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1]
教案设计中的分组讨论活动
教案设计中的分组讨论活动在教案设计中,分组讨论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以下文章中,将详细探讨教案设计中分组讨论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组织这种活动。
一、分组讨论活动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分组讨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意见,分享思维,通过不同的观点和思路,激发出更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分组讨论活动更加活跃和互动。
学生在小组中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从而增加对学科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分组讨论活动要求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达成共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分组讨论活动的设计和组织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在设计分组讨论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
2. 合理安排分组方式分组讨论活动中,合理的分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性格、学科特长等因素来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互补、协作。
同时,尽量避免过于庞大或过小的小组,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3. 提供有效的讨论指导为了让分组讨论活动更加有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讨论指导。
这包括明确的问题或话题,提供相关的材料或资源,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展开合理的讨论和互动。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巡视和引导小组的讨论进程,确保学生在讨论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 结合评价和反馈分组讨论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浅谈分组讨论式教学
浅谈分组讨论式教学刘磊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把学生合理分组,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由老师拟出预习题纲,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分组讨论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们的分组讨论式教学是这样实施的。
一、准备过程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好、中、差学生合理搭配,分成六个大组,每个组中各类学生的比例基本相同,这样有利于小组之间的竞争。
二是课前准备,课前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题纲,题纲要具体,目标要明确,使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程序性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二、自学讨论过程指导学生依据学习题纲,认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对于不清楚,不明白,把握不准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不要急于把正确结论告诉学生,而让其小组内针对问题自由发言讨论,启发学生之间互相质疑、争论,教师也可参与讨论。
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教师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采用不同形式,层层深入地提出讨论问题,问题和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
问题的提出要引人入胜,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急于弄清是非,从而积极参与讨论。
三、整理总结过程整理总结知识的过程是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充分肯定正确的意见,澄清模糊认识,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的正确的认识。
四、巩固提高过程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利用讨论获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基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可利用小组比赛的形式,采用问答、板演、书面练习、互相出题等形式进行,同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
五、小结评价过程对于一节课要进行小结,一方面小结所学知识点、所用方法、题目类型,使学生有个整体认知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本节课表现积极的同学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记录小组量化的情况,使小组之间形成竞争。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技巧有哪些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技巧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分组方法:包括随机分组、按照兴趣分组、按照能力分组等。
2、讨论主题设定:明确、具体、有争议性和启发性的主题选择原则。
3、讨论规则制定:发言顺序、时间限制、倾听要求等。
4、教师角色:引导者、观察者、参与者、评价者。
5、小组分工: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的确定。
6、讨论环境营造:空间布局、氛围营造等方面。
7、讨论成果展示方式:口头汇报、书面报告、演示等。
8、评价与反馈机制:包括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11 分组方法111 随机分组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这种分组方法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打破他们固有的社交圈子,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背景和性格的同学合作。
112 按照兴趣分组根据学生对特定主题或领域的兴趣进行分组。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对讨论的内容本身就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113 按照能力分组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有助于在讨论中实现能力互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和促进。
12 讨论主题设定121 明确性主题应该清晰明确,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讨论的核心问题。
避免模糊不清或多义的表述,以免导致学生在讨论中出现方向偏差。
122 具体性主题应具有一定的具体性,不能过于宽泛。
例如,“如何保护环境”就比较宽泛,而“如何减少校园内的塑料垃圾”则更加具体,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
123 争议性选择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辩论欲望。
不同观点的碰撞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讨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124 启发性主题应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讨论规则制定131 发言顺序可以采用轮流发言、自由发言或指定发言等方式。
轮流发言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发言则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需要教师适当引导,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垄断发言的情况;指定发言可以针对特定问题或学生,促进更深入的讨论。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技巧有哪些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技巧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分组原则与方法多样性原则: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
均衡性原则:确保每个小组在综合实力上相对均衡。
随机性原则:适当采用随机分组,增加小组的新鲜感和多样性。
规模控制:小组规模一般以 4 6 人为宜。
2、讨论主题的设定相关性: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
现实性:与实际生活或社会现象有联系。
难度适中: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
3、讨论引导与监督教师角色:在讨论中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
提问技巧:通过巧妙提问推动讨论深入。
时间控制:合理安排讨论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
纪律维护:确保讨论秩序,防止跑题或混乱。
4、小组角色分工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活动。
记录员:记录讨论要点和结果。
发言人: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组员:积极参与讨论,贡献观点。
5、讨论成果展示与评价展示方式:口头汇报、书面报告、图表展示等。
评价标准:包括观点的准确性、创新性、逻辑性等。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反馈和改进建议。
11 分组原则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分组是分组讨论成功的基础。
首先,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例如,对于某个数学问题的讨论,可以将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与思维活跃但基础知识稍弱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
其次,要坚持均衡性原则。
确保每个小组在综合实力上相对平衡,避免出现实力悬殊过大的情况。
这样可以保证各个小组都有平等的机会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探索,提高竞争的公平性和积极性。
随机性原则也是不可忽视的。
适当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可以打破学生之间固有的交往圈子,增加小组的新鲜感和多样性。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与不同同学合作的能力。
在确定小组规模时,一般以 4 6 人为宜。
人数过少可能导致讨论不够充分,观点单一;人数过多则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协调的情况。
浅论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运用-精品教育文档
浅论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运用一、小组讨论的必要性。
职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压力和影响,容易引发学生职业的厌倦和逃避。
因此,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始终渗透着一种理念:强化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培养与社会、与最前沿的企业接轨的专业人才,从而减少学生因入职不适应症状。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社会化的分工合作和大生产,对包括老师在内的从业人员提出了“个人服从组织”的管理要求。
我国前国务委员宋健对当代社会严密制度的根源作了精确解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科学、工程和社会组织中,系统越大或工程越大,对局部组件的功能限制就越严格,子件的自由度就越小。
这是不可避免的,否则系统的总体功能就会丧失、瘫痪而出现导致衰亡的混乱。
动物器官的分工、不同细胞的功能特化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最高启示。
在如今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多元和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在功能高度特化、组成极为复杂的科学工程系统中,为达到系统的优越性能,对局部、子系统、组件不能没有制约,不能没有没有纪律。
纪律规范和制度是绝对必需的”。
另一方面,他又从个人的需求出发,说明个体的自由和创造性问题,他说“只讲整体的需要,过份强调全局的性能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引向总体管理的独裁和专制,扼杀分系统、子系统和个人的些许自由和创造性,窒息了机体进步的动源,也必导致整个系统的停滞、腐朽、僵化和衰亡。
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近代社会组织或者工程科学史中都提供了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个规律……”。
围绕组织与个体之间的辨正要求,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运用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
20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全局的观念,又为个人创造能力及其与组织互动、整合资源、推陈出新提供了可能。
二、小组讨论的好处。
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给学生个人与小组之间双向互动带来以下好处:第一、小组的力量可以完成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大事;小组成员一旦拥有参与感,就会自发地去工作;有效沟通、高效沟通、超效沟通、持续沟通,不仅可以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成员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而且可以使各成员的力量发挥最大化,实现小组的整体目标,实现小组成员间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创新。
浅析“公开课中的分组讨论”
浅析“公开课中的分组讨论”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逐渐普及,公开课成为了教育活动中一个备受重视的环节。
而在公开课中,分组讨论则是一个常见的教学手段。
分组讨论是指将学生分成较小的组,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就某个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介绍公开课中的分组讨论的相关内容。
一、分组讨论的意义分组讨论在公开课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学习。
首先,分组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性。
在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了学生们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借鉴和启发,从而创造新的想法和视角。
最后,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分组讨论的实施方法分组讨论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课堂环境来决定。
一般而言,采用以下方法比较实用:1. 随机分组法。
老师可以提前在班级名单上做好分组,然后在课堂上随机抽取每组的名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会产生偏见和差别待遇。
此外,它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认识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团结性。
2. 根据兴趣爱好分组法。
老师可以事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然后根据他们的不同爱好来组合小组。
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减少了因个人性格差异、不和而导致的不良情绪。
3. 老师指定分组法。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学习能力等因素来指定小组,使得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比较接近。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小组的学习效果最佳,在学习上能够互相促进和帮助。
但如果老师不注意细节,可能会产生不公正和个人分歧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的步骤分组讨论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主题和任务。
老师应该事先确定讨论的主题和任务,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和任务要求。
2. 分组讨论。
浅议语文课堂中的小组讨论
记 得当时上的是 冰心的《 繁星》 。 为了急于体现新课标 的精神 ,
在学生初读课 文后 , 我立即组织讨论 “ 作者三次看 星的感受 有什么 而这个环节恰 恰容 易被 老师所忽视 。因为很 多教师认 为既然是学 不 同? ” , 由于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 了解课文内容 , 甚至还不知道作 生小组讨 论 , 主角应 该是学生 , 老师应该退到 次要 的位 置 , 或者 就 者 三次看星的时间 、 地点 , 就进入讨论环节 了。 过了几分钟 , 我有点 直接放手不管 了。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 , 学生在讨论 时, 思 着急了 , 为了让课堂气氛马上升温 , 又让 学生讨论 “ 感受文章语 言 , 维发 散开来 , 畅所欲言 , 有时难免会偏离 问题 , 这时候教 师不 应袖
二、 教师 要给 学生 充足的独 立思 考的 时间 , 不能让 讨论流 于 果大致有这几种 : 第一 , 一种矛盾修辞 ; 第二 , 伟人 出错 , 纯属笔误 ;
形 式
第三 , 首先 , 表示作者的推测 , 其次 , 孔 乙己在那 个无 情的社会 里必
新课标 刚一 开始 实施 时 , 我们很多老师在上课时 , 为了让人看 死无疑 。最后 , 这个老师只说了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 并 没有进行点 到 自己是在用新 课标上课 , 很着 急 , 时不时让学生讨论 , 忽 视了控 评哪组 同学说得更贴切 , 只是草草结束了这个环节 。 从学生当时表 制学生 独立 思考 的时间 , 结果得不偿 失。 情看 , 学生心里还是很糊涂的。 因此 , 教师 的点评在学生小组讨论 中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环节 ,
四、 教 师 要 及 时 地 对 小 组讨 论 的 结果 进 行 点 评 , 不 能让 学 生 留
不 由为它进 行了一番真情 的赞 叹。 请你选择第 6 一 l 0小节 中你感受 有 疑 惑 最深刻 的小节 , 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 并谈谈你对此小节 的体会。 ” 请 学生讨论结束后 , 教师要及时地表扬小组讨论 的优点 , 指出不
小学教案的分组讨论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教案的分组讨论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教学中,分组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案中的分组讨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
首先,分组讨论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与同伴一起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分组讨论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地完成讨论任务。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
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然而,要使分组讨论教学方法发挥最大的效果,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和引导。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
分组时可以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将能力相近的学生放在一组,以便他们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讨论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些规则,如轮流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以保证讨论的秩序和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工具和方法来促进分组讨论的实施。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PPT或黑板来展示问题或话题,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讨。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或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总之,小学教案中的分组讨论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然而,教师在实施分组讨论时需要合理安排和引导,设定明确的讨论目标和任务,运用辅助工具和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实用版)目录1.课堂教学的定义与意义2.小组讨论的作用与优势3.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结合4.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效果正文一、课堂教学的定义与意义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想教育的过程。
它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传授知识系统、高效、经济等优点。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组讨论的作用与优势小组讨论是指学生在小组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和争论的过程。
它具有以下作用和优势:1.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讨论需要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反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结合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是相辅相成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关注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营造一个安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师应教授学生讨论的技巧,如倾听、表达、沟通、协调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4.加强课堂评价和反馈: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课堂教学,小组]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摘要:正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讨论法作为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推崇。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和体会,就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一些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现状;措施;初涉课改的我,便开始尝试模仿、使用小组讨论方法。
而刚开始学生们高涨的参与热情、使我更加醉心于小组讨论,于是,小组讨论成为我每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一个月后,连续发生的几次尴尬让我陷入了迷惘。
尴尬一: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在活动课《卓尔不群的雅典》的教学中,我共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梭伦改革如何体现雅典民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与梭伦改革相比有哪些变化?为什么说伯利克里改革使得雅典民主达到顶峰?在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发言的热情高涨,并且相互间展开了辩驳。
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原来预设的三个问题只探究了二个。
尴尬二:出现了“论坛霸主”,或部分同学不愿意参与在《罗马人的法律》一课中,我进行了情景创设,设计了“不同时期的罗马人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巡查小组讨论的时候,我留心到个别同学在小组中一直在发言,占据了整个讨论时间,其他同学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全班交流观点时,这几位同学频繁举手,俨然成为了历史课堂中的“论坛霸主”,而其他同学则成为了“观众”。
有的同学则“直奔主题”,照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读了一遍。
这些课堂实际问题的出现让我不得不进行反思。
于是,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的理论,再度审视小组讨论,我对自己提出了优化小组讨论的要求,并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1、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
我认为在我们普通学校,以6人划分为一组,前后三个桌的同学一侧身就是一组,大家面对面地讨论,这样的效果比较适合。
但是,在座位的安排上,老师应该注意前后6个人中,要注意把能言善辩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搭配等。
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1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摘要]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关键词]合理分组教会方法适时调空激发思维激励交流获取经验[正文]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一、优差结合,合理分组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识和非认识品质的发展,又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认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技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各小组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组之间开展有效的竞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指导,教会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就必须教会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
1、选择有探讨价值的内容,作好铺垫。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展开讨论。
在学习新课前,我们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提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并尽可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这些问题。
2、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有效组织。
课堂讨论如果组织得不好,往往会出现冷场或偏离中心议题。
老师设计的讨论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分配好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各小组密切配合,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以积极高昂的状态参与到合作中,每个同学都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发展全体学生的能力,特别关注差生。
在小组讨论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优等生侃侃而谈,中等生偶有见解,而差生往往是欲言又止,有时甚至干脆沉默不语,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小组讨论
【原创版】
目录
1.课堂教学的定义和意义
2.小组讨论的定义和意义
3.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关系
4.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
5.结论
正文
一、课堂教学的定义和意义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是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
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小组讨论的定义和意义
小组讨论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的一种学习
方式。
小组讨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关系
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而小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动和交流,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
为了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
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组织小组讨论:教师需要合理组织小组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学习是近年来各地各校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发现问题,从而自觉、主动地去探索、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在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讨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讨论学习中,学生参与该活动的兴趣极为重要。
如何激发讨论的兴趣呢?其一,讨论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差异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4—6人为佳)。
讨论时,可采用语言交流,也可采用边讨论边记录的形式。
其二,以生活入手,设问要有一定的“度”,即角度、难度、深度和跨度。
设向过于简单或过于难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讨论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抓住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遵循知识体系的“序”,切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其三,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直观教具易于让学生直接感知,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要科学地安排好讨论时间讨论学习,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
为此,稍不留意就会占用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
有的教师在设计讨论时间时,由于讲授知识较多,只留有很短的时间给学生讨论便草草收场,最终学生觉得自己的意见未能发表,“意犹未尽”而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带着“怨气”不接受教师的讲解,自顾自地去了。
也有的教师为了让问题讨论更透彻,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致使教学任务未能按时完成。
为此,教师在讨论时间的把握是要突出重点,知识性强的要多讨论,简单的、易理解的尽量少讨论,甚至不讨论或一句带过,掌握一定的速度和密度,做到科学合理。
三、组长牵头,全员行动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讨论小组也就会分得多,老师在一堂课上就不可能全员参加,有时也要参与个别组进行讨论指导。
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便趁此机会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吃零食、玩东西、打闹等。
教学中如何运用分组讨论的方法
教学中如何运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分组讨论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和教学场景中。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究竟该如何恰当地运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呢?首先,合理分组是成功开展分组讨论的基础。
分组并非简单地将学生随意组合在一起,而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比如,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分到一组。
这样的分组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例如,在一个数学问题的讨论小组中,可以将数学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的学生与那些善于表达、但解题思路不够灵活的学生分到一组。
这样,在讨论过程中,前者可以提供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后者则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阐述。
同时,每组的人数也需要精心安排。
人数过多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人数过少则可能使讨论不够深入,思维的碰撞不够充分。
对于大多数的教学讨论,每组 4 6 人是比较合适的数量。
这样既能保证讨论的多样性,又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其中。
明确讨论的主题和目标是分组讨论得以有效进行的关键。
主题应当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某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在科学课上,可以让学生探讨“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明确的目标能够让学生清楚知道讨论的方向和重点,避免讨论陷入无意义的闲聊或者偏离主题。
在分组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可以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讨论的主题、背景知识以及可能的思考方向。
例如,在讨论“如何保护环境”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当前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垃圾处理等,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一些基础信息和启发。
教学中如何运用分组讨论的方法
教学中如何运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呢?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分组讨论的目标。
目标是分组讨论的方向标,只有目标明确,学生在讨论时才能有的放矢。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如果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某个定理的推导过程,那么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讨。
而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看法。
合理分组是分组讨论成功的关键。
分组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等。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比如,将学习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与学习稍显吃力但态度认真的学生分在一组,前者可以带动后者思考,后者的踏实认真也能影响前者更加严谨。
在分组讨论开始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放性的问题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挑战性的问题则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想象和讨论。
当分组讨论正式开始后,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要在教室里巡回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比如,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将他们引回正轨;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继续讨论时,教师要给予一些提示和启发。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了保证分组讨论的效果,教师还要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制。
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讨论效率低下,学生注意力分散;时间过短,则可能无法让学生充分交流和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讨论时间。
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浅议
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41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深入,站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广大教师都努力探讨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中似乎都离不开分组讨论这一环节。
分组讨论是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来了,只是因为当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无法展开。
然而今天,在建设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采用分组讨论比较多。
因此,我就分组讨论的作用、做法和注意的问题浅显地议一议,以求得同仁们的批评指正。
一、分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分组讨论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任何重要的科研成果,任何重大的工程建设,都不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合作,才能保证事情的圆满完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会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学习的必要。
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教育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不能唯我独尊、单枪匹马地工作。
从学生做起,就要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
2.分组讨论能使课堂教学得到最大的优化。
分组讨论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3.分组讨论是培训学生的思辩能力。
课堂分组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是一种训练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辩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深化,使学生思维清晰化、条理化,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会思索,学会探究。
4.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评价他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迫使学生必须学会表达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讨论学习不仅要自己表达自己,还要对别人所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而且通过评价他人来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学生们才会认识到: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问题不是光靠个人的智慧所能解决的,只有集众人之力,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达到目的。
二、组织积极有效的课堂分组讨论的做法1.男女混编,水平相当。
课堂小组讨论的思考
课堂小组讨论的思考五月初,我在水洛中学听了为期一周的英语课。
参加赛课的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都组织了小组讨论,但效果不尽相同。
有的讨论很热烈,发言很积极,有的学生却不怎么讨论,小组内几乎无人发言的,还有的讨论虚张声势,毫无实质收获的。
那么,究竟如何组织好课堂小组讨论,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让学生在一个自主、高效、合作、探究特点的小组讨论中,全面提升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呢?下面我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必须精心设计好要讨论的每一个问题,把握好“度”。
这就要求教师掌控好所要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小组讨论的内容要难易适度。
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好何下手,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也会耽误上课时间。
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只要是认真阅读过课文,就都能立回答,这样的讨论也只会流地于形式,走走过场而已,毫无讨论的价值。
第二,教师必须掌控全局,照顾好局部,把握好讨论的进度,让学生的讨论紧扣主题,让人人参与学习讨论,让人人体验学习快乐,这样就要求老师在讨论中,要进行必要的启发、点拨,比方说,让学生讨论would like的用法,教师可以列一个小提纲,would like动词短语,意思是什么,相当于哪个动词,无什么和什么的变化,常用结构有哪些等等。
第三,教师要建立好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于初中生而言,给以一定的奖励,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特权奖励。
比方说,我们可以采取英语课堂积分奖励,作业A等级、听写全对、优秀、及格均有一定的积分。
一个月兑换一次小礼品。
总之,适当的奖励措施可能会鼓励学生积极去背单词和句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力,真正实现全面的发展。
第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组集体,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成绩优异等因素对每个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组长要充当好小老师的角色,小组内也要有笔录人,发言人等。
再议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
再议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脚步的深入,人们早已深知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针对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采用跟踪,观察,对比,分析案例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对如何分组、如何指导、如何设计能够诱发合作学习行为的教学活动、有效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及高中课题教学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分组合作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及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是受大班额背景的制约,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课堂活动看起来是有组织的,但学生彼此之间未必有合作行为的发生,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分组而坐着,课堂学习活动仍然彼此独立。
那么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背景下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呢?1科学分组,明确任务和责任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合作行为,其中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课堂的空间布局。
因此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非常有必要。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复杂的关系容易对人形成压力。
所以一股情况下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以4〜6人为宜。
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的身高、学习基础,兼顾性别,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搭配,将前后排四个学生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
对于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好处就是,学生根本不需做大幅度的移动即可实现小组互动,从而减少合作前的准备时间。
2加强对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导平时的听课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会与人交流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走过场,做样子给人看的形式。
这个看似浅显的问题,实际反映了我们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一大误区:合作学习就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这种认识忽略了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内容,合作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浅谈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浅谈语文课堂小组讨论课堂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实践活动。
讲究课堂小组讨论的组织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课堂讲授中适当组织讨论,要在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气氛中进行。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用亲切和和蔼的态度,优美流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
教师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中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巧妙地把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疑难问题的捷径渗透给了学生。
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仅能使他们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智慧潜能。
第二,课堂小组讨论要创造和谐、动人的讨论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出一种生动的场景和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参与讨论。
如讲授《化石吟》这首科学抒情诗时,采用多媒体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
然后提出讨论的问题“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还可以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发言时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意义。
教师也可利用音乐、美术来配合讨论,创设情境,充分发挥音乐、美术的美感作用,通过学生进行审美、创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第三,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必要的评价。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讨论结果,掌握反馈信息,及时给以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思维方式,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激励,让创造性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产生共振,从而启迪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
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不断给予他们成功的反馈,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不断取得成功。
第四,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自学,充分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如学习《紫藤箩瀑布》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在讨论前进行充分自学,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上无止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
相对传统方式而言,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批判性思考,课堂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与相互妥协中达成共识的能力。
第三,在相互的讨论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有效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所以课堂分组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西方教育中被广泛地运用。
国外的许多学者认为,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培养面向社会的高水平人才至关重要。
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课堂小组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甚至泛滥至极!课堂小组讨论这股热潮在热闹了很久之后,终于有人站出来泼冷水了。
一.现状分析:课堂小组讨论的误区概述
1、时间太短无法展开
就问题进行讨论最少要经过如下几大步骤:1、思考并得出结论,2、组织语言表述,3、聆听他人观点同时结合自己观点进行判断(这条根据发言人数要反复进行多次)。
有意义的讨论是需要时间保证的,所以分组讨论是需要精心设计并慎重使用的。
2、问题太难讨论不清
难度适当是非常关键的,有些问题发散性太强,或是牵扯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无法向学生阐述的内容。
使讨论没有结果。
例如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教师就是否只有一个地球进行讨论,而且还引导学生探索宇宙。
太阳系、银河系有无数星球,是否只有一个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这问题不是十分八分能说清楚的,也不是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可以讨论的,更不是该课的教学内容。
3、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很难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4、小组中只有少数活跃分子参与讨论,发言,其他多数没事做,吃“白饭”。
5、课堂纪律极差,是滋生班集体中“问题生”的温床。
6、教师不能对讨论结果予以及时点评、总结。
7、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讨论,学生根本不会讨论。
综上误区,主要由于教师组织讨论的盲目导致学生讨论的低下。
二.应对策略:
课堂小组讨论操作浅谈小组讨论早在杜威时代就在美国成为主流教学模式。
应该说,小组讨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毛病就出在操作上。
这里要明确几个问题。
1.小组讨论的动机是什么?又要达到什么目的?
造成小组讨论诸多误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领会小组讨论的精神实质和最终目的。
小组讨论的动机和目的应贯穿于每位语文教师的操作始终。
为了什么?小组讨论是为了教会学生做人,为了达到学生成人。
当今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不如教育以人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在“人”的角度去考虑学习的动机、目的,才会取得满意地社会教育效能。
2.小组讨论适用于什么人?适用于什么课?
小组讨论适用于什么教师?适用于对小组讨论有本质了解的教师。
否则,看人家讨论的头头是道、热热闹闹,却不明白人家是建立在“分好工——选好题——管好人”的基础上,自己操作起来必然一头雾水。
当然,从教育长远目标来看,新毕业的大学生,刚从教一二年的新教师应少讨论;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在学生中威信不够高,学生不够“听话”的教师应少讨论;从演讲学的角度讲,口齿不够伶俐,反应不够敏捷的教师也应少讨论,以免弄巧成拙。
总之,小组讨论要求有实施条件、能力的教师为之而不能勉为其难。
3.小组讨论适用于什么环境?
什么年龄段的学生?什么教学时间?相对而言,教室狭窄,人数众多(五六十人以上)的教育条件落后学校,无论城里还是农村,要少讨论。
在国外,教室桌凳的摆放都是按照小组讨论的组别摆好的,这样就在形制上避免了小组盲目组合的混乱。
就年龄段而言,在美国,小学讨论较多,初中则少,高中更少,这应给我们一种有益的启示——至少,中学阶段相对于小学而言,要少讨论。
最后,鉴于国内的教学时间(课堂)多为40——50分钟不等的状况,在浪费过多时间而完不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要少讨论。
由此,课堂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永葆生机的。
小组讨论也并非是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