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

相对传统方式而言,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批判性思考,课堂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与相互妥协中达成共识的能力。第三,在相互的讨论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有效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课堂分组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西方教育中被广泛地运用。国外的许多学者认为,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培养面向社会的高水平人才至关重要。

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课堂小组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甚至泛滥至极!课堂小组讨论这股热潮在热闹了很久之后,终于有人站出来泼冷水了。

一.现状分析:课堂小组讨论的误区概述

1、时间太短无法展开

就问题进行讨论最少要经过如下几大步骤:1、思考并得出结论,2、组织语言表述,3、聆听他人观点同时结合自己观点进行判断(这条根据发言人数要反复进行多次)。有意义的讨论是需要时间保证的,所以分组讨论是需要精心设计并慎重使用的。

2、问题太难讨论不清

难度适当是非常关键的,有些问题发散性太强,或是牵扯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无法向学生阐述的内容。使讨论没有结果。例如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教师就是否只有一个地球进行讨论,而且还引导学生探索宇宙。太阳系、银河系有无数星球,是否只有一个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这问题不是十分八分能说清楚的,也不是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可以讨论的,更不是该课的教学内容。

3、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很难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4、小组中只有少数活跃分子参与讨论,发言,其他多数没事做,吃“白饭”。

5、课堂纪律极差,是滋生班集体中“问题生”的温床。

6、教师不能对讨论结果予以及时点评、总结。

7、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讨论,学生根本不会讨论。综上误区,主要由于教师组织讨论的盲目导致学生讨论的低下。

二.应对策略:

课堂小组讨论操作浅谈小组讨论早在杜威时代就在美国成为主流教学模式。应该说,小组讨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毛病就出在操作上。这里要明确几个问题。

1.小组讨论的动机是什么?又要达到什么目的?

造成小组讨论诸多误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领会小组讨论的精神实质和最终目的。小组讨论的动机和目的应贯穿于每位语文教师的操作始终。为了什么?小组讨论是为了教会学生做人,为了达到学生成人。当今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不如教育以人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在“人”的角度去考虑学习的动机、目的,才会取得满意地社会教育效能。

2.小组讨论适用于什么人?适用于什么课?

小组讨论适用于什么教师?适用于对小组讨论有本质了解的教师。否则,看人家讨论的头头是道、热热闹闹,却不明白人家是建立在“分好工——选好题——管好人”的基础上,自己操作起来必然一头雾水。当然,从教育长远目标来看,新毕业的大学生,刚从教一二年的新教师应少讨论;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在学生中威信不够高,学生不够“听话”的教师应少讨论;从演讲学的角度讲,口齿不够伶俐,反应不够敏捷的教师也应少讨论,以免弄巧成拙。总之,小组讨论要求有实施条件、能力的教师为之而不能勉为其难。

3.小组讨论适用于什么环境?

什么年龄段的学生?什么教学时间?相对而言,教室狭窄,人数众多(五六十人以上)的教育条件落后学校,无论城里还是农村,要少讨论。在国外,教室桌凳的摆放都是按照小组讨论的组别摆好的,这样就在形制上避免了小组盲目组合的混乱。就年龄段而言,在美国,小学讨论较多,初中则少,高中更少,这应给我们一种有益的启示——至少,中学阶段相对于小学而言,要少讨论。最后,鉴于国内的教学时间(课堂)多为40——50分钟不等的状况,在浪费过多时间而完不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要少讨论。

由此,课堂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永葆生机的。小组讨论也并非是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