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浅析中印边界战争

浅析中印边界战争作者:樊祎冰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5期摘要: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是印度有意挑起的、具有侵略性质的战争。
中国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进行的反击和行动。
这场战争给中印关系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在和平与发展的全球形势下,中印两国应加深认识,共同创造一个共赢的环境,争取早日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关键词:中国;印度;边界战争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337-01印度作为我国的重要邻国,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对中印两国而言,共同营造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才是最符合两国当前利益的。
但边界问题却一直影响着两国的友好交往。
一、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印度独立后所承认的边界是从英属印度继承下来的,中印边界全长约两千公里,目前,争端所涉及的边界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
它的西段是沿着喀喇昆仑山脉,即中国的新疆和西藏同克什米尔印度占领区的拉达克接壤的边界;中段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即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的边界;东段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即从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
自英国完全统治印度后,英国就开始破坏中印之间形成的传统边界线,以便其侵占中国的领土。
1914年,中国、英国及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西姆拉开会,3月24、25日,在背着中国政府的情况下,英国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画出一条麦克马洪线。
历届中国政府都拒不接受西姆拉条约,在中国看来,西藏作为中国的地方政府无权同外国缔结任何条约。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地图上至少从1930年就已经把阿萨姆·喜马拉雅划在中国境内。
中国所主张的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而行的边界。
在这两条线之间的领土是现在印度称之为东北边境特区,面积约有三万二千平方英里。
二、中印边界战争及美、苏态度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也曾经历过一段友好时期。
1954年4月,印度与中国签署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其中印度放弃了从英国殖民政府继承下来的特权,承认了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进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的前言中。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一、问题由来与概况对于邻国来说,有争议的边界问题往往直接影响两国关系。
中印边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边界;这是大国之间最后一条没有确定的边界;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最后一条没有签约的陆上边界。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有争议的有1700公里,历史上存在一条因地理、文化、商务和宗教因素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已为历史上的一系列地理文献所标明。
中印边界算是一条在亚洲大陆上区分了汉藏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地理界限。
在这条线的北端是克什米尔地区,在中国境外,大体上喀喇昆仑山口以北为巴基斯坦控制区域,以南为印度控制区。
因此,中印边界的西段从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至西藏与新疆相邻的巴里加斯地区,传统习惯线长600公里;从巴里加斯地区到中尼边境的普兰为中段,传统习惯线长450公里;从不丹中国边境沿喜马拉雅山南麓至中缅边境为东段,传统习惯线长650公里。
在西段和中段,中印双方有争议的领土面积大约3·5万平方公里;在东段,争议领土有9万平方公里。
(如图)边界问题是殖民主义的遗产,历史上由于英国殖民主义者处心积虑要染指我国西藏地区、企图把西藏分裂出去,使得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遗憾的是印度独立后不是与殖民主义者划清界限,而是继承了这份不光彩的遗产并发扬光大。
印度领导人明明知道中印边界存在争议,却趁着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和抗美援朝无暇顾及边界问题之际,大举侵占中国领土。
1959年西藏上层分裂主义势力叛乱以后,印度政府更是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
三段边界当中,东段争议最大,涉及面积达到9万平方公里。
印度政府根据它所说的“国际协定”,就是“西拉姆条约”和“麦克马洪线”,把传统习惯线以北的大片地区说成是印度的。
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1914年英国政府和西藏当局背着中国政府所制定的“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不具有效力的,中国政府一概不承认。
但是印度当局却拿者这个幌子招摇过市。
(图)中段。
(图)西段。
(图)(涛哥做PPT的时候,每张图片给我单独一张,我要讲解,不要当成背景)二、中印两国对边界问题的不同立场和态度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印两国边界线从未正式划定过,只有一条传统线。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工科试验班(工学)313#######)[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中比较明显的阻滞因素。
这一问题源于历史遗留,数十年来,尽管交过火也谈判过,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今天,此问题依旧存在。
在这里,我对一些资料进行了整理,论述了中印边界问题的各方面,并简要分析了边界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 关键词] 中国印度边界问题边界战争[ 正文]中国与印度是当今世界两大人口大国,作为邻居,近年来中印关系迅速发展。
政治上,中国与印度高层互访不断,并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框架;经济上,到2009年,双边经贸额已突破500亿美元;军事上,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信任措施。
尽管两国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能忽视中印之间存在的某些问题和障碍,其中比较突出的应该是两国的边界争端。
1.中印边界的划分历史上,中印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边境界线,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中印边界全长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
西段是指中国新疆、西藏同印度克什米尔占领区拉达克接壤部分,即西起喀喇昆仑山口,南到西藏阿里及印度拉达克、旁遮普三地接壤处,约600公里;中端指从中国同克什米尔最南端接界处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约450公里;东段是从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至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约650公里。
2.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周边亚洲地区。
19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锡克王国,把锡克王国侵占的中国拉达克地区划入了印度版图。
然而英帝国野心不减,随着清政府势力日渐衰弱和俄国势力的逐步东侵,英国把魔爪伸向了中国,并致力于把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独立缓冲国。
19世纪60年代,英帝国主义为寻找一条通向中国新疆腹地的捷径,派遣军事情报人员深入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进行勘察,发现此处是中国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路,不但可沿喀拉喀什河到达新疆和田,更重要的是可向南通往西藏。
为何中印边境划界难解决?

为何中印边境划界难解决?1962年,中国与印度爆发了边境战争,从那时起中国与印度边境一直未划界,中印边境之战从1962年到如今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为何一直都解决不了呢?许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笔者来告诉你真实的原因。
一、现实中,中印边境冲突中方是吃了大亏的一方,如果按双方实际控制线划边境,中国是明显吃亏的一方。
所以中方并不想马上解决中印国境划界问题。
中国与印度的直接接壤的领土其实并不太多,两国基本上被尼泊尔与不丹给分割开了,真正有接壤的主要在两个地方,阿克塞钦地区与藏南地区,藏南地区的边境线大约有五百多公里,阿克塞饮约有三百公里的边境线。
整个藏南六万平方公里的地,中国几乎全丢了。
阿克塞钦地区中国也没有全占,在中国手中的大约占整个阿塞钦百分八十五的地区在中国手中,阿克塞钦的中印有争议的地有约三万平方公里。
整个边境地区如果按双方实际控制线划边境,中国是明显吃大亏的。
所以,中国不太愿意用实际控制线来划边境,但和平谈判中印度又很强硬,所以双方基本上谈不拢。
二、而武力解决也非常困难,风险、成本都特别高,这也非常棘手。
武力解决困难的原因中国地缘方面处于劣势。
1、海洋上中国相对于印度处于明显的劣势。
印度洋航线的安全对中国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也越来越深。
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从非洲进口的原材料都要经过印度洋,出口到欧洲与美国的工业成品也要经过印度洋。
反观印度,无论是原材料、石油或出口工业品都可以不通过中国的海洋水域,印度作为这个在印度洋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国资质的国家,印度在争夺印度洋控制权方面,有着其他势力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果中国海军对印度海军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一旦中印海军在印度洋发生大规模冲突,中国海军其实很难击败印度的海军,即使击败了印度的海军,要确保中国商船的安全仍旧是非常困难的,地缘上印度占明显的优势,中方是很难弥补的。
2、陆地边境上中国陆军彻底击败印度陆军,并守住收复的失土,也很困难。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苗丽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0(000)018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印边界战争结束后,两国关系长期处于僵局状态.近来,印度在中印边界动作连连,导致中印关系局势越发紧张.2009年8月中印两国举行的第13次边界会晤,谈判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未有实质性突破,
中印边界谈判任重道远.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苗丽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3
【相关文献】
1.从《2013中印边防合作协议》看中印边界问题 [J], 李英铭;
2.浅析近10年来印度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战略构想 [J], 曾建彬
3.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的创新之作——读邓红英新著《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对华政策》[J], 方一琴
4.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的创新之作——读邓红英新著《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对华政策》[J], 方一琴
5.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涉中印边界问题舆论研究 [J], 关培凤;万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印边境问题浅析

中印边境问题浅析中印边境问题浅析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0902班高启明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中印两国在中国的藏南边境发生武装冲突,并升级为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下面我将对这场战争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未来问题的解决方式做出一些设想。
一.中印边境问题的领土争议焦点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是两个把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中亚细亚分隔开来的山脉,中印两国的领土争端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从我们所了解的最早的时代起,这些高山就把南北分隔开了。
一些土邦和小国可能曾经在旁遮普和阿富汗之间的这些山口,即著名的西北边疆内崛起又衰亡但是这个北方的山岭屏障的历史却一直是相当平静的。
印度平原的统治者们(必然会有像14世纪的一个德里苏丹这种少数的例外),既没有越过喜马拉雅山或喀喇昆仑山去攻略城池,也没有什么大批移民或重大入侵越过这些山脉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因此,关于印度的北部“边疆”究竟应当在什么地方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但是确切地说印度究竟到哪里为止,“非印度”又从哪里开始呢?这完全是另外的问题了。
虽然北方的山脉总的来说曾经是抵挡重大的入侵和大量移民的有力屏障,但是它们在防止小部分人群在山区本身范围以内往来通行上,却不是很有效。
来自北方的压力在一些地方遇到了来自南方的压力,于是居民和主权就混合在一起了。
一批批的居民从山岭屏障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放牧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经济的因素促使山麓的居民沿着山坡向更高的地方移动。
在政治上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在山岭屏障的许多地区内造成了一个英国观察家在1842年所说的“关系的多重性和隶属的转变”。
要在任何两个明显的主权国家之间划出一条线,在这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地说,任何武断的标界公式,比如说,主张真正的边界应沿着如此这般的一条分水岭,往往就会和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幅地图而且也不知道分水岭为何物的居民之间的现存的关系相悖逆。
中印边界解析|印度人不只纠葛于历史,更深深陷入未来的恐惧中

导读:19世纪,英国殖民者意图扩张殖民地范围,自作主张大笔一挥,在地图边界东边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在西边划了一条“约翰逊线”,无耻的将中国藏南以及新疆阿克赛钦等地区在地图上划入当时的英属殖民地印度的版图。
原本英国殖民者是一厢情愿,无论清朝、民国还是如今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承认过这条线。
但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殖民者制造的边界问题却遗留下来,还成为了印度妄想非法侵占中国领土的“依据”:他们声称其与中国的边界线就是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
这为中印关系稳定发展埋下了祸根。
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东段:东段问题:东段边界问题源自英殖印度时期,包含整个藏南地区,"麦克马洪线"中段问题:历来受关注的程度远不及东西两段,但出现时间最早,印度实际控制巨哇,曲惹地区,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西段问题:新疆阿克赛钦等地区,“约翰逊线”。
后面会讲,为什么印度总惦记非法侵占我国的这些领土,这些地区有什么特别之处。
原本两国在长达2000年的历史中,一直是友好往来、和平共处的,尽管英国殖民者在边界问题上遗留了隐患,但是真正的争议出现在1954年之后。
要从地理位置开始说起在2亿多年前,印度大陆板块执著地漂过古地中海,向着亚洲大陆板块缓慢移动,在大约6千万年前,这两个大陆板块发生碰撞之后,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由此构成了20世纪冲突的地理环境。
要说印度,尽管也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但是长期属于政权分裂状态,直到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才算是在政治上统一了政权。
原本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好,算是地球一个中心地带,基本上欧亚贸易都会经由印度,印度人也比较努力,恨不得早日跻身到一线大国的行列,不仅如此,在1975年的时候还吞并了锡金!这样,中国和印度就有了三个接壤的地方:东部的藏南、西部的阿克赛钦和中部的锡金。
整个印度几乎已经没什么战略缓冲带了。
什么是战略缓冲带?举个例子,当时在大宋与大理国(也就是如今云南地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小国家——自杞国。
中印边界争议

浅议中印边界争议问题中印边界分为西、中、东三段,全长约2000公里。
西段指的是中国西藏和新疆同克什米尔印度管辖区的拉达克接壤的边界;中段指的是西藏同现在的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安恰尔邦(2000年前为北方邦)接壤的边界;东段指的是不丹以东的中印边界。
中印边界争端是一个历史问题,主要是由英帝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期间,向外扩张势力,觊觎中国西南边疆,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上瓜分出去而造成的。
在中印边界西段,英印政府曾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所谓的边界线,在东段,制造了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
这些成为印度政府对边界主张的主要依据。
印度还举出历史上的所谓“1684年条约”、“1842年条约”来支持自己的主张,甚至认为中方曾对“麦线”有默认,后又以禁止反言原则指责中国。
国家边界的确立基本来自两种事实,一是基于传统习惯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条约来划定。
印方认为,中印边界线已清楚地划定,是为许多条约和协定以及相关文件所支持的。
尼赫鲁总理认为,印度的地图所发表的他们疆界的画法不仅是根据天然的和地理的特点,而且也符合传统,并且一大部分是为国际协定所肯定的⋯是没有怀疑余地的。
既然边界已定,也没有理由举行全面的边界谈判。
方认为,印方所举的条约在划界问题上是效或非法的,两国间历史上并没有划界协定,所以两国边界没有正式划定。
中方还认为,中印双方对传统习惯线看法各不相同,也并不认可印方所谓由自然特征决定的边界,因此有必要通过谈判和实地勘察来正式决定边界所在,并用条约来明白确定,然后在地面上标定。
我们可以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对中印边界的争议进行法律分析。
首先,中国以先占和有效管辖取得对西段地区的主权的。
西段边界争议地区,不管是新疆段还是西藏段,从未经条约划定。
历史上中国人最先进入这里并开始生产生活活动,从而获取了对该地区的主权。
中国在进入以后就再未退出,不问断地、持续性地活动,补充、巩固和完善了初始权利,形成了中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
中国历史上的活动是符合先占”概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摘要: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起起伏伏。
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二千多年的交往史。
中印两国在近代史上都曾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然而,由于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发生困难。
因此,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边界,争端,问题,印度
2010年4月1日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纪念日。
而步入“耳顺之年”的中印关系虽然稳定发展的基调未变,但障碍尚未完全消除,1962年边境战争,达赖喇嘛关系的西藏问题等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
就如某些印度官员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一.历史背景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是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度拉达克地区和喜马偕尔邦接壤部分,历来受中方管辖,有争议的地区约3.35万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是英帝国主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寻找一条侵入新疆腹地的途经而占领的,当时的英属印度地图都是未定界,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才第一次画成已定界,并将争议地区划入印度版图。
目前,除巴里加斯1954年后被印军侵占外,全部在我国有效控制下。
中段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沿喜马拉雅山脊向南,到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为止,有争议地区约2000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历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除桑、葱莎早期被英印当局侵占,成为遗留问题外,其余地区都是1954年以后才被印度侵占的。
现除乌热外,全部争议地区皆为印度控制。
东段指从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点起向东至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的边界。
印度在50
年代初以武力强占了传统习惯边界线至喜马拉雅山脊之间这一地区,这块中国领土约有9万平方公里,面积接近于我国浙江省,是中印边界最大争议地区。
中印边界全线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英帝国主义统治印度晚期,由于英属印度当局对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进行阴谋活动,播下了边界争端的种子。
二.中印双方边界问题的分歧点
1. 印方:
喜马拉雅山顶形成的分水岭是中印边界东段的天然边界,并得到1914年西姆拉条约和英国与中国西藏地方代表换文的确认。
麦克马洪线是中国中央政府、西藏地方代表和英国三方代表共同划定的,该线以南地区历来由印度管辖。
西藏当局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在这个地区行使过管辖权,在那里的部落也丝毫没受到过西藏文化、政治或其它方面的影响。
2. 中方:
由中印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东段传统习惯线,大体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
西姆拉会议没有讨论过中印边界问题,西姆拉条约没有中国中央代表签署,并无法律效力。
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和当时的西藏地方当局背着中央政府代表,用秘密换文方式产生的是非法的。
处于麦克马洪线到东段传统习惯线之间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其居民是藏族或与藏族有密切血缘联系的民族,从17世纪中叶起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辖,英国在那里没有行使过管辖权,1944年后才侵占一小部分地方。
综上可以看出,中印双方长期以来在中印双方边界问题上一直存有严重分歧,而双方最重要的分歧点则在于“麦克马洪线”的合法与非法上,这一问题的确认,将是解决双方争端的关键点。
三.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及问题的展望
1. 中国政府一贯立场:
中印边界问题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在印度独立前制造出来的,但是印度独立后我国同印度之间的问题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两个新独立国家之间的问题,处理此问题须着眼于团结反帝的共同利益。
边界问题既是历史遣留,处理须既考虑历史背景,又照顾当前的实际情况,双方不应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对方,而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友好谈判,互谅互让,求得双方都公平合理的全面解决。
全面解决此问题之前,维持边界现状,中方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为争取谈判解决,不越过这条线。
同时,也反对印度方面改变边界现状的种种作法。
2. 中印边界问题的展望
中印边界问题自1976年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有了频繁的接触和较高级别的会晤。
特别是继1988年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和1991年12月李鹏总理访问印度以后,两国在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基础上,为寻求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途径,作了不懈的努力,开始走上了睦邻友好的道路。
可以说,时至今日,中印边界问题解决的时机已臻成熟,1993年9月,印度现总理纳拉辛哈·拉奥访华成功地拉开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帷幕。
纳拉辛哈·拉奥访华期间,中印双方签署了关于边界问题等四项文件。
其中,关于边界问题的文件规定:在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两国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双方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严格尊重和遵守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
此外,双方将把实际控制线地区各自的军事力量保持在与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相适应的最低水平。
同时,双方将通过协商制定在实际控制线地区的有效信任措施,任何一方都不在双方确定的区域内进行特定规模的军事演习。
中印关于边界问题的文件,确定了问题解决途径的基调,即“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也表明了两国政府对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诚意,从而在中印关系进程中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
尽管中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存在着长期性复杂性,但我们相信,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印重修于好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因为,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意义重大且深远。
中印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解决边界问题,发展友好往来关系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特别是近年来,为缓和
整个亚洲紧张局势迫切需要为经济发展与繁荣作出努力。
中印两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已成为两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同期,印度在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中也迈出了历史性大步。
伴随两国经济发展,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双方可相互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因而,摆脱过去的“失常”而进入正常状态,不仅会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也将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作出贡献。
中印两国不仅都是亚洲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宰力量,且在世界政治舞台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两国的许多历史经验相似,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持有共同的或相近的看法和立场。
因而,结束冷战,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促进亚洲和平与繁荣,推动亚洲国家共同体的建立,乃至于整个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坚信,中印两国的边界问题,只要双方出于诚意,共同推进这一和平解决的进程,那么,中印两国的边界必将继续成为一条安宁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