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猜一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猜一猜》 (2)4篇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猜一猜》 (2)4篇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猜一猜》 (2)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猜一猜》 (2)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 训练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素材袋、纸片等2. 游戏规则介绍PPT3. 教学辅助工具:白板、彩笔等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引导幼儿回想一下自己平时玩的游戏,例如猜动物、猜谜语等。

2. 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玩一个有趣的猜谜游戏,让他们猜一猜。

游戏规则介绍:1. 教师使用PPT介绍游戏规则: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名代表,其他组员给代表出谜语。

2. 教师将各小组的谜语放入素材袋,代表们依次从袋子中取一张纸片,并进行思考。

3. 代表可以用动作、语言等方式描述谜语,其他组员要积极猜测。

4. 如果其他组员在规定时间内(例如30秒)猜不出来,可以向教师请教答案。

5.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直到所有小组都完成。

游戏实施:1.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名代表。

2. 教师将各小组的谜语纸片放入素材袋中。

3. 代表们按照顺序从袋子中取一张纸片,并进行思考。

4. 代表可以用动作、语言等方式描述谜语,其他组员要积极猜测。

5. 如果其他组员在规定时间内猜不出来,可以向教师请教答案。

总结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刚才的游戏过程,谈谈大家在游戏中的感受。

2. 引导幼儿思考,在游戏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大家是如何帮助解决的?3. 教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表扬幼儿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

教学延伸:1. 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进展,逐步增加猜谜的难度,例如使用更复杂的动作或用语进行描述。

2. 可以适当加入幼儿熟悉的词汇,例如形容词、动词等,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可以加入一定的竞赛元素,例如设定一个时间限制,看哪个小组猜得最快。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猜一猜》 (2)精选4篇(二)教案名称:《羊角球》中班体育游戏教案适用年龄:3-4岁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2017年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猜一猜》是“简单的逻辑推理”,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

以下是关于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专心阅读图画,能仔细观察图画、发现谜底。

2、欣赏诗歌,喜欢模仿录音并跟读诗歌。

3、认读字词:它、摇、见、就,复习认读:树、花、水、云。

活动准备:1、大字卡、大范例。

2、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今天,我们猜一个谜语,看谁爱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听这个谜语。

(教师朗读《猜一猜》)。

2、小朋友猜谜底是什么呢?那你为什么猜是××呢?3、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就知道了。

二、欣赏诗歌《猜一猜》1、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阅读画面,提问:图上有些什么?树和花都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树在摇?他们为什么这样?水上为什么会起波浪?(帮助幼儿理解水波比喻成皱眉。

)云为什么能在天上飘动?2、刚才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收诗歌,回家后在把诗歌说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放录音,集体欣赏诗歌《猜一猜》,教师注意幼儿的坐姿。

3、提问:(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2)(出示字卡“树”)什么见到它就摇头?(出示字卡“摇”)(3)(出示字卡“花”)什么见到它就弯腰?(出示字卡“见”)(4)(出示字卡“水”)什么见到它就皱眉?(出示字卡“它”)(5)(出示字卡“云”)什么见到它就跑?(出示字卡“就”)三、欣赏诗歌1、发书,请幼儿翻书到16课。

2、交代欣赏常规,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诗歌。

3、交代跟读常规幼儿跟读诗歌,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幼儿的坐姿和划指情况。

四、幼儿模仿录音朗读诗歌。

五、认字游戏:做做、说说1、看字做动作。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字卡,幼儿根据猜一猜的内容做动作。

2、看字说句子。

请幼儿选择一张字卡,说句子或讲述一件事。

【2】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猜一猜》。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猜一猜》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猜一猜》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猜一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猜一猜》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猜测,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以及通过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特征还难以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

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还需加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猜测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交流互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物体,如球、盒子、书本等,用于学生观察和猜测。

2.准备卡片,上面写有各种物体的特征,用于学生描述和猜测。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猜一猜》。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神秘的盒子,让学生猜测里面有什么。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描述物体的特征,并猜测对方的物体是什么。

二2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2课时 猜一猜 方格中填数的简单推理教案教学设计

二2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2课时 猜一猜 方格中填数的简单推理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猜一猜方格中填数的简单推理教材第110页例2。

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

2.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简单多媒体课件经历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培养学生初步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及表达问题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1.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了?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有这么多答案,看来大家没办法确定老师的年龄。

给你一个提示。

32和34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老师的年龄。

生1:猜是32岁。

生2:猜是34岁。

师:有两种可能,老师再给你一个信息:我今年不是34岁。

师:怎么现在答案都一样了,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你们刚才是根据老师的年龄不是34岁这个信息确定老师今年32岁,猜对了答案,看来,要想一次猜准,得抓住一些信息,有根有据地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猜一猜》。

【设计意图】以“猜老师的年龄”引入课题,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探索新知1.教师出示课件: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应该是几?3 2A B 231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讨论的结果。

4.师小结: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5.出示课件,展示结果。

3 24 14 3 1 22 13 41 42 3三、课间律动游戏根据教师的提示,一起做课间律动游戏:师生边做边说:伸出你的手,不是右手,那是(左手)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右肩)插插你的腰,不是右腰,那是(左腰)【设计意图】征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设计这个课间律动游戏既巩固新知,又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

四、练习1.课件出示:美羊羊的3个生日礼物,分别是谁送的?完成在答题卡上。

汇报交流。

第三单元_第01课时_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_第01课时_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0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到有些图形是对称的,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一、利用图片,初步感知1. 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这样?2.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生:左、右两部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二、观看视频,加深印象1. 师:这种现象我们叫“对称”。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 播放视频。

学习任务一:认识对称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表象特点:两边大小形状相同,为后续进一步判断方法做好铺垫。

】一、找一找哪些是“对称”1. 师: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①②③④生:②④是对称的。

2.师:我们通过观察认为图形②④是对称的。

那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它们是对称的吗?生:对折。

二、折一折验证“对称”1.师:这些图形在课件上,你们没办法对折,那就请课件帮我们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吧。

2.课件演示对折。

①②③④3.对折后,我们发现,图形②④左右两边是完成一样的,图形①③左右两边不是一样的。

学习任务二:认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介绍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把折痕与对称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建立联系,规范数学用语。

】一、猜一猜1. 根据给出的图形,猜一猜下面图形是什么动物?2. 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二、剪一剪1. 按下面这样,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

2. 除了这个图形,你还能按这样的方法剪出其它图形来吗?3.师: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生1:对折后两边形状、大小相同。

生2: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师:是的,我们把对折后两边形状、大小相同,恰好都能重叠在一起,叫做“完全重合”。

4.师:仔细观察这四个对称图形,对折后每个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只有沿着这条折痕对折,两边才能完全重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认识时、分》案例剖析一、案例背景: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会看几时和几时半的基础长进行学习的。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感知时针与分针转动时的关系,并能较娴熟的学会看钟面所表示的时间,让学生经过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

二、案例(一)创建情境,引入课题。

1.猜一猜。

小朋友听到了什么声音 ?猜猜里放的是什么? (多媒体演示。

)2.引出“钟表”。

(1)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今日我们学习有对于钟表的知识。

(2)让我们到路路家去看一看。

路路是几时几分上学的 ?你们呢,又是什么时候吃饭的呢 ?什么时候睡觉的呢 ?(先在钟面上把时间拨一拨,而后再沟通。

)(3)看来我们在生活中是离不开时间的,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

(二)合作研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

( 1)认真察看钟面,你看到了什么?A、钟面上最长的针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还有一根是分针。

今日我们先来认识时和分 (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

B、钟面上的数字和圆点一一对应,均匀地排成了一圈,它们把钟面均匀分红了 12 个大格。

每个大格还分红了 5 个大小相等的小格。

一共有 60 个小格。

C、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一共有12 个大格和 60 个小格。

2、认识 1 时= 60 分。

(1)分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呢 ?(揭露: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2)拨钟练习。

A、学生随多媒体如上拨钟,看钟面说出分针走了多少分。

B、学生自由拨钟,同桌的同学相互谈谈分针走了多少分。

C、分针走一圈是几分呢 ?(学生自由回答,鼓舞多说。

)3、认识 1 时。

走 1 大格是多少呢 ?(揭露:时针走 l 大格是 1 时。

)4、拨钟练习:时针从数字 1—走到 2,走了多少 ?从数字 5 走到 6 呢,,5、研究时和分的关系。

(1)猜想:时和分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着如何的关系呢?(2)考证:多媒体演示分针走 60 小格时针正好走 l 圈的过程。

《猜一猜》教学设计

《猜一猜》教学设计

《猜一猜》教学设计《猜一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推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推理方法。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推理,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人物图片、游乐项目价格表、盒子和西红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课铃声响过,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没有回来。

(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师:上课了,还有两名同学没有回来,他们是谁?(学生回答)我们来猜猜他们谁先回来,谁后回来怎么样?学生积极踊跃地猜测,可能会有以下想法:男生先回来;女生先回来;不敢猜……师:你为什么说他(她)先回来?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我看到他们回来了。

先回来的是男生,大家再猜猜先回来的是谁,后回来的是谁?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学生这时的回答非常的肯定。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接着来玩猜一猜的游戏好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玩猜一猜的游戏?(指名参加)老师这里有三本书,分别是数学书、语文书和写字书,我把书分别交给这三名同学,请大家通过他们说的话猜一猜他们手中拿的是什么书?生1:我拿的是语文书。

生2: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生3:我拿的不知道是什么书。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教师指名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

我发现现在的小朋友都这么聪明。

前两天,我遇到了小刚、小芳、小红和小强四个好朋友,他们四个人住在同一栋四层的楼房里。

(出示挂图)师:我问他们,你们都住在那一层啊?他们小声商量了一会儿说:“刘老师,平时总是您出题考我们,今天我也出题考考您。

出示:小刚住在小芳的楼上;小红住在小芳的楼下;小刚住在小强的楼下。

(如果在教师说的过程中有学生插话,教师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师:大家想一想这四个小朋友各住在哪一层?引导学生主动的用人物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帮助思考。

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教案

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教案

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教案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猜一猜》教学目标:1. 经历实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重点难点: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猜一猜游,喜欢吗?先来猜一猜老师拿的这个盒子里有什么宝贝?二、先猜后证1老师带来了4个转盘,如果游戏规则是转到黄色上老师获胜,你会选择哪个转盘?为什么会这么想?你猜的对不对呢?选现在我们就来实际转一转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那么你再猜一猜另外三个转盘转动后会使什么结果呢?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这样。

你发现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三、先猜后正2请大家看第74页上面的图,先按你的猜想填一填。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现在我们就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看看你猜想的是不是正确。

我们请三个同学来,一人摇箱子,一人摸球,一人记录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箱子里装了2个白球和2个黄球,每次摸两个球,会出现哪几种结果呢?哪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呢?现在我们就来实际摸一摸,看看结果会怎样。

那种结果可能性大?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其实,我们也可以用画线法来判断会出现哪几种结果和哪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

四、达标检测箱子里有1个白球、3个红球,每次摸一个球,会出现几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球的可能性小。

如果再放入5个黄球,每次摸一个球,会出现几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小。

五、课末小结。

[课后反思]聪明的小兔活动目标1、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敢于大胆猜想,说出更多的避雨方法。

3、想象还有什么东西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活动准备幼儿提前了解可以代替雨伞的工具。

活动流程导入过程:猜谜语。

扩散思维活动 1、它们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兔妈妈和小兔走着走着天空中怎么样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兔妈妈和小兔会用什么来遮雨呢?小蚂蚁、小蜜蜂会用什么来遮雨呢?请幼儿想象,发散幼儿思维。

小班《猜一猜》教案5篇

小班《猜一猜》教案5篇

小班《猜一猜》教案5篇小班《猜一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

2、发展幼儿的察看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趣味识字: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准备:1、贴绒水果娃娃5个(背后贴有水果),颜色不同的卡车5辆,二进制游戏图片一张,各种水果拼图20张。

2、每组1——5数字卡片若干。

识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

“今日,老师请来了水果娃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二、基本部分1、猜数和排序(1)猜数水果娃娃要和小伙伴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①梨子娃娃说;“我比2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②葡萄娃娃说“我比5少1”③橘子娃娃说“我是1——5数字中最小的那个数,是数字几呢?④你们看看1——5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那西瓜娃娃和苹果娃娃谁是2谁是5呢?西瓜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苹果娃娃大,谁能告知大家是几?那苹果娃娃是数字几?(2)巩固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加以验证。

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4)排序现在,我要请小伙伴给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队,其余的小伙伴在位子上排,我们先来看看他排的对不对?(集体检查)请小伙伴数数,自身排的对不对?幼儿手口全都点数一遍。

2、复习序数和认数(1)你们爱好吃水果吗?我们到水果店里去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出示二进制图)我们帮水果点运点水果去好吗?(2)(出示卡车)“嘀嘀,什么车开来了?开来了几辆卡车?”第一辆是什么颜色?那么第三辆?……(3)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我们要帮水果店准备水果,请小伙伴先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拼成一个长方形,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4)二进制游戏“我知道你的水果是什么?”你们都拼好了吗?谁乐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猜一猜》教学设计

《猜一猜》教学设计

《猜一猜》教学设计湖北省襄樊市大庆路小学赵俊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00页“简单推理”例2、例3。

教学目标:1、通过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红、蓝色珠子各一颗;两个纸盒;玩具小熊和青蛙;奖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上课前,我们先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板书:猜一猜)2、猜珠子(1)出示一颗红珠子,一颗蓝珠子。

师:这是一颗红珠子,一颗蓝珠子,现在我把它们分别握在两只手里,你能猜出我的哪只手里是红珠子吗?(学生可能猜红珠子在左手里,也可能猜红珠子在右手里。

)(2)师:有的同学猜在左手里,有的同学猜在右手里,你们的意见为什么不统一呢?生:因为有两只手握珠子,红珠子可能会在左手里,也可能在右手里,所以大家的意见就不一样。

(3)师:要准确地判断这颗红珠子在哪只手里,还缺一个条件,下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条件,投影出示:我左手里拿的是蓝珠子。

你能准确地判断红珠子在哪只手里吗?请说明理由。

生:红珠子在右手里。

因为只有两种珠子,左手里是蓝珠子,右手里一定是红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老师哪只手里拿的是红珠子”的游戏导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我们不难在生活中找到此题的原型。

让二年级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显然绰绰有余,而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了,学生感到数学的学习活动是那么亲切、熟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猜奖品师:刚才这位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对了,我要送他一个奖品。

奖品在我的小盒子里。

如果猜对了,就马上送给你,好吗?其他小朋友猜对了也有奖品。

请看:投影出示:1号和2号两个盒子里分别装着小熊和青蛙。

师:请小朋友们在心里想好你喜欢的礼物。

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通用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知面具及各种纸质撕贴材料,用撕一撕、贴一贴的方法制作面具。

2、在造型与游戏中提高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

3、积极参与游戏和制作活动,体验参与装扮活动的愉悦与成功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难点:面具的眼睛、嘴巴的抠洞。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各种纸质撕贴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2、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教师带上面具,学生喊出是面具。

导入课题,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制作面具。

3、揭示课题:猜猜我是谁。

二、学习新课1、认识、了解面具(1)面具的作用。

老师今天带的面具起来什么作用?生答。

小结:面具不仅可以遮盖人的本来面目,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我们来进一步了解面具。

(2)课件欣赏面具,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3)小结:面具是一种世界文化,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原始社会,人类无法抗拒灾害和疾病,认为是妖魔鬼怪造成了一些在海河疾病。

于是他们就戴上面具,手舞足蹈地降妖驱魔。

因此,我们看到的这些面具大多造型奇特,色彩鲜艳,显得很凶的样子。

而现代的面具更是形式各异,姿态万千,人们只是在舞台上或化装舞会上用上它,成了装饰用的道具。

2、学习面具的制作方法步骤(1)观看了这么多的面具,你是不是也想做一个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课件出示学生带面具的图片)(2)看一看:①你观察了面具,你发现了什么?②面具的内容是什么?③面具用了什么颜色的彩纸?(3)想一想:你看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做?3、全班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猜一猜》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猜一猜》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猜一猜》教案名称:猜一猜(中班体育游戏)教学目标:1. 激发幼儿的兴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3. 提高幼儿对形状和颜色的辨认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宝宝游戏道具(包括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球、手帕等)。

2. 游戏区域(教室或操场)。

活动流程:1. 游戏准备:- 将球分为几组,每组球有相同的形状和颜色。

- 将每组球随机放入不同的位置,用手帕将球完全遮盖住。

-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个起点,离手帕遮盖的球一定距离。

2. 游戏过程:- 教师弹奏音乐,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依次前进。

- 停止音乐时,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前往手帕所遮盖的球旁边。

- 代表选出一些描述词,如“大”、“红色”的球等,然后猜测球的形状和颜色。

- 猜测正确的小组将获得一分,并将手帕揭开,展示出正确的球。

- 游戏继续,直到所有球被揭示出来。

3. 游戏结束:- 统计各小组的得分,并宣布胜利小组。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讨论幼儿如何通过观察、描述和猜测来找到正确的球。

- 教师提问幼儿,例如“你们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等。

教学延伸:1. 游戏可以增加难度,例如增加球的数量或使用更复杂的描述词。

2. 可以让幼儿轮流充当描述者,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在游戏结束后,可以通过让幼儿尝试用球进行其他体育活动,如投掷、传递等,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

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区域安全,没有障碍物。

2. 监督幼儿行走时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碰撞。

3. 鼓励幼儿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积极参与游戏。

小学一年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板书课题:《猜数游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二.明确目标三.探求新知活动一:猜一猜1、师:老师手里有一些漂亮的小蜡人,注意看老师左手有几个,(4个)右手呢?(2个)(做合起来的动作)你们猜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几个小蜡人?(6个)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可能会说:•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加1等于5,5在加1 等于6.等等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的游戏过程吗?-生可能会说出4+2=6或2+4=6 ,师随机板书。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巩固加法意义)师:还想继续玩吗?这次换个玩法看谁还能猜中。

老师手里还是那6个小蜡人,数一数我左手有几个(2个),请你来猜一猜我右手里有几个小蜡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从6里一个一个的减6、5、4,所以猜出是。

•先画6个圆表示这6个蜡人,划掉其中的2个圆表示左手的2个,就剩下右手的4个。

•因为2+4=6,所以6-2=4。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老师根据回答随机写出6-2=4的算式。

师:这个算式又是什么意思?师:(边演示边说)老师左手有2个小蜡人,右手有4个小蜡人,一共有6个小蜡人,2加4等于6;老师手里一共有6个小蜡人,左手有2个,右手里就有4个,6减2等于4。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两次都被猜中了。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猜一猜》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猜一猜》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猜一猜》教学内容:猜一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猜测数学问题的答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数学思维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生动手实践材料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数学谜题,让学生互相猜测答案。

例如:一个数加上它自己的一半等于60,这个数是多少?Step 2:学习数学思维(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数学思维的例子。

例如:数学家通过观察鸽子脚上的趾数,发现鸽子的趾数要么是2,要么是3。

然后他们猜测如果所有鸽子的脚趾数加起来是24,那么鸽子的数量可能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Step 3:猜一猜游戏(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学问题的提示,让学生进行猜测。

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每个队伍猜测一个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

示例问题:1. 我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两倍,个位上的数字是5的倍数,我是什么数?2. 我是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加上十位上的数字等于个位上的数字,我是什么数?3. 我是一个四边形,我的对边相等且平行,我是什么形状?Step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让学生依次展示他们的猜测答案,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猜一猜的过程,总结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进行推测。

Step 5: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主或分组进行一些类似的猜一猜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以巩固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

例如:设计一个猜一猜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培养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北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第1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

北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第1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1课时折一折,做一做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

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二、认识对称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出示课本上剪纸图)2、学生动手操作。

(1)每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本)。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

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

(课本 27页的下半页部分)三、课堂活动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 1、2 、 3 和4题。

板书设计:折一折,做一做对称图形对齐、描线、剪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折、剪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一些有趣的几何现象或问题,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

这些操作活动的本质是借助直观表象重现那些已经认识的图形,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学—猜一猜》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学—猜一猜》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学—猜一猜》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猜谜语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好奇心;2.学习数字之间的关系,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数字之间的关系;2.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3.运用猜谜语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1.理解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1.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填空学习数字之间的关系;2.学习四则运算;3.理解并解决猜谜语中的数学问题;4.练习口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几个简单的谜语让学生猜,引导学生理解并认识数字之间的关系。

举例:1.我是一个数字,我和4的和是7,你猜我是多少?2.我是一个数字,我比16小6,你猜我是多少?3.我是一个数字,我和20的差是13,你猜我是多少?第二步:学习四则运算在学习数字之间的关系后,引入四则运算,在黑板上让学生手写计算式,并进行口算练习。

举例:1.3 + 2 = ?2.5 - 4 = ?3.4 × 3 = ?4.8 ÷ 2 = ?第三步:练习口算能力教师出示一些口算题目,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计算,并借助默读进行熟记。

督促学生注重整理过程,想到正确答案就停手,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和速度。

举例:1.37 - 19 = ?2.6 × 9 = ?3.96 ÷ 4 = ?4.3 + 8 - 7 = ?第四步:理解并解决猜谜语中的数学问题继续出示一些猜谜语,让学生理解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方联系,尝试多种可能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1.我是一个数字,我比8大1,比16小9,你猜我是多少?2.我是一个数字,我比44大8,如果再比我小23,你猜我是多少?3.我是一个数字,我比9小7,比14大2,你猜我是多少?第五步:巩固练习在课后,教师为学生留下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猜一猜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猜一猜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猜一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听懂并会说关于猜一猜数学问题的基本表达。

2. 能灵活运
用数字和大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和猜测。

3. 能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小
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猜一猜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和大小的概念的认识和敏感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1.热身(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快乐数数游戏,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2.导入(10分钟)
–老师出示一个猜数游戏,示意学生们猜测数字的大小。

比如:某一数字是某两位数中最大的数字,让学生猜测该数字是什么,并向学
生提问理由。

3.探究(25分钟)
–在小组内展开猜一猜活动,要求学生们自己设定猜数规则,并进行相互猜测。

老师在旁边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推理思维,确保学生们的
猜测活动能够有深入和发散。

4.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猜一猜活动中的思考和收获。

四、课后作业 1. 每个学生回家后,自行编写一个猜一猜的数学问题,并在下节课时与同学们分享。

2.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思考如何不借助他人的情况下,提高猜数的准确性。

以上为本节课的详细教案,希望老师们和同学们认真阅读,并在实施过程中有
所裨益。

让我们共同期待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乐趣与思维。

人教版-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推理能力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一个面,推理出物体的全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将观察物体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所得到的图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设想以学生熟悉的物体为观察对象,通过实际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结果。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结果。

2.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玩具小熊、长方体盒子等实物。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播放一组图片,展示不同动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不同形状的情景。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它们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引出观察物体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观察玩具小熊把玩具小熊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小熊,说说看到的形状。

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观察长方体盒子把长方体盒子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并画出看到的图形。

小组展示所画图形,讨论为什么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盒子的动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练习题。

《购物问题》教学设计

《购物问题》教学设计

2.4 购物问题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13页。

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的事例,经历自主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回答“猜一猜”的问题,能自己设计环境,提出数学问题。

3.对“猜一猜”活动有好奇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数感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课前准备:教师到文具店购买一盒圆珠笔,记录付钱、找钱的情况。

聪聪的话,然后提问:你知道他买了一件多少钱的物品吗?让学生回答。

多元,猜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师:根据聪聪的话,你知道他买了一件多少钱的物品?为什么?学生可能有下列说法。

生1:聪聪买了一件20多元的物品,因为50元,花了20多元还剩20多元。

生2:因为20多元加20多元是50元,聪聪买的这一件物品一定是20多元。

3.提出:聪聪可能买了一件什么物品?让学生回答。

在弄清购买物品的价钱的基础上具体描述猜的结果,理解“可能”的含义。

师:那谁能说一说聪聪可能买了一件什么物品?学生可能说出:●买了1本《童话故事》。

因为童话故事书是26元,50元减去26元,剩24元,也就是20多元。

●可能买了1个布娃娃……●可能买了1个书包……4.教师提出“买1件物品,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30多元。

”让学生猜一猜买了什么物品。

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提出问题,创造猜的情境。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猜购买物品的方法。

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买了一件物品,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30多元,猜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为什么?学生1:老师可能买的是铅笔盒。

因为铅笔盒是13元,50-13=37元。

学生2:老师可能买的是蜡笔,因为蜡笔12元,50元钱买一盒蜡笔还剩30多元。

5.提出:买铅笔盒或蜡笔的事情,还可以怎样提问题?在学生充分说出不同提法的同时,进行合理提问的指导。

通过发散性的问题讨论,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面的猜一猜活动做好铺垫。

师:买铅笔盒或蜡笔的事情,还可以怎样提问题?学生可能回答:(1)还可以提问30元买一件物品还剩几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猜一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00页。

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在猜测中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推理过程(两种情况的猜测)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和刘老师认识这么久了想不想猜一猜刘老师今年多少岁?能确定吗?这样没有依据地去猜,能不能一次猜准?刘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的年龄是由数字0和3组成的两位数,现在你能猜到了吗?谁能说说你的想法?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师:真棒!原来猜也大有学问,要想一次猜准,就要有
依据地去猜才行,今天刘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玩“猜一猜”的游戏,高兴吗?(板书课题:猜一猜)
2、感受推理过程
(1)“猜名字”游戏
师:在“数学广角”里有两位小朋友已经在等我们了,看,你们能猜出哪位是兰兰,哪位是红红吗?(生猜)大家能不能确定谁是兰兰,谁是红红呢?(不能),那刘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

(出示:左边的小朋友说:“我不是红红”)可以猜出来了吗?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左边的小朋友说她不是红红,那她就是兰兰,右边的小朋友就是红红了。

)还有别的想法吗?(左边的不是红红,那右边的肯定就是红红,左边的就是兰兰了)。

师:你们俩不但猜得准,而且说得也清楚,真不错!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老师也送你们一个礼物,是什么呢?(师预先准备红花、智慧星)指一生:奖给你的不是红花,那是什么?师追问思维过程。

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为什么刚开始不能马上猜出来,而现在却很快就猜对了呢?
师:是啊!当事情有两种情况时,要想一次猜准,需要根据提示先排除其中一种情况,再去猜。

(2)游戏二:师生合作,玩“猜水果”游戏
师: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你们谁
愿意上来玩?(指两名学生上台,各拿一个水果,放在背后,不让其他人看见。

)现在让我来猜好吗?但你们要给我一个提示,(指其中一生)告诉我你拿的不是——(我拿的不是苹果)那你拿的是梨,他拿的就是苹果了,对吗?举起来让大家看看,谢谢你们,水果送你们了,请学生互相说说理由。

(3)游戏三:生活中的猜一猜游戏
师:其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猜一猜”游戏,大家想猜猜刘老师的一些事情吗?
①我喜欢打乒乓球,我握拍子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只手?
②我教的二(2)班班长不是女孩子,是——?
③我走路时,先迈的不是右脚,那是哪只脚?
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猜的事情有两种可能,我们就根据提示语去猜,不是这种情形,就是另一种情形。

二、情境体验,完整表述推理过程(三种情况的猜测)
1、“猜年龄”游戏
师:兰兰和红红的好朋友亮亮听说我们在“数学广角”玩游戏,也赶来参加,欢迎吗?亮亮想考考大家,猜猜他们3人的年龄,他们分别是7岁、8岁、9岁,谁能一次猜出他们各自的年龄?(不能)那该怎么办?(提示)师出示:亮亮说:“我今年8岁了”现在可以确定了吗?(不可以)一个提示语够吗?(还得一个),师出示:红红说:“我不是7
岁”。

能确定吗?你是怎么想的?请同桌互相说说,(从亮亮的话中知道他8岁了,再根据红红说的“我不是7岁”,可判断红红9岁,兰兰7岁。

)多指几名同学说推理的过程。

师:要想保证一次猜准3种情况,需要几个提示语?(生:两个)
2、“猜兴趣小组”游戏
师:三种情况的猜测,知道两个提示语,就一定能猜准确吗?
兰兰他们3个小朋友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学习,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分别参加了美术、舞蹈、书法兴趣小组,(贴出提示兰兰说:我参加了美术小组; 红红说:我不参加美术小组,)“你们根据这两个提示能猜出3人各参加了什么小组吗?为什么不能?(这两个提示语是重复的)
师再出示:也没有参加书法小组,现在能猜出来了吗?
师生共同小结:要猜的事情是三种情况时,需要2个提示语,但不能重复,猜一猜时可以把直接告诉我们的放一旁,再根据猜两种情况的猜法去猜其余两种。

三、课间放松游戏
(师生一起做律动)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哪个肩?那是()肩。

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只耳?那是()耳。

踏踏你的脚,不是右脚,那是哪只脚?那是()脚。

伸伸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只手?那是()手。

四、拓展应用,深入体验简单推理。

最后,兰兰、红红、亮亮要玩捉迷藏的游戏,“数学广角”有3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假山、大树、花坛的后面。

4人小组合作,帮他们设计藏身的地方以及提示语,然后分别表演,其他同学猜。

五、活动总结
同学们,“数学广角”玩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3位小朋友也要离开了,我们和“数学广角”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