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核电厂的设计安全要求

合集下载

核安全法规简介之四设计09

核安全法规简介之四设计09
-3-
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
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的配套导则: 核电厂堆芯的安全设计 (HAD102/07)
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 (HAD102/08) 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接有关输热系统(HAD102/09) 核电厂保护系统及有关设施 核电厂防火 (HAD102/11) 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 (HAD102/12)
-28-
5.2 总的设计基准
(7)设计基准事故:
设计基准事故从假设始发事件清单得出, 目的是为核动力厂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 确定一套设计条件。
设计基准事故=假设始发事件+单一故障, 通常可将假设始发事件分类,取包络,并 不需要对每一个假设始发事件进行分析。
-29-
5.2 总的设计基准
(8)严重事故:
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的配套导则: 核电厂设计中总的安全原则 (HAD102/01)
核电厂的抗震设计与鉴定
(HAD102/02)
用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的安全功能和部件分 级 (HAD102/03)
核电厂内部飞射物及其二次效应的防护
(HAD102/04) 与核电厂设计有关的外部人为事件 (HAD102/05) 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系统的设计(HAD102/06)
-15-
三、安全管理要求 2.经验证的工程实践 在核动力厂的设计中,应特别注意: (1)采用经批准的最新或适用的标准; (2)采用未经验证的设计或设施时,必须有适当的 支持性研究计划,或借助其他相关的应用证明其 安全性是合适的; (3)选择设备时要考虑到其误动作和故障模式,要 优先选择具有可预见和了解机理故障模式的设备。

-11-
纵深防御概念
纵深防御概念在设计中的另一个典型 应用是多道屏障:

《核电厂系统与设备》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提纲

《核电厂系统与设备》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提纲

注:本资料主要针对《核电厂系统及设备》臧希年编著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笔者根据所学知识及综合一些其它资料汇编而成,分为课后习题解答与复习提纲两部分;本资料仅供读者作些参考,由于笔者知识有限,有些知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请批评指正。

2014年2月16日星期日第一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3、4、5、7、8)第二章压水堆核电厂1.从电能生产的观点看,压水堆核电厂有哪些部分?各自有什么作用?答:从电能生产的角度看,压水堆核电厂分为核岛与常规岛,核岛利用核能生产蒸汽,常规岛利用蒸汽生产电能。

2.从热力循环的观点看,压水堆核电厂由几个回路组成?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答:压水堆核电厂主要由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简称一回路),蒸汽和动力转换系统(又称二回路),循环水系统组成。

一回路生产蒸汽,二回路与三回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推动核汽轮机组转动的机械能。

3.核电厂的厂址须满足什么要求?答:应考虑三个方面①核电厂的本身特性。

核反应堆是一个强大的放射源,核电厂的热功率决定了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的总储量,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堆内放射的总量与功率成正比。

②厂址的自然条件与技术要求。

应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及灾难性气象条件)造成的后果,并应利于排出的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稀释③辐射安全要求。

⑴辐射安全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辐射防护等法规和标准的要求⑵将核电厂设置在非居民区⑶考虑厂址周围的人口密度和分布。

4.核电厂主要有哪些厂房?核电厂主要有反应堆厂房(即安全壳),燃料厂房,核辅助厂房,汽轮机厂房和控制厂房。

5.解释名词:多道屏障,纵深防御,单一故障准则多道屏障:在所有情况下保证绝对控制过量放射性物质对外释放,核电厂设置了三道屏障,只有这三道屏障全部被破坏才会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纵深防御:将安全有关的所有事项置于多重防御之下,在一道屏障失效后还有另一道屏障来弥补。

单一故障准则:当系统中某一部件不能执行其预定功能安全功能时,并不影响整个系统功能的执行。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运行安全规定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运行安全规定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运行安全规定1. 引言核电是一种高风险的能源产业,安全是核电厂设计和运行的首要考虑。

本文将介绍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运行安全规定的相关内容。

2.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2.1. 设计安全目标核电厂设计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核电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安全运行,防止核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减少辐射泄漏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设计安全目标包括:•核电厂要符合国际核工业安全标准,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标准和规范。

•核电厂的设计要满足防范自然灾害的要求,如地震、飓风、洪水等。

•核电厂的设计要满足防范人为失误和恶意破坏的要求,如设计防护屏障、安全控制系统等。

2.2. 设计安全防护屏障核电厂设计中的安全防护屏障是为了保护核反应堆和核燃料储存设施,防止辐射物质泄漏,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常见的设计安全防护屏障包括:•厚重的混凝土外壳,以承受外部冲击和防止物体撞击。

•多层隔离系统,用于防止辐射物质的泄漏。

•安全控制系统,用于监测核电厂运行状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2.3. 设计防范自然灾害核电厂的设计要考虑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飓风、洪水等可能对核安全产生威胁的灾害。

设计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包括:•在选址时要注意地质条件,避免在地震和洪水等高风险区域建设核电厂。

•对核电厂进行地震工程设计,确保核电厂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安全稳定。

•在厂房建设中考虑防洪措施,如建造抗洪堤坝、设置防水设施等。

2.4. 设计安全培训和演练为了提高核电厂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需要进行设计安全培训和演练。

设计安全培训和演练的内容包括:•设计人员必须熟悉核电厂设计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设计人员需要了解核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并学习适当的应急处置措施。

•定期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设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3.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3.1. 运行安全目标核电厂运行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核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安全稳定,防止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减少辐射泄漏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四代核电技术 参数

第四代核电技术 参数

第四代核电技术参数1.引言1.1 概述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指相对于第三代核电技术而言的一种新一代的核能发电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对于核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第四代核电技术应运而生,旨在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

与第三代核电技术相比,第四代核电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特点。

首先,它采用了更先进的反应堆设计,能够更高效地转化核能为电能。

其次,第四代核电技术拥有更高的安全性能,采用了更多的被动安全系统,使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具有更强的抗灾能力。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极强的环保性,能够大幅减少核废物的产生,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经济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且具有更长的运行寿命。

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出现将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它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还能够减少传统能源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此外,由于第四代核电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类对核能的恐惧和担忧,为核能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前景。

综上所述,第四代核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核能发电技术,具有较高的发展前景。

它的出现不仅能够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核废物的产生,并降低能源的开采成本。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第四代核电技术将在未来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讨论,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第四代核电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其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接着,说明本文的结构,简要介绍各个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第四代核电技术参数的探讨,揭示其在未来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讨论第四代核电技术的背景,介绍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这一部分将概述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重点探讨其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核废料产生和提高核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概率安全分析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概率安全分析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概率安全分析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单选题]1.()在1975年发表了《反应堆安全研究》(WASH-1400)oA.美国B.法国(江南博哥)C.德国D.日本正确答案:A[单选题]2・反了进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最为广泛采用的系统建模和分析方法是()。

A.事件树分析法B.故障树分析法C.状态空间和Markov分析法D.GO图法正确答案:B[单选题]3.INSAG建议的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频率:对未来核动力厂为()/堆年。

A.10-3B.10-4C.10-5D.10-6正确答案:D[单选题]4.标率安全评价(PSA)定量化过程利用O进行求出各个事件序列的最小割集,计算各个事件序列的发生频率,最后给出总的堆芯损坏频率。

A.工程判断B.最佳估算C.保守评价D.计算机软件正确答案:D[单选题]5.在O级PSA中,集中关注堆芯损坏的可能性,堆芯损坏下事故发展的特性。

A.1B.2C.3D.2、3正确答案:A[单选题]6.实施概率安全评价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产生一个需要分析的O (IE)清单。

A.始发事件B.事件序列C.系统模型D.参数估计正确答案:A[单选题]7.始发事件发生后,对核动力厂正常运行形成扰动,并且有可能导致堆芯损坏的事件,它究竟能否造成堆芯损坏,依赖于核动力厂OOA.设计是否符合概率安全目标B.缓解事故的系统是否能成功地运行C.操作员是否采取正确的干预行动D.B或C正确答案:D[单选题]8.在概率安全分析中,要系统地回答几个问题,有时称为“风险O要素”。

A. 2B.3C.4D.5正确答案:B[单选题]9.在O级PSA中要评价事故释放所造成的厂外后果。

A.1B.2C.3D.2、3正确答案:C[单选题]10.对一个核动力厂概率安全分析的整个研究范围,通常认为分析有三个不同的级别。

三级PSA:二级PSA结果加上OOA.系统分析B.安全壳分析C.系统分析和安全壳分析D.厂外后果评价正确答案:D[单选题]I1核动力厂风险研究中指出,O是导致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主要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安全法规的第四部分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安全法规的第四部分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时间:2004年04月07日(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1991年修改)本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安全法规的第四部分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起实施本规定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

1引言1.1概述1.1.1本规定对陆上固定式热中子反应堆核电厂的质量保证提出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1.1.2本规定提出的质量保证原则,除适用于核电厂外,也适用于其他核设施。

1.1.3为了保证核电厂的安全,必须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核电厂质量保证总大纲和每一种工作(例如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的质量保证分大纲。

本规定对制定和实施这些大纲提出了原则和目标。

各种质量保证大纲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

1.1.4必须指出:在完成某一特定工作中(例如在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中),对要达到的质量负主要责任的是该工作的承担者,而不是那些验证质量的人员。

1.1.5质量保证大纲应包括为使物项或服务达到相应的质量所必需的活动,验证所要求的质量已达到所必需的活动,以及为产生上述活动的客观证据所必需的活动。

1.1.6质量保证是“有效管理”的一个实质性的方面。

通过有效管理促进达到质量要求的途径是:对要完成的任务作透彻的分析,确定所要求的技能,选择和培训合适的人员,使用适当的设备和程序,创造良好的开展工作的环境,明确承担任务者的个人责任等。

概括来说,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提出要求及措施,包括验证需要验证的每一种活动是否已正确地进行,是否采取了必要的纠正措施。

质量保证大纲还必须规定产生可证明已达到质量要求的文件证据。

1.1.7各部门执行本规定的具体方法(对于整个核电厂和各种工作)可以有所不同,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本规定所确定的原则,制定详细的执行程序。

还必须指出: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周密制定,便于实施,并保证技术性的和管理性的工作两者充分地结合。

1.2范围本规定对核电厂的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原则和目标。

新版haf《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的

新版haf《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的

新版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的学习体会2002年8月8日国家核安全局已于2004年4月18日正式颁布了新版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与原HAF102《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91)相比,新版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在设计安全要求上体现了一定的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变化,因而正确理解新版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的各项要求,对我国新建核动力厂的设计和运行核电厂的改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版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是参照IAEA于2000年颁布的核安全标准No. NS-R-1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s:Design”编制的。

IAEA的安全标准系列包含了三个层次的文件,即安全基础(Safety Fundamentals)、安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和安全导则(Safety Guides)。

安全基础描述了基本的安全目标、安全概念和安全原则,例如INSAG-12“Basic Safety Principle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就属于此类文件;安全要求建立了为保证核安全所必须满足的原则要求,No.NS-R-1“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s:Design”属于此类文件;而安全导则推荐了为满足安全要求所应采取的行动、条件和程序,在实施中可采取安全导则推荐的方法或者满足安全要求的等效替代措施(equivalent alternative measures)。

因而要正确理解安全要求,把握其技术内涵,必须有安全导则做支持,对于新版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也同样如此。

鉴于新版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的下层导则尚在制订过程中,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参考了IAEA安全标准No. NS-R-1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s:Design”的下层安全导则。

核安全工程培训

核安全工程培训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培训第一章(二)核动力厂防火设计一、核动力厂防火要求核电厂的运行经验表明,火灾和爆炸是威胁核电厂安全的重要事件之一,因而防止火灾和爆炸在核动力厂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火灾和爆炸的防护也以保证停堆、排出余热和包容放射性三个基本安全功能为主要目的。

像所有其他的核动力厂安全领域一样,对火灾的防护也必须贯彻纵深防御概念,这可以包括下述三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是防止发生火灾:应使可燃材料和火灾荷载保持在合理可行的低水平,因此应尽量使用非可燃材料或阻燃材料;应尽量减少核动力厂的设备运行或故障导致的火灾;应对安全重要物项予以保护,防止由于雷击等可能引起的火灾;在安全重要的构筑物内应控制可燃物料的使用和贮存,尽量减少其数量,不急需的可燃物料不贮存在靠近安全重要物象的场所;对使用明火、焊接和火焰切割等的作业,要经过书面批准,并且应具备足够的防火措施。

(2)第二个层次是及时地探测和扑灭火灾,限制火灾的损害:应设置足够容量、能力和鉴定合格的火灾探测和灭火系统,以便及时地探测火灾和报警,灭火系统能够及时启动以扑灭火灾,并将火灾对安全重要物项的影响降至最低。

(3)第三个层次是防止火灾的蔓延,将火灾对核动力厂安全重要功能的影响减至最低:应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对停堆、排出余热、包容放射性物质所需的安全重要物项的影响,以便在火灾情况下,这些物项仍能执行其安全功能。

这要求对安全系统的多重部件采取相互之间充分隔离的措施,这种措施可通过防火分区或防火小区来实现。

防火分区之间应尽量减少贯穿件,并对贯穿件或贯穿孔洞采取严密的防火封堵。

每个防火区的火灾探测、灭火和排烟、排水、通风等辅助设施应尽可能独立。

二、核动力厂防火的设计方法(1)布置要求(2)防火区(3)火灾封锁法(4)火灾扑灭法(5)火灾和灭火系统的二次效应(6)火灾危害性分析核动力厂的概率安全分析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一、核动力厂的概率安全分析概率安全分析通常可以在三个级别上进行:(1)1级概率安全分析:用以确定严重堆芯损坏的频率;(2)2级概率安全分析:用以确定安全壳失效和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频率;(3)3级概率安全分析:用以评价放射性释放的厂外后果,以及公众的风险。

第三章 确定论安全设计与分析方法(三次课、四次课)

第三章 确定论安全设计与分析方法(三次课、四次课)
常压-额定压力; 次临界度不小于5000PCM-临界;
……………………….
稳定运行在某个模式或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模式过渡, 均属于正常启动、停闭和稳态运行。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1 核动力运行工况与运行极限
1.运行工况分类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本章概述
3.确定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要确定事故(件)发生的概率等级; 第二在每一个概率等级下确定一组设计基准事故; 第三确定核安全对策与设计准则; 第四针对每一概率等级的设计基准事故进行核电站保 护系统与专有安全设施等的设计; 第五对设计基准事故发生后的电站响应与核安全性进 行评价; 第六将核电站设计与核安全评价结论提交核安全管理 部门审查。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1 核动力运行工况与运行极限
1.运行工况分类 工况——Ⅲ稀有事故(事故工况):
在核电厂寿期内极少出现(10-4~3×10-2次/ 堆·年)的事故:一回路管道小破口、二回路管 道小破口、蒸汽发生器U型管破裂等。 专设安全设施投入工作,防止或限制对环境 的辐射危害。确保反应堆结构完整性,燃料元件 损坏不得超过规定值。
MS
FW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1 核动力运行工况与运行极限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流量减少 失流事故



一个或多个反应堆主泵 停止运动 反应堆主泵轴卡死 反应堆主泵轴断裂

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

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

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核安全局•【公布日期】1987.04.01•【文号】•【施行日期】1987.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核能及核工业正文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一九八七年四月一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申请的审查、评定和批准以及许可证件的颁发。

《条例》第二条所列的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研究堆、实验堆等可按照本实施细则所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章核电厂建设各阶段的安全许可证件的许可事项第三条根据《条例》第三条和第八条的规定,为实施对核电厂厂址选择、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五个主要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国家颁发相应的安全许可证件,规定相应的许可活动及其必须遵守的条件。

第四条核电厂的选址定点: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规定,国家计划委员会在收到国家环境保护局《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批准书》、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厂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后,批准《核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核电厂初步设计》及将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后,方可进行核电厂建设前的场地准备工作。

第五条核电厂的建造: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国家核安全局颁发《核电厂建造许可证》,批准核电厂建造,许可开始核岛混凝土浇注。

第六条核电厂的调试:根据《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国家核安全局颁发《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局》,批准首次装料,许可首次向堆芯装载核燃料,进行带核反应的调试,按批准的计划提升功率、进行试运行。

第七条核电厂的运行:根据《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国家核安全局颁发《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批准正式运行,许可在遵守《核电厂运行许可证》规定的条件下长期运行。

核电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核电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核电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核电厂是一种高风险、高危险的重载设施,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这些问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必须得到充分的考虑,并在设计方案中得到明确的体现。

本文将针对核电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进行详细探讨。

1. 职业安全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职业安全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针对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进行的有效措施的规划和实施。

职业安全设计在核电厂的设计方案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危险情况可能发生在核电厂中,而职业安全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这样的风险,保障核电厂员工的安全。

2. 核电厂职业安全设计的原则在核电厂的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2.1 可靠性原则职业安全设计必须保证核电厂的所有设备和系统都能够可靠地运作,从而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

2.2 建立冗余系统核电厂的职业安全设计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并建立冗余系统来确保当某些系统出现问题时,其他系统仍能够运作。

2.3 设计标准化职业安全设计必须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核电厂的所有部分都能够满足相应的安全要求。

2.4 优先考虑安全职业安全设计必须优先考虑安全因素,在任何决策中,都必须优先考虑核电厂的职业安全。

3. 核电厂职业安全设计的范围核电厂职业安全设计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3.1 设计考虑的因素在核电厂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职业安全设计因素包括:•确保人员安全:必须考虑所有员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在人员活动区域内必须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建立安全系统:必须确保核电厂的所有设备和系统都能够可靠地运作,并建立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消除危险:必须对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事故的来源进行评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消除或减少这些风险;•应对事故:必须清楚地制定处理各种应急情况的程序,以加强应急响应,3.2 设计流程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核电厂的设计流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预防措施:通过防止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防护措施:因可能的事故而导致的损伤必须得到科学的预防或最小程度的减轻;•应急响应:对发生突发状况的应急响应必须有明确的程序。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是从事核安全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共有《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安全案例分析》四门考试组成,具体考试大纲如下。

一、《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一)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1.了解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2.熟悉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各个层次的制定、发布部门和法律地位。

(二)核安全的重要法律和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了解总则、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熟悉核设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掌握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了解法律责任;熟悉总则;掌握监督检查以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掌握核设施安全、核材料和放射性废物安全、核事故应急、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有关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了解总则和处罚基本原则;熟悉核安全监督任务;掌握监督管理职责、安全许可证制度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4.《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了解许可证持有单位及其上级领导部门的责任;熟悉总则中的核材料管制范围、监督管理职责;掌握核材料管制办法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5.《核电厂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了解总则和处罚的基本原则;熟悉应急准备、应急对策和应急防护措施、应急状态的终止和恢复措施;掌握应急机构及其职责、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了解总则和法律责任;掌握许可和备案、安全和防护、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监督检查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7.《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了解总则、标准和法律责任;熟悉许可、民用核设备进出口及监督检查的规定及要求;掌握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 GB 13284-1998 (2)

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 GB 13284-1998 (2)
本 标准 规 定安全系统功能和设计的一般原则 ,还需要一些支持标准规定一般准则和详细要求,以构 成对安全系统的一组最低要求 。
为支 持 本 标准而编制的其他 IEEE标准都是本标准的参考文件.还有一些美国国家标准,特别是 ANSI/ANS 51.1-1983和 ANSI/ANS 52.1-1983也包括安全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准则。 5 修订的目的
GB 1 32 84-1991《核电厂安全系统设计基准》等效采用美国国家标准 ANSI/ANS-4.1- 1978《核电 厂安全系统设c十基准准则》(AmericanN ationalS tandard" DesignB asisC riteriaf orS afetyS ystemsin NuclearP owerG eneratingS tations"),该标准已经废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保留在 IEEE Std6 03一 1991“第 4章 安全系统设计基准”中;IEEE Std6 03-1980引用了 ANSI/ANS-4.1- 1978,IE EE Std 603-1991不再引用 ANSI/ANS-4.1 ,而是引用 ANSI/ANS-51.1 -1983和 ANSI/ANS-52.1-1983 (对应的是我国核安全法规 HAF0 200(91)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所以此次修订后的 GB1 3284-1998 《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其技术内容包括 GB 13284-1991和 GB/T 13629-1992《核电厂安全系统准 则》的内容。
美 国仪 表 协会(ISA)征询整定值的定义与其标准 ISA S67.04 的规定如何协调一致,本标准已经参 考 ISA标准作了修改。其他修改包括考虑人的因素、按时间或核电厂工况的关键点阐明设计基准事件 的要求 ,以及更新参考文件。 6 未来的工作

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英文文本系权威性文本。 援引其他组织的标准不应被解释为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可这些标准。
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
通过国际标准实现安全 虽然安全是国家的责任,但是国际安全标准和安全方案可以促进协调
一致,有助于确保核和辐射相关技术的安全使用,并有利于国际技术合作 和贸易。
安全标准也为各国履行其国际义务提供支持。一项一般的国际义务是 一国不得从事可对另一国造成损害的活动。在国际安全相关公约中为缔约 国规定了更具体的义务。经国际商定的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为各国表明其 本国正在履行这些义务提供了依据。
国际原子能机构 安全标准
保护人类与环境

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相关出版物
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
根据原子能机构《规约》第三条的规定,原子能机构受权制定或采取旨在保护 健康及尽量减少对生命与财产的危险的安全标准,并规定适用这些标准。
下述国家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
阿富汗 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阿根廷 亚美尼亚 澳大利亚 奥地利 阿塞拜疆 孟加拉国 白俄罗斯 比利时 贝宁 玻利维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博茨瓦纳 巴西 保加利亚 布基纳法索 喀麦隆 加拿大 中非共和国 乍得 智利 中国 哥伦比亚 哥斯达黎加 科特迪瓦 克罗地亚 古巴 塞浦路斯 捷克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丹麦 多米尼加共和国 厄瓜多尔 埃及 萨尔瓦多 厄立特里亚 爱沙尼亚 埃塞俄比亚 芬兰 法国 加蓬 格鲁吉亚 德国 加纳
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的 格式和内容
安全导则
国际原子能机构 维也纳·2006 年
版权说明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所有科学和技术出版物均受 1952 年(伯尔尼)通过 并于 1972 年(巴黎)修订的《万国版权公约》之条款的保护。自那时以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内瓦)已经扩大了这一版权,以包括电子形式和虚 拟形式的知识产权。必须获得许可而且通常需要签订版税协议方能使用原 子能机构印刷形式和电子形式出版物中所载全部或部分内容。欢迎有关非 商业性翻印和翻译的建议并将在个案基础上予以考虑。询问事宜应通过电 子邮件地址 sales.publications@ 发至原子能机构出版科或按以下地 址邮寄: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设计基准事故安全分析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设计基准事故安全分析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设计基准事故安全分析[单选题]1.核动力厂确定论安全分析必须验证所采用的各项分析假设、方法和保守程度的()。

A.安全性B.有效性(江南博哥)C.适用性D.正当性正确答案:C[单选题]2.下列关于核动力厂确定论安全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需采用各种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计算B.有关核电安全的实验,用实验结果来直接预测核动力厂事故的后果C.确定论评价方法从系统失效的角度,假定事件已确定发生D.确定论评价方法可以分析计算整个核动力厂系统的响应,直接得出假定事件引起的放射性后果正确答案:B[单选题]3.确定论评价方法用来研究核动力厂有关屏障和安全系统的()。

A.安全值B.有效值C.限值D.整定值正确答案:B[单选题]4.必须完成核动力厂的概率安全分析,以达到评价核动力厂应急规程的()。

A.有效性B.可靠性C.充分性D.合理性正确答案:C[单选题]5.对于工况II事件,通常应用的验收准则为最小偏离泡核沸腾比(DNBR)在双()%偏离泡核沸腾准则规定的限值以()。

A.90上B.90下C.95上D.95下正确答案:C[单选题]6.对于工况II事件,通常应用的验收准则为一回路压力小于()%设计值。

A.105B.110C.115D.120正确答案:B[单选题]7.对于工况III及工况IV事件,燃料元件可保持冷却状态,通用的判断标准为长时间高温(燃料包壳峰值温度)PCT<()℃。

A.1024B.1204C.1240D.1420正确答案:B[单选题]8.对于工况III及工况IV事件,燃料元件可保持冷却状态,通用的判断标准为短时间高温(燃料包壳峰值温度)PCT<()℃。

A.1284B.1428C.1482D.1842正确答案:C[单选题]9.对于工况III及工况IV事件,一回路压力小于()%设计值。

A.110B.115C.120D.125正确答案:C[单选题]10.对于工况III及工况IV事件,放射性后果以厂区边界()小时及低人口区边界()小时剂量计算。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安全功能、安全分级和设计规范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安全功能、安全分级和设计规范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安全功能、安全分级和设计规范[单选题]1.安全功能即是为安全而必须达到的特定()。

A.功能B.目的C.手段D.基准参考(江南博哥)答案:B[单选题]2.为了保证安全,核电厂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在发生设计基准事故期间和之后,以及尽实际可能在发生所选定的超设计基准事故的事故工况下,都必须执行()项基本安全功能。

A.2B.3C.4D.5正确答案:B[单选题]3.下列关于反应堆内的后备(剩余)反应性说法错误的是()。

A.核燃料的消耗会导致其减少B.裂变产物的积累会导致其减少C.初始燃料装载量必须比维持临界所需的量多得多,使堆芯寿命初期具有足够的后备(剩余)反应性D.为补偿反应堆的后备(剩余)反应性,在堆芯内必须引入适量的可随意调节的正反应性正确答案:D[单选题]4.为补偿反应堆的后备(剩余)反应性,在堆芯内必须引入适量的可随意调节的负反应性。

此种受控的应性可用于()。

A.补偿堆芯长期运行所需的后备(剩余)反应性B.调节反应堆功率的水平C.停堆的手段D.以上三者均包含正确答案:D[单选题]5.凡是能改变反应堆()的任一方法均可作为控制反应性的手段。

A.燃料和重同位素成分B.多普勒效应C.中子能量D.有效倍增因子正确答案:D[单选题]6.凡是能改变反应堆有效倍增因子的任一方法均可作为控制反应性的手段,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

A.向堆芯插入或抽出中子吸收体B.改变反应堆的燃料富集度C.移动反射层D.改变中子泄露正确答案:A[单选题]7.向堆芯插入或抽出中子吸收体是最常见的改变反应堆有效倍增因子的方法,通常称中子吸收体为()元件。

A.功率B.展平C.控制D.安全正确答案:C[单选题]8.通常称中子吸收体为控制元件。

控制元件的总反应性应当()。

A.大于(后备)剩余反应性与停堆余量之和B.等于(后备)剩余反应性与停堆余量之和C.大于负反应性与(后备)剩余反应性之和D.等于负反应性与(后备)剩余反应性之和正确答案:B[单选题]9.根据反应堆运行工况不同,可把反应性控制的类型分为()种。

核电厂核安全三套试卷

核电厂核安全三套试卷

核安全的三要素: ______________三道屏障: _______________ 、__核电厂设计基本原则:反应性控制有三种类型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IAEA 核安全标准文件的三个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我国核设施的核安全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核电厂申请许可证由、、 、 、 五.个阶段组成。

国际核事件分级的三个主要准则: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问答题(共57分)核电厂的安全问题,轻水反应堆核电站安全性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 5分) 我国HAF102法规对核安全目标的陈述,安全的总目标,以及辐射防护目标 和技术安全目标的含义。

(6分)1、 2、 3、 4、 5、6、 7、 8、 1、 2、3、写出核安全文化的基本定义。

(3 分)4、解释纵深防御的基本概念。

(3 分)6、 5、 设备核安全具体分级,主要设备的安全等级。

( 6 分)请描述国际主要核事故的分成那 8 级。

请说出5、6、7 三个最高等级事故 的案列( 7分)7、WAN的10项运行安全指标。

(5分)8、压水核电厂运行工况分类的原则,分为哪几类?(4 分)9、安全分析报告中的八类典型始发事故是什么?(8 分)10、何为失水事故和失流事故。

(4分)11、严重事故管理那两方面的措施。

核电厂严重事故下有哪些主要物理现象(6 分)画图题。

1、请画出安全文化架构图。

(5分)三、论述题(10 分)(字数不少于300字)任意选取一个历史上发生的三件最严重事故即三哩岛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事故。

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理解,就事故起因、性质、主要进程、后果、事故级别等级、原因分析和基本教训等方面,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核动力厂的设计安全要求第一节核动力厂安全目标一、安全目标总的安全目标是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危害。

总的核安全目标由辐射防护目标和技术安全目标所支持,这两个目标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技术措施与管理性和程序性措施一起保证对电离辐射危害的防御。

辐射防护目标是保证在所有运行状态下核动力厂内的辐射照射或由于该核动力厂任何计划排放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低于限值并且合理可行尽量低,保证减轻任何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技术安全目标是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防止核动力厂事故,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减轻其后果。

对于在设计核动力厂时考虑过的所有可能事故,包括概率很低的事故,要以高可信度保证任何放射性后果尽可能小且低于规定限值。

并保证有严重事故后果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

安全目标要求核动力厂的设计和运行使得所有辐射照射的来源都处在严格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控制之下。

二、安全目标的实现辐射防护目标不排除人员受到有限的照射,也不排除法规许可数量的放射性物质从处于运行状态的核动力厂向环境的排放。

在设计核动力厂时,要进行全面的安全分析。

此种安全分析要考察以下内容,(1)核动力厂所有计划的正常运行模式。

(2)发生预计运行事件时核动力厂的性能。

(3)设计基准事故。

(4)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事件序列。

在分析的基础上,确认工程设计抵御假设始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验证安全系统和安全相关物项或系统的有效性,以及确定应急响应的要求。

尽管采取措施将辐射照射控制在合理可行尽量低,并将能导致辐射来源失控事故的可能性减至最小,但仍然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这就需要采取措施以保证减轻放射性后果。

这些措施包括,(1)专设安全设施。

(2)营运单位制定的厂内事故处理规程。

(3)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厂外干预措施。

核动力厂的安全设计适用以下原则,能导致高辐射剂量或大量放射性释放的核动力厂状态的发生概率极低。

具有大的发生概率的核动力厂状态只有较小或没有潜在的放射性后果。

第二节纵深防御原则一、纵深防御概念纵深防御概念贯彻于安全有关的全部活动,包括与组织、人员行为或设计有关的方面,以保证这些活动均置于重叠的防御之下,即使有一种故障发生,它将由适当的措施探测、补偿或纠正。

在整个设计和运行中贯彻纵深防御,以便对由厂内设备故障或人员活动及厂外事件等引起的各种瞬变、预计运行事件及事故提供多层次的保护。

纵深防御概念应用于核动力厂设计,提供一系列多层次的防御(固有特性、设备及规程),用以防止事故并在未能防止事故时保证提供适当的保护,第一,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和系统失效。

要求按照恰当的质量水平和工程实践,如多重性、多样性及独立性的应用。

(选择设计材料和标准,方案利于减少内部灾害,控制假设始发事件的相应,重视制造、在役检查、维修和试验,可达性,设计资料)第二,能够检测和纠正偏离正常运行状态,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升级为事故工况。

(安全分析中专用系统,运行规程防止或减小假设始发事件损害)第三,基于以下假定,尽管极小可能,某些运行事件或假设始发事件进展成一种较严重的事件。

这些事件是设计基准可以预计的,并且必须提供固有安全特性、故障安全设计、附加的设备和规程以控制后果,达到稳定的、可接受的状态。

专设安全设施首先引导到可控制状态,然后安全停堆状态,维持一道包容放射性物质的屏障。

第四,针对设计基准可能已被超过的严重事故的,保证放射性释放保持在尽实际可能地低。

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护包容功能。

包容提供的保护可用最佳估算方法来验证。

第五,减轻事故工况引起的潜在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的放射性后果。

要求有适当装备的应急控制中心及场内、场外应急响应计划。

二、纵深防御概念在核动力厂的具体体现纵深防御概念必须在核动力厂设计过程中加以体现,(1)设计必须提供多重的实体屏障,防止放射性物质不受控制地释放到环境。

(2)设计必须是保守的,建造必须是高质量的,从而为使核动力厂的故障和偏离运行减至最少并为防止事故提供了可信度。

(3)设计必须利用固有特性和专设设施在发生假设始发事件期间及之后控制核动力厂的行为,即必须通过设计尽可能地使不受控制的瞬变过程减至最少甚至排除。

(4)设计必须对核动力厂提供附加控制,这些附加控制采用安全系统的自动触发,以便在假设始发时间的早期阶段尽量减少操纵员的动作,附加控制包括操纵员的动作。

(5)设计必须尽实际可能提供事故过程和限制其后果的设备和规程。

(6)设计必须提供多种手段来保证实现每项基本安全功能,即控制反应性、排出热量和包容放射性物质,从而保证各道屏障的有效性和减轻任何假设始发事件的后果。

为了贯彻纵深防御概念,核动力厂设计必须尽实际可能地防止,(1)出现影响实体屏障完整性的情况。

(2)屏障在需要它发挥作用时失效。

(3)一道屏障因另一道屏障的失效而失效。

除极不可能的假设始发事件外,设计必须使第一层次至多第二层次防御能够阻止所有假设始发事件升级为事故工况。

第三节安全管理要求一、管理职责营运单位对安全负有全面责任。

设计单位必须保证核动力厂设计满足营运单位要求,包括用户的标准化要求。

保证设计考虑了安全方面的最新进展。

保证设计与设计技术规格书和安全分析一致。

保证设计满足国家有关监管要求。

保证设计满足有效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各项要求。

并保证正确地考虑了任何设计变更的安全性。

设计单位必须遵循下述要求,(1)明确划分职责、权限范围与联系渠道。

(2)所有层次都有足够的技术合格且受过培训的人员。

(3)明确设计不同部分的各个小组的接口和外部接口。

(4)制定并遵守程序。

(5)定期审查、监督和监查与安全有关的设计事务。

(6)安全文化水平。

二、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必须考虑确定论安全分析和补充性的概率论安全分析的结果。

三、经验证的工程实践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就必须按照经批准的最新的或当前适用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其设计必须是此前在相当使用条件下验证过的。

并且这些物项的选择必须与安全所要求的核动力厂可靠性相一致。

当引入未经验证的设计或设施,或存在着偏离已有的工程实践时,必须借助适当的支持性研究计划,或通过其他相关的应用中获得的运行经验的检验,来证明其安全性是合适的。

这种开发性工作必须在投入使用前经过充分的试验,并在使用中进行监测,以便验证已达到了的预期效果。

选择设备时必须考虑到误动作和不安全的故障模式。

四、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必须称为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安全评价必须基于安全分析得到的数据、以往的运行经验、支持性研究的成果,以及经验证的工程实践。

在提交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以前,营运单位必须保证由未参加相关设计的个人或团体对安全评价进行独立验证。

五、质量保证设计(包括设计手段和设计输入与输出)的恰当与否,必须由原先从事此工作的人员以外的个人或团体进行验证或核实。

验证、确认和批准必须在做施工设计之前完成。

第四节安全功能、安全分级和设计规范一、安全功能安全功能即是为安全而必须达到的特定目的。

三项基本安全功能,(1)控制反应性。

(2)排出堆芯热量。

(3)包容放射性物质和控制运行排放,以及限制事故释放。

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由于核燃料的不断消耗和裂变产物的不断积累,反应堆内的反应性就会不断减少。

此外,反应堆功率的变化也会引起反应性变化。

核反应堆的初始燃料装载量必须比维持临界所需的量多得多,使堆芯寿命初期具有足够的剩余反应性,以便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补偿上述效应所引起的反应性损失。

为补偿反应堆的剩余反应性,在堆芯内必须引入适量的可随意调节的负反应性。

此种受控的反应性既可用于补偿堆芯长期运行所需的剩余反应性,也可用于调节反应堆功率的水平,使反应堆功率与所要求的负荷相适应。

另外,它不可作为停堆的手段。

凡是能改变反应堆有效倍增因子的任一方法均可作为控制反应性的手段。

例如,向堆芯插入或抽出中子吸收体、改变反应堆的燃料富集度、移动反射层以及改变中子泄漏等。

向堆芯插入或抽出中子吸收体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常称中子吸收体为控制元件。

控制元件总的反应性应当等于剩余反应性与停堆余量之和。

根据反应堆运行工况不同可把反应性控制分为三种类型,(1)紧急停堆控制。

当反应堆出现异常工况时,作为停堆用的控制元件必须具有迅速引入负反应性的能力,使反应堆紧急停闭。

(2)功率控制。

要求某些控制元件动作迅速,及时补偿由于负荷变化、温度变化和变更功率水平引起的微小的反应性瞬态变化。

(3)补偿控制。

补偿控制元件用于补偿燃耗、裂变产物积累所需的剩余反应性,也用于改变堆内功率分布,以便与获得更好的热工性能和更均匀的燃耗。

这种控制元件的反应性当量大,并且它的动作过程是十分缓慢的。

把吸收体引入堆芯有以下三种方式,(1)控制棒。

(2)可燃毒物。

(3)可溶毒物。

在堆芯内插入可移动的含有中子吸收材料的控制棒。

按其作用不再可分为补偿棒、调节棒和安全棒三种。

补偿棒用于补偿控制,调节棒用于功率控制、安全棒用于紧急停堆控制。

控制棒是由中子吸收截面较大的材料(如镉、铟、硼和铪等)制成。

在中子能谱较硬的热中子堆中,为了提高控制效果,最好采用几种中了吸收截面不同的材料组成的混合物控制棒,以便在各个能区内吸收中子。

为此,在近代压水堆中使用的控制棒多数由银-铟-镉合金制成。

此外,控制棒材料还必须具备耐辐照、抗腐蚀和易于机械加工等方面的良好性能。

堆芯寿期的长短通常取决于反应堆初始燃料装载量。

当然,装入反应堆的燃料量也部分地取决于反应堆控制元件所实际能补偿的剩余反应性量。

为增大堆芯的初始燃料装载量,通常在堆芯内装入中子吸收截面较大的物质,把它作为固定不动的控制棒装入堆芯,用以补偿堆芯寿命初期的剩余反应性。

这种物质称为可燃毒物。

可燃毒物的吸收截面应比燃料的吸收截面大。

这样,它们就能比核燃料更快地烧完,从而在燃料循环末期,由它们带来的负反应性贡献可以忽略。

采用以上控制方法有许多优点,如延长堆芯的寿期、减少可移动控制棒的数目、简化堆顶结构,若布置得当,还能改善堆芯的功率分布等。

可燃毒物材料通常选用钆(Cd)或硼(B),将其制成小片弥散在燃料中,在压水堆中,堆芯初始装载时用硼硅酸盐玻璃管作为可燃毒物棒装入堆芯。

可溶毒物是一种吸收中子能力很强的可以溶解在冷却剂中的物质。

轻水堆往往以硼酸溶解在冷却剂内用作补偿控制。

其优点是毒物分布均匀和易于调节。

由于这种化学控制方法能补偿很大的剩余反应性,可以使堆芯内可移动控制棒数目大量减少,从而简化了堆芯设计。

然而,化学补偿控制也有不足之外,如由于向冷却剂增加或减少毒物量的速率十分缓慢,所以反应性的引入速率相当小。

因此,化学补偿控制只能补偿由于燃耗、中毒和慢化剂温度变化等引起缓慢的反应性变化。

反应堆停闭时,堆芯内链式裂变反应虽被中止,但燃料元件中裂变产物的衰变继续放出热量,即剩余释热。

为了避免损坏燃料元件包壳,和正常运行一样,应通过蒸汽发生器,或余热排出系统,继续导出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