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汇总(20201008150501)
中医妇科学汇总
中医妇科学)肾虚型-当归地黄饮1 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1. )血虚型-大补元煎如常者 22.弄胎:产程正式发动的前一段时间内,可)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3 强度不增加的出现间隔与持续时间不恒定、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假阵缩)气滞型-乌药汤4 3.临产调护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个逍固)天4.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3三、月经先后无定期(75.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肝郁型-逍遥散16.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2 )肾虚型-固阴煎7.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四、月经过多(举保失)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1 )气虚型-举元煎8.地榆、茜草+29.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血热型-保阴煎小便益母草、茜草、三七3)血瘀型-失笑散+ 月经病五、月经过少血红附归天以上,连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 续两个周期))肾虚型-归肾丸12气虚证1. )血虚型-滋血汤1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肾气虚证:固阴煎2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2六、经期延长(举两桃). 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阿胶、艾叶、乌贼骨1)气虚型-举元煎)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2 藘茹丸)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3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二、月经后期(景物当大).七、经间期出血淋两瘀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3 仁、败酱草2)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气血虚弱型-圣愈汤4 3)血瘀型-逐瘀止血汤)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5 八、崩漏(左右热血苁上固)十一、经行乳房胀痛)脾虚证-固本止崩汤1 +)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1 2)肾虚证-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麦芽、+2)肝肾亏虚-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鸡内金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十二、经行头痛八面羚珑窍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肝火证-羚角钩藤汤1 )血热证-虚热证:上下相资汤3 2)血瘀证-通窍活血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3 4--逐瘀止血汤)血瘀证十三、经行感冒九、闭经苁蓉煎人府附1)风寒-荆穗四物汤)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1 )风热-桑菊饮2 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2))邪入少阳-小柴胡汤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十四、经行身痛3 女贞子、制香附白芍、鸡血藤、丹参、血虚-当归补血汤+ 4玉竹)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血瘀-趁痛散)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参固十五、经行泄泻十、痛经(清少下圣益1)脾虚-参苓白术散)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1.2)肾虚-健固汤)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4 草、鱼腥草、薏仁十六、经行浮肿)湿热下注-止带方5 1)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二、带下过少泽泻益母草)气滞血瘀-八物汤2+ )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1 河车、麦冬十七、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清肝引经汤2)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2)肺肾阴虚-顺经汤妊娠病一、妊娠恶阻()十八、绝经前后诸症1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22)肾阳虚-右归丸)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3) 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二、妊娠腹痛子、何首乌、龙骨、牡蛎)血虚-当归芍药散1 十九、经断复来安知易萆)气滞-逍遥散2 1)脾虚肝郁证-安老汤)虚寒-胶艾汤3 2阿胶、龟甲)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黄芩、茯苓、泽泻、)湿热下注-易黄汤3+四、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侧柏、大小蓟痛者为胎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下坠者,4)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动不安)保胎+滑石,黄芪、三七)肾虚-寿胎丸1 带下病2)血热-保阴煎一、带下过多五内完知止)气血虚弱-胎元饮3 )脾虚证-完带汤1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4 )肾阳虚-内补丸2 五、滑胎(堕胎或小产三次)补枝肾育石)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3.1)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3 菟丝、杜仲、+2)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4)血瘀-生化汤白术儿枕痛三、产后腹痛瘀3)肾精亏损-育阴汤)血虚-肠宁汤14)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2)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5四、产后身痛独黄养身六、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1)脾虚-白术散2)风寒-独活寄生汤)肾虚-真武汤2 )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3 3)气滞-天仙藤散秦艽、熟地4) 肾虚-养荣壮肾汤+ 鲤鱼汤脾虚腹大-七、子满五、产后恶露不绝生益保七、子淋(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1涩痛等症)草)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1 )血热-保阴煎2 )心火偏亢-导赤散2+玄参、麦冬3)血瘀-生化汤)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3六、缺乳产后病)气血虚弱-通乳散1 一、产后血晕)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2 1)血虚气脱-独参汤3)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血瘀气逆-夺命散2 妇科杂病二、产后发热一、癥瘕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1)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2.白藓皮2)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23)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外用蛇床子散)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4 五、阴疮二、盆腔炎)热毒-龙胆泻肝汤1 急性盆腔炎托里消毒散2)寒湿-阳和汤/ 1)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六、子宫脱垂2)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 金樱、杜仲、续断)气虚-补中益气汤+1 银少下冲慢性盆腔炎黄芪)肾虚-大补元煎+2 丹参、1)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 :妇科方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清经熟地地骨皮、丹芍蒿柏与茯苓。
中医妇科学总结
养血益气
八珍汤酌加枸杞何首乌
肝火
养阴清热,柔肝熄风
杞菊地黄丸酌加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
血瘀
调气活血,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
5经行发热
肝郁化火
疏肝解郁、凉血清热
丹栀逍遥散加黄芩 钩藤
肝肾阴虚
滋阴清热、凉血调经
二地汤加白薇
气血虚弱
瘀热壅阻
益气固表、甘温除热
养血活血、化瘀清热
补中益气汤
血府逐瘀汤去川芎加丹皮
6经行身痛
复旧:即固本善后,血止后当以调理月经周期为治本之法。
治崩漏三法又不可截然分割,塞流需澄源,澄源当以固本。治崩宜长提固涩,不宜辛温行血;宜养血理气,不可偏于固涩。青春期患者重在补益肾气,固涩冲任;育龄期患者重在疏肝养肝,调理冲任,绝经先后期患者重在滋肾健脾,调摄冲任。
十、痛经(月经病第三重点)
1、 凡在经期或者行经先后,浮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者痛引腰骶、上腹、阴部,甚则剧痛昏厥,称为通经。原发性通经:繁殖道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2、病因病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导致月经非时妄行
3、诊断要点: 月经的周期, 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 月经周期紊乱, 常可在停经数周或者数月后发生出血, 量多如注, 暴下不止;或者淋漓不断,甚至屡月不净,出血量多,迁延日久者可见贫血症状。
4、 崩漏需做的检查:妇检;繁殖内分泌;B超;诊刮
5、 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
七、经间期出血
1、在月经间期,浮现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2、病机:肾阴虚;湿热;血瘀
3、治则治法:滋肾养血为主。
八、闭经(月经病第一重点!)
1、定义:原发性闭经:女子年龄超过16岁而无月经来潮者。
中医妇科浓缩版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月经先期气虚型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举例:固阴煎血热型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举例:两地汤阳盛血热证: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方药举例:清经散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方药举例:丹栀逍遥散月经后期肾虚型: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大补元煎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方药举例:人参养荣汤血寒型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大营煎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药举例:温经汤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方药举例:乌药汤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方药举例:芎归二陈汤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型: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固阴煎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归脾汤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方药举例:逍遥散月经过多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安冲汤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保阴煎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桃红四物汤月经过少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当归地黄饮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方药举例:滋血汤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药举例:温经汤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方药举例:通瘀煎经期延长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方药举例:举元煎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举例:清血养阴汤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方药举例:棕蒲散经间期出血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加减一贯煎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方药举例:归脾汤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方药举例:清肝止淋汤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方药举例:逐瘀止血汤崩漏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左归丸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大补元煎脾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固冲汤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逐瘀止崩汤闭经肾虚型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大补元煎加丹参、牛膝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左归丸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十补丸脾虚型:健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参苓白术散血虚型:补血养血,活血调经方药举例:小营煎加鸡内金、鸡血藤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方药举例:膈下逐瘀汤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药举例:温经汤痰湿阻滞型:豁痰除湿,活血通经方药举例:丹溪治湿痰方痛经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方药举例:调肝汤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方药举例:黄芪建中汤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药举例:膈下逐瘀汤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方药举例:温经汤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举例: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经行发热阴虚型:滋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举例:蒿芩地丹四物汤去川芎,加银柴胡、白薇肝郁型:疏肝解郁,清热调经方药举例:丹栀逍遥散血瘀型:活血化瘀,清热调经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加栀子经行头痛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方药举例:八珍汤加蔓荆子、鸡血藤阴虚阳亢型:滋阴潜阳,疏风止痛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加钩藤、石决明瘀血阻滞型: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方药举例:通窍活血汤痰湿中阻型:燥湿化痰,.通络止痛方药举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丹参经行吐衄阴虚肺燥型:滋阴润肺,降火止血方药举例:顺经汤加知母、麦冬、旱莲草肝经郁火型:疏肝泻火,降逆止血方药举例:丹栀逍遥散加牛膝、代赭石、黑芥穗经行乳房胀痛肝郁气滞型: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方药举例:柴胡疏肝散加王不留行、川栋子胃虚痰滞型:健胃祛痰,活血止痛方药举例:四物合二陈汤去甘草经行情志异常心血不足型: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方药举例: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去川芎、半夏肝经郁热型:清肝泄热,解郁安神方药举例:丹栀逍遥散加川栋子、生龙齿、代赭石痰火上扰型:豁痰开窍,清心安神方药举例:温胆汤加黄连、胆星、石菖蒲经断前后诸证肾阴虚型:滋肾益阴,育阴潜阳方药举例:六味地黄丸加生龟板、生牡蛎、石决明肾阳虚型:温肾壮阳,填精养血方药举例:右归丸气虚型:补气养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安老汤阴虚型:滋阴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清血养阴汤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益阴煎加生牡蛎、茜根、地榆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当归丸带下病脾阳虚型: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举例:完带汤肾阳虚型:温肾助阳,涩精止带方药举例:内补丸阴虚挟湿型:滋阴益肾,清热祛湿方药举例: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湿热下注型:清热利湿止带方药举例:止带方湿毒蕴结型:清热解毒除湿方药举例: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薏苡仁妊娠病妊娠恶阻胃虚型:健胃和中,降逆止呕方药举例:香砂六君子汤肝热型: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方药举例:加味温胆汤痰滞型:化痰除湿,降逆止呕方药举例:青竹茹汤妊娠腹痛血虚型:补血养血,止痛安胎方药举例: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党参虚寒型:暖宫止痛,养血安胎方药举例:胶艾汤气郁型:舒肝解郁,止痛安脐方药举例:逍遥散加苏梗、陈皮异位妊娠未破损期:活血化瘀,消症杀胚方药举例:宫外孕Ⅱ号方(丹参15g 赤芍15g 桃仁9g 三棱3~6g 莪术3~6g)已破损期休克型:益气固脱,活血祛瘀方药举例: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丹参赤芍桃仁)不稳定型:活血祛瘀为主方药举例:宫外孕I号方包块型:破瘀消瘕方药举例:宫外孕Ⅱ号方胎漏肾虚型:补肾固冲,止血安胎方药举例:寿胎丸加艾叶炭气虚型:益气养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固下益气汤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加味阿胶汤胎动不安肾虚型: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气虚型:益气固冲安胎方药举例:举元煎加续断、桑寄生、阿胶血虚型:补血固冲安胎方药举例:苎根汤加川断、桑寄生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安胎方药举例:保阴煎外伤型:益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举例:加味圣愈汤瘕瘕伤胎型:祛瘀消瘕,固冲安胎方药举例:桂枝茯苓丸加续断、杜仲滑胎肾气亏损型:补肾固冲安胎方药举例:补肾固冲丸(气血两虚型:益气养血安胎方药举例:泰山盘石散胎死不下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活血下胎方药举例:救母丹瘀血阻滞型:行气活血,祛瘀下胎方药举例:脱花煎加芒硝湿阻气机型:健脾除湿,行气下胎方药举例:平胃散加芒硝、枳实胎萎不长肾气亏损型:补肾益气,填精养胎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党参、覆盆子、桑椹子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育胎方药举例:胎元饮加续断、枸杞子阴虚血热型:滋阴清热,养血育胎方药举例:保阴煎加枸杞子、桑椹子鬼胎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活血下胎方药举例:救母丹加枳壳、牛膝气滞血瘀型:理气活血,祛瘀下胎方药举例:荡鬼汤寒湿郁结型:散寒除湿,逐水下胎方药举例:芫花散痰浊凝滞型:化痰除湿,行气下胎方药举例:平胃散加芒硝、枳壳胎水肿满脾气虚弱型:健脾渗湿,养血安胎方药举例:鲤鱼汤气滞湿郁型:理气行滞,利水除湿方药举例:茯苓导水汤妊娠肿胀脾虚型:健脾除湿,行水消肿方药举例:白术散肾虚型: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方药举例:五苓散加山药、菟丝子气滞型:理气行滞,化湿消肿方药举例:天仙藤散妊娠心烦阴虚火旺型:养阴清热除烦方药举例:人参麦冬散痰火内蕴型:清热涤痰除烦方药举例:竹沥汤肝经郁火型:舒肝清热除烦方药举例:丹栀逍遥散去当归,加黄芩、竹茹妊娠眩晕肝肾阴虚型: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加龟板、牡蛎、石决明气郁痰滞型:健脾理气化痰方药举例:半夏白术天麻汤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方药举例:八珍汤妊娠痫证肝风内动型:养阴清热,平肝熄风方药举例:羚角钩藤汤痰火上扰型:清热开窍,豁痰熄风方药举例:半夏白术天麻汤送服安宫牛黄丸妊娠小便淋痛阴虚津亏型:滋阴清热,润燥通淋方药举例:知柏地黄丸心火偏亢型:清心泻火,润燥通淋方药举例:导赤清心汤下焦湿热型:清热利湿,润燥通淋方药举例:加味五淋散临产病难产肾气虚弱型:补肾降气,开窍催产方药举例:神效催生丹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润胎催产方药举例:送子丹气滞血瘀型:行气化瘀,滑胎催产方药举例:催生立应散气滞湿郁型:理气化湿,滑胎催产方药举例:神效达生散胞衣不下气虚型:补气养血,理气下胞方药举例:生化加参汤血瘀型:活血化瘀,通利下胞方药举例:牛膝汤寒凝型:温经行滞,活血下胞方药举例:八味黑神散产后病血虚气脱型:益气固脱方药举例:清魂散血瘀气逆型:活血逐瘀方药举例:夺命散加当归、川芎产后血崩气虚型:补气固冲,摄血止崩方药举例:升举大补汤血瘀型:活血祛瘀,理血归经方药举例:化瘀止崩汤产伤型:益气养血,生肌固经方药举例:牡蛎散产后腹痛血虚型:养血益气方药举例:肠宁汤血瘀型:温经活血,祛瘀止痛方药举例:生化汤热结型:泻热逐瘀,活血止痛方药举例:大黄牡丹皮汤产后痉证阴血亏虚型:滋阴养血,柔肝熄风方药举例:三甲复脉汤邪毒感染型:解毒镇痉,理血祛风方药举例:五虎追风散产后发热感染邪毒型: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举例:解毒活血汤加银花、黄芩外感型:养血祛风,散寒解表方药举例:荆防四物汤加苏叶血虚型:养血益气,和营退热方药举例: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血瘀型:活血祛瘀,和营除热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产后身痛血虚血瘀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方药举例:独活寄生汤恶露不绝气虚型:益气摄血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乌贼骨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方药举例:保阴煎加煅牡蛎、炒地榆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方药举例:生化汤加牡蛎、茜草、三七产后小便不通气虚型:益气生津,宣肺行水方药举例:补气通脬饮肾虚型: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方药举例:济生肾气丸气滞型:理气行滞,行水利尿方药举例:木通散血瘀型:养血活血,祛瘀利尿方药举例:加味四物汤缺乳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药举例:通乳丹肝气郁滞型:疏肝解郁,活络通乳方药举例:下乳涌泉散回乳麦芽煎1.炒麦芽60g,煎汤频服2.免怀散红花、赤芍、当归尾、川牛膝水煎服,连服3剂3.朴硝外敷朴硝120g,分装纱布袋内,置两乳房外敷,待湿后更换之妇科杂病肾虚型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方药举例: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方药举例:温胞饮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方药举例:养精种玉汤肝郁型:疏肝解郁,理血调经方药举例:百灵调肝汤痰湿型:燥湿化痰,理气调经方药举例:启宫丸血瘀型: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方药举例:少腹逐瘀汤子宫脱垂气虚型:补气升提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枳壳肾虚型:补肾固脱方药举例:大补元煎加鹿角胶、升麻、枳壳妇人腹痛肾阳虚衰型:温肾助阳,暖宫止痛方药举例:温胞饮血虚失荣型:补血养营,和中止痛方药举例:当归建中汤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药举例:牡丹散湿热瘀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举例:清热调血汤加败酱草、薏苡仁、土茯苓寒湿凝滞型: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药举例: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症瘕气滞型: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药举例:香棱丸血瘀型:活血破瘀,散结消证方药举例:桂枝茯苓丸痰湿型:除湿化痰,散结消瘙方药举例:散聚汤毒热型:解毒除湿,破瘀消证方药举例:银花蕺菜饮前阴病阴痒肝肾阴虚型:调补肝肾,滋阴降火方药举例:知柏地黄丸加制首乌、白鲜皮肝经湿热型:泻肝清热,除湿止痒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湿虫滋生型:清热利湿,解毒杀虫阴疮湿热型:泻肝清热,解毒除湿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土茯苓、蒲公英寒湿型:温经化湿,活血散结方药举例:阳和汤加苍术、茯苓、莪术、皂角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第一单元 绪论1.《经效产宝》——现存的第一部产科专著2.《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3.《邯郸遗稿》——倡导命门学说4.《景岳全书·妇人规》——主张“阳非有余,阴常不足”5.《傅青主女科》——治妇科着眼于肝脾肾三脏。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1.阴户:又称四边(女性外生殖器); 阴户是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门口)(1)防外邪进入 (2)合阴阳入口(3)经带恶露之出口(4)娩出胎儿之产门(两处两入)2. 阴道(产道)(1)防外邪进入(2)交合的器官(3)经带之通道(4)娩出胎儿之通道(两处两入)3. 子门,又名子户。
是指子宫颈口(预防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孩子的门户是宫颈口(1)排出月经的关口(2)娩出胎儿的关口(两出)4. 子宫,又名女子胞、子处、胞宫、子脏、血室、胞室等。
——孩子的居处是子宫(1)产生排出月经带下(2)孕育,分娩胎儿第三单元 女性生殖生理1.月经初潮: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初潮。
平均 14 岁,青春期的标志。
2.月经周期:上次月经来潮的第 1 天至下次月经来潮的第 1 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28~30 天3.经期:正常经期 3-7 天。
4.经量20~60ml,色暗红,质量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三不两无)5.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停经 1 年以上。
平均年龄 49.5 岁。
6.并月: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 2 个月来潮1 次;7.居经:或称季经,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 3 个月来潮1 次;8.避年:身体无病,但月经1年行经1次;正常的9.暗经:终生不潮但却能受孕者;10.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11.月经产生与五脏均有关;最密切的脏腑:肝脾肾 ; 主导作用:肾12.月经产生有关的经络:冲、任、督、带; 最密切:冲、任13.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14.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中心环节);月经产生的因素:脏腑、天癸、气血、经络与胞宫。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一、中医妇科学沿革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 ,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二、女性生殖系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5、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月经初潮——13-15岁。
月经周期——28-30天。
经期(又称为行经期)——3-7天。
月经量——50-80ml。
6、正常月经质色描述:色红略暗,质地正常,不凝结,无血块,无异味。
7、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后,停经一年以上。
8、并月——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两月一次。
中医妇科学
二仙汤 二齿安神汤、天王补心丹 四物汤、酸枣仁汤、归脾汤
丹栀逍遥散 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 四妙散 羚角 钩藤汤、镇肝熄风汤、三甲复脉汤
痛泻要方 八珍汤、人参养荣丸 完带汤、白 术散、苍附导痰丸、二陈汤 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 补肺汤或人参胡桃汤 四物汤、胶艾四物汤 顺经汤、 香砂六君子汤
二陈平胃散 补中益气汤
滋血汤 下瘀血汤、抵 当汤、逐瘀止血汤、血府逐瘀汤、解毒活血汤
解毒活血汤、五 味消毒饮、托里消毒散、大黄牡丹汤 温经汤
温经汤、加 味吴茱萸汤、胶艾汤、乌鸡白凤丸、二仙汤、四二五汤、大补阴丸、左 (右)归丸、苁 蓉菟丝子丸
完带汤、健固汤、补中益气汤 逍遥散
少腹逐瘀汤、苍附导痰丸、桃红四物汤、柴胡疏肝散、清经散、清热固经汤 完带汤
血瘀证 血热证 血寒证 冲任虚衰证
活血化瘀
清热凉血 温经散寒,调
理气血 补益奇经
冲任不固 冲任不固证 固摄奇经
冲任失调 冲任失调
调理冲任
冲任阻滞 冲任阻滞证 通利奇经
热蕴冲任 热蕴冲任证 清热凉血
寒凝冲任 寒凝冲任证 温经散寒
冲气上逆 冲气上逆证 镇安奇经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大补阴丸,寿胎丸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金贵肾气丸,右归丸
肝血不足证
养血柔肝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证
扶脾抑肝
脾气虚弱 脾的病机
脾阳不振
脾气虚弱证 脾阳不振证
健脾养血 健脾除湿
பைடு நூலகம்
肺阴不足 肺的病机
肺气虚
肺阴不足证 肺气虚证
养阴润肺 补益肺气
气虚
气虚证
补益气血
气分病机
气滞 气逆
中医全科妇科学整理(更新版)
养血益气调经
方药
大补元煎
虚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或沈细弱无力(肾阳虚)。
治则
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
温经汤
实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或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寒畏冷、面色清白、舌淡紫苔薄白、脉沈紧。
方药
保阴煎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
失笑散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初潮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脉弦滑。
治则
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方药
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或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痛经
时间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骶部疼痛,剧痛难忍,甚则影响工作或学习,症状伴随月经周期性反复发作。
气滞血瘀
月经
行而不畅、量少、色紫黯、夹有血块,如腐肉样物质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阵痛拒按,块下则痛减。
症状
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烦躁易怒、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证型
主证
治则
方药
经行泄泻
脾虚
经前或经期泄泻、量多、色淡、质稀、脘腹胀满、神疲肢倦、面浮肢肿
必备助理中医妇科学汇总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归脾汤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归肾丸1) 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 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3) 血寒证:虚寒型: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匱要略》艾附暖宫丸实寒型: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良方大全》4) 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5) 痰湿证: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 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2) 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3) 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四、月经过多: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安冲汤2) 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3) 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一) 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二) 肾虚证固冲止血-右归丸 +党参、黄芪、田七 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滋阴固气汤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1)阳盛血热: 2)阴虚血热: 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血热: 二、月经后期: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1) 脾气虚证: 2) 肾气虚证: 2 .血热型1) 2) 肾虚证: 血虚证: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当归地黄汤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小营煎3) 血瘀证: 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通瘀煎4) 六、痰湿证: 经期延长: 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二陈芎归汤1) 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艾叶、乌贼骨2) 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或固经丸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桂枝茯苓丸 七、经间期出血:1) 肾阴虚证: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一阴煎2) 3) 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湿热证:清热利湿、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 八、崩漏: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1) 肾气虚:补肾益气、 2) 肾阳虚:温肾益气、 3) 肾阴虚:滋肾益阴、 (三)血热证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1) 虚热证:养阴清热、 2) 实热证:清热凉血、 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四)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将军斩关汤 九、闭经:1)风寒证: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 2)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3)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十四、经行身痛:1)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2)3) 肾气亏损: 阴虚血燥: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 痰湿阻滞: 十、痛经: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1)气滞血瘀: 理气行滞、 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 温经散寒、 化瘀止痛-少腹瘀汤汤、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 清热除湿、 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 调经止痛-圣愈汤、黄芪建中汤、养血和血汤 5)肾气亏损: 补肾益精、 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调肝汤 6)十一、经行乳房胀痛:阳虚内寒: 温经扶阳、 暖宫止痛-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 2)肝肾亏虚:滋肾养肝、3)胃虚痰滞:健胃祛痰、 十二、经行头痛 和胃通络-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和胃通络一贯煎 /滋水清肝饮 + 麦芽、鸡内金 活血止痛-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1)肝火证: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2)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3)痰湿中阻: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4) 十三、经行感冒: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 1)血虚证:养血益气、 2)血瘀证:活血通络、 十五、经行泄泻: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1)脾虚证:健脾渗湿、 2)肾虚证:温阳补肾、 十六、经行浮肿: 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1)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十七、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阴养肺-顺经汤、加味麦门冬汤十八、经行情志异常1、 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安神定志—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去川芎、半夏 肝经郁热—清肝泻热、解郁安神—丹栀逍遥散加川楝子、龙齿、代赭石痰火上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 十九、绝经前后诸症:3、 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二十、带下过多: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 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苏饮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1)气血两虚:补血益气、缓急止痛-肠宁汤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2)瘀滞子宫: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瘀定疼汤或补血定痛汤 三十、产后身痛:1)血虚证: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摄止带-内补丸 3) 阴虚夹湿: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 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带方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 二十一、带下过少: 4) 5)1)肝肾亏损:滋补肝肾、 2)血枯瘀阻:补血益精、 二十二、妊娠恶阻:养精益血-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活血化瘀-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1)脾胃虚弱:健脾和胃、 2)肝胃不和:清肝和胃、 二十三、妊娠腹痛: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竹茹1 血虚证: 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加首乌、桑寄生2 气滞证:3 虚寒证:4 血瘀证: 二十四、胎漏胎动不安: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当归散3)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证:活血消瘕、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二十五、滑胎: 一)肾虚证1)肾气不足: 2)肾阳亏损: 补肾健脾、 温补肾阳、 调理冲任-补肾固冲丸固冲安胎-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3)肾精亏虚: (二)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三)血热证:清热养血、滋肾安胎-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补肾填精、 固冲安胎-育阴汤四)血瘀证:祛瘀消瘕、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脾肾虚弱:补肾健脾、养血安胎-安奠二天汤二十六、子肿: 1)脾虚证2)肾虚证 健脾利水-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或肾气丸3)气滞证 二十七、子淋: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1)阴虚津亏:滋阴清热、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 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 二十八、产后发热:润燥通淋-知柏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 润燥通淋-导赤散加玄参、麦冬润燥通淋-加味五苓散1) 感染邪毒: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2) 3) 4) 二十九、产后腹痛: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加地骨皮2)风寒证: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汤或防风汤3)血瘀证: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4)肾虚证:补肾养血、强腰壮骨-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 三十一、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3)血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加益母草、七叶一枝花、贯众 三十二、癥瘕:一)急性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 温肾暖胞、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理血调经-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调经助孕-少腹 /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燥湿化痰、三十五、阴痒: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1) 气滞血瘀: 行气活血、化瘀消瘕-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2)痰湿瘀结: 化痰除湿、活血消瘕-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3) 湿热瘀阻: 清热利湿、化瘀消瘕-大黄牡丹汤 4) 肾虚血瘀: 三十三盆腔炎:补肾活血、消瘕散结-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1)热毒炽盛: 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 (二)慢性 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饮加苡仁、冬瓜仁 1)湿热瘀结: 清热利湿、 化瘀止痛-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 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3) 寒湿凝滞: 祛寒除湿、 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 三十四、不孕症: 4) 益气健脾、 化瘀散结-理冲汤肾阴虚证: 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1)肾虚: 肾气虚证: 肾阳虚证: 2)肝气郁结:疏肝解郁、 3)瘀滞胞宫:逐瘀荡胞、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2)肝肾阴虚:滋阴补肾、三十六、阴挺(子宫脱垂)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清肝止痒-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外用蛇床子散白藓皮1)气虚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2)肾虚证: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加黄芪续断。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原文地址:转载中医妇科学作者:1231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2、血热证;(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3、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4、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1、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
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
2、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汤。
3、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
4、气滞;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1、肝郁;疏肝理气调经。
逍遥散。
2、肾虚;补肾调经。
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1、气虚;补气摄血固冲。
举元煎。
2、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
失笑散加血余炭、三七、茜草、益母草。
五、月经过少:1、血虚;养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小营煎。
2、肾虚;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
3、血瘀;活血化瘀调经。
桃红四物汤。
4、痰湿;化痰燥湿调经。
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1、血瘀;活血祛痰止血。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3、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七、痛经: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经汤加车前子、败酱草、薏苡仁4、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5、肾气亏损;补肾益经,养血止痛。
益肾调经汤八、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血瘀;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加减苁蓉莵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2、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调经。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1.月经病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丹栀逍遥散--丹皮炒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朮茯苓炙甘草煨姜薄荷
大补元煎--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当归杜仲枸杞子炙甘草
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川芎白芍吴茱萸桂枝生姜丹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白芍人参肉桂心莪术丹皮甘草牛膝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归肾丸—菟丝子枸杞当归杜仲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
苍附导痰丸—苍朮香附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胆南星枳壳生神曲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耆白朮当归熟地黑姜
清热固经汤--生地地骨皮炙龟甲牡蛎阿胶黄芩藕节陈棕炭甘草焦栀子地榆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赤芍官桂蒲黄五灵脂
清热调血汤--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顺经汤--当归白芍熟地沙参茯苓黑芥穗丹皮
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盐知母盐黄柏
2.带下病
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
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3.妊娠病
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胎元饮—人参白朮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杜仲陈皮
鲤鱼汤(子满)--鲤鱼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姜橘红
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叶
4.产后病
大黄牡丹汤(产后发热—感染邪毒—热毒与瘀血结于胞中)—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生化汤--川芎当归炙甘草桃仁炮姜
5.妇科杂病
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鹿角霜菟丝子杜仲川椒。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总结
月经病总结•月经先期口气虚1.脾气虚证:妇科证候: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全身证候: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妇科证候: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黯。
舌脉: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血热1.阴虚血热证: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
全身证候: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脉: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2.阳盛血热证: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够,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
全身证候: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傅青主女科》3.肝郁化热:妇科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
全身证候: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月经后期口1.肾虚: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
舌脉: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2.血虚: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
全身证候: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舌脉: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营,益气调经方药: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3.血寒--虚寒证:妇科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
全身证候: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胱白。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方药:(大)温经汤《金匮要略》(大营煎)4.血寒--实寒证: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中医妇科总结(详细)
题型单选20 1题1分填空20 1题1分名词解释5个1个4分简答3个1个5分病案1个25分ps:病案是关于月经病的,诊断4分证型2分症候分析8分治则2分方药6分辅助化验检查3分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里乱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辩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一夏商周时期——《列女传》最早提出了胎教的理论二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明确指出近亲结婚对民族繁衍的危害性《内经》奠定了妇科学术理论的基础三秦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撰有妇科杂病,开船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引导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四魏晋隋唐时期——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一部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巨著。
认为妇女体虚,受风冷之邪是妇产科疾病的主要原因。
劳伤气血、冲任之脉虚损、胞宫胞络损伤是主要的发病机理五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集宋代以前产科和妇科之大成六金元时期——刘元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治法主用寒凉张从正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病,妇科疾病亦然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始生”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不摄血的妇科病症。
朱丹溪的《格致余论。
受胎论》首次明确描述了子宫的正常形态与生理功能七明清民国时期——傅山的《傅青主女科》、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和唐容川的《血证论》都是关于瘀血研究的代表作。
3(1)子宫,又称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
其生理功能是排除月经和孕育胎儿。
(2)阴道又称产道、子肠(3)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是指女性外阴。
玉门是指阴道口,包括处女膜的部位4月经的正常生理现象健康女子一般到14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经周期具有明显的月节律,一般为28~30天。
以月经出血的第1天为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为一个周期,提前或延后不超过7天者仍可算正常范围。
每次月经的持续时间称为经期,正常为2~7天,多数为3~5天。
一般在经期第2~3天流血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德 外科全生学
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外科正宗;全生
;心得派代表(高锦庭)
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
酊剂―疮疡未溃
蛇头疔-指旁;蛇头疔-指尖;蛇肚疔-指肚;
-整个手掌;足底疔-足底;红丝疔-
内发丹毒-躯干;抱头火丹-头面;流火-小
-臀部
)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
)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2)肝肾亏虚-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十二、经行头痛八面羚珑窍 1)肝火证-羚角钩藤汤 2)血瘀证-通窍活血汤 3)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 十三、经行感冒 1)风寒-荆穗四物汤 2)风热-桑菊饮 3)邪入少阳-小柴胡汤 十四、经行身痛 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趁痛散 十五、经行泄泻 参固 1)脾虚-参苓白术散
)肾虚-健固汤
)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肝经郁火-清肝引经汤
)肺肾阴虚-顺经汤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阳虚-右归丸
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
)脾虚肝郁证-安老汤
)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易黄汤+黄芩、茯苓、泽泻、
7天以上,连
. 气虚证
)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证:固阴煎
. 血热型
)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7天3个逍固)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举保失)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血红附归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举两桃)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
弄胎:产程正式发动的前一段时间内,可
强度不增加的
临产调护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
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
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
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
)血虚气脱-独参汤
)血瘀气逆-夺命散
)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生化汤 三、产后腹痛瘀 儿枕痛 1)血虚-肠宁汤 2)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 四、产后身痛独黄养身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独活寄生汤 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4) 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 五、产后恶露不绝生益保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热-保阴煎 3)血瘀-生化汤 六、缺乳 1)气血虚弱-通乳散 2)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 3)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 1)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
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
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
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点处;
6、12点处;血栓性外痔
3、9点处;肛裂好发于6、12
3、9点前面(截
烧伤面积计算:头、面、颈 9%;双上
2*9%=18%;躯干前后包括外阴
)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
+黄芪、三七
)脾虚证-完带汤
)肾阳虚-内补丸
)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 5)湿热下注-止带方 二、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2)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 1)血虚-当归芍药散 2)气滞-逍遥散 3)虚寒-胶艾汤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下坠者,痛者为胎动不安)保胎 1)肾虚-寿胎丸 2)血热-保阴煎 3)气血虚弱-胎元饮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滑胎(堕胎或小产三次)补枝肾育石
)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
)肾精亏损-育阴汤
)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脾虚-白术散
)肾虚-真武汤
)气滞-天仙藤散
脾虚腹大)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
)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外治:1)初起外擦红灵酒或红花酊。或撒
2)溃烂后尽可能剪除坏死组
溃烂处可用九一丹或红油膏纱布外敷3)
1)腐蚀法,先用五五丹或千金散蚀
2)冲洗法;适用于
3)灌注法;
注入生肌收口的
4)扩创法;用于引流
5)垫棉法。
透瓜托
1.内治:1)气滞热壅证-瓜蒌牛旁汤加减2)热毒炽盛证-透脓散加减3)正虚毒恋证-托里消毒散加减。 二、乳漏 外治:1)腐蚀法,用八二丹或七三丹药捻,外敷红油膏。脓尽后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必须使创面从基底部长起2)垫棉法3)切开疗法4)挂线法 三、乳癖(乳腺增生病)逍二 内治:1)肝郁痰凝证-逍遥蒌贝散加减2)冲任失调证-二仙汤合四物汤 四、乳衄 脾丹1肝火偏旺-丹栀逍遥生2脾虚失统-归脾汤 五、乳岩内治:1)肝郁痰凝证-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2)冲任失调-二仙汤合开郁散3)正虚毒赤证-八珍汤加减4)气血两亏证-人参养荣汤加减5)脾虚胃弱证-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瘿 一、气瘿 内治: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加减。 二、肉瘿 内治:1)气滞痰凝证-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2)气阴两虚证-海藻玉壶汤加减 三、瘿痈 内治:1)风热痰凝证-牛蒡解肌汤加减2)气滞痰凝证-柴胡疏肝散加减。 外治:1)初期宜用箍围药,金黄散、四黄散、黄柏散,水或蜜调制外敷。每日一至二
2)脾虚湿蕴证-除湿胃苓汤
3)气滞血瘀证-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
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剂、解毒
内治:1)湿热蕴肤证―龙胆泻肝汤.萆解
2)湿热浸淫证―龙胆泻肝汤合
3)脾虚湿蕴症―除湿味苓
白鲜皮4)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2.外治: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2)亚急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 三、接触性皮炎 内治:1)风热蕴肤证―疏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2)湿热毒蕴证―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加减3)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 三、药毒 内治:1)湿毒蕴肤证―萆薢渗湿汤加减2)热毒入营证―清营汤加减3)气阴两虚证―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四、瘾疹 1.内治:1)风寒束表证―麻黄桂枝各半汤2)风热犯表证―消风散3)肠胃实热证―防风通圣散加减4)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加减5)冲任不调证―四物汤合二仙汤 2.外治:1)炉甘石洗剂外擦2)香樟木或晚蚕砂汤熏洗 四、牛皮癣 内治:1)肝经化火证―龙胆泻肝汤加减2)风湿蕴肤证―消风散加减3)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加减 五、猫眼疮(多形性红斑) 1.内治:1)风寒阻络证―当归四逆汤加减2)风热蕴肤证―消风散加减3)火毒炽盛证―清温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4)湿热蕴结证―龙胆泻肝汤加减 2.外治: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
)肾虚:
)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
)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五、阴疮 1)热毒-龙胆泻肝汤 2)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 六、子宫脱垂 1)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 2)肾虚-大补元煎+黄芪 妇科方剂 : 清经熟地地骨皮、丹芍蒿柏与茯苓。 两地汤中用熟地、玄麦胶芍地骨皮。 顺经归地与茯苓、芍药荆芥牡丹皮。 寿胎续寄菟丝胶、胎动不安肾虚妙。 胎元参归芍草炙、杜仲熟地术陈襄。 圣愈四物益参芪、跌仆劳损服后愈。 清热调血用桃红、四物黄连与莪术、 益以丹皮延胡索、调血清热入香附。 启宫芎夏陈茯苓、苍术香附神曲随。 归肾六味去丹泽、菟丝归杞杜仲连。 毓麟八珍鹿霜胶、菟丝杜仲合用妙。 宫外一号桃芍丹、二号三梭莪术加。 中医外科学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水银皮肤病3.元朝 外科疮疡科4齐德之 外科精义
内治:1)风热毒蕴证-普济消毒饮加减2)
龙胆泻肝汤或化
3)湿热毒蕴证-萆薢渗湿汤
4)胎火蕴毒证-犀角地黄汤
内治:1)气滞痰凝证-开郁散加减2)阴
3)气
外治: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2)
3)后期:七三
内治:1)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加减2)
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证-托里消毒散加减
)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
)血瘀型-逐瘀止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