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在脑病科的应用
脑病科疾病颤病中医护理常规
脑病科疾病颤病中医护理常规【概念】颤病以肝血亏虚、痰热交阻或血脉瘀滞,年龄、饮食、情志、劳倦为诱因。
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肾。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观察患者颤病发生的时间、诱发因素、发作时意识、伴随症状。
3.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有家族史及家庭支持系统。
【常见证候要点及治法】1.风阳内动证: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
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2.痰热风动证: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
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3.气血亏虚证:头摇肢颤,面色㿠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
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4.髓海不足证: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痴傻。
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治法:填精补髓,育阴熄风。
5.阳气虚衰证: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实施。
2.用药护理(1)内服中药:宜少量多次温服。
服药后避受风寒,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神志昏迷患者应采用鼻饲法,药物应研碎水调后灌服。
(2)用药过程中观察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确定药物的疗效。
(3)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4)予服药行为教育:强调必须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坚持长期治疗。
中医护理在改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有哪些
中医护理在改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有哪些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包括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
这些疾病往往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医护理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中,中医护理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医情志护理、中医饮食护理、中医穴位按摩、中医艾灸、中医中药熏洗等。
中医情志护理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情志失调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度或不及都会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愤怒和焦虑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进而引发头痛、眩晕等症状;过度的悲伤和忧愁可能损伤肺气,影响心肺功能,加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情。
因此,中医情志护理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有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等方式,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同时,还可以采用移情易性、情志相胜等中医心理疗法,如让患者听音乐、观看喜剧、进行适当的运动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调节其情志。
中医饮食护理也是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的饮食可以滋养脏腑、补充气血、调节阴阳,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饮食护理应根据其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膳。
例如,对于脑卒中患者,由于其多伴有气血亏虚、血瘀阻络等证候,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肥肉、油炸食品等。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其多伴有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证候,饮食应以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的食物为主,如黑芝麻、黑豆、核桃、枸杞、山药等,同时应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中医护理技术在脑病科的应用
简介:针灸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技术在脑病科中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 节气血、舒缓疼痛、促进康复。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脑病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瘫痪等症状,对于改善脑部血液 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穴位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如体针、耳针、头皮针 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感染。
汇报人:
评估指标:包括 患者病情改善情 况、生活质量提 高程度等方面。
评估方法:可以 采用对照实验、 随机对照实验等 研究方法,对中 医护理技术在脑 病科的应用效果 进行科学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 评估结果,可以 得出中医护理技 术在脑病科的应 用效果显著,能 够有效地改善患 者的病情和生活
质量。
评估价值:中医 护理技术在脑病 科的应用具有重 要的临床价值和 社会意义,值得 进一步推广和应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起源:中医护理技术源于古代中医理论,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
形成: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医护理技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理论体系
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中医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满 足临床需求
在脑病科应用中,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 缓解症状、调理身 体,西医护理技术 可以提供专业医疗 护理和康复指导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教育,培养具备中医护理知识的专业人才。 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 建立中医护理技术评价体系,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安全保障措施: 定期对护理人员 进行培训和考核, 确保其熟练掌握 中医护理技术的 操作规范和安全 保障措施,同时 加强患者和家属 的健康教育和指 导。
2015年脑病科新技术新项目疗效评价:
2015年脑病科新技术新项目疗效评价:脑病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治疗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开展的新技术项目有:扶阳罐,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患者行腰穿放脑脊液疗法,多发性硬化大量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00mg)冲击治疗;1、扶阳罐:以“温刮温灸亚健康调理技术”为核心,首次成功实现热能、红外线、磁疗的同步导入,真正做到排毒祛瘀、驱寒祛湿,有效宣通瘀结的经络、温补虚损的阳气。
扶阳罐的诞生,首次成功的实现了“温刮、温灸、推拿、热疗、磁疗、拔罐、远红外”七合一,真正做到排毒祛瘀、驱寒祛湿,有效宣通瘀堵的经络,温补亏损的阳气。
以罐代手,补而不过,去邪而不伤正。
此治疗项目属于新开展,虽经济效益不是太多,但是适合脑病科疾病治疗特点,发展前景看好。
2、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穿放脑脊液治疗: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给予行腰穿放脑脊液治疗,降低颅内压,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增加住院疗效。
虽然此诊断治疗项目不是新创,但是对于脑病科之前从未收治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于新科室来说是个新的开始。
3、多发性硬化大量激素冲击治疗:之前从未收治过脱髓鞘患者,经验欠缺;激素冲击治疗减轻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尽快减轻残疾程度,减少复发,减少脑和脊髓病灶数,延缓残疾累积、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此病病程长,病情来势凶险,但是通过在外院进修学习后获得的临床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在本科治疗,患者接受,疗效显著。
2015年我科积极开展中医治疗,一年中脑病科技术服务收入总计351444元,具体如下:耳针:95098元,穴位贴敷:35700元,中药热奄包:141元,中药熏洗:22022元,普通针刺:72165元,电针:37502元,头皮针:37638元,颈椎推拿治疗:910元,其它推拿:35000元,隔物灸:8823元,中药雾化:41660元,积极开展中医内容结合西医,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护理新进展
• 三、选穴: • 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根据耳穴在耳 廓上的分布,结合中医基础知识、前人经验以及 耳廓上的反应点作为压豆穴位。寻找反应点的方 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观察法,观察耳廓有无脱屑、 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 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 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二是压 痛点探查法,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棒或火柴棍, 以近似相等的压力,探查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这 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
(1)中风病痉挛性偏瘫
• 穴位:风府,风池,天柱,大椎,曲池,血海, 阳陵泉,足三里,天枢,外陵,中脘,关元。除 风府,大椎,中脘,关元外其余穴位均双侧取穴。
• 方法:每穴灸治30 min,每天取4个穴位进行治疗, 以上各穴交替使用,施灸时先灸背部,再灸腹部、 四肢,14 d为1个疗程。始终保持被灸的穴位处于 有温热感觉而无烧灼感,以皮肤稍有红晕为度, 随时注意温度变化防止烫伤。
拔罐法
•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 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 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 •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 排脓等作用。
• 一、适应症 • 中风后遗症期腰背、肢体疼痛不适者。
拔罐法
•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 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 罐吸附于体表特定 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 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 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 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 “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 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 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 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 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技术在脑病科的应用ppt课件
中医护理技术的特点
• .“简、便、效、廉” • .以中医理论为依据 • .与现代护理手段相结合 • ·与现代治疗设备相结合
11
中风病诊断
• .中医诊断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 • 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 • 评定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 .西医诊断参照第六版《中医内科学》以及 • 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 • 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 • 行版)》进行诊断。
8
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
• .手法类: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 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 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
9
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
• .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 • 疗法、竹罐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熏洗 • 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盐熨 • 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 • 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
(十)心烦失眠 耳穴埋豆:选穴:神门、心、脾、肾、脑等穴,采用按、压、揉、捻、捏等手法。 拔罐:选穴:内关、神门、曲池、合谷、太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适用
于肝阳暴亢患者。
37
耳穴埋豆、拔火罐
38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十一)自汗
神阙穴贴敷: 虚证:醋调五倍子粉神阙穴贴敷; 实证:气海、膻中、神阙穴拔罐。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一丹参、乳香、没 药、五灵脂、川芎、羌活、当归、赤 芍、菖蒲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胜湿、散寒 止痛——白芷、川芎、威灵仙、红花、 菊花、姜黄、透骨草、川草乌、川椒、 淡竹叶
16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脑病科中医护理常规探讨
脑病科中医护理常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脑病科中医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中医按摩、中医用药护理,情志护理、定期的心理辅导护理方法。
将我院82例脑病患者,按接受护理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其中实验组是通过中医护理的,而常规组患者不接受护理。
每组各41例。
结果:病人经过中医护理之后,精神状态显著好转,处于放松状态,身体疼痛感减轻,睡眠质量好,并且开始恢复健康。
结论:中医按摩、用药、心理辅导等护理对脑科病的影响显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精神状态,优化了患者脑功能,是护理脑科病的一种理想手段,身体功能趋向健康发展,效果很好。
关键词:脑科病;中医;护理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ysiotherapy encephalopathy. Methods:early acupuncture therapy,Chinese medicine massage,massage care methods,emotional care. Regula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nursing methods.82 patients with encephalopath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nursing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le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not treated by Chinese medicine. Each group of41cases. Results:After the patient after nursing the mental state significantly improved,in a relaxed state,the body pain relief,to sleep better,and began to return to health.Conclusion: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brain disease is significant,which improves the mental state of the patients and optimizes the brain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t is an ideal way to protect the brain diseases. The physical function tends to be healthy and the effect is very good.Key words:Brain disease;Chinese medicine;nursing;integrated Discussion on routine nursing of encephalopathy脑科病是指患者大脑的疾病,这种疾病在老年中属于多发病及常见病之一,常见于老年人,发病后致死率高。
中医护理用于急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分析
中医护理用于急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中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急性脑中风患者资料12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60例,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之上加用中医护理,其中主要包括中医情志护理、辩证施护、康复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两组患者全部治疗1个月之后,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急性脑中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脑中风;中医护理;治疗效果脑中风也被称之为脑卒中,属于临床神经内科中十分多见并且多发的一类疾病,主要是因为多种因素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或是出现堵塞,导致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脑组织出现缺氧甚至是坏死,从而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此病的发病比较急,变化速度快,患者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1]。
脑中风患者是否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以及积极的护理,是减少脑中风患者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选取急性脑中风患者资料12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60例,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之上加用中医护理,其中主要包括中医情志护理、辩证施护、康复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两组患者全部治疗1个月之后,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急性脑中风患者资料12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全部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和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所有患者全部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得到证实;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44~66岁之间,平均54.3±5.9岁,其中脑出血患者10例,脑栓塞患者1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可以实施比较。
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痴呆中的应用有哪些
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痴呆中的应用有哪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护理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老年痴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一、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老年痴呆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损伤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导致脑髓失养,引发痴呆。
因此,情志护理在预防老年痴呆中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通过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其内心的需求和困扰,并给予及时的安慰和支持。
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如老年俱乐部、社区活动等,扩大社交圈子,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从而缓解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老年人,可以采用中医的情志相胜法进行调理。
例如,对于悲伤情绪较重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观看喜剧节目等方式,让其心情愉悦,以喜胜悲;对于愤怒情绪较重的老年人,可以引导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进行深呼吸等,以悲胜怒。
二、饮食护理中医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老年痴呆至关重要。
老年人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
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蛋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鱼类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预防老年痴呆;豆类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神经细胞;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 C、E 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脑细胞的损伤。
同时,应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
中医还讲究饮食的性味和归经,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物进行调理。
脑病科护理常规
中医脑病科护理常规一、中医脑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1、将病人安臵于抢救室,安臵适宜体位,格按照病情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减少人员探视。
2、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品与用物于床旁: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二便、皮肤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有效处臵,并做好护理记录。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咳嗽训练、吸痰等,预防呼吸道阻塞、坠积性肺炎等。
4、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三短九洁”,促进病人舒适,防止并发症:⑴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眼部溃疡、结膜炎。
⑵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对不能由口腔进食者,应先做好口腔清洁,防止发生口腔溃疡、口臭等;可涂石蜡油或唇膏防止口唇开裂。
⑶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翻身、勤观察、勤擦洗、勤更换、勤按摩、勤整理,注意严格交接班。
⑷会阴护理:留臵导尿者应行导尿管护理每日两次,定时更换引流袋;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保持其清洁干燥。
5、肢体被动训练:病情平稳时,应尽早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3次,肢体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等活动,并同时做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和足下垂的发生。
6、补充营养和水分:协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科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高热等丢失水分较多者应注意补充足够水分。
7、保持各类管道通畅: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臵各类引流管,放臵受压、扭曲、堵塞、脱落等,保持其通畅,同时严格无菌技术。
防止逆行感染。
9、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昏迷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如加护栏或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
对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等防止舌咬伤,并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安全。
中医护理在老年痴呆症康复中的应用及案例分享课件
针灸护理
总结词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详细描述
针灸护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改善老年痴呆症症状的目的。针灸护理对于 减轻病症、促进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如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等。
按摩护理
总结词
通过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详细描述
按摩护理是通过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达到改善老年痴呆症症状的目的。按 摩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积极作用,如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等。
认知功能评估
采用MMSE等量表进行认 知功能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ADL等量表进行生活 质量评估。
护理效果总结
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 行综合评估,总结中药护 理方案的有效性和不足之 处。
04
案例分享二:针灸护理在老年 痴呆症康复中的应用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情况
姓名、年龄、性别、病情 等。
患病史及既往史
05
案例分享三:按摩护理在老年 痴呆症康复中的应用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程 等。
患者病史
既往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患者症状
痴呆程度、精神状态、日常生活 能力等。
按摩护理方案
护理目标: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等。
四肢按摩:对患者的四肢进行按摩,可 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饮食护理
总结词
调整饮食结构,摄入有益营养素,改善 身体状况。
VS
详细描述
饮食护理是调整饮食结构,摄入有益营养 素,改善身体状况,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 目的。饮食护理对于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 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如增加蛋白质摄入、 补充维生素D等。
中医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
中医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74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5月,根据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
按照以往的护理工作流程,在常规护理模式的指导下,于患者的饮食、用药、日常行为各方面作出相应的护理性指导。
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存在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组患者另外增加中医护理干预。
结果:从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各项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更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医护理方案下,对神经内科患者的饮食、心理、用药各方面展开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调整患者的心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
关键词:神经内科;中医护理;应用效果前言:神经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数患者处于病情危重的状态,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
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常出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不仅损害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对治疗效果的发挥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健全,临床护理在医疗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
为了让神经内科患者得到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方案的规划上,中医护理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尤其是在患者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所使用的护理方法更具针对性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患者的心态得以改善,饮食方面更加合理,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实现了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74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
其中,观察组中共包含21位男性患者、16位女性患者,最大年龄为77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47.85±8.59)岁,病程最短为10个月,病程上的平均值为(4.15±6.28)年,存在脑出血、癫痫、脑梗死等疾病类型。
中医护理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课件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整体护理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患 者身心并护,通过调整患者的饮 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全面改
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制 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如针对不同体 质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饮食调护、穴 位按摩等措施。
以人为本
中医护理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关 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个性化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技能传承不足
中医护理技能传承方式较为传统,缺乏系统化和 标准化的培训机制,影响技能的传播和应用。
3
部分方法接受度低
部分患者对针灸、推拿等中医护理方法存在恐惧 或接受度低的情况,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中医护理与西医治疗的结合与应用
01
02
03
互补优势
中医护理和西医治疗在神 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各具优 势,两者相结合能够互补 不足,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方案
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 定中医护理与西医治疗的 综合治疗方案,实现个体 化、全面的治疗。
临床实践与研究
积极开展中医护理与西医 治疗结合的临床实践和研 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
05
CATALOGUE
中医护理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针灸治疗帕金森病
针灸疗法
拓展应用领域
将中医护理应用于更多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提高中医护 理在医疗领域的整体影响力。
对中医护理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推广与应用的建议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素质和 服务水平。
规范行业标准
制定和完善中医护理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确保中医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中药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脑病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2021 年脑病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一、根本情况〔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 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21年全年脑病科应用“中风( 脑堵塞急性期 ) 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198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20 天198 例:痰蒙清窍 25 例,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痰热内闭证 15 例,元气败脱证 10 例。
风火上扰证31 例,风痰阻络证 28 例,痰热腑实证 27 例,气虚血瘀证 29 例,阴虚风动证 33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吞咽困难 , 咳痰 / 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涂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21年全年脑病科应用“中风( 脑堵塞恢复期 ) 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400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12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400 例:风痰瘀阻证例90,气虚血瘀证 224 例,肝肾亏虚证 86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 / 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涂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三〕眩晕病 ( 原发性高血压 ) 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21 年全年,我科收治眩晕病276 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患者平均住院日13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肾气亏虚证92 例,痰瘀互结证44 例,肝火亢盛证46例,阴虚阳亢证94 例。
脑病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精)
脑病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一.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1. 病人入院后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送至指定床位。
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主管护士、主管医生和有关规章制度。
即刻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通知主管医师接诊。
2. 嘱病人注意休息。
病室内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相宜的温湿度。
3. 每日常规测试体温一次;发热患者(体温≥ 37.5℃每 4小时测试一次,如患者体温在 38℃以下, 23:00和 3:00酌情免试,体温正常后连测三次,再改常规测试;每日询问大便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及时准确的绘制记录在体温单相应时间栏内。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4. 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5. 协助病人在 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验。
6. 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根据疾病特点做好健康教育。
7.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二便、四肢活动、言语等病情变化,若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等症,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应急处理。
8.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病人饮食宜忌。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禁烟酒;中脏腑而见昏迷者禁食 2-3天后或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9. 遵医嘱做好用药护理,按时准确给药。
根据病证性质采取不同的用药时间、温度和方法,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
10. 做好情志护理,关心体贴病人。
对神志清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调畅情志, 免七情所伤,以保持情绪稳定,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11.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2. 实施保护性护理措施。
半身不遂者,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注射治疗尽量在健侧进行。
尽早开展功能锻炼,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患肢受压,避免发生畸型。
言语不利者, 应早期进行语言训练。
13. 做好交接班记录,危重患者按要求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中医护理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00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58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中风内科学会与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科研协作组1986年6月制定的缺血性脑中风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为初次发病,精神状态稳定,无严重并发症。
将纳入的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
实验组运用纽曼系统模式结合中医护理,采取针对性的行为指导,加强应变防御线的功能。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
2纽曼系统模式护理方法2、1对5种变量动态的评估入院当日到患者床边,广泛收集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长发育、精神5个方面资料,进行详细的评估与记录。
(1)生理变量动态评估:指身体结构的功能,主要是对入院时的临床症状、身体状态进行评估。
(2)心理变量动态评估:指思维过程的关系,对护理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3)社会文化变量的评估:指社会、文化的作用,如家人和单位对该护理对象的支持情况、康复和预后的知识,对待疾病的态度等。
(4)成长变量的评估:指生命发展过程,护理对象对自己身体的评介及认识。
(5)精神变量的评估:指心灵的各方面,包括精神状态。
2、2制定护理措施纽曼认为,护士可视个体情况,根据压力源和压力反应情况,联合应用一种或多种恰当的护理干预模式。
纽曼系统模式中强调护理过程中贯彻整体健康、整体护理的观点。
主要任务是通过三级预防措施,帮助个体进行有目的的调整,重建健康状态。
护理人员除按纽曼系统模式制订护理措施及三级预防措施外,还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如针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向病人发放健康手册,里面除与中风的相关知识外,还传递中医健康观念、四季养生观念、食疗观念,让病人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来,具体如下。
2、2、1中医整体观念及健康观念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要维持健康必须适应环境,增强正气。
因此,要外避风寒暑热燥湿六邪,内安情志,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中医护理技术的来源
• ·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 • ·砭,以石刺病曰砭。因之名其石曰砭石。” • ·《山海经》:“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 • ·金属针具即从砭石发展而来,《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
ppt课件
27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28
多频震动排痰
多频震动排痰
ppt课件
29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30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 (六)二便失禁
❖ 艾条灸: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神 阙、气海、关元、百会、足三里。
❖ 穴位按摩: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 肾俞、八體穴、足三里、天枢等。
宜论》:“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ppt课件
5
中医护理技术的来源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 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古书《五十二病方》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 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
• .《黄帝内经》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 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ppt课件
13
中风病诊断
• .中医诊断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 • 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 • 评定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 .西医诊断参照第六版《中医内科学》以及 • 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 • 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 • 行版)》进行诊断。
ppt课件
14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ppt课件
15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16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17
醒脑开窍药枕
.平肝潜阳、宁心安神、化瘀通络、醒脑 明目——夏枯草、淡竹叶、野菊花、 木香、决明子、半夏、蔓荆子、桑叶、 薄荷、川芎、白芍、红花、丹参、晚 蚕砂、生石膏、磁石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一丹参、乳香、没 药、五灵脂、川芎、羌活、当归、赤 芍、菖蒲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胜湿、散寒 止痛——白芷、川芎、威灵仙、红花、 菊花、姜黄、透骨草、川草乌、川椒、 淡竹叶
ppt课件
18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 .(二)半身不遂
• .患肢局部熏洗或溻渍:消肿舒筋汤是2009年脑病科在护 理部领导下开展的的护理科研课题,该熏洗方针对肢体 痉挛萎缩、疼痛及肿胀肢体进行熏洗, 疗效显著,获得 随州市科技进步奖。
中医护理技术 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脑病科 周莉
ppt课件
1
中医护理技术的来源 ·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传统特色疗法 ·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 “中医民间疗法”或称为“中医适宜技术” ·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 中医药技术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ppt课件
19
消肿舒经汤
ppt课件
20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21
穴位热熨
❖ 穴位热熨
❖ 五子散一紫苏子、白芥子、菟丝子、莱菔子、吴茱萸
ppt课件
2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 (二)半身不遂(偏身麻木) • ·艾灸治疗:上肢可取双侧肩髃、曲池、臂膈、手三里、
外关、合谷,下肢可取环跳、髀关、风市、梁丘、阳陵泉、 承山、丰隆、悬钟、三阴交、解溪、太冲、昆仑等。适 用于肢体挛缩,肌肉萎缩。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
❖ 针法类 ❖ 灸法类 ❖ 手法类 ❖ 外治疗法 ❖ 内服法
ppt课件
8
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
❖ 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 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 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等。
ppt课件
9
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
ppt课件
25
穴位敷贴
ppt课件
26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 (三)眩晕头痛 • .穴位按摩:适用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
取穴百会、太阳、风池、内关、曲池等,每日4—5次, 每次30分钟。 • . 耳穴埋豆:取穴神门、肝、脾、肾、心、交感等穴,每 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 .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 • .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 • .间接灸:隔姜灸、隔盐灸等。
ppt课件
10
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
• .手法类: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 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 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
ppt课件
ppt课件
23
艾灸
ppt课件
24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 (三)眩晕头痛 • .穴位敷贴疗法:取吴茱萸末20克,肉桂2克,醋适量调匀,
拍成2饼,敷于双足涌泉穴,外用保鲜材料包裹,用纱布固 定,1日1换。适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眩晕头痛。 • ·药枕:将决明子、菊花各100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 令病人枕之,以清肝明目。适用于肝阳暴亢引起的眩晕头 痛。
❖ 耳穴埋豆:主穴:大肠、小肠、胃、脾,配穴:交感、神 门。
ppt课件
31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32
神阙穴艾灸、敷贴
ppt课件
33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 (七)便秘
❖ 艾条温和灸:脾弱气虚者选穴:脾俞、气海、太白、三阴 交、足三里。肠道气秘者选穴:太冲、大敦、天枢。脾 肾阳虚者选穴:。于腹部施回旋炙,每 次20分钟。
11
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
• .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 • 疗法、竹罐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熏洗 • 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盐熨 • 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 • 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
ppt课件
12
中医护理技术的特点
• .“简、便、效、廉” • .以中医理论为依据 • .与现代护理手段相结合 • ·与现代治疗设备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