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典诵读四五
老子四章原文高中
老子四章原文高中哎,说起来《老子》这本书啊,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里面藏着不少智慧呢。
特别是高中那会儿学的那“老子四章”,简直是字字珠玑,让人越读越有味儿。
今儿个,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四章里的精髓,看看能不能让这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也闪闪发光。
首先啊,老子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话听起来玄乎,其实说白了,就是有些东西啊,它本身就很深奥,不是咱们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就像爱情、梦想这些玩意儿,你能说清它们具体是个啥吗?不能吧!所以,咱们得学会用心去体会,去感受那份“道”的奥妙。
接着往下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这话多接地气啊!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事儿坏事儿总是那么个相互转换的理儿。
学习上遇到难题了,别灰心,说不定这正是你进步的机会呢;工作上一帆风顺了,也别飘,小心乐极生悲。
这世界啊,就是这么个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理儿。
再来说说那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哎呀妈呀,这话简直就是人生导师级别的金句啊!水啊,它多温柔啊,滋养万物却从不争强好胜。
咱们做人啊,也得学学水的这份智慧,多帮助别人,少计较得失。
这样一来,不仅人缘好了,心情也跟着舒畅了,何乐而不为呢?最后啊,老子还提到了“知足者富”。
这句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现在的人啊,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不知足。
可咱们得想想啊,人这一辈子能有多少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钱再多也买不来健康和快乐啊!所以嘛,学会知足常乐才是硬道理。
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拥有的美好事物吧: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陪伴、健康的身体……这不都是咱们的财富吗?总而言之啊,《老子》这四章虽然简短却富含深意啊!它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所以啊朋友们没事的时候不妨多翻翻这本书感受一下那份跨越千年的智慧吧!。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道德经》简介《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道德真经》。
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先秦诸子分家之前的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中国文化名著,被誉为“万经之王”。
全文五千言以道法自然为纲宗,阐述修身、处世、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以及天地万物之本性、“内圣外王”之境界,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前)、《德经》(38章后),并分为81章。
《道德经》全文0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歌诀体乐读节奏划线1-81章(1)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 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 ∕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 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异于人,而∕贵食sì母。
【老子·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 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情);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 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老子·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wǎng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现),故∕明;不自是,故∕ 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ch。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 是∕以∕圣人之治也, 为wèi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 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wèi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wéi 天下,若可托 天下;爱以身为wéi天下,若可寄∕天∕下。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25《老子》四章
二十五、《老子》四章【学习要点提示】1。
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2.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
结合本文掌握先秦文章词句解读的基本方法.【作品背景介绍】1、老子其人其书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
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是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先河的哲理诗,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颂歌,是中国这一智慧巨人对宇宙、人生、社会、政治、军事认知的哲学格言,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灿烂的日出.五千精妙,博大精深,从宇宙到人生,从物质到精神,从社会到政治,无数个层面上的东西都囊括其中,布列得井井有序。
他的思想似乎高悬太空,实则立足人世,他貌似虚静,却满溢爱之情;他倡“无为",结果是“无不为”;他言守静,实则“制动”;他甘“居后",反而“占先”;无为清静其外,有为积极其内。
《道德经》充满智慧之爱,闪烁智慧之美.2、学习和研究《老子》的意义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国思想史上一座名垂千古的丰碑,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之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千多年来,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全面地把握这一光辉著作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源流和民族精神的关键之一。
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宏观视野和战略眼光重新反思和研究考证《道德经》及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于全面正确地把握它的思想内涵,对于在全球化条件下重建中华文化,显扬其本真主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先秦文章词句解读的基本方法先秦时期的文章,通假现象较为普遍,词不达意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解读先秦时期的文章要根据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意思来解,切不可望文生义和凭空臆断。
【相关网址链接】《老子》(道德经)老子网老子文化论坛老子传奇【作家作品汇评】1。
高中必背老子四章原文
高中必背老子四章原文老子的四章是《道德经》中的重要篇章,也是高中必背的部分之一。
这四章内容丰富,涉及到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等方面,对于我们的思考和人生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中,老子提到了“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无法言喻的,它超越了语言和概念的范畴。
无法凭借言语来描述道的本质,只能通过心灵的体悟去感受它。
老子认为,人们过于追求名利和物质的欲望,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只有通过去除杂念,回归内心的宁静,才能与道相通,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章中,老子强调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意思是人们只有认识到美的存在,才会有丑的概念。
正因为有丑的存在,才让人们能够认识美的价值。
老子认为,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美,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美的存在。
同时,他也提到了“有无相生”,即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好就没有坏。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第三章中,老子用“不尚贤,使民不争”来强调了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荣耀和地位。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争斗不休,是因为过于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只有不尚贤的人,才能使人们不再争斗,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第四章中,老子提到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意思是道是无穷无尽的,不受限制的。
它是宇宙间的原始力量,生生不息。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去追随道的力量,让自己与宇宙相融合,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同时,他也提到了“听其言,观其行”,意思是我们不能只看别人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
因为只有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本质和品性。
老子的四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不是过度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
只有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才能使我们真正与道相通,获得智慧和力量。
同时,老子还提醒我们要看别人的行动,而不是只听他们说了什么。
只有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本质和品性。
《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老子》四章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在车毂中间是空的时,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只有器具中间是空的,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屋室,当中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有屋室的作用。
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发挥了作用。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第二十四章)译文:踮起脚尖,人不能久立,迈大步走的人走不远,偏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自见”“自是”“自我”“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
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人,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
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译文: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
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
整理经典-老子道德经(word打印版)
整理经典-老子道德经(word打印版)经典诵读-老子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一章第七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故能成其私。
之門。
第八章第二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後相隨。
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第九章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去。
驕,自遺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三章第十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
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十一章第四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道盅,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五章第十二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 1 页共 8 页==经典诵读-老子道德经得之貨,令人行妨。
道德经典诵读篇目
道德经典诵读篇目“道德经典诵读”书目一、启蒙经典(共3篇)1、《老子》(《道德经》)2、《三字经》3、《弟子规》二、四书五经(共30篇)1、《大学》(第1章)2、《中庸》(第4、20、21、22章)3、《论语》(10篇)(1)《学而·学而时习之六章》(第1、4、6、14、15、16章)(2)《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3)《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4)《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5)《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6)《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7)《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8)《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9)《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10)《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4、《孟子》(6篇)(1)《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2)《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3)《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4)《告子上·舍生取义二章》(第8、10章)(5)《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6)《尽心下·尽信(书)不知无(书)二章》(第3、31章)5、《周易·泰》6、《尚书·盘庚上》7、《诗经》(5篇)(1)《关睢》(2)《子矜》(3)《鸡鸣》(4)《伐檀》(5)《硕鼠》8、《礼记》(3篇)(1)《苛政猛于虎也》(3篇)(2)《不食嗟来之食》(3)《学记·教学为先》9、《左传》(2篇)(1)《曹刿论战》(2)《烛之武退秦师》三、劝学励志篇(8篇)1、《劝学》(前3节)(荀子)2、《师说》(韩愈)3、《孟母戒子》(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5、《孙权劝学》(司马光)6、《陋室铭》(唐·刘禹锡)7、《爱莲说》(宋·周敦颐)8、《为学》(清·彭端淑)四、神话故事(5篇)1、《精卫填海》(《山海经》)2、《夸父逐日》(《山海经》)3、《鲧禹治水》(《山海经》)4、《女娲补天》《山海经》)5、《嫦娥奔月》(《山海经》)五、现代诗歌时文选粹自行选取:如毛泽东诗词、抗震救灾类、抗击冰雪类、山川风物类、忧思怀古类等。
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五课《老子》
经典感悟
这四句话,不仅是做人做事的法则,而且是修真证道 的法则,这是太上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 在。所谓“法”,可作为动词,是效法、学习的意思。如 何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从古至今,有多少人都作 过阐述和解释,但所站角度各有不同,理解也可有所说, 但真正从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和修真实践学方面来说,还没 有人对它进行解析过。从修真的角度去理解,玄灵修真理 法学认为,这四句话所阐述的真义,是修炼的四大复返先 天的过程和阶段,直接言明了人如何回归自然,如何天人 合一,以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后天复 返先天自然大道的修证法则。这个先天大法理论体系可贯 通为:“我法母,人法地,人法天,人法道,人法自然” 这五大阶段。如果从功内解析,也可以把它称为:“我法 于母,人法于地,神法于天,仙法于道,圣法于自然。” 这就更详细、更准确地说明了修炼的层次和等级的差异, 更完整地描述了由后天返先天、由低层向高层的人天合一 境界迈进的过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 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 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 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 《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 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 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 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 子并称老庄 。
第五课《老子》选读
经典诵读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 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 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 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 令人行为不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是效法,参照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理 解为,人按照大地的规律,大地万物按照天 规律,天遵循道的规律,道效法自然的法则, 自然无为,无不为,这就是道。
61《老子》四章笔记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1《<老子>四章》备课笔记20242025学年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参考资料老子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应该是人类的童年时代吧?从野蛮状态走出来才几百年,文字的成熟也才几百年。
可他已经是“老子”而不是“孩子”了。
——鲍鹏山一、有关老子的名言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 治大国如烹小鲜。
4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5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身遗其咎。
6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9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0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二、有关老子的对联1 能知彼智;难及其愚。
(湖南·向春林)2 仲尼曾兴犹龙叹;尹喜请留道德篇。
(西安八仙宫)3 立教开宗,道法天然,紫气东来三万里;著书讲学,德行地脉,青牛西度五千言。
(河南·徐继明)三、有关老子之名老子为什么叫“老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这样三种说法:一,老子即楚国的老莱子。
老莱子与孔子同时,著书十五篇,阐述的也是道家思想。
二,是因为老子长寿。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他甚至活了二百多岁。
三,老子即周太史儋。
但司马迁也说:“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他的每一种说法之前都有“或曰”两个字,可见老子其人真的是神龙不见首尾,有关“老子”来历,以太史公之博学,也不好确定。
而近代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认为,老子之“老”是其姓氏,而“子”则是敬称。
陈独秀、马叙伦、郭沫若等人也有类似说法。
学者高亨考证后也有这样的说法,他认为老子名李耳的说法是后世附加,李姓起源较晚,春秋之时,尚无李姓。
老子名“老聃”,称“老子”而非“李子”即为明证。
《老子》四章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 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 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问1: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
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 “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
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 “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 ➢ “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
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
➢ 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 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
以:<连>表承接,来 ➢ 以为 为:<动>,制作、建造
➢ 户牖:门窗。
毂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释义:三十根辐条共同占有一个车毂,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 揉和黏土做成器皿,器皿的功用正是产生于器皿的“无”。开凿门窗建造屋 室,屋室的功用正是产生于屋室四壁内的“无”。所以,“有”能给人带来 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剖析四种人生态度
比喻论证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表明态度
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
余食赘行
或恶之
有道者不处
小结
企者、跨者
反
自见、自是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翻译:道可以表达,但不是真正的道;名字可以起,但不是真正的名字。
没有名字,天地开始,有了名字,万物就有了起源。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翻译:世界上每个人都知道美丽是美丽的,恶是恶的。
每个人都知道善良是善良的,不善是不善的。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翻译:不要尊重贤明的人,这样人们就不会争斗;不要珍视稀缺的货物,这样人们就不会偷窃;不要出现可欲的东西,这样人们的心就不会混乱。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衆人皆莫之能见。
吾尝终日行,而不知其所往。
翻译:道无形而又普遍,众人都无法看到它。
我曾经一整天地行走,却不知道自己前往何处。
《老子》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杰出代表,其中四章是最重要的,它们记录了老子有关道、美、善、诚的思想。
老子的思想,尤其是四章中关于道的思想,被称为老子学派,也被称为道家学派,它的理论贯穿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老子在《老子》中提出的道的概念,是他的核心思想,他认为道是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基础,是人类行为的指导原则,是宇宙的本源。
他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即道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但它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行事,促进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老子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作为道的补充,他认为,人们认识美和善是为了行动,以维护社会的和谐,让人们能够用自然的力量来促进和谐。
另外,老子认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些也是道的要义,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学会遵循道,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出正确的行为,才能达到和谐。
老子的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也是有益的,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很多对我们有益的思想,并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老子四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道德经》,春秋时期⽼⼦(李⽿)的哲学作品,⼜称《道德真经》、《⽼⼦》、《五千⾔》、《⽼⼦五千⽂》,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分家前的⼀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上册语⽂第五课《四章》课⽂原⽂ 第⼗⼀章 三⼗辐共⼀毂,当其⽆,有车之⽤。
埏埴以为器,当其⽆,有器之⽤。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有室之⽤。
故有之以为利,⽆之以为⽤。
第⼆⼗四章 企者不⽴,跨者不⾏。
⾃见者不明,⾃是者不彰,⾃伐者⽆功,⾃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余⾷赘⾏,物或恶之。
”固有道者不处。
第三⼗三章 知⼈者智,⾃知者明。
胜⼈者有⼒,⾃胜者强。
知⾜者富,强⾏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不亡者寿。
第六⼗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为故⽆败,⽆执故⽆失。
民之从事,常于⼏成⽽败之。
慎终如始,则⽆败事。
是以圣⼈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之所过,以辅万物之⾃然⽽不敢为。
2.部编版⾼⼆上册语⽂第五课《四章》教案 教学⽬标 语⾔建构与运⽤:掌握⽂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善于汲取世俗经验论说道理的写作⽅法;鉴赏《庄⼦》借助寓⾔增强说理的趣味性的写作⽅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中道家⽂化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并继承道家思想中的优秀之处。
教学重点:掌握⽂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说理⽅法。
教学⽅法: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要点:师⽣共同研读《〈⽼⼦〉四章》。
教学过程: ⼀、引疑设问明⽼⼦ 1.导⼊ ⽩岩松说:“中国⼈不做⽆⽤的事。
然⽽什么是⽆⽤的事?什么是有⽤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起学习《〈⽼⼦〉四章》,了解⽼⼦是如何论述“有”与“⽆”的。
2.作者介绍 ⽼⼦(⽣卒年不详),即⽼聃,相传姓李名⽿,字伯阳,春秋末期⼈。
道德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范文
道德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范文道德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范文1早时,寻找一种书味,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能带给我这种味道,企盼着一种机缘巧合,我接触了瑜伽,于是又为其寻找理论指导,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瑰宝《道德经》。
有一种一睹为快的冲动,于是终于从网上初步接触《道德经》,至今看过四遍,才有一些初步感受。
基本介绍:《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
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
《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
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
“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
《道德经》像一个包罗万象永不枯竭的奇妙宝藏,不同的人读道德经理解的道理都是不同的。
不仅对不同的人,同样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的收获。
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释疏题明道德义》云:“《道德真经》,包含众义,指归意趣,随有君宗。
”也就是说,《老子》一书,思想内容极其广博玄奥,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需要,对它作出各种主旨不同的解释。
在《老子》注释史上,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老子”,每一个注解者和研究者也有他们各自所理解的“老子”,这是老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一特点启发我们,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老子》注,不仅可能发现作注者对《老子》原意的领会与掌握情况,还可能看出作注者本人的思想,进而考察一定历史时期某些思想流派的内涵及其衍变规律。
《德经-第四十五章》(老子)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关于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第四十五章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五章译文
天底下最完满的东西,似乎也有残缺,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
天底下最充盈的东西,好似也很空虚,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躁能够胜寒冷,清净能够胜躁动,所以清静为天下之正。
道德经《四十五章-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四十五章-老子》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四十五章-老子》原文及鉴赏【导语】: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经典诵读》
四年级五班
【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齐诵】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女诵】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男诵】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一排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二排诵】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三排诵】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齐诵】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行天下。