victory isnot just a testament to his military prowess but also to his astuteness in reading people and situations.Moreover, the battle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cost of war and the sacrifices made by soldiers and civilians alike. The carnage and destruction left in the wake of the conflict are a stark reminder of the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of war.In conclusion, the Battle of Guandu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not just a historical event; it is a narrative that speaks to us about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nature, the challenges of leadership,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war. It is a story that continues to resonate with readers today, more than 1800 years after it took place.中文版《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的读后感《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生动描绘了三国时期战争、权谋与英雄辈出的历史画卷。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400字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the epic narrative of the Battle of Guandu in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 am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intricate strategies and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is pivotal battle.The clash between Cao Cao and Yuan Shao is not merely a confrontation of military forces but a duel of wits and a test of character.The genius of Cao Cao is evident in his ability to secure victory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His strategic acumen, particularly i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terrain and the element of surprise, demonstrates his prowess as a brilliant military mind.The cunning plan to attack the granaries of Yuan Shao and the subsequent defeat of the seemingly invincible Yuan Shao army showcases Cao Cao"s audacity and resourcefulness.Moreover, the Battle of Guandu reveals the political and ethical complexities of the era.The shifting alliances and betrayals highlight the fragility of trust and loyalty in a time of chaos.It"s a stark reminder that in the game of thrones, even the closest of friends can become the deadliest of foes.This battle is not just about triumph and defeat; it’s a lesson in statecraft and the art of leadership.It teaches us that success is not solely dependent on military might but also on the wisdom ofcommanders and the unity of their forces."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reminds us that history is shaped not just by the blade of a sword but also by the decisions of men.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我深感其策略之精妙与这场战役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_13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想跟大家聊聊袁绍这个人。
在这次大战中,袁绍手下有七十万大军,而曹操只有七万士兵。
可以说,这场战对袁绍来说,打赢简直是太轻松了。
从人数看肯定能赢,但是他为什么还是被打败了呢?这还得怪他自己。
他虽然成就了一方霸业,但是到后来脑子糊涂了,有谋士不用,有建议不听。
谋士许攸进谏,田丰进谏,沮授进谏,他都不听。
谋士田丰也曾进谏,告诉袁绍不要大兴出兵,结果袁绍把他关进了囚狱。
许攸在官渡之战时知道曹操缺粮,想让袁绍兵派两路,一路去正面交战,一路偷袭曹操大本营,这样曹军必败。
然而袁绍不但不听还想把许攸杀了。
当然还有沮授,夜观天象知道定有不测之祸,就让袁绍守好粮库,袁绍还是不听。
结果曹操把粮库给烧了,军心大乱,能跑得了呀!曹军越战越勇,袁绍七十万大军死的死、伤的伤,最后被七万曹军打得七零八落。
在逃亡中,袁绍气得吐血!分析了袁绍后,我发现他一样的毛病不听劝。
当然这也包括我。
我就是不太听老妈的话,总是自作主张。
老妈见我做完了作业,便叫我整理好书包,然而我基本不听。
因为不听劝,我老是会忘带了东西,最后不仅要打电话请家里人送,还要挨一顿批。
简直就是自讨没趣。
所以呀,我们不能像袁绍一样,别人的建议要多听取,不然就会落得不好的后果!《三国演义》读后感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每个角色刻画的都栩栩如生,一场场动魄的战争,让我手不释卷。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故事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再现了以刘备、曹操、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国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许多英雄人物让我敬佩不已,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重情重义,侠肝义胆:诸葛亮巧用“空城计”足智多谋。
"桃园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经典故事一直让我回味。
【实用】2021-官渡之战的读后感
官渡之战的读后感篇一:官渡之战引发的思考官渡之战引发的思考--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确立了他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地位;而拥兵自重的袁绍却一败涂地,为什么实力强大的袁绍反遭失败?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袁绍集团:1、战争的不正义:沮授和田丰反对袁绍发动这场战争。
2、指挥失误:a: 曹操栖息白马的时候,他不守白马去救延津,中了曹操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是一误。
曹操以退为进,拉长他的补给线,袁绍上当受骗,挺进官渡.b: 许攸建议袁绍出奇兵突袭许都,劫持天子,袁绍不采纳. c: 曹操奇袭乌巢的时候,袁绍不派重兵救乌巢,听信郭图的建议,派重兵攻官渡,丢了乌巢.d: 曹操决定打刘备的时候,这个时候田丰是建议袁绍袭击曹操的,袁绍说什么呢?你看我这个小儿子正生病呢,发高烧,打什么仗啊?3、用人不当a: 谋士:田丰、许攸。
忠臣:审配、逢纪。
统率:颜良、文丑。
田丰:考虑问题、做出判断都很对,但脾气太硬,老是顶撞上级,老顶撞上级的人是没有哪个领导会喜欢的,所以他的正确的建议不会被袁绍采纳。
许攸:鬼点子很多的,但很贪婪。
审配:忠诚度很高,但想问题很狭隘,考虑不周全。
逢纪:忠诚度高,但很霸道。
b:袁绍对人才的态度:袁绍用人的很简单,凭一时兴起,谁拍他马屁他高兴,谁提意见他讨厌谁。
田丰不断地提些建设性的意见,却下了大狱,沮授也不断地提意见,却把他冷落在一旁。
袁绍喜欢郭图这样会拍马屁、阿谀奉承的人。
袁绍不清楚自己的手下每个人都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哪些长处、哪些短处,不能扬长避短、知人善任。
4、家庭状况: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中子袁熙,小子袁尚,袁绍喜欢袁尚,因为袁尚长得漂亮,于是决定立袁尚为接班人。
三个儿子一个外甥,他就把他这四州分了,把小儿子袁尚留在自己身边住在冀州,然后剩下的三个州一个州派一个人去,袁谭,袁熙,高干是个外甥。
沮授又反对,如果一个人拿到手,大家都不抢了。
你现在这个做法等于是把这个兔子放到十字路口来了,能不窝里斗吗?袁绍不听,结果他死了以后他的长子袁谭和他的三子袁尚两个人就打起来了,他的谋士也分裂成两派,自相残杀。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一)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这个故事,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好像我也被卷入了这次以少胜多的大战。
在官渡时袁绍的谋士徐攸抓获了一名传信人,是向许都传信催粮草的,这显然是个挫败曹军的大好机会,徐攸让袁绍趁曹营空虚之时将其一网打尽。
可袁绍不肯,并认为是徐攸骗他,因为袁绍听信了其他谋士的闲话,认为徐攸是曹操的同窗,是在陷害他,还想把徐攸治罪,许攸只好连夜赶到了曹营。
当我读完了这一句话的时候,为之叹息:“袁绍这个不识人才,没有计谋的将领错过了多好的机会啊!”而曹操与袁绍不同,曹操当知道故友徐攸来投降的时候,正在床上睡觉,高兴得连鞋子也没穿,就跑出来迎接。
许攸献计奇袭乌巢,成了曹操取胜的关键事件。
这充分的说明,曹操识人才,怪不得当时那么多人才慕名而去曹操的身边。
最后因为袁绍的守军疏忽了敌军的军队,粮库被烧,袁绍的军队因此大败,曹操成了这次大战的获胜者,吞并了袁绍所占领的地区。
那些文武官就像战车上的武器和动力系统一样,缺一不可啊!袁绍不懂计谋,不识人才,最后文武官都一一离去,才到了如此田地。
袁绍真是自作自受!《官渡之战》读书笔记500字五篇(二)东汉末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在公元200年二月,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派沮授为监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
他先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企图诱曹军离开官渡,然后一举消灭之。
这时,曹操早已领兵来到官渡,听说白马被围,给于去救。
曹操先派一支人马到达黄河,假装要渡河,袁绍听到消息后,急忙派大兵阻拦。
曹操趁机带轻骑兵突袭白马。
等曹操到了离白马十里之地,颜良才发现急忙仓促应战,被曹军先锋———暂降曹操,急于立功离去的关羽所斩杀。
读《官渡之战》有感
读《官渡之战》有感今天,我看完了《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袁绍向曹操宣战,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袁绍多次失利,七十万大军只有八百士兵逃了出去,最终被曹操击败。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经常怀疑别人谋反,可是看完了官渡之战,我觉得袁绍比曹操疑心更重。
因为在出征之前,文臣田丰认为曹操军队兵力强大,建议袁绍以小股兵力不停骚扰、进攻,便于大获全胜。
但袁绍不听,以为他要谋反,反而把他关进大牢。
后来沮授劝他和曹操打消耗战,因为曹操粮草不多。
袁绍以为沮授是害他,就把他也关进了大牢。
接着,许攸又出了一条很好的计谋。
但袁绍知道他和曹操以前是好朋友,以为他私通敌方,又要杀了他,没办法,许攸就投靠了曹操。
其实,在这一战中袁绍还怀疑过很多人,不过就这三件事足以证明袁绍很多疑。
多疑是一件不好的事,会伤害到很多无辜的人。
联想《官渡之战》中的袁绍,我又想到了明朝的朱元璋。
朱元璋一直觉得跟随他的那些老臣有可能把他当过乞丐的事说出去,他怕天下人耻笑,于是他就要除掉那些忠诚的老臣。
他把老臣们全部召集到酒楼里喝酒,然后自己跑出来,把搂烧了,所有的老臣都被他害死。
了解了袁绍和朱元璋的故事,我认为多疑是不好的,人与人之间还是应该多一点信任,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就做到了这一点。
啊,世界上第一个灯泡制造出来了!爱迪生要选一名助手把灯泡送到储藏室去。
爱迪生挑了一名助手去送。
这名助手看着这个新奇的玩意儿,怕一不小心把它摔碎了,结果一紧张,就真的把灯泡摔碎了。
但爱迪生并没有责怪他。
又费了几天几夜的时间,第二个灯泡又造好了。
爱迪生又让那位助理送。
那位助理有些过意不去,怕再把灯泡摔碎了。
爱迪生对他说:“没关系,我信任你。
”于是,助手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信任,人与人之间多点信任,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
----金文博
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
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
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
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
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
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
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
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
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
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
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
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
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
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
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
我们做人就要像曹操这样胸怀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宽广,而不能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从近代来看,我们的周总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为之而奋斗终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一言以蔽之,人的一生不能虚度,要奋斗自己的人身,就像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们只有立下远大理想,
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付出一切,年华才不会虚度。
二○○九年五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