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概述经典课件(PPT61页)

合集下载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4多层PPT课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4多层PPT课件
这就使得住宅的耐久性与可变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17
河南财专工程经济系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4 多层住宅设计
4.3.3 家庭生活变化的基本规律 1.家庭使用功能模式的变化
18
河南财专工程经济系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4 多层住宅设计
4.3.3 家庭生活变化的基本规律
2.家庭生命循环的变化 3.家庭生活年循环和周循环的变化
4
河南财专工程经济系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4 多层住宅设计
4.1.2 多层住宅的设计要求 1.套型恰当:应具有组合成不同套型比的灵活性,满足实际
需要 什么是套型? 2.使用方便 3.交通便捷 4.经济合理 5.造型美观 6.通用性能 7.环境优美
5
河南财专工程经济系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4 多层住宅设计
4.1.3 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走廊,过道,楼梯间)
• 住宅的可变性,是指住宅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改性,随着时 间的推进,住户可以根据自己变化发展的需要去改变住宅 的空间。
16
河南财专工程经济系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4 多层住宅设计
4.3.2 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的由来
1.住户在其中的家庭生活具有社会属性,是一个能动的活 跃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忽略了人在精神、人文等社会学方面的需求 3.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速度加快,而且日趋多样化,
14
河南财专工程经济系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4 多层住宅设计
4.2.6 按剖面组合的形式分
(1)台阶花园式 (2)跃层式 (3)复式 (4)变层高住宅
15
河南财专工程经济系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4 多层住宅设计
4.3 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PPT课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PPT课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9)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规划设计
.
1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一、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
空间:外部空间环境指的是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 的一切活动领域。
地 ㈥社会环境 ㈦心理环境等。
.
4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二、住宅外部交通系统的组织 三、住宅外部绿化环境的配置 四、住宅外部活动场地的规划 五、住宅外部环境设施设计 六、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
.
5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的基本要求 1.功能要求:通风、日照、安静、便捷、安全、舒适、交往。 2.经济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
.
2
二、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 (一)构成要素的复杂性 (二)使用需求的综合性 (三)环境艺术的多重性 (四)整体发展的持续性
.
3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按基本属性划分:物质环境因素和非物质环境因素 按功能特征划分: ㈠生理环境:阳光、通风、防噪等。 ㈡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 ㈢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游憩场所。 ㈣交通环境 ㈤空间环境:居住区用地:居住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
.
19
(二)道路类型、等级及停车场地设施 1.道路类型:车行道和步行道 2.道路分级:
a.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20--30m,山地城市不小于15m,车 行道9—14m,一块板、三块板。人行道2.5—5m.

《住宅建筑规范》_图文解析共61页

《住宅建筑规范》_图文解析共61页
2071年以后,不再是比例或顺序,而是活力和动态,这是 20世纪建筑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动态建筑能改变建筑物的 外形。借助铰链和滑道,墙和房顶可重新排列和组合,房 间可大可小,形状可以变化,从而更满足人的需求。
第二讲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解析
相关规范:民用通则 住宅设计规范 低规、高规 人防 有关建筑物理的规范
4.1.1 住宅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 光、通 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住宅 日照标准应符合表 4.1.1 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
合下 列规定:
1. 老年人住宅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 2.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以酌情降低,但
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 h的标准。
2014年至2040年
这一时期的城市建筑将倾向于修道
院式设计,由建筑群围成一个或几个天井形状。这是出于
对人多地少和犯罪率高的考虑,因为与外界相比,在这种
以建筑物围成的天井内自然要安全得多。这个时期的建筑
物大多是智能型的,在建筑物中安装有多种智能传感器,
用于检测应力、沉降、裂缝、腐蚀,以及可能出现的其它

3.2.1 住宅建设应选用经过认证或具有标识的合格设备与产品。 3.2.2 当住宅建设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时,必须经相关程序核准。 3.2.3 未经技术鉴定和设计许可,不得拆改结构构件和加层改
造。 3.3.1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既有住宅需要继续使用时,应委托
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处理。 3.3.2 既有住宅的改造、改建应与节能、防火改造同步进行。
问题。借助于环境传感器,可检测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污

房屋建筑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课件1. 引言房屋建筑学是指研究房屋建筑的学科,涵盖了房屋的设计、构造、材料以及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本课件将介绍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帮助学生了解房屋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房屋建筑的基本概念2.1 房屋类型•单栋房屋:独立建于一块土地上的房屋。

•联排房屋:多栋房屋以一面共享墙相连的房屋。

•多单元房屋:一个建筑物内包含多个独立的房屋单位。

•高层建筑:通常指多层建筑,高度超过一定限度的建筑物。

2.2 房屋结构•框架结构:由柱、梁、地板和屋顶构成的框架结构。

•钢结构:使用钢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房屋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钢筋和混凝土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房屋结构。

2.3 房屋建筑材料•木材:常用于房屋的结构和内部装修。

•砖石:常用于房屋的墙体和地基。

•混凝土:常用于房屋的结构和地基。

•金属:常用于房屋的屋顶和外立面。

3.1 功能性设计原理•空间规划:合理布局房屋内部空间,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通风透光:确保房屋内的空气流通和阳光照射。

•防水防潮: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建筑技术,防止水分渗透进房屋内部。

•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房屋的结构稳定和抗震能力。

•荷载分配:合理分配房屋的荷载,避免对结构造成过大的压力。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满足结构的需求。

3.3 美学设计原理•比例与对称:保持房屋的比例和对称美感。

•色彩和材质:选择合适的色彩和材质,营造独特的风格和氛围。

•环境融合:将房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和谐美感。

4. 房屋建筑法规和标准4.1 建筑法规•建筑法:指导房屋建筑活动的法律法规。

•建筑标准:规定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

4.2 建筑安全•火灾安全:防火设计、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的要求。

•地震安全:对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

4.3 建筑节能•能源利用效率:选用节能材料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保温隔热:提高房屋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5. 结论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 在住宅套型设计中,把握好房间平面尺 寸、家具尺寸和人体活动尺寸,合理布置 家具,避免随意性。
第二节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常用家具尺寸(MM)
单人床
双人床
中餐桌
西餐桌
大 2000X1050X 2000X1500X
450
450
中 2000X900X420 2000X1350
X420
小 2000X850X420 2000X1200X
三、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五)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设 备等课程
例:如何达到合适的热环境? 采用隔热或保温技术措施:控制体型系数,屋顶
处理,墙体处理,门窗处理,绿化的处理等
总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建筑的发展,又 可 能限制建筑的创造。
第一节 概述
三、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绪言
一、定义
–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 的物质空间。
二、分类
– 按住宅层数分
• 低层住宅 1~3层, • 多层住宅 4~6层, • 中高层住宅 7~9层, • 高层住宅 10层以上。
– 按住宅套型组合关系分
• 非组合式住宅 • 组合式住宅
绪言
三、涉及规范
– 《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 《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JGJ 47-88
四、涉及学科
–住宅社会学, –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学科,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 –环境生态学 –社会经济学等。
绪言

房屋建筑学ppt课件

房屋建筑学ppt课件

楼梯
连接各层空间的垂直交通设施, 需满足疏散和防火要求。
建筑构造的受力分析与设计原理
结构静力分析
研究建筑物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 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结构疲劳分析
考虑地震、风等动力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进 行抗震和抗风设计。
结构动力分析
针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重复荷载作用, 研究结构的疲劳性能和耐久性。
研究对象
房屋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房屋建 筑的各个方面,如建筑设计、建筑 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 经济等。
房屋建筑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房屋建筑学经历了从古代建筑经验积 累到现代科学理论指导的漫长过程, 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现状
当前,房屋建筑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 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现代建筑 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造方法
框架结构房屋由梁、柱等线性构件组成承重体系,具有空间分 隔灵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实例分析
以某高层办公楼为例,采用框架结构,柱网布置灵活,空间利 用率高。该房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可靠,整 体性好。
剪力墙结构房屋构造方法与实例分析
构造方法
剪力墙结构房屋通过设置剪力墙来抵 抗水平荷载作用,具有刚度大、整体 性好等优点。
3D打印技术
运用3D打印技术降低建筑成本, 提高建造效率,实现建筑设计的 更多可能性。
模块化与装配式建筑
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实现 房屋建筑的快速建造和灵活组合。
综合能源管理
建立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房 屋建筑的能源优化和节能减排。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结构优化设计
在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 化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和构造措施等,实现结 构的安全、经济和合理性。

住宅设计动画教案ppt

住宅设计动画教案ppt
环保性原则:优先选择环保、节能的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选用环保材料:如可再生材料、低甲醛 释放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节能设备:选择节能设备,如高效空调、 太阳能热水器等,以降低能源消耗。
环保设备:使用环保型设 水器等,以保障室内空气
绿色建筑认证:通过绿 项目,应优先选用经过
审查设计方案是 否符合规范和要 求
方案设计:绘制设计 图纸和模型
施工图设 工细节和
深化设计:完善设计
施工完成:按照设计
功能性原则:根据住宅空间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布局 舒适性原则:注重空间舒适度,营造宜居环境 美观性原则:结合美学原理,提升空间美感
功能分区的定义:根据住宅空间的不同功能需求,将住宅空间划分为不 同的区域,以便更好地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舒适度的影响因素:住宅室内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 影响人们的舒适度感受。
舒适度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测试、模拟实验等 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估。
添加项标题
合理布局:根据住宅面积和户型特点,合理规划室内空间布 局,确保空间通透、采光充足。
添加项标题
家具选择:选用舒适、实用、环保的家具,注重家具的材质 和工艺,提高居住舒适度。
室内环境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 设计原则: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美观性 舒适性设计:合理布局、色彩搭配、家具选择等 健康性设计:环保材料、空气流通、防尘防菌等 安全性设计:防火、防盗、防震等
舒适度的定义:舒适度是指人们在住宅室内环境中感受到的舒适 湿度、空气质量、噪音等方面。
● - 业主:XXX ● - 需求:希望拥有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卧室 ● - 设计师:XXX ● - 设计理念:注重艺术性与个性化
案例介绍:具体描述失败的住宅设计与装修案例 失败原因分析:分析导致失败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原因 教训总结: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注意事项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课件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课件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52
昏暗的中心走廊
公用服务层的走廊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53
四、我国集合住宅建筑回顾与现状
• 1、上世纪初,上海、天津租界出现里弄住宅,中西结合的 产物。
里弄式住宅主要特点 1) 生活方便 2)交通安全 3)节约用地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54
• 2、建国初期五十年代,住房紧张,主要解决有无问题,住 宅新村出现(苏联二战后发展的单元模式)
• 1.住宅的概念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 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的。
住宅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建筑类型 旧石器时期的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冬窟夏庐均是远古人的住宅方式。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11
2.最初的住宅形式:巢居和穴居
巢居难以长期遗存,故很难通过考古发现其遗址,四川出土 的青铜器上,有一个显示悬空窝棚的象形文字。
甲骨文中的“京”字,象架立桩柱
提升居住面的建筑形象,是很明
显的“干阑”象形字。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12
当原始人以人工立桩取代天然树干来架立棚屋时,巢居就演 进为干阑建筑。
这个进程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已出现,现已发现多处遗址, 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距今6900多年的干阑构件遗存。 发现了大量的圆桩、方桩、板桩以及梁、柱、地板之类的木构 件。
8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9
居住生活的需求
• 有房住 • 住的下 • 住的宽敞 • 住的绿色 • 良好的综合居住环境
居住建筑设计的最根本目标:

《居住空间设计》PPT课件

《居住空间设计》PPT课件

间与内部空间置换的过程,但也是最能体现设计师“以人为本”的设
计理念的地方,也是要特别考虑使用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地方。
精选ppt
7
玄关的设计风格要与起居室的风格协调统一,空间不需太大,但 要有较高的防卫性能,不能让陌生人站在门口就一眼看清居室的布局; 要有合适的照明度,以方便进出和更换鞋帽;要有足够的储藏空间以 及很好的心理暗示。很好的心理暗示尤为重要,玄关是业主或客人进 入居室的第一站,考虑到居室主人在外面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的心 情,通常是希望一打开门,就看到安定又温馨的场景,由此产生浓重 的归属感;其次要考虑客人的心情,而玄关是客人对居室的第一印象, 对玄关第一印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整个居室的印象,进而也影响 到对居室主人的印象。玄关的吊顶可适当做低, 一般比起居室低 200~300mm(图1-4)。
一种空间设计形式。
精选ppt
5
B.家居设计的基本理念
家居设计是根据人的基本需求、生活方式、感觉、人的精神追求
等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的。这是家居设计的根本,但是现在很多设计
却往往脱离了这个根本,只一味地追求装饰效果和设计新意,使家具
设计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使用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结合才使设计作
品成为真正的设计作品。
精神需求,放松疲惫心理的功能(图1-11)。 卫生间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a.卫生间的沐浴部分和如厕部分尽量分开,空间大的可分为干区和湿 区,小的也应在布置上有明显的划分。 b.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卫生间有窗户的称为明卫,没窗户的称为暗 卫。如果通风不好,需增设引风装置,即在吊顶装排风扇和通风管道。 c.良好的排水条件更为重要,卫生间是家居空间中最潮湿的地方,墙 壁、地面必须有防潮措施。 d.安全使用,保证电器的绝对安全。 e.色调一般采用浅色调或灰色调,便于清洁。 H.储藏空间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PPT课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PPT课件

住宅建筑的绿化设计
绿化布局
根据场地条件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绿化布局。
植物配置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配置,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
绿化与建筑结合
将绿化融入建筑设计,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05
住宅建筑的结构与设备设计
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
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基条件等因素,选择合 适的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 结构等。
场地布局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确保日照、通风、采光和景 观等要求。
场地交通
设计合理的交通流线,实现人车分流,提高交通 安全性。
住宅建筑的景观设计
1 2
景观规划
结合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
景观元素
运用植物、水体、小品等景观元素,打造宜人的 居住环境。
3
景观与建筑融合
实现景观与建筑的和谐共生,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
气候变化对住宅建筑设计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提 高建筑的适应性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创新方向
创新方向一
数字化设计。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如BIM、VR等,实现住宅建 筑设计的数字化表达和模拟,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创新方向二
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实现住宅建筑的快速建造和 灵活组合,满足多样化的居住需求。
需求,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03
住宅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
室内光环境设计
自然采光设计
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布 局窗户、阳台等采光口, 确保室内光线充足且分布 均匀。
人工照明设计
根据室内不同功能区域的 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和 光源,营造舒适、温馨的 室内光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一、定义:1、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起来的。

2、住居:在住居学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以居住为核心的活动及行为,从空间构成上,住居不仅指单幢建筑,而且包括相关的外部环境,即庭院、房与房间空隙、屋外场地等。

——《日本的住居学理论》(二、住宅分类:1、按楼宇形体分:板式住宅、塔式住宅2、按居住单元组合:外廊式住宅、内廊式住宅、单元式住宅3、按建筑层数:低层住宅(≤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层)—超高层住宅(≥100层)三、影响住宅建筑的建造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条件因素3、国有土地资源状况、市政设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4、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设备等因素四、【五、研究方法:1、人类学2、社会学:社区邻里、老年人住宅、相对平穷地区住宅3、行为学:行为建筑4、生理学:人体尺度与比例5、生态学:生态住宅六、传统居住:1、^2、坑居3、穴居:①为了便于升降②墙壁4、木结构建筑:①位于地面上,面积扩大;②外墙内使用密集的小木桩,同时为稳定木架、外墙加厚(1m厚土墙);③室内木桩加粗,室内用隔墙●夏商时期——土墙●周、春秋战国时期:①中轴线对称平面形式;②用木桩将门一分为二;③堂面积大于居住部分的房与室;④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期:①小型住宅:变化丰富。

有方形、长方形、曲尺形、平行房屋、组合住宅;②中型住宅:有明显的中轴线,以四合院为单位组成建筑群。

建筑技术发展:木结构、砖墙、屋檐。

●两晋、南北朝时期:①住宅与园林初步结合;②室内家具发生变化,椅子出现。

●隋唐时期:①均衡对称;②中轴线。

#●宋辽金时期:①四合院的发展,出现街市的形式;②穿堂;③廊屋代替回廊;④园林与住宅紧密。

●元明清时期:①各地域民居逐渐成熟;②窑洞建筑出现;③清末集体住宅出现——客家楼;④住宅与园林的结合达到高峰。

建筑概论课件

建筑概论课件

智能建筑与未来城市
智能建筑概念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实现建筑设 施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以及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未来城市规划
未来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智能建筑将成 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建筑的优势
智能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降低维护成 本,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生活环境。
建筑概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建筑概述 • 建筑结构与材料 • 建筑设计原理 • 建筑施工与技术 • 建筑行业与未来发展
01
建筑概述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是理解建筑学的基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本质和多样性。
详细描述
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创造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类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空间 。根据使用功能,建筑可分为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根据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可分为木结构、砖混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建筑设计应满足使用要 求,确保空间布局合理
、流线清晰。
经济性原则
考虑成本和预算,实现 经济效益与艺术价值的
平衡。
安全性原则
确保结构安全、防火、 防灾等方面的要求。
可持续性原则
关注环境影响,采用绿 色建筑材料和技术。
建筑的空间构成
空间组合
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安排 不同空间的大小、位置和 相互关系。
空间序列
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了解建筑的历史与发展有助于理解建筑风格和技术的演变,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 启示。
详细描述
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洞穴、土堡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和风格也 不断演变。从古罗马的拱形建筑到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 建筑,以及现代主义的简约设计,建筑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技术创新的

房屋建筑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房屋建筑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坡屋顶的防水措施
采用瓦材、金属板材等防水材料进行防水。
门窗概述及类型
门窗的作用
满足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隔声 等功能要求,同时影响建筑立面造型 和室内环境。
门窗的类型
按开启方式可分为平开、推拉、上悬 、中悬等类型;按材料可分为木门窗 、钢门窗、铝合金门窗等。
木门窗构造设计要点
01
木门窗的框料与扇料
房屋建筑学的历史与发展
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房屋建筑学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形 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房屋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房屋建筑设计、构造原理及方法 ,包括建筑空间、建筑形式、建 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
方面。
研究内容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方法、建 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法规与标准等 。
平台设计
栏杆扶手设计
平台宽度应满足人流通行和疏散要求,同 时考虑与相邻空间的协调。
栏杆高度和扶手形式应符合规范和使用要求 ,保证安全和舒适。
电梯概述及类型
电梯的定义和作用
电梯是一种用电力驱动的垂直升降设备,用于建筑物内各 层之间的交通。
电梯的组成
电梯主要由轿厢、导轨、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
地下室构造设计要点
01
02
03
地下室类型
根据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 ,地下室可分为全地下室 、半地下室和局部地下室 等。
地下室设计原则
地下室设计应满足使用功 能、结构安全、防水防潮 等要求,同时考虑施工便 利和经济性。
地下室构造措施
地下室的构造措施包括墙 体、楼板、柱等结构构件 的设计,以及防水、防潮 、排水等措施的实施。
井道和机房的隔声、隔热措施
为减少噪音和热量对建筑物内其他空间的影响, 应采取相应的隔声、隔热措施。

PPT课件房屋建筑学

PPT课件房屋建筑学
交通联系部分——明确的交通导向、足够宽度 和空间、满足防火疏散。
题目
1、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为 什么矩形房间被广泛采用。(平面、空间组合
二、平面组合
1、影响因素 功能分区:主次和内外关系、联系与分隔、明确的流线
组织。 结构类型:混合、框架和空间结构。 2、组合形式
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 和单元式。 3、建筑的间距和朝向 题目:如何确定建筑之间的间距?
第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剖面形状,房间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建筑空间组合。
一、剖面形状
满足视听、采光通风和结构形式。
二、各部分高度确定
层高、净高、窗台高、室内外地面标高。
三、空间组合 组合方式——重复小空间组合,体量相差悬殊的空间组
合、综合性空间组合、错层式空间组合等。 处理方式——利用夹层空间,房间上部空间,楼梯间及
4、基础与地基是不同的概念。地基可分为天然 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按形式分类可分为条形 基础、独立式基础和联合基础;按材料和传力 情况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基础的埋置 深度与地基状况、地下水及冻土深度、相邻基 础的位置以及设备布置等各方面因素有关。
5、地下室经常受到下渗地表水、土壤中的潮气 和地下水的侵蚀,应妥善处理地下室的防潮和 防水构造。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且 无滞水可能时,地下室一般只做防潮处理。当 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对地下室必 须采取防水处理。根据防水材料的不同,地下 室防水可以采用沥青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防 水、弹性材料防水等。
求出梯段长度。 3、求出楼梯的进深:根据梯段长度、休息平台宽度、缓
冲区长度,求和。 4、确定栏杆扶手等尺寸。 题目:某多层住宅层高3米,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6米,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1、户人口规模2、户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修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2 私密性与开放性2.3 自主性与灵活性2.4 意境与趣味2.5 自然回归性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3.4 其他设施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

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三、套型空间的组织1.1 餐室厨房型(DK型)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四.可.灵空活间分灵隔的活住分宅隔体系
①什么是SAR体系住宅? ②大开间住宅
KJ结构或大开间横墙承重结构 2.灵活分隔方式 ①中帷幔 ②折叠式隔断,灵活隔板 ③壁柜式隔板
五.套型模式发展趋势
1.居室型 2.方厅型 3.起居型(小户型) 4.表现型(舒适型)
第二章 低层住宅设计
2.1 低层住宅设计的类型和特点
通风
三.套型空间组织
1.餐厨型(DK型) 2.小方厅型(BD型)
用餐空间与睡眠分离,起居与睡眠合用同一 空间 3.起居型(LBD型) ①LBD型 ②L.B.D型 ③B.LD型
4.起居餐厅合一型(LDK型) 多见于国外住宅 5.三维空间组合型 各功能空间不限在同一平面内布置 ①变高层住宅 ②复式住宅 ③越层住宅
四、我国古典居住建筑的典型代表与居住模式简介:北方的“四合院”、
西南的“一颗印”、长江流域的“干阑式”、江西、福建的“围屋”
绪论(2)
四、当前我国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城市住宅的缺失:亲情的疏远——家庭生活模式的改变
人与人的隔离—交流与共享空间的缺失
失的后果
安全感的缺失—人情疏远、所属感与占有感缺
二、住宅设计原理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1、掌握住宅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设计技巧; 2、把握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培养个性建筑设计风格与特色; 3、提高建筑设计理论素养,增强工程意识;
三、居住建筑的分类:住宅和宿舍 1、住宅:按居住模式分为—城市住宅(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 —农村住宅 2、宿舍:按居住模式分为—普通宿舍(单身、集体宿舍) —公寓式宿舍
3.较大建筑覆盖密度和较小人口密度不利于 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其它设施 的使用效益
农村居民生活模式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居住模式趋于 城市化,住宅设计仍以低层为主,注重室内卫生环境和室外环境设计;
第一章 住宅户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户内功能空间设计 第三节 住宅空间的组合设计
1.1概述
一.家庭人口构成 1.户人口规模——一人户,二人户…八人户 2.户代际数 ———一代户,二代户,三代户 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
卫设置,朝向通风以及套型发展等多方因 素 1.户内功能分析 2.户内功能分区 ①公私分区(内外分区) ②动静分区 ③洁污分区
3.合理分室 ①生理分区 ②功能分区
4.厨房和卫生间分布 ①相邻布置 ②分离布置
二.套型朝向及通风组织
〔与房屋所处位置相关 与套内飞机组合方 式有关〕
1.每套只有一个朝向. 2.每套有相对或相邻居两个朝向 主要房间及厨房分别占据两个朝向的外墙 两个朝向都布置,主要房间,厨卫朝向不拘 主要房间,厨卫可组织各自独立的通风系统 3.利用平面的凹凸几内部设天井组织朝向及
2.卫生间
卫生间基本设备与人体活动尺寸 卫生间的布置形式与尺寸 卫生间细部处理
地面:防滑,排水 内部: 镜箱,手纸盒,肥皂盒,挂衣钩,
毛巾架等 卫生间管道布置
三.交通双辅助空间
交通联系空间:门斗,前室,过道,过厅, 产内楼梯
3.1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必须考虑户内使用要求,功能分区,厨
2、乡村住宅存在的问题:生活与生产模式改变与住宅的不适应
住宅的采光条件好,但通风条件差
建筑节能保温条件差
居住环境条件差,设施配套不全
3、发展趋势:面积发展趋于稳定,户内空间组合结构趋于灵活、开放, 公共空间占主体,私密空间小而全;
更加 注重室内与室外交流共享空间设计;
从单一的住宅环境设计发展到整体居住环境设计;
①安全感与心理健康 ②㈡私密性与开放性 ③自主性与灵活性 ④意境与趣味 ⑤自然与回归性
户型设计
►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 等)的不同而划分的住宅类型。
►套型: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 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1.2 户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居住空间: 主体空间:包括睡眠,起居,工作,学习,
一.类型(1—3层) 城市郊区,小城镇
1.城市集合型低层住宅 2.别墅
Hale Waihona Puke 二.特点优点 1.居住行为方面:
室外院子,顶部生活性露台,有利于住户 交往 2.居住心理方面:前院后庭 3.整体环境协调上 4.自重较轻
缺点:
1.不利于节约用地
2.低顶面积多,增加了地基与屋顶的处理量, 影响住宅建设经济性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绪论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二章 低层住宅设计 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第五章 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设计 第六章 工业化住宅设计 第七章 住宅造型设计 第八章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第九章 住宅及经济问题 第十章 农村住宅设计
绪论(1)
一、住宅设计原理的课程内容 1、我国住宅的类型与特点; 2、住宅的居住模式、空间组成与居住者的心理和行为; 3、住宅的空间组合与外观设计; 4、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与要求;
主干户,联合户,其他户
二.户型与家庭生活模式
• 1.家务型 • 2.休养型 • 3.交际型 • 4.家庭职业型 • 5.文化型
三.户型居住环境与生理
1.按照人的生理需要划分空间 2.保证良好的套型空间环境质量
住宅日照条件取决于建筑朝向,地理 纬度,建筑间距诸多因素
四.户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 1.人与居住环境 ▪ 2.居住环境心理要求设计
①房间门 ②阳台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小于700mm
eg:门联窗;落地窗或落地玻璃门壁橱门 ③壁橱门
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处理内容: 空间高低变化,复合利用,装修色彩,
乃至照明灯具,家具,陈设等
eg:平面大小→层高→空间体积→建筑经济
二.厨卫空间(住宅设计的核心)
1.厨房 ①厨房设备及操作流程 ②厨房尺寸与设备布置形式 ③厨房细部与管线综合设计 ④带餐室厨房:12m/人
进餐等功能空间,根据套型面积标准不同包含 不同的内容。
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
①卧室 ②起居室 ③工作学习室 ④餐室
2.房间尺寸与家具布置
▪ ①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 ②起居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 ③学习工作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 ④餐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