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升五年级阅读理解学生讲义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说明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二)阅读技巧一、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首先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这大多可根据说明文的题目得知。
比如《鲸》这篇说明文,从题目我们就能得知它要说明的对象是鲸。
接着我们要认真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要仔细揣摩关键句(包括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向子),从而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比如,《鲸》的开篇就写出了鲸的大:“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还有段落中心向,“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进一步说明了鲸是“哺乳动物”。
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述)一一分(具体)一一总(概述)”式、“总一一一一分”式、“分一一一一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会采用必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較、分类别、列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一要看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三要将说明对象的特点与说明方法联系起来,什么样的事物适合使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分析才透初、扎实。
比如,《鲸》中讲到“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猎那么重”。
这句话送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清楚、直观地写出了鲸的“大”,语言朴实、简洁、准确。
鲸是生活中不常见且非常特殊的动物,它的“大”往往是人们不可触摸与具体感知的,因而文章中多处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所说明的事物更形象、直观、具体。
因为说明对象的不同,也有许多说明文除了使用常见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练外,还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如《松鼠》一文在介绍松鼠的外形时是这样描写的:“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部编版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5 写作手法及写作顺序(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05 写作手法及写作顺序【方法技巧】★写作手法: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衬托: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抑扬:通俗地说,就是褒贬。
“抑”对应贬,即批判、贬损;“扬”对应褒,即赞美、褒扬。
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以小见大: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
这些小材料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却可以“点石成金”,体现出“大道理”,起到“四两搏千斤”的作用。
托物言志: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好恶爱憎的情感,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
“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为完毕。
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直接抒发个人感情,表达个人感知。
(胸臆:胸腔,内心,引申为心意。
)它的好处就是给予读者真情实感,使读者感觉亲切自然,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引发读者的同感和共鸣。
借景抒情: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写作顺序:顺叙(作用:使叙事条理清晰、脉络清楚,令人印象深刻。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强艺术效果。
)插叙(作用:①补充交代xx情节,照应上文,解开悬念;②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③为下文xx情节作铺垫;④突出文章中心、主题。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云峰观日出云峰山日出是云峰山的两大名景之一。
为了观日出,老师领着我们披着星斗,登上了云峰山顶。
虽然是夏季,但山顶仍然是凉风习习。
【精品】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景状物类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培训机构专用)
写景状物类阅读(一)在语文课本和课外阅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介绍、描述类文章。
这些文章有的是描写自然现象(如风、雨、雪)、地理环境(如森林、高山)、名胜古迹(如故宫、大雁塔)的,我们称为写景类文章。
学校课文中写景类文章一般分为三类?一是游记,写的是巡游过程中所看到的景物;二是生活中的自然景物,描绘雨、雷、电等;三是人们生活周边的景物。
有的是状物类文章。
“状物”的“状”是陈述或描摹的意思,“物”包括的面很广,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动物,如马、牛、羊等;一类是植物,如花、草、树等;还有一类是静物,如书、文具、闹钟等。
写景状物类文章,其诗意盎然的语言特色、共性鲜亮的对象特点、自然率真的情感流露,是语文阅读中一道独具韵味的风景线。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初读文章,读懂文章写了什么首先把文章通读一遍,想一想文章大体上写了什么,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还是描写名胜古迹的;是描写植物的,还是描写动物的。
有了初步的印象,阅读时就可以依据不同类别、不同特点接受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如《草虫的部落》描写“我”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的奇异世界;《白鹭》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材的精致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二、细读文章,思考文章是怎样写的接着,要细致地阅读文章,理解重点词语,读懂每一句话,把文章所写景物或状物的特点和写作的挨次弄明白。
写景类的文章,一般来说,作者经常接受以下几种挨次来写:1.按时间变化的挨次来写。
2.按空间位置变化的挨次来写,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
3.按观看的先后挨次来写。
状物类文章,一般来说,作者经常会接受从总述到分述,或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挨次来写。
写景,关键还要能抓住系物的特征,用生动的笔墨表现出它们的深刻内涵,才能使文章真实感人。
状物类文章假如写动物,一般抓住动物的外形、动态、生活习性等;假如写植物,一般抓在它的外形、颜色味道等;假如写静物,一般抓住它的样子、结构、用途等。
三、品读文章,积累文中的美丽词句对于优秀的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值得我们学习。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事类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写事类阅读(二)答题点拨一、划分段落: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记事的文章,我们要搞清楚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并依此将文章分段。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我们这要把事情一件件分割。
2.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福的那部分内容,把这部分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法。
3.标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有的还有空行标志。
二、归纳段意: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我们可以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借助法。
借助段落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我们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联法。
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我们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标题追溯法。
对一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四、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叙事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或情感(包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采用这样的句式:本文记叙了……的事情(事迹、经过、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专题训练半吨煤我念初二的时候,每月的零用钱是5元,即使是在物价便(biàn piá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培训机构专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对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应用广泛,实用性强。
比如,我们买到一种药品,会配有药品说明书,不能读懂这份说明书,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我们出门旅游,要能读懂手中的地图才不会迷路;在商场刷卡后,要能看懂文字和数据结合的凭证单才能知道自己手里的消费金额。
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能能力之一。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此类文本呢?一、提取关键信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在于提取关键信息。
一个非连续性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处于图表中,或隐藏在某些数据里;而且,在诸多的信息中又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
首先要全面、仔细地阅读,再根据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进行筛选和整合,从中提取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一则售楼广告,可能有许多描述这个楼盘绿化如何美丽、设施如何先进之类的语句,但关键信息应是地段和价格。
二、理清信息关联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是信息碎片化,只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联,才能准确理解文本。
比如某班学生1~8月份课外阅读量折线统计图,6月份读书最少,2、8月份读书最多,3、4、5月份比较稳定。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从这些关联中进一步思考,从而找到比较合理的课外阅读建议。
三、尝试简单推论在提取关键信息、理清信息关联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整合信息,进行简单的推论。
比如由“家”和“冢”两个字组成的漫画。
从两个字形里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信息:“家”是港湾,象征着温暖幸福;“冢”是坟墓,象征着毁灭、死亡等。
“家”是怎样变成“家”的呢?从将“家”字头上的点设计成水滴这一关键信息找出关联:“家”头上的“一滴水”没了,就变成了“冢”,从而推论出漫画主题: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答题点拨一、解读图表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
它能综合考查学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做出评价等诸多能力。
四年级升五年级阅读理解学生讲义
1、标题的作用:2、动词的作用:3、修辞的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引用: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例题:这题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1)对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的……特点(2)象征:使文章立意深远,意蕴深刻(3)伏笔:对将要出现的……做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5、“某一段起了什么作用?”(1)开头的作用:(2)此段在文中的作用:(3)结尾的作用:课堂练习《尊严高于一切》1914年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小镇上的人们给流亡者送去饭食,他们个个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来有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当镇长杰克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年轻人问:“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大叔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暗淡下来,说;“那我便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要等你吃过饭,我才给你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活儿,等做完了你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杰克大叔想了一会儿道;“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那个年轻人便十分认真地给他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大叔便站起来;“好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
”说完,就将食物递给那个年轻人。
后来,那个年轻人留下来在杰克大叔的庄园干活,成为一把好手。
杰克大叔对别人说:‘别看他一无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果然不出所料,二十年后,那个年轻人真的成为亿万富翁,他就是世界上有名的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哈默在穷困潦倒之际仍然自尊、自立的精神赢得了别人的尊敬,也维护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事类阅读(二)-人教部编()(培训)
写事类阅读(二)答题点拨一、划分段落: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记事的文章,我们要搞清楚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并依此将文章分段。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我们这要把事情一件件分割。
2.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福的那部分内容,把这部分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法。
3.标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有的还有空行标志。
二、归纳段意: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我们可以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借助法。
借助段落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我们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联法。
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我们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标题追溯法。
对一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依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四、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叙事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或情感(包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采用这样的句式:本文记叙了……的事情(事迹、经过、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专项训练半吨煤我念初二的时候,每月的零用钱是5元,即使是在物价便(biàn piá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部编版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4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 04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方法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
2、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3、句子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心里、情感、观点等)【典型例题】例: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来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起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这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
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然后轻轻地把蜡烛吹灭。
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
可是那个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蕊重新点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站起来,一边端着烛台一边往门口走。
中尉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
她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
蜡烛起来越短,马上灾难就要来临。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问题】(3)第五自然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
(4)把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并说说哪一种说法更好为什么?【答案】(3)敌人发现这份绝密的情报(4)你不能用蜡烛。
原来的反问句用得好,因为这样能使语气得到加强,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解析】(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知识点专题12 课内阅读(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
专题12课内阅读✒一、写人记事文1.弄清记叙的要素,理清写作顺序,梳理文章线索。
2.分析和品味记叙文重点语句、关键词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划分记叙文段落层次,把握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写景状物文1.写景状物文章的描写顺序。
2.写景文章常用的结构方式: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等。
3.分析常用修辞手法在写景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4.结合重点词句,感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童话寓言1.要正确理解童话、寓言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等。
2.把握童话、寓言的比拟特征及所用的表现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童话、寓言蕴含的哲理和现实意义。
◆童话与寓言的异同:共同点:都是运用拟人或想象的手法虚构一个生动的故事。
不同点:童话重在表达一种情感,而寓言重在说明一个道理。
◆童话寓言的阅读:1.读——阅读时要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故事线索,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2.析——分析童话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是拟人,还是夸张,是对比,还是比喻,只有这样才能把动植物甚至一沙一石写活。
3.评——评论童话中的人和事,谈出你自己的体会。
从故事中走出来,走向现实生活,对生活中类似的人、事和理进行品评,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说明文1.能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对其进行概括。
2.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3.能准确判断语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根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解答语言赏析类题型。
✒五、课内阅读的要求第一是基础知识,如生字生词、语法、修辞等,这些知识是阅读理解文章的前提,必须首先解决。
第二是文章内容,包括主要内容(所写的人事物等)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第三是文章技巧,即文章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写作方法也不相同。
当然,即使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写作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
✒六、课内阅读的方法课内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懂得方法,即怎样进行课内阅读,对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课文的学习应该从读懂的那一刻开始,这就要从阅读方法说起。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人类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写人类文章(二)答题分拨:一、仔细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了解文章所写的来龙去脉是抓住文章中人物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
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类文章的关键。
二、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人类文章一般会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
在阅读时,准确掌握这些描写方法,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人物的个性和品质,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认真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专题训练(一)盲婶我家斜对面有一家馄饨店。
店主姓夏,因高度近视,人们戏称她为瞎婶。
瞎婶煮的馄饨鲜美无比,青花瓷碗里的虾米也别有滋味。
因而,尽管有时我多吃到了一两只馄饨,但我还会得寸进尺,要求瞎婶添加一小勺虾米。
星期天下午,我闲得发慌,揣了一个空瓶子,准备捉几只蜻蜓。
我蹑手蹑脚挨近一株玉米秆,上面停立着一只老虎蜻蜓。
可我的手指只抓到一片玉米叶子,老虎蜻蜓早就机敏地飞走了。
我紧追不舍,从一扇虚掩的院门钻了进去,却不见了老虎蜻蜓的踪影。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鱼腥香味,一只紫褐色的圆形支着一只白色纱布罩子,纱罩下面铺晒是一层白花花的小虾米。
小虾米勾起了我对泡泡馄饨、对虾米汤的美妙记忆。
我忍不住嚅动着两片嘴唇,吞咽着口水。
我转动脑袋,睁大双眼,警惕地东张西望。
当我确定四周无人时,便迅速把手伸进罩子下,抓了一撮虾米,迫不及待塞进嘴里。
虾米的尖嘴戳痛了舌头和上腭,我全然不顾,上下牙齿加快频率咀嚼着。
还没晒透的虾米,少了点松脆,多了点韧性,有点儿腥味,也有点儿甜糯的味儿。
虾米刚咽下喉咙,我不由自主又把手伸进了罩子……鬼使神差,一不做,二不休,我从口袋里掏出装小昆虫的空瓶子,快速旋开瓶盖,掀开窗纱罩子,抓了一把虾米往瓶子里灌……“吱呀——”就在这时,院里响起了一声清脆的声响。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景状物类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培训机构专用)
写景状物类阅读(二)答题点拨:一、读文本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圈画关键词或重点句子,做到心中清楚:1.每节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把握主要内容)2.为什么要写本文?(把握中心主旨)3.怎样来写本文的?(找线索、理清文章结构)二、找规律写景状物类文章,景因情生,物随情变,情景关系十分紧密。
作者选择的景物,一定包含了他内在的情感和感悟,即:写景状物——抒情(主旨)。
三、抓词句1.抓住体现内容、情感的句子,初读文章时就勾画出中心句、题旨句、概括句、议论句、抒情句;注意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总分取总,并列合并,层进取后,因果取果;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内容;透过文章内容,就可得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抓住概括景、物特点的词。
首先仔细审题,明确问题的指向;其次找到问题对应的文段,即答案所在区域;然后筛选相应信息,整合成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注意作答时尽可能使用文中词句。
四、析手法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如环境描写是为了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首句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并埋下伏笔;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时对号入座,并结合题目要求和文章内容。
五、品语言把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可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角度来分析和思考。
专题训练巩乃斯的马有一次我在新疆巩乃斯草原,碰上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
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
就在那场暴雨的冲击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
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
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人类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升五语⽂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类阅读(⼆)-⼈教部编版(含答案)写⼈类⽂章(⼆)答题分拨:⼀、仔细分析⽂章的来龙去脉了解⽂章所写的来龙去脉是抓住⽂章中⼈物性格特点和中⼼思想的基础。
⽂章中的任何⼈物特点都是在事情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章的中⼼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类⽂章的关键。
⼆、掌握⼈物描写的⽅法写⼈类⽂章⼀般会采⽤语⾔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理描写等⽅法来刻画⼈物。
在阅读时,准确掌握这些描写⽅法,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物的个性和品质,抓住⽂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认真品味⽂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学作品中对⼈物的动作、语⾔、神态、⼼理、外貌以及⾃然景观、场⾯⽓氛等细⼩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物性格、丰满⼈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具有重要作⽤。
⽣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阔的⽣活画⾯,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专题训练(⼀)盲婶我家斜对⾯有⼀家馄饨店。
店主姓夏,因⾼度近视,⼈们戏称她为瞎婶。
瞎婶煮的馄饨鲜美⽆⽐,青花瓷碗⾥的虾⽶也别有滋味。
因⽽,尽管有时我多吃到了⼀两只馄饨,但我还会得⼨进尺,要求瞎婶添加⼀⼩勺虾⽶。
星期天下午,我闲得发慌,揣了⼀个空瓶⼦,准备捉⼏只蜻蜓。
我蹑⼿蹑脚挨近⼀株⽟⽶秆,上⾯停⽴着⼀只⽼虎蜻蜓。
可我的⼿指只抓到⼀⽚⽟⽶叶⼦,⽼虎蜻蜓早就机敏地飞⾛了。
我紧追不舍,从⼀扇虚掩的院门钻了进去,却不见了⽼虎蜻蜓的踪影。
这时,我闻到了⼀股熟悉的鱼腥⾹味,⼀只紫褐⾊的圆形⽀着⼀只⽩⾊纱布罩⼦,纱罩下⾯铺晒是⼀层⽩花花的⼩虾⽶。
⼩虾⽶勾起了我对泡泡馄饨、对虾⽶汤的美妙记忆。
我忍不住嚅动着两⽚嘴唇,吞咽着⼝⽔。
我转动脑袋,睁⼤双眼,警惕地东张西望。
当我确定四周⽆⼈时,便迅速把⼿伸进罩⼦下,抓了⼀撮虾⽶,迫不及待塞进嘴⾥。
虾⽶的尖嘴戳痛了⾆头和上腭,我全然不顾,上下⽛齿加快频率咀嚼着。
还没晒透的虾⽶,少了点松脆,多了点韧性,有点⼉腥味,也有点⼉甜糯的味⼉。
【精品】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说明文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培训机构专用)
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它常依据肯定的要求,对事物的形态、性质、原理、特征、功能等做出说明。
说明文的中心鲜亮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精确生动。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肯定的学问性说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
怎样阅读说明文呢?一、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说明文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我们阅读时首先要弄清楚它介绍了什么,解释了什么,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也就基本读懂了这篇说明文。
二、抓住文章的条理说明文的表述有肯定的条理性,挨次清楚,层次分明。
说明或介绍事物的挨次分为时间挨次、空间挨次和规律挨次三种。
三、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深化浅出,通俗易懂,常借助一些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等来表达要介绍的事物的特点,把要介绍说明的对象具体化、生动化,使我们对事物的特点、作用有更清楚的生疏。
专题训练蚂蚁的世界不堵车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昆虫()(),人们处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忙劳碌碌的景象。
蚂蚁的视力很差,只能[辨别分辩]出十几厘米以内物体的简洁外形。
它们在自己的领地上生活,并不会阅读《交通指南》之类的书籍,却从来不会发生交通堵塞的状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科学家通过试验,最终找到了答案。
原来,蚂蚁拥有一种令人赞美的特殊本事,它们格外擅长[交换沟通]路况信息,从而保证同伴随时都知道四周道路的具体状况,使它们选择最佳的行走路线。
争辩人员首先在蚁巢四周摆放了一些蚂蚁宠爱吃的食物,然后在蚁巢和食物之间建立了一宽一窄两条通道。
不一会儿,食物吸引了大批蚂蚁赶来搬运。
一开头,蚂蚁随机地选择行走路线,较窄的那条通道很快就变得拥挤起来。
没过多久,怪事发生了。
一只从拥挤的窄路上返回蚁巢的蚂蚁,途中遇到了另一只迎面而来的同伴,前者会尽力将后者“顶”向另一条宽敞的通道。
假如路上没有遇到拥挤的麻烦,它就不会这么做。
后来,争辩人员又在食物和蚁巢之间建立了多条纵横交叉的通道。
小学英语四升五暑期讲义第12讲:阅读理解专项(学生版)
【进门测试】1、阅读短文,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正确的写”T”, 错误的写”F”Peter, John and Sam are good friends. They are in the same(相同的) class. They have eight subjects. They are English, Maths, Chinese, Music, Art, Computer Studies, Science and PE. They have five English lessons a week(一周). Pet er likes Science very much. It’s interesting. John likes Science, too. But Sam doesn’t like it. He likes English.( ) 1. Peter, John and Sam are in the same school.( ) 2. They have six subjects.( ) 3. They don’t have Music lessons.( ) 4. They have four English lessons a week( ) 5. Peter and John like English, but Sam likes Science.【多元导学】My school life【互动精讲】【知识梳理1】阅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一.阅读信息文中找。
小学阶段的阅读试题答案,基本都能在所给的阅读文中找到所需信息。
学生只需带着问题和关键词以寻读的方式,快速在文章中寻找所需信息,切记不可凭自己的想象,随心所欲地回答。
二.寻找信息的顺序性。
阅读文章后的若干试题,通常依据自上而下的顺序出题(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第一道题所需信息通常在文中的首段,学生只需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寻找,第二题的信息,则无需从文章的开始浏览,只要从第一个信息之后寻读即可,后面的题依次往下寻找。
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07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 07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技巧】1、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性格、形象、感情。
2、分析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
3、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的性格一般有其明显的共性,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爱深深“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
”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灵。
那时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
我迷恋甲壳虫乐队,于是剪了跟他们一样的发型,又配了一把上好的吉他,独缺音箱。
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建自己的乐队。
无奈之下,我只好向爸爸求助。
所以当爸爸的这句话刚出口,我立马想起了甲壳虫乐队的那首《失落者》,那首歌仿佛专为此而唱。
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
“咱们自己做!”他说。
自己做?我满心怀疑,但别无选择。
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是毫不足道的黏胶。
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
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要花功夫自己做呢?比赛的日子到了。
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
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有人问:“这个音箱是什么牌子的?是你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让我美梦成真。
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对我微笑。
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质不够流畅、华美。
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有改动)【问题】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为什么?【答案】喜欢,因为这位父亲的爱表现在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支持,他也愿意陪伴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活动中。
部编版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6 对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06 对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方法技巧】1、紧扣原文,概括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2、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例子。
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典型例题】例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把智慧用对地方有一对夫妻开了家烧酒店。
丈夫是个老实人,为人真诚、热情,制作的酒也好。
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酒店生意兴隆,常常是供不应求。
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夫妻俩便决定把挣来的钱投进去,再添置一台烧酒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酒的产量。
这样,一可满足顾客需求,二可增加收人,早日致富。
一个月以后,丈夫外出购买设备归来。
妻子一见丈夫,便高兴地说: “这几天,我可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诀。
”丈夫不解地说:“做生意靠的是信誉,除此还能有什么秘诀?”妻子听后,用手戳着丈夫的头,自作聪明地说:“你这榆木脑袋,现在谁还像你这样做生意!你知道吗?这几天我赚的钱比过去一个月挣的还多。
秘诀就是,我给酒里兑了水。
”丈夫一听,肺都要气炸了,他没想到,妻子竟然会往酒里兑水,一气之下就把屋内剩下的酒全部都倒掉了。
他知道妻子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而这又意味着什么。
从那以后,尽管丈夫想了许多办祛,竭力挽回妻子给酒店信誉所带来的损害,可“酒里兑水”这件事被顾客发现了,酒店的生意日渐冷清,最后不得不关门停业了。
(选自《中国少儿必读金典:哈佛家训》,天地出版社)【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把智慧用对地方”。
对了本文后,你觉得怎样才算把智慧用对地方呢?【答案】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如果用智慧去做坏事,往往只会事与愿违;只有讲究信誉和诚心,才是人生成功的秘诀。
【解析】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部编版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0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技巧】1、学会抓住重要人物及重要事件来概括。
2、按故事的发展进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
3、学会抓住文章的线索来概括。
4、根据题目来概括。
5、摘录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典型例题】例: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勇于“自责”的荷兰人①提起荷兰,我们不禁会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度:那里有旖旎的风光、转动不停的风车和成片的各色郁金香。
当我真正到了荷兰,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荷兰人勇于自责的品质。
②一天,我在家中接到了一个“自责”的电话。
③“您好,请问是梁先生吗?”④“是啊,您是?”⑤“我是电力公司的。
”⑥“请问有什么事?”⑦“您家这个月的电费比以前多了26欧元,我可以知道原因吗?”⑧这是什么意思?我有点儿生气,这个工作人员可能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
在荷兰,能源有限,电力紧张,按照规定,居民要使用节能灯具。
⑨“您是在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吗?”我的声音有点儿高。
⑩“不不,您误会了。
我发现您的电费上涨了,担心是哪里漏了电,所以想请您注意一下。
如果您认为有必要的话,我们就上门去检查一下。
”⑪原来是这样,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脸红,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我不说话,对方就不停地道歉,说马上派人来检修,并对由此产生的影响表示歉意。
半小时后,两个身着工作服的人来到我家,对房间里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的结果是,线路没有问题。
⑫这件事让我想起最近收到的一封信,信是警察局寄来的。
信中说,我对荷兰的一些交通规则不太熟悉,曾两次违规。
信末尾的一段文字让我很是意外:“尊敬的先生,您的车两次违规,我们想知道原因,是不是红灯等交通设施所处的位置不合理,或者是发生了故障?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希望您能将您的意见告诉我们,谢谢!”⑬我送两位检查线路的工作人员出门时,看到了邻居爱德华。
他老远就朝我挥手。
爱德华是来“忏悔”的。
⑭“我听说您的车因为违规被警察处罚了。
”⑮“是的。
不过,这与您有什么关系呢?”⑯“您忘记了吗?前段时间我借过您的车。
部编版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2 筛选重要信息(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02 筛选重要信息【方法技巧】1、明确题目的意思,寻找答题区间。
2、仔细辨别,提取重要信息。
3、归纳整理,整合答案。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发现是一种快乐①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的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
②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
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叶,水下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芭。
③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包要舒展的时候,它们就慢慢地伸出了水面。
于是,水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
当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就又慢慢弯下去,扎入水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
④我把这些发现讲给伙伴听,他们问我:“那是什么花呢?”我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
⑤我猜想,是不是浮萍呢?但是浮萍是没有根的,叶子也小得多啊!我又猜想,是不是睡莲呢?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啊,而且花的颜色也不是黄色。
⑥我如实地告诉他们,我还不知道这花的名字。
可是我心里一直在说,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真正的发现呢?⑦第二天,我就早早地来到湖边,有位老爷爷在钓鱼。
我来到他身边向他请教:“请问老爷爷,那是什么花呀?”⑧他立刻告诉我:“它叫水浮莲。
”⑨多么好听的名字!现在我才能说,我真正认识水浮莲了。
⑩啊,发现是一种快乐!(作者:金波/有改动)(1)“我”的观察发现有哪些?请用“_____”画下来。
(2)根据短文内容,回答。
①文中“我”张口结舌的原因是。
②从“那天早晨”“一连几天”“黄昏到来”等语句可以体会到。
③“我”认为它不是浮萍也不是睡莲,理由是。
【答案】(1)考查对于文章信息的提取。
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准确定位“我”的发现,并将其画下来。
文章的前三自然段即交“我”的发现,故将答案可整合为“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
““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叶,水下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苞。
”和“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苞要展开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
【暑假阅读】部编版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3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03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方法技巧】1、解释词语的含义或仿写词语,找近义词。
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由于该词精确生动地说明白……的状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挨次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由于:(1)与人们生疏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全都。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野鸭一天,我在小山上闲逛,突然观察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可怕人发觉,藏在这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我觉得很惊异,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觉它已经死了。
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
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跟前有两个蛋,我便把这只死鸭提起来。
果真,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十三个。
我将它仔认真细地端详了一番,没有发觉一处伤痕或患病暴力的迹象。
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
虽然看的只是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得出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爱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安静。
我想,这是一种多么肤浅,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可怕的暴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荒芜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
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筋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
我用一张大纸把它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它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它们埋起来。
我把它们留给大地母亲,便连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请写出与“安静”意思相近的两个带有“静”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2)依据短文内容补充下列短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升五年级阅读理解
学生讲义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1、标题的作用:
2、动词的作用:
3、修辞的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引用: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
例题:这题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1)对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的……特点
(2)象征:使文章立意深远,意蕴深刻
(3)伏笔:对将要出现的……做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5、“某一段起了什么作用?”
(1)开头的作用:
(2)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结尾的作用:
课堂练习
《尊严高于一切》
1914年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小镇上的人们给流亡者送去饭食,他们个个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来有及说.
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当镇长杰克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年轻人问:“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大叔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暗淡下来,说;“那我便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要等你吃过饭,我才给你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活儿,等做完了你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杰克大叔想了一会儿道;“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那个年轻人便十分认真地给他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大叔便站起来;“好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
”说完,就将食物递给那个年轻人。
后来,那个年轻人留下来在杰克大叔的庄园干活,成为一把好手。
杰克大叔对别人说:‘别看他一无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
果然不出所料,二十年后,那个年轻人真的成为亿万富翁,他就是世界上有名的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哈默在穷困潦倒之际仍然自尊、自立的精神赢得了别人的尊敬,也维护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当逃难者狼吞虎咽的时候,饥肠辘辘的哈默却不吃杰克大叔送来的食物,他的理由是什么?
杰克大叔为什么说哈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课后练习:
《牵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
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
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天天。
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
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
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
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
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
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
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
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
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
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
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
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
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
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
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
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
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4分)
4.
(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6.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