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艾灸出现这些反应,说明已逐渐好转

记住:艾灸出现这些反应,说明已逐渐好转
记住:艾灸出现这些反应,说明已逐渐好转

记住:艾灸出现这些反应,说明已逐渐好转

孙思邈有言:要想人不干,常灸足三里!古语有言: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

艾灸养生的好处,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熟知了。不过艾灸之后出现怎么样的感觉才是有效的呢?今天,灸妹就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1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炙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灸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配合灸涌泉穴,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混乱,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7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药灸,秉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调养”为出发点,让众多人拥有了健康和美丽。

三伏灸去冬病,买机送贴,只差一“点”!↓↓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最适合女性养生,是因为在中医文化里,男性属阳,女性属阴,女性多有寒证,以及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等症状,如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这些都是由于寒凉引起的亚健康问题。而艾草是纯阳植物,点燃艾草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施以灸治,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推荐阅读:中医艾灸的作用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4、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

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5、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6、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二、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

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一、艾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等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 产生上火的原因大概有,一.艾灸激发了人体的阳气,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二.艾灸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上火的现象。劣质的 艾条,也可以致上火现象。故,在艾灸过程中,我们适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 火力控制就是控制艾灸的壮数和艾灸的方式(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等),重病、慢性病多用重火力,直接灸的方式,见效快,且效果持久;保健灸或轻微的疾病多用温和灸。根据自身体质及病灶的深浅,选择适当的灸具、火力,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其实在做保健灸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一个穴位,一定要灸多长时间,凭感觉,如果感觉好,可以多灸一会儿;如果感觉差,可以少灸或不灸。艾灸是不能着急的,在艾灸过程中不要 给自己压力。一般来讲,每个穴位灸15~25分钟左右,有的用随身灸可灸至1个小时, 要因人而异,自己的感觉很重要,保健灸更随意些。 对于阴虚火旺的、热证的人在艾灸过程中,用泻的操作手法,达到以火渲火,以火泻火。比如:周楣生先生提倡的吹灸法,还有回旋灸和雀啄灸。这时我们在操作中不易用器具,器具灸大都是补的。 2、选择好的艾条,适当的艾烟是艾灸必须的,艾烟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杀菌消毒、渗透经络,走三阴,尤其对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必须的。但是烟量过大会使人头晕、易于上火。如何选择艾条,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艾灸家庭保健中,如何选择艾条?。 3、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我们艾灸时,很多顾客中间要上好几次厕所),补充适当的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4、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或泡脚,可以引火下行。或是根据上火现象,判断为哪条经上火,再艾灸此经络上的荥穴。 5、艾灸时,注意适当休息,调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饮食为宜。 6、上火比较严重的,可以稍停灸一二天,待平复后再进行艾灸。上火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继续进行艾灸,通常再灸1~2天,上火现象也就自愈了。 二、艾灸后产生水汽,水泡、脓泡,这些都是身体向外排邪所致,这种现象不必担心,皮虽破了,但艾灸的效果却更好。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古时人艾灸,追求的就是有灸疮产生。水泡较小的,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复原。水泡较大,可以用针刺破,涂些紫药水防止其感染即可,且不可将泡皮剪除。同时也可以在灸疮上每天敷艾灸膏,促进脓的产生, 增强灸效。灸伤一般不用包扎。在灸疮痊愈之前疮处可能不断有水/脓排除(正常现象,不

艾灸前后注意事项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艾灸前后注意事项是什么 导语:进行艾灸的时候,艾叶燃烧产生热效应,可以渗透到肌肤以下,从而能够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并且能调节我们的脏腑功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能够 进行艾灸的时候,艾叶燃烧产生热效应,可以渗透到肌肤以下,从而能够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并且能调节我们的脏腑功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能够强身健体,能够增强抵抗力。艾灸在我国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的临床实践证实,艾灸的治病以及保健效果非常优秀。当然艾灸前后还有很多注意事项。 艾灸适宜人群: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艾灸不适宜人群: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艾灸前: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如果需要进行艾灸治疗疾病的朋友,对于上述介绍的艾灸治疗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仔细阅读掌握,并且在进行艾灸治疗的前后以及过程当中,尽量避免不当的行为。另外还要说明,除了在使用艾灸器的时候,不容易着火或者烫伤之外,传统的艾灸治疗时,要严格控制火源,控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艾灸适应症及禁忌症讲课稿

艾灸适应症及禁忌症

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与针刺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其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的治疗目标。概而言之,灸疗具有调节阴阳之偏,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的作用。因此,灸法的适应症是十分广泛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不冷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灸法的适应症。从其作用归纳有如下几方面。 1.温经散寒,活血,痛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麻痹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风寒湿痹, 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症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用于治疗外科各种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症,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降逆下气,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症可灸涌泉穴治之。

艾灸适应症 1、流感、哮喘(热性哮喘和对艾草过敏的患者除外)、咳嗽、支气管炎等。 2、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肘关节 炎、坐骨神经痛、各种腰腿痛和关节痛、外伤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 3、骨折复位后和急性扭伤治疗及恢复期。 4、妇女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宫冷、带下、痛经、恶露不止、崩漏、子宫下 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乳腺肿瘤等。 5、胃痛、胃下垂、脂肪肝、肝炎、肾炎、各种肠炎等。 6、中气不足及妇女更年期引起的颜面早衰、浑身无力、精神倦怠、自汗盗汗、 失眠多梦、早泄、尿频、脱肛、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等。 7、贫血、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等。 8、对早、中期癌症有明显的止痛消炎作用,并可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功能; 9、减肥:民间早有以艾灸之法瘦腰减脂,腰腹肥胖者不必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 每日温灸腰腹部1-2次,连续几周后即可收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10、艾灸法大补上、中、下丹田之气,自古为养生要术。无病者常灸之可气血 充盈、青春美容、身强体健、延缓衰老。 艾灸禁忌症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过劳、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伤寒者。 4.某些传染病(猩红热、麻疹、丹毒、传染性皮肤病者),白候、大叶性肺炎、肺结核晚期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艾叶过敏者(闻到艾灸气味出现呕吐、憋气、头晕、连续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经常性的皮肤过敏者。 6.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心悸、心动过速、血压过高者、中风早期者。 7.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幼儿囟门未闭合前的囟会穴及孕妇、酒醉、空腹、过饱、极度疲劳、男女乳头、阴部、睾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女性经期、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力的人、血脉过快、皮肤不健康者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中医艾灸的优点和禁忌

中医艾灸的优点和禁忌 艾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艾灸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一)中医艾灸的优点 艾灸有很多好处。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的好处还要追溯到古代。古人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

艾灸排病反映

1. 经络窜感,也叫得气,是一种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 感觉热能够传导至会阴,说明艾灸在打通任脉,对泌尿系统产生了效果。 3. 做艾灸的过程中,下腹中感觉形成一股热气,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体内经络内来回流动,上到头顶,下至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如练气功一般。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 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 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6. 夏天艾灸以出大汗为佳,但冬天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尤其是额头、手心、足心部位,以出热汗为佳;出大汗者,表示身体比较虚。 7. 寒感,即灸后感觉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应多灸。 8. 热感,即腹腔发热至后腰,往上至百会,往下至涌泉。表明经络渐通,艾灸效果好。 9. 沉感,即心如石压。表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 肚子咕咕叫或排气,是艾灸促进肠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浊气的好现象。 11. 腹部或后腰出油,表示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坚持艾灸。 12. 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有点热,表明受灸者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 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热的那半身经络不太通畅。 14. 灸的过程中,手心或足心出冷汗,而后才出热汗。说明受灸者体内寒气重,出冷汗表示身体向外排寒气。 15. 做完后口干舌燥,咽喉难受,说明受灸者上焦有虚火,应配合做肩颈灸,疗效更佳。 16. 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这是正常的平台期,表示经络已经适应了,须要用猛火灸。

17. 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表示受灸者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因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感觉头沉:表示受灸者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 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表示受灸者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 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表示受灸者有妇科炎症(若为女性)或肠胃炎症。 21. 做完艾灸后下阴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表示受灸者可能有妇科病,月经不调,艾灸后经期会调整,有可能会出现短暂乱经。 22. 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酸痛感增加,表示受灸者体内有风湿,艾灸几次后即可消失。 23. 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表示受灸者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助其排湿驱寒。 24. 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是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之症,再做过几次后会出现好转反应。若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 做完艾灸后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的3个月之内为月经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 出水泡,出红诊,表示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这种现象更须要灸。 27. 脐下出水泡,表示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表示有炎症。脐周出水泡,表示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28. 灸后出现咳嗽,有黄痰,说明肺部有火,如身体无法承受继续施灸,可暂时少灸或停灸,稍好转后再行施灸。 29. 喉咙痛,咽干,声音嘶哑,表示受灸者有虚火,上焦不必灸,可取下焦施灸。

艾灸注意事项(禁忌 方法 图解等)

艾条灸注意事项: 1、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5、经期,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6、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3年陈艾条适用于身体保健 7、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8、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9、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10、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11、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中医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下边说说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二、艾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7.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不良反应

艾灸反应及排毒有以下几个渠道: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肠道问题居多。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我的治疗理念是,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 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1、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同时配合患处的刮痧,或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对于寒邪较重的病人你需要断断续续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个慢功夫。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完整版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 事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灸法的宜忌与注意事项

灸法的宜忌与注意事项 一、灸法的适应证 艾灸与针刺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的治疗目的。概而言之,灸疗具有调节阴阳之偏,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的作用。因此,灸法的适应证是十分广泛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不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灸法的适应证。从其作用归纳有如下几方面。 1.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用于治疗外壳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证。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降逆下气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可灸涌泉穴治之。 7.防病保健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千金要方》记载:“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疫毒气不能着人也。”《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可见,我们祖先早已十分重视艾灸在防病保健方面的作用了。 二、灸法的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形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直接灸。 三、禁灸穴 凡不可灸治的腧穴,称禁灸穴。禁灸穴是针灸临床避免事故差错的根据,其意义是深远的。但是,时至今日,如人体解剖学以对人体各部详加洞察,前人所述的禁灸穴,通过实践,并非皆然,故不可泥于古人。 古人的禁灸穴:凡接近五官、前后二阴及大动脉的腧穴,均不宜用灸法施治。如脑户、风府、哑门、五处、承光、脊中、心俞、白环俞、丝竹空、承泣、人迎、乳中、渊腋、鸠尾、经渠、天府、阴市、伏兔、地五会、膝阳关、迎香、地仓、少府、足通谷、天柱、头临泣、头维、攒竹、清明、下关、周荣、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申脉、委中、素髎、巨髎、禾髎、颧髎、天牖、髀关、承扶等。 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近代针灸临床认为,除了晴明、素髎、人迎、委中等不宜灸外,其它的可适当采用灸治法

艾灸三年体会

艾灸这三年 古典风韵 我是一个病人,6年前患上了比癌症还难治疗的月子病。从此踏上了漫漫求医路。一路上坎坎坷坷,跌跌撞撞,走进了中医的大门,学习了中医的各种疗法,历尽艰辛终于从病魔的泥沼中走了出来。回首往昔,艾灸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话还得从我的第一次艾灸说起。 灸神阙穴 07年的3月27日。我们这里温度13—23度,早上上班我穿毛昵外套,棉裤换成了牛仔裤,左半身很不舒服,连以前毫无感觉的胯关节也有点不对劲了,中午赶紧换了棉衣才好些。因前天晚上肩疼,又去按摩了肩膀。 昨天晚上按照网友空中铁匠的方法,开始进行艾灸治疗。 艾灸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大的生姜切成薄片(大约2mm厚),上面用牙签扎上很多小眼儿,放在肚脐眼上,然后将艾条点着放在生姜片上让它自己烧,就可以了。艾条是一元一根的那种,我切成8段,每段 大约2厘米。然后一个一个放在生姜上烧,感觉烧的时候肚脐眼那个地方很烫,我一共灸了6段,换了3片姜。共用了1个小时。做完这个之后,我很累,没有练小周天就睡觉了。 老天,接下来太可怕了。大约过了半小时,我浑身燥热,开始难受,一会越来越难受,形容不上来那种感觉,麻,困,关节不适,并且左半身外侧发凉,但全身又热的很。只好穿了棉衣,上身不盖被子睡觉。一直到半夜1点多。我吓坏了,打算天明去医院。过了一会,还很难受,我想穿上衣服起来跑步。 老公说可能是在排病,让我别瞎折腾。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好悲伤!真想和空中铁匠打电话。过了一个多小时,到快3点时,感觉没那么热了,困的感觉也好一点。有点饿,吃了点东西,睡了。后半夜还好。只是脖子出了很多汗,象流水一样。 第一次艾灸后,从没经历过这种情况,我有点害怕,不知道还该不该艾灸。咨询了几个水平较高的网友,建议说可能气血不够,补几天气血再灸。 过了5天,我决定再试一次。这次还是灸了6柱,感觉和第一次不同。灸时感觉艾的热度在全身涌走,特别是下半身,到最后2柱时右脚趾都出汗了。灸时双腿的6个关节困。 灸完后都10点了,睡了。睡的很好。11点多醒来身体动弹的时候感觉关节稍困,不动没事。又睡了,连前两天晚上睡觉燥热,发际、脖子、胸口出汗的现象也没有了,真舒服。一直到天亮。 那几天天气温少降,大概10---20度左右,我穿了薄毛衣,穿衣几乎和正常人一样了,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当然我还不能大意。 就这样,我开始认可并接受了艾灸。一有空就在神阙穴做隔姜灸。基本是每天晚上8点开始,艾灸8壮,用时2个小时,10点睡觉。每次在沙发上躺着就,边灸边看电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我的身体对于艾灸也越来越敏感了。 每天的艾灸,一开始灸身体就开始反映.每次除了肚子响,周身发热,放屁之外,胃经和脾经总会跳几下,感觉他们真象个调皮的孩子,有时是膝盖处,有时是脚脖,有时是脚上. 平时不艾灸时,经络也会跳动,三焦,小肠,大肠,现在连膀胱经都会跳了,昨天背上跳,今天小腿后面跳.真有意思! 看来,我们对于身体的每一点付出都不会白费. 灸的久了,慢慢自己会总结出一些小窍门。这就是 灸的学问 艾灸已经2个多月了,以前总是每天用一根艾柱切8段,只灸肚脐,昨天在灸时我突然想到,平时灸完倒掉的艾灰中总是有8个没燃完的锥型,在它们最热时倒掉实在可惜。不如这样:用它们来灸肚子上的其他穴位,只不过多准备一片姜罢了。 具体做法: 1.

单桂敏老师总结的艾灸禁忌

单桂敏老师总结的艾灸禁忌 很多经验就是靠积累而来的,究竟这些积累是否对呢需要我们大家来验证。 提到艾灸应该注意什么,或者有什么禁忌,这些有的是先人总结的,但是更多的是我的经验。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4.如果你想怀孕,刚刚灸后就马上同房,这时的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你在同房,这个时候,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已经适合精子的着床和存活生存。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有的男性精子成活率很高,往往环境不利也能生根发芽,而有的种子质量不高,即使放在宽松的,高质量的土地里照样长不出好庄

稼。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5.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太肌.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7.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8.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没有

艾灸时可能发生哪些好转反应

艾灸时可能发生哪些好转反应 艾灸时的好转反应是指病症开始改善,病根逐渐消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 其各种症状如下: 恶寒怕冷:出现在艾灸补充阳气后,体内寒毒排出时。 发热:在白血球的食菌、病毒、老废物除去时。 痉挛:在人体特定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时。 打嗝:胃弱者的胃肠内浊气和毒素排出时。 便秘和头痛:五脏的机能虚弱,水分和纤维质摄取不足时。 频频放屁:肠内浊气和毒素排出,肠内诸机能回复过程时。 皮肤发疹瘙痒症:体内的老废物和毒素来不及从大小便迅速排出,通过皮肤排出时。 嗜睡、疲困和筋肉酸痛:酸性体质转换为碱性体质的过程,体内浊血中的毒素净化排出过程时。 艾灸部位的湿气和汗水:体内的湿气和寒毒排出时。 浮肿等症状:促进各种新陈代谢和身体脂肪燃烧过程时。 其他好转反应:气血虚弱者,艾灸促进气血运行和元气补充,新陈代谢旺盛,平时太弱的免疫力,突然加强,体内滞留的各种淤血和老废物或停滞的毒素,在未及时排出时,发生一时的痛症和自觉现象。或过去曾有病痛的部位,初行艾灸数天或艾灸过程中发生一时的好转反应:有旧患重现的现象,变得更加痛苦,这是病变的细胞转换健康细胞变化的过程,就象病根崩坏一样,此现象是由于过去疾病滞留有

病灶残滓,所以是各种毒素全部排出消去前,重现病根的记忆反应之痛症。病根消去的现象,其伴随发生的痛症是可以充分忍耐的,若忍耐坚持,痛症会渐次消灭,人体有神秘的重新调整自然治愈疾病的能力。 艾灸以后,人体的免疫力增大,有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劳累或痛症、大小便量增大、汗、痰、咳嗽、恶寒、发热、发疹、皮肤瘙痒症、体重减少、泄泻、便秘等多样的好转反应。 气虚者如果初行艾灸太强烈或长时间时,可能会有放松后无力感、眩晕、痛症加重、贪睡,或精神兴奋不能睡眠,或频繁打呵欠等症状。 此外放屁、血色大小便或呕吐或食欲不振等现象也是体内排毒反应。 若继续艾灸,不久则再回复正常。 有初行艾灸后,手足发生麻刺痛境遇,此是艾灸后原先闭塞的经穴气血开始去行,促进体内的寒毒邪气和淤血等病根消去,即一经络通渐次百经络通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艾灸后可能会有眼疾或头痛,或预测不到的牙痛等病症发生。数天间轻身开心后,有时有全身无力感,或咳嗽、流鼻涕、咳脓痰、宿便或排出脓一样的脂肪便等反应。这是神妙的艾灸帮助人体免疫力提升,重生自愈力后,发挥最大的自净排毒能力的生理反应。艾灸的治疗效果,能波及全身,促使的五脏六腑蔓延的疾病和毒素排出体外,这也是东洋医学主张的自然治疗过程。对此反应不用害怕,

中医知识之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中医知识之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什么是艾灸?艾灸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定义: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艾灸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艾灸养生的原理? 艾灸是以有“长寿之草”之称的艾草为主要原料,其中的艾原本是爱的谐音,代表着伟大的母爱,可无私的赐于万物生命而不求回报。此外,艾草还有扶正避邪的作用,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用以避邪。 艾灸养生的作用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冻伤、癃闭、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腹痛吐泻、痢疾等. 4,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5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6,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

艾灸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艾灸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艾灸作为当下最受追捧的保健方式之一,是否适合所有人群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跟从艾出发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01艾灸适宜人群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02艾灸不适宜人群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量小可以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以上情况,理论不适合艾灸,但是万病皆于寒,所以需要具体对待,最好的方法是艾灸试试再决定。 03艾灸前、中、后注意事项 1.艾灸前 ?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但是可以开空调,但是空调温度最好是相对高一些,另外不能身体吹到空调风。 ?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至少半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 2.艾灸中 ?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要尽量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眼睛应避开艾灸产生的烟,以免使眼睛出现流泪等不适。实施艾灸的房间应通风,以便散烟雾,但人应避风而坐。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 ?如若不小心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吸收。勿挤压、抓搔,忌发物、房事。起泡较大可以用消毒针扎破挤出,涂抹艾灰。注意感染,如有问题及时咨询医生。 3.艾灸后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也不能见风。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此时接触寒凉的东西,身体更易进入寒凉。如果出门,最好是身体稳定之后,至少半小时以后。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艾灸常见的排毒反应

艾灸常见的排毒反应 1.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 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关节痛, 放屁等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2.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 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 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排痰湿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 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 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面部或身体出现丘疹或好久以前长过脓包,现在又开始了,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彻底的排出就好了。 5.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 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有痔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的现象,颜色很暗深。 6.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艾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 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 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 的功能。 7.发热反应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 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其他反应 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虽说是复发,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 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有内痔变为外痔,大约十天半个月即可自愈。 9、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 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 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 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艾灸的基本知识

艾灸 艾灸的介绍: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说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目前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一)局部刺激作用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二)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四)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