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

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

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8.2 可能性(2)

三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8.2 可能性(2)

8.2 可能性(2)学习内容:教材P106学习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习过程: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学习关于“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1、学习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棋子色彩、数量,(四黄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棋子,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黄,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黄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黄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黄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

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黄少。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2、学习例4(1)出示盒内棋子(一绿四蓝七黄)(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棋子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三、巩固练习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四、总结反思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导学案一、导学案简介1. 本导学案是根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而成,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成绩。

2. 导学案包括教材内容的概述、重点知识归纳、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和相关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复习和课后巩固。

3. 本导学案适用于三年级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使用,也可以在家庭进行个人学习和辅导。

二、导学案内容1. 第一课:认识整百2.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整百的认识,通过绘制图表和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整百的概念。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敏感性,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整百的存在。

3. 重点知识归纳a. 什么是整百?b. 如何用图表和数轴表示整百?4. 知识点详细讲解整百是指以100为单位的数,如100、200、300等。

图表和数轴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整百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5. 相关习题练习1) 用图表表示出200、400和600这几个整百。

2) 在数轴上标出300、500和700这几个整百的位置。

6. 第二课:认识千7.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千的认识,通过图表和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的概念。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千的存在。

8. 重点知识归纳a. 什么是千?b. 如何用图表和数轴表示千?9. 知识点详细讲解千是指以1000为单位的数,如1000、2000、3000等。

图表和数轴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千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0. 相关习题练习1) 用图表表示出2000、4000和6000这几个千。

2) 在数轴上标出3000、5000和7000这几个千的位置。

11. 第三课:认识万 12.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万的认识,通过图表和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万的概念。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万的存在。

13. 重点知识归纳a. 什么是万?b. 如何用图表和数轴表示万?14. 知识点详细讲解万是指以10000为单位的数,如10000、20000、30000等。

3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3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3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单元认识小数》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难点:理解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把带有元、角、分的数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知识链接】1元=()角 1角=()分 1元=()分【合作探究】观察教材80页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文具的价格?分别是多少钱?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自主尝试】观察下面的数,它们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3.154.5 0.03 10.8 1.06 0.50小组讨论:(1)上面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是什么数?(2)说一说,一个小数由几部分组成?(3)小组内互相读一读上面的小数。

【精要点拨】给下列商品写上标价签。

(以“元”为单位,用两位小数表示。

)58元7角9元6角5分2元1. . .【思路分析】题目要求以“元”为单位,用两位小数表示,所以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部分要分别表示出角和分,没有的要用0表示,最后一定要带上单位“元”。

答案:58.70元 9.65元 2.00元【方法宝典】1、读小数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部分的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如果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到右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2、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当堂检测】一、读出下列小数。

0.12 读作:18.18 读作:5.04 读作:0.03 读作:二、写出下列小数。

十二点零三写作:十三点三五写作:零点零九写作:零点六零五写作:三、填一填。

3元5角=()元 2元5角5分=()元15元6角=()元 8角=()元2. . .. . .3 7.80元=()元()角()分 10.05元=()元()角()分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二课时货比三家(小数大小的比较)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转化思想。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人教新课标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几倍。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三年级上册的数学,人教新课标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述如何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除法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案例,以及孩子们所需的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在开始上课之前,我先用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已知小明有12个糖果,小华有6个糖果,请问小明比小华多几倍糖果?”我将12除以6,得到了2。

这就验证了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向孩子们解释了如何用除法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六、板书设计1. 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公式:问题:已知A和B,求A是B的几倍?公式:A ÷ B = 倍数2. 实际问题案例及解答过程:案例1:小明有12个糖果,小华有6个糖果,请问小明比小华多几倍糖果?解答:12 ÷ 6 = 2,小明比小华多2倍糖果。

案例2:小红有8个苹果,小蓝有4个苹果,请问小红比小蓝多几倍苹果?解答:8 ÷ 4 = 2,小红比小蓝多2倍苹果。

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15个糖果,小华有7个糖果,请问小明比小华多几倍糖果?(2)小红有10个苹果,小蓝有5个苹果,请问小红比小蓝多几倍苹果?(3)已知一项是24,另一项是8,请问这两项相差几倍?(1)小明的年龄是小华的两倍,如果小华6岁,请问小明几岁?(2)小红的铅笔数量是小蓝的三倍,如果小蓝有6支铅笔,请问小红有多少支铅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八单元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八单元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人教新课标
不对,因为0不能放在首位,只能组成30,35,50,53这4个符合要求的数。
3.用0,3,4,8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能组成9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分别是30,34,38,40,43,48,80,83,84。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2题。
2.引导学生讨论:多了一个数字“0”,组数时有什么不同?
3.出示探究提示,引导学生借助数字卡片自主探究。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2)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交流探究结果。
5.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写出组成的数可以既清楚明了,又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说出:按顺序、不重不漏)
1.独立完成,巩固所学方法。
2.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从0,2,3,9这四个数中任取3个,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8个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排列数的求法与乘法紧密相连。一般地,完成一件事需要几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有n1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二步有n2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三步有n3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m步有n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1×n2×n3×…×nm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稍复杂事物的排列数。
2.能用多种策略解决排列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能找出稍复杂事物的排列数。
难点: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排列。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第【1】篇〗《估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课题:估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卡五、课前预习设计: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一)复习旧知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分组练习)156+162204+825271+297525+7212.集体反馈: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这几道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出示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1)仔细阅读,你获取了那些信息?(2)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445+298=)【设计意图】结合书中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获取有用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1)这道题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2)全班交流方法。

预设1:列竖式计算带领学生回顾过程,并重点提问:问题1 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问题2 十位上4+9=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问题3 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预设2 简便运算的方法【设计意图】连续进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追问及学生介绍计算的过程突破难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商中间有0的除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商中间有0的除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商中间有0的二、尝试探究,明白得算理。

(6分钟)1.探究0÷3的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2.反馈练习。

0÷6= 0÷2= 0÷8=组织学生做一做,并观看算式的特点,说一说发觉。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相同的地点用一句话说出来。

1.探究运算结果,并汇报自己的方法。

(1)其他3个人一个西瓜也吃不到,得数要用0表示,因此0÷3=0。

(2)因为0×3=0,因此0÷3=0。

2.第一独立运算,然后观看算式的特点,发觉:被除数差不多上0,除数不是0,商也是0。

3.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口算。

0÷16=00÷21=00÷44=00÷600=00÷365=00÷178=03.判定。

(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2)0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三、进一步探究,感知差不多方法。

(18分钟)1.引导学生观看例6情境图,交流从情境图中猎取的数学信息。

2.出示例6(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组织学生笔算208÷2,讨论、交流:被除数的十位上是0,0除以2等于多少?在哪一位的上面商0,什么缘故?那个0不写行不行?4.出示例6(2),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出算式。

5.引导学生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尝试列竖式运算,讨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如何办?6.组织学生观看例6中这两道题的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并归纳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1.观看情境图,猎取数学信息。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08÷2。

3.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这一步能够省略不写,但商十位上的0不能省略,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4.独立分析题意,列出算式:216÷2。

3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单元年、月、日》

3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单元年、月、日》

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七单元年、月、日第一课时看日历(认识年、月、日)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

【重点难点】重点: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星期。

难点: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知识链接】1时二()分1分二()秒【合作探究】看日历,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自主尝试】一年有()个月5()个大月5()个小月5大月有()天,小月有()天(二月除外)。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精要点拨】小华过完生日后的第二天是国庆节,小华的生日是几月几号?【思路分析】国庆节是10月1日,10月的前一个月是9月,9月是小月,10月1日的前一,天是9•月30日,•所以小华的生日'是,9月30日,。

° ° ° °°【方法宝典】一年有12个月,有四个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1月、2月、3月,第二季度:4月、5月、6月,第三季度:7月、8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

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2月是特殊月份, 有28天或29天。

【当堂检测】一、填空。

(1) 一年中大月有(),每个月有()天。

(1) 一年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2) 一个星期有()天,一天有()时。

(3) 2年半二()个月(4) 下面这些节日分别在第几季度?劳动节() 儿童节( )国庆节()元旦( )妇女节( )、判断。

建军节())(2)10月份过去了14天,还有16天。

()(3)教师节是每年的10月9日。

()(4)如果8月30日是星期六,那么9月1日是星期一。

()三、连一连°9月份的倒数第5天6月3日6月份的第3三天12月30日一年的倒数第2天3月8日每年的妇女节9月26日四、填写个人信息时,小刚在生日栏里写下2月30日。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知识点总结。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例如:3时 = 3×60 = 180分;4分 = 4×60 = 240秒。

3. 经过时间的计算。

- 计算经过时间,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上午8时开始上课,11时下课,经过的时间是11时 - 8时 = 3小时。

(二)典型例题。

1. 钟面认读。

- 例: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 分针指向6,时针在3和4之间,这个时间是3时30分。

2. 时间单位换算。

- 例:5分=( )秒。

- 因为1分 = 60秒,所以5分 = 5×60 = 300秒。

3. 经过时间计算。

- 例:一列火车9:30从甲地出发,13: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13时30分 - 9时30分 = 4小时。

(一)知识点总结。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如:35 + 28,可以把28拆分成20和8,35+20 = 55,55 + 8 = 63。

-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38,可以把38拆分成30和8,56 - 30 = 26,26 - 8 = 18。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340+270,个位0+0 = 0,十位4+7 = 11,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2+1 = 6,结果是610。

- 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导学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导学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导学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又将开始一场关于数学的旅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第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技巧,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而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我准备了一些计数器、练习本和一些关于加法和减法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些图片,上面分别有一些物品,我让学生数一数这些物品的总数,然后进行加法或减法的计算。

2.例题讲解:我讲解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计数器进行了演示。

3.随堂练习:我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他们可以用计数器,也可以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

4.答案讲解:我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对答案进行了讲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以及一些重要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2345+321(2)7894562.答案:(1)2345+321=2666(2)789456=33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今天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的给予他们练习的机会。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人教新课标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第七课时,涉及到乘法的估算。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估算乘法的结果,以及如何利用乘法口诀来简化计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来简化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和乘法口诀的应用。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四舍五入法来进行乘法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乘法计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35乘以42的结果,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进行乘法的估算。

在讲解完乘法估算的方法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乘法问题,并要求学生们运用所学的估算方法来计算结果。

通过这些练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法估算的方法和乘法口诀进行清晰的展示。

我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估算35乘以42的结果。

答案:约为1400。

2. 估算73乘以28的结果。

答案:约为210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如果发现学生们在某个环节遇到困难,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我还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导学案
5、教材第36页的例2。
四、导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看书34页 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A、4B、6C、10
3、用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6B、7C、8
解决问题,你能行!
1、明明家有一块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桌布,要在它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米?
2、王爷爷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菜地的一侧靠墙,其他三边围上篱笆,篱笆长最少是几米?
3、如果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你认为它的长和宽可能分别是多少厘米?(请写出算式,至少写3种)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四边形的认识》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戴文
二次修改
教学
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
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说一说、分一分、围一围等多种活动,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课题一: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二:分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三:千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五:吨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时 1课时课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四: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五: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 1课时的退位减法。

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原价902元原价800元现价758元现价546元便宜(课题:加法验算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减法的验算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四边形的认识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中的四边形吗?如图,可按分分……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周长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估计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三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秒的认识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时间的计算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时间的计算练习课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1:连续进位乘法班级三(2)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45页)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小时、分钟和秒课题一:秒的认识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钟等于60秒。

1、阅读理解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8、()、()、5。

()()()()()新年的钟声就要响了。

要测量这样短的时间,我们需要使用一个分数较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是()。

分针从一个数字移动到下一个数字是()。

第二只手循环()分钟。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请拨你手上的钟。

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分针走(),秒针走()。

秒针转()圈,分针转()。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一分钟有多长?请看着时钟上的秒针安静地转动。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虽然()很短,但它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它来做很多事情。

3、自学考试: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每天睡9个左右()穿衣20个左右()煮一壳开水25个左右()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秒数到30秒需要()秒*1分钟=()秒,120秒=()分钟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练习一:问题1、2、3、4和5:6。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9——81页。

二、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通过圈一圈、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特征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具、学具:课件五、教学过程:课前课件展示各种图形。

(一)认识四边形1、刚刚你在大屏上看到了哪些图形?谁来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呀,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叫四边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齐读课题)2、(课件出示)自学指导1:(1)自学79页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2)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它有哪些特点?先自学,再和同桌交流。

(时间3分钟)3、学生活动后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圈的?(我认为2号、4号、5号------是四边形)(谁有不同意见?)谁的想法和他一样?(再找1人)4、对照正确答案自批,师:圈对的请举手,你们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圈错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认真听一定能学会。

5、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谁来汇报?(指生汇报,不全的补充。

)(教师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你们同意吗?6、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课件演示----边)师引导说: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课件演示角)师引说:四边形有----四个角。

7、谁能完整的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3人、互说、指名1人)8、刚刚没圈对的起立,说说错在哪里?(说理由)因为---所以---9、(课件出示2个有特点的图形)这些是四边形吗?为什么?(我认为第一个不是四边形,因为---所以---)10、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教学过程:1、在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算得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2、出示主题图。

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怎样快速口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3、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汇报,归纳。

5、完成P31页做一做。

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小结:我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可有不同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数时,就可以通过估算算出一个大概的数。

6、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7、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8、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交流汇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除法的估算。

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活基础1、口算下面各题。

640÷8= 500÷5=60÷3= 200÷4=4200÷6= 1200÷2=36÷3= 360÷9=80÷4= 300÷6=2400÷6= 42÷2=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76÷3= 386÷4=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节假日,小丽一家三口出去游玩,要在宾馆住三天,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帮帮他们吗生:能!1、初步学习估算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生1:我知道了住宿3天一共花了267元,求每天的住宿费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六课时课题实践活动课型学习目标1、发展学生的数感。

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学习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学习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及评价猜一猜: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3、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4、宣布实践活动要求:(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组际解疑教师点拨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引导及评价5、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6、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7、交流与比较。

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1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

小组合作交流与比较课后反思:教师适时引导,适时评价,带领孩子快乐学习。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七课时课题练习课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乘一位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欣赏数学的形势美。

学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熟练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及评价1、课本第39页第1、2、10题。

2、第4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改正错题。

3、第8题,先让学生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接近圆中的数。

4、第11题,学生用估算或计算的方法比较出得数大小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因数的和不变,那么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因数的积大。

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独立完成发现规律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引导及评价1、第5题(1)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根绝算式的特点学生独立继续往下写3道题。

(3)引导学生计算得数进一步验证所写的算式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明白像这样有趣的算式组还有很多。

交流合作2、第9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结果。

(2)全班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启发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组织学生观察次数的特征,并根据其中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几道算式。

课后反思:教师适时引导,适时评价,带领孩子快乐学习。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一课时课题什么是周长课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过程与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难点感知什么是周长,并能正确的计算周长。

学习重点感知什么是周长,并能正确的计算周长。

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及评价1.搜集各种树叶,并在纸上用彩笔描出树叶的边线。

2.在家中选取几种物品,并用彩笔在纸上描出它们的边线。

3.量出一个三角板三边的长度总和,并记录在练习本上,给爸爸妈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4.小蚂蚁沿树叶的()从一点开始,爬了( ),又回到了( )。

5.沿着边线用手画一画,初步体验周长。

树叶一周的()就是树叶的()。

6.用手指描你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的周长吗?独立完成点拨自学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引导及评价它们有周长吗?1.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测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

软尺零刻度从腰部的一处开始,用尺交流合作子沿着腰部绕(),再回到(),看看刻度数,我的腰围是()cm。

软尺零刻度从头部的一处开始,用尺子沿着头部绕(),再回到(),看看刻度数,我的头围是()cm。

3.测量文具盒的周长。

我文具盒的周长是()cm.1.书上第45页“练一练”第1题。

2. 书上第45页“练一练”第2题。

课后反思:教师适时引导,适时评价,带领孩子快乐学习。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二课时课题游园课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合作交流.学习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学习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及评价1.量一量,并计算文具盒、橡皮、数学书封皮的周长。

2. 量一量,并计算书桌面的周长。

3.这个小公园的周长是那部分呢?小公园周围这条小路一周的长度就是小公园的周长。

1.计算小公园的周长。

A.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B.190+410=600(米)200+200=400(米)560+240=800(米)600+400+800=1800(米)C.190+410+200+200+560+240=1800(米)3.总结计算小公园周长的方法。

独立完成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引导及评价课本46页“算一算”A:长方形的周长:36+36+20+20=112(cm)正方形的周长:22+22+22+22=88交流合作(cm)B:长方形的周长:36+20=56(cm)56 x 2=112(cm)正方形的周长:22 x4=88(cm)计算以下图形的周长:12cm15dm23cm23cm38cm 21dm 23cm课后反思:教师适时引导,适时评价,带领孩子快乐学习。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三课时课题花边有多长课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及评价1.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并计算饭桌的周长。

2.测量教室黑板的长与宽。

3.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想计算“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实际上就是计算()。

4.方法一:将()加起来。

列式为:方法二:先算()的和是多少,再算()的和是多少,最后将两个结果加起来。

列式为:方法三: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算出来,再乘2就算出周长。

列式为:独立完成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引导及评价讨论长方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计算黑板的周长:34+12+34+12=92(分米)可以写成34+34+12+12=92(分米)交流合作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条()和两条()的和。

所以可以写成34×2+12×2=92(分米)也可以说是长与宽和的2倍,最后写成(34+12)×2=92(分米)教材第47页“做一做”。

课后反思:教师适时引导,适时评价,带领孩子快乐学习。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二课时课题1吨有多重课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过程与方法: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学习难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及评价1、预习数学书第21页的内容。

2、猜一猜。

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3、看一看,算一算。

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4、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独立完成点拨学习针对存在问题适时点拨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引导及评价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2、在○里填上“>”“<”或“=”8000千克○8吨 4500克○ 4千克3 t ○ 3600 kg 5 t ○ 5000 g1、填一填4千克 =()克 3吨 =()千克 50000克 =()千克()t = 2000 kg2、在○里填上“>”“<”或“=”500 kg ○ 3 kg 800 g ○ 10 kg 3 kg ○ 3 t 4000 g ○ 4 t课后反思:教师适时引导,适时评价,带领孩子快乐学习。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三课时课题练习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学习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及评价1、完成课本第23页第1、2、3题。

2、第9题。

先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

3、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独立完成交流合作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引导及评价课本第24页第4、5、6、7、8题。

课后反思:教师适时引导,适时评价,带领孩子快乐学习。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一课时课题搭配中的学问课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