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用水测量时间
用水測量時間【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在一定的裝置裡,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水鐘用來計時。
過程與方法: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根據記錄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怎樣用流水來製成計時工具,感受到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在流動,瞭解各種水鐘的製作原理。
【教學難點】滴漏實驗。
【教學準備】有關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台、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錶,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教學過程】一、引入: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
(板書課題)二、古代的水鐘:1.播放用水計時的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古代水鐘的內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製作計時工具的?三、滴漏實驗: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彙報交流實驗結果。
討論:結果為什麼會存在差異。
4.根據自己小組的記錄結果,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6.回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麼?7.引導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古人是怎樣保持水鐘裡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樣的瓶子裡裝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將怎樣變化?板書設計:用水測量時間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用水测量时间科学教学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科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利用水测量时间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用水测量时间的精确度和误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和用水测量时间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水、容器、计时器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自来水的水压变化,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的蒸发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5. 用水测量时间: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如利用水滴下落的时间来估算高度差等。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水循环的理解。
2. 学生尝试用水测量时间,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精确度和误差。
八、拓展活动1. 学生进行一个拓展实验,如水的过滤实验,进一步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水质变化。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水资源,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九、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拓展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十、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水循环的短文,深入研究一个具体的水循环环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计时实验,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数据分析实验。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精确测量时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盆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时间测量相关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时间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测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水测量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探索更多的时间测量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_40284 教学目标:1. 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时器、不同容量的容器、水龙头、实验记录表;2. 学生准备: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步骤1 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展示不同容量的容器,并问学生这些容器之间有何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用水测量时间,你们会如何做?步骤2 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概念和意义1. 教师简要解释用水测量时间的概念:通过测量水从一个容器流出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时间的长短。
2. 教师解释用水测量时间的意义:用水测量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时间的概念,并培养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步骤3 演示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步骤1. 教师示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a. 将一个容器放在水龙头下,打开水龙头,让水流满容器;b. 开始计时,同时关闭水龙头;c. 当水完全流出容器时,停止计时;d. 记录用水测量时间。
2. 教师解释用水测量时间的步骤:放置容器、打开水龙头、计时、关闭水龙头、记录用水测量时间。
步骤4 实践用水测量时间1. 学生分组合作,每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个计时器。
2.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用水测量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进行多次实践,尝试不同容器的用水测量时间。
步骤5 数据分析和讨论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将用水测量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学生讨论不同容器的用水测量时间是否相同,为什么?3. 学生讨论用水测量时间和容器的容量是否有关系,为什么?步骤6 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讨论用水测量时间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步骤7 拓展练习1. 学生进行拓展练习,选择不同容量的容器进行用水测量时间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教科小学科学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教学设计
教
案
样
本/
年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2.经历记录100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能记录好100毫升水流完所需时间。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水钟图片,每一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一次性杯子、一个量筒、手表或者时钟。
教学过程预设。
教科小学科学下《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2)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3.用水测量时间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
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在原有认知上,作出一系列的想象,猜测水钟报时的方法。
教材中画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而这只是在思维上的一些考虑,实践中水是怎样计量时间的呢?教材利用“滴漏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计量时间这一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思维进行推断与预测,并进行验证,意识到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
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主要与孔的大小、水位的高低有关。
并且知道我们人可以决定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多少事情,但时间的快慢我们是不能控制的。
“构建起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水位不同将影响水的流速”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
古人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
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构建起水的流动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两个量杯、适量的水、滴管、电子表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观看录像,情境引入欣赏自然界流水现象的录像。
思考: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引入课题:用水测量时间二、滴漏实验(一)挑战一:测量积聚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1.学生试测简介器材,提出要求。
学生试测后,统计数据,交流分析,体验实验的操作需要细致,需要相互合作。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利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和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活动充满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计时器、水、容器、滴管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原理讲解、时间换算等。
七. 教学过程利用问题导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测量时间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用水测量时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容器等。
2.准备实验教材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教材和课件,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用水测量时间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地用水测量时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定量的水。
2. 准备计时器。
3.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玻璃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测量时间的方法?2. 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水测量时间?3. 演示:教师进行实验,展示用水测量时间的具体方法。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报告。
3. 请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运用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用水测量时间,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能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实验,并且实验结果准确。
4. 学生写的实验报告条理清晰,内容完整。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2.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测量时间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玻璃棒、计时器等。
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第一篇: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
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实践中水是怎样记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
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
设计思路古代的水钟能计时吗?我一开始让呈现自制水钟,让学生观察水中的流水,使学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再让学生经历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实验,知道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流水可以测量时间吗?我在学生对前面测量10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对积聚30、60、9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突出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随后进行验证,并对数据进行纵向分析,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流水速度不是均匀的,这个水钟时不能精确计时的!要让流水速度均匀,那应该怎么办?我让学生经历一个“加水计时”的探究活动,对比数据,发现水钟流三个30毫升水的时间在接近,从而意识到:只要在流水过程中,想方设法使水位保持不变,流水速度会均匀的。
再展示古人制作的水钟,了解其原理和精确计时的精妙之处,为水钟能精确计时打下一个“!”号。
寻找生活中的水钟,使学生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流水速度均匀的事物,那就是输液器,让学生去探究,让科学走进我们孩子的生活。
“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让学生经历一个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过程”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用水测量时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究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测量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讲解法:对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测量时间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6)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科小学科学下《3.3、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4)
3.用水测量时间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经历记录100亳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学生活动预设
目标指向
谈话:
(1)你们觉得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流水可以作为计时的工具吗?古代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流水制作了计时工具。
出示古代水钟的图片,引导观察古代的水钟构造。
小结:
(1)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2)泄水型水钟、漏壶:容器内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观察古代的水钟构造,小组讨论这些计时工具是怎样计时的。
谈话:
古人是利用了水的流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现在这个一次性杯子中有100毫升水,如果在杯底扎个小孔,使水缓缓地往下流,你觉得流完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1)每个小组在杯底用针扎个小孔,测量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2)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用同样的装置,测量当量筒里的水积聚到10毫升时需要多少时间。
(4)实验:当量筒里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你们估计需要多少时间?进行实验并记录比较两次推测时间怎样变化。
(5)探究:如果现在把小孔变得更小,使流水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同样多的水,所需要的时间怎样变化?
组织讨论:
(1)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
(2)怎么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我们能控制时间的快慢吗?
用水测量时间科学教学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科学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时间的基本概念,如秒、分钟、小时等。
探讨时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展示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章:水的性质与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度、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等。
学习使用量筒等工具进行水的测量。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及其对测量时间的影响。
学习使用量筒、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水的测量。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和测量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章:用水测量时间3.1 教学目标学习使用水滴计时法来测量时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计时法的原理和步骤。
学习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水滴的滴落时间。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水滴计时法的要领。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实验结果,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准确性。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4.2 教学内容分析实验数据,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准确性。
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和改进方法。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5.2 教学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3 教学方法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六章:水的流动与时间测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流动的特性及其对时间测量的影响。
学习使用水流计时法来测量时间。
6.2 教学内容介绍水流动的特性及其对时间测量的影响。
学习如何使用水流计时法来测量时间。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科书通过介绍使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和测量时间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对于简单的测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掌握测量时间的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时器、水杯、水等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水杯和一份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水实验,引起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并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水量的情况下,水流出所需的时间。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如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测量时间吗?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测量时间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过程与方法:1.探究记录10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并实际测量。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2.对科学探究提出有依据的猜测,对研究数据和结论提出质疑3.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流水计时的原理。
难点: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教师课前已经在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练习秒表的使用①功能键:把功能调到计时状态(0:0000)。
②计时和暂停键:开始计时,暂停计时。
③复原键:将计时状态复原(0:0000)。
一、视频引入师播放视频:水钟。
生观看视频。
师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1)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它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
(2)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
(3)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4)利用水流,也可以计算时间,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种运动,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
)师引出并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认识古时候的水钟1.阅读资料师:古时候,人们用水来测量时间,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师出示资料:①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抱着箭杆,箭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学问,是生活数学的表达,它的学习对同学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根底,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育同学数感,并提高同学的心酸力量,3、通过计算培育同学思维的机敏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机敏解题的力量。
教学预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1、口算120+6080+1020+5070-2060-3090-602、连加连减口算3+2+41+3+47+2+1010-5-26-2-315-5-2指明同学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
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日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2、根底练习。
出示第四题根底练习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比拟上下两题,你发觉了什么(3)小组争辩,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师仿照售货员一个同学上来仿照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同学看,后要求同学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2)依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3)口头列式,并答复。
(4)全班反应,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三、稳固练习课件出示第7题,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念和它交上好伴侣吗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日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水计量时间》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水计量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初步理解流水具有等时性,可以用来计时。
认识古代的水钟,了解其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流的变化,探究水钟计时的规律。
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水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难点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水钟。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古代水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学生对水钟的兴趣。
谈话导入:在古代,没有现代的钟表,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计量时间。
2.认识水钟讲解古代水钟的种类,如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通过动画或视频演示水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钟的计时方式。
3.实验探究实验一:测量水流速度准备实验材料:烧杯、漏斗、秒表、水等。
实验步骤:将水倒入漏斗,让水流入烧杯,同时用秒表记录时间,测量一定时间内流入烧杯的水量。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水流速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二:制作简单水钟准备材料:塑料瓶、剪刀、记号笔、胶带等。
实验步骤:将塑料瓶剪成两部分,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作为出水口。
在瓶身上标记刻度,代表时间。
将瓶子组装好,装满水,观察水的流出情况,记录时间。
改进水钟:根据实验结果,对水钟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计时更准确。
4.拓展延伸讨论:水钟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更准确的水钟,你会怎么做?介绍现代的一些精密计时工具,如原子钟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水钟的工作原理、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
6.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改进自己制作的水钟,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
word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以稳固的速度往下流,人类依照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刻;
依照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估量2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
初步明白得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心观看的重要性;进展研究计时工具的爱好。
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利用水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计时的准确性。
教学预备:去底、盖子上扎好小孔的饮料瓶,300毫升量杯,100毫升量筒,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日晷图):请同学们观赏一组图片。
谈话:日晷是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可它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使用。
你明白在哪些情形下就不能使用了吗?
讲述:古人专门聪慧,他们又想出了利用其他的方法来计时,你明白有哪些方法吗?
讲解:古人曾用过流水来计时。
二、认识古代水钟:
出示课件(古代水钟):你明白这些水钟是如何样计时的吗?
学生讨论汇报。
提问: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量时刻呢?水往下流时会有什么规律呢?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什么缘故用水能够测量时刻。
板书课题。
三、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
2、实验(一):测量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好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板书数据。
讨论:三次实验所用时刻差别大不大?我们的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3、实验(二):测量流出20毫升、5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推测:依照流出100毫升水所需的时刻,大伙儿推测一下流出20毫升水和流出50毫升水分别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数据。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数据。
分析数据:流出2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流出5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
4、实验(三):测量瓶内装20毫升水时流出需要的时刻。
学生推测:假如瓶内的水流出只剩20毫升了,这2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长时刻呢?
学生实验。
汇报。
摸索:什么缘故这20毫升水所需时刻这么长?
学生讨论汇报:水位的高低阻碍了水流的速度。
5、摸索:古人要想制造出计时较准确的水钟,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你明白古人是如何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吗?
6、出示水钟模型课件图,学生在图中指出解决水钟计时的关键部位。
四、知识拓展:
讨论:古人制造的水钟里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滴的,依旧像细线一样往下流的?什么缘故?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