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作文_读后感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教育读后感作文_读后感_模板
让爱永存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
连江实验小学三年(2)班林昕劼
爱是什么?爱是关心,爱是帮助,爱是奉献。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明白了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怀。
假若今天有一个人做了好事,他就播撒了一粒爱的种子,那么这粒种子就会在肥沃的土地生根发芽,结出的果实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这就是爱的传播;如果今天你在电视上看到玉树地震使许多同胞伤亡,就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那你就成为了爱的使者,鼓励受难同胞增强信心战胜灾难;当医院急需献血时,你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宝贵的几百毫升血液,也许就能挽救一个垂危的生命;如果……
《爱的教育》内容丰富,描写生动。当我读到一篇名为《吵架》的文章时,我被其中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主人公是两个同学,一个叫艾利克,一个克列谛。“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艾利克)替“小石匠”抄写每月故事。抄的过程中,“他”(克列谛)碰了“我”,墨水滴到本子上,本子脏了。“他”笑着向我道歉,“我”却以为“他”在炫耀自己得了奖。于是,“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放学后,当“我”拿着戒尺准备抵挡“他”的侵犯时,没想到,“他”却是诚心地来表示与“我”和好的,“我”感到羞愧万分。
读到这里,我知道克列谛是个宽容的人,()想和朋友友好相处,不想闹出是非,我也得像他一样冷静点了。想一想,如果我是克列谛,将得到多少次表扬啊,如果我是他,将会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到多么的自豪啊!我也犯过像艾利克这样的错误。有一次,表妹来我家玩,她因一件小事令我情绪不好,于是,古筝不让她弹;学习用品不让她碰;滑板不让她玩;电视不让她看……我这样对待表妹,而她对我却不记仇,到现在一直对我都很友好。
我是姐姐,却不懂得“孔融让梨”,先人后己,我没想过别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真不应该。我要从友好待人开始,学学表妹,学学克利谛了!
《爱的教育》给我的启发很大,它告诉我:想拥有更多的爱,必需靠我们每一个人都宽容地对待他人,真诚地关爱他人,让爱心传递下去,才能让爱永存!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读《树犹如此》有感罗维力
各位长辈、各位群友上午好,我是罗维力,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白先勇的散文集《树犹如此》。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名将白崇禧的第五子,虽出身名门,却对底层生活有着深层次的关怀,他的作品很少带有政治倾向,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耐读性很强。
这是我读白先勇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小说集《台北人》,《台北人》用新旧交替时代台
北都市各个社会阶层的悲欢离合展现浓浓乡愁,感染力很强,耐人寻味。《树犹如此》是一本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白先勇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大,从作者幼时抗战时期的桂林、重庆,到内战时期的上海、南京、香港,再到战后的台湾,以及大学毕业后旅美留学,回国之后返乡寻根,写亲人、写师友、写青春,全书渗透出对文学的热爱,对故土的忧思,对世事无常的感怀,白先勇逐渐由一个热血青年走向开阔、沉郁和豁达。白先勇的文字一流,情感细腻,对于世事沧桑的参透,对于故友旧人的深切缅怀,对于青春逝去的不舍却又坦然,读起来像是听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娓娓道来,真挚动人,在阅读的时候,我就像坐在白先勇身边,看着他所看见的,经历着他所经历的,感受着他所感受的。
除去上面这些感性的部分,我对白先勇书中写到的一些人物和细节也很感兴趣,所以在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之前,先和大家分享几则书中的八卦。
1、白崇禧是完美主义者,冷静理智,要求严格,无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他十分重视子女教育,饭桌上还得检查功课,既是严父,也是慈父,充分尊重子女们的选择。
2、白先勇母亲马佩璋生长于官宦之家,热情开朗,富有同情心,乐观进取、勇敢无畏,白先勇原话是”母亲一生不耐虚礼,从不做作,完全是个真情真性的人。也正是母亲乐观进取、勇敢无畏的个性,才经得起日后跟随父亲经历惊天动地、一波又一波的历史考验。我们一家几十口,母亲是家中擎天一柱。”
3、白先勇从小便是”学霸”,因为梦想到三峡修大坝,所以高中毕业后就申请保送至台南成功大学水利系,读了一年发现兴趣不合,便重考了台大外文系。1960年白先勇在台大外文系读大三,和几个志趣相投,热爱文学的同学朋友一起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只凭满腔热血,最终却因为经济原因曲折重重,历经停刊,复刊,再停刊,又重刊,前后历时二十四年。这本杂志在六十年代对于台湾文坛有着非凡的开拓意义,引入西方文学的介绍,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鼓励创作,小说、散文、现代诗百花齐放,发掘培养出台湾年轻一代有才华有理想的作家,很多后来的文学大家处女作都发表于《现代文学》。有个患有自闭症的16岁少女写了一篇读起来有点古怪的小说《惑》,白先勇看后觉得少女有怪才,拿去发表在《现代文学》上,女孩从此决定弃画从文,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她叫陈平,就是日后的三毛。
4、白先勇更是认为《现代文学》对于中国文坛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乃至具有兴灭继绝的时代意义。白先勇的作品很少带有政治倾向,他不仅对台湾蒋经国、李登辉统治时期避而不谈,对于大陆毛泽东执政时期也是谨慎对待,但在1977年回忆创办《现代文学》的来龙去脉以及肯定这本杂志功绩的一篇文章里,他鲜有地对文革做了略微的叙述,原文是”这就是中国台湾六〇年代的现实,纵的既继承了中国五千年沉厚的文化遗产,横的又受到欧美风雨猛烈的冲击,我们现在所处的,正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空前剧变的狂飙时代……在这个选集中,我们找不出一篇对人生犬儒式的嘲讽,也找不出一篇尖酸刻薄的谩骂。这批作家,到底还是受过儒家传统的洗礼,文章以温柔敦厚为贵。六〇年代,反观大陆,则是一连串文人的悲剧:老舍自沉于湖,傅雷跳楼,巴金被迫跪碎玻璃;丁玲充军黑龙江,迄今不得返归;沈从文消磨在故宫博物院,噤若寒蝉。大陆文学,一片空白。因此,台湾这一线文学香火,便更具有兴灭继绝的时代意义了。”
5、白先勇为其父撰写了传记《仰不愧天---白崇禧将军传》,目前尚不能在大陆面世,但《树犹如此》中有些章节涉及白崇禧的生平纪事,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白先勇拜访余纪忠时听其谈论1946年四平之战中,白崇禧的立场和无奈。根据白先勇文中叙述,1946年春夏之际,国共为争夺东北展开第一次”四平街会战”,这次会战是决定东北战争的关键,更对内战的胜负有关键性影响,共产党由林彪率领十万大军,结集在中长铁路上的重镇四平街,国民党由杜聿明指挥,人数相当,精锐尽出,双方拉锯不下战况惨烈,1946年5月蒋介石派白崇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