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中医妇科学笔记49213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细目一:妇科检查一、双合诊二、三合诊一、双合诊妇科双合诊,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

方法:检查者一手戴手套,食、中两指或食指伸入阴道内,了解阴道宫颈情况; 随后将阴道内两指放在子宫后方,并上抬,同时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子宫的情况,当两指移至阴道侧穹窿,腹部的手移向相应的一侧,则检查附件情况。

【习题】盆腔检查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是()A.双合诊B.三合诊C.基础体温测定D.阴道脱落细胞检查E. 诊断性刮宫【正确答案】A二、三合诊经阴道、直肠、腹部联合检查称为三合诊。

了解后位子宫大小、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凹骶骨韧带及骨盆腔后部病变。

方法:检查者一手戴手套,将食指伸入阴道内,中指伸入直肠,了解子宫或附件与直肠的关系,及直肠的情况。

细目二:妇科特殊诊断技术一、基础体温测定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三、活体组织检查四、诊断性刮宫术五、阴道后穹隆穿刺一、基础体温测定1.定义:基础体温(BBT)是指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的体温。

2.测定方法每日清晨醒后,不说话,不起床,不活动,将体温表放于舌下测定口腔体温5 分钟,每日测量时间固定,一般需连续测3 个月经周期。

3.临床应用检查不孕原因,指导避孕和受孕,协助诊断妊娠,协助诊断月经失调。

基础体温测定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1.应用:了解体内性激素水平,可用于闭经、功血诊断。

2.涂片种类及标本采集(1)阴道涂片:了解卵巢功能。

(2)宫颈刮片(防癌涂片):早期发现宫颈癌。

①方法:窥器暴露宫颈,以无菌干棉球轻轻拭去宫颈表面黏液,在宫颈外口鳞柱交界处,以宫颈外口为圆心用木质刮板轻轻刮取一周,均匀涂在玻片上,固定、染色、镜检。

②阴道细胞学诊断标准(巴氏分级):1级:正常;H级:炎症;皿级:可疑癌;W级:高度可疑癌;V级:癌。

下列有关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描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阴道涂片检查B.可了解卵巢功能C.临床应用于闭经、宫血D.宫颈刮片为早期发现宫颈癌的重要方法E.阴道细胞巴氏皿级为高度可疑癌【正确答案】E三、活体组织检查1.外阴活组织检查(1)适应证:确定外阴白色病变的类型及排除恶性病变;外阴部赘生物或久治不愈的溃疡需明确诊断及排除恶性病变。

《中医妇科学习题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配》读书笔记模板

《中医妇科学习题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配》读书笔记模板

第二节妇科疾病的辨证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问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名词解释
六论述题
五简答题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七病案分析题
第十一节经行前后诸病(一)
概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经行乳房胀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经行头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经行眩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十一节经行前后诸病(二)
经行浮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经行泄泻
中医妇科学习题集(全国中医 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
划教材配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论述题
全国
内容
分析题
中医
病案
中医药
学生
教材
单项选择 题
参考答案
行业
填空题
多项选择 题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七病案分析题
第七节经间期出血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七病案分析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七病案分析题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1、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2、带下:广义带下为泛指带脉以下的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狭义的带下指健康女子从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无色透明如蛋清样;或黏而不稠如糊状;其量适中;无腥臭气;称生理性带下..3、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的脏腑与胞宫逐渐恢复到正常未孕的状态;此期间需要6-8周..4、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正常分娩者;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月经病1、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病变2、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①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丹皮、地骨皮、黄柏、白芍、茯苓、熟地、青蒿②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③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两地汤生地、阿胶、白芍、玄参、麦冬、地骨皮④脾气虚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⑤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菟熟地萸参山药草五味远志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①血虚补血调经大补元煎②肾虚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③血寒温经散寒;行血调经温经汤④气滞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①肾虚补肾调经固阴煎②肝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四、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总量超80ml1、治则治法:月经期重在止血;非经期理气和血;安冲治本..①气虚补气固冲摄血举元煎参芪术草升麻②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③血瘀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蒲黄、五灵脂加益母草、三七、茜草五、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净..①肾虚补肾填精、养血调经归肾丸②血虚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③痰湿燥湿化痰调经苍附导痰丸④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六、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①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②血瘀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③血湿热清热祛湿、化瘀止血固经丸加败酱草、鱼腥草④血虚热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七、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者..排卵期出血①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②湿热清热利湿、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胶枣加小蓟、茯苓③血瘀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闭经:女子年逾16岁而无月经来潮者..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3、治则治法: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古人诊治闭经以血枯、血隔分虚实①肾气亏虚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②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③阴虚血燥养血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④血瘀气滞活血理气、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⑤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1、病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肾上腺等的内分泌活动异常;导致卵巢长期不能排卵..2、临床表现:闭经、月经稀发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及不孕、多毛、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①肾虚补肾调经右归丸②痰湿化痰除湿;通络调经苍附导痰丸③气滞血瘀行气活血;祛瘀通经膈下逐淤汤④肝经湿热清热利湿;疏肝调经龙胆泻肝九、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冲任不固;经血失约..急则治标;缓则治本..1、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三者以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的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月经病;但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症状的发生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但经血能自行停止..崩漏出血没有规律性;出血往往不能自行停止..2、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塞流:即是止血;是治疗崩漏的紧急措施..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切忌不问缘由;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或专事炭涩;致犯虚虚实实之戒..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治法;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补肾、扶脾、疏肝..①血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②血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③肾阴虚滋阴益肾、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④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⑤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⑥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⑦脾虚益气健脾、摄血固冲固本止崩汤十、痛经: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称为通经..原发性通经: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通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引起的痛经..首当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辨虚实寒热..治疗原则:调理冲任气血①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②寒凝血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③湿热瘀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④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调经止痛圣愈汤⑤肾气亏损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十一、月经前后诸证: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的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以经前2-7天和经期多见..1经行乳房胀痛:每于行经前或正值经期、经后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鉴别:若乳房有结节或肿块;经后不能消失者;应与乳腺增生症或乳房肿瘤相鉴别..①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②肝肾亏虚滋肾养肝、理气活络一贯煎加麦芽、鸡内金2经行泄泻①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②肾虚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3经行浮肿:①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合肾气丸②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4经行头痛:①血虚养血益气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②肝火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③血瘀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5经行发热:②肝肾阴虚滋养肝肾、育阴清热蒿芩地丹四物汤③气血虚弱补益气血、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④瘀热壅阻化瘀清热血府逐瘀汤加丹皮6经行身痛:①血虚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②血瘀活血通络、散寒化瘀趁痛散7经行吐衄:①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②肺肾阴虚滋阴养肺顺经汤加牛膝8经行口糜:①阴虚火旺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知柏地黄汤加蒲黄、田七②胃热熏蒸清胃泄热凉膈散9经行风疹块:①血虚养血祛风当归饮子②风热疏风清热消风散10经行情志异常:①肝气郁结舒肝解郁、养血调经逍遥散②痰火上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引加郁金、川黄连十二、绝经前后诸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1、病因病机:肾虚为致病之本..治则治法:平调肾中阴阳;治以益肾宁心为主..2、诊断: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辅查①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板②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③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至丸+二仙汤+制首乌、生龙骨、生牡蛎、菟丝子带下病1、定义: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广义带下:泛指所有妇科疾病;即经、带、胎、产、杂等多种疾病..生理性带下:妇女体内的一种阴液;是由胞宫渗润于阴道的色白或透明;无特殊气味的黏液;其量不多..2、病机:任脉失固;带脉失约..3、滴虫性阴道炎带下特点:稀薄或呈脓性、灰黄或黄绿色、有泡沫;腥臭味;外阴瘙痒;阴道壁可见散在出血斑点;可见滴虫;甲硝唑、替硝唑泡腾片念珠菌阴道炎:凝乳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外阴奇痒难忍;阴道壁附有一层白膜;白带镜检可见念珠菌;达克宁栓、制霉菌素片、克霉唑细菌性阴道炎: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外阴坠胀;灼热或疼痛;阴道黏膜充血、触痛;可找到线索细胞;甲硝唑老年性阴道炎特点: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阴道烧灼感;阴道黏膜薄且光滑;有点状出血或小溃疡;白带镜检无;甲硝唑带下过多:①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②肾阳虚温肾固任、固涩止带内补丸③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④湿热下注清利湿热;解毒杀虫止带方⑤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带下过少:①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②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妊娠病1、涵义: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相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2、妊娠病的病机: 1阴血虚2脾肾虚3冲气上逆4气滞4、妊娠病用药注意事项: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一、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则食入即吐..冲气上逆;胃失和降..①脾胃虚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呕吐痰涎用小半夏加茯苓汤②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加法半夏、白芍、枇杷叶、柿蒂、乌梅二、妊娠腹痛胞阻:妊娠期间;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小腹疼痛;称为妊娠腹痛..3、与异位妊娠已破裂型的鉴别:其一侧少腹剧痛波及全腹;常伴有晕厥或休克..腹部检查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肌紧张;患侧尤甚..出血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B超;后穹窿穿刺可协助诊断..4、治则治法:养血理气;止痛安胎为主..①血虚补血养血、止痛安胎当归芍药散加制首乌、桑寄生③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②虚寒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③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逍遥散四、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者;称为胎漏..若妊娠期间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冲任损伤、胎元不固..1、与异位妊娠的鉴别:异位妊娠妇检时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压痛、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妇检可见子宫颈摇举痛;子宫有漂浮感等临床表现..①肾虚固肾安胎、佐以益气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②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③血热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保阴煎或当归散④血瘀活血化瘀、固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堕胎;小产:冲任损伤;胎结不实;胎元不固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陨堕者称为堕胎;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陨堕者;称为小产或半产..1、胎漏、胎动不安与堕胎、小产的鉴别:答:胎漏、胎动不安:阴道少量出血;淡红暗红或鲜红;无或较轻的下腹痛;未见组织物排出..宫颈未扩张;宫体大小与孕周相符..尿妊娠试验+;B超示:有胎心胎动..堕胎、小产完全流产:阴道出血量少;或停止;下腹痛消失;或见组织物全部排出..宫颈已闭;宫体正常或略大..尿妊娠试验-;B超示:宫内未见异常回声.. 堕胎、小产不全流产:阴道少量淋沥出血或大出血;下腹痛加剧或减轻;或见有部分组织物排出..宫颈已扩张或有组织物堵塞;宫体大小较孕周小..尿妊娠试验-;B超示:部分残留妊娠组织..①胎堕难留脱花煎加益母草或生化汤加益母草②胎堕不全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六、滑胎:凡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称为滑胎..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健..1、孕前夫妇需做检查:孕期检查;染色体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生殖内分泌检查..①脾肾虚弱补肾健脾、益精养血安奠二天汤②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磐石散③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肾阳虚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肾精亏虚育阴汤④血热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⑤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十、妊娠肿胀: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妊娠肿胀..气滞湿郁者皮色不变;压痕不显;按之随起病因病机: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气滞湿停①脾虚健脾理气、行水消肿白术散加砂仁②肾虚温阳化气、行水消肿真武汤③气滞理气行滞、化湿消肿天仙藤散十一、妊娠眩晕:妊娠期出现头晕目眩;状若眩冒;甚或眩晕欲厥者称为妊娠眩晕..十二、妊娠痫证子痫1、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妊娠痫证..2、诊断要点:1)睡中、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为先兆子痫的表现;若出现抽搐或昏迷则为子痫;2)孕期检查:BP>=160/110mmhg 有诊断意义3)辅助检查:尿分析可有蛋白尿;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视网膜水肿、出血或棉絮状渗出物..产后病1、定义:产后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2、产后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3、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4、产后三冲:冲心、冲肺、冲胃5、产后病的病机:1亡血伤津;2瘀血内阻;3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4元气受损6、产后三审:几乎每年必考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4、产后病的病理特点: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8、产后病注意事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三、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4、治则治法: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①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丹皮、赤芍、鱼腥草、益母草②血瘀活血化瘀;清热和营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③外感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④血虚补血益气;调和营卫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四、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因瘀血引起的称儿枕痛..①气血两虚⑴肠宁汤⑵当归生姜羊肉汤②瘀滞子宫生化汤五、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病因病机: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1、恶露、正常恶露与恶露不绝:恶露:妇人新产后;胞宫内遗留的余血浊液通过阴道排出体外者称为恶露..正常恶露:初为红色;继而逐渐变淡;且无特殊臭味;持续3周左右干净..恶露不绝: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为恶露不绝..3、本病治疗以调气血、固冲人为主..产后恶露不绝属实者禁用破血之品..①气虚补气养血;摄血止血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②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加阿胶、七叶一枝花、贯众③血瘀祛瘀生新;理血归经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九、产后身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①血虚补血益气;和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当归、秦艽、丹参②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③血瘀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身痛逐瘀疡加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④肾虚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十、缺乳: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①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②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③痰浊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妇科杂病1、妇科杂病的的病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脏因亏少;情志不调;禀赋不足;气血虚弱..2、治疗以脏腑、经络、气血为核心..一、不孕症:生育期女子婚后;夫妇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从未妊娠者为全不产;有过妊娠而后不孕称断绪..①肾虚肾气虚毓麟珠肾阳虚温肾暖宫、养血温冲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滋肾益精、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②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③痰湿内阻燥湿化痰、理气调冲苍附导痰丸④瘀滞胞宫少腹逐瘀汤二、徵瘕:妇女下腹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症瘕..症:症者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瘕者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2、鉴别诊断:1妊娠子宫、尿潴留:妊娠子宫、尿潴留等可见小腹部隆起或有包块;但妊娠子宫伴有妊娠反应等表现;尿潴留往往多急发;与症瘕迁延病情不同..2内外科症瘕:除发生部位、症状不同外;可通过妇科检查鉴别..3、①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症香棱丸加桃仁、瞿麦、八月札、海藻或大黄蛰虫丸②痰湿瘀结化痰除湿、活血消徵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③湿热瘀阻清热利湿、化瘀消徵大黄牡丹汤④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三、阴挺:妇女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或阴道璧膨出;统称阴挺..病机:冲任不固;统摄无力..1、子宫脱垂程度的诊断:Ⅰ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重型为已达到处女膜缘;Ⅱ度: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①气虚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川断、金樱子、杜仲②肾虚补肾固脱大补元煎加黄芪四、阴痒:女子外阴瘙痒;甚至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量多者称为阴痒..①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或蛇床子散②肝肾阴虚滋阴降火、养血止痒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五、阴疮:女子阴户红肿结块;甚至化脓溃破;黄水淋沥;局部肿痛;甚至溃疡如虫蚀称为阴疮..①热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龙胆泻肝汤②寒凝温经散寒、化痰消结阳和汤加防己、黄芪或托里消毒散八、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包括子宫体、卵巢、输卵管炎症;范围较广;可局限于某一部分;也可几个部分同时发病..3、病因病机:湿热瘀阻胞宫胞络;致冲任带三脉失常..4、诊断要点:急性面容;辗转不安;面部潮红;高热不退;小腹疼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亦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急性盆腔炎①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②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一附院急盆清解汤:银花、连翘、败酱草、丹皮、栀子、赤芍、桃仁、公英、没药、乳香、甘草慢性盆腔炎1、病因病机:湿瘀之邪蕴于子宫、胞络;致冲任带功能失调..2、诊断要点:症状:下腹痛;或腰骶疼痛;易疲劳;劳累加剧;白带增多;月经异常;低热;不孕..1)妇检:子宫后倾;大小正常;活动受限;附件压痛;或扪及肿块..辅检:腹腔镜可见盆腔内炎性病变..①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淤汤②寒湿凝滞温经化湿、理气化瘀慢盆汤③湿热瘀结银甲丸④气虚血瘀理冲汤雌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1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血管增生;内膜呈增生期改变;宫颈分泌透明稀薄粘液;便于精子通过..有增强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作用..2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及蠕动;出现纤毛细胞;有利卵子或受精卵的运行..3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角化程度与雌激素水平成正比;并使上皮细胞内糖元增加;经阴道杆菌分解成为乳酸;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反应;有抑制致病菌繁殖的作用;从而增强局部的抵抗力..4促使乳腺管增生..产后立即用较大量雌激素能抑制乳汁的分泌..5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6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7加速骨骺端的闭合..8对雄激素起拮抗作用..9可以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10一定浓度的激素通过丘脑下部来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一方面是抑制垂体促卵泡成熟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是刺激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孕激素主要生理功能如下:1使经雌激素作用而增生的子宫内膜出现分泌现象;宫颈粘液变得粘稠;精子不易通过..2抑制输卵管的蠕动..3逐渐使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现象消失;脱落的细胞多倦缩成堆..4促使乳腺小泡的发育;但必须在雌激素刺激乳腺管增生之后才起作用..5有致热作用;可能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升高约0.5℃..6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排出..7通过丘脑下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要求熟记方剂:1、两地汤方用干地;胶芍玄参地骨皮;月经先期因虚热;清经凉血复滋阴..完带汤方重健脾;双术参淮草陈皮;柴芍车前黑荆芥;脾虚湿困带下宜..2、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解读活血连翘甘;升散退热柴胡根;红花归地桃仁芍;枳壳散结邪瘀分..3、苍术导痰丸:苍术导痰丸茯苓;陈夏甘枳药南星;生姜苍术和香附;痰湿经少或闭经..4、膈下逐淤行气滞;台乌香附延胡枳;甘草丹皮芎归芍;逐瘀桃红配灵脂..10、少腹逐瘀小茴香;芎归桂花与干姜;延胡灵脂蒲黄没;祛寒化瘀效力强..。

中医妇科学重点复习笔记

中医妇科学重点复习笔记

诸论1、春秋战国时代,扁鹊专门从事妇产科的医疗工作,称为“带下医”2、汉代“女医”(或“乳医”),师古称之为“视产乳之疾者”3、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胎产书》4、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中的妇人3篇,提出阴道冲洗和纳药的外治法5、唐代妇产科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出现了我国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即昝殷的《产宝》6、宋代发展为独立专科,九科之中有产科7、清代傅山著《傅青主女科》,吴谦《医宗金鉴》内有“妇科心法要诀”女性的生理特点 一、 阴户,又名“四边”——女性阴蒂、大小阴唇、阴唇系带及阴道前庭的部位。

玉门,又名“龙门”“胞门”——外生殖器的阴道口及处女摸的部位。

生育胎儿 、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也是“合阴阳”的入口 防止外邪入侵的关口(第一道门户) 阴道,又名子肠。

是娩出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是合阴阳、禁闭子精、防御外邪的处所子门,又名子户。

——子宫颈口部位。

主持排出月经、分泌带液、娩出胎儿的关口胞宫,又称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是女性的重要内生殖脏 器。

记载最早见于《内径》 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二、月经,称它为“月事”“月信”“月水”初潮:14岁左右,早至11周岁,迟至18周岁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闭止,称为“绝经”“断经”,女子46~52岁绝经 一般为28日左右,但在21-35日也属正常,正常者为3-7日,多 数为4-5日,一般行经总量50-80ml经色:正常多为暗红色, 较淡 加深 淡红 经质:正常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

(有部分女性经前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小腹发胀、情绪变化)“并月”2个月一至“居经”“季经”3个月一至“避年”一年一行“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月经周期 机制:“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激经”“盛胎”“垢胎”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多少:督脉的调节、带脉的束约月经的产生:“血海满盈、满而自溢”三、1、量:生理性带下量不多,润滑如膏,不致外渗带下2、色:无色透明的,有的略带白色3、质地:黏而不稠,滑润如膏,无异臭气味4、功能:肾精下润之液,具有濡润、补益的作用,充养和濡润前阴空四、产育(一)分娩:怀孕末期,即孕280日左右,胎儿及胎衣自母体产出1、计算方法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数加9(或减3),日数加7,月数算同上,日数加14(围产期:孕期28周到生后1周)2、分娩先兆胎位下降,小腹坠胀,有便意感,或“见红”等,“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

《中医妇科学 实用中医学系列教材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医妇科学 实用中医学系列教材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一节 癥瘕 第二节 盆腔炎
第三节 不孕症 第四节 阴冷
第五节 阴痒 第六节 阴疮
第七节 阴挺 第八节 妇人脏躁
附篇
附录1 主要 参考文献
附录2 妇科 常用方剂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06
第十节 痛 经
03
附:功能失 调性子宫出 血
05
附:多囊卵 巢综合征
附:子宫内膜 1
异位症(内异 症)
2
第十一节 月 经前后诸证
3
第十二节 绝 经前后诸证
4
附:经断复来
5 附:绝经妇女
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带下 过多
第二节 带下 过少
01
第一节 恶 阻
02
第二节 妊 娠腹痛
03
第三节 异 位妊娠
第三节 辨病与 辨证
第二节 常用外 治法
第一节 常用内 治法
第三节 中医妇 科急证治疗
01
第一节 青 春期与月经 期卫生保健
02
第二节 新 婚期卫生保 健
03
第三节 围 生期卫生保 健
04
第四节 中 年期卫生保 健
06
第六节 妇 女心理卫生 保健
05
第五节 围 绝经期与老 年期卫生保 健
临床篇
第六章 妇科疾 病的治疗
第五章 妇科疾 病的诊断与辨证
第七章 预防与 保健
第一节 中医 妇科学的定 义、范围与 特点
第二节 中医 妇科学的发 展简史
第一节 外生 殖器官
第二节 内生 殖器官
第一节 女性 一生各期的 生理特点
第二节 女性 生理特点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机
第二节 辨证
第一节 四诊

中医妇科脉学总论笔记

中医妇科脉学总论笔记

中医妇科脉学总论笔记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与特点一、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

二、范围1.女性生殖器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与特点一、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

二、范围1.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妇科病的诊断辨证、治法、预防;2.常见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的诊断、辨证论治与预防;3.西医妇产科基础理论,现代检查和诊断方法、产科生理;4.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三、中医妇科学的学术特点生殖健康为中心四、中医妇科学具有特色和优势:1.理论特色:重视肾、肝、脾、天癸、气血、冲任、胞宫。

2.病种特有:经、带、胎、产、乳,尤其在调经、助孕、安胎方面有优势和特色。

3.关注母亲健康。

张景岳称“基址”,“求子者必先求母”,保障母子健康。

“母子医学”第二节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10 个历史时期一、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1.甲骨文中所载21种病中有“疾育”(妇产科病)2. “坼剖而产”(剖腹产)——《史记》3.最早记载不孕不育症,“妇孕不育”,“妇三岁不孕” ——《周易》4.“种子”和避孕的药物——《诗经》、《山海经》5.原始的优生观点——《列女传》最早记载“胎教”《曲礼》“男女同姓,其生不藩”二、春秋战国时期——奠基时期1.出现了妇科医生“带下医”2.《胎产书》最早记载胚胎发育,也是最早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3.《黄帝内经》:基础理论(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法、治则);临床病证(经闭、崩、带下、子瘖、死胎、胎病、产后大出血、产后发热、癥瘕、不孕);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通涩兼用、补肾活血、通补奇经,也是妇科病食疗第一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细目一中医妇科学定义及范围
定义;
范围;
熟悉中医妇科学的特点。

细目二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要点: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
这些著作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续表1
习题
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脉经》
D.《千金要方》
E.《景岳全书》
【正确答案】B
妇科第一张方剂,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出自哪本书()
A.薛己《女科撮要》
B.张景岳《妇人规》
C.《内经•素问•腹中论》
D.万全《广嗣纪要》
E.《金匮要略》
【正确答案】C 妇产科独立分科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金元时期
E.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C。

中医妇科学笔记

中医妇科学笔记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

以30~50ml为适宜,超过80ml 为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至点滴即净者。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尽者。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得少量阴道出血。

崩漏:月经得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得病证,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以建立后又中断六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多: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及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少:指带下量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

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

胎漏:妊娠期间有少量阴道出血,时出时至,或淋漓不断,而无腰痛,腹痛,小腹下坠者。

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痛,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现者。

胎萎不长:妊娠四五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

胎死不下:胎死腹中,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

子满:妊娠5~6个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全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

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

子晕: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症,甚至眩晕欲厥。

子嗽:妊娠期间,咳嗽不已。

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副高职称中医妇科学笔记报告

副高职称中医妇科学笔记报告

副高职称中医妇科学笔记报告中医妇科学笔记报告【引言】妇科疾病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传统中医学作为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次笔记报告旨在总结并分享副高职称中医妇科学的相关内容,探讨其应用在妇科疾病中的疗效和机制,以期为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中医妇科学概述】(1000字)中医妇科学是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和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学认为,妇科疾病多与女性的月经、孕育、分娩等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注重调理女性的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治愈疾病、调整身体机能的目的。

中医妇科学包括妇科疑难病症、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症等多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诊断主要采用望、闻、问、切综合分析的方法,还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辅助诊断。

治疗则通过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手段,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妇科常见病症的诊治】(2000字)1. 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包括经量过多、经期紊乱、经期过长等症状。

中医认为,月经失调与气血不畅、肝气郁结等有关,可采用调理气血、调整肝气的中药治疗,如益母草、川芎、当归等常用药物。

同时,针灸和推拿也能有效地改善气血循环,达到调理月经的效果。

2.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从调理气血、化瘀利水的角度出发,临床上使用艾灸、刮痧等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中药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如桃仁、赤芍、牛蒡子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3. 不孕症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对夫妻双方心理和生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中医通过调节子宫内环境、改善卵巢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方法,有效地治疗不孕症。

常用的中药包括枸杞子、淫羊藿、远志等具有滋补肾阴、调理精血的药物。

中医妇科学全套教学及学习资料(珍藏版)

中医妇科学全套教学及学习资料(珍藏版)

中医妇科学全套教学及学习资料(珍藏版)目录中医妇科学知识点第一单绪论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与妇科学两大部分。

⏹产科学:是研究妇女从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妇科学: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生理和病理改变,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在我国,妇产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第一节外生殖器亦称外阴,为女性生殖器外露部分,位于两股之间,前方以耻骨联合,后方以会阴为界。

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口、阴道口、处女膜及会阴等)。

外生殖器:⏹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方,为一隆起的脂肪垫。

⏹大阴唇:外阴两侧的一对皮肤皱壁,前接阴阜,后端于会阴处互相融合。

⏹小阴唇:大阴唇内侧,一对薄的扁平皮肤皱襞。

⏹阴蒂:外阴的前方,两侧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出,与男性的阴茎海绵体相似,分为三部分:前端为阴蒂头,中为体,后为脚。

⏹阴道前庭:两侧小阴唇之间,处女膜之外的菱形间隙,前为阴蒂,后止于阴唇系带。

1.阴道前庭包括:(1)前庭球:前庭两侧,并与阴蒂相接,后与前庭大腺相邻。

(2)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两侧大阴唇后部内方,是阴道口两侧的腺体,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中下1/3交界的沟内。

(3)尿道口:为一不甚规则的卵圆形小孔,位于阴道前庭的前部,阴蒂头的后方,较为隐蔽。

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2.5~4CM,易发生感染。

(4)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前庭后半部,周围有一环形薄膜,为处女膜。

(5)会阴为阴唇后联合至肛门之间的软组织,由皮肤、肌肉及筋膜形成,构成骨盆底的一部分。

分娩时会阴承受压力最大,很易撕伤,故接生时应适当保护会阴。

第二节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合称为子宫附件.一、阴道⏹系性交器官、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解剖特点:其上端呈顶棚环绕宫颈,称为穹隆。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计划生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计划生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计划生育细目一:避孕一、工具避孕1.宫内节育器(1)适应证:已婚育龄妇女,愿意选用而无禁忌证者均可放置。

(2)禁忌证:放置节育器前,必须排除妊娠的存在,如已发现妊娠者,应先终止妊娠;生殖器官炎症,如急性盆腔炎、阴道炎、重度宫颈糜烂等;月经紊乱,如近3个月月经过多,月经频发或不规则阴道流血,重度痛经等;生殖器肿瘤、宫颈口过松、重度子宫脱垂等;严重的全身性疾患,如心力衰竭、重度贫血等;严重的出血性疾患。

(3)放置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人工流产术后,其经过顺利且宫腔在10cm以内,无感染或出血倾向者;自然流产转经后;足月产及孕中期引产后3个月或剖宫产术后半年。

(4)宫内节育器的选择金属环、节育花、“ T”型节育器、“V,型节育器(5)放置方法习题下列各项,不属放置宫内节育器禁忌证的是A.滴虫性阴道炎B.月经过多C.重度痛经D.宫颈口松E.足月产后3月【正确答案】E关于放置宫内节育器时间的表述错误的是()A.月经干净后3〜7天B.自然流产转经后C.足月产后3个月D •孕中期引产后6个月E.剖宫产术后半年【正确答案】D(6)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节育器要一次放至宫底部,不可扭动放置器;哺乳期子宫小而软,易穿孔,操作必须轻柔;术后休息3日,1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2周内忌性交及盆浴;定期随访,一般在术后第1、3、6、12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特殊情况应随时复诊。

(7)节育器的取出与换置①放置期限:不锈钢金属节育器可放置20年;塑料或硅胶节育器可放置3〜5年;带铜节育器可放置3〜5年,有铜套时可放置10〜15 年;带孕酮节育器一般可放置10年。

②取器指征:放置年限已到需更换者;计划再生育;宫内节育器并发症较重,治疗无效者;宫内节育器变形或异位者;要求改用其他避孕措施或节育者;已绝经半年以上,或丧偶、离婚者;有感染化脓、嵌顿等并发症。

③取器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或绝经后半年至一年为宜;如因为盆腔肿瘤需取出,则随时可取;带器妊娠者,妊娠终止时同时取出;疑有感染者,术前、术后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中医妇科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四五 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医妇科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四五 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4
第十节 痛 经
06
第十二节 经行口糜
05
第十一节 经行前后诸 病
1
第十三节 经行 吐衄
2
第十四节 经行 风疹块
3
第十五节 经断 前后诸证
4
第十六节 经水 早断
5
第十七节 经断 复来
第一节 带下过 多
第二节 带下过 少
01
第一节 妊 娠恶阻
02
第二节 异 位妊娠
03
第三节 胎 漏
04
第四节 胎 动不安
第十六章 正常妊娠
第十八章 妇科检 查及妇产科常用特
殊检查
第十七章 正常分 娩
第十九章 计划生 育
01
第一节 月 经先期
02
第二节 月 经后期
04
第四节 月 经过多
06
第六节 经 期延长
03
第三节 月 经先后无定 期
05
第五节 月 经过少
01
第七节 经 间期出血
02
第八节 崩 漏
03
第九节 闭 经
第三节 癥瘕 第四节 阴挺
第一节 阴痒 第二节 阴肿
第三节 阴疮 第四节 阴吹
第一节 骨盆与 骨盆底
第二节 女性外 生殖器与内生 殖器
一 妇女一生各时期 的生理特点
二 月经的生理现象
三 卵巢的功能及周 期性变化
四 生殖器官的周期 性变化与月经
六 影响女性生殖 系统的主要内分泌
腺和激素
五 性周期的调 节——下丘脑-垂
第一节 产 后血晕
02
第二节 产 后痉证
03
第三节 产 后发热
04
第四节 产 后腹痛
06
第六节 产 后身痛

中医妇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妇科学重点笔记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该书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并记载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

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3.《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4.《金匮要略》开创了妇产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5.宋代:妇产科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妇人血为根本”。

第一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

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故又称产道、子肠。

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

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7、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人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定义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二、范围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等。

三、病因病机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

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二脉损伤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四、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调经,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等法以调治。

二是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

三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血暴下,当以止血为先。

症状缓解后,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以彻底治疗。

五、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治疗月经病要顺应和掌握规律:1.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2.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古代医家强调青春期少年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更年期或老年重治脾。

3.掌握虚实补泻规律月经病虽然复杂,但可分虚实两大类论治。

治疗虚证月经病多以补肾扶脾养血为主,治疗实证月经病多以疏肝理气活血为主。

带下病重点:带下病的定义及带下过多、带下过少的辨证论治。

带下病的定义: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

妊娠病细目一:概论一、定义妊娠:从受孕一分娩阶段胎儿在母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二、范围恶阻、妊娠腹痛、异位妊娠、胎漏、小产、滑胎、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子满、子肿、子晕、子痫、子嗽、妊娠小便淋痛、妊娠小便不通、妊娠瘙痒症、妊娠贫血、难产等。

富阳市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富阳市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

2017年富阳市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1)1、肾虚血瘀证妇科证候: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黯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全身证候:肾虚证候。

舌脉:舌黯,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方药:补肾祛瘀汤或益肾调经汤。

补肾祛瘀汤:仙灵脾仙茅熟地黄山药香附鸡血藤三棱莪术丹参2、子宫脱垂分三度Ⅰ°子宫颈下垂到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轻型),或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宫颈(重型),但不超越阴道口。

Ⅱ°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Ⅲ°宫颈及整个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辨证要点:气虚:子宫下移,小腹下坠,四肢无力,精神疲倦。

——补中益气汤++川断、金樱子肾虚: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

——大补元煎++金樱子、芡实、鹿角霜、紫河车基本治则: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

3、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特征:下腹部疼痛,或伴有发热。

急性PID诊断病史近期有经行、产后、妇产科手术、房事不洁病史临床表现下腹疼痛,甚至剧痛,伴高热不退,面色潮红,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或脓血,或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

体格检查全身表现:急性病容,心率加快。

腹部检查: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下腹部明显妇科检查:阴道可有充血、有脓性分泌物,有灼热感;宫颈充血水肿,抬举痛;宫体压痛明显,稍大,活动受限;双侧附件压痛明显,扪及增厚或包块。

辅助检查血分析:白细胞增多,粒细胞更明显。

血或分泌物培养可见致病菌。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脓液。

B超检查:可见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液或肿块。

中医执业药师《妇科疾病治疗》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药师《妇科疾病治疗》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药师《妇科疾病治疗》复习笔记2017年中医执业药师《妇科疾病治疗》复习笔记导语:下面是关于中医执业药师中医妇科学关于《妇科疾病治疗》的考试复习笔记,需要报考该门科目的考生请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相应得复习内容吧。

细目一:常用内治法细目二:常用外治法细目三:中医妇科急症治疗细目一:常用内治法1.调补脏腑(1)滋肾补肾(2)疏肝养肝(3)健脾和胃2.调理气血(1)理气法(2)调血法3.温经散寒4.利湿除痰5.调治冲任督带6.调养胞宫7.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补肾益气常用的代表方剂是:A.寿胎丸B.六味地黄丸C.右归丸D.真武汤E.五苓散[答疑编号2615010210]【正确答案】A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导致胎、产、崩、伤诸病,常用代表方是:A.香砂六君子汤B.归脾汤C.补中益气汤D.八珍汤E.十全大补汤[答疑编号2615010211]【正确答案】C妇科养血柔肝法,最常用的代表方是:A.四物汤B.逍遥散C.一贯煎D.调肝汤E.定经汤【正确答案】C【习题】下列哪项不是妇科常用治法( )A.活血化瘀B.补益气血C.解毒杀虫D.峻下逐水E.理气行滞【正确答案】DA2患者,女,37岁。

产后崩漏不止,出血量多,色淡质稀,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手足不温,纳呆,便溏,脉沉弱。

中医诊断为崩漏,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应首先进行( )A.辨识病证,止血急救B.辨证论治,益气健脾C.辨证论治,温补肾阳D.辨证论治,活血止血E.辨证论治,补益气血【正确答案】A细目二:常用外治法1.坐浴2.外阴、阴道冲洗3.阴道纳药4.贴敷法5.宫腔注入6.肛门导入7.中药离子导入8.介入治疗妇科外治法不常用于( )A.带下病B.阴痒C.阴挺D.阴疮E.月经病[答疑编号2615010215]【正确答案】E细目三:中医妇科急症治疗一、血崩证妇科血崩证是指以阴道急剧而大量出血为主证者。

可由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类月经病,或堕胎、小产、滋养细胞疾病、前置胎盘、显性出血性胎盘早剥等妊娠疾病,或产后血崩、晚期产后出血,或子宫肌瘤尤其是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中西医妇科疾病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病一、月经先期(一)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二)血热证: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3、肝郁化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二、月经后期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汤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实寒: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甘草、牛膝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四、月经过多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失笑散:蒲黄、五灵脂五、月经过少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神曲六、经期延长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2、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3、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崩漏出血期(塞流、澄源为主)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2、肾虚证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3、血热证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清热固经汤: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榈炭、龟甲、牡蛎、生甘草九、闭经1、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调经—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莵丝子丸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阴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十、痛经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4、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5、肾气亏损:补肾益经,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清热调血汤: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莪术、香附十一、经行乳房胀痛1、肝气郁结:舒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2、肝肾亏虚: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十二、经行头痛1、肝火证: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2、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3、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十三、经行感冒1、风寒证: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2、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3、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十四、经行身痛1、血虚证: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2、血瘀证: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十五、经行泄泻1、脾虚证: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证: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十六、经行浮肿1、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珍汤十七、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证: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证:滋阴养肺—顺经汤顺经汤: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十八、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盐知母、盐黄柏十九、经断复来1、脾虚肝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2、肾阴虚证: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4、湿毒瘀结:利湿解毒,化瘀散解—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带下病一、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滞汤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阳,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完带汤: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二、带下量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脾胃虚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二、妊娠腹痛1、血虚证: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2、气滞证: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3、虚寒证: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4、血瘀证: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三、异位妊娠1、未破损期:活血化瘀,消癥杀胎—宫外孕II号方加蜈蚣、全蝎、紫草2、已破损期:(1)休克型:益气固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和宫外孕I号方(2)不稳定型:活血化瘀,佐以益气—宫外孕I号方加党参、黄芪(3)包块型:活血祛瘀消癥—宫外孕II号方四、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活胎—保阴煎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胎元饮: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杜仲、陈皮五、堕胎、小产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堕胎。

凡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胚胎自然殒堕者,称小产,或半产。

六、滑胎1、肾虚证:肾气不足: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补肾固冲丸肾阳亏虚: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肾精亏虚:补肾填精,固肾安胎—育阴汤2、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3、血瘀证: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七、子满鲤鱼汤:鲫鱼、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姜、橘红、黄芪、桑白皮八、子肿1、脾虚证:健脾利水—白术散加砂仁2、肾虚证: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证: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紫苏叶、木瓜九、妊娠小便淋痛1、阴虚津亏证:滋阴清热,润燥通淋—知柏地地丸2、心火偏亢证:清心泻炎,润燥通淋—导赤散3、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苓散产后病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一、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加味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二、产后腹痛1、气血两虚证:补血益气,缓解止痛—肠宁汤2、瘀滞子宫证: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三、产后身痛1、血虚证: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证: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散、防风汤3、血瘀证: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或生化汤加味4、肾虚证::补肾活血,强腰壮骨—养荣壮肾汤四、产后恶露不绝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2、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3、血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五、缺乳1、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散2、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3、痰浊阻滞证:健脾化痰通乳—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妇科杂病一、癥瘕1、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癥—香梭丸或大黄蛰虫丸2、痰湿瘀阻:化痰除湿,活血消癥—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3、湿热瘀阻:清热利湿,化瘀消癥—大黄牡丹汤4、肾虚血瘀:补肾活血,消癥散结—补肾去瘀方或益肾调经汤二、盆腔炎1、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合命饮2、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寒湿凝滞:祛寒除湿,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气虚血瘀: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三、不孕症1、肾虚证:肾气虚: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肾阳虚: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2、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3、瘀阻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炙甘草、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四、阴痒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2、肝肾阴虚:滋阴补肾,清肝止痒—知柏地黄汤五、阴疮1、热毒证:清热利湿,解毒消疮—龙胆泻肝汤2、寒湿证:温经散寒,除湿消疮—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六、阴挺(子宫脱垂):1、气虚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2、肾虚证: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